浅谈设计中的“高品质”——以飞騨春庆漆器设计为例

2022-09-11

一、人类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设计”体现了人类造物的智慧,我们在头脑中构思,把心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制作、加工出来,我们创造物质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求。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在他的代表作《超越性动机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要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从低到高代表了不同的需要水平,只有在基本的需要得以满足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现今,我们目睹了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设计产品在技术的支持下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它们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在功能和使用上的需求,比如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带有过期食品语言提醒的冰箱、形态优美的天鹅座椅、具备保温加热装置的航空餐盒等等,人们的基本需求大大的得以满足。功能性是设计的基础和根本,但是在现今却已经不能仅仅以功能性和实用性来品评一件设计产品的好坏。

仅有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设计产品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的需求,要求设计的产品能够打动快节奏生活中麻木的人们,在如今巨大的工作学习压力下,人们更想要得到的是心理上的温暖和文化上的慰藉,因此也就产生了“高品质”的设计。

二、“温暖设计”体现了“高品质”设计

最初想到“温暖设计”这一词是因为无意间看到一本杂志推出的一个设计展专辑,文中有提到“暖设计”,暖设计即关注到了人们情感方面的需求,希望通过情感化、人性化、蕴涵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的设计,温暖冰冷麻木的人们,使他们的心灵得以慰藉。当你手捧设计师潜心设计的春庆漆器时,手心的温度传到心田;当你收到一张特殊的聚会邀请函,邀请函附带有装满“春天珠子”的塑料容器,吞下时,浑身上下都沐浴到了明媚的阳光和春天的暖意;又或是当你辛劳许久结束工作时,惊喜的发现桌上的樱花杯悄悄结露,缓缓沿着杯缘在桌上留下一枚樱花水印,疲倦如云烟消散。温暖设计便是如此融化着人们的冷漠,是笔者认为的高品质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温暖的设计中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的注入使设计有了温度和心跳,“表面上看,设计与手工艺传统似乎各自为体,互不交叉,但在内质上,却有着潜移默化的联系”[1]。

2008年,日本设计委员会开展的“椀一式”设计项目,让笔者深入体会到了何为高品质设计。“椀一式”这一设计主题来源于日常生活用品,以日本人家中常见的汁椀(盛汤的碗)、饭碗、与之相伴的一副筷子和托盘作为对象进行设计,日本设计委员会邀请了8位日本顶尖的设计师来参与这个项目,设计这“一式(一套)”餐具。在这个设计项目中,餐具的木胎及涂料要求选自日本飞騨,此地的漆器制品如同景德镇瓷器在中国瓷器领域的地位,代代相传享有盛名。早在公元前两百多年,我国的漆艺文化便传到了天然漆资源丰富的日本,之后形成了日本本土的和式风格,上等的木胎经过匠人的打磨上漆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器物,漆器也逐渐成为了日本的象征。在飞騨,因该地区植被茂盛,木材资源丰富,成为匠人和建筑师的集散地。曾有听闻飞騨春庆漆器诞生的历史,有一位木工在工作时不小心锯断一根花柏木,喜于它幽美别致的木纹不舍丢弃,经过加工,献给了当时统治者金森可重的儿子重近,重近于是命当地享有盛名的涂漆匠人为花柏上漆制成了形似贝壳的文蛤托盘,美丽的原木切面纹路在透明质感的漆料下展现出了自然原始之美,深受人们喜爱,也从那是开始产生了飞騨春庆。

阿恩海姆在《论比例》一文中曾说道:“在人类创造、人类使用,应该给人以方便和利益的设计中,需要有效地利用日本人的传统,使其继续保持生命力”[2]。在现今,融合了现代设计的简约、流畅和传统文化的日本的飞騨春庆漆器,带给使用者以更多的温情,使得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放慢脚步,让阳光在捧着汁椀的手指尖停留片刻。

在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和岩崎信治的精心设计下,春庆漆器已然成为了温暖人心的高品质设计品。原研哉先生在“椀一式”项目中设计的八角汁椀被命名为“八栗”,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茶碗“剥栗”,“剥栗”茶碗的四壁垂直与桌面,在碗口处微微收紧的四角造型令原研哉先生印象深刻。而考虑到四角的形态并不适用于设计成汁椀,不便于汤勺的使用,棱角分明的造型也似乎少了点温情,原研哉先生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这一对八角椀物,以八角的形态弥补了四角形态中的实用性不足的缺陷。器物由一整片木料制成,木料接合处有别致的设计,惹人喜爱。闲时的中午坐于桌前,双手端着汁椀,指尖与温润的树脂漆料接触,托起汁椀至双唇与使用者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享用汤汁的同时欣赏到了剔透的漆层下原木木纹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一种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漆器,飞騨春庆漆器有吸引人们的独特魅力,它的制作从选择木料开始,丝柏和花柏作为常用的木胎原料,它的木纹有柔和的自然之美。取材于自然的还有漆料,春庆漆器的漆料十分考究,匠人一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调制漆料,漆料主要是由树脂构成,原漆中含有水分和胶,水分可以使树脂保持湿润,春庆漆器均匀透明的质感只有在周围环境湿度控制在50%~70%才能产生。欣赏到原研哉先生设计的那一对八栗,笔者对于器物边缘的转折念念不忘,自然清透,勾勒出小小汁椀的外轮廓,脑海中浮现出涂漆师泷村纪贵先生给木胎施加漆料的样子,在原漆中混合一定比例的油,漆料顺着椀物的外壁均匀的铺展开,薄薄的一层覆盖一层,毛刷顺着向着边角方向涂抹,边棱转折处的漆料略薄,也因此具有高透明度,形成了棱角分明、线条通透,椀物轮廓简洁的独特之美。这样椀物设计以一种文化的传统的,又结合现代的简约满足了人们新式生活用品的需求,使人们获得了精神的享受,是细腻至极的高品质的设计。设计离不开文化,也因为灿烂的传统文化的融入,让设计成为“温暖设计”,使设计具备了“高品质”。

设计师岩崎信治先生设计的这一套飞騨春庆漆器更是带给使用者阳光般的温暖,独具特色的透雕孔筷成为整套餐具的点睛之笔。试想享用温暖的汤汁的同时伴有细密的阳光是怎样的体验,竹帘垂下,营造出一个隐蔽的私人空间,端起汁椀至于双唇,放下筷子,拾起筷子,举手投足之间,光线穿过手中微微倾斜的筷体上的小孔,跳跃在空气中,温暖了中午这一片刻的时光。这一副透雕孔筷深入人心,将春庆漆器的透明感发挥到了极致。经过设计师岩崎信治先生的大胆设计,从原先漆料的通透感,演变成为设计物形态的通透感,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石之美,四面玲珑,美得恰到好处。

对于传统手工艺椀物的再设计,许多现代设计师望而却步。然而,也正是其中的美丽的传说和灿烂的文化使得他们的设计大放光彩,使得设计有了心跳和怡人的温度,享用这“一式”餐具,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精致、细腻、温润。

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使用者的心灵得到感化和慰藉,掌心和双唇与椀物产生了亲密接触,心田里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暖暖的温度来源于这样高品质的设计。

四、总结

现代设计的理想是在设计产品的实用功能和精神趣味的和谐统一中实现的。高品质的设计体现了技术、艺术与文化的高度统一,是传统与现代摩擦产生的花火,传统文化如同高品质设计的血脉,是能够温暖人们冰冷心灵的。将传统工艺技术和造物精神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中去,赋予设计物以生命和心跳才是高品质的设计。崭新的时代向我们走近,设计是为了我们更幸福的生活,设计应该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笔者眼中的高品质设计即符合实用功能和精神享受的温暖设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学习压力日益增大,设计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高品质”的设计必然是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变的情况下,体现文化内涵,能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温暖设计”。融合着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设计审美的日本春庆椀物设计就是笔者眼中的高品质设计,它将传统文化孕育于现代设计之中,赋予设计产品以温度和心跳,能够感化冷漠麻木的人们。

关键词:设计,高品质,传统文化,温暖

参考文献

[1] 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 原研哉:手边的漆器椀一式[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3] 卢克·赫里奥特:包装设计圣经[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 吴东龙:吴东龙的东京设计生活[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5] 赵云川:论传统工艺文化在“日本设计”中的作用及意义[J].艺术设计研究2010

[6] 徐雷:充满人性关怀的当今设计[J].建筑与文化.2006

[7] 李霞,董文豪:产品设计与人性关怀[J].建筑设计.2016

[8] 徐晓玲:包装设计中的人性化关怀[J].中国包装.2003

上一篇:合作教学模式下舞蹈教学质量提升的探究下一篇:节能技术在焦化蒸氨工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