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活力

2024-04-07

激发创新活力(精选9篇)

篇1:激发创新活力

组织创新激发基层新活力

共青团武穴市委

按团中央统一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创新团组织设置模式,拓宽团干部配备方式,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武穴市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市镇两级团委换届为契机,在12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了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一是班子建设坚持两个结合。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武穴市作为第一轮试点地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初步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体制内外相结合”’的乡镇团的委员会。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按“1+1+X”模式(即1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兼任团委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若干兼职副书记和乡镇团委委员)全部配备到位。在选配过程中,各地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严格选配标准、把握数量结构,并结合工作实际,按11-21的职数要求配备团的委员会,做到不缩减,不突破。乡镇(街道)团委班子选配后,乡镇团委的干部人数显著增多,团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乡镇团委的工作力量和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作用发挥突出三个优势:各地在乡镇(街道)团的委员会的选配阶段,就着眼于整合工作资源,注重委员作用发挥,重点从能代表青年群体、拥有自身优势、符合选配条件的农信社信贷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文艺工作者、干警、律师、医生、教师及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兼职团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各地通过发挥班子成员优势特长,乡镇团委正在改变以往资源、资金短缺的状况,逐步为团组织的工作活跃提供了基本保障。

三是工作设计强调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普遍性和差异化的关系,在保证全市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地域特点,选准各自工作重点和特色工作。二是处理好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关系,既强调工作内容的时代性,又要注重在工作过程中团干争取领导、资源整合、关系协调方面能力的培养。三是处理好围绕中心和服务青年的关系,既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避免工作边缘化,又要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服务好青年。四是处理好实效性和基础性的关系。既要会做有影响、有声势的活动,更要注重团的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四是机制建设着力五个完善:全市12乡镇(街道)团的委员会配齐后,他们各自在机制建设方面也作了积极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了五项机制:一是完善了干部选配机制,确保团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二是完善了联系青年机制,确保联系的广泛性;三是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包括建立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确保工作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四是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包括财政预算、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确保筹资手段的灵活性;五是完善了党团考核机制,重点做到“三同步”,确保考核的科学性。机制健全后,改变了乡镇(街道)团委以往“无人可使,无事可干,无钱可用”被动局面。

对各乡镇(街道)团的委员会进行工作设计时,一方面我们对工作四要素提出四字要求,即工作目标要准、工作内容要新、工作措施要实、工作要求要高,强调普遍性。另一方面,各地在工作设计中,又允许差异化,就是各地可根据地域特点,选准各自工作重点和设计特色工作。比如,有的乡镇的重点是发展劳务经济,就把就业培训、岗位对接作为工作重点,有的是历史文化名镇、古镇,设计开展青年文化活动就有可能更能发挥团的特色。这样来,全市各乡镇(街道)团的工作就特色鲜明,亮点纷呈,避免了千篇一律。

篇2:激发创新活力

区委组织部着力加强部机关效能建设

一年来,区委组织部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部机关中心工作任务,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重点,以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制度、能力建设,着力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进一步推动组织工作出生产力、创造力、公信力、凝聚力。

一、加强思想建设,打造学习型机关,树立学风优良的组工形象

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部机关干部整体素质、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引导党员树立“带头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一是抓学习教育。以创建学习型机关、知识型队伍为目标,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坚持“四个一”学习制度,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电化教育、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论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有关精神,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层,努力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六合组工信息》开辟了专刊,建立了部机关干部学习园地,在六合党建网站开设了部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学习交流专栏。共组织集中学习9次,开展交流研讨4次。二是抓宗旨教育。组织机关干部收看《红岩魂》等专题电教片,参加吴大观、张云泉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分批组织人员来到党旗升起的地方——上海和浙江嘉兴,以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引导机关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归属感和事业忠诚度。三是抓素质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报告等形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切实加强组工业务和经济、金融、法律、互联网应用等现代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收看了《科学发展观高端讲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等专题电教片,参加了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洪银兴教授所作题为《居危思机》和省经贸委副主任潘宪生同志所作题为《江苏工商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等专题辅导报告。赴本省涟水、沭阳、铜山、武进、丹阳,以及上海市、武汉新洲区、重庆大渡口区委组织部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标杆,找准差距,推动学习和工作。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在职学习教育,目前有7名同志参加了研究生学历在职学习。大力加强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参与重大任务等方式,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能力。继续选派2名同志参加区拆迁指挥部工作,2名同志任八百桥镇长山村、东沟镇东河村驻村指导员。

二、加强作风建设,打造服务型机关,树立正派亲和的组工形象

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和“组织部长、组工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组工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树立公道正派、创新求实、服务基层的可信可敬可亲形象。一是狠抓思想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区机关作风建设会议精神,结合08区级机关作风评议和学习实践活动收集到的对组织部门的意见建议,部领导班子分

别于元月22日、6月1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部务会成员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查找了在科学发展思想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各科室、党小组还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三查三看”活动,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对标找差距,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二是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自3月27日起,部机关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全区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单位,同时又是活动参与单位,活动中,本着组织工作有着特殊性,不能搞特殊化的理念,坚持“公转”与“自转”结合,在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督导一组的具体指导下, 紧扣“党员干部真受教育、科学发展快上水平、人民群众多得实惠”的目标,围绕“组织工作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如何科学发展”这一课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高定位、严要求、走在前、干在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个阶段每个环节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部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活动期间,召开座谈会10余场,发放征求意见表300多份,征求意见建议20余条,制定整改目标措施19项。三是深化各类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组织部长、组工干部下基层”、“三走进、三服务”、“三帮行动”“万名干部帮企业、齐心合力促发展”和机关干部“大走访”等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宣传上级有关政策精神,加强对组织工作的指导,着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部领导率先垂范,分别带队深入街镇、部门、社区、企业进行调研,察民情、访民意、听民声,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部机关干部也分别深入各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和观察点进行调研。健全完善工作联系点制度,部务会成员结合各自分工,每人联系一街一镇一村一居一企一校,和一名困难党员、一名优秀人才、一街镇大学生村干部。一年来,共深入企业20余次,深入城乡、村、社区上百次,开展个别谈心谈话活动180余人次,共走访入户650余户。继续开展“结对挂钩”和“捐资助学”活动,在联系点东沟镇分别召开了区级机关部门对口挂钩帮促东沟镇工作会议、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达标创建工作现场协调会。四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调研引路,大力营造“人人搞调研,个个出成果”的氛围,紧紧围绕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部领导亲自参与重点课题的调研,各科室和每名组工干部结合工作业务确定1—2个调研课题。开展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调研和成果转化月活动,召开组织工作研究会年会暨2009年重点调研成果交流会,实行重点调研课题招标和调研成果奖励激励机制。今年重点召开的党建信息化工作研讨会,受到来自中央和省市等多方面关注,影响较大。

三、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实干型机关,树立精干高效的组工形象

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一是规范办事程序。重新修订完善了部机关议事、公文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制度,严格实行“六个一”文明服务,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在接待来人来访时做到见面问一声好,进门让一个座,话前倒一杯茶,情况问一个明,办事给一个公,临走道一声安,使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部门的温暖。二是完善各项制度。坚持和完善《关于加强组织部自身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部机关无纸化办公实施意见》和区委组织部做好信访工作,应对涉及组织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等规范性文件。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修订完善部机关各项工作制度,09年,共修订完善5项制度,废止2项制度,新制定出台18项制度,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来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探索实施并初步形成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群众深度参与的360度干部考核体系。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制定了《关于扎实

篇3:推进全面创新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最持久动力源。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速度下滑的新常态下, 创新更是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把创新置于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和突出位置, 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是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需要, 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新体系的需要, 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发展质量的需要, 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创新型国家具有划时代意义。

理念创新具有先导性。理念引领观念, 观念引导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理论创新是引领经济变革的先导, 是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长期以来, 由于依赖资源发展的观念根深蒂固, 人们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 成为阻碍创新的第一道束缚, 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最大桎梏。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里所讲的创新, 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一是要抓好顶层设计,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要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的创新体系, 规划科技创新发展路径,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和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出创新型企业的优势。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要素, 它能够敏锐把握市场的变化以及对创新的需求, 准确把握创新发展的方向, 促使创新满足市场的需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 能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并将其转化为市场成果, 产生出巨大经济效益。三是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 发挥科研优势,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促进创新与产业相结合, 科技与经济相融合。

制度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保障。创新活动的执行、创新驱动的发展需要有制度来保障。制定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制度和机制, 构建全面的创新发展体系, 是推动创新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面对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变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首先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造环境。其次, 构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制, 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激发起企业创新积极性, 以加大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最后,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法制保护体系。要加大对创新成果和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 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创业的社会环境。

篇4:创新思维激发活力

关键词:政治课堂;创新思维;教学环节

在新的课改理念下,要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供同行共勉。

一、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鼓励质疑

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分析台湾问题时,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剖析了李登辉“两国论”的实质和危害性,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都达成了共识,然而,有个学生沉着地亮出了异议:“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印尼的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呢?”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老师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然后又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令学生心悦诚服。

2.设疑引思

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讲《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关税的意义时,设置的情境是:“根据自由贸易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发达国家为5%,发展中国家为15%。自1992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四次大范围地降低关税税率。与1992年相比,我国的平均税率已从43.2%降为17%。至2005年,我国将力争把关税总水平降至10%的水平。试问:①征收关税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我国为何要连续下调关税?②下调关税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投影显示参考答案。

二、优化小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1.优化教师“结束语”

好的结束语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記忆,概括教学内容的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讲完“价值规律的作用”后,作了如下的小结: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像一根“指挥棒”,调节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像一根“鞭子”,鞭策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棒子、鞭子生动地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精粹而便于记忆,使学生终生难忘。

2.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尝试着上完一课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要点和讲授内容思考几分钟,然后指定一名或几名同学走上讲台,当一回“准老师”作简要的复述。这种做法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学习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想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学习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以一定的学习方式为依据,在具体应用中对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之逐渐符合自身特点,从而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高村高中)

篇5: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四论学习贯彻总书记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对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科技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必将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有力推动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改革的深化,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聚集创新要素,提升了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实现科技事业的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正得益于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的强劲创新活力。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还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其中,有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存在“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的现象,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有相关领域改革进展滞后于总体进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科研院所改革、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的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领域,同时,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尤须科技体制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要按照总书记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推动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的统筹布局和优化。要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只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创新活力必将充分激发,发展潜能必将充分释放。

篇6:在创新中激发制度活力

马 永

《 人民日报 》(2012年03月13日01 版)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讲话,指明了我国政治制度的行进方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吸取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不断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完善和发展。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探索、创造和前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继续朝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契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热情不断提高的趋势,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制度创新和各项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社会主义民主显示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有力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回应热点”与执政自信(人民论坛)

——两会中国视角之六

张 铁

《 人民日报 》(2012年03月12日04 版)

既要面对代表委员质询,也需回应媒体公众关切。两会上,一些热点问题成了检验领导干部态度、能力与水平的考题。

不回避,不畏缩,不推脱,回应热点赢得许多掌声。不是维稳,是“让农村发展更快”,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道出万名干部下乡原委;“没必要原谅,没必要说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展现处理泄题事件决心。“回应热点”,是敢于正视、勇于承担、善于沟通的体现,这样的态度,值得赞许。

多元舆论场中,热点不会因为你保持沉默而自然冷却,套用流行句式,“你说或者不说它,热点就在那里”。那种“捂住了就没事”的思维习惯,那些“打死我也不说”的应对方式,不仅是掩耳盗铃,更可能让各种猜测、传言甚嚣尘上。以坦诚态度回应热点,正是挤压谣言滋生空间、防止政府“无形资产”流失的最好办法。

更重要的是,直面质疑、互动沟通,是政务透明化、公开化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培养现代行政方式,学会在监督之下工作;还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培育社会“共同体意识”,都离不开对社会关切、公众关注的积极回应,这是执政者必备的技巧与必须的责任。

以两会的热点声音为例。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出面解释免职干部复出的原则和标准,也增进了公众对相关程序的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主动重申“楼市调控不会放松”,体现责任担当,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政府的信心。在两会的大舞台上说热点、谈问题,不仅能在具体问题上求得认同,更释放出开放、民主、求实的强劲信号。

当然,回应热点必须建立在对问题的深入了解与调研之上。被动接招、含糊搪塞或是仓促夸口,都会引来更多“炮轰”。让人欣慰的是,很多领导干部都是有备而来。说到异地高考,袁贵仁不仅谈了地方的探索,也谈到城市承载力、条件界定等种种困难;而对于“税负痛苦指数”,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澄清错误认识、介绍改革举措,很有说服力。由此可见,敢碰热点、更善碰热点,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执政能力。

“热点”反映人民群众所思所愿所盼,能否积极“回应热点”,最鲜明地检验着对群众利益的态度。没能完成控制氮氧化物任务,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心情“愧疚”,要进行检讨;物价调控不到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也“作自我批评”。工作没有做到位,原因很复杂;改革发展中有难点,公众能理解。只要能真诚回应、坦诚交流,就一定能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改进工作。

敢碰热点、善碰热点、愿碰热点,对于热点给予真诚、负责和科学的回应,折射出越来越强大的“执政自信”。这是一种更大气的心态:相信我们的执政智慧,积极交流、主动沟通,定能得到理解、获取支持。这是一种更明确的认知:相信我们的执政基础,善待批评、广纳建言,便能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这是一种更科学的定位:相信我们的执政理念,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理应在公众监督下工作、理应对社会的关切负责。

篇7: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有感

改革是人民的事业,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竭的驱动力。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新生事物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长远看,新生事物往往折射出发展新趋势,孕育着发展新机遇。“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对待新事物新做法,首先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打破思维定式、摆脱陈旧观念,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贵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着力做好鼓励和引导这两篇文章。面对新事物新做法,既要创新管理和服务,营造宽松有利的环境,为探索和创新提供更多助力,也要坚持趋利避害、兴利除弊,守住风险底线,促进有序发展,避免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发现和总结推广基层探索经验,积极推动新生事物健康成长,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篇二)

要不断强化责任追究,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责任”,是对党章基本要求的回归和落实。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要提升自身能力,首先是增强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创新发展的新观念,把为幼儿奉献作为一种职责、一种骄傲、一种追求;

其次是工作能力,任何工作都要思考在前,计划在前,分清轻重缓急以最高的热情对待每项工作。坚持不懈抓好师德建设,创新全面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使宣传工作全面开花,实现宣传效应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从思想上要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学习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工作范围、主要任务,领会精神,把握要义,强化问题导向,推动改革创新。把立足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着力点放在推动工会各项工作上。

思想就是工作的灵魂、工作路线的指南针,解放思想、开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指导和开展我们的工作。结合自身问题,找差距,补短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园方的安排部署上来。认真工作,把工作做细,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家,哪里需要哪里去,领导安排的工作尽心尽力完成,沉下心、扑下身,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奋发有为的工作干劲,以实实在在的大讨论成果,为幼教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篇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1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支持开展差别化创新。

一是强化创新意识。改革促发展,创新促跨越,在基层工作中中,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学校发展中如何增量提质,如何打造名校强校,如何平稳适应新中考等发展的重要工作和目标,进一步提升工作标杆,拓宽发展视野。面向全国学习先进经验,借力发力,攻坚突破,在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从上小学到上优质初中,从考上大学到考上重点大学的需求转变中,奋发努力,出力出彩。

二是强化作风意识。我们在工作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岗位意识、担当意识、进取意识,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干事激情、奉献精神,充分发挥优秀党员教师、骨干教师、岗位标兵的榜样引领和示范带动,着力打造一支热爱教育、甘于奉献、业务过硬、作风务实、奋发进取的教师队伍。为进步推动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发展源于改革,创新成就梦想。我们要争做改革创新发展有为的排头兵。

(篇四)

最为党员我们要知道: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是人民的事业,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竭的驱动力。当前,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前进路上艰难险阻不少。特殊时期,更加需要鼓励基层探索实践,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活力,让新事物、新做法健康成长、发展壮大,为应变局开新局涵养底气、夯实根基。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贵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着力做好鼓励和引导这两篇文章。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

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扎根基层、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航船定能始终动力强劲,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

(篇五)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夯实党的基层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这为我们基层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制度是大胆开展工作,创新推进工作的有力保障,没有完善的制度会严重影响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要加强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用人制度,避免出现真正有能力、有才干的人落选,没有才干的人却“在其位不谋其政”,真正做到“良才善用,能者居之”。要健全干部选拨制度,有针对性区分创新者、担当者与实干者等不同对象,允许“犯错”,实施分类容错,为基层干部队伍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容错机制。当前,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于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实现改革攻坚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各项改革已进入攻坚期,任务重、难度大,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敢作敢为,切实担负起推动创新发展、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对那些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所犯下的错误组织要宽容。其目的在于打造宽松环境,激发官员们改革创新的热情,让改革创新者轻装上阵,一心一意推进改革,心无旁骛从事创新。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激发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激发党员干部思想解放、锐意进取、敢创敢试,减少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消极因素,是推进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篇8:激发创新活力

一、改变教学观念,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是否记住了语文知识点, 忽略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教师的高压下进行学习, 阻碍了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 教学效率不高。在新课改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和教师进行积极交流,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对教师不再充满畏惧, 敢于和教师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 进一步树立了已有的知识, 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获得有效提高。

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 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 积极地探究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实现高素质的教学。

二、创设趣味性的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因素, 对语文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改变传统学习中的被动学习方式, 进行主动的探究,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兴趣的引导下, 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不会产生退缩心理, 而是迎难而上, 积极地探究, 解决这些困难。

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中, 使他们深入理解教材的重难点。

例如,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 然后让他们把自己记忆中的童年乐园用画笔画出来。在有趣的教学环节中, 学生积极地完成了绘画。然后提出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比较鲁迅童年的乐园和你们的童年乐园有什么异同?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进行课文的探究, 能够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课文中描写的场景中, 通过对比, 掌握了课文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多媒体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 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上, 能够使课堂教学具体生动, 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学习更多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选择使用, 使多媒体教学能够真正为教学服务,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他们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能只依靠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而是要走入到学生中间, 和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 针对问题的不同见解进行讨论, 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 让学生理顺思路,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四、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发展他们的语文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优美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进行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 让学生的直观思维和教材中的文字知识构成联系, 在他们的脑海中出现课文中的场景, 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促使他们对课文深意的把握。在让学生进行想象的环节, 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 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

例如, 在教学《海燕》时, 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后, 充分展开想象, 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海燕, 展开翅膀在天空中翱翔……在想象过程中, 学生和课文中的海燕融为了一体, 和它们一起体会飞行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 能够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 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五、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很多学校采用小组教学,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模式, 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 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会了借助他人力量成就自己。

要让合作探究方式取得较高的效率, 在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还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有乘机闲聊的, 有瞎起哄的, 有装装样子的, 并没有真正俯下身子进行思考;还有的只有合作没有思考, 只在听别人的意见, 不思考也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对这种现象不进行干预, 而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就会让合作探究学习趋于形式, 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因此, 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努力让所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时, 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指导学生分工要具体, 讨论时不急于发言, 要先思考, 争取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鼓励学生不怕出错, 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教师的指导, 让学生以探究学习任务为目的, 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 使合作探究学习取得实效。

篇9:创新激发文化活力

那一年,美国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来到位于中原的古城开封——这个公元一千年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但他发现“今天的开封肮脏贫穷,连个省会也不是,地位无足轻重,所以连机场都没有。”克里斯托夫深有感触,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上述的评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提醒美国人不要“流连不前”。

当代中原文化的相对落寞与历史上的精彩绝伦产生的巨大反差,令今人亦有“辉煌如过眼烟云”的感触。我们不能躺在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中而踟蹰不前。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复兴中原文化,成为当前的发展契机,而这需要文化体制的改革、文化机制的创新。

文化改革风起云涌

将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成为河南近些年来的政策考虑。

早在2004年12月,河南正式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

2005年9月,河南发布《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

2006年10月,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任务……

建立起适应市场机制的经营主体,实现文化的生产经营活力、市场竞争实力和产业辐射能力。近年来,一批植根于中原的文化产业龙头开始崛起,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2000年7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随后于2003年6月被中宣部正式确定为全国报业集团4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集团已经成为拥有十报两刊一网站、从报业经营到多元经营并位居全国前列的传媒集团。集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报业、新媒体、图书发行与物流配送、印刷、酒店旅游、房地产6大支柱产业。

文化改革风起云涌,收获的是捷报频传。

2007年10月28日,在原河南出版集团的基础上,经整体“事转企”成立了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制、发行、版权贸易为主业,形成了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格局。集团现有包括10家出版社、134家出版发行单位在内的156家成员单位和3个控股企业,职工总数2万余人,资产总额70多亿元,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该集团综合实力位列全国服务业500强第150位。

2006年1月21日,由河南电影制片厂转制而来的河南影视集团揭牌。该集团成立以来,实现总收入比改制之前15年收入之和还要多。

截至2009年年底,河南文化影视集团下属的奥斯卡电影院线以来,河南奥斯卡院线已经拥有影城36家、银幕157块,覆盖河南、山西、陕西、河北、海南、新疆等省(区),电影票房收入、观众人次连续4年以60%的幅度递增,成为全国强势电影院线之一。

2009年11月10日,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河南省唯一大型综合国有艺术表演院团——河南省歌舞剧院“事转企”改革工作和河南文化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據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省共有68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339.64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2%,发展到2010年的780亿元和3.4%,年增速达18%以上。

体制创新带动艺术创新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较为高级的一种形态,而河南所拥有的丰厚文化资源为其提供了创意的资源和基础。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郑州歌舞剧院打造的《水月洛神》将流传1800多年的中国古典爱情故事进行了全新演绎。

《水月洛神》自2010年12月首演以来,先后在祭祖大典及河南戏剧节等场合上演,并于2011年3月份晋京演出,广受观众、专家、领导的好评。中国文联副主席白淑湘由衷表示,《水月洛神》为舞蹈史上增加了一部非常好的正剧。有媒体赞誉《水月洛神》是又一张“河南文化名片”。

之前,郑州歌舞剧院打造的《风中少林》深深打动了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荣获我国舞蹈艺术界的最高奖项——荷花奖金奖。《风中少林》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家地方院团能取得不俗成绩,正是得益于机制创新所带来的活力。

郑州歌舞剧院是于2004年3月成立的河南首家股份制文化公司。公司以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方式,从事艺术产品的创作生产和运营开发。

在用人机制上,该公司实行创作人员委约制、主要演员签约制、演职人员聘用制。在管理机制上,建立“竞争上岗、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择优培养、末位淘汰”制度。在分配机制上,实行工资绩效挂钩、医保统筹社会化的公司薪酬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践证明,演艺团体只要坚持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带动艺术创新,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能创造杰出的艺术成就。

动漫这一现代艺术,也已成为中原当代文化的一支奇葩。

2011年11月11日,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跻身2011全国10个创意产业最佳园区之列。据该基地管委会主任、河南动漫协会会长张国晓介绍,动漫基地集聚发展效应已经显现,目前已经入驻动漫企业69家,占全省的80%以上;2010年动画片产量达到6200分钟,居全国第八、中部第一。

文化旅游让当代触摸历史

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给旅游注入文化因子的文化旅游兴起,成为中原旅游的趋势。把中原的厚重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人可触摸的旅游产品,正成为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亮点。

2004年,因在桂林制作《印象·刘三姐》并大获成功而被誉为“中国实景演出第一人”的梅帅元受邀考察少林寺。随后,梅帅元决定将旅游与少林寺的禅文化进行完美结合,策划创作《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并由河南兆腾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天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西维尼纶集团、嵩山少林寺等四方联合组建“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此项目的运作。

2007年4月26日,由梅帅元、谭盾、易中天、黄豆豆、释永信等“明星阵容”担任主创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开始正式运营,当年演出210场,接待海内外客人20余万。

上一篇:用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下一篇:上半年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