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深改委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

2024-04-09

学习深改委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共3篇)

篇1:学习深改委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

学习深改 委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心得 体会月 2 日,中央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支持开展差别化创新。

当前,改革在顶层设计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大盘子。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勇当新时代的“开拓者”,拿出真抓的实劲、善抓的巧劲、长抓的韧劲,推进基层改革创新工作落地见效。

不忘初心使命,改革创新务必“心连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基层改革创新是为了让基层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基层干部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改革创新工作的标准,始终与基层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基层学习,拜群众为师,集思广益,真正研究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让改革创新举措符合群众期盼,让改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突出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理应“点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基层改革创新要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基层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情况的最佳结合点,不搞“一刀切”,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能下发几个华而不实的文件,出台一些虚头巴脑的举措,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工作落实的“痛点”,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追本溯源,寻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症下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推动各项工作平稳落地,让上级政策在基层更好地落地开花。

坚持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必须“实打实”。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把稳方向、全力攻坚。不论是顶层设计,还是统筹推进,抑或是督促问效,都要做到“干”字为先、“实”字托底。在基层改革创新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要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真抓实干,在部署中出实

招,在工作中办实事,在落实中见实效,杜绝“喊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更多精力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摒弃面子工程,杜绝“出虚招”“玩套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抓到底,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最终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

篇2:学习深改委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指出:“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支持开展差别化创新。”时代潮流奔涌向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面对新时代的迫切需要,各地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把攻坚克难、灵活应变、不怕错误作为新时代改革的“创新秘籍”,努力锻造成为改革创新路上的“尖兵”。

“创新”第一式:打破常规、攻坚克难。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能力不会与生俱来,而要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不断培养提升。广大基层干部要走出“舒适圈”,摆脱“千篇一律、千天一事”的工作疲态,主动到民生一线去、到发展一线去、到困难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当几次“热锅蚂蚁”,多接几回“烫手山芋”,提升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破解难题的硬本领。要培养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引导其打破常规思维,敢于“憋

自己一把”,把挫折当“存折”,把磨难当“磨砺”,在一次次突破“自我极限”中收获成长。

“创新”第二式:灵活思维、随机应变。当前,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改革在很多领域进入了深水区,但一些干部仍想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缺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广大基层干部要锻炼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激活“头脑风暴”,克服“本领恐慌”,不当事业的“守成者”,学会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引领干部紧跟全面深化改革新步伐,主动向广大“改革先锋”们学习,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处发力,从工作的难点痛点处发力,提高改革创新能力,多些“从 0 到 1”的突破,争当新时代的改革“闯将”。

“创新”第三式:纠正错误、鼓励进步。改革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改革创新活力。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对于改革创新探索中干部出现的失误,该“容”的要大胆地“容”,并鼓励其继续心无旁骛地“闯”下去;对于改革创新中出现苗头性方向性错误的,要及

时进行“纠偏”,引导其转变思维,找准方向再出发。完善“优者奖”的激励措施,对于在推动改革创新中有重大成果、起重要作用的干部人才,要在精神上、物质上、待遇上给予奖励,强化对改革创新干部的关怀,认真了解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让其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永葆创新激情,向着改革创新的高峰进发。

篇3:学习深改委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心得体会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紧盯解决突出问题,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解决突出问题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作用,为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着力方向。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波澜壮阔的改革在我国推进 40余年,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举世瞩目。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共建“一带一路”硕果累累。“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显而易见,“低垂的果实”基本摘完,剩下的都是“深水区”“无人区”。俗话说,“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进入攻坚期,面对的是更多元复杂的诉求矛盾,触动的是更深层次的利益格局,必定艰难险阻、困难重重。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只有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毅力,向突出问题亮剑,对障碍藩篱宣战,全面深化改革才会从宏伟蓝图转变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

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世界观的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和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问题是改革的起点,引领改革不断先前。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正视问题、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抓住矛盾的焦点,分清问题的主与次、急与缓、轻与重,明确改革的主攻方向,对症下药、科学有序地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要聚焦关键领域、抓住薄弱环节,保持定力,不畏阵痛,着力解决改革含金量不高问题、推进不协调不配套不同步问题、工作机制不健全问题,拆掉利益藩篱、摆脱路径依赖、释放改革活力,不断提高改革效能。

善用精准思维才能“解锁”突出问题,对接好发展所需。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的是最难打的“硬仗”、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牢牢牵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发现问题要精准,浮皮蹭痒或者蜻蜓点水,就难以把握问题核心,就会减弱改革的效果,甚至出现南辕北辙、头痛医脚的情况。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问民需、汇民智,针对痛点难点和群众期盼,抓实改革工作。解决问题要精准,改革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工作,如果开错“方子”,往往出现“水土不服”现象,甚至停滞、阻塞改革进程。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用足“绣花”功夫,逐层细化、步步推进,确保各项举措直击要害、准确有效,避免改革“大水漫灌”“一刀切、一锅烩”。

打硬仗、克险关、解难题,关键在一个“实”字。改革效果好不好,主要看改革举措落得实不实。改什么、怎么改都要根据实际来,要处理好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做好顶层设计和改革实践“有机”衔接,确保改革举措扎实落地。光说不练假把式,改革关头见真功。要树立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保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的做事风格,实打实推进工作、硬碰硬解决难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影响面广、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任务。改革实不实,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盯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改革落实同做群众工作相结合,把握分寸火候,讲究方式方法,特别要抓实抓牢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改革,确保改革有效果、群众得实惠。

上一篇:万屯镇贡新小学交通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银行业典型案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