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11年韩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04-15

g2011年韩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5篇)

篇1:g2011年韩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韩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去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二)工业实现上档升级。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四)旅游三产活力增强。

(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六)环境治理成效显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小上

大”,淘汰落后产能。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八)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围绕上述目标,“十二五”我们将突出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做大做强现代工业。

(二)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三)以弘扬历史文化为契机,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跨越

式发展。

(四)以提升城镇化水平为目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五)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六)以“三城联创”为突破,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全面推进民生事业。

三、2011年工作建议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抓好重点项目。

持续优化投资环境。

高度重视招商引资。

(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加强园区建设。

优化提升工业结构。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三)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突出水利设施建设。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全面加强城市建设。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综合整治城乡环境。

狠抓城市管理。

(五)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六)高度重视和谐社会建设。

(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篇2:g2011年韩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发展回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再上台阶。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城乡建设展现新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进程加快。

各位代表,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主要有以下五点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五年来,我县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富民、旅游旺县”三大战略,突出项目带动,狠抓园区建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办大事能力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凝共识,以发展破难题,以发展创实绩,才能提升县域经济的实力。

(二)必须始终坚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抓手。五年来,我们转变观念,全县上下形成“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浓厚氛围;通过深化改革,努力破除一些体制机制的束缚,探索出一套保障经济有效运行的新机制;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优秀企业和

优质资源,全县正在逐步形成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抓手,才能准确把握形势、发挥优势、形成胜势,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发展的活力。

(三)必须始终坚持结构调整,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责任。五年来,我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了柑桔、旅游等优势产业和大亚木业、德通公司、石井水泥等优秀企业;通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淘汰了小水泥等一批落后的产能,提升了发展水平和产业档次。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责任,把结构调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互动,才能为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勤政爱民,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勤政为民贯穿到各项工作中,积极“求发展、解民困、排民忧、顾民虑”,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有效地缓解了群众“出行难、看病贵”等问题,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放在首位、牢记心中,才能营造广大群众支持发展的氛围,才能形成共谋发展的合力。

(五)必须始终坚持完善制度,规范有序,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保证。五年来,我们坚持制度建设,努力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在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保证,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才能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

以上五点启示,来源于过去五年的丰富实践,也是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和坚持的准则。

三、2011年工作安排

要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承接产业转移,壮大县域经济总量

抓好平台建设。加大园区开发建设力度,完善园区功能布局和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产业转移园区的承接能力,打造肇庆市主要的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示范区。加快推进连接县城和官圩工业区的工业大道规划建设。

狠抓项目建设。坚持不懈抓项目,着力谋划一批、审批一批、立项一批、建设一批,发挥项目建设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基础设施类项目以及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类项目入国家、省的“笼子”。

强化招商选资。建立招商项目的评审筛选制度,强化挑商选资,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强化项目促建。完善项目联合审批、联合图审、联合验收机制,做到一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一位领导牵头、一套班子服务、一抓到底,确保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

(二)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做大企业规模。壮大产业集群。鼓励技术创新。

(三)强化“三农”工作,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四)壮大第三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做强旅游业。把产品做精、产业做强、品牌做美、服务做优

搞活商贸业。

培育物流产业。

(五)推进机制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加大改革力度。破解发展难题。

加强区域合作。强化财政保障。

(六)加快城镇建设,强化经济发展支撑

完善城市功能。

加强集镇建设。

狠抓文明创建。

(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抓好节能减排。坚持关口前移,控防并举,严格项目审批,严把环保准入和“三同时”验收关。

强化生态建设。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八)突出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保障民生工程实施。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九)加强自身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科学执政。

坚持高效施政。“执政之道,重在决策,贵在落实”。坚持阳光为政。

坚持依法行政。

篇3: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回顾2009

(一)对教育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报告要点: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6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

本刊解读: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但就在这样的困境下,我们教育支出却依然保持增长,其中中央财政支出更是达到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保障了教育改革的稳定发展。

同时,在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目标,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为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义务教育的政策进一步完善。

报告要点: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本刊解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完善了教师的利益分配制度,对教育事业的也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物质奖励,是每个公民应该有的权利,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认可。自从对教师施行绩效工资制度以来,在网上引起过许多争议,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但总体而言,这一政策的提出与实行,可以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将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在助学方面,我国也在对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涉弄专业的学生实施免学费的政策,使贫困学生的失学率大为减少,有效的保障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但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辍学问题却依然严重,每年都会有近百万儿童因贫困而被迫辍学。面对这种状况,政府颁布了许多有利于贫困家庭的教育政策,使那些贫困学生摆脱了缀学危机,特别是近几年,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全国各地贫困生的缀学率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是这还不够,我国在教育领域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教育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偏远地区贫困儿童的关注,使义务教育深入人心。

二、奋斗2010

(一)提高经济建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报告要点:做好2010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本刊解读: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2010年的主要目标。只有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才能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经济的发展能够促使教育者阶层改革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原有的教育體制,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措施等必然会滞后,为了能够使教育适应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方面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对现有的教育目的,课程的建设,采取的方式进行改革。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大教育投资是改变教育水平的必要手段,所以,发展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

(二)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报告要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

本刊解读: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系统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我国在教育领域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区域差距大,在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教育观念与教学设施都存在着很大差距。所以,现阶段,必须加快偏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教育建设,完善教育制度,要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就业或者创业是人才价值的体现。在上年,由于金融海啸的缘故,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但依然呈现增长趋势,这是对教育领域加大投入的一个表现。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看出,今年我国会继续对教育领域加大投入,尤其是对乡村及偏远地区。施行义务教育,颁发优惠政策,为普及教育提供了保障。另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国也将加大投入,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所以,只有打造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更多出色的人才,建设出一流的国家。

篇4:2010年韩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极其艰难而又极富成效的一年。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负重前行,力克时艰,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20.7亿元,增长16.8%,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4亿元,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达到5.52亿元,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6元,分别增长了25.1%和22%;人口自增率为4.8‰。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40个,完成投资50.5亿元,是历年开工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完成效果最好的一年。十项重点工程和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均完成了任务。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9个,实际到位资金26.3亿元,居渭南县市首位。

(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我们把应对金融危机与调整工业结构有机结合,强力推进“关小上大”和节能减排工作,关停了8条落后焦化生产线,两年来累计关停落后焦化、水泥生产线38条,淘汰落后产能550万吨,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二氧化硫减排2.64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90吨。龙钢600万吨技改等一批大型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高炉余压发电等一批循环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实力在结构调整中得到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67亿元,同比增长20%。龙钢集团公司实现了产量翻番,产值超过百亿元,成为全渭南市第一个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

(三)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椒、果、菜、畜”四大主导产业。粮食生产受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略有减产,总产量9万吨。“大红袍花椒”喜获丰收,总产量突破2000万公斤,产值达到4亿元,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苹果和设施蔬菜生产稳步提高,苹果总产达11.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突破4万亩。畜牧业快速增长,新增适度规模养殖户118户,生猪饲养量首次突破30万头。建成了盛大牧业、联合花椒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程度。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成沼气池2319口,修筑通村公路90余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7万亩,修建人饮工程35处,解决了33个村2.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989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870元。

(四)第三产业呈现新亮点。旅游业较快增长。全年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900万元。房地产和金融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开工房地产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已建成1.2万平方米。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6.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3.9 亿元,贷款余额9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7.7亿元。特别是农村信用联社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信用体系,信贷量显着增加,全年累计贷款25.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先后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家贷款担保公司,共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1亿元,担保贷款700万元。落实“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激活了农村消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亿元,增长了19.9%。

(五)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针对108国道北线交通拥堵和扬尘污染问题,筹资2.6亿元,果断实施拓宽改造工程,已完成北段9公里路基和90%的桥梁施工,预计今年6月份一期竣工通车。304省道维修、黄河大街拓宽改造等工程全部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试通水。金塔文化广场、秦晋大道、盘河路等主要道路及城区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完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9%。

(六)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显着提高,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职业教育全省领先,韩城职专被命名为全省示范职业学校。“教育强市”高标准通过复查验收。农村中小学校“蛋奶工程”受惠学生1.8万人。大棚中学公寓楼等校建工程全面完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合率达到94.3%,比去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社区医疗卫生覆盖率达到100%,建成村级医疗卫生室267个,方便了群众就医。加强疾病防治,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养老保险参保2.23万人,扩保2687人,事业单位参保率达100%,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人员均实现了应保尽保。采取市场推介、增加公益岗位等办法,使8361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备受群众关注的压煤村庄搬迁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新址完成 “三通一平”,已有4栋楼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民生项目顺利实施。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狠抓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乡村抓点、城区除恶”专项行动,全市安全稳定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89%,在全省排名比上年前移了17位。

(七)政府自身建设有了新提高。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1件,政协委员提案151件,办复率均达到100%。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司法、审计、统计、物价、人防、地震、民族宗教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在严重的危机和困难面前,韩城人民没有畏缩不前,更加奋发有为;韩城的发展没有停滞不前,愈加生机勃勃;韩城的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城市地位日益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驻韩单位职工、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尤其是旅游业亟待加快发展;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工业以能源化工为主,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仍然很大,环境整治任重道远;三是财政刚性支出明显加大,保增长、保运转、保民生、保平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四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群众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五是安全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六是投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综观国际国内形势,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总体将好于去年,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势头向好,但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也不牢固,韩城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城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对此,我们既要坚定发展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努力在新起点上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突破140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增长45%;地方财政收入6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净增3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净增870元;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5%0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消减374吨,二氧化硫减排1.8万吨。这些指标是经过认真考虑确定的,是积极可行的,有利于实现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就业和维护稳定。这是一个自加压力、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实观上述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把项目带动和工业驱动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特色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作为战略重点,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把确保生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为此,必须全力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共安排重点项目51个,其中续建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35个,总投资163.7亿元,投资90.3亿元。我们将按照“建成达效一批、启动实施一批、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快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500万吨焦化、城市垃圾填埋场等16个在建项目,加大环境保障和支持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尽早竣工达效。围绕500万吨洗煤技改、龙门大街拓宽改造等35个新建项目,加紧做好组织协调和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早启动、快实施。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全力支持黄韩侯铁路建设。同时,积极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后续项目建设和投资长期稳定增长。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坚持“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和小分队招商、会展招商等成功模式,以壮大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着重引进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兴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文化旅游等项目,通过招商引资调结构、促发展。全年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20亿元。

持续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规范部门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入企审批制度,严厉查处“三乱”行为,不断改善政务环境。严格落实投资环境属地负责制,采取利益调节、教育引导、依法治理等方法,集中化解村企矛盾,坚决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减少阻工事件,积极创造一个办事高效、村企协调、企业满意、村民称心的发展环境。

着力解决项目融资难题。瞄准国家政策倾向和资金投向,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加强银企交流与合作,帮助建设项目和企业融资。继续搞好与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支持浦发银行在韩城设立分支机构,发挥现有2个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再争取设立2-3个小额贷款公司,多渠道解决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规划为纲、基础先行、产业聚集、循环发展”的思路,以龙门工业园区为平台,依托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着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确保全年工业增速保持在20%以上。

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着眼长远、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108国道北线一期工程,启动修建滨河路等园区道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西禹高速龙钢出口建设,形成园区快捷、顺畅的物流通道。加快禹门330KV变电站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按照“做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在建的大型焦化、钢铁、水泥等项目建设,大力扶持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建筑陶瓷和纺织等产业的发展。把煤层气开发利用作为我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科学编制煤层气利用规划,强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力争年底达到5亿立方的产能规模,并在城市气化、深度转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支持黑猫焦化等骨干企业扩股上市,依托资本市场加快集团化、现代化步伐。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关停淘汰水泥、洗煤、电力、钢铁落后生产线,为工业结构调整腾出环境容量。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加强与省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的战略合作,尽快编制《韩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升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按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耦合链接的循环经济模式,拉伸煤电、钢铁、煤焦化产业链。大力推进“科技兴企”战略,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发展接续产业和循环链条,不断壮大循环经济实力。

综合治理园区环境。以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突出治理企业环境污染。执行严格的环保措施,强化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从源头上杜绝新增污染项目。以龙门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大面源、点源污染治理,积极筹备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建设,采取货车加盖篷布、洗煤场建防风墙、安装喷淋装置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粉尘污染。强力推进重点污染企业环保技术改造,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确保达标排放。以园区企业内部绿化和骨干道路绿化为重点,启动和实施北区生态绿化工程,努力把龙门工业园建成为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示范区。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坚持“稳粮、提椒、强畜、增菜、优果”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节水农业,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按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调优做强椒、果、菜、畜四大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在巩固现有基地规模的基础上,启动1万亩花椒芽菜基地、1万亩设施蔬菜基地、1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促进1万亩土地流转,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规模效益。落实扶持政策,支持金太阳油脂、盛大牧业等龙头企业建基地、创品牌,鼓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农户、闯市场,不断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整合各类支农资金,以项目为纽带,重点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农村能源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和农村道路等工程,年内修建农村公路30公里,新建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1.5万亩,进一步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足额兑现各项补贴资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年内培训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房产登记发证等工作,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继续坚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开发式扶贫和整村推进的扶贫战略,认真做好压煤村庄群众安置,切实落实库区移民安置区扶持政策,促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四)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发展壮大旅游产业。

加强旅游景点开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逐步放开经营权,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加快景区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古城南大门、庆善寺恢复、司马迁祠停车场等旅游基础建设工程,不断提升景区的吸引力。积极筹集资金,不断完善规划设计,加快推进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加强与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战略合作,以大投入、大开发提升景区的档次和观赏性。

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加大旅游宣传促销。主打司马迁品牌,坚持开展清明民祭司马迁、司马迁文化旅游周等活动,拓展司马迁文化的吸引力。狠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支持韩城行鼓、秧歌、抬神楼等民俗文化发展,鼓励民间文化艺术团队在市内景区或外出表演,提高韩城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利用大型节庆和会展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旅游宣传推介,增加韩城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韩观光旅游,不断提高我市旅游业的综合收入。

(五)深入开展“三城联创”,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建设。按照“拉大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的思路,启动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描绘好未来十年城市发展蓝图。今年,要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龙门大街等8条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新修桢州大街南段,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等级和通行质量。坚持经营理念,多元化投资,加快龙门、西庄、昝村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形成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推进“三城联创”。以治理“脏、乱、差、堵”为重点,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集中对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建筑秩序、市容市貌、集贸市场等方面进行治理,下大气力改善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和城中村的卫生状况。继续实施城市增绿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重点搞好小渠沟岸、108国道和高速路沿线的造林绿化,加快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和秦晋公园,不断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繁荣城市经济。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方便人民生活为出发点,重点抓好五星级酒店、城市文化中心建设和农贸大厅改造工程,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满足群众日常生活和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物业管理、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吸引客商投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消费项目,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安家置业,鼓励园区企业在城区设立总部和建设生活区,凝聚城市人气,活跃城市经济。

(六)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新韩城。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实施科普入企兴村惠农工程,重点抓好优质产业化项目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抓好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制度。继续推进市、乡、村和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争取启动实施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防止低生育水平反弹。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山区150个村3500户群众收看难、收听难的问题。

抓好民生工程建设。一是教育奠基工程。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蛋奶工程”的基础上,加大校舍建设力度,重点抓好新城四中、五小两所学校和芝川初中综合楼、司马迁中学教学楼建设。二是安居住房工程。年内建成5.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1.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积极争取棚户区改造和农民安居住房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采煤沉陷区搬迁工程建设。三是农民养老保障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搬迁扩建中心敬老院,完成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任务。四是安全饮水工程。投资500万元,建设18个村人饮工程,解决1.5万人的饮水难问题。五是农业增效工程。复垦整理土地1.1万亩,新建口粮田3500亩,新建沼气池3000口。六是就业促进工程。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全面落实小额创业贷款政策,鼓励支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七是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芝川中心卫生院改造和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加快农村卫生室医疗设施和设备配备,提升基层医疗保障能力。八是人口关爱工程。投资1600万元,建设韩城人口早期教育中心等。这些项目都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增加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我们一定认真组织好、实施好这些项目,让这些民生工程早日发挥效益,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继续坚持市级领导包案制度、大接访制度和每日排班接访制度,注重从源头发现和化解矛盾,力促信访形势明显好转。深入推进“平安韩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打击“两抢一盗”和“乡村抓点,城区除恶”成果,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提高治安满意度。继续深入开展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打击非法开采行为,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七)科学编制好 “十二五”发展规划。

编制好 “十二五”规划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按照科学、超前、务实的原则,成立专门的规划编制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加快“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制定编制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成立若干专题调研小组,认真做好工业、农业、旅游、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调研,真正做到底子清楚、思路明确、目标可行、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发展思路切合我市实际,发展目标振奋人心,既有难度,又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意见,及时衔接省市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持续性,真正能引领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市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效能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倡导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从市情出发,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卓有成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切实提高政府决策、执行和结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努力建设务实、为民、高效、廉洁的政府。

篇5:g2011年韩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韩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建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按照“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韩城”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赵正永书记对我市工作的重要指示,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计划单列试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快进。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速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高于渭南1.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36.3亿元、增长2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03亿元,增长2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增长27.7%,增幅位居渭南前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7435元和10135元,同比增长11%和14.5%。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在“西部百强”的排名由第56位上升到第30位。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力以赴抓项目、促转型,实施重点项目82个,完成投资13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8亿元。列入全省3个重点项目和23个渭南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龙钢抗震钢筋、龙门煤化甲醇LNG联产、中信10万吨苯加氢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王峰300万吨煤矿、龙门煤化合成氨尿素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有序,龙钢450m?高炉改造、欣源国际温泉酒店等一批新项目顺利开工。全市在建项目达232个,项目数量、投资规模、推进速度创历史新高。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启动“优质工程”试点,与苏州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出台了新型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设立每年1500万元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基金;围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园区,“一纵两横”路网基本打通,创业大厦开始兴建,标准厂房前期准备就绪,一批储备项目即将入园;围绕工业提质增效,实施25个扩能技改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加了9户,全市达到90户;新增煤化工产能55万吨、煤炭产能420万吨。安排150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企业促销稳产保市场,工业经济在困难中逆势增长,实现产值620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增加值完成208亿元,增速达到15%,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全域规划、引领发展,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工作,现已提请省政府审批;省级重点示范镇规划调整完成;龙门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坚持拉框架、拓空间,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4个,完成投资13.8亿元。开工建设新城北区,基本打通了北二环等4条道路;黄河防洪控导工程设计评审顺利通过,一期工程即将启动;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拓展到16平方公里。坚持强功能、提品位,太史大街亮化工程、留芳公园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文化中心、体育中心顺利推进;兴隆大厦、紫御华府等一批高楼拔地而起,城市现代化气息日趋浓厚。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加快交通路网建设,龙门公路一期建成通车,西禹高速龙门园区出口、108国道二期改造、黄韩侯铁路复线建设进展顺利,蒙西铁路达成建站协议,开创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崭新局面。

城乡统筹力度加大。抢抓我市列为省级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示范区机遇,加快“三镇两社区”建设。芝川省级重点示范镇、芝阳统筹城乡试点、龙钢功能服务区正在加快建设;西庄、芝阳两个新型农村社区进展顺利。扎实实施“三个一”工程,金太阳花椒、芝阳肉鸡园区全面建成,春丰农业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园区。持续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基本口粮田1.4万亩;解决了农村2.5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土地流转1.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新增规模养殖户83户,粮食总产达到9.1万吨。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7.8%。

文化产业提速发展。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强基础、建景区,挖内涵、提形象。实施景区重点建设项目15个,完成投资8.1亿元。加快推进古城东片区保护改造,隍庙巷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景区旅游中心、民俗博物馆建成开放,“耕读苑”安置小区抓紧建设,文渊阁酒店主体封顶。司马迁祠游客服务中心、十二本纪园建成开放,创建4A级景区目标如期实现,司马迁景区被列入全省十大重点文化旅游景区。积极开发党家村、梁带墓旅游板块,党家村景区规划通过评审,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和游客服务中心动工兴建。城东大道、司马迁祠旅游专线改造工程竣工通车。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全面启动,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全年接待游客3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亿元。

环境治理初战告捷。加大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生态韩城。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规划,出台了加强环保工作、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意见,下决心用三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善龙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打通园区滨河路、提升国道环境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北林”工程,该项目计划五年投资7.8亿元,以“三纵四横”为骨架,造林绿化5万亩,形成市北20公里的生态景观林带。现已完成“一路两河”2400亩绿化任务,全市造林绿化面积达到6.65万亩。集中力量清理“三堆”430万吨,腾出绿化用地3963亩。大力推进企业治污减排,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投入运行;龙钢脱硫改造和在线监测全面完成;大唐二电脱硝改造、龙门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积极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燃煤锅炉拆改、机动车尾气和餐饮油烟治理全面启动。扎实进行农村环境卫生“百日会战”,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资源集约节约成绩突出,我市再次荣获“全国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模范县市”称号。严格环境监管执法,严肃查处龙钢公司、园区企业污水直排黄河等环境违法问题。全年城市优良天数达到296天,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完成目标任务。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继续实施系列民生工程,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实现教育均等化,投资1.1亿元强化“双高双普”工作,启动了第一批53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高考本科上线率创历史最好成绩;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投资5.2亿元的市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市镇医疗服务一体化试点和全民健康建档工作扎实开展;投资9亿元的龙钢五村搬迁进度加快,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90套,夕阳红敬老院和一批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全面建成;科技工作再获殊荣,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先进县市”顺利通过省级复检验收。城镇新增就业5742人,劳务输出10.8万人;大幅度提高了村组干部待遇,公职人员津补贴年人均增加3000元。坚持“五个到位”,狠抓问题解决和依法处置,化解信访突出问题638起,初信初访化解率达到86%。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驻矿安监员制度,深化“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设立平安建设专项资金,城区巡防装备投入使用;深入开展“秦安”、“雷霆”等专项行动,重拳打击违法犯罪,大力整治重点村,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 全市整合撤销事业单位24个,核减事业编制300多名,文体广电、公用事业机构整合和职能划转基本完成。高度重视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100%。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开通“韩城发布”微博,积极开展公民代表进政府活动,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政府系统铺张浪费、庸懒散奢风气得到有效遏止。深入开展“四治理、刹四风”、“大整顿大排查”、“当好标杆、向我看齐”等主题活动,加大监察和督查力度,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国防动员、司法行政、国土资源、民族宗教、地方志、审计、统计、工商、质监、物价、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有力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走过不平凡的2013年,我们深知:韩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城乡建设的每一处变化、百姓得到的每一点实惠,无不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心血与汗水,无不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关心与支持,无不见证着40万韩城人民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韩城的智慧与勇气。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驻韩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总量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提速发展依然是我们的基本市情;经济结构不优,生态环境脆弱,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重大产业项目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活,融合发展不够,公共事业和民生投入还不够均衡;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压力较大,社会管理创新亟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管理服务水平与公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提升。高度重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年及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4年工作建议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计划单列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韩城”的新要求和市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坚持改革创新、稳中求快、提质增效、率先发展的总基调,抢抓计划单列试点工作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城两区”、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把富裕韩城、人文韩城、生态韩城、和谐韩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单位GDp能耗下降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这些目标的确定,是充分考虑经济处于增长换档期、适应新的考核机制作出的必要调整,同时又体现了计划单列率先跨越发展的工作要求。适当调整增长速度,核心是要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在打造经济升级版、推进城乡统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一定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盯住目标不松劲,一以贯之抓落实;一定要坚持稳中有为、提质增效,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一定要坚持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工作、确保实效;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催生更加强劲的发展活力,凝聚更加强大的发展力量,为把韩城建设成为陕西东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强市、全国旅游名城而不懈努力。今年工作,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率先发展的主要抓手,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市一致抓项目,全力以赴促落地,努力夯实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扭住全市113个重点项目,严格落实领导包联、部门负责、跟踪督查等制度,确保投资达到177亿元。集中精力抓好投资50.5亿元的十大重点工程、投资15.3亿元的十大民生工程,倒排工期,加快建设,确保当年计划当年完成。夯实部门责任,狠抓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594.2亿元的79个重点前期项目,做到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形成竣工一批、推进一批、开工一批、不断接续的项目良性发展机制。全年投资增长2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0亿元。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制定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让利于投资者,重奖有功人员,激发全民招商和客商投资的热情。建立主要领导挂帅、专业队伍跟进、部门镇办联动机制,提高工作实效。紧扣“一城两区”,加强项目策划包装,突出抓好重大产业和基础类项目的引进,努力实现战略投资的新突破。完善招商责任机制,加强协调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全年签约落实招商项目15个以上,到位资金突破50亿元。

营造最优发展环境。树立环境立市理念,全面精简审批事项,理顺办事程序,建设高效诚信的服务环境。完善项目建设协调、保障和落实机制,切实解决用地、环境等问题,推动落地项目最短时间开工建设。强化入企检查审批管理和监督,严查吃、拿、卡、要,纠正“三乱”行为。积极开展诚信守法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阻工挡工行为,抓典型、刹歪风,营造企业安心、顺心、省心的发展环境。

(二)坚定不移地抓好“一城两区”建设。

上一篇:入党志愿书表格范例下一篇:祝别人生日快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