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市人民政府

2024-04-08

藁城市人民政府(共6篇)

篇1:藁城市人民政府

兴城市人民政府文件

兴政发[2006]号

兴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市 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2005]13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省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辽政发[2005]33号)及《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市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全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的意义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这次农业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第一次农业普查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变化情况,掌握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对于进一步摸清全市农业资源情况,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政策,保证粮食安全;对于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我市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包括6个方面内容: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农户生产经营情况;二是乡(镇)、村委会及社区环境情况;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流动情况;六是农民生活质量情况。

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6。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普查经费

农业普查涉及广大农村地区及众多农户,普查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将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保证全市农业普查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成立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原则,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市财政局和市发改局负责落实普查经费和普查物资保障方面的工作。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成立农业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提前做好各项普查准备工作。要根据农业普查的任务量和实际工作需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普查所需经费,并列入相应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

四、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农业普查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普查机构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灵活多样、适于农村特点的宣传形式,深入宣传农业普查的重大意义和有关要求,广泛动员和组织农村文化、教育、通讯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普查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作用,从乡村干部中选调现场组织人员和调查员,并根据农业普查的特点,做好调查员的培训和组织工作。

五、依法普查,确保农业普查质量

各级普查机构和工作人员要依法开展农业普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农业普查取得的资料,要严格限定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和工作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对普查对象的个人和商业秘密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凡在我市境内符合普查对象的有关单位和农户,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普查要求,如实填报普查表。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对于干扰农业普查工作和弄虚作假造成数据重大差错的要严肃查处。

二○○六年三月十七日

附件:

兴城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谷玉斌副市长

副组长:张乃斌

成员:石瑞良

李向荣陆宏张跃进姜桂茹王木林赵志刚赵云山陈玉学李宝利李忠侯艳萍赵长江王华松张凡奇刘庆良市统计局局长 市发改局局长 市农发局局长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政府办主任 市教育局副局长 市科技局副局长 市公安局副局长 市民政局副局长 市司法局副局长 市财政局副局长 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市水利局副局长 市卫生局副局长 市工商局副局长 市广电局副局长

崔俊海市统计局副局长

陈云峰市林业局副局长

张晓坤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

丁志英市畜牧局副局长

王日莹市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统计局,办公室主任由崔俊海兼任。

主题词:农业普查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办,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 兴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六年三月十七日印制 ——————————————————————————

篇2:藁城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龙政综〔2008〕373号 【发布日期】2008-12-01 【生效日期】2008-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龙岩中心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龙政综〔2008〕373号)

新罗区政府、市直各部门:

经研究,市政府同意市建设局制定的《龙岩中心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八年十二月一日

龙岩中心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方案

为把龙岩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根据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制订的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和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园林绿化实际,特制订龙岩中心城市2011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下简称“创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及城市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绿、亮、美”工程,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绿化美化城市,不断扩大绿地面积,提高园林文化品位。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一个名符其实的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市。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近年来,龙岩中心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大绿化指标大幅提高,但是城市绿地布局、绿地品味、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等指标还达不到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特别是道路绿化质量水平不够高,街边小游园数量不多,滨河绿化带建设不完善,居住区花园林式单位绿化尚有距离,公园数量少,社区公园严重不足,公园建设水平低。因此,2011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主要目标是:在省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滨河绿化风光带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园广场的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绿化水平,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进一步开展单位庭院绿化和小区绿化活动,使各项绿化指标全面达标。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注重景观保护,开展城乡一体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做到绿化、亮化、美化,把龙岩建成绿树繁荫,灯光璀灿,蓝天碧水,整洁有序的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市。

实现上述目标,近期必须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规划方面:修编《龙岩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龙岩市城市绿线控制规划》、《龙岩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及莲花山公园、登高公园、西湖山公园、金鸡山公园、北龙公园等公园的规划设计。

2、公园建设方面:完善改造中山公园3.2公顷、登高公园26.6公顷、莲花山公园128公顷、新建西湖山公园50公顷、莲滨公园2公顷、开发区公园2个5公顷。

3、滨河绿化风光带:新建汶洋滨河绿带4公顷;华莲路-体育公园滨河绿地风光带10公顷;莲庄路滨河绿地2公顷;改造旧城滨河绿带5公顷。

4、道路绿化方面:新建莲庄路、西陂路、人民路、莲南路、北环路、金鸡路、龙腾北路、登高西路、工业东路、东兴高架桥、登高西路、金鸡路、双洋路、翠屏路、工业中路、犀牛路、滨水西路、黄邦山隧道、东环路、莲东北路、华莲西路等城市干道绿化21条15公顷;对龙岩大道、北环路、工业路、莲庄路、莲南路、西陂路、莲西路、罗龙路、人民路、龙腾路、龙腾南路、城东路、龙川路、溪南南路、南环路等15条原有道路实施“双增”工程,即利用边角地、闲置地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充实乔灌木,增加绿量。

5、广场绿地方面:新建会展中心,博物馆广场绿地10公顷;商务中心广场绿地5公顷;改造人民广场绿地。

6、配套建设方面:风景林地69.5公顷;单位附属绿地85公顷;生产绿地3.5公顷;防护林地12公顷;居住绿地18公顷。

7、市政设施方面:新增道路建设21条,立交桥2处;隧道桥梁5处;新增公交车辆110辆;新建公厕60座,以及道路交通设施、垃圾场、市场、医院、第二水源、城市雕塑配套建设,大同油库搬迁建设等。

8、城市亮化方面:增添人民广场、中山公园、登高公园、莲花山公园、小溪河小溪桥至后门桥、陈陂溪独秀桥至龙腾桥、体育公园河岸、龙津河九一桥至罗桥、闽西交易城河岸、龙腾中路、一期商务板块及高层建筑等夜景亮化工程,道路路灯改造、更新工程,户外广告整治。

9、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大气污染治理、扬尘治理、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违章违治建筑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

三、部门工作责任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工作项目及责任单位见附表。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创园”工作的领导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创园”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来抓。市、区各有关单位要把“创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加强领导,指派专人负责,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抓好“创园”任务的组织实施。

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龙岩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主 任:黄晓炎(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常务副主任:黄福清(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 主 任:黄学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钟生根(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城管办主任、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郑立信(市建设局局长)

黄庆辉(新罗区人民政府区长)

成 员:吴振华(市经贸委主任)

邓双寿(市财政局局长)

卢先发(市规划局局长)

林联锦(市环保局局长)

黄楚光(市林业局局长)

廖德槐(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汤炯铃(市国资委主任)

黄建新(市水利局局长)

张树溪(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

张耀清(市文化与出版局局长)

王汉高(市民政局局长)

赖永龙(市交通局局长)

苏建国(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局长)

傅兴书(市卫生局局长)

吴锡包(市爱卫办主任)

张永淮(市市场开发公司总经理)

江经政(龙岩铁路建设办主任)

赖世桂(市公路局局长)

张隆基(市建设局副局长)

候小丽(市委文明办副主任、市城管办副主任)

孙崇雄(市交警支队支队长)

郑景文(市城监支队支队长)

陈清俊(新罗区人民政府副调研员)

林锦华(龙津河管委会主任)

赖友前(市绿化办主任)

郭上裕(龙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

委员会下设各职能工作组和创建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环境综合整治组

负责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整治、水环境整治等内容的工作。

组长:钟生根

(2)征地拆迁组

负责征地拆迁工作。

组长:黄庆辉

(3)国土绿化组

负责城区公路沿线、铁路沿线、面城山体、龙津河上游生态林建设与保护、厂矿防护林地、防火林地、全民义务植树等内容的工作。

组长:黄楚光

(4)创建办

负责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负责资料收集统计、建档立案。

主任:张隆基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创园”意识

要重视宣传工作,把创建园林城市的宣传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宣传部门要重视研究和宣传报道创建园林城市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园林部门要积极捕捉信息,总结创建园林城市的经验,为新闻单位及时提供新闻素材。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各级领导和全体市民自觉增强“创园”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美化劳动,自觉种树、种花、种草,爱护花草树木,维护绿化美化成果。

(三)分级实施,落实“创园”目标责任制

市、区各有关单位要按创建方案责任分工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居委会(社区)的积极性,实行分级实施,分片负责。要把创建园林城市列入政府、单位目标考核内容,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千方百计完成下达的绿化任务。

(四)广泛动员,发动全社会参与“创园”工作

创建园林城市是社会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大事。市、区各有关单位各住宅小区要动员住户、市民群众见缝插绿,大力植树、栽花、种草,大搞群众性庭院绿化美化的活动。要继续实施适龄公民“全民义务植树卡”制度,落实公民义务植树责任制。要继续高标准严要求地深入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的创建活动,促进我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广开资金渠道,增加“创园”投入

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实现“创园”任务,必须确保资金到位。市财政局要保障创建经费;市、区各有关单位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

(六)依法治绿,促进“创园”工作顺利进行

要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城市绿化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使已建的绿化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和占用。要依法规划,保证城市绿化用地;要依法建设,各类建设项目,其附属绿化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要依法管理,落实绿化养护管理责任制,维护绿化成果。

五、实施阶段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时间从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

1、研究制定、细化完善创建工作方案。

2、市、区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成立机构,制定“创园”方案及辖区绿化总体规划和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做好征地拆迁等各项前期工作。同时明确目标责任,加强宣传、发动工作,动员组织群众,推动“创园活动”的顺利开展。

3、新闻宣传单位要利用报刊、电视、电台、广播等形式,大造“创园”舆论声势。

(二)实施阶段:时间从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

1、市、区各有关单位根据任务,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创园”活动,人人动手、人人植树,种花铺草,层层落实创建。

2、抓好重点绿化工程项目。重点工程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和目标,按质按量按时逐项落实。

3、市、区创建办和园林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检查督促各责任单位完成情况。

(三)检查验收、总结提高阶段。时间从 2011年5月至国家级验收达标

2011年5月底前按国家园林城市要求,完成申报材料,通过省建设厅考核验收,上报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篇3:藁城市人民政府

一、传统政府管理与现代城市治理

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雏形于20世纪50年代, 成型于60-70年代, 成熟于80年代, 改革于90年代。在我国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政府实施城市管理主要是通过强制性的手段, 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实现的。单一控制模式、制度约束、管理的非人格化等特征在政府管理中表现突出。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向城市治理的转型, 是城市高速发展、提升其管理能力的要求和创新。与传统的城市管理自上而下的层级式控制模式不同, 城市治理强调的是通过合作和协商, 使利益相关主体也参与到城市管理的进程中, 并形成一个多中心治理的参与式网络结构。二者区别见表一。

城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多中心的结构体系, 社会组织、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也都参与其中, 在配合政府对城市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分担了政府的责任, 也促进了城市治理的发展。尽管城市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权威中心, 但是作为城市治理的主体之一, 他在城市公共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承担着“元治理”的角色。因此, 政府在城市治理中仍然具有导向性。

现代城市治理, 正是以政府在社会网络中扮演的“元治理”角色为基础, 实现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的共同参与治理的过程的。因此, 城市管理不再是单纯的政府管理, 而是需要公众参与, 发挥社会组织 (如城市自治组织、企业、社团、各类中介组织等) 的作用。一方面, 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离不开公众的参与。随着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 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 公众的参与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发展。另一方面, 要发挥社会组织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决策和监督的作用, 需要政府明确自身的权限, 并与社会组织之间建立协商互动的伙伴关系, 共同面对和解决城市的公共问题。最理想的做法应当是一切该由政府管的政府就不应该推卸, 属于市场和社会做的政府就不应该插手, 政府与社会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协商和合作的关系, 而不是依靠行政命令下级服从上级。因此, 应当对城市政府的权限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从而规范政府的行为, 保证其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运作, 以免导致政府不堪重负而且费力不讨好。

由此, 这种由城市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公民等形成的共同参与的网络结构, 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政府对城市进行垄断管理的弊端, 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水平, 同时, 各利益主体之间互相监督, 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 影响政府的行为和决策, 从而实现共同参与城市治理的目标。

二、城市治理的评价

从目前我国城市管理的发展来看, 已不同于传统的“强制命令”, 但是离“治理”也还存在一些差距, 应当说当前正处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型阶段。

在城市政府管理走向政府治理的过程中, 城市政府在促进各方参与治理、实现动态合作的城市网络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良好的城市治理”, 其标准应当是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下放权力和资源、公平参与决策过程、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效率、决策者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市民参与和市民作用、包容性等七个方面。分析当前的城市治理, 其行为远没有达到良好治理的标准。

第一, 城市的参与治理表现为精英式参与, 没有与其他主体形成良性互动。城市的治理其根本在于政府与其他参与主体的良性互动,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城市中的弱势群体, 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和心理上严重的相对剥夺感, 所以他们是最需要获得平等机会和优先解决问题的一群人, 他们也最有资格参与城市的决策和资源分配的过程, 然而在城市参与治理过程中, 弱势群体常常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 他们的利益也得不到合理有效地表达。精英式的参与使弱势群体不能公平地享有资源, 也就更加谈不上这部分社会的边缘人共同参与城市治理。重视城市中的弱势群体, 并把它们也纳入到城市治理的网络中来, 对于实现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 城市社会的独立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城市治理提出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之间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相互合作和互动的关系, 强调了城市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治理并在城市发展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过程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显然有利于打破传统政府垄断的困境, 实现非权力系统和公民广泛参与治理的居面,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政府仍然处于强势地位, 利益相关者很难形成一种力量与之抗衡, 城市社会的独立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如近年来一些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圈地”、“拆迁”浪潮等就是独立性难以体现的典型事例。很明显, 在这个案例中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已经偏离了保障公共利益的价值目标, 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

第三, 公民参与治理的能力较低, 并没有形成一个自主性较强的公民社会。公众的参与行为是通过政府主导实现的, 而不是通过自身组织完成的。邵任薇认为, 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主要表现为:公众参与的普遍性不够;公众参与的制度缺乏;公民参与的效果欠佳。换句话说, 公众在影响政府的决策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诸如听证会、选举等参与行为并不是通过公众自身的组织实现的, 而是由政府搭建平台, 在地方当政者的左右下完成的, 而这样做很容易消磨公共精神。

三、我国城市治理道路的探索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 使我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城市治理的多中心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在城市治理的视野中, 政府已经无法单独履行治理的所有责任, 而是需要其他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助。如果不能实现权力控制向多元治理的转变, 政府存在的合法性也将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 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城市治理发展的道路, 是当前城市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

第一, 要建立一个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 政府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 (1) 政府要明确自己扮演的“元治理”的角色。城市治理是一种复杂的、多中心的结构体系, 强调的是利益主体对城市的共同参与治理, 管理公共事务的主体并不再局限于政府。尽管城市政府不再是这个网络结构中的唯一权威中心, 但是在协调不同利益诉求方面仍然需要发挥城市政府“元治理”的作用。 (2) 政府应当对追求的目标有一个新的定位。传统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为“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所替代。因为只有经济增长, 而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城市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因此, 除了经济的目标, 更多的也要考虑到城市社会发展的目标、公平的目标、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等, 建立以人类发展为本位的目标体系。 (3) 要实现政府与利益主体的共同治理, 必须构建一个制衡框架以平衡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除了需要政府下放权力, 使企业、社会组织等具有参与的合法性地位之外, 政府也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前提下, 去做政府该做的事。

第二, 建立和完善有效地参与机制, 为社会组织、公民等参与到城市的共同治理中来提供各种条件。 (1) 重视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并在制度上予以保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类组织和公众的参与, 一方面, 通过创设组织健康发展的有力环境, 大力扶持和培养各类社会组织, 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 鼓励并扩大公民参与, 从强调政府意志、政府权威转变为更多的强调公众的意志和公共精神, 让公民能积极地参与到自身城市的治理中来。 (2)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即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 都要建立合适的社会参与机制, 以保证公共利益成为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出发点。 (3) 实现全面有效地参与与合作, 要求政府与社会之间构筑沟通的桥梁。在扩宽与社会的沟通渠道的基础上, 运用灵活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篇4:城市怎样让人民更幸福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国内汽车销售近1200万辆,同比增长39%。有关机构预计,全年汽车销售将达1700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新车销量将达到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而就在不久前,9月17日晚,仅仅一场小雨,让北京市的拥堵路段高达143条,整个北京的主要道路变成了庞大的停车场,全市地面交通几近瘫痪。随后的秋季假日,大量汽车涌出北京,几条高速路收费站前车辆排成几公里的长队。

汽车和城市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两个重要物质载体。也因此,过去二十多年来,这两者一直被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当作重点予以发展。一方面,城市不断膨胀,以北京为例,短短十几年,城市范围就从三环扩展到六环。另一方面,汽车保有量也大幅度增长。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450万辆,一周就新增机动车上万辆,尤其是私家轿车增长速度极快。当然,上述两个现象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因为城市迅速扩张,人们似乎必须购买汽车,以便利工作、生活。

不过,随着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汽车的便利性似乎在递减。比如,上下班及公共假期,汽车频繁而严重地拥堵,人们把大量时间消耗在道路上。同时,汽车也大量侵占公共空间。过去几年来,所有小区房前楼后、大小道路两旁的空地,都被汽车快速侵占。至于汽车尾气污染,更是众所周知的现象。

很显然,当代中国的城市化模式存在问题,汽车和整个交通发展规划也存在缺陷,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是盲目追求GDP的增长主义。

中国城市普遍走了一条“摊大饼”式扩张模式。这不是规划不科学的问题,而是土地的政府垄断和城市化由政府完全主导等制度安排所决定的。这种模式也可以让城市政府的收益最大化。

由此形成的城市格局当然是畸形的:公共资源集中于单一的中心。就业机会集中于此一中心,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更是畸形地集中在这个中心。这样,尽管大量居民分散居住于外围的新城区,但他们不得不进入城市中心来使用这些资源。

当然,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和使用汽车也未必是人们必然的选择。假如政府未雨绸缪,提早筹划轨道交通、优化地面公共交通,那么,市民不必购买私家汽车,也依然可以便利地工作、生活。

但很显然,所有城市政府在这方面都慢了一拍。问题仍然出在城市化模式上。城市化是由政府主导的,而政府推进城市化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是政府官员创造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政绩的工具。这样的城市化宗旨,必然让城市规划、设计偏离人的需求。本来,城市应当是市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城市应当按照人们的便利来规划。但在中国,城市却是按照如何实现经济总量最大化来规划、建造的。过去二十几年,各地政府是按照产业开发区的模式建造城市。人的便利生活这个根本要求,则基本上被抛掷不顾。在这样的城市,经济确实相当繁荣,但城市生活却日趋不便。

同样是为了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各级政府也盲目地鼓励汽车消费。汽车产业被很多地方当成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与房地产相当。政府也出台种种政策,鼓励汽车消费。这些政策既有公开的,也有隐晦的。后者包括各地政府盲目规划超宽的马路,不分青红皂白地拓宽机动车道。为了便利机动车,政府在原来的自行车道上加划机动车道,或者以汽车停车位挤占自行车道。更有甚者,有的城市为了确保汽车畅通无阻,还限制脚踩、电动两用自行车和自行车上路,甚至干脆取消自行车道。在交通责任立法中,有些地方不顾基本正义,降低汽车驾驶人在伤害行人时应负的责任。凡此种种,显示了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社会治理中的汽车优先倾向,汽车甚至享有了一种特权。

这样的政策倾向当然会鼓励形成一种畸形的汽车消费心态,由此形成汽车的爆炸式增长。可以说,中国还没有真正完成城市化,城市病就已经非常严重。汽车还远没有普及,汽车病就已十分严重。

汽车当然无罪。随着收入增长,人们产生购买、拥有汽车的意愿,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假如城市的分布比较合理,人们未必会实际购买车辆;即便政府的政策导向比较理性,人们也未必会攀比大型汽车;即便人们购买了汽车,如果公共交通十分便捷,人们也未必会频繁使用汽车。如此确实是这样,那么,汽车给城市带来的负面效果,就会被控制在最低限度。汽车将服务于人,而不是反过来支配人。

篇5:藁城市人民政府

来源:白政发〔2006〕7号 作者:白城市人民政府 日期:06-02-22 洮北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白城市市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白城市市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棚户区改造的战略部署,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5)34号)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白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提高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居住水平,努力把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成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二、工作目标

从2006年起至2008年,利用3年时间,集中改造阳光嘉园等30片棚户区,占地面积580.2万平方米,计划拆除建筑面积151.2万平方米,拆迁居民24607户,建回迁住宅207.6万平方米,投资21.8亿元。

2006年计划改造项目10片,占地面积178.6万平方米,计划拆除建筑面积64.3万平方米,拆迁居民10901户,建回迁住宅88.5万平方米,投资9.3亿元。2007年计划改造项目10片,占地面积131.2万平方米,计划拆除建筑面积36.1万平方米,拆迁居民5414户,建回迁住宅52.5万平方米,投资5.5亿元。

2008年计划改造项目10片,占地面积270.4万平方米,计划拆除建筑面积50.8万平方米,拆迁居民8292户,建回迁住宅66.6万平方米,投资7亿元。

三、改造原则

(一)坚持政府组织、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原则。

(二)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三)坚持统一领导、市区联动、部门包保、分工负责、加强协调的原则。

(四)坚持改造开发并重、区域效益互补的原则。

(五)坚持依法运作、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

四、界定标准

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建设使用年限久、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房屋质量差、交通不便、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

五、建设标准

(一)安置回迁居民的户型建筑面积标准分为5类:36平方米、45平方米、56平方米、70平方米、71平方米以上。

规划和建筑设计标准按国家和省文件执行。

(二)新建回迁住房配套设施应齐全,满足居民入住使用的基本要求。

六、资金筹措

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组织的方式解决。主要采取银行贷一点、财政投入一点、政策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市场开发补一点等办法筹集。2006年至2008年棚户区改造建回迁住宅需资金21.8亿元。资金主要来源:

(一)银行贷款3亿元;

(二)财政投入6亿元(其中:省补0.5亿元,土地出让金综合价4.1亿元,税收返还1.4亿元);

(三)政府减免2.5亿元;

(四)群众自筹3.5亿元;

(五)开发企业投资6.8亿元。2006年棚户区改造建回迁住宅需资金9.3亿元。资金主要来源:

(一)银行贷款1亿元;

(二)财政投入2.5亿元(其中:省补0.2亿元,土地出让金综合价1.8亿元,税收返还0.5亿元);

(三)政策减免1亿元;

(四)群众自筹1.5亿元;

(五)开发企业投资3.3亿元。

七、优惠政策

(一)在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现住户与产权人不符的,可对私下交易的协议书通过司法公证的办法予以认定,以便于明确棚户区改造对象与产权人的关系。回迁楼建设前为动迁户置换住房,属于产权调换。动迁户凭回迁安置协议和代建费交款收据等票据即可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二)棚户区改造项目免缴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用地管理费、土地变更登记费、消防设施费、城市占道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按三分之一征收人防易地建设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拆迁管理费。减半征收供热管网建设费、土地评估费等经营性收费。

(三)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照顾。对符合条件的改造项目,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征契税;棚户区居民因拆迁而重新承受普通住房的,免征契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偿还原拆迁面积房屋部分,暂不征收营业税,纳税确有困难的,可减免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四)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要结合棚户区改造,尽快形成制度化的廉租住房财政资金渠道,从公有住房出售收入、住房公积金收益和处理无籍房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加强廉租对象的认定、配租并形成退出机制。

(五)拓宽房地产开发投融资渠道。积极向银行推荐诚实守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建工程项目投入30%以上后,允许进行抵押贷款。建立规范的住房置业担保机构,及时补充担保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各类经济组织及民间资金介入,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贷款担保,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支持个人合理住房消费。

(六)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使用率。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贷款比例,简化贷款手续,支持棚户区改造,满足承贷人合理的资金需求。突破对自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次数和贷款人必须具有市区常住户口的限制。设置资金沉淀率警戒线,逐步实施全市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的统一调剂和调度。

(七)回迁楼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暂按2%收取。

(八)在棚户区改造范围内,凡新建的住宅楼房均享受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减免的费用用于拆迁安置回迁原面积部分、合理增加面积部分的差价及配套费用,多退少补。

(九)在棚户区改造范围内,市公安局为农业户口的回迁户、购买棚户区改造建设的商品房户免费办理农转非手续。

(十)在棚户区改造建设过程中,对运输车辆由棚户区改造指挥部统一发放车辆通行证,公安、运管、城管等管理部门不得随意扣车、罚款。

(十一)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建立审批绿色通道、一站式办公,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十二)市政府负责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对商业设施统一规划,同时对学校等文教设施进行整合和完善。

八、组织实施

(一)编制改造方案和详细规划

按照省协调小组下达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改造方案和详细规划。

(二)制定建设计划依据棚户区改造方案、详细规划和资金筹集情况,认真测算,编制下达改造建设计划。

(三)制定用地计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会同城市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依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改造项目计划,制定用地计划,严格按计划供应土地。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发用地严格执行土地划拨、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并抓好组织实施。

(四)依法组织拆迁要认真执行拆迁管理的各项规定,充分发挥政府在拆迁中的作用,做好拆迁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对棚户区中的低保户名单、安置地点、违章房屋、评估标准等内容实行公开,保证拆迁安置政策到位、程序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实行阳光拆迁,避免产生新的矛盾。对少数无理取闹、阻挠正常拆迁并拒不搬迁,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司法、执法等部门要依照有关程序实施强制拆迁,并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对棚户区改造拆迁中恶意炒房的,要严厉打击。

(五)加强建设监管棚户区改造主管部门依据改造项目计划和建设计划,依法组织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招标。要选用符合国家与省、市技术标准要求和推荐的建设材料与设备,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施工图设计文件要经过审查。改造工程竣工后,经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六)强化物业管理新建回迁住宅小区要实行物业管理,可以由社区组织、房产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物业公司实施,并主推小区居民实行“自助式”物业管理模式。为保证小区物业管理正常运行,应按照规定比例建设提供经营用房,产权为政府所有,由房产部门代管,用于物业管理单位或企业经营,所得收益专项用于补助住宅小区低保户的物业管理及其他费用。

九、加强领导

成立白城市市区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棚户区改造政策和组织领导。成立白城市市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负责棚户区改造具体工作。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筹集建设资金;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指导、检查改造项目土地供应工作;市民政局负责对棚户区内低保户核查以及制定落实低保户居民的廉租住房分配政策工作;市建委负责改造的总体规划、综合协调、组织推进和指导工作;市监察局、市审计局负责改造资金使用的监督;洮北区政府负责做好棚户区改造的拆迁安置稳定工作;新闻宣传部门和单位负责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宣传工作;税务、银行、电力、法院、公安等其他有关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及本系统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包保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认真把棚户区改造工作落到实处,共同完成改造任务。

附件:白城市市区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成员名单

组 长

岳清友 市委书记

房 俐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

张启凤 市委副书记

王 锐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刘继武

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

衣尚平洮北区委书记

季 委 白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王延军 白城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李秀识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刘 啸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殿芳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忠轶 市政府副秘书长

邢吉安 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刘兴文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隋 喜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孙家刚 市经委主任

曹海林 市财政局局长

冷有春 市建委主任

王文新 市民政局局长

黄 波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王 峥 市审计局局长

杜春峄 市广播电视局局长

赵佳新 市国税局局长

李桂林 市地税局局长

齐日光 市人民银行白城中心支行行长

刘忠仁 市人防办主任

朱玉库 市电力总公司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拆迁组、工程组、宣传组、综合组、信访组等5个工作组)。

总指挥

刘继武 市政府副市长

副总指挥

陈忠轶 市政府副秘书长

冷有春 市建委主任

成员

徐建军 洮北区政府区长

杨志军 白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胡秀芳 白城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邢吉安 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赵国钧 区法院副院长

刘兴文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迟亚军 市建委副主任

杨立成 市监察局副局长

罗惠峰 市发改委副主任

刘 伟 市经委副主任

刘东柏 市公安局副局长

王 彦 市民政局副局长

温学卿 市财政局副局长

赵宏亮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张洪义 市地税局副局长

夏万军 市环保局副局长

篇6:藁城市人民政府

白政发〔2011〕9号

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白城市开发区“二次创业竞赛年”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白城市开发区“二次创业竞赛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

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白城市开发区“二次创业竞赛年”

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步伐,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发区“二次创

业”总体要求,决定在白城市所属省级开发区及省备案的工业集中区大力开展“二次创业竞赛

年”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统领,以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核心,以优化环境创新机制为保

证,大力实施招商兴区、项目立区、扩权强区战略,全面掀起开发区“二次创业”热潮,加快把

开发区打造成解放思想的先导区、项目建设的聚集区、经济振兴的领跑区和科学发展的示范

区。

二、总体目标

2011年,全市开发区“二次创业竞赛年”活动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2.4亿

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4.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6.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2

4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5.59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8.9%、67%、35.7%、28.7%、23.1%。同

时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9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达到45个,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

140亿元,增长60%。

三、竞赛内容

要通过开展“七比七看”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各地、各开发区、各部门踊跃投身开发区“二次创业竞赛年”活动的积极性,合力营造重视开发区、支持开发区的浓厚氛围,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初具规模的城市经济增长板块。

(一)全力开展比招商看项目竞赛活动。

全市上下都要围绕开发区抓招商,新引、新建项目都要向开发区集中摆放。各地、各开发区和各部门主要领导要拿出一半的时间到域外招商,各开发区要派出一半的人员驻点招商。一是积极谋划大项目。围绕建设能源基地谋划煤化工项目、石油化工项目、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围绕农牧业资源谋划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围绕区域商品集散地建设谋划物流园区、商贸园区、地下商场、大型购物中心、大型专业市场项目;围绕生态基地建设谋划现代农业和大型水利工程示范项目、循环经济项目、绿色经济项目、低碳经济项目,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最为集聚、配套最为完善的区域。二是积极走出去招商。要与沿海城市、二线中心城市、区域发展圈后发城市建立产业发展合作平台,推动产业合作向深度发展,实现产业链相互延伸和对接。三是要主攻500强企业。要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及大型优势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要紧盯国家央企、知名企业、大型民企,主攻优势资源开发转化项目。全市开发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必保完成132.5亿元,增长50%,力争140亿元,增长60%;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必保75个,力争90个,其中超亿元大项目必保37个,力争45个。

(二)全力开展比基础看投入竞赛活动。

各开发区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承接大项目、好项目打造良好的载体和平台。白城经济开发区要抓住扩区的机遇,抓好新区交通路网“二横四纵”规划,推进“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白城工业园区要对综合配套服务区进行规划布局,引入创投基金分期开发建设,启动三期主干路网建设。洮北经济开发区要抓好63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20平方公里工业区规划和3.29平方公里起步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同时做好融资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利用融资平台和其它金融手段,聚集财力合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要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旅游项目开发。各县(市、区)开发区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更新、改建、扩建、新建一批重大项目,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全市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必保完成128.5亿元,增长51%,力争136.3亿元,增长62%。

(三)全力开展比产出看贡献竞赛活动。

各开发区要制定项目推进时间表,规划包装的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有合作意向的项目要盯住合作方,已经签约的项目要抓紧落地开工,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尽快投产,投产的项目要早日达产达效。今年“五·一”前后,各开发区都要集中开工建设一批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力争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全市开发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必保完成12.24亿元,增长35%,力争13.24亿元,增长45%;地方级财政收入必保完成5.33亿元,增长39%,力争5.59亿元,增长45%。

(四)全力开展比工业看增加值竞赛活动。

各开发区要不断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以工业率先突破引领“三化”水平提高。各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必保完成79.05亿元,增长42%,力争完成84.97亿元,增长54%。一是全力引进生产性项目。各开发区引进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中的生产性项目要占80%以上。二是突出发展制造业。鼓励发展风电制造、汽车配件、石油机械、建材机械等装备制造业。扩大三

一、华锐、中材等企业生产规模。积极谋划引进合作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并引进高载能企业。三是突出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围绕水稻、绿豆、葵花、蓖麻、辣椒、肉(奶)牛、肉羊、鸭鹅兔、鱼、燕麦等特色农业,引进建设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四是做大做强一批加工企业。重点扶持益海嘉里、中材科技、金升镍业、天福食品企业做大做强。切实解决龙丹乳业、东佳谷物、盛吉生物等企业加工原料不足、资金短缺问题,把企业做大做强。加强燕麦等地理标志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加农户的加工产业格局。

(五)全力开展比集群看产业园竞赛活动。

各开发区要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中去,并根据本地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制定培育产业集群的详细计划。白城工业园区重点打造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园区、风电产业园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材产业园区、高载能产业园区和新材料产业园区;白城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六园”,即:汽车零部件与改装车间产业园区、生物与医药产业园区、纺织与服装产业园区、煤电与新材料产业园区、商贸与物流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生态、民俗、休闲、娱乐”打造旅游观光产业园区;大安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服装园区、建材园区、机械加工园区;通榆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园区、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医药加工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园区、生态旅游产业园区;镇赉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建材产业园区、风电产业园区、医药产业园区、食品产业园区、轻工产业园区、粮食加工产业园区、杂粮杂豆购销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洮南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杂粮杂豆产业园区;白城洮北经济开发区要加快起步区、发展区、储备区规划和建设,按照功能区划分,重点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全市每个开发区至少有一个特色产业园区获得省政府命名。

(六)全力开展比速度看质量竞赛活动。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原则,在保证发展质量、保证生产安全、保证和谐稳定的前提下,各开发区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战略,在借力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必保达到198.7亿元,增长33%,力争达到212.4亿元,增长42%。一是突出借力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开发区经济能否高速发展取决于招商引资能否有更多大项目的拉动。各开发区要注重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管理,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创造更快发展速度。二是突出加快发展狠抓高新技术产业。各开发区要结合“二次创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倾力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引领和推动开发区快速发展。各开发区要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为主要产业,先进制造业产值、增加值要分别占到工业总产值80%以上。三是突出科学发展狠抓民生工程。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开发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也是反映开发区财力和财富的重要指标,更是改善民生、富民利民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各开发区要在比速度看发展竞赛中,提供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真正地实现加快发展向科学发展的转变,让广大群众生活的一年比一年好。

(七)全力开展比服务看环境竞赛活动。

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加快开发区建设的7个配套文件,深入实施“12345”服务工程。构筑亲商、富商、安商的环境,营造文明向上、追求效率的社会文化环境,打造宜居宜商的生活生态环境。各开发区要注重培育产业配套能力,强化产业分工,突出产业配套,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鲜明的产业配套环境。

四、评比办法

“二次创业竞赛年”活动主要考核两类指标。经济类指标包括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单项类指标包括重大项目、特色产业园区。

考核总分为130分,其中经济类指标100分,单项类指标30分。经济类指标分值按照总量和增速分别占30%和70%权重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代表某项指标(i=1,2...)

j代表某开发区(j=1,2...)

Xij为某开发区指标的实际数

Xi max为该指标在开发区中的最大值

Xi min为该指标在开发区中的最小值

bi为该指标的权重

Zj表示j开发区的最终评价得分

重大项目指当年新增落地3000万元以上和超亿元项目数。在工作目标基础上,每增加1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加1分,每增加1个超亿元项目加3分。

特色产业园区指规划并建成的产业园区,当年得到省政府批复的每个加10分。

五、奖项设置

设置综合奖和单项奖。

综合奖:2011年开发区“二次创业竞赛年”活动设置先进单位奖。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市直评选1个开发区,奖励30万元;县(市、区)评选2个开发区,第一名奖励30

万元,第二名奖励10万元。

单项奖:2011年开发区“二次创业竞赛年”设置单项奖。经济类指标单项增幅第一名的奖励5万元,第二名的奖励3万元;被省政府命名的特色园区奖励10万元;活动组织奖2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全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市经合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审计局、市安监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办、市公安局、白城工业园区、白城经济开发区、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及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二次创业竞赛年”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各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调度推动,定期通报。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各开发区工作汇报,及时了解掌握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领导小组每月听取一次汇报,掌握活动进展情况;每季度现场调度一次,查看形象进度;半年汇总一次,通报活动开展情况;全年总结奖励,并由新闻媒体通报活动开展情况。

上一篇:武穴市道路运输协会工作报告下一篇:2024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考试专项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