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市政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城市规划市政范文

市政工程行业创优规划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编制说明

为了保证忻州市2013年新建道路旭来街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按照合同及招标文件的要求,我项目部在本工程施工之前编制本工程切实可行的市政工程目标创优计划,在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文明管理及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并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操作施工,严格按照质量检验标准检查验收,做好首段、首件分部分项的验收达标工作,做好质量“三检”工作,保证每道工序,每个部位100%合格,从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达到优良。同时要针对质量通病,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关键工序,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编制依据

1、忻州市2013年新建道路旭来街道路工程施工图纸。

2、忻州市2013年新建道路旭来街道路工程招标文件附件及工程量清单。

3、国家、山西省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4、本工程的施工合同和施工组织级计。

5、山西省及忻州市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规定。

6、公司i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技术标准》。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旭来街(温泉路以西——108国道)道路改建工程位于忻州市北部,靠近顿村景区,是忻州市北部城区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道路。本设计工程范围西起温泉路以西约90m,东至国道108线,工程总长度约2083.8m,道路规划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60km/h。

第二部分 总体部署

我公司把忻州市2013年新建道路旭来街道路工程列为2013年公司重点工程,因此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忻州市市政示范工程标准,争创山西省优质工程,文明施工方面确保达到“忻州市市政工程安全文明工地”。为了落实和贯彻公司的精神,项目部在平时的施工管理方面中严格按按施工组织设计、各规范、规程及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努力创出精品工程,向业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施工中得到了建设单位、监理公司、设计院及上级有关建管部门等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使本工程在结构上、立面上的细部处理、用材等等尽可能上一个档次,具有工期合理紧凑、环境影响低、工程质量高的特点。

创优良工程必须要做到“三高”、“三严”。“三高”是高质量意识、高质量标准、高质量目标;“三严”是严格管理、严格控制、严格检验。所以创优良工程必须要求我单位每个员工具备“三高”、“三严”标准,特别是项目部管理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在高质量标准上狠下功夫。

在施工过程中,跟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认真搞好协调工作,使监理单位在质量把关的同时,也为施工方出谋划策,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共同为创优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定创优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把创优工程的目标值分解到每个责任者。项目部要经常检查质量计划的实施情况,哪些分项工程上有优势、差距,在有优势的分项上,创出自己的特色,有差距的分项上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办法达到质量目标。

严格内部科学管理,做到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上下一条心,共同奋战,各道工序紧紧围绕质量目标,严格执行公司质量体系、《质量手册》、《技术标准》、《程序文件》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质量保证

文件一系列标准,使工程的动态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建筑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实行三级制的管理程序,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使整个工程围绕着质量目标开展工作。 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副经理、专业施工员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的三级管理系统,形成由项目经理到各施工方、各专业公司的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网络。制定科学的组织保证体系,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同时认真自觉地接受业主、监理单位、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各界对工程质量实施的监督检查。通过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及安全文明施工体系协调运作,使工程质量及施工状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全面、全方位控制工程施工全过程,严格控制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和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的实现。

一、项目组织机构

二、目标管理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环境及一些特定条件,制订质量控制目标、进度控制目标以及安全控制目标,现场文明施工控制目标。项目部贯彻各工种的实行生产、质量责任制,有奖有罚,使各种工序的施工处于有效的控制当中。

各分项、分部工程在施工之前,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各施工员

进行技术交底。然后,各专业施工员针对本专业特点对操作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明确质量目标,制订确保质量的措施。

第四部分 质量管理责任

人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责任制,使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个人,做到职责分明,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避免一些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充分调动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项目经理

1、、项目经理是单位工程的第一质量责任人,对单位工程的质量负全面责任,是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组织贯彻执行质量标准、施工规范及保证质量和各项制度和措施,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

2、、负责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规定的质量职责和工作程序开展施工管理,落实过程控制和奖惩办法。

3、、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4、、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主持质量事故分析、处理会,及时报告重大事故,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5、、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控制程序,执行质量否决权和质量奖罚制度。

6、、组织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记录及统计工作,保证各种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7、、组织并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有效地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对本项目部人员违反工序纪律造成的质量问题负领导责任。

二、项目技术负责人

1、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主管项目的技术和质量工作,对篇二:市政工程创优计划

****工程创优计划

一、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市中心城区的西北角,该出入口为***公路进入***市区的主要出入口。****连接线西接互通的l匝道,向东跨越***河、***保护区后,接***区的***路与***公路交叉口。该连接线的建成,不仅为***区增加一个高速公路的进出口,同时也为**高速公路南北区域之间的沟通增添了一条快速通道。其与***公路市区连接线共同组合成市区西北片的快速出入口。

本工程的主线道路分为a线、c线、b线。a线长约914米,c线长约1011米,b线长约1073米。其中主线除**河防洪道路西侧约80多米为道路外,其余均为桥梁结构。a线、c线布置为单向2车道+单侧辅道,路基总宽16.25米;b线布置为双向4车道+两侧辅道,路基总宽33米。另有接地辅助道路宽7米,长约490米,沟通现有乡村道路系统。

本标段为本工程2标段,里程桩号为bk0+959.64~bk1+997.19。2标主要为桥梁工程。高架桥主线设计行车速度60km/h,标准断面宽2*16m,桥长1060米。

(一)、上部结构

本标段上部结构全部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梁,梁高0.85m,共计53跨,其中左幅为27×20m+26×19.8m、右幅为53×20m。板梁采用50#混凝土,充气橡胶芯模成孔。预应力钢绞线采用astma416-98标准270级φs15.2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ep=1.95×105mpa,松弛率为3.5%。

桥面铺装为10~12cm50#混凝土铺装+hkm1500防水层+5.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伸缩缝选用wbz-80伸缩缝。快车道边防撞栏杆采用现浇施工,为不影响主梁的受力结构,每隔8~10m分段。支座采用d200h42mm板式橡胶支座。桥面横向低处设置泄水孔,5m 左右设一道,直接设于铰缝处排出桥面。

(二)、下部结构

盖梁采用30号混凝土,立柱、系梁、钻孔桩采用25#混凝土。桥墩采用桩柱式结构,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为φ1.0m,采用25#混凝土。桥台采用u型重力式桥台,台后快车道部分设桥头搭板,台帽采用25#混凝土,台身采用30号混凝土,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为φ1.0m,采用25#混凝土。

(三)、道路横断面

本标段范围内快速路标准宽度为2*16m,布置形式为:0.5m(护栏)+1m(人行道)+5m(行车道)+0.5m(隔离墩)+8.5m(行车道)+0.5m(护栏)=16m。以道路中心线对称布置。

(四)、路面结构

1、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up-13 5.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sup-19 hkm1500防水层

10-12cm c50混凝土铺装层

2、人行道结构

6×10×20cm人行道预制砖 3cm1:3干拌水泥砂浆

人行道碎石垫层

二、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总目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按照iso9002质量贯标的要求严把质量关,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良工程的要求,争创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单位工程做到一次验收合格率达百分之百,优良率达百分之八十五。

三、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工程建设的质量责任重如泰山。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国家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整个企业的形象。

工程质量的施工过程管理中,加强质量意识的宣传教育,特别贯彻质量终身制的思想,施工前与项目经理签订质量终身负责协议书,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利。在明确了项目工程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对企业内部编制相应的分解至分项工程的每一操作工序的质量计划。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对已审核的图纸加盖审核章后下发有关施工人员。严格材料设备的质检关、材料设备供应商资质审定关;对专业分包单位进行严格的资力、资质、实物施工考察审定等。进行认真的技术交底。以及进行技术攻关、以提高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的提高。对不能满足优良工程的半成品成品坚决推倒重做,并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真正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对企业外部严格执行工程建筑程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接受现场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以共同促进工程质量全面提高。

(一) 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1、总目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按照iso9002质量贯标的要求严把质量关,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良工程的要求,争创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

2、单位工程做到一次验收合格率达百分之百,优良率达百分之八十五。

(二) 工程质量管理网络体系

为保证质量目标的贯彻落实,在组织管理上建立以公司总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操作班组质量员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质量意识。质量管理网络见附图。

为了优质完成本合同段,特相应制定了以下措施: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三级管理。第一级为具体操作班组质量员;第二级是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员具体实施,负责对第一级管理人员的外场监督检查和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并负责内业资料的归档工作;第三级为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工程管理部具体实施,对第二级管理人员监督检查。

1、 第一级质量管理体系

(1)现场试验员

a、 及时做好现场原材料的试验,及时向第二级质量管理人员汇报试验结果,工程中原材料等材料试验均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b、 深入现场,了解和控制混凝土试验,并及时提供试验数据。 c、 按规定及时做好混凝土和半成品试验,并及时提供试验数据。 d、 经常检查和保养试验工具,以确保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e、 混凝土浇筑时,试验员应及时到场,检查计量工具的准确与否,严格过程检查制度,调整砼坍落度,做好坍落度记录,并及时完成混凝土的施工记录。 f、 各种试验资料及时、齐全、并归类装订成册。

(2)测量员

a、 负责本工程中的测量放样及复核工作。

b、 认真学习图纸,熟悉图纸,牢记关键尺寸及相互关系。 c、 及时完成各道工序的有关放样工作,并完成第二级复核工作,及时通知监理人员予以复核。

d、 建立统一的测量纪录簿,认真填写放样复核记录,并保存好原始资料。 e、 经常检查测量仪器,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满足工程测量精度要求。

(3)各分队质量员

a、 认真学习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有关操作规程。 b、 认真做好每道工序的自检,并认真填写自检记录。

质量管理网络

2、 第二级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1)负责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第一级质量管理工作加以指导、

检查,组织、监督下级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的具体施工工艺进行讨论,定出具体施工工艺,监督他们严格按此工艺进行施工、验收。

(2)每道工序施工前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3)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工程中所有的内业资料。 a、 开竣工报告及各类管理文件; b、 工序自检单及打桩记录;

c、 技术交底记录及质量活动记录;

d、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保单及各类复试资料; e、 施工日记;

f、 隐蔽工程验收单;

g、 业务联系单及工程图纸变更单; h、 测量放样复核记录; i、 照片及声像资料;

(4)及时掌握工程中各工序的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有关

人员讨论解决。

(5)某道工序下级管理人员检查合格后及时对其进行验收,发现

问题及时整改。

(6)混凝土开拌令必须填写完整。

(7)配合试验员搞好原材料的取样和送检。

(8)每月进行二次质量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填写好质量月报

及各类台帐,并在每月28日前交工程管理部。

(9)及时整理好第一级质量管理人员上报的内业资料。

(10)参加领桩、控制点复核及总样复核工作,负责工程水准点的

复核。负责工程中的各项检测工作。

(11)第二级管理体系由分公司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员具体实

施。

3、 第三级管理体系:

(1)负责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

(2)每月对已完成的工序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并组织一次质量活

动。

(3)负责工程施工工艺方案的研究。

(4)指导、监督、检查下级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处理质量事故。

(5)负责施工大纲的方案的研究。

(6)制定相应的质量奖罚制度。

(7)第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由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工程管理部具体

实施。

(三) 质量保证监理和程序控制体系:

监控和程序控制体系中,除须强化落实技术复核体系、质量监督体系、材料检验体系、计量级配体系、方针目标控制、图纸管理和发放程序、技术规程控制,质量标准控制外,其中的操作制度分解为如下的实施14项质量保证具体制度,并严格执行。

1、 建立工程报建制度;

2、 工程项目质量总承包负责制;

3、 图纸审核和发放制度;篇三:2013广州市市政工程创优(评选)活动指引和中间质量评价办法及相关表格说明

广州市市政优良样板工程评选工作指引 (201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帮助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更好地开展工程质量创优活动,理解并贯彻好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评选办法》和《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评优办法》(下称《评优办法》)的相关要求,特拟订定本评优工作指引(下称指引),供各方参考。

第二条 本指引所指市政工程包括:广州市辖区城镇道路工程;城市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城市地铁及轨道交通工程;给排水管道和构筑物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等。

第三条 受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称市城乡建委)委托,由广州市市政工程协会(下称协会)组织实施本市市政工程评优活动;评选结果上报市建委备案后,即可纳入广州市施工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四条 市政工程质量实施目标管理,施工单位开工前应确定质量目标,进行质量保证措施的策划;在“施工组织”文件中应明确质量目标、达标措施以及各方责任;

确定质量目标为优良样板工程的市政项目,承包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并在政府指定的质监机构报监后,及时到协会登记备案,根据评优工作安排,主动配合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

第五条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市政工程创优企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要求:

(一)开工前,施工单位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将工程划分为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作为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和评价的基础,并符合以下规定:

1、每一个独立中标书为一个申报单位工程。当中标书文件包含工程内容较多,或工程规模较大、或由若干独立设计组成时,宜按工程部位或工程量、每一个独立设计将单位工程分成若干子单位工程;

2、单位(子单位)工程按工程的结构部位特点、功能、工程量划分分部工程。分部工程规模较大或工程复杂时,宜按材料种类、工艺特点、施工方法等,将分部工程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3、分部(子分部)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为若干分项工程;

4、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应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划定;

5、各分部(子分部)工程相应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应按市政工程(分类)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执行。规范标准未做出规定的,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共同研究确定。

(二)施工过程中,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及时进行检验、验收: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按相关专业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和按规定进行复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测、见证取样检测并确认合格;

2、各分项工程应按市政工程(分类)现行规范、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应进行自检、交接检验,并形成文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项工程施工。

(三)工程施工质量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1、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市政工程(分类)的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

2、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工程验收符合程序规定,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单位进行隐蔽验收,确认合格后,形成隐蔽验收文件;

6、监理工程师按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有关材料和现场检验项目,进行平行检测、见证取样并确认合格;

7、检验批的质量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进行抽样检测;

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10、工程外观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

(四)工程外观质量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验收。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关健分项工程及重要部位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设计单位专业设计人员等进行验收。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等进行验收。

(五)检验批合格质量并符合如下规定:

1、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2、一般项目的质量应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一般项目的合格点率应达到85%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值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值的1.5倍;

3、具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

(六)、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并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2、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七)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并符合下列规定:

1、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质量应按规定验收合格;

4、外观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八)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并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中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控制资料应完整;

4、影响市政工程(分类)安全使用和周围环境的参数指标应符合规定;

5、外观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九)涉及地铁、城市广场、垃圾处理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泵站等项目中的建筑工程部分,在满足市政工程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应执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及其配套的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十)市政工程的验收程序和方法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第78号令)的相关规定;验收内容应符合市政工程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评优办法》规定,凡申报创优的市政工程,应安排中间优良检评,亦即施工过程中,对主体结构和隐蔽工程的主要分部工程进行检评、定性评价和定量打分。

单位工程的中间优良检评应不少于一次,对复杂或较大规模工程,检查次数根据具体情况由专家组和项目承建单位共商酌定。市政工程的中间优良检评内容包括:

1、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完备,施工组织中已明确质量目标、达标措施以及各方责任,落实情况良好;

2、已完成各阶段性能检测,自检、抽检和见证检测,频率和结果均符合规定;

3、工程施工质量记录完整、规范,与施工进度同步形成;

4、工程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检查结果已经监理签字确认;

5、受检分部工程的外观质量应达到优良等级。

第六条 市政工程质量评优注重科技进步、鼓励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七条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评优是在市政工程(分类)按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优良评价。

第八条 申报工程的投资与规模应符合申报条,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评优应综合检查评价现场质量保证条件、结构的安全性、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等。

第九条 检评记录评分不得出现负值,检查项目实际得分最高不得超过该项目的标准分数。

第十条 工程尺寸允许偏差的实测实量工作应在工程交付使用之前,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组织相关人员按现行规范、标准要求进行,现场记录,由监理代表签名确认。实测实量的部位不得少于各分部工程的三分之一。

第十一条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优工作由协会依据《办法》组织实施:在回避原则下从专家库抽取行业专家组成评优专家小组,并尽可能涵盖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各方面。每个评优小组专家人数为:中间优良检评不少于3人;评优不少于5人。参评工程各项质量标准须先由检评(检查)组各位专家分别独立打分,再由专家组长召集专家会议进行综合比对,确定最终分值。

第十二条 市政工程(分类)施工质量检查评分满分值为100分,分两阶段进行:资料审查阶段的质量保证资料评分达到87分及以上,方能进入外观检评阶段;外观检评阶段的外观质量评分达到87分及以上;其中,工程尺寸允许偏差的实测实量可参考监理签名确认的实测实量记录,监理评分须达到88分及以上,方能入围市优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评分达到88分及以上、外观质量评分达到89分及以上,方能推荐参评省优良样板工程。检评中,专家组如有疑问,有权组织相关人员对监理签名确认的实测实量记录进行随机复检验证,申报单位应给予配合。

市政工程中间检评符合优良标准、竣工验收后评选为市政优良样板工程的,可按广州市评优办下达的条件和比率,择优推荐评选市政“五羊杯”工程。

第十三条 为鼓励市政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改良传统工艺、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评分,参照城乡建设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范围和要求,在总评分之外酌加,总分同等条件下,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评分高的工程优先入选。

第三章 申报受理

第十四条 单位工程可由承包施工企业、建设单位或代建机构申报;包含两个及以上子单位工程的可由组织施工的建设单位或代建机构申报。申报材料应注明建设单位、代建机构、施工企业、主要参建单位和监理单位等。

第十五条 登记备案:

决定申报市政优良样板工程的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并向政府监督机构报监后,及时向协会备案。备案材料要求如下:

一、填写《广州市市政优良样板工程备案登记表》(原件);

二、工程简介(原件);

三、中标通知书(原件核验后退还);

四、施工合同(原件核验后退还)。

第十六条 受理程序:

每年2月10日~2月28日为广州市市政优良样板工程申报受理时间。申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协会提交相关材料并接受申报项目预审。

一、申报材料的内容:

(一)广州市市政优良样板工程申报表(原件);并附主要参建单位、监理单位的营业执照及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二)申报参评工程项目的创优计划书(原件);

(三)工程简介(一份原件,预审通过后,再增加五份复印件):供专家评审使用的工程简介不超过5000字符。填写申报表时可缩写到1000字符左右,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第二篇:解放环路市政工程监理规划

一、工程项目概况

1、工程简况

1)解放环路是无锡市城市道路的一环线,它包括解放东路、解放南路、解放西路、解放北路全长5.48公里。一期工程实施范围:胜利门广场~朝阳广场~文化宫桥,道路桩号为K3+625~K5+548.966(K0+000)~K1+325,全长约3.25公里,其中K0+603.218~K1+126.268为新建段,其余路段为老路面更新改造。整个工程涉及胜利门广场、东林广场、朝阳广场三个大型交叉口及工运路、县前东街、崇宁路、学前东路、文化宫桥等主要交叉口。解放环路市政工程包括雨污水、自来水、煤气、电力、通信等管道,全线分三个项目组施工,其中: 项目1组:文化宫桥~朝阳广场; 项目2组:朝阳广场~东林广场; 项目3组:东林广场~胜利门广场;

2)解放环路道路性质为城市主干道,道路红线在朝阳广场~文化宫桥~人民桥段为36米,其余路段为40米。机非分隔采用机非隔离栅分隔。 3)路面结构

在解放环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以及朝阳广场~文化宫桥改线道路为4CM沥青砼(SBS)+8CM沥青砼(AC-20Ⅰ)+4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10%石灰土底基层(K≥93%);其余路段实施路表铣刨4CM,上铺4CM沥青砼(SBS)+8CM沥青砼(AC-20Ⅰ) 4)雨水管线

实施新雨水管线1100,其余路段利用原有管线,并对原有管线进行清挖疏通,以确保雨水管线的畅通。 5)综合管线

道路两侧人行道各增设一根电力管及改建给水管,右侧增设一根信息管线。

6)驳岸工程

靠文化宫桥边从K1+038.7~K1+230.14有一段新建驳岸,基础原设计为钻空灌注桩。墙身为浆砌金山石,C25砼压顶。

2、工程重点和难点分析

1、路基弹软土质处理;

2、新老路基搭接;

3、路基土层压实度、灰剂量、灰土拌和均匀性;

4、管道基础施工、抹带接缝及沟槽回填;

5、各种老管道及雨污窨井的保护,合理安排管线工程的交叉作业;

6、交叉口、道口的施工;

7、文化宫桥沿河驳岸施工;

8、砼浇筑质量;

9、水泥稳定碎石施工;

10、SBS沥青砼面层施工;

3、工程的项目组织 项目业主:无锡市重点工程办公室 设计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承包商:无锡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监理单位:无锡市市政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二、监理工作的目标和范围

1、监理工作的目标

监理组严格按照业主的授权和监理服务合同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我们监理工作的目标是:根据国家监理规范、规定、运行质量保证程序,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严格监督承包人履行施工承包合同,确保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业主的要求;树立文明服务意识,全面优质地履行监理合同,监理工作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要求,恪守监理单位公约和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为业主提供优质高效的监理服务。

2、监理工作的范围

监理服务的工作范围:在业主及其代表的宏观指导下,对于所辖施工范围的全部工程自施工准备期至施工期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其它工作协调实施全过程、全面管理;参与缺陷责任期的工作。

三、工程项目的监理依据 1.解放环路工程招投标文件。 2.业主提供的解放环路工程设计图纸。

3.业主与监理公司签订的监理合同及监理投标书。 4.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 5.国家有关技术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4)《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 (5)《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程》(JTJ033-95)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8)《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9)《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4) (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12)《公路沥青玛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F40-01-2002) (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5)《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1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9-92)

四、项目监理组织机构和人员调配计划

考虑解放环路工程的重要性及复杂性,及其工程呈线性分布以及分项工程交叉覆盖的特点,监理公司抽调公司精干力量,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总监,监理科长为总监代表的二层次直线制监理组织,并且随着工程的推进,随时增加监理人员,以满足业主的需要。(具体见监理组织图)

五、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1、总监理工程师职责

1)确定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的分工和岗位职责;

2)主持编写项目监理规划、审批项目监理实施细则,并负责管理项目监理机构的日常工作;

3)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并提出审查意见;

4)检查和监督监理人员的工作,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可进行人员调配,对不称职的人员应调换基工作;

5)主持监理工作会议,签发项目监理机构的文件和指令; 6)审定承包单位提交的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

7)审核签署承包单位的申请、支付证书和竣工结算; 8)审查和处理工程变更;

9)主持或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

10)调解业主与承包单位的合同争议、处理索赔、审批工程延期; 11)组织编写并签发监理月报、监理工作阶段报告、专题报告和项目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12)审核签认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审查承包单位的竣工申请,组织监理人员对待验收的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参与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13)主持整理工程项目的监理资料。 2.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履行以下职责 1) 负责编制本专业的监理实施细则; 2) 负责本专业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3) 组织、指导、检查的监督本专业监理人员的工作、当人员需要调整时,向总监理工程师提出建议;

4) 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涉及本专业的计划、方案、申请、变更,并向总监理工程师提出报告;

5) 负责本专业分项工程验收及隐蔽工程验收;

6) 定期向总监理工程师提交本专业监理工作实施情况报告,对重大问题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汇报和请示;

7) 根据本专业监理工程师实施情况做好监理日记;

8) 负责本专业监理资料的收集、汇总及整理,参与编写监理月报; 9) 核查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原始凭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及其质量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认为有必要时对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进行平行检验,合格时予以签认;

10) 负责本专业的工程计量工作,审核工程计量的数据和原始凭证。

3、监理人员应履行的职责

1) 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现场监理工作;

2) 检查承包单位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设备及其使用、运行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 3) 复核或从施工现场直接获取工程量计量的有关数据并签署原始凭证;

4) 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对承包单位的工艺流程或施工工序进行检查和记录,对加工制作及工序施工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5) 担任旁站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报告; 6) 做好监理日记和有关的监理记录。

六、监理工作内容、方法和措施

本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重点为质量控制,并协助建设进行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同时协助业主进行施工安全文明管理。

1、质量控制:

以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并以事前控制(预控)为主,加强事中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一)施工测量放样的控制

1)开工前,审核批复承包商的施工测量放样结果,并以此作为承包商申请开工报告中测量准备工作的依据,具体工作内容有: A.协助业主安排勘察设计单位向承包商交接桩,对设计的交桩进行复核。

B.检查承包商测量方面人员、仪器到位情况,查询仪器的精度级别,必要时可指令承包商进行复核仪器精度的测量。

C.检查批复承包商对工程全线控制桩(平面、高程)恢复情况及复核精度。

D.审核即将开工路段和构造物的施工测量及放样情况。 E.检查承包商控制桩的制作、埋设保护情况。

2)施工中,随时检查承包商测量人员的测量记录,检查或旁站测量放样工作,复核、审核测量结果并签署意见。

3)竣工后,检查承包商全线恢复定线和道路及其它构造物竣工验收测量工作,审核测量报告,视情况组织部分路段复测,核实因变更设计引起工程数量变动所需的测量内容等。

(二)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构件的控制

1)承包商的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构件进场前按施工规范和市政质监站规定的要求项目和频率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进行材料的送样试验。首批进场材料的质量检查结果,作为工程审批申请开工报告的依据之一。

2)承包商所进原材料(如水泥、石灰、钢筋、标准砖等)以及半成品(道板、侧平石等),需提供出厂证明、质量保证书、市政质监站质量认可证书以及各种试验资料;材料到现场后,监理将检查其质量情况,对质量不合格的不允许使用,并清理出场。

3)承包商依照工程进度按排材料进场数量和规格;同时应按规范要求搬运及储存材料,注意水泥防潮、钢筋防锈、砂石分类堆放等,各类材料应设标签;成品构件运输及堆放应符合施工规范的受力要求,避免产生不合理的附加应力,使材料变形、受损、开裂。

(三)雨水管线的控制

1)施工前,监理检查承包商进场承插砼预制管道及UPVC管材的外观质量,并见证取样进行管材的试验;不合格的管材一律不得使用。同时加强检查接口橡胶圈的质量及存放条件。

2)沟槽开挖关键对槽底宽度、高程、土质及沟槽放坡、排水的检查。垫层、基础检查砂石基础及砼基础的宽度、厚度、高程,并见证承包商砼试块的制作,检查砼试块的养护情况。

3)管道安装重点检查砼预制管道的吊管套拉、UPVC管材的上拱通病,保证管内底标高100%合格。

4)窨井砌筑重点控制砼基础、井筒垂直、收口直顺及砖墙的砌筑和抹面。

5)回填时,槽内应无积水。灰土拌好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回填。回填时严格检查承包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并加强对灰土密实度的检测和控制。

(四)道路路基的控制 1)路基施工

A.道路路基挖方作业,必须按设计横断面整幅开挖,控制乱挖和超挖,基底预留碾压的沉降量。

B.检查基底以下80CM范围以内树根及其它障碍物的清除情况。 C.快慢车道路基之间,由于新旧路基土层的承载力不等,软硬程度不一,极易在连接部位产生路基承载力的不连续,甚至不稳定,从而发生路基整体性的破坏。因此,在挖到快慢车道搭接处,要控制承包商在快车道边缘路基台阶的施工情况,其中台阶高不应大于0.5米,台阶宽不小于1米。

D.在路基施工期间,要有效控制由于降水或附近地段流入路基的地面水及施工用水。

2)路床整修及碾压的质量控制

A.为达到设计要求的路床顶面以下深30CM 的路基密实度(≥95%),需严格审查承包商路基施工人员、机具到位及配套情况,检查承包商质量自检体系的建立及工作情况。严格控制路基的施工宽度、施工层厚、压实机具和压实工艺的执行。

B.为保证路面结构厚度均匀,需加强对路床平整度、横坡度和高程的检查和整修。整修原则上是宁刮不垫。

(五)10%灰土底基层的控制

考虑到解放环路工程的地域性及文明施工,灰土应尽量采用厂拌石灰土。

1)原材料的进场及检验:检查石灰的品质,钙、镁含量,使用期限、周期及粒径要求;土质的力学性能和粒径;水质情况。原材料的试验项目和频率。

2)石灰土的施工控制:重点检查石灰土的施工配合比、拌和设备、拌和工艺、混合料的运输卸放、摊铺(松铺厚度)、压实及整修、养生。

3)石灰土的试验控制项目:灰剂量、含水量、压实度、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沉值等。

(六)水泥稳定碎石的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全面开工之前,承包商应递交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方案,并进行试验段的施工。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A.水泥:宜采用有标号、强度等级较低,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安定性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的各类水泥。 B.碎石:采用粒径不大于31.5mm,坚硬、耐久、不含杂质的颗粒级配,其压碎值≯26%碎石级配尽可能接近要求级配范围的中值,并控制级配中细粒料的含量,石粉的塑性指数。 C.水:宜采用饮用水。 2)混合料组成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的原材料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从承包商的拌和厂仓库料场取样送检市政检测中心试验室。由检测中心试验室根据见证取样合格的原材料分五种水泥剂量进行试配,确定适宜的配合比,水泥计量取低值为宜。

3)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控制 A.混合料的集中拌和

承包商根据市政检测中心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进行拌和时,首先应检测集料的含水量,同时根据施工设备、运输车辆、天气因素等调整混合料的用水量及水泥剂量,其中用水量宜为+2~3%,水泥用量最大不宜超过+0.5%。拌和时,应先干拌均匀后加水湿拌至混合料色泽一致。

B.混合料的运输

拌好的混合料应迅速运至施工现场摊铺。一工作班铺料长度应根据拌和、压实的能力而定,以保证从拌料至终压能在3小时内完成。 C.混合料的试验段

正式摊铺前应进行混合料试验段的铺筑,试验段的长度宜为100~200米。试验段的铺筑是为验证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确定混合料的松铺厚度,确定适宜的施工工艺,确定每一工作班的合适长度,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的施工依据。 D.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时,根据试验段的松铺系数,在两侧指示桩上控制施工高程进行摊铺。同时,在铺好的混合料层上全厚挖取试料,见证封样送市政检测中心试验室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水泥剂量的试验。 E.混合料的碾压

混合料碾压时,先轻压稳压1~2遍,后重压振压5~6遍,直至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基层两侧应多压1~2遍。碾压结束后,对局部“弹簧”、“离析”、“松散”应立即进行翻拌处理压实。

F.混合料的养生

养生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必须的施工工序,湿治养护不及时,易产生表面裂缝、表皮松散、强度不足等质量通病,因此,水泥稳定碎石洒水养护是监理部门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养生时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

4)水泥稳定碎石接缝的处理 A.横向接缝的处理

解放环路工程由于施工环境复杂,交叉口、道口较多,怎样有条不紊组织好施工段落,减少横向接缝的处理,是加强对横向接缝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

B.纵向接缝的控制

解放环路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对全部慢车道及部分快车道进行改建,且采取半封闭施工,纵向裂缝无法避免,但施工时应尽量避免纵向裂缝的出现。两侧慢车道改建段,一侧可采用一台摊铺机摊铺,快慢车道接缝处摊铺沥青时根据设计加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全幅道路改建段,施工时可采用两台摊铺机呈阶梯形摊铺,纵缝位置尽可能控制在道路中心线左右,并垂直相接,摊铺沥青时根据设计加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七)沥青砼路面的控制

解放环路工程本次路面的施工为沥青结构层,且沥青面层为新工艺SBS沥青砼,为此监理组不仅需对现场施工进行认真监控,还安排专业的试验监理工程师深入承包商沥青拌和厂加强原材料、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沥青路面施工一次成型。

1)沥青砼路面开工前准备工作的控制

沥青砼路面开工前准备工作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沥青砼路面施工的进度、质量,施工准备工作的大体内容有:

A.集料的选择

集料质量的检查监控非常重要。集料质量的控制需延伸到源头,具体控制原则有:①集料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②选择生产规模大、生产量稳定,碎石机械设备组合合理的供货商;③尽量少选供货商,减少集料质量波动大的现象。

B.沥青砼配合比试验

沥青砼配合比设计根据规范要求需进行分阶段组成设计,最终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监理组安排专业的试验工程师进行全过程监控。

C.基层的验收及整修

在沥青砼路面施工前需加强对路面基层的验收及整修。承包商提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弯沉、密实度、强度等资料,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摊铺沥青路面。因施工车辆的出入、半封闭施工等原因,造成在交叉口、道口、构造物前端等地方出现的坑槽、松散等质量通病,需进行整修。如坑槽较大,需清除松散粒料,修整成规划坑槽,然后用新料填补碾压;如坑槽较小且深度小于3CM,只需在沥青砼底基层施工时进行填补。

D.确定施工方案

沥青砼路面施工前,承包商应递交施工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审批,并提供完整的沥青砼分阶段组成设计及各种原材料的试验资料;并对各种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及调试,保证沥青砼路面施工的连续性。

E.透层油或粘层油的施工

透层油施工前,应清扫基层,对侧平石及窨井等进行适当防护,以防污染。洒布沥青时应按设计用量一次浇洒均匀,如有遗漏,采用人工补洒。洒布沥青后,应立即撒铺适量的石屑,并用6~8T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在铺筑沥青砼底层时,再清扫多余的浮动石屑。 粘层油施工应洒布均匀,在平石、收水井、窨井等侧面无法机械洒布的地方,采用刷子人工涂刷;粘层油洒布后,禁止一切车辆及行人通行,并立即进行沥青砼的施工,但乳化沥青需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铺筑。

2)沥青砼路面施工控制要点 A.沥青砼混合料的拌和

①检查承包商沥青砼拌和设备的运行和拌和工艺的落实情况; ②检查施工配合比的执行、自动配料和配料准确性的情况; ③检查原材料预热、混合料加热等工艺确定和执行情况; ④每天对承包商的抽样试验及现场生产记录进行审核。 B.沥青砼混合料的运输

①检查承包商沥青砼运输车辆的保温、保洁、防污染措施的落实情况; ②根据沥青砼的运距和工地摊铺速度,检查运输车辆的配备情况,既要避免摊铺机待料,也要避免待摊压料情况的发生,以保证匀速、连续施工。

C.沥青砼混合料的摊铺

①摊铺前,先要检查摊铺机的摊铺性能、刮平刀板、自动找平装置的调节情况;

②摊铺时,尽可能一次全幅摊铺,分路幅摊铺时,要考虑接缝工艺及质量要求。具体解放环路工程根据设计及现场情况,可考虑采用两台摊铺机摊铺,快慢车道间采用热接缝工艺,道路中线为冷接缝,上下错缝,并将接缝位置控制在划线范围内;

③控制混合料摊铺温度不小于110℃;特别注意控制SBS沥青砼混合料比中下层沥青砼高10~20℃; ④经常检查沥青砼松铺系数执行及调整情况; ⑤检查平整度和路拱调整措施的落实。 D.沥青砼混合料的碾压

①检查碾压工艺执行,目测碾压质量;

②检查窨井周围及其它构筑物旁人工碾压工具、工艺、碾压质量。 E.其它

①施工缝设置及要求,上、下层错缝及距离要求的检查; ②低温、雨天施工安排和要求,冷料、湿料处理情况的检查。 3)沥青砼路面试验检测项目

①原材料检测:沥青、集料(粗集料、细集料、填料)、抗剥落剂; ②混合料检测: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等;

③压实度检测:取芯法等 ④层厚:取芯法

4)SBS沥青面层施工控制要点

解放环路沥青上面层设计采用SBS沥青面层,此工艺在无锡市政工程上运用较少,因此,在施工质量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①做好施工前机械设备配套及施工人员交底工作;

②沥青、集料、掺加剂等原材料要符合技术标准,承包商需提供完整的三阶段组成设计及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③SBS沥青混合料出厂、摊铺、碾压等温度要高于一般沥青混合料10~20℃,所以严格掌握好三个关键工序的温度是施工中重要的环节; ④SBS沥青混合料每盘拌和时间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长20秒左右; ⑤由于SBS结构对路表的特定要求,碾压时不得采用轮胎式压路机,用不少于3台的8~10T双钢轮振动式压路机匀速碾压,终压温度不得低于110℃;

⑥施工中应及时检查铺装后的透水系数、混合料空隙率极其配合比,否则将因空隙率大而透水,从而导致路面损坏。

(八)道路附属设施的控制

1)侧平石施工的控制

加强对承包商侧平石预制品的质量检查,对缺角、损边、尺寸不符等影响外观质量的侧平石一律清除出场。铺砌时控制好侧平石的直顺度、相邻块高差、缝宽等,对平坡段采取的“挑三压三”措施加强监控。

2)收水井、收水管的控制

由于本次解放环路工程道路结构层的原因,收水管的埋设深度应控制在水泥稳定碎石下,对埋设深度较浅的管线需采取措施进行加固。收水井施工时,需控制好井的轴线位置及落底的深度等。

3)人行道的控制

等待景观设计图明确结构层后再编写。

(九)沿河驳岸的监理 1)挡墙砌筑

挡墙采用金山块石砌筑,其面石为料石砌筑,以保证外观的美观。砌筑时要求错缝砌筑、砂浆饱满、座浆砌筑、做到“两顺一丁”,以保证墙体的稳定和牢固。对“三角缝”要求不能大于规范的要求。勾缝要美观,牢固,匀称。

(十)工序交接检查:

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上道工序完成后,先由承包商进行自检,自检认为合格填报验单后再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到现场会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十一)工程变更和处理

工程变更由承包商书面提出工程变更书,由监理通知业主及设计单位来现场组织审核,协商提出是否同意变更,同意变更的由设计院出变更图等书面文件。

(十二)行使质量监督,对违反操作规程的有权发布各种指令。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监理工程师有权发布监理工程师通知,直至停工整改通知。 A、未经验收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B、工程质量下降指出后,未采取有效改正措施或采取了一定措施而效果不好,继续作业者。

C、擅自采用未经许可或批准的材料。 D、擅自变更设计图纸的要求。 E、擅自将工程转包。

(十三)项目竣工验收:

整个工程竣工后,由承包商提供工程技术资料(含竣工图)质量签证文件,工程结算资料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审阅确认后,组织初验,监理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提出建议意见。

2、进度控制

本工程任务重、时间紧,因此必须加强进度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合同工期的顺利执行。

1)监理人员配合甲方协调承包商关系,合理平衡、调整进度计划,促使先行施工按时或提前完成,保证后续工程及时顺利施工。 2)若实际进度滞后计划进度时,协助承包商分析原因,调整计划,督促承包商采取有力措施(如增加人力、物力、机械或延长工时等)加快施工进度,确保进度计划的实施。

3、投资控制

1)以批准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进行工程计量和支付。严格审核每月有效工程量(已经监理签字验收的),并签注意见,作为甲方拨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

2)按业主的有关规定进行变更工程量的签证,审核变更工程量的合理性,无变更依据(设计变更、甲方指令等)一律不得签证。 3)以预控方式尽量消除或避免承包商有向业主索赔的隐含行为,慎重处理索赔事宜做好工程计量台帐,及时对照合同检查费用支付的增加或减少,分析其原因,必要时报告业主。

4、信息管理

1)及时完成监理日记,规范使用监理记录。

2)及时完成监理台帐记录,包括来发文登记表、试验记录登记表、监理工程师验收台帐记录等。

3)及时有效处理外来文件,执行设计变更和甲方指令。 4)施工资料的归档按建设部221号文要求,监理报验资料按江苏省建设厅第三套监理资料。

5、工程创优措施

为保证工程达到优良,我监理公司拟采取如下措施:

1) 组织强有力的监理组,使其能贯彻好甲方及我公司的精神,把工程的质量管好;

2) 审查并督促承包商建立健全三级验收及质保体系;

3) 除开工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交底”外,针对每一重点工序均要求承包商报施工方案,监理将进行审批和进行专门的交底,并严格执行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制度;

4)监理过程中加强预控,现场加强旁站监理,关键工序监理要一直在现场监理。

6、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

监理组在施工监理过程中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依靠管理和技术进步,认真履行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的相应职责,保障人身和工程安全,确保工程质量。 监理组进场后,就对所有监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理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使其掌握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履行相应职责和义务。

在施工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主要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一)安全生产

1)施工现场(工地)必须具备良好的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实行安全生产,避免发生人身伤亡和工程事故。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2)施工现场(工地)安全生产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应建立健全工地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3)施工现场(工地)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应备有各个工种安全生产手册或须知,做到每个职工人手一册,使从事施工活动的每个职工具备本工种的安全常识,增强防范意识。特种工种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4)进入施工现场(工地)的所有人员,应穿载、使用有关防护用品、用具。

5)施工现场(工地)应设置必要的提示、警示、警告等各种安全防范标志,避免施工现场人员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施工现场(工地)应设置醒目的告示牌,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未经许可、擅自闯入工地的任何人员应对其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

6)施工现场(工地)必须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

7)施工现场(工地)必须做好防火、防电、防爆和防坠等防护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消防规定,各种消防设施配置齐全,并由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和定期更换。油库、易燃品存储等重点防火区域必须禁止火源进入。 (2)供电线路布设及施工用电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用电的规程的规定,应避免妨碍作业和交通。

(3)高压气瓶、氧气瓶等易爆物品的使用和管理性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安全。

(4)高处作业必须遵守有关作业规程,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网或防护栏杆。特殊情况下应使用安全带。

8)施工现场(工地)应建立完善的机具设备例保、检修制度,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安全动作。

9)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工地)安全生产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必须责令项目经理予以整改。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工地)发生的重大事故应按照“三不放过”原则,除按规定的程序上报有关部门外,同时应向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提交事故报告,不得隐瞒不报。

(二)、文明施工

1)施工现场(工地)应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网络,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组织保证体系。推行现代管理方法,组织科学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保护职工的健康,确保施工活动正常进行。

2)施工现场(工地)项目经理部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应将年度目标计划和管理网络制成图表上墙,并按季、月进行目标细化,根据实际进度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一级施工企业应推行计算机动态跟踪管理。 3)施工单位应按照场地总平面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必须布局合理,文明责任区划分明确,并有明显标记。同时应设置明显的标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工程概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的姓名,开、竣工日期。

4)施工现场(工地)作业区道路平整、设有路标。机具材料应做到“二整”:施工机械设备应保持状况良好、停置整齐;施工材料堆放有序、存储合理规整。

5)作业区道路和现场按工程需要须有足够的照明设施;施工电源要集中布置,统一接线,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

6)工地现场外观应做到“三洁”:施工场地整洁、生活环境清洁、施工产品美观净洁。场区及施工范围内的沟道、地面无废料、垃圾和油垢,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办公室、作业区、仓库等场所内部应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职工宿舍内外应保持清洁、卫生,施工产品符合规范要求,外观洁净、美观。 7)禁烟区严禁吸烟。禁止边作业边吸烟。

8)施工现场(工地)项目经理部应对全体施工现场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现场管理员应统一着装,胸前佩挂证卡,并应自觉遵守工地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杜绝“三违”现象。

9)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规定,避免和降低灰尘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对未按规定施工,导致施工现场存有事故隐患的施工单位,要求其限期整改,到期未作整改的,令其暂停施工,并上报业主作进一步处理。

七、监理工作程序 见下图

八、监理工作制度

1、设计文件、图纸审查制度

2、技术交底制度

3、材料、构件检验及复验制度

4、设计变更制度

5、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6、工程质量监理制度

7、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8、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9、工程进度检查制度

10、工程投资监督制度

11、监理报告制度

12、竣工验收制度

13、监理日志和会议制度

九、监理设施

1、工程检测设备(见附表)

2、工程试验设备(见附表)

3、交通通信设备(见附表)

洛社镇人民南路

土方路基监理、验收实施细则

一.本细则引用的规范及标准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071—98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J059—95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93 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 6.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JTJ057—94 7.工程招标文件及相关合同文件 8.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JTJ077—95 9.建设工程施工监理规范GB50319-2000 10.市政工程道路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11.指挥部下达的各种指令性文件及监理工程师通知 12.建设部城建221号文件 二. 监理、验收实施细则 (一) 基本要求

1、石灰质量应达到Ⅲ级以上,块灰应经过严格消解,并过1cm筛,剔除未消解残渣,在使用前作CaO,MgO含量测定;用磨细生石灰粉必须每天检测至少一次;不符合要求的石灰不得使用。

2、土宜用塑性指数为15~20的粘性土为佳,不得使用垃圾土、淤质土、耕植土等杂质土。土块应经过严格粉碎,最大块径不超过15mm。塑性指数小于10的砂土和亚砂土,成型后强度较低且难于碾压成型,应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3、施工前应取料场中有代表性土样进行下列试验 (1)土质颗粒分析 (2)土质的液、塑限指数

(3)重型击实试验(做6%,12%的灰含量) (4)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4、灰土层施工时应保证路基顶面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和软卧地点,否则应进行处理,直到达到要求。

5、布土时应按松铺系数严格控制土层厚度并去除杂质,用机械整平,调拱并轻度压实,检测含水量,如含水量与最佳值偏差较大,还需进行调整。

6、严格控制石灰用量,精确计算布灰厚度,准确装运石灰,用人工或机械将石灰摊铺均匀。

7、灰土拌和应采用稳定土拌和机(宝马)拌和,确保灰土均匀,严禁留有素土夹层。检测灰剂量应控制在±1%范围内,否则应再次拌和。

8、灰土层经再次整平,预压实后,即可进行正常碾压。灰土层施工时,应严格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执行。在灰土层施工成型时,强调宁高勿低,宁刮勿补的原则。

9、石灰土成型后,须进行保湿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天并应封闭交通。

(二)具体要求

1、场地清理与清表

施工单位应对路基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等及时砍伐和清除,树根和各种植物根系应全部清除,路基范围内的表土按规定要求清除50CM,监理工程师应对清理场地和清除表土予以监督和验收,测量清表后的高程,并与原地面高程一起作为清表工作计量支付的依据。

清表后的路基应大致平整、顺直,界限清晰,无杂物。清表后应立即在两侧开挖排水沟,沟通排水系,隔断原地面水系,保证路基能达到良好的排水性能。

2、路基土方回填

原地面处理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可进行正常的路基填筑。路基填方用土不应含有腐植土、根系、淤泥等有害物质,施工单位应经常检查。 灰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得超过20CM。每一层用平地机整平到位后方可开始碾压,碾压过程还需不断整平,保证均匀密实度。当土中含水量较大时应用重型铧犁和重型缺口圆盘耙翻松晾晒,需掺灰处理时还需检查石灰松铺厚度,并检查其拌合情况与拌合均匀性,防止压实后形成素土夹层

(三)验收细则

1、石灰土路基压实度

用环刀法测定,承包商自检每200米至少12点,并根据规范计算其代表值,填写“压实度试验记录”。

2、平整度

用3米直尺测定,沿行车道方向每200米测2处以上,每处10尺,按合格率评分。对不合格处进行处理,填“工序质量评定表”。

3、纵断面高程与横坡度

用水准仪沿路线方向,每个断面测左、中、右三点高程,每200米不少于4个断面,计算中桩高程及误差并计算横坡度,填“高程测量记录”与“横坡度测量记录”。按合格率评分,对不合格处进行整修。

4、宽度

用钢卷尺沿横断面方向水平丈量,每200米测4处以上,计算总宽及差值,填“宽度测量记录表”,要求不小于设计宽。对不合格处进行帮宽处理。

5、厚度与拌和均匀性

用高程差与实测法双控制。计算底基层顶面高程与路基顶面高程之差,填写底基层厚度测量记录。挖试坑实测法,每200米实测6点以上,用钢卷尺直接量取灰土层厚度,填“工序质量评定表”。同时查看其灰土拌和均匀性。

6、强度 现场取样做无侧限抗压试验(拌和均匀后压实前)。

在现场作弯沉值试验,用贝克曼弯沉仪(一对)或自动弯沉仪配合黄河JN-150标准车测量,沿行车道每半幅、每20米测双轮2点,河塘处理和结构物回填处,应增加测点,填写弯沉测定记录表。 对测量结果,进行弯沉代表值计算,计算公式为:

Lr=L+2S

式中

L=ΣLi /n

S=

(Li-L)2/(n-1)

当Lr小于设计弯沉值时得对于局部不合格地段可进行局部处理。

7、外观检查

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施工接茬平整、稳定。 (二) 说明

对于以上检测内容,承包人应先期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后填写工序报验单,并附相应的自检资料报请监理组验收,一次报验路段不小于200米。

验收小组到场验收时,承包商应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派足够的人员参加工作。确保验收工作能顺利进行。 (三) 资料整理

1、工程报验单

2、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3、压实度试验记录

4、石灰剂量(EDTA)试验记录

5、高程测量记录

6、横坡度测量记录

7、路基宽度测量记录

第三篇: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

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市政道桥、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管道燃气八个方面的市政设施建设。

它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对经济的发展起先导、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节约资金与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连健康都算不上”指市政设施功能差、水准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原因:一是中国城市发展过快,市政设施供给不足;二是各地对市政建设的投资偏低,建设资金不足;三是市政建设与城市改造相脱节,不同步。

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日常的生活离不开水,然而我国目前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这一方面是由于水资源分配不均匀,各地水资源供给不平衡,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群众节水意识弱,养成了不良好的用水习惯,浪费严重。因此,我们倡议大家加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首先要学习节水法规和政策。熟知节水法规与节水生活常识,增强节水意识。

其次要选用节水器具。据测定,1滴水在一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以集到2.6吨水。因此公民在购买卫浴产品时,应首先考虑其节水功能。

再次,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比如将烟头等细碎废物扔进垃圾桶,洗手、洗脸、刷牙过程中不用水时要及时关掉,及时修理好漏水装备。

最后要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一水多用,如用废水冲马桶、浇灌绿地等。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响应国家节约用水的号召,珍惜我们的水资源,一点一滴,从我做起!

我市公用事业的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推进其改革,必须从理念认识、规划设计、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以及资金保障方面入手:

首先,解决理念与认识问题。要认识到公用事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先导性、公益性,有利于提高城市功能和现代水平。

其次,解决规划与设计问题。在规划与设计市政建设时,应具有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要与城市改造同步进行,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接着,解决管理制度问题。要规范立法程序,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细则等,健全管理措施。

再次,解决运行机制的问题。要明确管理主体在运行中的职责权,并加强监管,做好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明确政府与获得特许权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加强立法,加强管理,不能放任其经营。

最后,解决资金的保障问题。要加强对城市公用事业的关注程度,扩大投资比例、投资规模,拓宽融资渠道,满足社会对公用事业的供给需求。

科学调整水价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水是生命之源,作为一种具有刚性需求的资源性产品,它的价格变动牵动着无数百姓的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反映市场供给需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形成机制”。

近来,许多城市的水价上涨引发了社会的争议,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诚然,水是一种公共资源,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水价的上涨对低收入者而言不是个利好消息,但这绝不是水价维持在低水平的充分条件。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必将导致“公地悲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某些水龙头“川流不息”,一些绿化用水,道路用水等公共用水还使用纯洁的自来水等,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导致的,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国许多城市的例子均表明水价改革对于用水利用率和效益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

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必须在市场化和公益化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考虑到资源稀缺程度,反映市场供需情况,又不能过分影响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科学的办法是采取递增式的阶梯水价制度,使多用水者付出更多的代价,从而起到促使其节约用水的目的。在工业企业中要重点实施阶梯性水价制度。因为企业是用水大户,但数量较少,相对于家庭而言,更容易监控。水价的上涨会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节水措施,以节约企业成本。在水资源性价格改革中通过这种方式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此外,还要通过加强宣传,促进全面的节水意识,利用水价改革为今后推广雨水收存、污水再生和中水利用等水资源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准备。

水资源价格改革,不仅仅是为了一涨了事,其重要意义在于用制度对企业和民众进行引导,促进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型调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四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范文模版)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市政基础设施 规划原则与目标

坚持城市发展以基础设施为先导的方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优先发展。2020年,建成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重视水资源供给、能源供应、信息通讯安全,为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1)以节水、节能及清洁城市为目标,合理利用资源。

(2)在新城建设中,积极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保障城市结构布局的顺利实现,促进城镇功能的完善。充分挖掘现有设施潜力,逐步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3)大力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因地制宜,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规律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4)强化政府的调控和监督能力,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水平。

城镇供水系统

2020年全市城镇人均生活综合用水量标准为185~300升/(人·日),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约820万立方米/日,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1)中心城重点建设第十水厂、丰台水厂,新城建设亦庄、通州、大兴和良乡等水厂,建制镇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提高供水保证率。

(2)加快中心城的外围地区和新城管网建设,按照旧城保护要求,因地制宜对管网进行改造。在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范围内,逐步取消自备井供水。

(3)对现有自来水供水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完善附属设施,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

(4)在公共供水系统难以覆盖的乡村,因地制宜地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改善饮用水条件。 http://

雨水排除系统

完善城市雨水排除系统。2020年,中心城、新城建成区的雨水管道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高城市重点地区、交通干道、立交桥等排水系统对超标准降雨的排泄能力,消除内涝。

(1)建成高标准的城市雨水系统,确保排水顺畅,防止发生内涝。中心城、新城一般地段排水标准为1~3年一遇,城市重点地区、地势低洼地区、重要道路交叉口和立交桥雨水排除设施的排水标准为3~5年一遇。

(2)完善城市建成区的雨水排除系统,疏通下游排水河道,逐步改造旧沟、合流管道。按照雨污分流制建设新城雨水排除系统。因地制宜建设村镇排水系统。

(3)改造合流管沟、污水截流设施,加强排水系统管理,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和处理,减小对河道水体的污染。

(4)加强雨水口、排水管道、排水泵站、排水出口等雨水设施维护管理,确保雨水设施

发挥应有的排水能力。

(5)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临时性排水方案制定和临时性排水设施建设应注重避免对周边地区,尤其是周边重要地段排水造成严重影响。 环保SOSO,http://污水处理系统

预计2020年全市污水总量约18亿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和新城污水量约16亿立方米。尽快配套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回用系统,2020年全市污水管道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1)按照分流制排水体制建设和改造中心城、新城和小城镇污水系统。

(2)污水处理厂按照适当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布置。中心城建成16个污水系统,新建郑王坟、北苑、定福庄等11座污水处理厂。新城建成31个污水系统,新建污水处理厂22座。中心城、新城应合理布局建设中水厂及其管道系统。村镇污水应就近纳入城市污水系统,不能纳入的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对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00万立方米/日。

(3)含有特殊污染物的工业污水和医疗污水必须经治理达到相应标准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4)按照“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综合利用。电力供应

预测2020年全市用电量约为1100亿~1200亿千瓦时,最高供电负荷约为22000兆瓦。依托京津唐电网及华北电网,电源电网建设适度超前,保障电力供应。

(1)外部电源按照“西电东电并重,多方向发展”的原则,通过签署长期购电协议或投资融资等措施,保证足够的电力输入。

(2)为改善北京大气环境和缓解水资源紧缺,在中心城范围内,除已审批的电源项目外,不再建设大型电厂。在中心城以外地区有限建设清洁煤电厂或燃气调峰电厂。

(3)完善北京及京津冀北500千伏环网,建设6~7座500千伏枢纽变电站,形成6~7个相对独立的入京输电通道。完善城市220千伏配电网的建设,实现220千伏电网的分层、分区供电。

(4)落实城市输配电设施和电力走廊用地,保障规划电力设施的建设。

http://sapce.cnjlc.com

燃气供应

继续推进全市燃气化进程,2020年,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100%,农村乡镇燃气气化率达到90%。届时全市天然气用量约110亿~120亿立方米/年,液化石油气用量为60万~70万吨/年。中心城及新城基本实现燃气管道化,重点镇应优先采用管道燃气供应。

(1)依靠国内外市场,保证气源供应。2010年前建成长庆气田至北京的第二条输气管道及市内配套工程。2011年-2020年引进国外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

(2)为了保证调峰和事故(包括突发事件)备用的需要,加快北京周边地区地下储气库的勘

探和建设。

(3)建立高效、安全、经济的供气系统。根据规划气源的分布情况,在现有5座门站的基础上,增设4座天然气接收门站,并在中心城以外地区预留接收液化天然气的设施用地。

(4)建设沿六环路的高压输气管道和17座4.0兆帕调压站。加密中心城1.0兆帕管网系统,完成中压管网的升压改造。

城市供热

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替煤供热的力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20年清洁能源采暖供热量达到60%以上。

(1)中心城范围内不再新建燃煤集中供热设施,按环保要求对现有大型集中燃煤供热锅炉房进行改造,对中小型燃煤锅炉房实施“煤改气”;新城建筑以清洁能源供热为主。

(2)完成北京第二热电厂改造和双井蒸汽厂“汽改水”、“煤改气”工程,实现与华能北京热电厂联网运行,建成太阳宫、电子城等燃气热电厂。

(3)挖潜改造城市热力管网,平衡源、网供应能力;建成三河热电厂的热力管网,实现向通州新城供热。

(4)启动低温核供热厂建设的研究工作。

城市信息

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建成完善的首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现代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水平,全面建设“数字北京”。

(1)采用统一标准的有线、无线技术建成覆盖城镇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综合通信管道,改造架空线路,形成较为完善的地下通信(信息)管线系统。

(2)综合考虑各种业务的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业务局、所和服务网点。按照方便用户的要求,打破企业自成体系的局面,在合适的位置建设经营综合业务的公共局房。健全各类基站、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施。

(3)加强无线电空域管理,统筹配置无线电频谱资源,保障无线电空间秩序,保护微波干线通道。加强无线电设施建设的管理,全面提升无线电监测和检测的水平。因地制宜地利用城市制高点,建立完善的无线电覆盖网络,提高管理的工作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

(4)建成政府和全社会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数字认证中心,统一城市呼救中心和城市应急需要的信息通讯平台。

(5)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城市环卫 环保

建设清洁卫生城市。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建成城乡兼顾、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现代化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不断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入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垃圾处理率和资源化率。2020年,中心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新城及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http://sapce.cnjlc.com

(1)生活垃圾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填埋场。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达到21650吨/日,其中垃圾焚烧9300吨/日、卫生填埋8800吨/日、综合处理3550吨/日。

(2)在加强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的同时,新建4座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医疗废弃物处理能力达到65吨/日,使全市医疗废弃物全部纳入规范化安全管理。建设4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650吨。

(3)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杜绝垃圾污染。利用山势地形建设大型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应急状况下的垃圾处理需求。

第五篇:湖南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办法

(第二次修正)

(1993年2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湖南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根据2002年3月7日发布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2001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规章的决定》进行第二次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城市道路、桥涵设施管理 第三章 城市排水设施管理 第四章 城市防洪设施管理 第五章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 第六章 城市供水设施管理 第七章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管理 第八章 城市燃气设施管理 第九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管理 第十章 城市园林绿化设施管理 第十一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方便人民生产和生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下列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含附属设施),属本办法管理范围:

(一)道路、桥涵设施,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广场、路肩和桥梁、立体交*桥、人行天桥、城市道路与铁路两用桥和平交道口、涵洞、隧道、地下人行通道等设施;

(二)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的专用管道、沟、渠、塘、检查井、泄水井、泵站、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场等设施;

(三)防洪设施,包括防洪堤岸、防洪墙、河坝、防洪闸、排涝排渍泵站、排洪道等设施;

(四)道路照明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下通道、广场、街巷及公共场地的路灯灯具、变压器、配电间、输配电线路、地下电缆等设施;

(五)供水设施,包括供水专用水库、引水道、取水口、水厂、取水井、泵站、管道、闸门、消防栓、公用水站等设施;

(六)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公共汽车和公共出租汽车站点、停车场、回车道、站棚、护栏、站牌、城市客运轮渡码头、岸线等设施;

(七)燃气设施,包括气源厂、煤气柜、压送机房、调压站、输配管道系统、液化石油气罐装厂、贮气罐、充气钢瓶库、供应站等设施;

(八)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站(箱、桶、围)、果皮箱、痰盂、垃圾粪便专用码头、垃圾堆放场、贮粪池、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厂)、废弃物最终处理场、车辆清洗场(站)等设施;

(九)园林绿化设施,包括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苗圃、小游园、游乐场、纪念地、公共绿地等设施。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察。市政公用设施各具体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实施。

第四条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筹集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第五条 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应当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和建设与维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必须把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纳入开发和改造计划,并且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进行。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工程设计、施工,由取得市政工程设计、施工资格的单位承担。工程竣工后,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第六条 建设单位在城市规划区内因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而增加市政公用设施容量的,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增加设施容量所需的投资纳入项目计划后,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建设。

第七条 市政公用设施各具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发现有破损、残缺或者其他妨碍正常运行的情况时,应当及时修复或者排除障碍,保持市政公用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

第二章 城市道路、桥涵设施管理

第八条 机动车辆经过桥梁、涵洞、隧道、地下通道时,必须遵守限载、限递、限高的规定。机动车通过桥梁,其总重量超过桥梁负载量的,通过涵洞、隧道、地下通道、其装载超高的,履带车在铺装路面上行驶的,均应当经城市道路、桥涵管理部门许可,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九条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挖掘道路的,须经城市道路、桥涵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同意,并按国家规定交纳费用。

第十条 铁路与城市道路的平交道口必须接平。铁路管理部门需临时改变轨面高度,应事先与城市道路、桥涵管理部门联系,并按照城市道路的要求及时恢复。 城市道路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口必须与路面接平。

2 第十一条 在城市道路、桥涵设施管理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倾倒垃圾、废物,擅自堆放物品或者敷设、架设管线以及装置其他设施;

(二)擅自摆摊、搭棚、占道作业、插坚标牌、拉线栽杆、停放车辆;

(三)损坏道路和桥梁分隔栏杆、花坛护栏、道路标牌等设施;

(四)挖砂、取土及有碍道路桥涵设施安全的作业;

(五)在桥梁两端桥头、栏杆规定范围内修建建筑物。

第三章 城市排水设施管理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污水,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经城市排水管理部门核定水质水量后按国家规定缴纳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 第十三条 在城市排水设施管理范围内不得擅自进行下列活动:

(一)堵塞排水设施;

(二)覆盖、损毁、侵占检查井、泄水井盖板;

(三)占用、改建、拆除排水管道和雨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场的排水设施;

(四)在排水设施及其附属设施上修建建筑物或者设置管线。

第十四条 新建、扩建下水道的单位,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经城市排水设施管理部门勘定核准,方可施工。

第四章 城市防洪设施管理

第十五条 在城市防洪堤防管理范围内不准采石、挖砂、取土,特殊情况需要采石、挖砂、取土的,须经城市防洪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按照《矿产资源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 修建跨越城市河道的桥梁、管道和渡槽等工程设施,应当确保堤防安全,不得影响河道行洪、泄洪和排渍。

第十七条 利用城市专用防洪堤作机动车道,须经城市防洪管理部门许可。 沿江河的通道闸门,由产权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负责维修管理和汛期防守;影响河道堤防安全时,应当限制使用、改建或者封闭。

第十八条 在城市防洪设施管理范围内不得进行下列活动:

(一)倾倒垃圾、废物和擅自堆放物品;

(二)擅自修建各种设施或者进行其他作业;

(三)擅自砍伐护堤林木;

(四)其他侵害城市防洪设施的活动。

第五章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

第十九条 因特殊情况需要拆迁照明设施的,须经城市道路照明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条 在道路照明设施管理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损坏或者私自迁移、拆除路灯杆线、灯具和其他附属设施;

(二)擅自在公共照明线路上接线;

(三)依附路灯杆搭棚、盖房、堆物;

(四)在路灯杆上拉线、涂写和张贴广告。

第六章 城市供水设施管理

第二十一条 使用城市供水设施,须到城市供水管理部门办理手续。自备水源的单位敷设管道必须在限定的范围内,不得擅自与城市供水管线连通。 第二十二条 在供水设施管理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擅自启闭、改动、占用、拆除城市供水设施和进行有损、有碍供水设施正常运行的其他活动;

(二)在城市供水管道两侧各一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堆放物料、植树或者敷设有腐蚀性、有毒害的管道;

(三)擅自截流或者堵塞供水管道;

(四)在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水域内排入污水、倾倒废物以及进行采石、捞砂等有损水质的活动;

(五)从事其他污染城市水资源或者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七章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管理

第二十三条 在公共汽车站和公共出租汽车站30米内、客运轮渡码头50米内,其他车辆和船舶不得停靠。

第二十四条 在市区内设置汽车停靠站点,须按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指定的地点设置。

第二十五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损坏公共交通设施或者擅自移动公共汽车停靠站标志。

第八章 城市燃气设施管理

第二十六条 新建液化石油气贮罐厂(站)、充气钢瓶库,必须有稳定的气源和安全可靠的设施,经城市建设、公安、劳动等部门审查同意,方可办理申请定点和用地手续。

第二十七条 未经城市燃气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改、移、拆、接、截燃气设施。严禁在燃气输配管道上面建造建(构)筑物、堆积物品。严禁在调压站、液化气供应站防火安全距离内用火、倾倒垃圾或者摆摊设点、搭建临时建筑、堆放物品。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泄漏、爆炸、起火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公安消防部门和城市燃气管理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和城市燃气管理部门必须迅速组

4 织灭火和抢修。

第九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管理

第二十九条 城市的环境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环境卫生标准。 第三十条 各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并接受当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与监督。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占用、损坏城市公共环境卫生设施,未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同意,不得拆除或者变更其用途。

第十章 城市园林绿化设施管理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园林绿化设施;不得利用绿地、行道树摆摊、搭棚;不得在园林绿化设施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污水、损坏花草树木。

第三十三条 新建、改建输电、通讯等架空线路或者敷设地下管线,确需砍伐树木的,须经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批准。

第三十四条 因国家建设确需占用城市园林绿化设施的,须经规划部门批准和同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同意。

第三十五条 城市内的古树名木以及其他具有研究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要建立档案和标志,严禁砍伐、破坏。单位内的古树名木由该单位负责养护,并接受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技术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六条 认真执行本办法,维护市政公用设施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未取得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资格而承担设计、施工任务的,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情况责令其改正,限期清除、拆除或者采取补救措施、恢复原状,赔偿直接损失;属非经营性活动的,对责任单位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可以并处200元以下的罚款;属经营性活动的,对责任单位可以并处1000元至10000元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可以并处50元至500元的罚款:

(一)未经审批同意作业、施工的;

(二)侵占、拆毁、损坏市政公用设施的;

(三)在市政公用设施范围内倾倒垃圾、废物,擅自堆放物品或者敷设、架设管

5 线以及装置其他设施的;

(四)在市政公用设施范围内擅自摆摊、搭棚、盖房或者修建其他建(构)筑物,挖砂、取土、采石以及进行其他有损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的。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经2008年4月9日省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8年4月17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行为,促进行政机关合法、公正、高效行使行政职权,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的组织行使行政职权,应当遵守本规定。

法律、法规对行政程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在法定权限内,按照法定程序实

6 施行政行为。

第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平等对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歧视。

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应当符合立法目的和原则,采取的措施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第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行使行政职权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依法参与行政管理,提出行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行政机关应当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与行政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采纳其合理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 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优质服务。 第八条 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必须撤销或者变更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遭受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和部门法制机构负责本规定实施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公厅(室)、监察、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本规定实施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行政程序中的主体

第一节 行政机关

第十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机关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的职权和管辖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行政机关应当按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设定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上级行政机关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具体确定与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职权和管辖划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具体规定所属工作部门的任务和职责,确定所属工作部门之间的管辖划分。 第十二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职责分工未作明确规定的,上级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有利于发挥行政效能、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管理重心适当下移等原则确定。 下级行政机关能够自行决定和处理的行政事务,应当由下级行政机关自行决定和处理。

7 第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地域管辖未作明确规定的,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一)涉及公民身份事务的,由其住所地行政机关管辖;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行政机关管辖;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都不明的,由其最后居住地行政机关管辖;

(二)涉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体资格事务的,由其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行政机关管辖;

(三)涉及不动产的,由不动产所在地行政机关管辖;

(四)不属于本款第

(一)至第

(三)项所列行政事务的,由行政事务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之间发生职权和管辖权争议的,由争议各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涉及职权划分的,由有管辖权的编制管理部门提出协调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二)涉及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发生争议的,由有管辖权的政府法制部门协调处理;对需要政府作出决定的重大问题,由政府法制部门依法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之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可以按照合法、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跨行政区域的合作。

区域合作可以采取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式进行。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之间区域合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十六条 行政管理涉及多个政府工作部门的,可以建立由主要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应当明确牵头部门、参加部门、工作职责、工作规则等事项。 部门联席会议协商不成的事项,由牵头部门将有关部门的意见、理由和依据列明并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请求相关行政机关协助:

(一)独自行使职权不能实现行政目的的;

(二)不能自行调查执行公务需要的事实资料的;

(三)执行公务所必需的文书、资料、信息为其他行政机关所掌握,自行收集难以获得的;

(四)其他必须请求行政协助的情形。

被请求协助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履行协助义务,不得推诿或者拒绝协助。不能提供行政协助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及时告知请求机关并说明理由。

因行政协助发生争议的,由请求机关与协助机关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 实施行政协助的,由协助机关承担责任;根据行政协助做出的行政行为,由请求机关承担责任。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本人未申请回避的,行政机关应当指令回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可

8 以提出回避申请:

(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二)涉及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有利害关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回避由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决定。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一级主管部门决定。 第二节 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

第十九条 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的组织。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依法受委托的组织在委托的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由此所产生的后果由委托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对外行使行政职权时,应当以其隶属的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行政决定,由此所产生的后果由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委托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受委托的组织应当具备履行相应职责的条件。

第二十一条 委托行政机关与受委托的组织之间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备案。委托协议应当载明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双方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等。

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将受委托的组织和受委托的事项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 受委托的组织应当自行完成受委托的事项,不得将受委托事项再委托给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第三节 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当事人是指与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以自己名义参与行政程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十四条 与行政行为的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利害关系人,行政机关应当通知其参与行政程序。

第二十五条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参与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行政程序;其他行政程序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无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参与行政程序。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与行政程序,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必须亲自参与行政程序的,还应当亲自参加行政程序。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人数众多,没有委托共同代理人的,应当推选代表人参与行政程序。代表人代表全体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参与行政程序。 代表人的选定、增减、更换,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行政机关。

9 第二十七条 公众、专家、咨询机构等依照本规定参与行政程序。 第二十八条 行政程序参与人在行政程序中,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第三章 行政决策程序

第一节 重大行政决策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重大行政决策,适用本节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参照本节规定执行。

重要紧急情况必须由政府立即决策的,可以由政府行政首长或者分管副职按职权临机决定,并及时在政府常务

会议上通报或者向行政首长报告。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涉及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还应当适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第三十条 行政决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重大行政决策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的涉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社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下列行政决策事项:

(一)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政策措施,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

(二)编制各类总体规划、重要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三)编制财政预决算,重大财政资金安排;

(四)重大政府投资项目;

(五)重大国有资产处置;

(六)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住宅建设、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措施;

(七)重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的确定和调整;

(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

(九)其他需由政府决策的重大事项。 重大行政决策的具体事项和量化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范围内依法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政府行政首长代表本级政府对重大行政事项行使决策权。 政府分管负责人、政府秘书长或者政府办公室主任协助行政首长决策。 政府工作部门、下级人民政府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重大事项需要提请政府决策的,可以提出决策建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咨询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的智力和信息支持系统。

10 决策承办单位依照法定职权确定或者由政府行政首长指定。 第三十三条 政府行政首长提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由行政首长交承办单位承办,启动决策程序。 政府分管负责人、政府工作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提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建议,由政府行政首长确定是否进入决策程序。

第三十四条 决策承办单位对拟决策事项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决策所需信息,结合实际拟定决策方案,并按照决策事项涉及的范围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充分协商协调,形成决策方案草案。 对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或者争议较大的事项,应当拟定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对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进行合法性论证。

决策承办单位可以委托专家、专业服务机构或者其他有相应能力的组织完成专业性工作。

决策承办单位可以对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十五条 除依法不得公开的事项外,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征求公众意见。公布的事项包括:

(一)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及其说明;

(二)公众提交意见的途径、方式和起止时间;

(三)联系部门和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等。

决策承办单位公布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不得少于20日。 第三十六条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组织3名以上专家或者研究咨询机构对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论证。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从与重大行政决策相关的专家中随机确定或者选定参加论证的专家,保证参加论证的专家具有代表性和均衡性。

专家进行论证后,应当出具书面论证意见,由专家签名确认。专家对论证意见的科学性负责。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对专家论证意见归类整理,对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未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专家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七条 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公布后,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根据重大行政决策对公众影响的范围、程度等采用座谈会、协商会、开放式听取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公众参与的范围、代表的选择应当保障受影响公众的意见能够获得公平的表达。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将公众对重大行政决策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整理,对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应当采纳;未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应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八条 重大行政决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举行听证会:

(一)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

(二)公众对决策方案有重大分歧的;

(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

第三十九条 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经政府分管负责人审核后,由行政首长决定提交政府常务会议或者政府全体会议讨论。

政府常务会议或者政府全体会议审议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决策承办单位作决策方案草案说明;

(二)政府法制部门作合法性审查或者论证说明;

(三)会议其他组成人员发表意见;

(四)决策事项的分管负责人发表意见;

(五)行政首长最后发表意见。

第四十条 重大行政决策在集体审议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作出决定。 行政首长可以对审议的事项作出同意、不同意、修改、暂缓或者再次审议的决定。 作出暂缓决定超过1年的,方案草案退出重大决策程序。

行政首长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应当说明理由。 政府常务会议或者政府全体会议,应当记录重大行政决策方案的讨论情况及决定,对不同意见应当特别载明。

第四十一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依法需要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或者依法应当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决策意见后,按程序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或者依法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第四十二条 由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决策机关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20日内,向社会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结果。 第四十三条 决策机关应当通过跟踪调查、考核等措施对重大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决策执行机关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全面、及时、正确地贯彻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监督机关应当加强对重大行政决策执行的监督。 决策执行机关、监督机关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重大行政决策及执行有违法或者不适当的,可以向决策机关提出。决策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继续执行、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者修订决策方案的决定。 第四十四条 决策机关应当定期对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组织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二节 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以外,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公文。

第四十六条 涉及两个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由本级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或者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 政府工作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及重要涉外事项,应当事先请示本级人民政府;政府工作部门联合制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发布前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议事协调机构、部门派出机构、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12 第四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事项。

规范性文件对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与所依据的规定相抵触;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规范性文件不得作出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经制定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由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审议决定。 规范性文件涉及重大行政决策的,还应当适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第四十九条 实行规范性文件登记制度。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范性文件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5年。标注“暂行”、“试行”的,有效期为2年。有效期满的,规范性文件自动失效。制定机关应当在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进行评估,认为需要继续施行的,应当重新公布;需要修订的,按制定程序办理。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建立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和网上检索系统,及时公布经登记的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和已经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查询、下载。 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违法的,可以向有关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提出审查申请。接到申请的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章 行政执法程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五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

制、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确认等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五十五条 行政执法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执法依据应当向社会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执法依据。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依法向社会公告。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参加行政执法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行政执法证件,持证上岗。 第五十七条 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省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具有

13 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不得再行使已被调整出的行政处罚权;继续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无效。

经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第五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可以组织相关行政机关联合执法。

联合执法中的行政执法决定,由参加联合执法的行政机关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行政执法事项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统一送达行政执法决定。

对涉及两个以上政府工作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或者政务中心窗口统一受理申请,将相关事项以电子政务方式抄告相关部门,实行网上并联审批。

第六十条 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执法事项,应当健全内部工作程序,明确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按照行政执法的依据、条件和程序,由承办人提出初审意见和理由,经审核人审核后,由批准人批准决定。 第六十一条 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州、县市区行政机关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实施行政执法,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十二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依法及时告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相关的执法事实、理由、依据、法定权利和义务。

行政执法的告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情况紧急时,可以采用口头等其他方式。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告知的除外。

第六十三条 行政执法直接影响当事人权利、义务且不属于必须立即执行的,行政机关应当先采用教育、劝诫、疏导等手段,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纠正错误。当事人违法情节轻微,经教育后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不予追究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第二节 程序启动

第六十四条 行政执法程序依法由行政机关依职权启动,或者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启动。 行政机关依职权启动程序,应当由行政执法人员填写有统一编号的程序启动审批表,报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情况紧急的,可以事后补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申请事项符合法定条件,可以申请行政机关启动行政执法程序。

第六十五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当事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当事人在限期内不作补充的,视为撤回申请;

(四)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当事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当事人的申请。 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受理当事人申请的,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三节 调查和证据

第六十六条 行政程序启动后,行政机关应当调查事实,收集证据。 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在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在调查记录中予以记载。行政机关执法人员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拒绝接受调查和提供证据。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应当配合行政机关调查,并提供与调查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知晓有关情况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协助行政机关的调查。

公民协助行政机关调查,其所在单位不得扣减工资;没有工作单位的,因协助调查造成的误工损失,由行政机关按当地上职工日平均工资给予补助。因协助调查产生的其他合理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第六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采取合法的手段和依照法定的程序,客观、全面收集证据,不得仅收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 第六十九条 行政执法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当事人陈述;

(四)证人证言;

(五)视听资料;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第七十条 下列证据材料不得作为行政执法决定的依据:

(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

(二)以非法偷拍、非法偷录、非法窃听等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取得的;

(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

(四)没有其他证据印证、且相关人员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五)被技术处理而无法辨认真伪的;

(六)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

(八)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15 第七十一条 作为行政执法决定依据的证据应当查证属实。当事人有权对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发表意见,提出异议。未经当事人发表意见的证据不能作为行政执法决定的依据。

第七十二条 行政机关对依职权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的合法性、适当性负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依申请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当事人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反映真实情况。行政机关经审查认为其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由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

第七十三条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执法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享有陈述意见、申辩的权利,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对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予以记录并归入案卷。 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行政机关应当进行审查,并采纳其合理的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七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执法决定前应当举行听证会: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举行听证会的;

(二)行政机关依法告知听证权利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的;

(三)行政机关认为必要的;

(四)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行政机关认为确有必要的。 第四节 决定

第七十五条 一般行政执法决定应当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决定。

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影响公共利益以及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重大行政执法事项,应当经专家论证或评审以后,作出决定。 第七十六条 行政执法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行政执法决定附条件或者附期限的,应当载明效力的条件或者期限。 第七十七条 行政执法决定文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事实以及证明事实的证据;

(三)适用的法律规范;

(四)决定内容;

(五)履行的方式和时间;

(六)救济的途径和期限;

(七)行政机关的印章与日期;

(八)其他应当载明的事项。

行政执法决定文书应当采用制作式;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采用格式化文书。 第七十八条 行政执法决定文书应当充分说明决定的理由,说明理由包括证据采信理由、依据选择理由和决定裁量理由。

16 行政执法决定文书不说明理由,仅简要记载当事人的行为事实和引用执法依据的,当事人有权要求行政机关予以说明。

第七十九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案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查阅与其相关的行政执法案卷,但是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五节 期限

第八十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事项有明确期限规定的,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办结。

行政机关应当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使实际办结的行政执法期限尽可能少于法定的期限。 第八十一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事项以及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事项没有规定办理期限的,实行限时办结制度,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限时办结:

(一)办理的事项只涉及一个行政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办结;20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二)办理的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日内办结;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三)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或者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事项,负责审查或者批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审查或者批准完毕;

(四)行政机关依职权启动的行政执法行为,应当自程序启动之日起60日内办结;60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当事人。

第八十二条 行政机关之间办理请示、报告、询问、答复、商洽工作等内部行政事务,应当按照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的要求,承诺办结期限,并向社会公开。

第八十三条 依法不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事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办理,当场作出书面决定。 第八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高效便民的原则和本规定的要求,具体确定本机关每项行政执法事项、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事项、内部行政事务的办理时限,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办理的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应当明确规定该事项的办理流程和各部门的办理时限。

行政机关应当将经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的每项行政执法事项、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事项、内部行政事务的办理时限分解到本机关具体的工作机构和岗位,并编制行政事项办理流程时限表,向社会公布。

第八十五条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执法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专家评审和公示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当事人。

17 第八十六条 行政机关不得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内,非因法定或者正当事由未依职权或者未依申请启动行政执法程序的,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内,非因法定或者正当事由,虽启动行政执法程序但是未及时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属于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第六节 简易程序

第八十七条 对事实简单、当场可以查实、有法定依据且对当事人合法权益影响较小的事项,行政机关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行政执法决定,法律、法规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十八条 行政机关对适用简易程序的事项可以口头告知当事人行政执法决定的事实、依据和理由,并当场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

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不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八十九条 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执法决定。 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应当报所属机关备案。 行政执法决定可以以格式化的方式作出。 第七节 裁量权基准

第九十条 本规定所称裁量权基准,是指行政机关依职权对法定裁量权具体化的控制规则。

第九十一条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行政机关有裁量权的,应当制定裁量权基准,对裁量权予以细化、量化。

裁量权基准由享有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制定,或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裁量权基准的制定程序,按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办理。裁量权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开。

上级行政机关已经制定裁量权基准的,下级行政机关原则上不再制定适用范围相同的裁量权基准。

行政机关应当遵守裁量权基准。

第九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下列情形,制定裁量权基准:

(一)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立法目的、法律原则;

(二)经济、社会、文化等客观情况的地域差异性;

(三)管理事项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影响;

(四)其他可能影响裁量权合理性的因素。

第五章 特别行为程序和应急程序

第一节 行政合同

第九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合同,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经 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行政合同主要适用于下列事项:

(一)政府特许经营;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三)国有资产承包经营、出售或者出租;

(四)政府采购;

(五)政策信贷;

(六)行政机关委托的科研、咨询;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订立行政合同的其他事项。 第九十四条 订立行政合同应当遵循竞争原则和公开原则。

订立行政合同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招标、拍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法律、法规、规章对订立行政合同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十五条 行政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 第九十六条 行政合同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须经其他行政机关批准或者会同办理的,经过其他行政机关批准或者会同办理后,行政合同才能生效。 第九十七条 行政机关有权对行政合同的履行进行指导和监督,但是不得对当事人履行合同造成妨碍。

第九十八条 行政合同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第二节 行政指导

第九十九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或者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指导、劝告、提醒、建议等非强制性方式,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活动。 第一百条 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听从、配合行政指导。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指导的过程中,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当事人接受行政指导,并不得因当事人拒绝接受、听从、配合行政指导而对其采取不利措施。 第一百零一条 行政指导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需要从技术、政策、安全、信息等方面帮助当事人增进其合法利益;

(二)需要预防当事人可能出现的妨害行政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

(三)其他需要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指导的情形。 第一百零二条 行政指导采取以下方式实施:

(一)制定和发布指导、诱导性的政策;

(二)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三)发布信息;

(四)示范、引导、提醒;

(五)建议、劝告、说服;

(六)其他指导方式。

第一百零三条 实施行政指导可以采取书面、口头或者其他合理形式。当事人要求采取书面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第一百零四条 行政机关可以主动实施行政指导,也可以依当事人申请实施行政

19 指导。

第一百零五条 行政指导的目的、内容、理由、依据、实施者以及背景资料等事项,应当对当事人或者公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一百零六条 实施行政指导涉及专业性、技术性问题的,应当经过专家论证,专家论证意见应当记录在案。

第一百零七条 行政机关实施重大行政指导,应当采取公布草案、听证会、座谈会、开放式听取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见。听取意见的程序参照行政决策程序有关规定。

第一百零八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指导,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当事人有权陈述意见。

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听取、采纳当事人合理、可行的意见。 第三节 行政裁决

第一百零九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相互之间发生的与其行政职权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的活动。

第一百一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裁决,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裁决请求、申请行政裁决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行政机关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审查完毕,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应当受理,受理后5日内,应当将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给被申请人;

(二)申请事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

(三)申请事项依法不能适用行政裁决程序解决的,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一百一十一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向行政机关提交书面答复及相关证据材料。

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被申请人提交的书面答复之日起5日内,将书面答复副本发送申请人。

申请人、被申请人可以到行政机关查阅、复制、摘抄案卷材料。

第一百一十二条 行政机关审理行政裁决案件,应当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 双方当事人对主要事实没有争议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进行审理。 双方当事人对主要事实有争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公开审理,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

行政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实地调查核实证据;对重大、复杂的案件,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审理。 行政机关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依法作出裁决。 第一百一十三条 行政机关作出裁决后应当制作行政裁决书。行政裁决书应当载

20 明:

(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争议的事实;

(三)认定的事实;

(四)适用的法律规范;

(五)裁决内容及理由;

(六)救济的途径和期限;

(七)行政机关的印章和日期;

(八)其他应当载明的事项。

第一百一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裁决,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作出裁决,并应当将延长期限告知申请人。 第四节 行政调解

第一百一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调解,是指行政机关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居间协调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相互之间民事纠纷的活动。

行政机关调解行政争议不适用本规定。

第一百一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及时进行行政调解。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进行行政调解,也可以主动进行行政调解。

第一百一十七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民事纠纷,行政机关应当进行调解:

(一)与行政机关职责相关的;

(二)民事纠纷双方同意调解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没有禁止性规定的。 第一百一十八条 行政机关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调解民事纠纷的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告知民事纠纷另一方;另一方同意调解的,应当受理并组织调解。

不符合条件或者一方不同意调解的不予受理,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一百一十九条 民事纠纷双方自愿调解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经验的工作人员主持调解。

第一百二十条 行政机关调解人员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根据纠纷双方特点和纠纷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做好说服疏导工作,引导、帮助纠纷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行政机关应当通过调解活动防止纠纷激化。 调解应当制作笔录。一般应当在30日内调结。

第一百二十一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根据民事纠纷双方的要求或者需要,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有民事纠纷双方和调解人员的签名,并加盖行政机关印章。调解协议书一式3份,行政机关和协议双方各执一份。

21 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协议。

调解没有达成协议的,民事纠纷双方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第五节 行政应急

第一百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应急措施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外,还适用本节的规定。

第一百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法定和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第一百二十四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行政机关为应对突发事件依法作出行政决策,制定发布决定、命令,采取行政征用、行政强制、行政指导等应急处置措施,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可以灵活确定上述行政应急行为的步骤、方式、形式、顺序和时限,变通或者部分省略有关行政程序。 采取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行政应急处置措施时,应当履行表明身份、告知事由、说明理由等程序义务。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行政机关应当停止执行行政应急程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一百二十五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应急行为,不得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徇私枉法。

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应急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第一百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咨询组织,为行政应急提供决策建议、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应急决策、采取应急处置和救援措施时,应当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实行科学决策,科学应对。

第一百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客观、真实地向上级机关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向有关地区和部门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采取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方式,统

一、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发布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和应急处置的信息。 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一百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和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基层组织及有关单位,应当动员、

22 组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服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支持。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行政机关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第一百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为应对突发事件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六章 行政听证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一百三十条 行政听证应当公开举行,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一条 听证主持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听证主持人应当经政府法制部门统一组织培训。 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行政机关直接参与行政决策方案制定的人员不得担任该行政决策听证主持人。行政机关调查人员不得担任该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

第一百三十二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指挥听证会的进行;

(二)维持听证会秩序;

(三)指定记录员;

(四)其他应当由听证主持人行使的职权。

第一百三十三条 听证记录员负责听证会的记录以及其他与听证会有关的事项。 记录员应当对听证过程作准确、全面的记录。

第一百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欺骗、贿赂、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操纵听证结果。

听证主持人不得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其他听证参与人单方接触。

采取欺骗、贿赂、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操纵听证结果的,其听证无效,应当重新听证。

第二节 行政决策听证会

第一百三十五条 行政机关举行行政决策听证会,应当在听证会举行前15日公告以下事项:

(一)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二)听证的事项;

(三)公众参加听证会的报名时间、报名方式。

第一百三十六条 听证会参加人应当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产生,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报名参加听证会的公众人数较多,需要选择听证会代表的,行政机关应当随机选择公众代表参加听证会。

23 报名参加听证会的人数不多的,行政机关应当让所有报名者参加听证会,行政机关也可以邀请有关公众代表参加听证会。

听证举行前10日,应当告知听证代表拟作出行政决策的内容、理由、依据和背景资料。

第一百三十七条 听证会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

(二)记录员查明听证会参加人是否到会,并宣布听证会的内容和纪律;

(三)决策承办单位工作人员陈述;

(四)听证会参加人依次陈述;

(五)听证会参加人之间、听证会参加人与决策承办单位工作人员之间围绕听证事项进行辩论。

第一百三十八条 听证会参加人陈述意见应当遵守合理的时间要求,听证会参加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详尽发表的意见,可以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决策承办单位。 第一百三十九条 听证会应当制作笔录,如实记录发言人的观点和理由,也可以同时进行录音和录像。听证会笔录应当经听证会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行政机关应当充分考虑、采纳听证参加人的合理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意见采纳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节 行政执法听证会

第一百四十条 行政机关举行行政执法听证会,应当在听证会举行7日前将听证会的事项书面通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 通知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名称或者姓名;

(二)听证主要事项;

(三)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行政执法听证会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人数较多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确定代表人。

举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执法听证会,应当有一定比例的公众代表参加,公众代表的产生适用行政决策听证会的有关规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在听证会中可以依法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查阅、复制、摘抄听证会材料。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在听证会中应当遵守听证会纪律。 第一百四十二条 听证会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

(二)记录员查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调查人员是否到会,并宣布听证会的内容和纪律;

(三)调查人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次发言;

(四)出示证据,进行质证;

(五)调查人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争议的事实进行辩论;

(六)调查人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次最后陈述意见。

第一百四十三条 行政机关调查人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在听证会结束后,应

24 当当场阅读听证笔录,经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行政机关调查人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有权对记录中的错误提出修改意见。 听证主持人应当自听证会结束之日起2日内,根据听证笔录提出处理建议,报行政机关决定。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执法决定。未经听证会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依据。

第一百四十四条 听证会结束后,行政执法决定作出前,行政机关调查人员发现新的证据,可能改变事实认定结果的,应当重新听证。

第七章 行政公开

第一百四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一百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以政府公报和指定的政府网站为本级政府统一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

下列政府信息必须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政府公报和指定的政府网站上公布: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本规定确定的重大行政决策结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定的其他应当主动公开的重点政府信息。

在政府公报上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文本为标准文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未在政府公报、指定的政府网站上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没有约束力。 第一百四十七条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的场所和设施包括:

(一)各级人民政府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的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二)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设立的政府服务中心、办事大厅;

(三)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设立的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电子信息屏等。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设立的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应当放置政府公报,并配置可查阅政府网站的电子设备,方便公众查阅政府信息,索取相关资料。 第一百四十八条 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应当依法作出答复。 第一百四十九条 行政机关召开涉及公众切身利益、需要公众广泛知晓和参与的行政会议,可以公开举行,允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出席旁听。但是会议内容涉及依法不应公开的政府信息的,不得公开举行。 第一百五十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

25 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一百五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采取措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扩大政府网上办公范围。

除法律、法规、规章有禁止规定以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均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联系,但是一方以电子文档实施法律行为,应当征得对方同意。

在电子政务活动中,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电子签章与书面签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八章 行政监督

第一百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健全完善政府层级监督制度,创新政府层级监督机制和方式。

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应当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依法加强专门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应当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

第一百五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一百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绩效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实行政府绩效评估,提高行政效能。

政府绩效评估应当包括行政机关履行职责、行政效率、行政效果、行政成本等内容。

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指标、过程和结果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政府绩效评估应当实行行政机关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通过召开座谈会、聘请监督评议员、组织公开评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由公众和社会各界代表参与评估。

第一百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规定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程序违法行为。 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

(一)听取本规定实施情况的报告;

(二)开展实施行政程序工作的检查;

(三)重大行政行为登记和备案;

(四)行政执法评议考核;

(五)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六)受理公众投诉、举报;

(七)调查公众投诉、举报和媒体曝光的行政程序违法行为;

(八)查处行政程序违法行为;

(九)其他监督检查方式。 第一百五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的,可以向其本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和上级行政机关投诉、举报,

26 要求调查和处理。 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和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公布受理投诉、举报的承办机构和联系方式。

接受投诉、举报的行政机关对受理的投诉、举报应当进行调查,依照职权在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举报人。

第一百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建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档案,对本级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程序违法行为应当予以登记,并将违法记录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一百五十八条 行政机关行政程序违法的,行政机关应当依职权或者依申请自行纠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对公众投诉举报、新闻媒体曝光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行政程序违法行为,应当向有关机关发出《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建议自行纠正,有关机关应当在30日内将处理结果向政府法制部门报告。 第一百五十九条 行政机关不自行纠正行政执法违法行为的,由有监督权的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等情况,依照职权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责令履行;

(二)确认无效;

(三)撤销;

(四)责令补正或者更正;

(五)确认违法。

第一百六十条 行政机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履行: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

第一百六十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行为无效:

(一)不具有法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

(二)没有法定依据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无效情形。

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被部分确认无效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但是除去无效部分后行政行为不能成立的,应当全部无效。

无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第一百六十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行为应当撤销:

(一)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依据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但是可以补正的除外;

(四)超越法定职权的;

(五)滥用职权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撤销的情形。 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被部分撤销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但是除去撤销部分后行政行为不能成立的,应当全部撤销。

27 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后,其撤销效力追溯至行政执法行为作出之日;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其撤销效力可以自撤销之日发生。 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的,如果发现新的证据,行政机关可以依法重新作出行政执法行为。

第一百六十三条 行政执法行为的撤销,不适用以下情形:

(一)撤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予撤销的情形。 行政执法行为不予撤销的,行政机关应当自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由有权机关责令采取补救措施。

第一百六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行为应当予以补正或者更正:

(一)未说明理由且事后补充说明理由,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的;

(二)文字表述错误或者计算错误的;

(三)未载明决定作出日期的;

(四)程序上存在其他轻微瑕疵或者遗漏,未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利的。

补正应当以书面决定的方式作出。

第一百六十五条 行政执法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确认违法:

(一)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

(二)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三)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依法不予撤销的;

(四)其他应当确认违法的情形。

第一百六十六条 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九章 责任追究

第一百六十七条 实行行政问责制度,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行政问责应当坚持实事求是、错责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百六十八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和其他行政行为过程中,因工作人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行政行为违法且产生危害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追究责任:

(一)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三)不具有法定行政主体资格实施行政行为的;

(四)重大行政决策未经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的;

(五)违反程序制定和发布规范性文件的;

(六)行政执法行为违法,被确认无效、撤销、确认违法的;

28

(七)违法制定裁量权基准或者不遵守裁量权基准的;

(八)订立行政合同违反法定程序的;

(九)采取或者变相采取强制措施以及其他方式迫使当事人接受行政指导的;

(十)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裁决的;

(十一)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的;

(十二)不依法举行听证会,或者采取欺骗、贿赂、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操纵听证会结果的;

(十三)因违法实施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赔偿的;

(十四)其他行政违法行为。

第一百六十九条 责任追究形式包括行政处理和行政处分。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分为:责令限期整改、公开道歉、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等。

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处理分为:告诫、道歉、通报批评、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理可以视情况合并适用。

第一百七十条 责任承担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是指行政行为的具体承办人;直接主管人员是指行政行为的审核人和批准人。

前款所称审核人,包括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行政机关分管负责人,以及按规定行使审核职权的其他审核人;批准人,包括签发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以及按规定或者经授权行使批准职权的其他批准人。

第一百七十一条 责任追究机关按照下列权限进行责任追究:

(一)对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理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决定;

(二)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给予告诫、道歉、通报批评、离岗培训、调离岗位处理的,由本行政机关决定或者由任免机关决定;

(三)取消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法资格的,由发证机关决定;

(四)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依纪应当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

(五)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决定,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

第一百七十二条 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行政机关履行赔偿义务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一百七十三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严重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9

第十章 附则

第一百七十四条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行政机关规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第一百七十五条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行政机关决定。 第一百七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下列顺序选择送达方式送达行政文书: (一)直接送达; (二)留置送达;

(三)委托送达与邮寄送达; (四)公告送达。

送达的具体操作程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百七十七条 本规定公布前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规章与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对行政程序作具体或者补充规定。 第一百七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30

上一篇:常识中国历史范文下一篇:春天来了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