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实训教学标准

2024-05-23

汽修实训教学标准(精选8篇)

篇1:汽修实训教学标准

汽修实习实训课教学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对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给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汽修实习课的教学。如何组织好实习课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笔者认为汽修实习应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践两个阶段进行教学。

一、校内实习阶段

校内实习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在学校实习室内进行的实习。校内实习主要是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等进行拆装、检验、修理和调试,从而掌握其结构、原理、拆装工艺、调整和检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校内实习阶段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基础阶段,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教师的示范操作

在实习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会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完操作步骤、实习要领之后,必须做好示范操作。示范操作是实习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学生顺利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榜样。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要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部分要反复示范,同时要再次讲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设置一定的悬念,启发学生去思考,必要时再讲些相关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习的趣味性。例如:装配活塞连杆组时,教师讲完操作步骤后要亲自示范操作一遍,对于“活塞的装配标记(顶部的箭头或缺口)和连杆的装配标记(圆形突点)位于同侧”,以及“往发动机上安装活塞连杆组时,使装配标记朝向曲轴前端”,这些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在教师示范“安装活塞环”的同时要讲解各道环的安装顺序和方向,各道活塞环的开口相互错开的角度和在活塞上的布置,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安装等内容,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再如:对解放CA6102型发动机进行气门间隙调整时,对于“找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这一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并同时讲解找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的其它几种方法。在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思考之后,教师可将一些常见的气门调整方法:逐缸调整法、二次调整法、分电盘图示调整法,以及有些发动机特别是轿车发动机,采用了液力挺柱,可随时补偿气门的胀、缩量,不需要气门间隙及其调整装置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二)实习中的及时指导

实习中对一些零部件磨损、变形的检验与维修,一些标记的对正,以及一些间隙的测量、调整等关键步骤,学生不可能看一遍教师示范操作就能完全模仿,有的知识点并不是完全明白,因此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时要及时进行指导,这是实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指导,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根据学生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果实习指导不到位而流于形式,那么学生的动手操作就会出现蛮干和盲从,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做到眼勤、脑勤、耳勤、口勤、手勤和腿勤,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此外,教师在批改实习报告时,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偏差,对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不足和成功之处等要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要求。(三)实习中的技能考核

严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个课题在学生进行完毕后,都要按照技能等级的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这样在考核前的实习中,学生在近期达标欲望的驱动下,实习的能动性、主动性会显著提高,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主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及时找教师解决,学到的知识会更扎实。比如在发动机拆装实习前从发动机的拆装顺序、螺栓的扭矩、一些标记的对正、密封、润滑、间隙的调整(气门间隙、分电器触点间隙、火花塞电极间隙)、工具的使用等项目中列出符合技能等级要求的考核标准,待拆装实习结束时进行考核,考核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当场进行测评,给出成绩。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会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升华,教师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出实习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依据。

二、校外实践阶段

校外实践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外汽修厂进行的顶岗实习。校外实践主要是对汽车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修理,缩短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掌握对汽车故障点的判定方法和维修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阶段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提高阶段,它需要依托汽修厂才能完成,因为汽修实习不同于车工、钳工的生产实习,对于汽修实习中的汽车故障分析和排除训练,在校内一般都是教师人为设置故障进行演练,基本上处于纸上谈兵的模拟状态,不能完全体现现场实情,修理厂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汽修厂的车型比较多,车辆故障也不近相同,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更新,这是给学生讲授如何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故障的良好场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这是提高实践技能的可靠途径。此外,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还能及时掌握汽修行业的一些新技术,如:电喷装置、自动变速器、防抱死装置、安全气囊、巡航控制、汽车导航等,缩短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

在修理厂进行岗位实践,教师要严密组织、严格要求学生,否则学生实习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学生进入汽修厂后要遵守汽修厂的一切规章制度,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一段时间后各实习小组再分别进行岗位轮换,实习期间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针对故障车帮助学生分析故障所在,讲解其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要求学生和工人师傅一起动手修车,遇到问题可以向工人师傅探讨,引导学生自主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每天实习前要向学生讲清注意事项,提出实习要求,实习结束后要进行总结,鼓励表现好的同学,教育表现差的同学,交流维修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可见,依托修理厂进行实践教学能弥补校内实习的不足,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实习中做好示范并及时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按照标准严格考核学生,适时到汽修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适合时代要求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

篇2:汽修实训教学标准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种类不断增加和车型的改进,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必须把实训作为重点,充分关注社会的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的,把就业导向为主,升学为辅作为中职汽修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建设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技能为主的办学特色。

建设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是实现实训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除汽车发动机实训车间外,还需建设汽车底盘实训车间和汽车电器设备实训车间,环境设置要与汽车发动机实训车间相一致。

1、汽车底盘实训车间配套实训设备有:

(1)汽车整体底盘与车身实物或透视模型,用于学生认识实物和教学(汽油车和柴油车的底盘在制动系统中有差别)。

(2)汽车底盘所涉及的分解零件或总成。大致可以分为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等三大方面总成。

(3)配备与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相关的专业工具和附属设备。

2、汽车电器设备实训车间配套实训设备有:

(1)汽车全车电器平面实物操作台用于学生认识实物和教学(汽油车和柴油车在点火系中有差别)。

(2)汽车电器设备所涉及的各部总成。大致可分为点火系统(柴油机称为起动系统)、起动系统、汽车照明系统、仪表与信号装置系统、其它附属系统和全车电路。(3)配备与汽车电器设备检测与维修相配套的工具盒设备。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以校企联合办学的形式。通过在校期间对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形结合,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实际情况安排练联系和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真正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流程中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正确的解决问题。当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实现招工与就业双赢。

教师队伍建设。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的纽带,是实现实验实训的有力保障。

教师要求:(1)熟悉教材。

(2)了解学生基础,因材施教。(3)组织教学能力强。(4)校内外协调管理能力强。

(5)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等。(6)技能操作熟练。(7)有一定的实际修理技术。

注重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技能比赛。一方面做好在职学习和教研,一方面参加黑龙江省组织的汽修骨干教师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专业教师从理论和技能等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另外,利用到校外企业(汽修厂)实习,聘请专业修理人员到校讲课等方式,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细化规则为关键明确实训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写好实习计划和实训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1)掌握各总成、零部件就车检测、拆装的顺序、方法和内容。(2)各部件拆下后的分解、检测、清洗、修理内容和调整方法。(3)配合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台的演示,学习其结构、工作原理。(4)由教师设置不同的故障,学生对该系统进行诊断,找出故障原因。根据故障现象,拆下相应的总成或零部件,进行检测、分析原因、排除故障、正确安装、调整,掌握修理技术。

(5)作好实习日志,开展问题随堂记和问题讨论,课后与专业老师共同探讨并作出总结。

(6)进行考核,针对不同车型,由学生独立分析,查找资料,完成故障诊断与排除修理的全部操作。

(7)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后,要经常、及时地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际操作,检验学习效果,增加动手机会和对不同车型的了解、对比,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8)与劳动考核部门联系,取得技术等级证书。中职学生要顺利进入社会就业,必须持有“双证”,即毕业学历证书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所以,一方面使学生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紧密结合,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专业技能鉴定的有关知识,按照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掌握相应的系统知识。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1)实训与理论紧密衔接,与实际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相衔接,先理论后实践,先局部后整体的认识方式,符合教学原则和认识规律。学生有较多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加强了师生的直接接触,相互沟通交流。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和水平,有利于切合实际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3)实训时教学在一段时间内,只把一个部件、总成结构作为重点的认识对象,学生就会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主要目标,可以在较短时间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知识。(4)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5)学生有成功感。通过实训和排除实际故障,使学生对汽修不再陌生,遇到问题不再无从下手,且逐渐总结出从故障现象—查找原因—诊断—拆卸—分解—清洗—安装—调试顺序化、条理化,使学生掌握了实际本领,增强了自信心。(6)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都有教师的指导和支持,避免了盲目性。重要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占着主导地位,在很多环节都是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动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与实践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在实践中升华,最终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以致用使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使我校能为社会不断输送优秀的汽车技术保障方面技术人才这才是我们学校的最终发展目标。

汤原县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篇3:汽修实训教学标准

1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1 创新理念, 划分模块

中职汽修传统的实训教学通常都是教师做示范, 然后学生依照教师的步骤进行重复。在这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缺乏主动探索精神, 更谈不上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改变现状, 我们更新了理念, 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把汽修专业理论划分为五大模块: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和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车身修复。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 我们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教师讲授演示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机动分配理论与实践课时, 认真选择理论与实践最佳结合点实施教学, 真正发挥“即学即用”的优势,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1.2 创新方法, 确定项目

(1) 项目的确定是汽修实训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步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校实训室的具体条件, 选择既能体现培养目标、又具有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项目。这样, 学生在实训课才能有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才能真正的获取知识、增长技能。 (2)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电教资料及实训室的先进资源与设备, 为项目小组的自主创新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另外, 学校还可开拓校外实习基地, 寻找相应的实训岗位和设备, 这也是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3) 要创新备课方式。传统汽修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决定, 实训课的教学程序大都是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模仿、训练, 这种方式极大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改变这一局面, 必须从源头找原因。教师要摒弃上课的固定教案, 开发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任务单。 (4) 更新理论知识。项目教学法重视实践操作, 但并不忽视理论, 这是因为汽修实训中技能的操作要依靠理论进行指导。在汽修实训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时机, 必备一些学生“实用”、“必需”的理论知识作为学生锻炼操作能力的根本保障。

1.3 创新手段, 制定实施计划

(1)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强调以学生为核心, 以小组为单位, 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假如课堂氛围严肃、压抑, 就会很大程度上压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 项目教学法在汽修实训教学中运用时,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提高。 (2) 运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不但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提高, 而且通过项目计划制定与实施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 气缸内径的检测这个实训项目内容较多, 为方便学生接受, 我把该项目又分成三个子项目:量具的认识、量缸表组装、气缸的测量。在实施气缸测量这个项目时, 我发放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制定详实的项目计划。如此实施, 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还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水平的提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量缸表指针的摆动, 寻找出测杆和气缸垂直的位置;根据测量过程的分析, 总结出减小误差的措施, 大大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创新方式, 实施检查评估

适当的评价不但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的自信心, 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弥补和改正。a指导性评价与自主性评价结合。教师指导性评价需要关注整个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 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作为出发点。教师的评价对整个实训教学的评价起到导向作用, 因此, 教师的评价需要多方面关注, 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因为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性评价,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提升学生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自主性评价主要包括自评、他评及小组评等几种方式。b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关注学生实训学习的结果通过最后的小组代表技能展示和评价结果, 并不能很好反应小组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 也不利于教师对实训项目的及时调整。因此, 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训学习情况, 使实训教学更有成效, 教师必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如在学生完成某个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可安排几次阶段性反馈, 让学生谈谈自己操作中遇到哪些问题, 如何寻找解决方法, 以及操作不规范需改进的地方。

2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应用建议

2.1 教师要做到指导

在实训教学中,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依据教学设计, 遵照正确的项目程序进行通过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与要领,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保证学生操作规范、合理。

2.2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在学生了解项目内容时, 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因为这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阅读、理解、分析, 才能全面地了解项目, 从而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精心选择实例

实例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基础, 也是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参照, 所以, 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实例, 尤其注意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故障作为实例,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 项目教学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应用得当, 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合理把握运用过程中的几个环节注意问题的解决, 就能使汽修实训教学稳定、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彭佳珍.汽修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探究[J].华章, 2010 (25) .

篇4:汽修实训教学标准

摘 要:本文就7S管理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7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现代企业比较盛行的先进规范管理理念与方法。7S管理应用于汽修实训教学,可以使实训场地整洁、美观、有序,有效改善实训场地环境,降低器材损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培养安全与节约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7S管理 中职汽修 “四位一体”模式 教学实践

一、问题提出

传统的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有些学生操作懒散,实训设备的使用寿命比较低,实训教师面临难管难教的尴尬局面。近几年来,中职学校加大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教师如何高效地利用现代化实训设备,构建合理的实训体系,提高实训效率,强化实训效果,是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二、核心概念

1.7S管理

7S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要素的有效管理,是目前现代企业盛行的先进规范管理理念与方法。7S管理通过规范现场、整理现物,营造清晰的工作环境,塑造优质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7S包括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卫生、秩序与安全的七个方面。日语第一字母是“S”,简称“7S”。

2.“四位一体”汽修实训模式

四位一体实训模式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场地设定四个不同的工位,如图所示。四个工位中主拆手岗位是按操作程序负责零部件的拆卸和安装。零件摆放员岗位是负责零件的接受、按要求摆放、安装时零件的选取和传递给主拆手。工具传递员岗位是根据主拆手的要求选取和传递工具,主拆手操作完成后工具的接收和清洁、整理工作。记录考核员岗位是按记录单的要求记录好主拆手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要点、工具使用情况,并对主拆手、零件摆放员、工具传递员具体操作情况进行考核,完成操作前工具的检查,操作完成后工具的核查并进行登记。每位同学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严格遵照老师的操作指令,相互协作,完成各自的操作任务。

三、7S管理在汽修实训教学的应用

1.规范实训室管理制度,营造现代企业工作环境

中职专业课程实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企业化教学任务实施教学,模拟企业化的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基于以上认识,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企业现场管理的7S管理方法,重视7S管理方法内涵研究,为实训教学开展营造科学的教学环境。

整理:区分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事或物。

整顿:将需要物品配置齐全,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志。

清扫:各责任人将实训场地打扫干净,使场地保持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无异味、干净整洁。

清洁:维护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成果,并对其实施的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持久化,使7S活动形成惯例和制度。

素养:以“人性”为出发点,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

安全:遵守纪律,提高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节约:合理利用财物,并发挥其最大效能。

2.制定7S管理评分标准,形成评价体系

“7S”管理评分标准见下表,每一次课任课教师按照“7S”管理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打分,期末汇总,作为学生个人实训鉴定成绩,依照这个评价成绩评选“7S”管理先进个人。

3.7S管理与四位一体模式融合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获得成功都离不开管理,尤其对于有些成绩差,自我控制力弱,行为习惯不达标的职校生,选择有效、有针对性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7S管理在汽车维修技能培养中一样重要,7S管理融入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整顿进场、退场秩序;整理工作台、机器、工具和零部件;整洁地面、墙壁、油污。安全和节约指遵守和执行操作程序和安全规定,不浪费实训器材。每日每次的课堂坚持按这种要求进行管理,定时检查记录,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定势,久而久之,职业素养就会形成。

下面以发动机汽缸密封垫的更换为例进行解说。

(1)工具传递员从工具箱中整理出所需工具。

(2)教师强调小组四位成员的职责,核实主拆手、零件摆放员、工具传递员、记录员到位情况。A位主拆装手,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工具拆装发动机;B位零件员,将拆下或要装上的零件及时接收或传递给A位,清洗后放置于零件车指定位置;C位工具员,将A位所需或使用完毕的工具及时传递和接收,清洗后将其放回工具箱指定层位置;D位记录员,详细记录作业流程、安全提示、操作考核。

(3)按“四位一体”具体分工,每组进行配气机构的拆卸训练。

(4)待最后一组操作完成之后,任课教师评判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状况。

(5)记录员检查每一组汽缸密封垫损坏情况,教师强调密封垫损坏所产生的故障现象,突出本次课操作的主题。

(6)各小组统计得分。7S管理模式融入汽修实训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在于要把管理内容及时地纳入到对每一小组的技能考核之中,有了考核和评价才能刺激积极性,约束学生行为表现,引起对卫生环境与器材节约的重视。

四、实训过程的7S阶段化管理

1.实训前

要求学生列队出入场地,明确分工职责,强调纪律、卫生、安全事项后,便进入四位一体的实施教学阶段。针对以往汽修实训课,责任分工不明确,站位不固定,学生好奇好动状况,我班的7S管理,在实训前,明确每个人的站位规定,进入工位后,保持跨立姿势于站位,双手放于背后腰部,要求每个人站位和站姿不得随意改变。

每个站位都有对应的固定工位,二者的管理要求基本一致,我们把站位以及对应的工位统一称为A位、B位、C位、D位,合称为四位,不再分开命名。动手操作前,教师将四位的职责讲清楚。例如,教师下达操作口令:请C位同学将14mm套筒、短接杆和棘轮钣手递给A位,完毕后退回原位,跨立,开始!接下来给A位下达操作口令,最后给B位和D位下达操作口令。一节课后,所有学生便能领会四位要求。

2.实训中

实训中,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模拟情景,呈现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所提供的维修工单,小组分析讨论和决策,合作制订维修作业计划。第二阶段,教师将作业项目的操作步骤一次讲完,包括工具使用、操作要领和零部件位置摆放等,下达“操作开始”口令后,学生按照分工职责自行操作,完成后,各成员跨立于站位,这样就大大加快了操作进程。第三阶段,各站位更替,即发动机每完成拆装一遍,就进行一次站位的更替。

“四位”中,记录员角色最特殊,也最为重要,他负有监督和记录之责。一般来说记录员需要那些责任心强,做事认真细心,讲原则,技术熟练规范的学生来充当。他有权开始和中止小组操作,对于违纪和不规范行为有权制止、记录、上报。一个小组操作速度的快慢,操作质量优劣取决于记录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教师必须设法调动记录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训后

实训项目结束后,教师指定一组同学,进行实训场地整理、整顿、清扫与清洁工作。要求把使用工具全部放入工具车,工作台与发动机台架清洁一遍。

五、“7S”应用效果

7S管理方法在汽修类专业实训教学应用以现代企业现场管理制度为参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强化学生岗位责任教育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精神。

以上的教学应用,是一种尝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7S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必将不断完善,从而促进实训效果不断增强。

在汽修实训教学中运用“7S”管理以后,实训场地更加整洁、干净,实训课程更加规范,实训课再也不是简单的拆拆装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实训过程中,由于学生每一操作都有相应的规定,过程也更加安全。学生期末的技能抽测中,A率达到90%。

根据“7S”管理要求,学生上课如上班,学校与企业接轨,让学生提早感受到了企业的氛围,从而学生的就业率大大提高了。

参考文献:

[1]章方军.7S管理方法在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68).

[2]胡建锋.让“7S”管理走进中职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J].科教文汇,2012(4).

[3]傅慧敏,代景民,肖国君.7S管理模式在中职班级中的实践与运用[J].职业,2015(5).

篇5:汽修实训教学标准

汽修实训课具专业性、操作性、应用性与综合性的教学特点,必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围绕“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改进”等来组织和展开的“行为引导”型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潜能的开发,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职汽修实训课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能提高实训成效。

一、“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含义与特点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任务导向、行为导向等教学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之一。该教学方法以学生发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任务为导向,强调“教、学、做”合一,心、手、脑并用,把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任务引领。将所要学习的新知与能力蕴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讨论与解决,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建构;二是合作互动。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任务,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是自主参与。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等,均由学生自主参与解决;四是过程开放。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况,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自已去寻找资料、研究问题,并在团队活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可见,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单纯地从教师的授课中获取知识与技能,而是从亲身参与的实验、实践等行为中自觉地获取信息、发展能力。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随着企业对汽修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宁波市中职“新课改、新课堂、新教法”的不断开展,我校的汽修专业教学改革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在汽修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促进了实训课的教学改革。

1.明确任务,收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信息

为完成汽修实训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明确任务过程中,教师通过发布信息,让学生形成工作概念,学生利用教师设置的引导问题,通过各种媒介、维修手册让学生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收集车辆维修方面的信息,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

一是设计情境,激发兴趣。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如课前展示汽车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机电故障或家用轿车常规维护等问题,使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初步印象,从而激发探究兴趣;二是提出目标,明确任务。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明确学习者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通过板书或课件用可观察、可测定的行为术语精确表达出来,让学生知晓教学目标,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三是项目引导,设置问题。教师围绕实训项目,编写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要完成的实训项目提前进行全面的思考。因为汽修专业的特殊性,很多维修工序来自于维修手册的解说。因此,通过对工序编排顺序的设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在知道了“做什么”的基础上,通过查找资料、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怎么做、为什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制定计划,作出小组预见性的工作方案

通过任务引领、获取信息阶段,教学过程已经懂得“做什么”的任务。针对“怎么做”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制作工作计划与方案,并填写引导问题卡片。

一是学生小组合作制定维修方案。因我校汽修专业实训设备有限,很多维修工作不能独立完成。为此,我们采用分组教学为主的形式,把一个教学班分为八到十人的小组,每组五到六人,学生轮流担任组长。组内成员相互合作与交流,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个人独立探究的精神,能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如在发动机拆装实训中,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填写教师准备的引导问题工作页,讨论并制定拆装方案。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同时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做出可预见性的维修方案。无论学生所制定的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激发其自主思考的热情。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各组学生制定的方案,并通过教材、维修手册和教学经验,做出可预见性的维修方案。

3.做出决策,通过信息汇总确定实施方案

实施决策的确立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讨论最为激烈的一个教学环节。如在汽车二级维护过程中,完成汽车维护项目的顺序可以有很多种,如何得出一种速度快、分工明确、顺序合理的方案,则需要通过信息汇总,分析、比较、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性。

一是学生阐述本组制订的方案。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并重。学生阐述本组制订方案的过程,既是对专业知识的再一次学习,又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良方。学生在获取信息和制订计划过程中,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而要把这些知识通过展示在课堂中呈现,则需要阐述者通过自己的消化才能完成。其他学生也可以在听取各种方案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吸纳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方案。二是推选出最佳方案。各组方案在陈述、讨论后由教师进行信息汇总,并让学生再次要析、比较、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性。在发动机拆装实训过程中,各零部件的拆卸有很多种方案,也许各种方案都可行,但可能需考虑成本,会在维修还是更换之间产生冲突。此时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推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4.实施计划,学生根据确立的维修方案实施操作 引导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形式是以“做”为主,以“做”为基础,以“做”为方向,做是学与教的出发点。在实施计划中通过“试做、发现问题、听课学习”的步骤来进行。

一是根据实训方案试做。当确定维修方案后,可以鼓励学生先按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例如发动机拆装实训,可以让学生在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条件下,按制定的方案进行拆装。学生在拆装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不能顺利完成拆装。这样可以让学生再次认知制定计划的可行性;二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试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学生会自己提出问题,老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三是带着问题听课学习。气缸盖拆装是发动机拆装实训中一个内容,要学会正确的拆装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的“四步”来进行教学。讲解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项目的培养目标,讲解维修工艺、注意事项、安全规则等;示范就是教师根据操作规程、维修工艺进行示范性操作;模仿就是一个或几个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自己完成维修任务,教师不断指导;练习就是全体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如果较多的学生在练习中存在问题,教师可针对问题再进行讲解和示范。对较难的项目可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方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必要的汽车维修基本技能。

5.评价分析,全面客观地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是对整个课程中学员在各个方面的表现的评价,是一个过程的评价,包括技术方面的评价、行为能力方面的评价等等,要在整个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当完成计划之后,根据评分页检查维修工作是否满足要求,可以先进行自检,然后教师评价。自检项目包括功能检查、目测检查、操作方法检查等。教师对学生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分,在检查时不能仅局限于结果,还要注重能力方面的检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最终找出解决方法。

三、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应注意点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使汽修实训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也创新了实训课的教学形式。为使这一教学方法在汽修专业中有效推进,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教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观,不断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探索者。

二是要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差异性,要积极发挥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与潜能,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三是任务设计要根据实训学生的经验与能力,突出层次化,使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逐渐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规范实训流程;防止出现松散实训的现象。

篇6:汽修实训教学标准

摘 要:学生随岗实训是学校“三阶段”式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指向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本文以中职汽修专业的汽车维护课程为例,探讨中职汽修专业随岗实训的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设计方法、教学评价等。

关键词:汽修专业学生 随岗实训 课程体系

学生随岗实训,是指按照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访谈或在不同生产岗位上进行生产工作的实训教学。随岗实训一般在“三阶段”教学中的第二阶段,即“职业培养”阶段,随岗实训时间长度原则上为1~2个月。汽车产业系从去年开始组织汽修专业的学生去广丰长宁会展店、联辉汽车(香港港太行)有限公司进行针对汽车维护课程进行随岗实训。

一、课程指导思想

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贯彻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教学与工作相结合、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符合的原则,与企业专家一起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模块化的课程。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

二、课程目标设计及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可以理解为课程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该达到的水平。在随岗实训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汽车维护这门课程按照汽车经销店维修车间技术的特点和实际岗位的要求,将汽车维护课程建设成工学结合型的能力本位课程。以“汽车保养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汽车保养中每个工作位置的工作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式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随岗实训企业的汽车维修服务顾问SA所提供的维护单,汽车维修技师制订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企业维护作业标准对维护车辆的发动机、底盘、电气等系统进行检查与维护,提高车辆的使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并追加汽车定期维护工单上未记录而车主又反映要求的维护项目。正确完成废件、废油、废气处理和车辆清洁等工作,并记录已完成的工作。汽车维护一般在举升机工位上进行,使用通用工具、汽车维护专用工具和汽车维修手册等,以双人或独立工作方式,对汽车各系统进行维护。工作中自觉保持安全、环保作业,遵守6S工作要求。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学生参加企业随岗实训的教学模式,以实际的真实生产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随岗实训企业的组织架构,建议每位企业兼职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3~5位学生,分4~6个小组。组员随机确定,教师指导、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做”的过程中,掌握汽车维护的操作技能。在企业轮训期间,《汽车维护工作页》是教学中的主线,其他学习资料是为工作页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零部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要利用真实的生产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际使用中,教材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情况对具体学习任务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三、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顶岗实训的工作内容,选取了汽车整车日常维护保养中的顶起位置一至九等九个教学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任务如下。

顶起位置一是以车辆在低位时为主线,学习车辆基本保养维护作业。

顶起位置二是根据车辆在中低位时,检查车辆前悬架球节为目标进行作业。

顶起位置三是根据车辆在高位时进行汽车底盘各部位进行保养作业。

顶起位置四是车辆在中位时进行轮胎的拆卸以及进行制动系统的检测。

顶起位置五是当车辆在中低位时制动拖滞的检查。

顶起位置六是根据车辆在中位时进行车底制动系统管路排空以及轮胎的安装预紧。

顶起位置七是当车辆在低位时主要进行发动机舱内各部件的检查及更换。

顶起位置八是以车辆在高位时进行工作的复查。

顶起位置九是进行保养车辆的清洁、复位、道路测试等。

2.课程目标设计

能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等维修设备,实施维修作业。在学习或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5S现场管理及操作规范,能与其他学员团结协作,共同处理工作或学习过程中的一般问题。

能对经销店维修车间汽车的基本保养要求有深刻的了解,并熟练实施车辆基本维护作业。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岗实训教学采用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模块和项目教学)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产品、技术服务结合起来;使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一模块的知识和能力。

四、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学校汽车产业系在随岗实训前,向学生明确随岗实训目的、任务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安全知识、防范技能、校纪校规等教育。负责检查产业系汽修专业随岗实训进展情况及随岗实训质量,处理学生随岗实训期间发生的各类突发性事件,总结、交流随岗实训教学经验。学生随岗实训教学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指派的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和学校指派的教师担任的学校导师共同指导。校方现场导师同时负责学生随岗实训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汽车产业系组织随岗实训考核、成绩上报和有关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负责安排教师到企业现场指导学生实训,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等。

五、教学评价

学生在企业的随岗实训是学校教学的延续,学生在企业随岗实训期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在企业上班时间内,须按照企业的纪律要求执行;在下班之后的时间,须参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随岗实训成绩的考核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1.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

学生随岗实训工作可在企业不同岗位进行,企业要对学生在随岗实训期间的表现,如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创新意识、团结协作、遵守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考核,占随岗实训考核成绩的50%。

2.学校导师对学生的考核

学校导师根据学生在企业岗位的表现、轮岗工作日志、随岗实训总结等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占随岗实训考核成绩的50%。

3.考核等次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学生随岗实训需按要求进行考勤,凡参加随岗实训时间不足学校规定时间三分之二者,随岗实训成绩按不合格处理。对严重违反企业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被企业终止实训或无故不按时提交实训报告及其他规定的材料者,其随岗实训成绩按不合格处理。

随岗实训为学生建立了学习与工作时间的直接联系,相对于原有职业教育课程而言实现了工学结合的一个全新的课程模式。在改革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念的变革,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关注课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适时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7:汽修实训教学标准

一、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目前,不少中职校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已经进步了不少,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也越来越多。虽然学生被带进了实训室,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理论和操作的学习,但基本还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教师独操作,学生众模仿”的模式。细想,这其实还是以教师的讲、示范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这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本质是一样的。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专业

实训教学中的创新性实践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它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是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来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符合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2.一次创新,一次蜕变。《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是中职汽修专业的基础课程,笔者将课程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又以一个个任务的形式来呈现,如在“项目三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中以“任务四 配气机构的拆装”为例,进行了精心设计:

(1)创新设计理念。

1)借力企业,明确目标。①明确教师做什么。②明确学生做什么。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本次教学本着借鉴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以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独立、自主学习为特色,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任务导入”——“计划制定”——“实践操作”——“评价反馈”——“拓展迁移”等五个环节来创设工作过程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配气机构的拆装”。

3)多维建构,综合发展。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协作中的角色扮演、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实践中的规范操作、掌握技术要领等专业素养能力,从而完成对专业技能的认知、体验、积累经验的过程。

(2)创新性实践。

1)任务导入。①播放一段视频:人的呼吸。②提问:汽车要呼吸吗?汽车与人的呼吸比,有何异同?③学生讨论:汽车的呼吸通过配气机构来实现,配气机构和呼吸器官一样掌控着氧气的进入。

2)计划订制。①发实训任务书并解读。②以4人为一组,共5组,各组推选一名组长;采用“四工位”法,明确分工。③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法。小组共同商讨拆装步骤、所用工量具、动作要领及技术要求等,填写实训任务书的`相关内容。

3)实践操作。①拆卸气缸盖;②拆卸气门组;③拆卸气门传动组;④清洗各零部件;⑤安装配气机构;⑥安装气缸盖;⑦做好“5S”管理。通过拆卸,学生很清楚地认识气门组、气门传动组,填写实训任务书上的相关内容。

4)评价反馈。①各组展示成果并阐述操作流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并分享心得体会。②小组自评、互评。③教师评价,帮助学生梳理技能点,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及时反馈,填写考核表。

三、初步成效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整个教学都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实践操作、自我展示、评价的,学生很忙碌,他们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是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其自我学习、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及把控教学进程的“组织者”、“引路人”,指引着学生不断探索。这正体现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马成荣提出的“让学生累得满头大汗,让教师悠闲地喝咖啡”的思想。

2.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效接轨,打造真实的汽修课堂。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打造真实的汽修课堂,不仅可以解决教学设施条件不足的尴尬局面,还可使学生获得最为真实、直观的切身体会。如每位学生都能真实地看到故障的排除过程和方法,也能再故障车上亲自操作,这比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更有效果。

四、结束语

篇8:汽修实训教学标准

(一) 教学设备落后, 检测设备少而落后, 与汽车维修的实际差距太大

许多学校的教学设备, 在现在正常运行的汽车中多数已经淘汰了, 学生在学校学得再好, 走上真正的工作岗位, 仍然是什么也不认识, 无所适从。学校的实习设备大部分是静态的, 大多是企业淘汰下来的、低技术含量的残次品, 或已无法正常运转的废品, 只能勉强给学生进行拆装实习, 无法满足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教学需要, 不利于理论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

比如说发动机总成, 在装配的时候, 不能按照技术要求进行, 无法确保正常的间隙和拧紧力矩, 甚至装配时缺东少西, 这样装配的发动能运行吗?当学生毕业后到了真正的生产一线, 面对真正运行的发动机, 学生就无从下手, 甚至束手无策。汽车检测设备更是少而落后, 学生在学校里学了几年, 可能连电脑检测仪、汽车专用示波器、四轮定位仪、尾气分析仪等汽车检测设备是什么样子都没看过, 也不用说使用这些设备, 检测分析就更不用说了。

(二) 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只重视宽基础的系统教育而忽视了现代汽车4S店的特征

现代汽车4S店的模式在全国非常普及, 这种模式要求修理工的职责范围非常具体, 每个工位的工作也非常专一, 所以它所需求的工人也必须要适应各自岗位的要求, 然而现在许多的职业学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在教学中普遍较重视对学生进行宽基础的系统教学而忽视了现代汽车4S店的特征, 使得学生在处理具体的问题时缺少针对性和主动性, 因而也无法很快适应企业的要求。

二、创建校企合作实训型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校与企业各行其是, 不相往来。这就造成了学校不知道企业的需要, 企业不关心学校的教育方式, 培养不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要改变这各现状就要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 校企联合, 互相沟通, 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由于现代汽车4S店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也和以前大不一样所以学校只有与企业多联系, 多沟通, 依靠企业资源, 与企业共享技术与设备, 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 才能培养出掌握新知识, 新技术的有用人才。

1) 为使学校教育能紧随市场的变化和要求, 指派有经验的教师定期下到企业的一线进行考察, 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的用工情况, 使学校和企业建立有效的沟通。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可以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 实现学校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企业用工需求互动。

2) 每学年有计划的把学校的青年教师送到企业锻炼, 完成教师向双师型角色转变。

3) 每学期有计划的把企业、行业专家聘请到学校定期召开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 以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及时有效的一手资料。

4) 聘请企业有经验工程师作为学校客座教师, 定期给学生上课。

(二) 建立生产型汽车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 这两个基地是实现实训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了实训中心。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中心、底盘拆装与检测中心、电器设备拆装与检测中心、车身修理与喷漆中心。主要设备有发动机综合测功仪、V.A.G 1552 解码器、电喷喷油器清洗机、火花塞实验仪、各种电控发动机台架、汽油机与柴油机透明模型、废气分析仪、烟度分析仪、轮胎拆装机、轮胎动平衡测试仪、制动测试台、灯光测试仪、汽车升降机、国内一流烤漆房等290多项维修设备。

2) 校外实习基地。与当地知名汽车维修企业及各个品牌的4S店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作为实习基地实习、实际操作、排除故障、解决疑难问题。

(三) 在教学中应采用“见习制”的办法

“见习制”就是指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 每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就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的教学制度。让学生及早的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用工要求逐渐适应企业的氛围, 为他们将来能实现零距离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和强化他们的专业意识, 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责任感。

三、校企合作实训型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 从生产实际出发, 将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实例教学上,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汽车修理专业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 如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去先讲解理论, 然后再进行实验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技能, 效果并不理想。因为, 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 而中等职业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弱, 学生很难听好课, 记不牢。

1) 采用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觉得原来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这么密切, 这样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都有教师、技师的指导和支持, 避免了盲目性。重要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占着主导地位, 在很多环节都是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动手,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通过分析实例, 教会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 解决了维修企业需求量大但中职毕业生就业不容易的矛盾

我国现行汽车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企业要求严, 待遇低;学生眼高手低, 找不到自己的位子。虽然我国现阶段汽车行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 各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非常欢迎, 但毕业生找工作不是很容易, 工作后企业所给的待遇普遍较低, 学生大都不太满意, 这就形成了企业需求量大但毕业生就业不容易的矛盾, 这就说明现在的职业教育对企业特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缺乏足够的了解, 教育教学的模式和理念过于陈旧, 致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企业要求。故造成学生毕业后的大量流失, 最终形成了学校在大量的培养学生而企业却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而企业生产实训型教学模式是把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 这样使学生毕业前就融入了企业的氛围, 为今后的就业做了准备, 能够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 达到了企业要求, 实现了零距离就业的目的。工资待遇提升比较快, 企业受益的同时学生也比较满意。让学生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员工。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中职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 在中职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这个专业, 而这门专业是一门极其重视动手能力的技术性专业, 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质, 如何才能提高汽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许多专业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

上一篇:作文互评互改教学总结几反思下一篇:国企单位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