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科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24-04-28

汽修科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

篇1:汽修科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汽修专业组工作总结

我们汽修专业组在校领导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及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汽修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继续完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本学期在汽车专业二年级全面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为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汽车科组重点进行了各模块学习的完善工作,以现实训环境与工作环境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

二、抓好学生技能竞赛

科组组织开展了学生技能比赛,在竞赛训练过程中,学校进行了多次的参赛动员,充分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学校领导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思想动态,及时解决问题,使参赛师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训练热情,保证了训练工作的质量。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汽车科组全体教师均以竞赛工作为已任,不分彼此,齐心协力,争取为竞赛工作多出一份力,努力提高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养好的工作态度、对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安全生产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三、教研方面:

由于学科不同、但教授的班级相同,为科任老师研究学生的课堂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科任组教研主要分两个部分:随时研和每周大教研。

1、随时研:在课间或是没课的时候,大家针对自己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研究、对学生的最近表现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或向班主任老师、数学老师询问学生的近况。

2、每周一大教研:

在每周二科组会议时,针对一周的教学情况和常规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再学习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四、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反思:针对每节课教师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

2、教师教育反思: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反思讨论。

五、研讨课:

在上好随堂课的基础上,上好素质达标课。做到认真准备、认真听课、认真评课。

篇2:汽修科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现将评委意见总结如下:

一、参赛基本情况:

文科科任教师共计17人,有7人参加比赛。每一节课的听课教师人数平均在12人以上,教导处申主任和评课组成员全程参与了听课。

此次比赛,参赛教师认真准备,能够主动与组内教师共同探索课程改革,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参赛选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本次比赛中,参赛教师通过抽签确定了参赛的内容、讲课的时间,比赛全程分为了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四个环节。

二、优点

1、参赛教师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说课,思路明晰,表达准确,环节齐全。

2、教师素质好,教学基本功扎实。亲切和蔼的微笑,文雅得体的教态,使得知识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中,产生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应。从大环节的任务实际,到小环节的细致落实,巧妙过渡,动静搭配的教学活动开展得错落有致,得体到位,知识和能力在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

3、教学观念新颖,设计构思精巧,灵活整合教材,熟练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老师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表演、提问和回答积极。

4、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循序渐进、由简到难,便于学生理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新课的导入、课堂的过渡严谨、自然,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的培养和指导。课堂轻松、和谐、有序、自然。在分析问题是,采取了探究式学习、启发式教学,挖掘教材内涵;教师创设了问题语境,让学生参与交流,以达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检查和巩固学生对课本知识及信息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多样灵活。课堂提问采取了学生单个回答、集体回答和分组讨论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

5、课堂评价多元化。参赛教师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课堂上随时能听到、看到老师对学生善意的提示、赞许的语言、或是鼓励的眼神等等。

6、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应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

7、本次大赛的所有参赛教师,不仅向大家展现了自己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更让我们欣赏到了内容丰富、画面精美、实用性强的精彩课件。老师们的演示文稿制作水平提高的非常快。

8、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生活;把生活体验和学到的知识紧密结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三、不足

1、备课中需把细节做足;准备要更充分,课件、板书、教具等设计或任务更具体、明确些,更易于学生操练,输出的内容更显实在、有效。

2、在多功能教室授课时,由于过分依赖多媒体,黑板成了装饰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3:汽修科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思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 (或工作任务) 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 让学生“做中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设计的一种课程方案。

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是通过对汽车4S店、维修厂等维修人员对汽油发动机故障排除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调研, 收集相关的信息。依照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 经教育的基本原理分析处理后, 参照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典型工作过程, 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和设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按照德国联邦职教所著名的6阶段模型, 即可分为“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6个阶段。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车间式”教学场地

随着汽车实训场地的不断完善, 实现讲、练区域一体化。教学组织上打破传统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教学的界限, 模拟维修企业生产模式, 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合理配置资源, 实现基于真实岗位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因此, 在教学场地组织形式上可采用“车间式”, 教学场地按照多媒体教学区、讨论区、实训区构建, 实现教学场所高度职业仿真。

四、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 教材的处理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安排是关键。在对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再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 确定学习情境, 制定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开发的思路, 我们对教材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重组, 编写了新的教材, 将教材中先理论后实训的模式改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学习情境。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

在教法应用上, 授课中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张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课件、仿真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精心的课堂组织, 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获取, 有效掌握专业技能外, 还能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以子情境8发动机无法启动故障的检修为例, 计划学时8课时。为突出职业教育“实践性”特点,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 以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如下几个环节。

1. 温故知新

(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可以为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准备有教学车设置故障点、学生表演练习、维修手册、卡片、彩色笔、教学课件、仿真软件、维修接待问诊单、维修方案设计、学业评价表、满意度调查表、5S表、质量检验单以及常用维修工具等。

(2)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形成, 遵守5S的管理习惯, 明确自己本次课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首先, 班组长对学生进行考勤, 检查组员的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等是否合格。接着学生进行分组, 依据维修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和教学组织实际, 把教学班分为每组6人, 分别设班组长1名、维修人员2名、5S员1名、质检员1名、记录员1名, 教师扮演维修车间主任角色。

实习时由班组长负责监督并拍照本组成员的操作及安全提示, 维修人员排除故障, 5S员负责车间学习工作站设备工具的整理、整顿、活动场地清洁, 并填写5S表等, 质检员负责过程质量评价及安全记录, 记录员记录维修方案和工作单。值得注意的是按课时经常轮换学生岗位和工作任务。

(3)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创情激趣, 通过实际的故障案例, 目的在于导出新课, 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时可利用车辆维修接待问诊单, 由2位学生分别扮演维修接待员、客户, 咨询有关车辆的信息, 包括车辆的行驶里程、故障的描述、车况等, 接待员与客户互相配合表演维修接待过程, 接着教师结合故障现象提问, 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点。

(4)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安全第一”的意识, 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工具使用等。

2. 咨询并制定任务的实施方案

这一环节由各班组长组织, 各小组分头讨论学习, 为引导学生学习, 要给每名学生发一份维修方案设计, 设计主要是模仿企业岗位实际技术文件的内容, 用问题来引导学生。

教师在巡回引导中, 帮助解决小组讨论中有难点有争议的问题。同时要观察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及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行指导。

各组确定好方案后, 学生将制定的故障诊断流程及维修方案等, 用卡片张贴展示, 并与教师讨论。教师在讨论时重点要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危及人身、设备安全隐患的错误。方案的正确性先由学生实施然后再修改完善。如果任务难度太大, 大多数小组不能完成设计, 教师要对核心知识点进行讲解, 学生修改后要安排各小组进行设计方案展示, 教师、学生共同点评后再做修改, 之后才允许进行实施操作。

在此环节可锻炼学生自主获取与处理信息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小组学习可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关键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 实施维修方案

本环节以动手操作为主,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各小组按照分组时分工要求, 维修人员可以利用维修方案、工作单进行排故操作, 班组长进行过程监督和拍摄, 质检员进行过程质量检查和结果测试, 5S员按5S表要求进行检查并填写5S表。

各组进行发动机启动测试, 检查故障是否排除, 以检验方案的正确性。如发动机仍然不能启动, 小组要组织讨论, 分析查找故障原因所在, 并修改设计方案。

由于学生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 故障排除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巡回引导, 引导学生学会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的排除方法,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4. 完成效果评价

评价反馈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任务, 为此应该设计既能考核关键能力又能体现专业技能的学业评价表, 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在学业评价表中的每一个内容都应与学习目标进行前后呼应的, 能及时检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各小组代表以卡片的形式展示成果并答辩, 其他组同学提出点评意见, 这里要注意小组方案讲解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本组的成绩, 另外, 小组在点评其他组方案时能提出合理的意见, 可给该组的学生考核加分, 经过优化后的确定最佳维修方案。

班组长用所拍的照片对组员评价, 接着各小组利用学业评价表, 通过自评、互评, 评定优秀学员, 再给优秀学员颁发纪念品。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应设计课堂满意度调查表, 让师生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5. 教师点评

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总结, 更有益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主要从发动机无法启动故障的原因和故障诊断基本流程分析进行讲解。另外, 从育人方面进行点评,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处理与同学相处合作的关系。

6. 作业

整个教学以学生讨论学习为主, 在课堂时间的安排利用上不如传统课堂教学紧凑, 这要求部分的知识拓展及下一个学习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都要由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 为此应当布置作业。

五、教学的实施效果

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本领, 使学生处于终生学习的状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次教学设计培养的能力包括阅读和领会技术资料的能力、表达想法相互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的能力、相互协作完成任务的团队合作能力、实施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任务完成后的检查能力, 可以说在职业能力上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基本达到了企业对汽车维修技术岗位的能力要求。在课程结束时发放了《课堂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所有同学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肯定, 同时近些年我校的毕业生受企业的欢迎程度大大提高, 数次在全国、省、市学生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都说明了课程改革的巨大效果。

六、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 其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之一。课程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资源的建设者角色, 这要求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教学准备工作, 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还要考虑所在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教学的设计, 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一个“导演”对教学“脚本”的设计, 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任务。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组织是实施课程培养目标的关键, 本文以汽修专业《电控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做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旨在探索教学的新思路, 促进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设计,职业能力,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 2007 (30) .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

[3]王巾.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外贸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3) .

[4]谢淼.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 2011 (09) .

篇4:汽修科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下面就汽车磨合期保养为典型工作过程, 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与整合进行分析与论述。

情境描述:徐先生有一辆丰田1.6AT卡罗拉轿车, 行驶里程2500千米, 达到磨合期保养千米数, 现将车开到4S店做磨合期保养, 从接待员询问工单记录来看车辆使用正常, 所以维修工作任务主要是更换机油与对车辆进行基本检查。

本堂课根据这一典型工作案例为教学内容, 教师将工艺过程教学化处理, 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 学习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展开,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体验中获取技能, 角色扮演体会职业岗位要求, 从而得到专业知识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接受 (工单) 任务, 收集信息

磨合期对于发动机来说是一个出厂之后的再造过程, 即发动机轮轴表面有一些地方咬合不好或不平的地方, 要在使用中将其通过自然磨损磨掉, 有些厂家还会有意地在出厂的机油中加上一些研磨剂, 以加强磨合效果。一般车辆都以0—3000千米为磨合期, 磨合期保养主要以换机油为主要操作内容, 附带对其他项目进行基本检查。

任务确定:车辆磨合期保养——更换机油。

工具准备:棘轮扳手、套筒、机滤专用扳手。

场地与设备要求:标准工位、举升机、机油接油桶。

学生应获取的信息与技能:根据车辆选取机油, 正确使用棘轮扳手、套筒、机滤专用扳手、举升机、机油接油桶等。

二、制订 (方案) 计划

制订计划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知识点的分解与处理。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还能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处理可使教学内容更加实用。理实一体相互交融, 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1. 教学组织形式。

每辆车安排6名学生, 选一人担任组长。学生分工情况:两名操作, 两名做工作前准备, 两名参与过程评价与汇报小结。一次操作完成后学生变换职责 (角色) 。

2. 任务设计。

任务一:如何使用举升机?

任务二:如何正确使用预制式扭矩扳手?

任务三:如何使用接油桶?

任务四:如何正确使用专用机油滤清器扳手?

任务五:如何正确做好发动机舱的预检工作?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是以工作中发生的真实工作任务为中心,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下展开活动, 从而掌握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为了降低知识技能上的难度, 把总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 让学生在低起点、小步子递进式的方式下学习, 从而给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基础上, 加以知识的重构与引导, 然后通过更换机油这一总任务下将各子任务进行串接, 最后完成更换机油这一典型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习惯, 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 带动知识和技能发展。

三、实施计划

计划的实施是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关键环节。前期准备包括工作场地及工量具的准备、教学组织的安排、教学形式的展开等。为了使实施计划更具可操作性与针对性, 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的操作步骤安排。

操作步骤:

步骤一:发动机舱预检, 拧松机油加注口盖。

步骤二:车辆举升 (正确规范使用举升机) 。

步骤三:准备放油桶, 将放油桶推到车辆的正前方, 靠近发动机。

步骤四:拧松排放塞螺栓, 然后一手拿一块布, 另一只手快速旋出排放塞螺栓。

步骤五:更换机油滤清器 (使用专用机油滤清器扳手) 。

步骤六:安装机油滤清器 (按规定拧紧扭矩) 。

步骤七:安装排放塞。

步骤八:车辆放置地面, 加注机油并检查机油液位高度。

步骤九:车辆举升检查新机油滤清与排放塞是否漏油。

四、检查评估与信息反馈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由工作任务驱动的, 所以在课堂对学生实施工作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十分重要, 如果在任务实施完成后能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表现或操作情况, 将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教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 指出不足时, 应该用希望的语气。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候, 也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如何设置工作过程的评价方式?我们设置了量化的评价表:

学习评价是将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以过程评价为主, 关注学生工作过程的质量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关注学习任务设定的学习目标能否达成。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个体和小组同学。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是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发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估, 包括:教学的资源准备和提供, 把学生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并帮助组建学习小组;必要的讲解;在制订计划和做出决定阶段为学生提供帮助;监督学生工作过程, 必要时进行干涉;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并反馈给学生。

通过以上项目实施过程可看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 参照汽车维修企业的服务流程, 呈“接待 (记录维修车辆信息) —工作分配—车辆维修保养 (更换机油) —维修后检查评估—维修交付—维修后续工作”一体化教学的脉络。但工作过程不是简单的生产流程 (过程) , 而是以典型案例为载体, 工作过程为导向, 将工作过程教学化处理,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方法, 让学习者在实践中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相互合作、沟通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在查阅资料中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等, 最终让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习能力、信息的处理能力) 。

篇5:汽修科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一、职业技能比赛的几个特点

(1) 职业技能比赛要求规范化。例如我们汽修职业技能比赛中的故障诊断一题, 就要求非常高的规范化, 不像我们在企业工厂中或在生产过程中搞故障排除一样, 在生产过程中排除故障, 有经验的师傅或工人, 可能根据车型、现象直接就可以找到故障点, 进而排除故障。而在职业技能比赛中, 就要求选手有非常规范的步骤、规范的动作, 才能够完成大赛所设定的目标, 否则就会漏掉或错过大赛所设定的故障点。

(2) 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有统一的标准。参加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大赛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学校;各个学校采用的教材也不一样, 有的学校采用交通版的, 有的采用劳动版的, 有的采用职教版的, 各种教材里面的数据也不相同;就是同一版本的教材, 不同的教师教得也不一样。而职业技能大赛只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否则裁判就无法进行评判。

(3) 职业技能大赛还具有社会化的特点。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裁判有来自各教育科研单位的教师和专家, 也有来自修理一线的技术人员, 他们带来了社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的修理理念, 这对参加职业技能比赛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便于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 与社会同步。

二、职业技能比赛对汽修教学的影响

(1) 要求汽修教学规范化。特别是汽修实习教学, 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实习过程中, 每一个动作, 每一种工具、检测设备的运用都要规范和标准, 不能想当然。有很多参加比赛的学生还是“师父带徒弟”的模式教出来的, 比赛时动作各式各样, 有的动作不规范, 有的动作直接影响到安全。因此汽修教学必须规范和标准, 这样在比赛中, 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显示出优势。

(2) 要求汽修教学系统化。在汽修技能大赛上, 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是考查参赛选手对汽车各个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检测和汽车诊断专用工具的使用等系统化、综合性的掌握。这就要求汽修教学系统化, 不能像在修理厂里一样, 师傅带徒弟, 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就教给什么样的知识, 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系统, 在分析现代汽车的故障时, 就会顾此失彼, 往往忽略很多故障点, 走许多的弯路。

三、汽修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汽修的一体化教学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适应社会, 满足社会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汽修一体化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1) 汽修教学的教材要进行改革。除了原有的基础性知识、基本原理、修理方法、检测工艺之外, 还要增加一些新结构、新工艺、新修理方法、新检测技术等内容, 同时还要删减一些老的、淘汰的结构、修理方法和检测工艺等。

(2) 汽修教学应采用模块化教学。因为汽修教学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甚广, 在短短的两到三年时间里, 不可能让学生把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学好、学精, 这就要求在教学的时候进行模块化教学, 把汽修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组合, 分成若干个模块,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取, 这样既保证了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 又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3) 汽修教学应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用人单位, 因此在汽修教学中加大对学生技能操作方面的培养, 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对接, 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

(4) 汽修教学应进行校企合作。只有了解社会对汽修知识和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培养出的学生才能被社会接纳, 因此学校要与工厂、4S店、汽车美容等保持密切的联系。

篇6:汽修科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一、确立创新意识让老师有创新信心

中国的传统教育也因追求应试教育的结果而造成人们的思维惯性, 大部分人乐于守成, 要创新简直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如何改变这种事实呢?

首先, 科组长要做个有心人, 在教研会上或者日常工作中继续创新的话题。

比如分享解决家庭生活中的不便利而发明的新方法;议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验效果;讨论方式不宜太过于正式, 否则容易造成老师的心理压力。通过这些小事逐渐树立起全体成员的创意信心。

其次, 要让老师在创新过程中寻找到乐趣。但凡人都喜欢从易做起, 从报纸杂志上找到新的方法进行分享, 先让老师尝到创新的甜头, 再思索自己创新的途径。创新在脑力上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但一旦取得效果, 那得到的乐趣是不能用语言描述的。

二、建立创新模式让老师创新有依可循

主体在创新活动中追求变异和进步的主旨是共同的, 这就使得其实现创新目标的过程必然存在某种统一性。我个人认为创新模式由以下过程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主题。主题的选择可以是网络、教育教学杂志、电视等媒体上出现新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上级领导传达的教育理念如我区最新的教育理念“研学后教”;还可以是老师们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教育教学难点。

最难的是变异思考, 这就是涉及到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问题了。解决了以上两点, 剩下的创新方案、论证检验和创新成果就不再是问题了。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问题:

三、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让老师形成创新习惯

下面先介绍2种世界上常用的创新民主方法。而所谓的创新民主, 是指在实现确定创新目标过程中, 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之间的一种创新关系。

1、经典BS法

BS是英文Brain Storming缩写, 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头脑风暴法。成员5到10人, 7人最佳。

经典BS法的实施要求:

在表达创意时, 每人一次只能提供一种创意, 任何人不能重复前一人的内容, 但可以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记录员做好记录, 直到每一个位成员都“江郎才尽”为止。

主持人可以从这大量创意中优先决策进入细节研发程序, 也可以采用BS法就这些创意进行可行性评估, 民主决策开发方案。

2、德式BS法635法

635法是德国人创造的一种默写式BS法。

德式BS法635法的实施要求:

每人在5分钟内完成3个不同的创意并写在创意纸上;依次交换创意纸, 每位成员认真阅读纸上的已有的3个创意, 并在下面写出与之不同的3个创意。这样, 635法以5分钟为一个周期, 一般30分钟即可完成整个创意过程。30分钟包含6个创意周期, 意味着每一张创意纸上都拥有18个不同的创意, 6张纸上的创意总数为108个。

善于动脑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 这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 而对于团队中的成员个体来说, 没有足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是难以胜任这种民主思维方法的。这么说来, 怎样提高成员个体的思维能力才是根本。

下面再介绍作为个体的成员应该怎样训练自己的创意思维:

首先要培养创新灵感

灵感的产生不是一种空穴来风的想法, 而一种思维经验的积累, 这种思维经验基于以下各种条件:

首先, 针对确定问题或者确定的创新目标的思维;

然后, 我们平时观察要多角度, 提问题要多思路, 还要适时地中断思考过程, 把思维方向转移到与当前思维焦点不相干的方向上去, 使高度紧张的大脑得到充分松弛, 并留心灵感产生的任何信息的出现;

最后就是及时捕捉记录转瞬即逝的灵感, 根据灵感的概括性和模糊性特点进行精准性和具体性发展,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和实现创新的目标。

其次, 建立多样性的创新思路

我们所熟知的创新思路有正向思路, 反向思路, 现在主要介绍下两种不常用的思路——合向思路, 横向思路。

合向思路是指由于应用条件和目的的不同, 可将不同思维结果“合二为一”或采取“中庸之道”, 根据不同的条件确定的具体的创新目标和思路, 是选择合向创新思路取得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

横向思路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不仅总是存在某种统一性, 而且同样存在某些相似关系和因果关系, 一个原因产生多种结果, 一个结果又可能是由多种原因所致, 这种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非一一对应性。

最后, 学习运用多种不同的创新思维方法

根据创新意识产生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机制、不同创新思路的效用和应用条件的分析, 我们把常用的思维方法概括为以下三大类:

1、辐辏思维法是指从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 与既定的创新目标相联结, 所形成的多种创新思路进行创新思维的方法。也可以形象地表述为向中心点集中法。

如青科赛作品《关于广州城区自行车绿道的研究》从自行车出行的便捷性、经济环保性, 汽车的奢侈性和环境污染性, 绿道的休闲性和交通功能、公民的认可度等等全方位的论证了“把自行车绿道建设为广州继地铁和公交车之后的第三大交通系统”这个全新概念。

2、辐射思维法指从某一创新主题出发, 以辐射状的思路同多种问题相联系, 提出多种创新设想的思维方法, 也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从中心点辐射法。如一年级退位减计算教学时, 我所在的数学科组布置的“研学案”就是计算“15-7=?”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呢?学生研究出来不同的计算方法:除了常用的倒数法、破十法, 还有学生想到法, 15-5-2的去个法等等, 最终得出的是唯一的计算结果, 就是辐射思维法。

3、联想模拟法。联想是指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联的他事物的思维过程或者现象。模拟则是根据两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类似关系, 将关于一事物的某些知识转移到认识另一事物的认识过程, 从而通过一事物认识他事物的思维过程或方法。

参考文献

[1] 、《如何调动和激励教师》[美]托德威特克尔贝丝威特克尔戴勒兰帕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 、《创新实践论》魏发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学习焦裕禄龚全珍精神心得体会下一篇:《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