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工业设计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工业设计史》教学的重要性旨在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发展的进程,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人物、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向。本课程教改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对设计史论的认知能力,增强对工业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并依据工业设计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工业设计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原有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以提高教学互动质量和建立适应的教学模式。

第一篇:工业设计史论文范文

艺术设计史教学轨迹

摘 要:掌握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把握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培养理论修养与审美能力,发挥生命力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是根本。

关键词:设计史;生命力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艺术学科独立成为“艺术学门类”,艺术学门类的设置对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性,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思考和挑战。我国的艺术设计史教学及理论研究问题多多,不少高校的《艺术设计史》都定格为现代设计史,根本没有中国艺术设计内容。一部艺术设计史没有中国艺术设计史教学内容不是完整的学科体系,名为《外国设计史》的课程不讲古希腊的三大柱式、古罗马水道、凯旋门、竞技场、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等设计,这不是完整的外国设计史课程。

怎么教艺术设计史是最恼火的问题,传统的艺术设计史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瞌睡不断,教师的话语权威性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灌注式教学让学生去背,教与学都是模块化、平面化、单向性,考验教学效果做出反应就是记忆,不需要思考,更不会导致教师学生去研究。

《艺术设计史》学习的重要性旨在为全面提高师生设计史论知识与修养,分析设计语言,感受、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念。通过艺术设计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系统的艺术设计史知识是有限的,要通过有限的设计史知识案例的讲解指导学生如何去解读各门类的设计史,如何去观看和分析艺术设计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并通过这种研究能更好的认识艺术设计,促使学习者做出好的艺术设计作品。

在艺术设计史课程教改上首先应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设计design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drawing)”。由于中西设计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哲学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中西美学的差异,使之中西设计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产生出设计视野的多元性。在设计史课程教学中要理清设计的全球化不是走向设计之“大同”,而是地域艺术设计在包容人类设计文化互融过程中体现出本土设计文化特色,个性与共性互融共存,艺术设计的地域差异中体现出“共性”。

根据学生心态,解析学科内容,力图从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两方面着手建立适应的教学模式。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中西兼容,采用专题配合个案深入分析,把激励机制带入教学,让学生把需要、内驱力和目标三个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连接起来,构成动机激发的完整过程,小组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形象直观了解掌握设计发展历程,对设计史宏观把握,能分析设计史问题。

完整、系统的艺术设计史资料库是常规教学第一步,课程的形象化是此门课程要突出的特色:将理论讲述和形象资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历史上各种设计风格、流派和典型作品有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弥补国内教学传授国外知识缺乏直观认识的不足。充分利用网络课件,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教学突破静态的文字和图片教学的局限,采用多元化、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历史影像、图片、虚拟现实和富于时代感的音响素材,利用感性的影音、图片资料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制作精美课件,力求视觉感官美,播放影像资料,全面地展示设计历史发展的文化背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历史上经典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可以生动地、立体地进行深入设计史优秀作品赏析。参观博物馆、设计展览,邀请资深设计师、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构成一种立体的授课方式,扩展教师的授课方法。考核以专题研究和论文为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就艺术设计史的相关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按照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践行教学任务,实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按照国家标准制定也要融入地方院校教学特征。

教学中的线性思维过程中结合发散性思维是重要方法:从一种艺术设计风格辐射到其它风格,比较出艺术设计风格之间的差异。抛开习惯的、传统背诵式的,按照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方针充实教案,纠正传统的讲述模式,参以辨析的、思考的而非记忆的方式,使阅读是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与成长。建立激励制度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其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自由组合研究不同个案组成一个大课题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以幻灯演示和讨论会的方式进行交流,在快乐中学习。

作者:聂世忠

第二篇:《工业设计史》课程的改革与探讨

【摘要】《工业设计史》教学的重要性旨在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发展的进程,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人物、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向。本课程教改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对设计史论的认知能力,增强对工业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并依据工业设计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工业设计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原有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以提高教学互动质量和建立适应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业设计史 设计背景 改革思路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工业设计理论、工业设计史的研究蔚为大观。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较于国外依然十分薄弱,工业设计史教学更是问题多多,相当多的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没有安排工业设计史的教学以至于学生连“包豪斯”、“功能主义”、“绿色设计”、“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等名词都搞不清楚。而开设该门课程的,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时间为线索来介绍和分析各段时间、各个地域的设计特点、风格、工艺及其演变过程。由于本课程学时有限,很难将这些内容阐述清楚且意义也不大,进而使得教师与学生都对该课程感到沉闷无趣。生动的、发展的、多元的工业设计史教学在整个设计教学中已固化为一种样式程式化,工业设计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工业设计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问题所在

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工业文明的进程,对于刚入学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汲取历史文化的精华、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对设计的起源和现状的介绍,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设计风格的形成和演变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现代设计的源流,进而在今后的具体设计中认识并理解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思想、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诸方面对设计的的影响。应该说,工业设计史的学习是工业设计学生学习历史,理解传统的最重要、最便捷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综合设计素质及设计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工业设计史的学习有其重要的意义,但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工业设计史》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具体有三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态度及认识态度不正确

很多同学在工业设计史等设计理论课上,表现出轻视和浮躁的学习认识态度,片面的认为工业设计史课程没有其他专业性课程实用,认为工业设计史讲的都是以前的发展,都是过去式了,对将来没有多大帮助,而只重视技巧训练和形式表现,形成“重技轻道”的思想,导致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

(二)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缺乏吸引力

在没有多媒体时代的情况下,教学模式主要还是老师讲授为主,难免会有照本宣科之嫌,如果老师再缺乏激情,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难集中。另外教材的内容有些过于单一,现在的教材中对于设计风格、设计流派、重要的设计师讲授的篇幅较多,但对于其所处的历史地域、历史时代、事件背景涉及的内容就很少甚至没有,这对学生在综合认识和理解工业设计史方面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使其缺乏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了很难联系实际,没有实际意义。

(三)考核模式过于简单化,不利于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工业设计史考核模式主要是写论文和最后的笔试两种方法。结果写论文是学生东拼西凑,毫无自身见解,没有内涵。最后的笔试则是学生陷入死记硬背之中,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缺乏学习兴趣,考试突击应付。

二、工业设计史改革重在目标和内容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教什么和怎么教。我国高等教育倡导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所以,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而传统的工业设计史课程教学方法在很多院校都是按照时间的演进发展,从时间上把设计史划分为不同设计风格分章节安排上课,教授从古到今的设计历史。教学方式则采用灌注式和填鸭式,让学生去背,教与学都是模块化、平面化、单向性。考查教学效果实际上是考验学生的记忆,不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更不会启发教师学生去研究,课堂上教师的话语权威性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工业设计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发展的脉络,吸取历史文化精华、借鉴已往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而课程教改是为了全面提高师生设计史论的知识与能力,使其参与分析设计语言,理解、感受、思考著名设计师对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突破应用,提高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能够深入了解社会诸多因素对设计进程的影响,增强对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当然,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工业设计史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对设计史知识案例的讲解指导学生去解读其发生的背景和意义,去剖析工业设计的历史事件背后的知识,并通过这种主动学习更好地认识工业设计,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为今后创作出好的工业设计作品铺平道路。

工业设计史课程的教改从教学内容上也需进行改革。国内不少院校把此课程都并入了《工业设计概论》,但我们要明确的是《工业设计概论》主要讲什么是工业设计以及工业设计的特点是什么,而《工业设计史》则是告诉人们工业设计是怎么发展壮大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对工业设计发展的影响。所以从一定以意义上讲,工业设计史不是工业发展史和设计史的合并,它还涵盖了艺术史、设计史、技术史、人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虽然我们的课程是以历史时间为线索的,但不能以史论史,我们在讲解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的经典作品以及当代设计发展的趋向的同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工业设计史中设计流派的出现、设计风格的形成、设计人物的行为不仅受到工业设计发展和设计思想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其所处的国家的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从这些方面去讲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剖析历史的本质。因此,修订工业设计教学运行计划中工业设计史课程的目标、内容、学时等是有其必要性的。

三、课程改革的建议和实施办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新目标,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及时总结,并听取学生的意见,认真比对考核效果和成绩,及时调整备课思路,逐步找到最佳的授课方法。

(一)教材“主授” +多媒体“辅讲”模式

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使用多媒体教室,扩展教师的授课方法,利用感性的影音将理论讲述和形象资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历史上各种设计风格、流派和典型作品有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弥补国内教学传授国外知识缺乏直观认识的不足。充分利用网络课件,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教学,突破先前静态的文字和图片教学的局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再现历史上部分经典的工业设计作品,使学生可以生动地、立体地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可以邀请资深企业设计师、知名学者来校讲学。除了图片,授课教师还可以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电视电影资料,在涉及到相关课程的时候,会让学生观摩分析,效果很好,学生非常感兴趣。如在讲授美国的工业制造体系时期时,作者给同学们放映了美国通用集团企业发展的历史资料,影片中标准化、批量化、精细化、壮观的汽车生产模式给同学们强烈的冲击,这个是用语言无法准确表述的,极大地刺激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历史事件内容+事件本身背景

在讲解课程中设计流派的产生、设计风格的形成、设计人物的出现这些固有内容的同时,应该着重强调书中可能没有提到的社会影响因素。例如,众所周知工业革命最早是在英国开始的,但工业化最彻底或者说从工业化中受益最大的国家却是美国,这在教材中都有提到,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却没有提及。作者认为在这里,就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告诉学生原因,告诉学生国与国之间人的思想的不同,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不同。这样的讲解会使学生从另外一个方面了解美国的工业发展进程、为什么“工业设计”这个词是美国人先提出的以及现代工业设计的确立是在美国,而并不是工业革命最早的英国。对事件本身和事件背景的充分认识,就会使学生建立认知和分析的学习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集中课堂听讲的注意力,在后面的学习中主动地思考和研究。

(三)自身选题+项目合作,创新考核方式

在授课中前期,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工业设计历史的研究基本方法,在今后长期的设计生涯中能不断地研究和把握设计潮流和风格的发展趋势,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就现代工业设计史的相关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以幻灯演示和讨论会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且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使同学们有机会对感兴趣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

在授课后期,以学生自愿方式自由组合成项目合作小组进行课题设计,小组成员根据项目内容自行分配任务,自主确定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进度表,明确项目完成的阶段性任务、时间、负责人员,并将进度表提交一份给老师。老师可根据进度表中每个人承担任务的比重,给出相应的成绩。课程结束的时候,老师组织了相应的专业老师,以答辩的形式对项目进行考核,结合设计效果、设计说明手册、设计展板进行综合评价打分。通过自己单人选题和多人项目合作两种方式创新考核办法,这样既保证了公平,又刺激了同学们的学习动力,使其脱离死记硬背的阶段,改变以往工业设计史课程中老师讲学生学,老师不讲学生不学的现象。

四、结语

工业设计专业的《工业设计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慢慢摸索的过程,我们需要根据工业设计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工业设计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原有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全新的调整和充实,努力提高教学互动质量,使其内容和形式都更加完善。当然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同时也要融入地方院校的教学特征。不论什么样的改革模式,教学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设计创新潜力,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沈福实.试探美术史论课程的教育创新[J].延边大学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2007-7-11.

[2]王康. 中外服装史. 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改革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5).

[3]杭间编.设计史研究[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5]何人可.工业设计史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四版.

[6]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源(1980-),男,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工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设计管理,展示设计等。

作者:李源

第三篇:科学进步与艺术设计史研究方法

艺术设计史与艺术史的研究方法皆属历史学的范畴,二者互相依存,密切相关。艺术设计史经由对设计史料、影响设计发展的诸多因素的梳理、分析与判定,来刻画和说明设计发展的过程;而艺术史研究方法论则通过对具体专业的艺术史学家在进行各自研究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之考察,来阐明艺术史学家所使用方法的特征及其对所处理题材的作用,进而为包括艺术设计史学家在内的艺术史专门学者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上述两门学科与史学界其他学科一样,在20世纪保持着动态、开放的形式;这不仅有利于史学界各学科之间交流并进,更重要的是,使得艺术史和艺术设计史广泛地汲取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其在研究方法上发生巨大的变革。

在20世纪历史研究领域,西方新史学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它引发了西方史学的根本性转变,被称为史学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20世纪初,社会科学中的新兴学科迅速崛起,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日趋成熟。它们运用各自的理论与方法,从不同侧面剖析和阐释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对许多传统观念作出了各自的调整和修正,经常进行着激进和彻底的变革。新史学正是在这一背景所提供的契机下从传统史学中脱颖而出的。其倡导人鲁宾逊认为,“一切科学都是永远互相依赖的。每一门科学的生命都是从其他科学中吸取来的;而且它所取得进步的绝大可能性也都是有意地或无意地靠着其他科学的帮助。”①这段话可以说是新史学关于研究方法基本原则的一个写照。

此前,传统史学的代表人物兰克极力宣传和推行“历史怎样发生就怎样叙述”的著名观点,通过实证主义的方法为历史学获取了独立的地位。但实证主义在以分类、归纳的方式进行具体研究时,孤立地处理对象,视野狭窄片面,题材单薄僵硬,只重视广义政治中的内容,却往往将人类广阔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弃之不顾。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史料考证,辨别真伪;写作风格方面以平铺直叙为主;在意向上过于强调自主性而忽视与其他相邻科学的结合。新史学的“范式”与之不同,它主张历史学的最大功用在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身、了解我们的同类,以及人类过去的问题与未来的前景。因此,新史学把历史的范围扩大到包括人类既往的全部活动,而不仅仅是政治活动;它用综合的观点来解释和分析历史事实,用进化的眼光来考察历史变化,将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这有助于人们全面地、相对准确地了解现状并推测未来,使社会以史为鉴,最大可能地避免人为的失误及其导致的灾难,以造福于人类。新史学突破了政治史的局限,在研究方法上,反对以史料学代替历史科学,不单纯强调史料的考据,重视革新,广泛运用理论的概括与解释;在写作风格上,反对单纯的描述,而是提出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为框架将史料概括起来,尽可能地赋予历史以本来的面目;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强调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互通有无,相互借鉴。这反映着19世纪传统史学与20世纪的新史学在研究态度上的本质差异。

年鉴派史学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在扩大历史领域时空范围的同时,创建了一种框架来安排历史时间,对历史进程提出系统的解释。他指出,应“……把历史分解为几个层次,或者说,把历史时间区分为一个地理时间,一个社会时间,一个个体时间”②。这种“历史时间三分法”也就是他著名的三个时段概念:“长时段”又曰“结构”,指长期不变或变化极慢的,但在历史上通常起深刻作用的因素,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文化传统等;“中时段”即所谓“局势”,指在较短时期内跌宕起伏,对历史起重要作用的过程,如人口的变迁、生产、物价的增减等;“短时段”则是“事件”,指一些突发的事变,如革命、战争、地震等。在决定和影响历史进程的各种因素中,起长期决定性作用的是“长时段”的“结构”;其次,“局势”的变化也可能对历史产生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与前两个因素相比,“事件”对历史的影响似乎较为复杂,有时其效果是直接而表层的,有时则表现出革命性的作用……

除了社会科学的影响以外,20世纪的自然科学因量子论与相对论的确立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对史学的研究亦有极大的启发作用。20世纪科学理论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物理学领域。在19世纪末,人们还对牛顿力学——17世纪的力学革命成果——深信不疑,但普郎克对热辐射的研究却推翻了旧有的信念。他发现能量并非如从前所认定的那样是连续的,而是不连续的、分立的,几乎是微粒性的,因此能量以小的单位即“量子”的形式存在。普朗克的量子论彻底地改变了物理学家对能量的认识。随后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证明了物体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至此,能量与质量不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而是对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角度的解释。相对论问世后,绝对空间与时间的概念被摒弃;牛顿的宇宙观被四维空间,即时空连续观所替代;一种对宇宙的全新认识诞生了。

传统的自然科学将知识的增长看作是绝对的、一劳永逸的过程,人们相信存在着“终极知识”;而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观则是动态开放的——提出假说,通过批判而证伪或接受假说,由此再提出新的假说……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科学知识正是在这种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进步。科学否定了“终极知识”,促成了人类认识的一个跃进;科学的进步推广到历史研究领域,“终极的”历史知识同样也是不存在的。

新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出现赋予史学研究者以利器;人们不再坚信社会历史现象具有绝对的因果必然性,他们转而采取一种依据事实和科学证据的健全态度,几乎不再有历史学家仍然抱有阿克顿的信念,认为能够有一部终结性的世界通史。历史的非决定论建基于对自然科学规律和社会科学规律的深入了解和比较之上。历史是人的历史,因此,人的主体因素将直接影响、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决定历史的进程。

史学研究的这种革命性变化,自然也深刻地影响着它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艺术史研究。被誉为20世纪的苏格拉底、艺术史学界的伊拉斯谟的贡布里希爵士,在回答为什么要有艺术史的提问时断言,艺术之所以有个历史是因为它有清晰的延续性,艺术史研究方法是对艺术规律的内在、外在因素的解析与阐释。与其前辈不同,贡布里希已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知识构成、史料鉴别等方面的局限性,对自我表现理论和艺术进步论始终持怀疑态度;他擅长运用常识来抨击脱离实际的盲目自信。他的基本信念是,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核心不是别的,乃是艺术史家按照自己的理论模式对艺术规律的内在、外在因素所进行的解析与阐释。从上个世纪迄至当代,艺术史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从绝对到相对、从单一到复杂、从封闭到开放的演变过程。作为艺术范畴中的设计艺术当然可从艺术史研究发展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研究现代艺术设计史应综合借鉴艺术史以及其他历史学科的观念与方法,合理地编排、梳理和阐释相关的史料,以期达到刻画和揭示设计艺术发展之真实历程的目的。在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到,对某一地域的设计有根本性制约作用的正是布罗代尔所谓的“地理时间”,即“长时段”;但“局势”和“事件”也发挥着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 从历史上看,不同时间段内与设计史发展相关的内外因素的变化,都能对设计风格的变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斯堪的纳维亚现代设计史为例,在“长时段”的时间内,北欧的地理、气候、社会组织、文化传统等因素相对稳定,它们对设计的目的、设计的取材、设计的制作方式等具有根本的制约作用。如北欧广袤森林的优质木材是斯堪的纳维亚盛产家具的先决条件;北欧诸国的民主理想和实践则使其生产的目的定位在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之上,其产品因此也折射出一种精致与节制的生活态度,既无铺张炫耀之势,又无粗鄙简陋之态。在“中时段”的层次上,例如,在20至60年代期间,斯堪的纳维亚的机械工业、社会体制逐步完善,工业生产形成周期性的经济增长,伴随着都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十年为单位,北欧设计渐趋成熟,在实践中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过程。“短时段”的时间在斯堪的纳维亚现代设计研究中起着极其活跃的作用。两次世界大战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和阻碍了北欧各国的生产过程,扰乱了往昔安宁的生活秩序;战后人们的心境和观念以及国家的经济状况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设计的观念与表现的手段自然亦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60至70年代是全球学生进行“街头革命”的年代,政治局势动荡不宁,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如潮水般大量涌现,此时设计的表现主题努力贴近于各种思潮,倾向于以反叛的姿态传达设计的个性,如此等等。

在努力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艺术史研究应系统地分析在各个时段历史时间中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廓清影响设计风格的各种因素及其联系,以揭示设计风格发展演变的趋势或倾向。现代设计只有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对设计产生影响的因素又常常纠缠交织在一起发生作用,将它们分离出来,分别归属于不同的适当范畴具有相当的困难。由于以上所述的种种原因,对各种或诸种因素起作用的方式和后果所做的评判或估计不可能具有普遍的确定性;在设计史中,对任何现象或因素所做的武断的概括都很容易找到反例,从而将其证伪,就像在一般历史研究领域内人们所常见到的情况那样。所谓“历史不能一概而论”,便是这一观念的表白。

有鉴于此,我们不倾向于采用设计发展的“规律”这类表述,取而代之的是设计的“模式”,其发展的“趋势”等概念。因为历史中规律性的发展格局已为当代历史学研究所动摇和质疑,每一个研究对象或过程都有独特的性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亦各不相同,完全相仿的事例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这似乎决定了“模式”、“趋势”等概念比“规律”概念在历史研究中更具有适用性,从而更具说服力。

回顾一个多世纪的世界历史,人类目睹了空前规模的迫害、杀戮、种族灭绝、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和大屠杀;但另一方面,战争过后随之而来的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和平年代,这时期的创造发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丰富多彩。正是在这种回荡着挫折、抗争、绝望、憧憬、奋进……的时代交响曲的广阔背景之下,现代设计的风格才得以呈现出高度多样化的面貌。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一个时代的设计风格与整个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状况、政治环境、工业化程度、国际交流等密切相关,而本国的文化传统又强烈地影响着民族的审美趣味、意识形态趋向以及思维观念的定式等,从而决定着设计特征的形成。为了更深入、更全面、更细致地探究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汲取和借助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对于提高研究者的眼界,拓展其视域,增进其洞察力,无疑都是必不可少的。

注释:

①鲁宾逊:《新史学》,齐思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P53。

②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顾良、施康强译,三联书店,1992,P7。

(易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生)

作者:易 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工业设计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设计史论文范文05-08

室内设计史论文范文05-13

设计史论文提纲11-15

设计史论文题目05-02

药学史论文范文05-08

化学史论文范文05-08

数学史论文范文05-08

法律史论文范文05-08

中国数学史论文范文05-13

大学数学史论文范文05-13

上一篇:消费者需求论文范文下一篇: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