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计划201

2024-04-25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计划201(精选7篇)

篇1: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计划201

五里小学2013年春季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精神和我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以学校常规管理建设为契机,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校园礼仪和社会道德风尚为重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把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设适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让德育回归生活,从细节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构建家校社区网络机构,拓宽德育途径,促进教育的有效性。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的值班制度,做到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学期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本学期将适时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3.充分发挥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作用,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要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开学初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加强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三)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专题活动

1、以校园礼仪为重点,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等主题教育,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2、本学期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就是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3、拓展德育主题活动。结合清明节、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搞好“六一”庆祝活动,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全面落实大课间活动,认真做好眼保健操,高度重视艺术教育课,认真抓好学生书画作品展。

(四)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留有记录,多讲身边人、身边事。对班会进行评比,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考核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五)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六)抓好“三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

致的思想工作。利用不同形式,了解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

(七)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与转化

留守学生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班主任要填写好留守学生档案。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八)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依托少先队活动、法制教育报告会、品德与生活课、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载体,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九)大力推进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校园歌曲大家唱”活动,推广爱国歌曲和优秀儿童歌曲,广泛开展“班班有歌声”、“红歌大家唱”等活动。

(十)安全教育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不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电子游戏、不到网吧上网,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

在新学期将按照计划认真执行,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主动地、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五、活动安排

二月份

1、研究制定德育工作计划;

2、开学典礼;

3、师生大会(文明礼仪、环境卫生、学习习惯、安全教育);

4、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三月份:

1、3月5日,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2、3月8日,妇女节召开“忠、孝、雅、诚”主题教育主题班会。

3、3月12日,植树节进行“爱绿护绿”教育

4、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

四月份:

1、清明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组织一次安全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五月份:

1、庆祝“五一”劳动节

2、安全法制教育;

3、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活动

4、筹备“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暨艺术展演活动

5、召开六年级毕业班家长会

六月份:

1、庆祝“六一”节,暨艺术展演活动

2、关爱“留守儿童”、特困生帮扶活动

3、校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评选

4、总结班主任工作,表彰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

篇2: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计划20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以集中教育和个别咨询辅导为工作基本途径,引导学生认请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二、目标与措施:

(一)编写教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正常开展。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组织老师进行学生年龄特点的心理专题教育内容讨论,编写年龄段特点的教案。

年级

主题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认识自我我是小学生

上学前的准备

我是谁

我能行

我也愿当班干部

男孩 女孩

我的座位

我爱我自己

我在一天天长大

别人眼中的我热爱学习

课堂是知识的海洋

好孩子和好行为

学习有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

与时间赛跑

故事里的奥秘

我喜欢的课程

科学用大脑

怎样增强记忆力

谁的发现多又好

调节情绪

“丑小鸭”和”白天鹅”

别人比我考得好

情绪气象台

让自己更快乐

快乐的足迹

做一个快乐的人

分享欢乐

破解“阴云”的窍门

成功的喜悦

做情绪的主人

学会交往

我和小伙伴

找朋友

学会交朋友

学会与人交往

学会宽容

手拉手 交朋友

让我们互相帮助吧

盲人过河

团结友爱

欣赏的力量

心理品质

独自在家,你行吗

做勇敢的孩子

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学会合作

战胜挫折

生活对我说

勤思考多创新

我能行

体验成功

放飞想象的翅膀

(二)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的多样化,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

1、根据学科内容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新标准》强调学科内容与生活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因此,要利用心理规律,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在授课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锻炼;在音乐、美术课中启发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在科学课上不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配合,而且在观察中锻炼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训练学生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

(三)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又一个主要阵地与渠道。每天早晨上课前、课间休息时、放学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往,都可以转化为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抓好日常教育活动、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细微之处耕耘、拥有全面收获。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灵活运用心理规律,是有效进行德育工作的科学基础。1、班集体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塑造良好个性、培养高尚的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如各种竞赛、班际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在少先队活动阵地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板报、广播和其他宣传手段,采用专栏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产生心理行为问题时如何寻求帮助等。在形式多样的队活动,如“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中,学生能学会与人

(六)抓好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

学校相应配备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应技术,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或问题作出分析、建议和辅导。在咨询过程中学生充分倾诉,教师遵守尊重、通情、保密的原则,理解、接纳、疏导、启发学生。另外,还要利用心理信箱让学生匿名反映不便启齿的问题,教师则通过讲座、黑板报、墙报等手段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在个体咨询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满足学生的要求。每周三是心理健康的咨询日,配备的心理健康老师坐镇心理咨询室,进行预约和咨询活动,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咨询室中做好来访咨询和“心语信箱”的回复等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心理辅导室以年级为单位,每天中午的12:10~12:30向学生开放。(星期一:一年级,星期二:二年级,星期三:三年级,星期四:四年级,星期五:五年级)

(七)建设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

篇3: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计划201

一、多表扬多鼓励, 激发学生的潜能

我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 如果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寄以期望, 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如老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 不妨对学生说:“我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解决学习过程的难题”“、只要你们相信自己, 用心去钻研”、“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等等。这样, 学生就会在潜意识中朝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人才也就在期待中得以产生。只要老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并坚信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都能有新的突破, 那么不自信的学生就会变得自信, 没目标的学生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开朗的面对学习生活, 课堂也就会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二、变“满堂灌”为“群言堂”

通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 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固定的场合, 对学生施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 学生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探索一些问题。然而, 以往我们的课堂, 却更多地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 而学生便成了支撑这舞台的忠实听众。倘若教材编得好些、教师讲得生动些, 学生还可以忍受;反之, 那就不敢恭维了, 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时反而败坏了教师的名声, 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不少学生睡觉、看课外书) , 而且在学生思想深处产生了信任和信仰危机。

三、更新观念, 正确对待课堂"活"起来的问题

观念的转变决定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现在我们的老师主要有两类思想:一是“怕”的思想, “怕”什么?一是怕学生活起来了不知怎样控制;二是怕自己费劲,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都是“一只粉笔一张嘴, 从头讲到尾”, 轻车熟路, 改起来太麻烦。第二种思想是想改但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怎样改才能收到成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首先我们老师在认识上要提高;其次, 教学管理者要充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要为广大教师创造好的环境, 要允许课堂先“乱”起来, 先“活”起来, 既然是改革, 就应该允许尝试, 允许失败;再次, 广大教师要注重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 可以先向"新课程"理念学习, 然后再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进行尝试。

四、革新教学方法, 真正营造课堂"活"起来的氛围

同样的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效果。这里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知识量以及人格魅力。懂知识而不懂教育方法和技巧的教师是很难吸引学生的。目前, 比较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如何创设好的情境呢?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抓住时机, 设疑导学, 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 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是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教学, 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创设激励情境。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 常用鼓励性的语言“你能行”。四是创设民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态度和蔼、亲切, 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教学效果则佳。五是创设探究情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旨在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 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 他真正重视的, 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

(3) 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 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 分析人际关系, 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我曾在《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尝试过, 让学生分别扮演出纳、会计、审核, 财务主管等职务,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很热烈。

五、有效控制, 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

“活而不乱”是对传统的课堂中“活泼不足, 严肃有余”的否定, 体现了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一种尊重。如何界定“活”与“乱”?放开后乱了 (收不住) 怎么办?这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我认为, 如果绝大部分学生的活动都是围绕学习内容展开的, 就是“活”, 当然要注意分析这里的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是已经会了, 还是跟不上,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 这样做实际就是学习指导。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脱离学习内容, 并且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那就是“乱”, 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了。至于第二个问题, 我想, 首先, 放开课堂是教学改革的要求, 不管你敢放还是不敢放或者是愿意放还是不愿意放。其次, 不放开就不会面对收不住的问题, 只有针对问题, 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我认为, 应该先放活, 再止乱。

另外, 在课堂管理时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在探索和研究中, 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 教师应当宽容待之, 要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 并设身处地地去帮助学生, 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技术人才要求的增加,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当前的中职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以及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是通过总结这些年的课堂教学感受, 谈谈如何让中职学校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改初探》作者:诸荟倩

篇4:全民健身计划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滞后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

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呼唤着学校体育的改革。为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必须使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但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现实锻炼,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体育课也因此变成了素质测验课,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方面的培养。学校体育教学主要还沿袭着“课堂为主、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主导作用为主”的“三为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数是“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三式”教学过程,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极少,由此造成了学生离开教师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去强身健体。

二、关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1.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独立的终身体育观

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中小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中小学体育竞赛的制度,增加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增加智能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2.改革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教法体系

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竞技运动项目过多,教材的难度较大;每项教材的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且各年级教材的重复现象严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填鸭式”的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过高,大部分学校难以保证,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表现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在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

4.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中小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体育能力。

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并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身。

篇5:201X初中学校教学总结报告.

本篇《2019初中学校教学总结报告》是由为大家提供的,还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年终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包括党支部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财务工作总结及试用期工作总结等多种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点击查看更多详情>>>

相关推荐:总结|实习总结|个人总结|学习总结|工作小结|党支部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们结束了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一年里,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下面把一学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学工作、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课程改革教学研究为中心,深入课改研究,努力提高课改年级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不放过一次学习的机会,给课改年级教师创造机会,多多参加各种学习,使我镇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下一步全面开 展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矗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我镇的课改工作以此为实验的最高目标,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我镇在课改实验中转变教学观念,扎实地进行新一轮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探索适合新课标、新教材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方法,探索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上的应用,通过二者的有机整合,达到教学的更优化,全面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学生与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今年,在进修校的领导下,在我们的全体小学教师中深入扎实的开展了争创优质课活动,各校都成立了优质课评选小组,对教师申报的每一节优质课,都进行认真的评审,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最后由中心校优质课评审小组终评,公开亮分,公平竞争,公正评比,最终评出镇级优质课8节,又在其中评选出4节上报进修校参加省级优质课评比。

1、加强校本培训和教研工作,努力实践研培一体

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师资培训来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校积极组织担任新课程教学的老师参与全员的培训。

开学前,我们组织一年级教师参加县教师进修校教材培训。我镇所有一、二年级教师都到进修校参加了培训,使一、二年级教师在开学前,就对实验教材有深入的了解,整体的感知了教材的重点的难点,对教者的教学设计起到了引领作用。

篇6: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计划2013

(2012-2013学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在本中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水平和教学质量,现将具体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在本我校将要求教师认真落实课堂计划,努力上好每堂课,实现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在工作中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指导,按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备好课,上好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指

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做到精选,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在授课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序,抓好技能训练,智力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智能及良好品质。

三、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目标,内容及学生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坚决清除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工作

篇7: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一、革新教学理念、加大师资培训, 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先进教学理念、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先决条件, 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 职业学校的教学形式应以实践性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性为主。

1. 目前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所存在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主要从中学教师中抽调, 或者来自未能赶上课程改革步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熏染的大学毕业生, 这就必然决定职业教师队伍的非实践性和非职业化, 其整体素质无法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许多教师往往是“理论的巨人、实践的侏儒”, 在课堂教学上, 书本理论教学多, 社会实践少;使用传统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教学手段多,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少;老师讲的多, 启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少;传授知识的多, 传授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少。

再者, 目前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偏多, 而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实践经验少,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流程非常生疏, 有不少的中青年教师“一切向钱看”、“以个人为中心”, 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了偏移, 在社会责任心、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2.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加大师资培训。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过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在这种教学理念下, 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 而是学习的奴隶。职业学校的老师必须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与学互动, 师生之间相互启发, 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情感, 体验观念, 从而达到共识,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此, 我们要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力度, 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培训模式, 多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参加国内外进修、学术会议交流;参加以课程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为内容的短期研讨班、讲习班;参加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内容的骨干教师进修班、短期研讨班和学科培训班;让教师最大程度地获取前沿学科的知识、获取教学方法和经验, 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一点希望能引起职业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没有对广大教师培训的投入,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只能如“纸上谈兵”, 学校的教学效益也只能成为泡影。

二、探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场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综观教育发展历史, 课堂教学意义之深远, 作用之大, 是其它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随着教育的发展, 教育改革的深入, 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值得我们深思和探析。笔者以为:凡事均有方向性,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也不可偏离其应有的轨道和方向。

1. 确立教学目标, 设定教学主题。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 目标越具体明确, 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 效率越高。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 是衡量课堂效率高低和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尺度。一个科学合理有绩效的教学目标应由师生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共同协商来制定, 同时每一节课都要设定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简洁明了, 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也就是说教学主题能明确反馈教学目标。

职业学校很多老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拿起课本就进课堂, 按章按节照本宣科, 不管学生爱不爱听, 有无兴趣, 只顾一人唱独角戏, 学生听得晕头转向, 整个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 倒下一大片睡觉的学生。这跟教师上课前未确立教学目标是有很大关系的。职业学校一定要花些时间把好这一关, 从备课模式改革起, 责成所有教师课前认认真真确立教学目标, 设定教学主题。

2. 课前课后有的放矢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打破原有课程的知识本位做法, 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从这一理念出发, 原来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转变为尊重学生经验和生活情趣的课程, 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到社会实践中去, 突破“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社会实践不仅为学习这一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大的好处是学生真正地走出了课堂, 走进了社会, 走进了工厂, 去亲自体验生活、体验劳动实践, 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获取新知识。相信这样获得的知识一定是最牢固的。并且经过这样的体验,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文化课而言, 重在搞社会调查、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对专业课而言, 重在下厂实践。

目前职业学校教学中最大的弊端是严重脱离实际, 学生的实践经验甚少, 即使有些班级组织实习, 也只停留在学校里, 与工厂严重脱节。职业学校的教学形式应重在以社会实践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 多联系几个合作厂家, 或者鼓励教师投资多办几个校办厂为学生实践或教师教学提供实践基地。我们的老师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有的放矢, 紧密联系社会实践, 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需求与现状,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创新。课前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搞调查、参与实践、搜集相关信息资料, 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也就是说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课堂, 这样一来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后组织学生参与实践, 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宽视野, 为下一节课发现新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3. 以学生为主体,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要转变观念, 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变“课堂”为学生的“天堂”,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新颖, 有着很大的信息量;能够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 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实现“诱”和“思”的转换, 即以教师引导作用的积极转化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 能够很好地理论结合实际, 不但向学生传播课本知识,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研究式教学、角色表演教学、思维游戏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些特别的教学细节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思维游戏等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又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 针对各门课程的性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 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口述清楚的知识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如图片、图形、动画、漫画、表格等呈现, 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

上一篇:洗胃法操作并发症下一篇:身边好党员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