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教案

2024-05-08

光的折射 教案(精选6篇)

篇1:光的折射 教案

光的反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60° B.30° C.120° D.150°

(3)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4)在暗室的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方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5)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A.入射角为45° B.入射角为90° 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二、填空题

(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2)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三、作图题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确定反射面的位置.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先进的班集体。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必将更加在今后体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

1、更新观念、改变不良的低效的教学方法与陈旧的教学观

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面对大多数学生,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教学,重视学生理解、分析、推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物理知识点为载体,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发散开来,注意同一学科内部的知识整合与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教学,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学,充分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2、倡导科学探究教学

以立足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突出科学探究,强调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是当前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教育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取得成功,要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构建问题模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联系实际与知识的更新

目前综理试卷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增多,这对初中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原因是初中生年龄小,生产、生活实践经验少,知识面窄,视野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解答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有时会有点力不从心,其能力有待提高。提倡通过多种形式将这些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学会科学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无论是从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开发学生智力角度,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的努力方向。4.加强学风建设:

加强与各任课老师的联系,抓好各门学科的联系工作.继续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积极配合.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综合性活动比赛、辩论会等。加强作业的自主管理,切实提高作业的质量,特别是双休日的作业质量。

5.与家长保持正常、经常化的沟通,力争家长的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重视家长会的作用,重视做好家访工作,继续进行家校联系单的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使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6、改进措施

多关注优等生,让他们一定要保持稳定。多关注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他们与优等生逐一雌雄。多鼓励下游生!努力使两极分化最小化!一如既往抓学风。要做到勤说(每天每时常提醒)、勤问(每天能够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勤查(每天检查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加大管理力度,让学生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阐明各校之间竞争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有忧患意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多与各科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接受科任老师的建议。多与家长交流,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学习,使其进步。继续进行“一帮一”互助学习帮教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共同取得进步。学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举行一次学法交流会,促成每个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2:光的折射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五节第3课时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是初中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之后学习透镜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

【难点和重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教具学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教法和学法】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一】:

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师:为什么会出现筷子折断的现象?

预设:折射。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折射。

二、基于预学,讲授新课

【演示二】: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实验演示)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会看到:光线发生偏折。追问:向哪里偏折? 预设:向下偏折。

师:那么谁来说说看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 现象叫光的折射。

师:这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光路图,请你参照光的反射,来给光的折射的一些名词作一个定义。

光的折射相关概念:

入射点:

0(注意不是叫折射角)

法线:NN’ 入射光线: AO ;

入射角:

α 折射光线:

OB ;

反射角: β

师:同学们对名词的定义很准确。那我来试试同学们。(简单的练习巩固对这些名字的定义)【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是入射光线,___是反射光线,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

,折射角为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

师:光的反射要遵循反射定律,那么光在折射的时候是否也要遵循一些规律呢?你能不能猜想出光在发生折射时可能会出现什么规律? 预设: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

……

【演示四】:实验演示:

① 光线斜射入玻璃;

② 让入射角变化,记录折射角的变化; ③ 光线垂直射水中 同学们的猜想都很好。

师:好的,那我们就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是一套光的折射仪器。PQ相当于我们的水面90°的这条线,我们取0°为法线。让入射光线从空气中沿着我们的塑料板斜着入射到水中,请你找到折射光线(第一步)。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光线发生了偏折。追问:在哪里发生了偏折? 预设:水中发生了偏折。

追问:那么光线是怎么偏折的呢?

预设:往法线的位置偏折。

第二步:改变入射角的大小,看看折射角是怎么变化的? 师:我们请一个小组来汇报一下结果。

预设: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折射角一直都是小于入射角的。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的?

XXX你来评价一下他们小组的结论。预设:……

师:同学们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那么老师有一个疑问。是不是折射角一直都是小于入射角的ne ?有没有什么特例? 预设:垂直入射;

教师演示垂直入射的时候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传播方向不改变。师:那么谁再来说说看入射光线和法线、折射光线它们的位置关系。预设:共面。

师总结:并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居法线两侧。师: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表现的都很棒,总结的也很好。我们现在来梳理一下,谁来说说看光的折射有哪些规律呢?其他同学仔细听,及时补充。预设:……&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②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④ 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师:在学习光的反射的时候我们知道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光的折射是否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呢? 【教师演示】光路可逆用两只激光笔一只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另一只从水中沿着折射光线的路径入射,让学生观察情况。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光路沿着原路返回了。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空气进入时,折射情况(折射光线的偏折情况)与刚才是否相同?

【学生总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远离)

其余与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结论相同。【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远离)④ 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⑤ 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⑥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三、探索新知,实际应用

〖现象一〗同学们看一看书本图2-68.为什么水中的物体实际位置会比我们看到的位置要低一点?

【练一练】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看课本p63《海市蜃楼》(2)完成作业本《光的折射》练习

【板书设计 】

第一节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现象相关概念: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⑤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篇3:“光的折射规律”教学片段及反思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 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 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时

师:上新课之前, 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请同学们看投影 (如图1) 。各小组同学把“小鱼”绑在石块上, 浸入水中。请每小组选一名同学出来, 用细铁丝当作鱼叉, 进行刺鱼活动, 要求迅速, 只准刺一次。 (学生反应热烈, 跃跃欲试。)

学生各组取小桶一只, 加入适量的水, 把数条“小鱼”用细线绑在石块上, 浸入水中, 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各小组挑选一名代表, 用细铁丝当鱼叉, 快速向“鱼”刺去, 有的成功, 有的失败。

师: (问未能取得成功的学生) 是不是没有对准?

生:不是。 (学生很惊讶。)

师:同学们对以上的现象一定很好奇, 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光的折射”的探究, 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二) 光的折射定义

师:什么叫光的折射?请看下面的实验。 (把课前组装好的仪器放上讲台) 如果把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中能看到什么现象? (请一名学生演示) 大家注意观察。

生: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 (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板书: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三) 光的折射规律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光发生折射时所遵循的一般规律。请各小组按照刚才的演示实验安装好器材。

学生安装器材:先把玻璃速平放在一张白纸上, 在纸上B画一条分界面和一条入射光线, 然后将玻璃砖平放在分界面上, 用激光笔对着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向玻璃砖, 再把折射光线用笔画下来, 就可以找到折射光线的位置。

师:如果入射光线沿垂直方向射入玻璃中。光传播方向会怎样?

生:用激光沿垂直方向射入玻璃中。

生:传播方向不改变。入射角为零, 折射角也为零。

学生作出如图2所示的光路图。

师:AO叫做什么光线?

生:入射光线。

师:MN叫做什么?

生:法线。

师:请分别用i和r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分析入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相对位置, 比较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 (学生总结后写在纸上。)

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折射角比入射角小。

师:类比光的反射定律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光折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板书: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或其他介质时, 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 传播方向不改变。)

(四) 光路可逆

师:如果光从玻璃中逆着折射光线射入空气中, 折射光线将会怎样传播? (提示学生参考反射时光路可逆的知识来回答) 。

生:将沿着OA射出。

师:这叫什么现象?

生:光路可逆。

师:请同学们说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角、入射角。

生:B′O, OA, ∠AOM和∠NOB′。

学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完成图2所示的光路图。

师:通过练习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一定改变吗? (2) 入射角一定大于折射角吗?

生: (1) 当光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2) 不一定, 当光垂直射入水或从水射入空气时, 折射角等于或大于入射角。

(五) 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

师:下面我们再回到前面的“刺鱼”活动。为什么你对准“鱼”, 却刺不到它呢?原来我们看到的“鱼”, 实际上是“鱼”的虚像, 由于“鱼”发出的光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变浅了。 (说明:学生讨论分析, 气氛活跃。)

师:如何才能刺中“鱼”。

生:应往更低的位置。

师:哪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 (学生纷纷举手, 教师请了一名成绩很一般的学生上台演示, 果然获得了成功, 学生满怀喜悦。)

师:哪位同学还想上来给大家演示?

(通过“刺鱼”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经教师的点拨, 加深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经一放一抑之后, 学生的理论水平已经具备, 能够较好地解答水池变浅、筷子变弯的原因, 把学生的思想引向更高的层次。)

师:有的同学喜欢游泳, 看水只有齐腰深, 可到水中就不止了, 这是什么原因。

生:光从水射向空气发生了折射现象。

师:请同学们组合使用自己手中的器材, 看看能得到多少种光的折射组合。把所作的实验图, 用粉笔画在白纸上, 最后我们进行综合展评。

活动1:筷子变弯了。学生把笔直的筷子放入水中, 从旁边看起来变弯了。

生: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发出的光射入空气时, 发生了光的折射。

活动2:硬币显示实验。把空碗放在桌面上, 在碗中放入硬币, 让本组数名同学坐在较远合适的位置, 刚好看不见杯底, 加入水, 各个角落的同学可以同时观察到硬币。

生:加水前, 硬币的光被碗的边缘挡住, 加水后, 硬币的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 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 射入人眼, 人就可以看见硬币了

师:你们很不简单, 把复杂、抽象的光的折射规律正确地推导出来了, 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有关的折射现象都演示并解答出来了。课后, 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做更多的实验, 解释更多的现象。将你们的实验汇集夹贴在黑板上, 老师将会课后评比。

(六) 小结

1. 光的折射概念。

2.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3. 光路可逆。

4. 水池变浅了。

课后参考作业:

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和“刺鱼”知识, 或到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 解释为什么沿海或沙漠地区容易出现海市蜃楼景象, 并且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师:通过这节课, 我的感触也是颇深的, 使我深深地感到你们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 你们的动手能力有时胜过老师, 我为你们而骄傲, 我相信每一个实验、每一个成果都是你们智慧的结晶、汗水的收获, 你们让我感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时注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我在设计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师生间的情感、态度交流,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咨询者;

3.注重学生间新型学习方式的体现:即合作、讨论、实验交流、共同探索;

4.注重新的评价体系———“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这节课基本实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 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参与教学,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表现, 自我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广阔空间。学生自由讨论, 表述思想, 交流成果, 活动小组的同学重现实验过程, 展示实验成果;全班同学对他们的方案和实验细心思考, 认真观察, 从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把自己的疑惑、异议、新猜想、新创意讲解出来, 进而实现了学生间的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即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互问互答, 最终实现的生生评价, 每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升华。

体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更深层次参与的重要性。在这节课中我的学生表现得异常积极和兴奋, 学生的喜悦和热情溢于言表, 他们很喜欢并乐于接受这么轻松和愉快的课堂, 每个学生都尝试着做了一次小小科学家, 他们的好胜心、表现欲被激发, 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当中, 在学生的互问互答当中, 在生生评价当中, 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意见、看法被别人所唤起。不同的意见在相互碰撞中互相同化, 引起共鸣和共识, 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表达能力等各种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想, 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表现、自我发挥生机勃勃的活动空间, 学生真正能做到在课堂上敢说、敢讲、敢议、敢评, 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意义的, 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我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知识能激起全体学生的思考和热情, 那么知识也将会像礼物一样被学生接受”。

篇4:光的折射 教案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了解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及应用.

(3)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4)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会对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的相关现象进行调节.

(5)理解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应用凹透镜解释一些现象.

(6)理解色散及透明体、不透明体的颜色.

[应用举例]

例1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在月球的本影里能看到日全食

B.地球在月球的半影区内能看到日偏食

C.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可看到月偏食

D.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可看到月全食

解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由月球和地球形成的本影与半影区如图1(a)和(b)所示.

图(a)中,1是月球本影区,2是半影区(3称为伪本影区).

图(b)中,1′是地球的本影区,2′是半影区.

当地球进入月球本影区1可以看到日全食,在半影区又可看到日偏食(在伪本影区3可看到日环食).

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半影区2′,由于仍有部分太阳光射到整个月球,整个月球是亮的,故在地球上看不到月食.只有当部分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区1′,部分进入半影区2′才能看到月偏食.当月球全部进入本影区,发生月全食(此时看不到月亮),A、B、D都正确.本题应选C.

例2平面圆形发光片甲的直径为D1,圆形遮光板乙的直径为D2,已知D1<D2,现如图2所示把甲、乙与很大的光屏MN平行放置在暗室内,在光屏上可看到乙的本影与半影,则().

A.当甲向左移动时,光屏上本影的面积将增大

B.当甲向右移动时,光屏上半影的面积将减小

C.当甲的直径稍稍增大时,光屏上本影的面积将增大

D.当甲的直径稍稍增大时,光屏上半影的面积将增大

解析发光体甲经遮光板后,在屏上形成的本影和半影区域如图3中所示,由光路图可知:

甲左移时(如移至虚线位置),本影面积减小;甲右移时(相当于从虚线位置移至实线位置),半影面积增大;当甲的直径稍稍增大时,本影面积将减小.所以A、B、C都错.应选D.

例3某人站在木架上,其脚下地面有一光源S,眼睛到光源的高度为3m.现在人面前2m处竖立一块平面镜MN,如图4所示,则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解析此题要作图后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求解.

如图5所示,设p为眼睛,Q为入射点,S′为光源S在镜MN中的像.由题意SN=S′N=2m,SP=3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SQ=S′Q,则有SQ+QP=S′Q+QP=S′P,

又△S′PS为直角三角形,SS′=SN+S′N=4m,

即SQ+QP=5m.

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人眼走过的路程是5m.

另外,根据图示分析得到:

SQ+QP=S′P,S′、Q、P三点共线.由此可说明光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时光行进路程为最短.

例4如图6所示,MN为一平面镜,a、b、c、d表示一个不透明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其中b面跟平面镜平行,e是观察者的眼睛所在位置(位于正方体的正下后方),则图中观察者().

A.可以观察到a、b、c、d四个侧面

B.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面和b面

C.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面及部分b面

D.通过平面镜只能看到a面,不能看到b面的任何部分

解析人眼观察到物体的必要条件是: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能直接到达眼睛或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到达眼睛,由图7可知,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c面,也无法通过平面镜观察到d面,A、B错.由于a面各处经镜面反射的光都可到达e处,b面上图中p点以下各处镜面反射的光也可到达e处,所以C正确,D错.本题应选C.

例5游乐厅里的哈哈镜表面呈波浪形,使人像变形,令人发笑,那么().

A.表面凸的部分是把人像拉长了

B.表面凹的部分是把人像拉长了

C.表面凸的部分是把人像变短了

D.表面凹的部分是把人像变短了

解析哈哈镜的镜面弯曲不平,有的部分是凸面镜,有的部分是凹面镜.人们所看到的是经哈哈镜所成的虚像.根据镜面成像的规律可知,凸面镜始终成缩小的虚像,而凹面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但像比物大,哈哈镜上表面凸的部分可看作凸面镜,所看到的像应当比实际的物体小,感觉是把人变短了.表面凹的部分可看做凹面镜,所看到的像比实际的物体大,感觉是把人变长了.所以选项B、C是正确的.本题应选B、C.

例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时像就越小

B.只有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形成完整的像

D.某人通过平面镜能观察到自己的像,当他靠近平面镜时,反而有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像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知识,镜中成像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不会随物体离镜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中的经验和光学知识告诉我们,平面镜前方的物体不论是正前方还是旁边的都能在平面镜中成像,如图8所示.设AB为一个站立着的人,认为人眼就在A处,Q为斜放在地面上的镜子,当人站立在A1B1位置时,由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图,成像位置在A′1B′1,此时人能看到自己的脸和全身像,我们发现镜子Q的长度比人的高度要小.当人向镜子走近到A2B2处时,成像位置在A′2B′2,此时像

A′2B′2发出的光不能全部到达人眼,因此人不能看到自己的脸和全身像了.选D.

例7如图9所示,天花板上有一不透明的物体P,左侧S为发光点,M为与天花板平行的平面镜,用作图法标出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球右端天花板上的范围.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S′,如图10所示,反射光线好像都是从S′发出的.一方面应考虑障碍物对光线的遮挡,画出对应的光线AC以及入射光线SA;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障碍物的像对光线的阻挡,画出对应的光线BD以及入射光线SB.因此,通过作图可得天花板上照到的范围是CD.

例8如图11所示把两个平面镜垂直放置,一人站在镜面前不断走动,则().

A.在任意位置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个像

B.最多看到自己的一个像

C.最多看到自己的两个像

D.最多只能看到自己的三个像

解析由于两平面镜互相垂直,从一个镜面反射的光无法在第二个镜面上再次反射,这两个镜面对成像的作用与一个镜面一样,所以这个人通过镜面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个像.选B.

例9如图12所示,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着一个小孔P.观察者在盒外沿EN走过时,他能几次看到S所发出的光?请画出光路图来证明你的回答.

解析光源不经任何反射直接向小孔射出一束光.另外经两个镜面一次反射后有两束光可射向小孔,第四束光经两次反射后射向小孔.故观察者在盒外沿EN走过时,他能四次看到S发出的光.光路如图13所示.

注意,在作光路图时,根据人从镜中看物体好像是光从像直线射入人眼的特点,为确定从小孔射出的光线,故应先根据对称性作出像的位置S′、S″、S?苁.其中S′是S在MO镜中的虚像;S″是S在ON镜中的虚像,而S?苁是S经MO镜和ON镜两次反射后的虚像,确定的方法是作关于镜的对称虚像.

例10夏天,当阳光透过树荫的缝隙时,常会见到地面上有一个圆形光斑,如图14所示.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L,测得小光斑的直径为d,树高h,试列出估算太阳圆面的直径D的表达式.

解析地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密集的树叶缝隙(小孔)所成的像,简化为图15所示.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得

■=■·D=■d≈■d.

例11已知太阳半径R=6.95×105km,月球半径r=1.75×103km,日全食时太阳与地面的距离H=1.5×l09km,则地面上能见到日全食区域的面积多大?

解析如图16所示,设地面上看到日全食区域的半径为x,由

■=■,得x=■

=■km

=1.57×103km.

例12如图17所示,在平面镜MM′前,有一物体AB,如果眼睛能看到物体AB的全像是在什么范围内?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对平面镜的对称性来确定AB在平面镜MM′所成的像A′B′的位置.

过像点A′,连接A′M并延长A′M至E点,连接A′M并延长A′M′至D点,则在MM′和EM、DM′所包围的范围内,全能看到A点的像.同样,过像点B′,连接B′M并延长B′M至C点,连接B′M′并延长B′M′至F点,则在MM′和MC,M′F所包围的范围内,都能看到B的像,如图中斜线所示的部分.

如果要在平面镜MM′中同时能看到物体 AB两点时像的范围,应在图中EM、MM′和M′F所包围的部分,即图示中斜线重合的部分.

在图示中EMC和FM′D所包围的范围中只能看到物体AB某一部分像,而看不到整个物体的像;在图示中CM、MM′、M′D所包围以外的部分,都不能看到物体AB的像.

例13透过蓝色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观察黄色气球,可以看到绿色

B.观察白色气球,可以看到蓝色.

C.观察红色气球,可以看到黑色

D.观察各种颜色的气球,看到的都是蓝色

解析物体分透明体和不透明体两大类,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而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用它观察黄色气球时,气球反射的黄光无法透过蓝色的玻璃,由于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中,因此看到的是黑色的气球.

用蓝玻璃观察白色气球时,气球反射的各种色光只有蓝光能透过蓝色玻璃进入人的眼睛中,因此人看到的是蓝色气球.

用蓝光观察红色气球时,气球反射的红光无法透过蓝色玻璃,由于没有光进人人的眼睛中,因此看到的也是黑色气球.

用蓝色玻璃观察各色气球时,只有白色的气球和蓝色的气球能反射蓝光,并透过蓝玻璃进入人的眼睛,使人看到是蓝气球.

而黄色、红色、绿色等其他颜色的气球,用蓝玻璃观察时,一律是黑色.

本题应选B、C.

篇5:《光的折射》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

(2)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现象

透镜对光线作用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关系

教学形式: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性学习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4.7。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

(1)发现问题:夏天我们去游泳时,双脚进入水中发现腿好象“短”了一节。

(2)提出问题:为什么脚进到水中和陆地上观察不一样呢?

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3)猜想与假设:这可能光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设计实验:我现在有一束激光,你能否来证明一下,光由空气射向水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呢

(对学生设计的实验加以改进,并让其上来演示完成)

现象: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得出结论: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联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认为在水里的东西好象会往上升些,但物体本身并没有上升。并让学生再举些实例

探究活动4.8,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

(1)提出问题:那么光由空气射向透明固体的现象是否也一样呢?

(2)猜想:应该也是一样的。

(3)设计实验:由学生讨论并得出实验方案。

可将激光束通过一玻璃,观察其现象。

(4)进行实验:由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做辅导,并做垂直入射时的现象。并观察光从玻璃射出来和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时的现象

(5)现象:当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是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从玻璃射出时偏离法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探究活动4.9,探究透镜奥秘

(1)发现问题:当我用激光束射向三棱镜,观察到出射光线将向底面偏折。

(2)提出问题:那么我将两块三棱镜放成如图所示,射出光线会怎样呢?

(3)猜想:光线会向三棱镜底面偏折。

(4)进行实验:将两束光通过如图所示三棱镜。

(5)实验结果:光向底部偏折。

(6)联想:上述两个形状就如同凸透镜吧。

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总结与交流:

1.说说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是否有新的问题和想法?

2.谈谈你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书上WWW1—5

课后收集:从课外书籍上了解一些光折射的现象,和凹、凸透镜的应用。

篇6:《光的折射》教案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

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7)提问:

①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

②有的卧室墙壁粉刷成淡蓝色,你们知道这有什么作用吗?(墙壁会反射淡蓝色的光,使卧室内光线柔和)

4、指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

(1)谈话:谁注意过放在水中的铅笔或筷子是什么样的?

(2)观察:将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

(3)讨论:这是怎么回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4)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间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方法是:

①每个组都有一个杯子,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在纸的黑色部分有一条竖着的窄缝。让电筒光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这个地方作个记号。

②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讨论:电筒光还是朝原来的万向射入,倒入水后,光却没照在对面杯壁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向旁边移动了,这说明什么?(光入水后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

(8)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折射。

(9)讲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后(杯壁较薄,可以忽略),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所以杯中加水后,光照在对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动了。

光从空气进入水后,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水进入空气,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同样会发生折射。

(10)讨论:现在,谁能解释一下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发生弯折现象?

(11)讲解:水中铅笔弯折的原因。

巩固应用:

l、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提问:

(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反射?

(2)什么物体能反光?如果说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对不对?

(3)有三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分别为白色、蓝色、黑色,在阳光下,它们的反光会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光的折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

布置作业

用手电筒、小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研究:当镜面的角度不变时,反射光的方同与照射光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上一篇:关于申请小学初任一级教师的述职报告下一篇:勤政廉政自我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