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2024-04-24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通用8篇)

篇1: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212号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2015年3月27日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土地复垦。

第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采矿权人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主体,全面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义务,治理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第六条 自治区鼓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方法。

—1—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已经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投资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后,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山遗迹,鼓励开发为矿山公园。

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并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协调。

第八条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应当提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并报具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矿山土地复垦方案。

第九条 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或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十条 国土资源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当将审查通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矿山所在地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领取采矿许可证,且本办法施行后继续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采矿权人,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按照本办法规定补充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第十二条 采矿权人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和矿山土地复垦分期治理方案(以下简称分期治理方案)。

分期治理方案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并报具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三条 鼓励相邻矿山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实施联合治理,编

—2—

制联合分期治理方案,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已编制联合分期治理方案的,不再编制单个矿山分期治理方案。

第十四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每三年为一个治理周期。

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下的,采矿权人应当根据治理方案一次性完成矿山地质环境闭坑治理。矿山剩余服务年限超过三年的,采矿权人应当根据分期治理方案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应当在矿山开采前首先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并单独存放,剥离的表土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第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历史遗留的、政策性关闭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

第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检查制度,对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保证金缴存与管理

第十八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采矿权人,应当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

第十九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属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担保资金。

已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不再缴纳土地复垦费。

第二十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实行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二十一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管理机关,负责保证金的缴存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实行属地管理。采矿权范围跨行政区域的,保证金应当向负责采矿权日常监督管理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缴存。

第二十三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将普通建筑材料使用砂、石、粘土矿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和管理,委托旗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第二十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管理实施监督。

—3—

第二十五条 采矿权人在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时,应当与所在地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

第二十六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标准应当按照不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的原则,根据本办法所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标准及影响系数表》,以因素法计算与治理方案综合比较,按就高原则确定。

第二十七条 开采普通建筑材料使用砂、石、粘土矿和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下的,应当一次性全额缴存保证金;矿山剩余服务年限超过三年的,采矿权人出具缴款计划和承诺书后,可以分期缴存,每期缴存额不得低于三年应缴额。

第二十八条 矿山开采方式、矿区范围、生产规模、主要开采矿种发生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核定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

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和已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一并转让;保证金无法转让的,应当重新缴存,并重新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

第二十九条 每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后,采矿权人应当申请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进行验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验收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结转到下一个治理周期。

连续两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验收合格的生产矿山,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管理机关同意,可以提取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第三十条 采矿权人终止采矿活动或者矿山闭坑前,应当申请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返还保证金和利息。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编制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或者分期治理方案弄虚作假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处以3万元罚款,—4—

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领取采矿许可证,本办法施行后继续从事矿业开发的采矿权人未按照规定补充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依据《土地复垦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采矿权人未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的,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应当进行表土剥离的土地面积处以每公顷1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义务的,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在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时,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并将其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列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诚信档案黑名单,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资源共享。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采矿权人拒绝、阻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2013年2月22日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内政发〔2013〕23号)同时废止。

—5—

—6—

篇2: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2015年第212号 【发布日期】2015-03-27 【生效日期】2015-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2号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2015年3月27日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土地复垦。

第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采矿权人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主体,全面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义务,治理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第六条 自治区鼓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方法。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已经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投资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后,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山遗迹,鼓励开发为矿山公园。

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并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协调。

第八条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应当提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并报具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矿山土地复垦方案。

第九条 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或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十条 国土资源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当将审查通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矿山所在地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领取采矿许可证,且本办法施行后继续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采矿权人,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按照本办法规定补充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第十二条 采矿权人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和矿山土地复垦分期治理方案(以下简称分期治理方案)。

分期治理方案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并报具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三条 鼓励相邻矿山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实施联合治理,编制联合分期治理方案,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已编制联合分期治理方案的,不再编制单个矿山分期治理方案。

第十四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每三年为一个治理周期。

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下的,采矿权人应当根据治理方案一次性完成矿山地质环境闭坑治理。矿山剩余服务年限超过三年的,采矿权人应当根据分期治理方案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应当在矿山开采前首先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并单独存放,剥离的表土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第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历史遗留的、政策性关闭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

第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检查制度,对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保证金缴存与管理

第十八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采矿权人,应当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

第十九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属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担保资金。

已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不再缴纳土地复垦费。

第二十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实行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二十一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管理机关,负责保证金的缴存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实行属地管理。采矿权范围跨行政区域的,保证金应当向负责采矿权日常监督管理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缴存。第二十三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将普通建筑材料使用砂、石、粘土矿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和管理,委托旗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第二十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管理实施监督。

第二十五条 采矿权人在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时,应当与所在地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

第二十六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标准应当按照不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的原则,根据本办法所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标准及影响系数表》,以因素法计算与治理方案综合比较,按就高原则确定。

第二十七条 开采普通建筑材料使用砂、石、粘土矿和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下的,应当一次性全额缴存保证金;矿山剩余服务年限超过三年的,采矿权人出具缴款计划和承诺书后,可以分期缴存,每期缴存额不得低于三年应缴额。

第二十八条 矿山开采方式、矿区范围、生产规模、主要开采矿种发生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核定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

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和已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一并转让;保证金无法转让的,应当重新缴存,并重新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

第二十九条 每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后,采矿权人应当申请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进行验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验收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结转到下一个治理周期。

连续两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验收合格的生产矿山,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管理机关同意,可以提取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第三十条 采矿权人终止采矿活动或者矿山闭坑前,应当申请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返还保证金和利息。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编制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或者分期治理方案弄虚作假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处以3万元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领取采矿许可证,本办法施行后继续从事矿业开发的采矿权人未按照规定补充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依据《土地复垦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采矿权人未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的,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应当进行表土剥离的土地面积处以每公顷1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义务的,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在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时,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并将其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列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诚信档案黑名单,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资源共享。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采矿权人拒绝、阻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2013年2月22日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内政发〔2013〕23号)同时废止。

篇3: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平沟煤矿1958年建矿至今已有56年的开采历史。矿井建井之初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 1984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改扩建, 至1991年设计能力达到120万t/a, 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t/a。从建井至2014年底累计开采和损耗资源储量3209.7万t。

平沟煤矿目前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是采矿活动产生的地面沉陷、矸石堆放及矿坑水的排放等。所以, 平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成为矿井生产活动中的重点工作。

1 矿山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

1.1 矿山概况

平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桌子山煤田卡布其矿区, 行政区划隶属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6°50'00″~106°57'00″;北纬:39°31'00″~39°37'00″, 东西最宽约2.52km, 南北长约6.4km, 面积15.6451km2。

矿区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东南约13km, 乌拉公路、乌拉铁路、临乌高速从矿区西侧通过, 距包兰铁路11km, 乌拉铁路支线为本矿铁路外运专线, 且有公路通至矿区, 交通十分方便。

1.2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2.1 自然地理

1.2.1. 1 气象

矿区属半沙漠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阳光辐射强烈, 日照丰富, 春季多风少雨, 夏季炎热短暂, 秋季多雨凉爽, 冬季寒冷漫长。一年四季干燥多风, 昼夜温差大, 最高气温达39.4℃, 最低气温-32.6℃ (一月份) , 年平均降水量247.7mm, 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 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 最大降雨量357.6mm,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3132.1mm~3919.3mm, 平均3486.1mm。常年以西北风为主, 平均风速3.2m/s, 最大风速24m/s, 最大冻土深度1.50m。

1.2.1. 2 土壤和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所在区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地表多砂质化、砾石化和有龟裂结皮, 土壤p H值在9.0-10.0左右, 呈强碱性反应, 土壤类型主要有棕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等。土壤层土质较粗, 多为砂土、沙壤土, 地表多沙砾化, 部分地段表层为较薄的吹砂覆盖, 土壤肥力差。

平沟煤矿土地利用现状以其他草地、裸地和采矿用地为主。

1.2.2 地形地貌

矿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中山和沟谷, 总体地势呈东高西低。低中山主要分布于矿区的Ⅰ盘区和Ⅲ盘区, 地势陡峻;Ⅱ盘区以宽缓的沟谷为主, 地势相对较为平缓。

2 矿山采动造成地质环境灾害的评价

2.1 地面沉陷、地裂缝

平沟煤矿建矿至今分别开采9-1#、10#、14#、16-1#煤层, 开采顺序自上而下分层开采。矿井采煤顶板管理方法为自然垮落法, 采空区面积较大 (目前形成采空区面积340hm2) , 采空高度约2.5m~5.0m, 呈不规则状。

除发生地面塌陷外, 矿区主要地质灾害形态以地裂缝形式显现, 地裂缝长度一般在20m~70m之间, 宽3cm~50cm。

2.2 矿区荒漠化

平沟煤矿由于大面积和多煤层开采, 沟通或破坏了矿井主要含水层, 在矿井采掘中曾发生过2次突水事故, 分别为1986年3月29日和1986年6月21日, 均为底部奥灰出水, 初始水量分别为88.2m3/h、123m3/h。上述情况造成地面沉陷、地裂缝外, 加之矸石渣堆堆放及矿山“三废”的排放, 已经危害到矿区内及周边的植被, 导致植被枯萎、死亡。地表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形成矿区土地荒漠化。

3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治理措施

3.1 治理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贯穿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 特别对于开采历史较长的矿山, 由于早期开采过程中, 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 因而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较多, 且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 因此, 在未来的接续生产阶段, 必须加强对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重点, 预防为主的原则。

(2) 执行以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3) 严格控制矿山采掘接续阶段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最大限度地维持或减弱矿区的地质环境破坏程度, 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

(4) 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点, 对矿山破坏区及权属不明或灭失的采矿用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方案, 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 以最少投资实现高效的恢复治理效果为原则。

(5) 边开采边治理, 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确保施工人员和矿山生产人员的安全。

3.2 治理措施

3.2.1 目标

(1) 保护与恢复矿山地质环境, 使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防治,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降低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2) 加强后续矸石的合理堆放, 对已存在的矸石进行规范化管理与设计, 避免造成次生地质灾害; (3) 努力减少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4) 努力创建绿色矿山, 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2 治理工程及治理方法

3.2.2. 1 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

地面塌陷、地面裂缝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因矿区地形复杂, 高差变化大, 地表变形区常表现为错动型地面裂缝或塌陷台阶。

对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宜采用浅层平整法和排矸充填法进行处理。回填材料充分利用平沟煤矿排矸场风化稳定的矸石。

浅层平整法就是在塌陷不深或积水不多的地方 (3m以下) , 采取平整土地、修缮排灌系统的方法, 改善耕作条件, 恢复作物种植。

对沟谷出现的塌陷、裂缝, 当塌陷深度小于3m, 地裂缝宽度小于300mm的, 可就近取矸填埋、夯实。对出现的局部洼地, 因地势平整, 疏导过水通道。对损坏的草地, 适时补栽 (种) 。

3.2.2. 2 矸石堆治理

矸石是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由于历史原因, 平沟煤矿一直采用地面堆放的排放方法。随着资源开采量的加大, 平沟煤矿今后还会产生更多的煤矸石, 如果继续采用地面堆放的处理方式, 势必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资源的压覆、破坏。

对于平沟煤矿矸石堆的治理宜采用矸石综合利用和矸石堆覆土绿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矸石综合利用上已经总结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可行的路子, 例如矸石发电、矸石制砖等等。

矸石堆覆土绿化主要是针对历史上已经产生的矸石堆而采用的方法。对于已经稳固的矸石堆, 在其表面覆土压盖, 一是可以封堵有害气体外泄, 二是在覆土面可以种植草木绿化, 达到改善矿区环境的目的。

另外, 也要重视矸石堆边坡的处理。首先将矸石堆边坡按原有的台阶面进行削减, 削减坡度不大于40°, 并在台阶面上留设一定宽度 (一般不小于2m) 马道。马道内侧设置一条排水沟, 用以排除矸石堆的雨水, 马道平台之间设置竖向排水沟连通, 保证上部雨水顺利引至山底, 矸石场底部建浆砌片石环形排水沟, 将雨水引至沟谷排水系统中。其次, 在矸石堆坡面上也要覆土, 待稳固后植草, 可以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

3.2.2. 3 矿山荒漠化治理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含水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矿区水土流失, 植被受损, 形成土地荒漠化。

治理主要以黄土填坑植树的方法进行治理。当然, 林木成活需要水源, 这里矿井的废水即可发挥作用。在矿井废水排出井下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可浇灌林木。

4 结束语

随着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21世纪的能源结构将逐渐改变, 到本世纪中叶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但煤炭的绝对消费量有增无减。为了可持续发展, 要把能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煤炭作为能源的利用方式必须改变, 必须大力开发推广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 煤炭要通过洁净转化和定向转化变成优质能源和宝贵的化工产品, 煤化工将取代石油化工在21世纪得到蓬勃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及其共 (伴) 生矿物、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煤炭综合利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煤转化和煤伴生矿物的利用。因此, 应大力发展煤气化、煤液化, 并加强石煤、煤矸石、煤共 (伴) 生矿物的利用。

篇4: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山开采类型多样,开采历史悠久,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区的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矿山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也产生了许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致使矿山所在地的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给矿区本身及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促进全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矿产开发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2000年至今,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相关的政策措施及重点调查项目,并于2010年配合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上报机制。本文围绕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现状,浅谈未来我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发展方向。

关键词:地质环境;监测;动态遥感;数字化

1. 引言

随着我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所涉及的监测技术手段领域不断拓宽,我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将从单一调查填报的技术手段转变以卫星遥感监测为前提,针对型细化监测(如利用无人飞行器针对特定区域实地航拍、人员利用仪器实地监测等细微手段)为主导的监测方式。本文将主要分析研究我区未来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

2.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现状

自2010年至今,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主管部门,按区县级→市级→省级→部级的逐级上报模式,建立了我区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数据库体系,并编写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形势分析报告,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且从2015年开展的监测示范区项目也有助于进一步对全区重点矿区实施动态监测提供有效技术帮助。从矿山企业来讲,我区2008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建立以来。已有部分大中型矿山开始对矿区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定期监测。

2.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现已初步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但由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准确性、可操作性等诸多要求,况且在全国层面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仍处于实验性阶段。对于我区下一步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仍面临严重的挑战。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2.2.1 在行政监测方面:

虽然我区从2010年开始就已经通过全国矿山动态监测上报系统,初步了解掌握了全区年度性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但由于全区矿山数量较大、矿种较多、分布面积较广等因素,对于全区矿山整体性监测统计而言仍存在巨大难度,加之全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仅能满足年报需求且上报数据的准确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2.2 在重点矿区动态监测示范区方面:

我区于2015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与治理规划》(2011年~2015年)要求,结合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自身需求,在全区重点矿山集中区域内,选择主要地段进行实地监测。以示范为前提推进我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但由于该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监测技术及规程仍处于摸索阶段,且国家层面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还在进一步探讨。因此,对于矿山地质环境实地监测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2.2.3 矿山企业自行监测方面:

通过近几年矿山动态监测工作及矿山保证金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逐步开展,全区不少大中型矿山均已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并且投入了不少人力与财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带来了很多新方式、新技术、给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多新思路。但由于各矿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仅把监测力度投入在矿业开发易产生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不具有规模性。且所需监测经费投入较高,不具有普及性与可操作性。

3. 礦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建设需求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涉及的工作环节和工作内容较多,为了保证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未来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按全区各矿类及规模的矿山分布现状,结合现有矿山监测技术手段。按不同监测管理精度的需求,划分3种监测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其中:

3.1 全区性数字化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此项监测工作主要利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平台,以旗县为基础,覆盖管辖区域内的每座有效矿权矿山,以表格填报,数字上传的形式逐级上报监测。这种监测模式主要为管理部门提供全区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变化情况基础资料。

3.2 全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项目建设

3.2.1 全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遥感监测项目

此项工作主要借助卫星遥感解译等技术手段,结合年度全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上报数据及全区矿权数据,对全区每个矿山矿业活动的区域面积变化情况形成影像数字化监测。这种监测项目主要为管理部门提供全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的影像变化数据。更加直观地展现全区每座矿山的矿业活动情况。

3.2.2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示范区建设项目

此项监测工作主要利用现有监测技术手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全区大中型集中式开采的矿区进行监测,其覆盖面相对局限,但要求精度及反应效果要比全区数字化矿山监测及矿山地质环境动态遥感监测高。这种项目主要摸索总结出一套实地监测方式方法,用来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区域进行系统性整体监测,以弥补全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遥感监测只以面状监测的不足。

3.3 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企业自主监测

此项监测工作主要为矿山企业利用自身现有监测技术手段,按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标准,对所辖本矿山企业矿业活动所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常态化监测,并将所监测数据实时上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并通过全区数字化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度矿山动态监测上报机制)逐级上报。

4.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未来网络布局研究

根据全区现已开展的各项监测工作,未来我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将以年度矿山动态监测上报机制为基础,开展全区年度矿山动态遥感监测工作,并利用矿山监测示范区摸索出的实地监测方式对全区矿业活动进行宏观至微观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并建立起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预警预报平台。具体监测网络模式见图1。

图1 监测网络模式路线图

5.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未来重点工作布设

5.1 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企业自主监测

在未来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中,对全区矿山自主监测工作先以大型矿山监测为导向,逐步推进全区每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并将实时监测数据汇总上报至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并汇入年度矿山动态监测上报机制逐级上报。

5.2 年度矿山动态监测上报机制

在未来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中,对全区每座矿山,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旗县级)为基础,通过“一张表”反映单矿矿山地质环境填报的形式,按旗县级—盟市级—自治区级逐级核查汇总上报数据。此项监测已趋于年度常态化监测工作。

5.3 全区矿山动态遥感监测体系

在未来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中,对全区矿山遥感监测先以集中开采区内矿山监测为主,逐步推进全区每座矿山形成地质环境动态遥感监测体系。

5.4 矿山动态监测示范区建设

在未来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中,利用已开展的《鄂尔多斯(东胜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示范区》作为试点,通过此项目运行,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实地监测方式方法,以全区动态遥感监测作为宏观监测主体,运用示范区总结出的实地监测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全区矿山,特别是集中开采区内的矿山矿业活动进行微观整体性监测。

5.5 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预报平台

在未来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中,通过开展年度矿山动态监测数据上报以及全区矿山动态遥感监测和示范区建设作为数据、影像基础。以C语言或java开发出一套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预报平台。以便于全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预测及管理。

6. 结束语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未来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涵盖包括了卫星遥感、地面测量、无人飞行器航拍、信息系统编程等诸多领域。本文仅根据我区矿山地質环境动态监测现状,浅析未来我区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发展方向,以求拓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思路,为实现日后我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以“一张图”的数字化形式展现的预警预报平台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剑民. 内蒙古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及当前应重视的问题[J]. 西部资源, 2004(1):36-39.

[2] 赵彦璞.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西部资源, 2013(2):94-97.

篇5: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工作,依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中央财政支持或省级财政支持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第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指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对已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修复治理的工程项目。主要治理因矿产资源开采等活动造成的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第四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验收和责任追究制。

第五条 承担我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资质。项目涉及生态环境、园林绿化等不同类型工程的可联合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共同承担。

承担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单位必须具有甲级相应资质,承担省级财政支持项目必须具有乙级以上相应资质。

第六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制度。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立项申报、省级财政支持项目的审批,负责组织省级以上财政支持项目勘查、设计的审查、竣工验收,负责项目的监督管理。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国土资源部门或专门成立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 在我省从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工作的单位,应在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资质备案和项目登记。

第八条 对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 立项与申报

第九条 项目申报必须符合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开展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和重点治理区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有关政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治理目标明确,治理技术科 学,实施计划可行,投资测算合理。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制定本辖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计划,并按计划申报。

第十条 成功申报省级以上财政支持的项目,实行项目经费补助制度,勘查(含调查)项目补助不低于50%,治理项目不低于30%。

第十一条 项目申报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申报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十二条 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根据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批准文件,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项目承担单位下达项目任务。

申报省级财政支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审查,下发项目批准文件。

第三章 勘查与设计

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任务,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设计,并报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四条 项目设计前,应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相 应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开展必要的地质测绘、物探、钻探等工作,编制勘查成果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重大项目勘查设计书,必须报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第十五条 项目设计必须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任务以及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编制。项目设计主要包括:项目目的任务、主要实物工作量、工期时限,相关施工图纸和预算书等。

第十六条 省级以上财政支持项目的勘查报告、项目设计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形成专家组审查意见。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专家组审查意见批复项目设计。

第十七条 审查专家组由地质环境、工程设计及概预算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从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中随机确定。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其它项目的专家组一般由3~5人组成。

第十八条 报告质量分为优良、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由审查专家组评定。不合格报告由编制单位补充工作、修改完善后重新送审。报告质量等级作为编制单位资质考核的依据。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项目施工单位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中 央财政支持项目必须由甲级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

对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社会影响大的重大项目,可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以公开的方式确定项目的施工、监理单位。

同一单位或有隶属关系的单位,严禁承担同一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施工与监理工作。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招投标文件及项目设计,与中标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单位严格依据经批准的设计和施工合同,按程序组织施工,不得将承包的治理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治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一条 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或协议委托方式确定。监理单位要严格履行监理合同,依照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监理,对工程项目承担监理责任。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工程施工前应在项目区设立公示牌,公布项目名称、批准部门、资金数额、承担单位、施工期限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项目基本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组织项目实施,对工程进展、经费使用、工程质量等情况,以半年报和年报方式向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汇总项目实施情况,并 报国土资源部。

第二十四条 项目设计、投资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再作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报项目批准部门审批。

第五章 验收与维护

第二十五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在规定的施工期限内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的相关要求进行工程质量评定和自验。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合格。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治理项目,承担单位必须组织整改,并重新进行竣工验收申请与验收。

第二十六条 自验合格后,承担单位向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竣工验收。验收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及任务书;

(二)经批准的项目设计;

(三)项目中标通知书及合同;

(四)工程参加单位相应的资质复印件;

(五)开工报告、施工日志、工程竣工图、施工总结;

(六)工程监理报告;

(七)施工质量评定及验收评定表;

(八)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资料;

(九)项目成果数据库(包括工程有关的影像图片资料);

(十)工程进度付款凭证复印件及其汇总表,工程费用调整文件及其批准意见,工程决算及审计报告;

(十一)承担单位对工程验收的意见和竣工总结报告;

(十二)其他必须提供的有关文件。

第二十七条 省级以上财政支持项目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验收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 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项目工程档案整理的有关要求做好归档工作。

工程档案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保存,项目立项审批、勘查、设计、竣工图、竣工验收总结及工程资金管理等重要工程档案同时汇交至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后提交省国土资源厅资料馆存档。

第二十九条

项目验收后的工程维护与监测,由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负责。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条 项目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三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项目进展情况拨付项目资金,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好跟踪检查、监督和管理 工作。

第三十二条 项目竣工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审计中介机构进行项目决算审计,并接受审计部门或上级部门的审计检查。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项目实施情况检查。

第三十四条 对转让或违法分包项目主体工程、有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工程验收不合格等严重问题的责任单位,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资质备案登记等处罚。

对项目投资计划执行不力,擅自变更项目内容或不按项目设计方案实施,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建设资金或不落实配套资金的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项目申报。

有违法行为的移交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6: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验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管理,根据《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验收,由矿山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但大型以上矿山企业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

市、县人民政府出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由出资的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国家和省政府出资的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可以委托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第四条 采矿权人或者项目承担单位申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的,应当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申请文件;

(二)矿山治理恢复工程设计;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竣工报告;

(四)工程施工监理报告;

(五)治理单位资质证书;

(六)财政出资的,需提交工程决算报告;

(七)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政府出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由承担治理恢复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向出资一级政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

社会资金完成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由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

第五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验收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在30个工作日内出具验收意见。逾期不答复,视为验收通过。

第六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治理恢复工程验收。受委托的单位对验收结果承担责任。

第七条 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工作的单位,必须具备乙级及以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第八条 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由专家组进行验收,实行专家负责制。

省、市两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治理恢复工程验收专家库。验收专家应具有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矿产地质、采矿、土地、经济类等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

第九条 验收专家组应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由相关技术领域和经济、财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并由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定一名验收专家组组长。根据治理恢复工程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验收专家组一般由3--9人组成,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验收专家与申请验收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并重新抽取。

第十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查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和工程监理的原始资料;

(二)现场察看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检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质量;

(三)听取当地政府对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意见;

(四)出具验收报告。

第十一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验收评价工作概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实施情况;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质量及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六)验收评价结论;

(七)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二条 验收专家应当客观、公正地从专业技术角度,对照《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标准》和土地复垦验收规定,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申请资料进行认真审查,到工程现场进行踏勘后,提出书面意见。验收专家组长根据验收专家的意见,出具是否予以验收通过的结论。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专家组验收结论作出是否验收通过的文件。不予通过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第十四条 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出是否通过验收的批准文件,应当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出是否通过验收的批准文件,应当抄送下一级矿山所在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通过的,应及时将验收材料交矿山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矿山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含: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申请文件及批复材料;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三)矿山治理恢复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报告及资料;

(四)验收报告及备案文件;

(五)工程决算报告或财务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 上级国土资源应当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工作的监督管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工作进行实地抽查。第十七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工作的费用,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列支。

篇7: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将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使用的通知》(财建〔2010〕92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通过中央分成的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安排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指对国有矿山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或责任人已经灭失的、因矿山开采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恢复和治理。

第四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可以充分挖掘低效、废弃工矿用地潜力,能够同时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第五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

第二章 支出范围

第六条

专项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支出及其他相关支出。工程支出包括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等。

第七条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支出,是指采取工程或技术手段对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实施治理发生的支出。支出范围主要包括矿区的采空区塌陷治理、地裂缝治理、泥石流治理、滑坡及崩塌治理等。

第八条 地形地貌景观治理支出,是指对因采矿活动造成的土地毁坏、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和废(渣)石堆放等问题治理发生的支出。支出范围主要包括削坡、修建台阶、护坡、修建挡土墙、防渗、排水、加固、挖填和植被恢复等。

第九条 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治理支出,是指对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进行综合治理发生的支出。支出范围主要包括回填采空区、矿坑水处理、覆盖密封、帷幕注浆隔水、灌浆堵漏、防渗、回灌、修补含水层、供水和排水等治理工程。

第十条 矿区土地复垦支出,是指对采矿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污染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发生的支出。支出范围主要包括回

填、推覆平整及铺垫表土,污染土壤修复、输排水、废石覆盖和修建道路等。

第十一条 其他相关支出,是指与项目实施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以及其他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支出。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对外投资,赞助和捐赠支出,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

(二)购置与项目实施无关的设备、装备等固定资产;修建与项目实施无关的房屋、道路、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

(三)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及奖金和公务车辆支出。

(四)其他与项目无关的支出。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依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和各地实际情况确定支持重点。

第十四条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依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确定的支持重点,确定具体项目并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明确项目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项目总投入和资金投入。目标任务应当可量化、可考核,资金投入应包括自筹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

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论证,一次性核定项目总投资和各投资,并核定总目标和各目标。对于实施方案通过审查论证的项目,将根据财力可能一次性确定总补助资金和各补助资金,并按项目进展情况下达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 项目资金预算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做调整。因项目施工量变化需调整预算的,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调增预算由地方财政自行解决;涉及到项目地点、施工期限变更的,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项目工作经费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列入部门预算安排。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单独核算。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做好专项

资金的核算工作,及时办理资金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竣工财务决算由省级财政部门批复。省级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做好项目决算审计、验收等工作。

第二十条 项目实施形成的各类景观和设施,待项目竣工验收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管护责任单位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每年将根据经论证的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考核。

对考核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按计划给予持续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暂停下一预算安排,要求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支持并收回已拨付资金。

第二十二条 省级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落实项目资金的监管责任,确保专款专用,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重大事项要及时向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报告。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预算,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不得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支出范围以外的其他支出,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

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六章 附则

篇8:浅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1.1 矿区地质环境概述淮南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淮南

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矿井9座, 截止2004年9月累计产煤5.262亿吨,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淮南矿区位于淮河两岸, 地跨淮南市的五区一县和阜阳市的颖上县。矿区处于淮河冲积平原之上, 地形平坦, 地面标高一般在20~26m之间。区域内水系均属淮河流域。天然河道流向一般沿区域地势由西向东, 由北向南注入淮河。矿区内除淮河以外, 主要河流有西淝河及其支流济河和港河、架河、泥河、黑河已经人工开挖的有高新河、永幸河、光辉河等。

矿区内淮河防洪与农田水利设施多, 农田水系纵横交错, 基本形成适宜农业耕作的水利网络。绝大多数耕地夏季种稻, 冬季种小麦。

淮南煤田煤层赋存于淮河及其冲积平原之下, 第四系松散层厚20~483.5m,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属水体下开采的矿区。

矿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年际分布不均, 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 水源充沛, 补给条件较好, 目前矿区利用地下水不致引起地面沉降。

矿区开发引起地表塌陷下沉, 扰乱水系, 损坏耕地、村庄、河道、提防及其它建筑物受到破坏。矿区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地面塌陷、固体堆积占地与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

1.2 地表塌陷淮南矿业集团所属9座矿井、工业和生活居住等地面设施占地2624.2公顷 (39363亩) 。

9座矿井矿区总面积为301.12km 2, 截止2004年9月底开采塌陷面积达62.10km2, 占矿区总面积20.59%。其中又有约17.7%为积水区, 即积水累计总面积达10.97km2。积水范围随降雨量大小而变化。

随着煤矿开采的延深和规模扩大, 塌陷范围逐渐扩大, 据1997年以来的统计, 1997年1月至2004年9月塌陷区增加了24.8km2, 年增长率为5.15%。

开采塌陷区尚有15个村庄正在或有待搬迁。

开采塌陷区内, 地形、地貌改变破坏了水系, 影响河堤长度为15.1km, 灌溉渠道5.9km, 影响铁路线长度7.41km。

1.3 固体堆积物

1.3.1 煤矿开采, 每年要排放大量的煤矸石, 选煤厂也有相当的矸石排放, 电厂排放粉煤灰。造成固体堆积物占地和环境污染。

据初步统计, 目前现存矸石山 (场) 23处, 占地63.9公顷 (906亩) , 固体堆积物总量为1898万m3。

1.3.2 淮河以南的矿区, 煤层倾角较大, 多煤层联合开采, 全部

煤层开采后下沉量大, 一般在10m以上, 最大下沉量达18m。塌陷盆地积水深浅不一, 农民进行粗放式养鱼。可耕地的质量下降, 造成农业减产减收。

淮河以北广大矿区, 煤层倾角平缓, 基本属单一煤层方式开采, 回采后形成碟形塌陷区盆地, 最大下沉量达4.5m, 地下水埋深较浅。因此, 盆地中间积水, 积水范围大小受降雨量控制, 变化比较大, 盆地的边缘下沉量小呈缓坡地仍可耕种, 但不宜种水稻, 造成农业减产, 盆地的边缘带与积水区之间, 地面坡度大, 水土易流失, 基本上为弃耕绝收地带。

1.4 地质环境改变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4.1 对大气的影响煤矿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瓦斯, 瓦斯

气是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 瓦斯气向大气牌坊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给空气造成污染。

1.4.2 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和矸

石堆积导致耕地减少, 土地质量下降, 农业减产, 造成农村搬迁。

1.4.3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造成地表塌陷, 矸石成山, 导致市容脏乱差, 影响市民生活, 制约城市发展。

1.4.4 对煤矿企业的影响为了减少村庄和城镇搬迁, 降低生产

成本, 煤矿企业不得不改变开拓布置方式, 甚至放弃准备煤量, 影响了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2.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 直接或间接的对矿

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 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2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

分布及危害程度, 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2.3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

会效益优先的同时, 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 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2.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

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 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 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 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 其投资较小, 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 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3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设想

淮南矿区地处华东, 是富饶的淮河平原, 是我国重要产粮基地, 土地十分珍贵。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地质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法规制约。因此,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的恢复引起了各级部门和煤炭企业的重视。塌陷区回填复垦是煤炭企业、地方政府和矿区农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 不塌陷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不良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淮南矿业集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示范工程项目。

实施示范工程的指导思想: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变害为利, 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紧密合作, 中和开发现代化生态企业, 建设小康型农村。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 是一个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 是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

《环境保护法》、《土地法》和《矿产资源法》等国家法规, 都要求矿山开采保护地质环境, 实现治理恢复“占补平衡”的最终目标,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我们将吸收有关兄弟单位回填复垦试验的成功经验, 结合淮南矿区的具体地质环境, 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 实施示范工程项目。主要项目有:谢李示范工程, 塌陷区回填后作为城市绿化地、改善生态和小气候;张集示范工程, 结合农村搬迁、小城镇建设、改变农业结构相结合, 由单纯的种植, 变为种植和水产养殖、农鱼产品加工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4 结论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教育下一篇:干教工作简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