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法制观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3-03-01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指引下,对于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开发与建设的脚步越加紧迫。法制建设对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早已众所周知。高校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法制观念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和发展希望。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一带一路”政策覆盖的重点省份,自治区高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则直接关系到全区的法治水平[1]。

大学教育作为公民受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大学的法制观教育对于公民的法制观念的培养和形成应当起到关键性作用。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高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及教育现状,我们做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为20个小题,内容涉及我国宪法当中公民基本权利、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民权利意识、依法治国的理念、公民刑事责任年龄、民法基本理念问题、接受法制教育的途径,以及针对目前学校的法制观教育方式提出意见。调查范围包括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五所高校的1000名非法律专业本科生。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了以下的结论[2]。

首先,对于基本法律常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例如对于宪法的性质和作用这一基本问题的回答不尽人意。52.7%的同学认为宪法被以作为诉讼的直接依据,认为不可以将宪法作为直接诉讼依据的只有37%。又如,公民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43.62%的同学选择不满14周岁为无刑事责任年龄,29.36%的同学选择了不满10周岁为无刑事责任年龄,27.02%的同学选择了不满12周岁为无刑事责任年龄。

其次,在法律意识方面,例如“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会如何处理?”只有15.67%的同学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投诉”,选择“自认吃亏,花钱买个教训,下次注意,”的占13.66%,选择“找店家私了”占70.67%。这说明多数同学面临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习惯性的寻求自救,没有形成以法律为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习惯性思维,和法律的关系多是被动的[3]。

第三,在接受法制教育的途径方面,74.23%的同学选择学校课堂教育,12.03%的同学选择课外途径(包括网络、电视、报刊等),13.74%的同学选择生活体验(包括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和参与法律活动及宣传)。这体现出学校教育是学生法制观念养成的主要培养途径,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内几所主要高校的非法律专业本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的认知存在问题。对于基本法律常识问题都掌握的不够扎实。虽在大学教育阶段接受过法律课程的教学,但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的目的去学习法律知识,或是为了具体的功利性目的去了解法律,很少数的同学能够主动的以法律为武器,以一个国家主人的身份维护自身权益,因此,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上很被动,对法律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对法治的内涵更是不甚了解。

针对以上内蒙古高校大学生法制观现状及法制观教育现状,我们做如下反思:目前,除法律专业大学生外,自治区高校大学生接受的法律专业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法律基础部分,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法制观念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

本课所教授的内容多为最为基础的常识性政策和理论问题。课时仅有12学时,无法涉及具体的法律部门,所以在课堂上传授的法律知识显得极为空洞,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了解法律的兴趣。所以,应当在教育方法上对目前自治区内高校大学生的法制观教育进行改善。

首先,强化基础性法律知识的教学。中学阶段法制教育内容肤浅,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所以,应当在大学期间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内高校的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法律基础部分,只是讲授我国的法律体系,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这样的宏观大概念,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法律部门。因此学生接受的法律知识太过空洞,也无法提起学习法律的兴趣。法制观念的提高和法治意识的增强需要学生了解具体法律部门的法律知识才能够逐步增强,单纯依靠政策性的制度灌输是无法深入学生内心的。

因此,必须增加法律课程的教学时间,通过具体法的讲解使法律深入人心,进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加强宪法教育,主要是加强在宪法所体现的要把民主理念的教育,作为专项教育内容进行设置,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宪法观、公民观、民主观。

另外,在授课方法上,教师在讲授法律的同时,应当注重对相关法律的立法背景的介绍,并做有一定深度的法理剖析。老师在讲授的时候,要增加对立法背景的介绍和法理分析,使学生对法律能够有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全的法制观念。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例如,采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对案例的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完成对知识由抽象向具体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法制教育的实践引导。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法律实践,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法制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知识竞赛、社会调查、法律正文的方式使学生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通过定期邀请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的方式,进一步扩充法律知识。通过组织学生旁听典型的案件法庭审理,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得到教育和启迪。

最后,加强法制教育与理想道德教育的结合。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促进的,德治与法治又相辅相成,共同调整人们行为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在教育方法上,也应当顺应这一规律。将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良好的法制观、完善的法律意识,是现代民主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法制观、法律意识的培养根基还在于个人的理想、道德、人生观。

因为作为国家公民,首先应当完善自己的德行,在此基础上才应该关注社会、国家层面上的长治久安。公民民主意识、宪法意识、法治意识都应当是建立在个人良好道德修养基础上的。

因此应在教学上注重法制教育与理想道德教育的结合,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提高其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其学法自觉性和民主意识。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一带一路”政策覆盖的重点省份,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则直接关系到全区的法治水平。笔者以问卷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高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及教育现状做了调查,并总结出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法制观,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 付春生.大学法制文化建设路径新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77-180.

[2] 黄云霞.大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6):13.

[3] 张妍,安彬.从大学生犯罪心理探寻大学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3):174-175.

上一篇:对生物科学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顺序的思考下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服务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