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04-30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精选8篇)

篇1: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盟市规划局,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建设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规划管理的实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在《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报我厅城市规划处。

二〇〇九年九月三日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设单位或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需要申请选址的,应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项目所在地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及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第四条 有关部门在批准或者核准建设项目前,申请人应当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申请。

属于备案的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备案后,申请人也应当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申请。

第五条 建设项目选址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选址,由自治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盟行署、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选址,由盟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旗县(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选址,由旗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六条 建设项目选址的申报程序。

申请人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址申请,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城乡规划,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提出审查意见,或向上一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

第七条 办理建设项目选址,应提交如下材料:(一)申请人关于建设项目选址的请示文件;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请示文件;

(三)有关部门同意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文件或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四)《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

(五)有关图件。

建设项目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总图上的选址位置图,包括相邻的重要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六)法律、法规及国家、自治区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城乡规划,对建设项目选址进行审查,提出规划选址意见。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九条 各类工业项目,重要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公共设施,以及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进行选址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

第十条 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编制选址研究报告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第十一条 对编制选址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选址研究报告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论证。技术论证的意见,作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建设项目选址管理的主要依据。

第十二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审查时,按规定需事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应当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自核发之日起1年。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的,可以申请延期。需要延期的,申请人应当在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延期。对已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但建设项目最终未得到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动失效。

第十四条 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在有效期内确需对选址意见书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或变更的,应当按有关规定报经原核发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 对未按规定办理选址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失效的建设项目,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六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篇2: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鲁建发【2011】2号)

各市规划局: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选址意见审查审批管理工作,保障城乡规划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现将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原则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护耕地、节约土地、集约用地的原则,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申请建设项目选址,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选址进行规划许可,应当遵守本通知。

二、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

(一)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二)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有关批复文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对申请人提出的选址申请进行审查,依法确定是否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四)《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核发实行分级管理:

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逐级报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设区的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三、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需提报的材料

(一)申请人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报表

申请人应当按要求填写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拟选址意见,准确表述建设项目拟选址位置和用地范围。

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要求填写审查意见,说明建设项目拟选址是否符合城乡规划,是否同意该建设项目选址。

2.有关城乡规划材料

法定城乡规划的相关图纸、文本及批准文件。

标明拟选址位置、用地边界(坐标)的现状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5000, 线性基础设施图纸比例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

3.有关支持性文件

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省政府及省发展改革、国土、环保、水利等有关部门的支持性文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申请报告。

4.需编制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5.需报上一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出具关于该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的请示文件,并在相关图纸上加盖公章。

6.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申请人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当提交材料份数:

1.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一式5份。2.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一式4份。

3.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一式3份。

4.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一式2份。

(三)申请人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四、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审核

(一)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规划选址申请后,经初审,符合规定的,应当受理;材料不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有关材料;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受理。

(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下列条件对选址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1.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2.是否符合城乡规划;

3.是否对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4.是否对公共利益和直接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利影响。

(三)建设项目拟选址不符合法定城乡规划的,不得做出规划许可。(四)法定城乡规划没有涵盖的建设项目(如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因公共利益确需进行建设的项目等),应当编制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五)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

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应当符合有关城乡规划技术规定。

(六)对编制选址论证报告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选址论证报告组织评审。评审通过的,方可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七)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前,应当在网站、报刊等媒体上对项目名称、申请人名称、项目基本情况、选址方案等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日。

五、《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有效时限

(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核发之日起,有效期为1年。

(二)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文件的,申请人可以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延期。原核发机关应依法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同意延期的,延长期限最长为1年。

(三)《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届满后,申请人未申请延期或者延期后在有效期间仍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文件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作废。

篇3: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提高建设工程定额科学性,规范定额编制和日常管理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我部制定了《建设工程定额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建设工程定额管理办法

2015年12月25日

建设工程定额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定额(以下简称定额)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主管部门)发布的各类定额,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定额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规定计量单位的合格建筑安装工程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施工机具台班、工期天数及相关费率等的数量基准。

定额是国有资金投资工程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和最高投标限价的依据,对其他工程仅供参考。

第四条定额管理包括定额的体系与计划、制定与修订、发布与日常管理。

第五条定额管理应遵循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科学编制、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统一定额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全国各类定额的实施;

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的定额管理工作;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定额管理工作。

定额管理具体工作由各主管部门所属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负责。

第二章体系与计划

第七条各主管部门应编制和完善相应的定额体系表,并适时调整。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定额体系编制的统一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统一要求编制完善本行业和地区的定额体系表,并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行业主管部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定额体系表编制发布全国定额体系表。

第八条各主管部门应根据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按照定额体系相关要求,组织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编制定额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工作重点、主要措施、进度安排、工作经费等。

第三章制定与修订

第九条定额的制定与修订包括制定、全面修订、局部修订、补充。

(一)对新型工程以及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等工程建设新要求,应及时制定新定额。

(二)对相关技术规程和技术规范已全面更新且不能满足工程计价需要的定额,发布实施已满五年的定额,应全面修订。

(三)对相关技术规程和技术规范发生局部调整且不能满足工程计价需要的定额,部分子目已不适应工程计价需要的定额,应及时局部修订。

(四)对定额发布后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情况,应根据工程建设需求及时编制补充定额。

第十条定额应按统一的规则进行编制,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做到格式规范、语言严谨、数据准确。

第十一条定额应合理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体现工程建设的社会平均水平,积极引导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第十二条各主管部门可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科研单位、社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在工程定额编制中的基础作用,提高定额编制科学性、及时性。鼓励企业编制企业定额。

第十三条定额的制定、全面修订和局部修订工作均应按准备、编制初稿、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五个步骤进行。

(一)准备: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根据定额工作计划,组织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成立编制组。编制组负责拟定工作大纲,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负责对工作大纲进行审查。工作大纲主要内容应包括:任务依据、编制目的、编制原则、编制依据、主要内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编制组人员与分工、进度安排、编制经费来源等。

(二)编制初稿:编制组根据工作大纲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定额使用单位了解情况、广泛收集数据,对编制中的重大问题或技术问题,应进行测算验证或召开专题会议论证,并形成相应报告,在此基础上经过项目划分和水平测算后编制完成定额初稿。

(三)征求意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对定额初稿进行初审。编制组根据定额初审意见修改完成定额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由各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征求意见稿包括正文和编制说明。

(四)审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组织编制组根据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形成定额送审文件。送审文件应包括正文、编制说明、征求意见处理汇总表等。

定额送审文件的审查一般采取审查会议的形式。审查会议应由各主管部门组织召开,参加会议的人员应由有经验的专家代表、编制组人员等组成,审查会议应形成会议纪要。

(五)批准发布: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组织编制组根据定额送审文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后形成报批文件,报送各主管部门批准。报批文件包括正文、编制报告、审查会议纪要、审查意见处理汇总表等。

第十四条定额制定与修订工作完成后,编制组应将计算底稿等基础资料和成果提交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存档。

第四章发布与日常管理

第十五条定额应按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的规则统一命名与编号。

第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行业的定额发布后应由其主管部门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负责定额日常管理,主要任务是:

(一)每年应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深入市场调查,收集公众、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对定额的意见和新要求,并提出处理意见;

(二)组织开展定额的宣传贯彻;

(三)负责收集整理有关定额解释和定额实施情况的资料;

(四)组织开展定额实施情况的指导监督;

(五)负责组建定额编制专家库,加强定额管理队伍建设。

第五章经费

第十八条各主管部门应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要求,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预算中保障定额相关经费。

第十九条定额经费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款专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篇4: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央财政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为了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以便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

附件: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 政 部

2013年4月10日

附件

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用于支持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保障基层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坚持中央补助、分级负责、合理安排、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定额补助和因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法。

第五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支出范围与标准

第六条 专项资金包括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其中:

(一)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行政村文化设施维护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支出,包括:

1.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运行维护和开展宣传培训等支出;

2.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支出;

3.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支出;

4.行政村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支出。

(二)奖励资金主要用于鼓励地方开展农村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等。

第七条 行政村文化设施维护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支出基本补助标准为每个行政村每年10000元,其中:

1.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每村每年2000元;

2.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每村每年2000元;

3.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按照每村每年12场,每场平均200元的补助标准,每年2400元;

4.农村文化活动每村每年2400元;

5.农村体育活动每村每年1200元。

第八条 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按照基本补助标准的20%、50%、80%安排补助资金,其余部分由地方统筹安排。

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所需经费由地方自行负担。

对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的比照享受中部政策的东部地区,中央财政按照基本补助标准50%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比照享受西部政策的东中部地区,中央财政按照基本补助标准80%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

第九条 奖励资金实行因素分配法,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兵团,以下简称省)区域内农村基本情况、财政文化投入水平、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等因素进行分配,具体因素和权重如下:

(一)自然因素(权重20%):

1.农村人口(10%);

2.行政村数量(10%)。

(二)投入因素(权重30%):

1.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水平(15%),指某省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该省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

2.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率(15%),指某省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比上年增长比例。

(三)工作因素(权重30%):

1.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年均服务人次(6%);

2.行政村年均电影公益放映场次(6%);

3.农家书屋出版物年均补充及更新数量(6%);

4.行政村年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文化类培训班及讲座次数(6%);

5.行政村年均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次数(6%)。

(四)管理因素(权重20%):

考核各省农村获得国家级奖励情况(荣誉称号如全国文明村、文化示范村等),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农村文化建设各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监督措施是否到位,上报材料是否及时、数据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违规问题等。

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

第十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等相关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相关主管部门)及时做好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填写上年度《XXX省(区、市)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情况表》(附表略),连同专项资金申请报告于每年4月30日前以财政厅(局)文件形式报财政部。

第十一条 财政部会同中央相关主管部门,根据统计年鉴、财政决算、部门统计数据等,对省级财政部门上报数据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 财政部根据专项资金年度预算规模及相关数据审核情况,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补助标准和分配因素核定专项资金预算并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同时抄送中央相关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财政部按照当年补助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于每年9月30日前提前下达下一年度部分补助资金预算。

第四章 管理与使用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后,应当及时商同级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并于60日内将专项资金预算按照规定程序下达到县级财政部门。其中:

(一)专项资金中的补助资金,应当按照基本补助标准及各县行政村数量,下达到县级财政部门。

(二)专项资金中的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商省级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筹安排,不得用于抵顶基本补助标准中应由地方财政负担的资金。

(三)需要省级或者市级相关部门集中采购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县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有关规定,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核拨付”的方法,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做到分配合理、使用规范,不得用于村办公场所建设、村委会办公经费等超出规定范围的其他支出,不得平衡预算、截留和挪用。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在每年报送专项资金申请报告时应当同时将上一年度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报财政部。逾期未报送的,财政部将适当核减其当年奖励资金。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机制。财政部将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分配专项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或者报送虚假材料骗取专项资金等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文化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8〕104号)、《财政部 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8〕135号)同时废止。

篇5: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文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8-3-20

执行日期:2008-3-20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

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约能源,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06)7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国家节能设计规范和合理用能标准,并编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内容及深度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评估和审查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进行评价和审查。评估报告应包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能耗指标、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第四条 自治区经济委员会负责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协助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做好本系统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第五条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单位在办理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前,需委托有资质的咨询评估机构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报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审查同意后,到固定资产项目投资主管部门申报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有关手续。

第六条 全区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自治区经济委员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盟市经济委员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第七条 用能工艺、设备及能源品种等建设内容发生重大变更或能源消耗总量超过节能审批能源消耗总量10%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重新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第八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九条 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应严格把关,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予审批、备案、核准,不得批准开工建设。

第十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第十一条 项目建成后,由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内容进行单项验收。凡达不到节能标准的,不予通过工程竣工验收,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对未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和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擅自审批、核准、备案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进行节能评估审查、验收工作,不得向项目投资单位收取任何费用。第十四条 参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在评估过程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投资单位采取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批准文件的,有关部门要依法撤消对该项目的审批、备案、核准文件,责令停止建设,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6: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摘要:本文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讨论该《办法》的应用,及对一些条款的理解,着重围绕核发选址意见书的条件、原则、审批制度以及申报的程序和所需材料进行解读,并对一些可能引起地方执行争议的部分进行分析,以期达成共识,更好地在以后的实践中运用该项法规。

关键词:《办法》解读争议分析运用

一、《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内容梳理。

该《办法》共十七条,第一条说明了制定的目的、依据:第二条说明了该《办法》的适用地域及项目范围;第三条是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及要求;第四、第五条是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制度;第六、第七条是选址申报的程序及要提交的资料;第八条是进行审查核发选址意见书;第九、十、十一条专门针对选址研究报告的一些编制及审查规定;第十二条明确规定要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体现了城乡规划法中部门合作的要求;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了选址意见书的有效期;第十四条为选址意见书变更的要求;第十五条明确了选址规划管理的严肃性,未取得选址意见书或已经失效的均不能办理后续的规划手续;第十六条是选址规划管理过程中对于违规行政人员的罚则;第十七条是办法颁布日期。

二、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原则、审批制度

<一>、原则把握:灵活掌握选址原则,分析其项目性质与周边环境、交通的关系,符合项目所在地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考虑环保、节约、集约发展,促进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等方面。

一个项目能否充分发挥它的经济、社会效益,能否持续发展,其选址至关重要。作为规划管理人员一定要深刻理解选址的一些大的原则,项目性质不同分析的侧重点不同,比如一条高速公路的选线与一个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注重点就有所不同,高速路的选址要考虑整个范围内的交通路网规划、起止点的合理布点、沿线所经地区的资源保护利用以及两侧居民的要求等等,而填埋场要着重考虑的是与城市居民区的关系,要综合防止污染和公害,保障公共安全、卫生等方面。<二>、选址审批制度:建设项目选址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哪些项目应该核发选址意见书在《城乡规划法》三十六条中有明确规定,我们新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第三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了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的项目。

《条例》原文:第三十一条 根据国家规定需要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按照下列规定向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一)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所在地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并逐级上报,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二)城市、旗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同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我区是先有的这个《办法》而后颁布的《条例》,在选址管理这方面都与城乡规划法中规定一致,并且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里明确规定了两种情况下要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的。一是需要国家、自治区或市、旗级发改委等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项目,即需要以批准或核准的方式立项的项目,需先来规划单位办理选址意见。至于哪些投资项目需以批准或核准的方式立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投资项目类型。二是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需要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三、申报的程序和所需材料解读

《办法》原文:第六条 建设项目选址的申报程序。申请人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址申请,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城乡规划,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提出审查意见,或向上一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第七条 办理建设项目选址,应提交如下材料:(一)申请人关于建设项目选址的请示文件;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请示文件;

(三)有关部门同意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文件或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

(四)《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五)有关图件。

建设项目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总图上的选址位置图,包括相邻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

(六)法律、法规及国家、自治区规定的其他资料。第九条 各类工业项目,重要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公共设施,以及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进行选址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

第十条 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编制选址研究报告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第十一条 对编制选址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选址研究报告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论证。技术论证的意见,作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建设项目选址管理的主要依据。

第十二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审查时,按规定需事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应当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这几条是我们实际办理项目中最常用到的条款。程序自不必说,是严格遵循的。在材料提供上大部分都没有疑议,但是对于选址研究报告的提供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选址项目应一律提供《项目选址研究报告》,以供规划决策;另一种认为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的提供应该按项目的类型、规模、重要程度以及是否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而进行分别对待。前一种意见对规划管理来说是只有好处,但是给一些小而简单的项目增加了程序及费用,在大力宣称提高行政效能的情况下是否合适,第二种情况充分考虑了行政的合理性原则,认为有些不需要的可以不进行编制,但是这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多大规模需要编制,规划区外的用不用区分项目规模、性质情况进行编制,还是只要是规划区外的就得编,什么样的项目必须编,这些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单凭规划部门来衡量,难免会出现裁量权的运用难以控制的现象,这也是规划部门所不愿意触及的事。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尚没有更为完善的解决对策。

四、选址意见书有效期的问题

《办法》原文: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自核发之日起 1年。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的,可以申请延期。需要延期的,申请人应当在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届满前 30日内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延期。对已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但建设项目最终未得到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动失效。

《条例》原文:第三十三条未依法取得选址意见书或者选址意见书过期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项目。

选址意见书有效期为一年。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期满前三十日内向核发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期一次,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在《办法》中未对延期的次数做出规定,在新颁布的《条例》中予以了明确规定,只许延期一次,并不得超过一年。

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核发选址意见书后,立项过程中需要用地的审批,由于土地供给相当紧,土地手续常常不能在一年之内办下来,导致选址意见书失效,虽然也知道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是必须办理延期,总会有些人由于疏漏而忘记申请延期,过后几天或一段时间才来规划部门办理,导致选址延期管理的松散。

篇7: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

2011年4月29日,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主持召开自治区安委会2011年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实施方案》,现将此《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

实。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精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原则和目标

(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紧急避险系统。目前,前五大系统建设多数企业已基本完成,各企业正在加快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同步完善前五大系统。

(二)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三)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体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临时避险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建设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

(四)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优先建设避难硐室。

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其他矿井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凡井下人员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不低于30分钟)靠步行不能安全撤至地面的,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

(五)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并与其他五大系统有效联接,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六)在对已有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人员定位系统进一步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并实现“六大系统”的有效联接。到2013年6月底,全区所有井工煤矿全部完成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发挥其整体保障作用(全区各类煤矿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进度安排见附表)。

1、2011年底前,全区所有井工煤矿全部建设完善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人员定位五大系统;其中,神华乌海能源公司黄白茨等19处试点煤矿要完成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国有重点煤矿、自治区30户重点煤炭企业中的高瓦斯矿井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全部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3、2012年底前, 国有重点煤矿、自治区30户重点煤炭企业的其余煤矿,全部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4、2013年6月底前,自治区其余各类井工煤矿全部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5、新建、改扩建等所有基本建设矿井的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时限要求,按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安监总煤装〔2011〕

15、33号文件有关条款要求执行。

二、职责和任务

(七)各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的法人代表(矿长)是第一责任人。各煤矿企业要落实分管负责人、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

(八)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值班人员和维护人员等,并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安监总煤装〔2011〕

15、33号文件的要求,制定切合本矿实际的建设方案、管理维护制度,确保资料完备、维护到位、调校准确、运行可靠。

(九)煤矿企业要从安全技措费用中列出紧避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维护、管理的专项费用,专户存储、专项使用,保障其建设完善费用及时、足额到位。

(十)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基本规范要求,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各系统、设备、仪器达到所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性能要求,实现安全、可靠运行。

(十一)煤矿企业每月底前应将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进度、管理运行情况,以书面报告报旗县、盟市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盟市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每季度底前,以书面报告将相关情况分别上报自治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察局。

(十二)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及盟市、旗县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是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行政区域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实施方案、符合地区实际的具体措施,并会同煤监、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检查督促等日常监管工作。

(十三)煤监机构负责审查各类在建煤矿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有关内容的安全专篇。目前,在建的煤矿建设项目安全专篇中未包含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有关内容的,项目单位必须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补充完善相关内容,按程序报煤监机构审批。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按“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严格实施。

(十四)煤矿企业负责组织或委托科研、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院所、国家许可的设备生产厂家等单位,编制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相联接的整体设计。其整体设计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盟市、旗县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备案。

三、审查验收

(十五)煤矿企业完成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后,应对其各系统建设完善工程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的方可提出整体验收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逐级报旗县、盟市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审查。

1、验收申请书;

2、预验收报告:“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试运行情况;预验收的时间、内容、方式、人员、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预验收结论等;

3、设计和管理的有关文件资料:“六大系统” 设计资料、图纸及审批文件;“六大系统” 管理制度(含管理及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值班制度;操作规程、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措施;值班、操作和维护人员配备、培训规定;安全设备、仪器、仪表检验制度等;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设备、设施清单及产品安全标志证、检测检验报告;

5、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制度、措施和落实资料;

6、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十六)盟市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对申请验收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工程的煤矿,组织行业管理、煤监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逐矿验收,并将验收合格的矿井有关情况,分别报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和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备案。

(十七)盟市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现场验收时,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验收不合格:

1、设计变更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

2、系统设备设施及数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

3、系统功能不完备或运行不稳定,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和安全避险需要的;

4、未按规定建立“六大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的;

5、未全面落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制度、措施的;

6、系统相关资料缺失或不全的。

(十八)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会同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等相关部门,对盟市验收合格的矿井进行抽查,对盟市进展情况和完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总体评价。

四、保障措施

(十九)各级煤矿安监部门要把煤炭企业对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专项经费的提取、管理、使用列入重点监督内容。

(二十)各类煤矿凡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制、相应措施制度不完善,专项资金不落实,执行不力的;或未按进度安排完成建设完善任务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停工),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规定要求,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等证照,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二十一)各类煤矿企业法人、相关责任人要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监察局15、33号有关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有关规定,高标准、严要求,强化维护与管理,加强培训与演练,确保建设完善任务按时完成,确保维护与管理工作到位,确保培训与演练取得实效。未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的,据国发〔2010〕23号等文件规定追究企业法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十二)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行业管理等相关部门、机构一定要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加大对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监管、监察力度,推动煤炭企业按期完成任务。

五、其他要求

(二十三)各盟市、旗县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各类煤矿企业,要严格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中“赋予企业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规定,并以下发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

(二十四)坚持典型引路,稳步推进。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会同内蒙古煤监局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加强专家队伍的技术指导,总结19个先期进行紧急避险系统试点煤矿的经验,发挥示范作用。各盟市要从地区实际出发,根据煤矿特点、开采技术条件、煤(岩)层特性,在本盟市或区片内选定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典型矿井,选择或确定紧急避险设施建设的类型,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二十五)自治区各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一步加强对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相关人员培训。各煤矿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详细的“六大系统”培训、演练计划,保证培训、演练的时间和内容,使每位入井员工能正确、科学、熟练地掌握运用“六大系统”。

(二十六)统筹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协同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前后,煤矿井下“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企业法人主体责任不变,兼并者仍是被兼并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责任主体,不得因兼并重组影响其进度。

(二十七)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的基本要求、内容与标准、维护与管理、培训与演练、应急救援、审批验收、监督检查、政策引导、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具体规定和要求,详见国务院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1〕33号、〔2011〕15号、〔2010〕146号文件有关条款。

(二十八)各盟市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煤监机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二十九)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实施中根据国家新的规定和要求,适时补充完善。

附件:1.《全区各类井工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完善进度安排表》(略)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篇8: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5]42号) , 为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 规范财政部门履职行为, 保障合作各方合法权益, 现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2016年9月24日

附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简称PPP) 项目财政管理, 明确财政部门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工作要求, 规范财政部门履职行为, 保障合作各方合法权益, 根据《预算法》、《政府采购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能源、交通运输、市政公用、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养老、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的各类PPP项目。

第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 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等各类公共资产和资源与社会资本开展平等互惠的PPP项目合作, 切实履行项目识别论证、政府采购、预算收支与绩效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信息披露与监督检查等职责, 保证项目全生命周期规范实施、高效运营。

第二章项目识别论证

第四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 共同做好项目前期的识别论证工作。

政府发起PPP项目的, 应当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建议,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项目实施机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提请同级财政部门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社会资本发起PPP项目的, 应当由社会资本向行业主管部门提交项目建议书, 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 由社会资本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项目实施机构提请同级财政部门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第五条新建、改扩建项目的项目实施方案应当依据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论证文件编制;存量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依据还应包括存量公共资产建设、运营维护的历史资料以及第三方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等。

项目实施方案应当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风险分配框架、运作方式、交易结构、合同体系、监管架构等内容。

第六条项目实施机构可依法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委托专家或第三方专业机构, 编制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受托专家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应独立、客观、科学地进行项目评价、论证, 并对报告内容负责。

第七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共同对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物有所值评价审核未通过的, 项目实施机构可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后重新提请本级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审核。

第八条经审核通过物有所值评价的项目, 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和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组织编制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统筹本级全部已实施和拟实施PPP项目的各年度支出责任, 并综合考虑行业均衡性和PPP项目开发计划后, 出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审核意见。

第九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建立本地区PPP项目开发目录, 将经审核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项目纳入PPP项目开发目录管理。

第三章项目政府采购管理

第十条对于纳入PPP项目开发目录的项目, 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审核结果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核。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 由项目实施机构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相关规定, 依法组织开展社会资本方采购工作。

项目实施机构可以依法委托采购代理机构办理采购。

第十一条项目实施机构应当优先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等竞争性方式采购社会资本方, 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充分竞争。根据项目需求必须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 应当严格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

第十二条项目实施机构应当根据项目特点和建设运营需求, 综合考虑专业资质、技术能力、管理经验和财务实力等因素合理设置社会资本的资格条件, 保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平等参与。

第十三条项目实施机构应当综合考虑社会资本竞争者的技术方案、商务报价、融资能力等因素合理设置采购评审标准, 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和质量效益提升。

第十四条参加采购评审的社会资本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内容最终被全部或部分采纳, 但经采购未中选的, 财政部门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其前期投入成本予以合理补偿。

第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PPP项目采购活动的支持服务和监督管理, 依托政府采购平台和PPP综合信息平台, 及时充分向社会公开PPP项目采购信息, 包括资格预审文件及结果、采购文件、响应文件提交情况及评审结果等, 确保采购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

第十六条采购结果公示结束后、PPP项目合同正式签订前, 项目实施机构应将PPP项目合同提交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法制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七条PPP项目合同审核时, 应当对照项目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及采购文件, 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发生实质性变更, 并重点审核合同是否满足以下要求:

(一) 合同应当根据实施方案中的风险分配方案, 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之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 并确保应由社会资本方承担的风险实现了有效转移;

(二) 合同应当约定项目具体产出标准和绩效考核指标, 明确项目付费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

(三) 合同应当综合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核算范围和成本变动因素, 设定项目基准成本;

(四) 合同应当根据项目基准成本和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参照工程竣工决算合理测算确定项目的补贴或收费定价基准。项目收入基准以外的运营风险由项目公司承担;

(五) 合同应当合理约定项目补贴或收费定价的调整周期、条件和程序, 作为项目合作期限内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执行补贴或收费定价调整的依据。

第四章项目财政预算管理

第十八条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预算管理要求, 将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政府跨年度财政支出责任纳入中期财政规划, 经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 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核, 保障政府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履约能力。

第十九条本级人民政府同意纳入中期财政规划的PPP项目, 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预算编制程序和要求, 将合同中符合预算管理要求的下一年度财政资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报请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预算草案, 经本级政府同意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第二十条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预算编制要求, 编报PPP项目收支预算:

(一) 收支测算。每年7月底之前, 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当年PPP项目合同约定, 结合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等, 测算下一年度应纳入预算的PPP项目收支数额。

(二) 支出编制。行业主管部门应将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PPP项目支出责任, 按照相关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 列入支出预算。

(三) 收入编制。行业主管部门应将政府在PPP项目中获得的收入列入预算。

(四) 报送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应将包括所有PPP项目全部收支在内的预算, 按照统一的时间要求报同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门应对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PPP项目财政收支预算申请进行认真审核, 充分考虑绩效评价、价格调整等因素, 合理确定预算金额。

第二十二条PPP项目中的政府收入, 包括政府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取得的资产权益转让、特许经营权转让、股息、超额收益分成、社会资本违约赔偿和保险索赔等收入, 以及上级财政拨付的PPP专项奖补资金收入等。

第二十三条PPP项目中的政府支出, 包括政府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需要从财政资金中安排的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配套投入、风险承担, 以及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安排的PPP专项奖补资金支出。

第二十四条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各级财政部门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监测工作。每年一季度前, 项目公司 (或社会资本方) 应向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经第三方审计的财务报告及项目建设运营成本说明材料。项目成本信息要通过PPP综合信息平台对外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PPP项目绩效运行监控, 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定期检查, 确保阶段性目标与资金支付相匹配, 开展中期绩效评估, 最终促进实现项目绩效目标。监控中发现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偏离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第二十六条社会资本方违反PPP项目合同约定, 导致项目运行状况恶化, 危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 或严重影响公共产品和服务持续稳定供给的, 本级人民政府有权指定项目实施机构或其他机构临时接管项目, 直至项目恢复正常经营或提前终止。临时接管项目所产生的一切费用, 根据合作协议约定, 由违约方单独承担或由各责任方分担。

第二十七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 按照事先约定的绩效目标, 对项目产出、实际效果、成本收益、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 也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提出评价意见。

第二十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资金。

对于绩效评价达标的项目,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 向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及时足额安排相关支出。

对于绩效评价不达标的项目,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扣减相应费用或补贴支出。

第五章项目资产负债管理

第二十九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加强PPP项目涉及的国有资产管理, 督促项目实施机构建立PPP项目资产管理台账。政府在PPP项目中通过存量国有资产或股权作价入股、现金出资入股或直接投资等方式形成的资产, 应作为国有资产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和管理。

第三十条存量PPP项目中涉及存量国有资产、股权转让的, 应由项目实施机构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办法, 依法进行资产评估,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十一条PPP项目中涉及特许经营权授予或转让的, 应由项目实施机构根据特许经营权未来带来的收入状况, 参照市场同类标准, 通过竞争性程序确定特许经营权的价值, 以合理价值折价入股、授予或转让。

第三十二条项目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方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PPP项目合同约定确定项目公司资产权属。对于归属项目公司的资产及权益的所有权和收益权, 经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 可以依法设置抵押、质押等担保权益, 或进行结构化融资, 但应及时在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上公示。项目建设完成进入稳定运营期后, 社会资本方可以通过结构性融资实现部分或全部退出, 但影响公共安全及公共服务持续稳定提供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做好项目资产移交工作。

项目合作期满移交的, 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共同做好移交工作, 确保移交过渡期内公共服务的持续稳定供给。项目合同期满前, 项目实施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应组建项目移交工作组, 对移交资产进行性能测试、资产评估和登记入账, 项目资产不符合合同约定移交标准的, 社会资本应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

项目因故提前终止的, 除履行上述移交工作外, 如因政府原因或不可抗力原因导致提前终止的, 应当依据合同约定给予社会资本相应补偿, 并妥善处置项目公司存续债务, 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如因社会资本原因导致提前终止的, 应当依据合同约定要求社会资本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PPP项目债务的监控。PPP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的负债, 属于项目公司的债务, 由项目公司独立承担偿付义务。项目期满移交时, 项目公司的债务不得移交给政府。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PPP项目的监督管理, 切实保障项目运行质量, 严禁以PPP项目名义举借政府债务。

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项目合规性审核, 确保项目属于公共服务领域, 并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履行相关前期论证审查程序。项目实施不得采用建设-移交方式。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资设立项目公司的, 应按照《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以及PPP项目合同约定规范运作, 不得在股东协议中约定由政府股东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对社会资本方股东的股权进行回购安排。

财政部门应根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结果和PPP项目合同约定, 严格管控和执行项目支付责任, 不得将当期政府购买服务支出代替PPP项目中长期的支付责任, 规避PPP项目相关评价论证程序。

第三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依托PPP综合信息平台, 建立PPP项目库, 做好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公开工作, 保障公众知情权, 接受社会监督。

项目准备、采购和建设阶段信息公开内容包括PPP项目的基础信息和项目采购信息, 采购文件, 采购成交结果, 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项目合同文本, 开工及竣工投运日期, 政府移交日期等。项目运营阶段信息公开内容包括PPP项目的成本监测和绩效评价结果等。

财政部门信息公开内容包括本级PPP项目目录、本级人大批准的政府对PPP项目的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情况等。

第三十七条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对PPP项目财政管理情况加强全程监督管理, 重点关注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绩效评价等环节, 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PPP项目的, 依据《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 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棠村镇龙王庙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计划下一篇:珍爱生命远离香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