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0号

2024-04-26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0号(精选7篇)

篇1: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0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2015年第210号 【发布日期】2015-03-27 【生效日期】2015-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0号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2015年3月27日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促进城镇绿化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城镇规划区内城镇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镇绿化应当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镇绿化建设、养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自治区城镇规划区内的城镇绿化管理工作。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和旗县级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镇规划区内的城镇绿化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林业、国土资源、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镇绿化工作。

第六条 城镇绿化应当加强科学研究,保护植物多样性,开发应用当地植物资源,选育适应本地区自然环境的植物品种,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和微喷、滴灌、渗灌、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节水技术,探索并推广集雨型绿地建设。

第七条 自治区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认养、植树纪念等形式,参与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鼓励城镇居民在其私人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绿化环境。

捐资、认养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享受绿地、树木一定期限的冠名权。第八条 城镇中的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城镇绿化成果,有权对破坏行为进行制止、投诉和举报。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 设区的市、旗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城镇绿化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绿地系统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备案。

绿地系统规划的具体编制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报批前,将绿地系统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十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确定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以下简称绿线),并向社会公布。

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绿地和已建成的绿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绿线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地系统规划、绿线和绿地性质、用途。确需改变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调整绿线不得减少规划绿地的总量。因调整绿线而减少规划绿地面积的,应当予以补足。

第十二条 各类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应当达到下列标准:

(一)新建居住区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

(二)新建学校、医院、疗休养院所、公共文化设施、机关等公共设施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

(三)新建工业园区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工业园区内各项目的具体绿地比例,由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确定;工业园区外新建工业项目以及交通枢纽、仓储等项目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新建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项目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并应当建设宽度不少于五十米的防护林带;

(四)新建城市道路红线宽度五十米以上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道路红线宽度四十米以上不足五十米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道路红线宽度不足四十米的,绿地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十五;

(五)城镇内河、湖等水体周围以及铁路、公路两侧应当按照规划和技术规范进行绿化,并符合河道防洪、铁路、公路安全运输等要求;

(六)其他建设项目的绿地率,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和旗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制定。

旧城改造区建设项目的绿地率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可以比照前款规定的绿地率标准降低百分之五。

第十三条 城市和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镇绿化建设的需要,合理确定生产绿地。生产绿地的用地面积不低于城镇建成区面积的百分之二。

第十四条 城镇行道树应当选用遮阴效果良好,抗风性、抗病性、抗旱性强且适宜本地的树种。

第十五条 公园周边应当划定一定范围的景观控制区。景观控制区内禁止建设超过城市和镇人民政府规定高度的建筑物、构筑物。

公园绿地周边新建建设项目,应当与绿地的景观相协调,并不得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第十七条 城镇各类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应当有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参加审查。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确需变更时,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 城镇绿化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并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项目附属绿化工程应当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范围。组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参加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十条 城镇绿化工程建设应当兼顾管线安全使用和树木正常生长,与各种管线以及其他城镇设施保持规定的安全间距。

第二十一条 自治区鼓励、推广和发展立体绿化,开展阳台、屋顶、高架路、立交桥等建筑物的立体绿化和建筑物立面的垂直绿化,但是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影响建筑物安全。

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面积可以按照比例折算为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地面积。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城镇绿地的保护和管理,按照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城镇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城镇各类绿地,由城市和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单位附属绿地和单位自建的防护绿地由该单位负责;

(三)居住区内依法属于业主所有的绿地,由业主或者业主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四)铁路、公路、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防护绿地,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

(五)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负责;

(六)建设工程范围内保留的绿地,在建设期间由建设单位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城镇绿地,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旗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保护和管理单位。

负有绿地保护和管理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委托专业养护单位进行绿地养护。绿地养护应当符合城镇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镇绿地。因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或者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镇绿地的,应当经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临时占用城镇绿地需要迁移树木的,使用单位应当在申请临时占用城镇绿地时一并提出。

临时占用城镇绿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因特殊原因确需继续临时占用城镇绿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办理延期手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临时占用期满后,占用单位应当及时清场、归还;临时占用城镇绿地造成相关设施损坏的,占用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开发利用城镇绿地地下空间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规范,地下设施上缘应当留有符合植物生长要求的覆土层,不得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绿地的使用功能。

第二十五条 城镇公园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在公园绿地管理单位指定的地点从事经营活动,遵守公园绿地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因城镇工程建设、公共设施运行安全需要或者严重影响居住采光、居住安全等确需移植树木的,应当在移植前书面告知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并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下进行。移植树木的原因和株数应当在移植现场公示,接受公众监督。移植树木未成活的,应当补植相应的树木。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城镇树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砍伐:

(一)经鉴定已经死亡的;

(二)危及人身安全的;

(三)严重影响居住采光、居住安全的;

(四)对公共设施运行安全构成威胁的;

(五)发生检疫性病虫害,可能危及其他植物的;

(六)因树木生长抚育需要的;

(七)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无法保留的。

一处一次砍伐少于五十株的,由旗县级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批准;一处一次砍伐五十株以上少于一百株的,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批准,报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一处一次砍伐一百株以上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镇管线、交通设施等公共设施应当避让现有树木;确实无法避让的,相关单位在施工前应当会同城镇绿化主管部门确定保护措施。

第二十九条 城镇绿地保护和管理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城镇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树木进行定期修剪。

因树木生长影响管线、交通设施安全的,管线或者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按照兼顾管线、交通设施安全使用和树木正常生长的原则,及时组织修剪。

树木生长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城镇居民提出修剪请求的,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修剪。

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导致树木影响架空线安全的,架空线权属单位可以先行修剪树木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同时向城镇绿化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古树名木以及古树后续资源,依照有关规定实行统一管理、分级保护。

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古树名木以及古树后续资源进行普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并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划定保护范围,确定养护技术规范,加强管理。

单位管界内或者私人庭院内的古树名木,由该单位或者居民负责养护。

第三十一条 在城镇绿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树木上刻划、涂污,悬挂物品或者张贴广告;

(二)停放车辆;

(三)倾倒垃圾、污水、有害物质,堆放杂物,焚烧物品;

(四)种植蔬菜,采花草,放养家畜家禽;

(五)采石,挖沙,取土;

(六)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七)损毁绿化设施;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破坏城镇绿化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植物疫情监测预报网络,编制绿化防灾应急预案,健全有害生物预警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绿化植物的检疫和有害生物防治。

第三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城镇绿地普查,建立城镇绿地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城镇绿地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已经作出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擅自砍伐城镇树木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所砍伐树木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一、二项规定,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四项规定,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五、六、七项规定,处以1000元罚款;其中涉及违法经营,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组织编制、调整绿地系统规划的;

(二)擅自变更绿线,改变绿地性质、用途的;

(三)违反规定办理临时占用城镇绿地、砍伐城镇树木审批手续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及街头绿地、小游园等。

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苗木、花卉、草皮、种子的圃地。

防护绿地,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等。

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单位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0号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65号 【发布日期】2009-02-10 【生效日期】2009-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流通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65号)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流通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1月2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二月十日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流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粮食安全,根据国务院《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转化、进出口等经营活动(以下统称粮食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粮食经营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损害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条第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粮食工作自治区主席负责制的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粮食总量平衡和地方储备粮的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

财政、工商、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粮食流通有关的工作。

第二章 粮食经营

第五条第五条 粮食经营者是指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转化、进出口等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第六条第六条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

第七条第七条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注册资金五十万元以上,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三万元以上。

(二)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拥有或者通过租借具有二十万公斤以上,符合国家粮食存储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有效仓容,个体工商户拥有或者通过租借具有二万公斤以上的有效仓容。

(三)具备磅秤、水分测定仪、天平、容重器等粮食质量检验化验仪器和计量器具。

(四)具有专职或者兼职的有相应资格的粮食质量检验员、保管员和统计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第八条 申请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应当向办理工商登记部门的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粮食收购资格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个体工商户身份证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四)资信证明或者个体工商户存款证明。

(五)仓储设施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合同。

(六)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检验化验仪器和计量器具合格的证明材料。

(七)粮食质量检验员、保管员和统计员资格的证明材料。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第九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自受理粮食收购资格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粮食收购许可证,予以公示;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粮食收购资格时,应当对申请者的经营场所、仓储设施、检验化验仪器和计量器具等设备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条第十条 新设立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在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后,依法向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其经营范围内注明粮食收购。

已设立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在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后,依法向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其经营范围中注明粮食收购。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粮食收购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在有效期内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粮食收购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需要继续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其申请,在粮食收购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粮食收购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提出申请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注销其粮食收购许可证。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粮食收购许可证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格式统一印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倒卖、转让、出租、出借粮食收购许可证。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粮食收购场所明示粮食收购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告知售粮者或者在收购场所公示收购粮食的品种、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

(三)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不得损害农民和粮食生产者的利益。

(四)向售粮者出具粮食收购凭证,载明收购粮食品种、等级、价格、数量和金额。

(五)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不得拖欠。

(六)不得接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委托代扣、代缴任何税、费和其他款项。

(七)使用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

(八)接受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委托收购政策性粮食。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跨旗县收购粮食,应当持有效的粮食收购许可证副本和营业执照副本,并向收购地旗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定期报告粮食收购数量等有关情况。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从事粮食销售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卫生标准。

(二)不得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三)所销售的粮食与可能污染粮食的物品相分离。

(四)不得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垄断或者操纵粮食价格。

(五)销售人员应当熟知粮食防虫、防鼠、防霉变、防污染等常识,具备鉴别粮食质量的能力。

(六)成品粮销售人员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从事粮食储存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仓储设施符合国家粮食储存质量、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不得将粮食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物品混存。

(三)霉变及病虫害超过国家标准的粮食应当单独存放,并按照国家规定销售或者销毁。

(四)对仓储设施进行消毒、防治粮食虫害和霉菌、灭鼠等,不得使用国家规定品种之外的化学药剂或者超量使用化学药剂。药剂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粮食,应当单独封存,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储存粮食化学药剂的安全保管和安全使用工作。

(六)正常储存年限内的粮食出库,由经营者自行检验,并出具质量检验报告;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粮食出库,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并出具质量检验报告。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从事粮食销售、加工和转化的经营者向从事粮食收购、储存的经营者购买粮食时,应当索取粮食质量检验报告。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运输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规范,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或者包装材料运输粮食。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从事粮食加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具备保证粮食加工质量和卫生必备的条件,并取得相应资质。

(二)粮食加工人员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

(三)不得使用发霉变质的原粮、副产品进行加工。

(四)不得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

(五)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包装物上的标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统计部门批准的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建立粮食经营台帐,并向所在地旗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定期报送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和转化用粮等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帐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年。

粮食经营者报送的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涉及商业秘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粮食统计制度的要求进行粮食统计调查和汇总,形成统计报表,并将统计报表逐级上报。

第三章 宏观调控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采取储备粮吞吐、委托收购、粮食进出口等多种经济手段和价格干预等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保持自治区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政策性用粮的采购和销售,原则上通过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也可以通过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食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等,具体使用方法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粮食风险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粮食、财政、工商、价格、卫生、质量技术监督、民政等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粮食应急预案。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出现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起粮食市场供求异常波动时,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启动粮食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粮食应急预案启动后,粮食经营者应当承担应急义务,服从统一安排和调度,保证应急工作的需要。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国家决定对某一品种的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时,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组织收购。

对农民按最低收购价格出售的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粮食,受委托的粮食收购者不得拒收。

受委托的粮食收购者履行收购义务,同时享有相应的权益。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农牧业、统计、价格、财政、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建立粮食供求抽查制度,发布粮食生产、消费、价格、质量等信息。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下列粮食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一)粮食收购资格和国家粮食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二)粮食储存、运输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情况。

(三)粮食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粮食收购、加工、转化和成品粮批发、零售企业最低库存量规定的执行情况。

(六)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的执行情况。

(七)粮食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监督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工商、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和卫生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对粮食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交流通报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有关情况。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执法证》,不出示执法证件的,被检查者有权拒绝检查。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粮食经营者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被检查者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挠、干涉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有效期内变更许可事项但未办理变更手续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涂改、倒卖、转让、出租、出借粮食收购许可证的。

(二)粮食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物品混存的。

(三)霉变及病虫害超过国家标准的粮食未单独存放的。

(四)使用国家规定品种之外的化学药剂或者超量使用化学药剂对仓储设施进行消毒、防治粮食虫害和霉菌、灭鼠的,或者药剂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粮食未单独封存的。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未在粮食收购场所明示粮食收购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向售粮者出具粮食收购凭证的。

(二)正常储存年限内出库的粮食经营者未进行质量检验,或者未出具质量检验报告的。

(三)从事粮食销售、加工和转化的经营者向从事粮食收购、储存的经营者购买粮食时,未索取粮食质量检验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粮食、工商、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和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对直接主管的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干预粮食经营者正常经营活动的。

(二)未按法定条件和程序颁发粮食收购许可证的。

(三)为申请粮食收购许可证提供虚假证明的。

(四)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强令粮食收购者代扣、代缴税、费或者其他款项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的。

(三)违反粮食应急规定不履行职责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本办法所称粮食转化,是指以粮食作为原料,用于工业生产以及酿造、饲料、养殖等用途的经营行为。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大豆、油料、食用植物油的加工、转化、销售、储存、运输、进出口等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除第六条至第十二条以外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篇3: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0号

为更有效地管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自治区人民政府于4月25日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闲置土地处置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在2012年7月1日国土资源部新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基础上,结合自治区实际,对一些原则性规定进一步进行了具体化、程序化和本地化。

《实施办法》内容包括总则、调查和认定、处置和利用、预防和监督、附则共5章32条,办法中对于闲置土地的认定标准更加清晰,操作性更强,进一步完善了对闲置土地认定的环节和方式,强化了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监管措施。

《实施办法》的出台为规范土地市场行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有效处置和充分利用闲置国有土地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

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政策法规处

呼和浩特市一季度城市地价涨幅回落

2014年一季度呼和浩特市地价动态监测面积仍保持为210.01平方公里,共布设标准宗地201个。一季度呼和浩特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042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29%,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73%;商业用地地价总体水平为4,283元/平方米,环比增长1.88%,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2.83%;住宅用地地价总体水平为3,365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25%,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70%;工业用地价格因标准宗地变更的原因,土地价格与上一季度相比略有上涨,环比增长6.16%,地价总体水平为534元/平方米。

一季度呼和浩特市地价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有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以及土地供给的有效增加。

文/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 郝军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推进国土资源大事记编纂工作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王重明副巡视员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国土资源志编委会关于编纂《内蒙古自治区志·大事记(1996-2010)》——国土资源内容相关情况汇报,征求相关处室和单位的意见建议,安排下一步工作。

王重明副巡视员指出,按照自治区政府工作部署,厅里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组织专人开展工作。

会议强调,编纂人员要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分析资料、史料鉴别、史实考证、文词字句的斟酌直至坐标、用地单位换算等多方面人手,同时要参考有关书刊中的文献资料和工具书,以及历史和其他学科的一些专著,全面、客观、公正地完成好该项工作,切实让自治区地方志反映出国土资源部门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特征。

会议指出,地方志中的大事记是记载一个地区有关地理历史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能体现地方的特点和历史演变过程,是积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编纂好国土资源大事记方面而言,对于自治区疆域演变、历史沿革的考证,资源勘查、农业水利和产业发展等,均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篇4: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0号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2015年第212号 【发布日期】2015-03-27 【生效日期】2015-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2号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2015年3月27日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土地复垦。

第三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采矿权人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主体,全面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义务,治理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第六条 自治区鼓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方法。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已经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投资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后,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山遗迹,鼓励开发为矿山公园。

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第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并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协调。

第八条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应当提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并报具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矿山土地复垦方案。

第九条 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或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十条 国土资源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当将审查通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矿山所在地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领取采矿许可证,且本办法施行后继续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采矿权人,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按照本办法规定补充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第十二条 采矿权人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和矿山土地复垦分期治理方案(以下简称分期治理方案)。

分期治理方案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并报具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三条 鼓励相邻矿山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实施联合治理,编制联合分期治理方案,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已编制联合分期治理方案的,不再编制单个矿山分期治理方案。

第十四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每三年为一个治理周期。

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下的,采矿权人应当根据治理方案一次性完成矿山地质环境闭坑治理。矿山剩余服务年限超过三年的,采矿权人应当根据分期治理方案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应当在矿山开采前首先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并单独存放,剥离的表土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第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历史遗留的、政策性关闭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

第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检查制度,对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保证金缴存与管理

第十八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采矿权人,应当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

第十九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属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担保资金。

已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不再缴纳土地复垦费。

第二十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实行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二十一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管理机关,负责保证金的缴存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实行属地管理。采矿权范围跨行政区域的,保证金应当向负责采矿权日常监督管理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缴存。第二十三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将普通建筑材料使用砂、石、粘土矿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和管理,委托旗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第二十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管理实施监督。

第二十五条 采矿权人在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时,应当与所在地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

第二十六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标准应当按照不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的原则,根据本办法所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标准及影响系数表》,以因素法计算与治理方案综合比较,按就高原则确定。

第二十七条 开采普通建筑材料使用砂、石、粘土矿和矿山剩余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下的,应当一次性全额缴存保证金;矿山剩余服务年限超过三年的,采矿权人出具缴款计划和承诺书后,可以分期缴存,每期缴存额不得低于三年应缴额。

第二十八条 矿山开采方式、矿区范围、生产规模、主要开采矿种发生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核定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

采矿权转让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和已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一并转让;保证金无法转让的,应当重新缴存,并重新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

第二十九条 每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后,采矿权人应当申请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进行验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验收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结转到下一个治理周期。

连续两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验收合格的生产矿山,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管理机关同意,可以提取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第三十条 采矿权人终止采矿活动或者矿山闭坑前,应当申请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返还保证金和利息。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编制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或者分期治理方案弄虚作假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处以3万元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领取采矿许可证,本办法施行后继续从事矿业开发的采矿权人未按照规定补充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依据《土地复垦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采矿权人未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表土剥离的,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应当进行表土剥离的土地面积处以每公顷1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义务的,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在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时,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并将其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列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诚信档案黑名单,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资源共享。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采矿权人拒绝、阻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2013年2月22日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内政发〔2013〕23号)同时废止。

篇5: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0号

【发布文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30号 【发布日期】2003-08-26 【生效日期】200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30号)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已经2003年8月1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代主席 杨 晶

2003年8月26日

第一条第一条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需要,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结合自治区 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中小学教师,都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 和义务。

本规定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 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第三条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目的。

第四条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 重质量和效益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配套政策、管理办法和规划;

(二)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译、审定和选用教材;

(三)审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格;

(四)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

(五)负责对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检查和评估工作。

第七条第七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自治区人民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以下类型:

(一)新任教师培训;

(二)教师岗位培训;

(三)骨干教师培训;

(四)学历进修;

(五)其他类型的培训。

第九条第九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每5年为一个培训周期。每个培训周期内,新教师的培 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参加学历进修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免于参加同期其他形式的相同内容的培训。

第十条第十条 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普通师范院校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基地。综 合性高等学校、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应当与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和电化教育等机构配合,共同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中小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在 校在岗培训。

中小学校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旗县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与本规定相配套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实行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 成本的分担机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在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同级财政拨付,由旗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照经费管理权限,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按中小学 教师工资总额的1-2%安排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不低于15% 的经费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安排骨干教师培训专项资金。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学习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学 费、差旅费按学校所在地有关规定支付或者报销。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经 费,由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办 学条件达不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标准的培训机构,不得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当地中小学教师 的培训任务可由异地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加强中小学教师培 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重视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 续教育工作,设立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援助专项基金,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 材的编译和出版工作给予资金支持。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逐 步建立区域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科研网络。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证书制度。

高级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初级中学和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证书由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由培训机构颁发。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和晋级的必备条件,未经资格认定的 培训机构出示的考核成绩无效。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未按本规定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 改正或者停止其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

未按本规定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由所在学校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取消 其参加教师职务评聘或者晋级资格。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篇6: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0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精神,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建立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一)试点工作的目标

2007年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同步启动自治区试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为国家试点城市;自治区确定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整体启动,其他盟市选择1至2个旗县统筹区作为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范围,2009年全面启动。通过试点,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二)试点工作的原则

低水平起步,筹资水平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医疗保险费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大病医疗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行属地管理;坚持统筹协调,做好各类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和筹资水平

(一)参保范围

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它非从业城镇居民,以及没有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工家庭中,长期随父母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子女,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二)统筹层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原则上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致,设区的市实行市级统筹,有条件的盟市可实行盟市级统筹,暂不能实行盟市级统筹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

府要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三)筹资水平

成年城镇居民缴费率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左右,最低不低于150元。未成年人缴费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不低于70元。具体筹资标准由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不同人群的医疗消费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探索建立筹资水平、缴费年限和待遇水平相挂钩以及随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增加的正常调整机制。对连续缴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参保居民,可适当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支付比例。

(四)缴费补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并对困难城镇居民给予倾斜。补助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城镇居民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缴费给予补助。个人和家庭缴费以及单位补助资金享受国家税收鼓励政策。

对列入国家试点城市的参保居民,政府每年按人均不低于40元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按人均20元给予补助,自治区财政按人均10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5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5元给予补助。在此基础上,对属于低保对象的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参保所需家庭缴费部分,中央财政再按人均5元给予补助,自治区财政按人均3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元给予补助;对其他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居民参保所需家庭缴费部分,中央财政按人均30元给予补助,自治区财政按人均15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5元给予补助。补助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对列入自治区试点的参保居民,自治区财政按人均20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在此基础上,对属于低保对象的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参保所需的家庭缴费部分,自治区财政按人均5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3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2元给予补助;对其他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居民参保所需家庭缴费部分,自治区财政按人均30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5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5元给予补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具体拨付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

厅、民政厅另行制定。

(五)待遇水平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筹主要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门诊紧急抢救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和特殊慢性病门诊就医制度。

各统筹地区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统筹基金范围内的支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统筹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5%左右。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以内。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左右;少年儿童患大病的,最高支付限额可适当提高。具体病种和标准由各试点统筹区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和支付范围以外的其他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建立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慈善捐助等方式解决,对符合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参保居民因病发生特殊困难的要纳入城市医疗救助体系给予补助。

三、强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

(一)基金管理方面

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试点城市和统筹地区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定期公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自治区各级财政、审计、监察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各地补助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经办机构管理方面

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切实加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和劳动保障社区平台建设。加大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人员配备、工作经费、专业培训、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投入,自治区、盟市、试点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为开展试点工作安排工作经费,并建立与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经费保障机制。拓展和完善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化管理。构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牵头、城市社区服务组织参与、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试点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成立由政府机构、参保居民、社会团体、医药服务机构等方面代表参加的医疗保险社会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运行的监督。

(三)医疗服务管理方面

要综合考虑参保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服务的范围,严格规定高价药品、新增诊疗项目、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及高值医用耗材的准入和使用条件,充分利用社区医疗和中医药服务。加强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协议管理,促进医疗机构提供质优、价廉、方便、规范的服务。科学设置参保、缴费、就医、支付等工作流程,实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药机构的直接结算,方便群众,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对医疗费用支出的管理,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奖惩机制。积极推行医疗费用按病种付费、按总额预付等结算方式,探索协议确定医疗费用标准的办法。

(四)发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作用方面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在城市社区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方便快捷、服务优质、价格低廉、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强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联合与协作,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积极推进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并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支付比例等措施,积极引导参保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

四、深化医疗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一)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

切实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将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力推进进城务工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重点解决大病统筹问题;尽快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研究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鼓励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多种方式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规范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政策,强化医疗服务管理。继续完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搞好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二)协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制度衔接,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在筹集医疗资金、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卫生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用药规范和出入院标准等技术标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实行参保居民分级医疗的办法。

五、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

自治区成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试点工作,协调重大政策措施,指导各地组织实施,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就重大问题向自治区政府提出报告和建议。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担任,劳动保障、财政、卫生、民政、发展改革、教育、药品监督、残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盟市及试点地区也要相应建立领导协调机制。

(二)选择确定试点城市

各盟市可根据本地实际选择本行政区域内的试点城市和统筹区(包括已经先行启动运行的城市),报自治区领导小组审定。

被列为国家试点的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自治区地方试点城市和统筹区的试点实施方案报自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由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三)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配套政策

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要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财政、编制、卫生、民政、教育、药品监督和残联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和管理规范,做好制度的实施及相关管理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完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政策和制定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落实补助等项资金;审计和监察部门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督工作;编制部门负责根据服务人群和业务量,通过内部整合和调剂,增加医疗保险经办管理人员;卫生部门负责加快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定发挥中蒙医药特色与优势的有关政策措施,为城镇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城镇特困居民的参保补助和医疗救助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在校学生的参保宣传,协助做好参保登记工作;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及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管,探索社区药品统一配送网络建设;残联负责做好城镇残疾居民的参保宣传,协助做好参保登记和残废级别鉴定工作。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配合,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要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精心组织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规定的试点目标和任务、基本政策和工作步骤,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区域内的试点工作。试点城市要在充分调研、周密测算、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订试点实施方案。试点方案实施前应当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充分体现民意。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特别是经办人员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已经先行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统筹区,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进一步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的基本医疗保险体制和机制。其他统筹地区也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精神,做好城镇居民年龄、结构、医疗保障现状、医疗费用支付情况等数据的收集、测算、统计、分析工作,为适时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奠定基础。

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向自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五)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篇7: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绿化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0号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民族政策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建立的历史背景

蒙古族在广阔的内蒙古地区的土地上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蒙古族人民历受帝国主义、国内反动统治者和民族内部封建势力的残酷压迫和剥夺,灾难十分沉重。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陷入了更加灾难的深渊。此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在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和中国人民抗战的配合下,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血腥统治宣告彻底垮台。内蒙古东部人民摆脱了伪“满洲国”十四年的枷锁,开始了新的生活,获得解放的东蒙民众,青年知识分子和军官学校师生以及民族上层人士为了争得民族解放和民族自由的权利,强烈要求建立一个东蒙古人民自己的政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薄彦满都、哈丰阿、特木尔巴根、阿思根、等一批蒙古族上层进步人物和知识界的进步力量,广泛团结蒙古族青年军人学生,积极采取行动,在苏联对日宣战,红军进入东北,伪“满洲国”一倒台,便积极行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和筹建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活动。

东蒙古自治政府的建立

综上所述,从一九四五年八月到一九四六年一月,在薄彦满都、哈丰阿、特木尔巴根、阿思根等人的积极活动和组织下,东蒙古重新组成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兴安军官学校师生的基础上成立了一支军队、有了国内外革命力量的支持,成立自治政府的条件臻于成熟。到一九四六年从东蒙地区的社会、政治气氛来看,召集东蒙人民代表大会已到了水到渠成的阶段。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哈丰阿、特木尔巴根、阿思根、博彦满都等人综合东蒙各阶层的意愿和要求,在征得苏军驻王爷庙城防司令部的允许和邀请中共代表参加,于一九四六年并发表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树立宣言》、《东蒙古人民自治法》等。“宣言”公布之日起,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正式成立。它是以兴安、哲理木、昭乌达、卓索图四盟,呼伦贝尔地区、布特哈部、伊克昭盟、齐齐哈尔、苏鲁克3旗为管辖领域。二月十五日,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经选举产生了15名政府委员,博彦满都当选为政府主席,玛尼巴达剌当选为副主席,哈丰阿为秘书长,选出由哈丰阿、特木尔巴根等45人组成的政府“小呼拉尔”,设立了政府工作部门4部3处。

对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蒙古人共和国主席乔巴山公开予以承认,苏联驻军也给予支持,中共东北局、中共西满分局均致电祝贺。在东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中共西满分局派胡秉权、黄文飞同志出席,胡秉权代表中共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简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理论,受到大会的热烈欢迎。只有蒋介石的国民党对这个政府采取坚决不承认的敌对态度。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是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光明磊落地产生的。客观上代表了东蒙人民的愿望,况且,蒙古人民争取民族自治也是东蒙地区广大人民的利益。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历史作用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它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且,历史上发挥过一定的重要作用。

1.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对稳定东蒙古地区的局势,实现东西蒙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初期,东蒙地区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牧区,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有一些乌合之众,到处招摇撞骗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甚至公开提出与共产党为敌,盗贼猖獗土匪四起。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保障东蒙地区的社会安宁,南征北战,彻底打击了真假国民党的反动武装,歼灭了许多穷凶极恶的土匪,对地方武装采取又斗争又联合的策略,有的整编,有的打散。这样到一九四六年后东蒙地区的社会秩序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而且在这个政府的率领下,广大东部地区的蒙古族共同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怀抱,这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本身就是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2.东蒙古人民组织政府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性自治的一次尝试。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千百年来受着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起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深渊,之后是各系军阀的混战,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东蒙人民更落入了日伪“满洲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越来越残酷,各少数民族已到垂死状态,连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日本投降后,情况好转,在中国共产党的满腔热血的声援中,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应运而生了。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政治上也是进步的。这个政府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这些都是中国革命史上、民族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新生物。

3.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在东北地区,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忠诚干部,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九四六年初在《东北局关于蒙古工作意见》中指示东蒙工委:“首先必须培养蒙古青年作为骨干,再通过他们去掌握军队与发动群众,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一精神作用下,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兴安警备总队征得白城子八路军嫩江一支队的同意,选派了50名优秀蒙古族青年军队,到白城子八路军军政干部学院接受训练,为内蒙骑兵一师培养了首批青年骨干。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的当时,就把培训人才的工作列为重要任务,与政府成立的同时,在王爷庙地区就成立了东蒙古军政干部学校。哈丰阿任校长,胡昭衡任政委,张策先生常去讲课,可见对该校的重视。毕业后,这批人中绝大部分成为革命队伍中各个部门的中坚力量。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这些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应永远载入史册。(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兴安革命史话》(第一集),乌兰浩特,中共兴安盟委党史办公室编,1987年7月。

[2]《兴安革命史话》(第二集),乌兰浩特,中共兴安盟委党史办公室编,1988年12月。

[3]《兴安革命史话》(第三集),乌兰浩特,兴安盟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辑出版,1990年10月。

[4]布特格其著,《在路上》,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0年1月。

[5]王铎著,《五十年春秋——我的民族工作的经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三版。

参考文献:

上一篇:销售业务部2011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问说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