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媒体生存环境

2024-05-04

内蒙古新媒体生存环境(共8篇)

篇1:内蒙古新媒体生存环境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生存表现与改进建议分析

【摘要】随着国际数字化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接踵而至,一些传统媒体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如:移动媒体、互联网媒体、杂志媒体等,一些传统媒体已经无法跟进时代的步伐。本文根据传统媒体的现状,对传统媒体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逐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满足新时代媒体的要求,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生存表现

传统媒体的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还没有新媒体的时代中,传统媒体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较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为人们传递信息、发表社会舆论、了解社会文化等。但是,新媒体的问世,打破了传统媒体发展模式,使传统媒体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受到社会的排挤,所以,传统媒体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为自身生存做出保障。

一、传统媒体发展现状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传统媒体面临着许多困境。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使传统媒体面临巨大挑战,以下是影响传统媒体发展的因素:

(一)传播速度慢。由于新媒体有着较快的传播速度,使传统媒体受到忽视,新媒体揭露的社会风气,要比传统新闻报道的速度快很多,给传统媒体带来信息传播的压力,如:新闻收视率低、新闻摄影经济效益下降等,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二)互动空间少。目前,新媒体在互联网方面程开放状态,尤其是在人民互动方面,加大了人民交流以及发表观点的空间,进而受到广泛的支持,新媒体是利用人们之间的相关活动来完成信息传播的,人们随时都可以查看最新实事,然后发表言论,这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压力。

(三)经济收入减少。随着新媒体的到来,传统媒体的利益遭到分割,例如:新闻摄影。新媒体与新闻摄影的盈利方法大有不同,新媒体一般侧重服务于互联网产品的应用等,新闻摄影则是利用广告赚取利益。新闻摄影利用投资方的广告,平衡自身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新闻摄影是通过广告商来生存的。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导致新闻摄影不再受人们关注,使其广告撤资情况频频发生,广告投资方将目标转移到新媒体中,同时因为新媒体受人民群众的支持,且广告成本较低,广告界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具有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受到广告投资方的热爱,这就是传统媒体经济收入减少的原因,严重制约传统媒体发展。

二、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生存策略

(一)更新自身观念。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管理观念显得极其落后。所以,传统媒体要引进科学技术,促进自身观念进一步革新。传统媒体要利用网络技术,获取更多实事来源,在新媒体发布新闻的同时,传统媒体也要将新闻公布出来,减少信息传播速度慢的问题。只有传统媒体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才能够真正解决信息传播问题。传统媒体可以适当引进先进技术,如:微博、微信等,再要求记者在新闻现场以传统媒体设立的公众平台发布现场最新情况或照片。这样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传统观看新闻,还可以仔细欣赏新闻中的图片。

(二)融合到新媒体中。传统媒体要想将改变现状,就要认清自身存在不足的地方,了解新媒体的优势,并合理的应用于自身发展中,最好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盈利。第一,传统媒体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单独网站,将自身所要发表的新闻中前言部分传到网站首页,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还可以激发人们阅读新闻的兴趣,进而观看新闻、购买报纸等。第二,传统媒体可以和受欢迎的网站合作,利用网站公布自身新闻与其他信息,吸引人们关注传统媒体,并且,要将网站上的热点信息编入新闻或报纸中,使自身的传播系统具有多元化特点。近年来,手机媒体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传统媒体可以与其合作,将新闻与其他信息制作成为小视频、文字等,使传统媒体受到人们的支持。

(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目前,一些新媒体公开上传一些黄色、暴力视频或是娱乐性过强的信息,使公众接受到不好的社会风气,诱发道德问题。所以,传统媒体要采取有效方式,改进信息传播内容,促使社会形成良好发展风气,公布的信息也要健康、积极向上,进而充分发挥优势,引导公众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使社会价值增高,间接提升传统媒体的形象。

(四)保存自身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激烈,传统媒体应该保持自身优势,将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新媒体所公开的新闻虚假问题较为严重,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为人民提供的信息缺乏权威性。所以,传统媒体要抓住这一时机,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传统媒体要保证自身公布的新闻具有权威新,公布党的各项方针与政策,并且大力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其次,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记者要对新闻现场进行考察,确定信息的准确性之后,才可以将新闻公布。最后,传统媒体在公布新闻之前,要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事件的描述方式以及细节进行设计,保证新闻能够吸引人们观看或查阅,摒弃传统媒体中单一性的故事描述方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

(五)重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传统媒体要想将自身问题解决,就要重视人才,要建设出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同时,阶段性的聘入技术型人才,保证传统媒体人才充足。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对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保证传统媒体从根本上得到改革。

结语: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着较多的生存危机。所以,传统媒体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创新观念、积极聘用技术人才等,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新闻的真实度、权威性等,为人们提供思想健康的信息,只有这样,传统媒体才能受到人们的重视,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传统媒体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四小.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生态环境的表象和优化[J].编辑之友,2014(2):69-71.[2]张卫红,刘镪.文化传播: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制胜之道--以《范》杂志为例[J].新闻知识,2013(8):12-13.[3]冯剑.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困境和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4(13):161-162.[4]刘冬.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34(10):268-270.

篇2:内蒙古新媒体生存环境

版权是新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根基于相同的土壤,离不开同样的条件,这就是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就是作品、内容和版权资源。”22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在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上说,版权具有创作、文化和财产属性,是新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在信息快速传播时代,随着各种信息传播技术和工具的更新换代,新媒体已成为向人们展示各种资讯的重要途径。一时间,关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如何博弈的话题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争论的一大焦点就是各类信息的版权归属。

于慈珂认为,新媒体拥有强大的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传统媒体拥有雄厚的作品、内容和版权资源。双方都有比较优势,也有比较劣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是绝然对立、互不搭界的两个阵营,“版权成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联姻发展的红娘,成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合作双赢的桥梁。”

“应当认识和重视版权,从本质规律上对版权端正观念、提高认识,看重版权价值和作用。版权具有创作、文化和财产属性,是新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视或轻视版权,新媒体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慈珂说。

近年来,国家版权局一直通过强化日常监管和“剑网”等集中行动,一方面规范网络版权行为,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和作品网络转载;另一方面坚决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活动,查处大案要案,依法整治网络空间,建立良好网络版权环境。

于慈珂说:“新媒体优势强、发展快,但屡屡被诟病是因为版权,常常被查处也是因为版权。无论运用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多么优良的商业模式,使用和传播作品,都必须遵循‘先许可后使用’的法定原则。”

于慈珂认为,版权不仅是新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其发展的重要资源。在重视版权和保护版权的基础上,把版权当作资源,充分运用好,全链条、全环节、全方位,可尽量挖掘其价值、发挥其作用。“版权还是一种资产,新媒体在这方面有优势,管理好版权资产就会效益倍增。”(记者 高洁 席敏)

篇3:内蒙古新媒体生存环境

1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现状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三种传统媒体,有时又称为“平面媒体”“旧媒体”。人们对于一个概念的界定,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新媒体亦是如此。目前,学者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仍没有统一定论。2006年,中国互联网实验室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从新媒体的技术基础、呈现方式、主要特点等方面提出“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视频音乐播放器(MP4)等设备为终端的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在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导致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在八十年代的王牌地位早已不再,残酷的现实持续给出答案。著名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在如今的新媒体浪潮中不再发行纸质版,转而制作网络版了。仅2009年就有105家美国报纸倒闭,1万多从业人员下岗。过去几年,北京、上海等地多家民营书店早已倒闭。相较于报纸、图书等纸质媒体而言,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在新媒体的浪潮中受到冲击要小得多,但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也面临着广告减少、股价下跌、市场萎缩的威胁。2009年,NBC环球公司减少了3%约5亿美元的预算开支。其他一些如电影、电视剧之类的大传媒娱乐产业,为了在数字时代站稳脚跟,也纷纷采取措施控制成本,如推迟影片上映,压缩电视剧的长度和数量、停止基础建设等。

2 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优势

2.1 传播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实现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新闻发生与发表的时差越小,其新闻价值就越大,新闻发生与发表的时差越大,新闻的价值就越小。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加工发布的特点和优势。传统媒体,相比于新媒体,如图书、报纸、期刊等为了确保质量,都具有相当严格的制作和审核的流程,通常需要三审三校。若发生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在报社完成采访、编辑、排版、印刷等流程,再分发到各大售报地点的时候,受众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关于发生的事件展开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新闻首先向公众发布的,往往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而是新媒体。

2.2 传播的方式

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大多是单向传播,受众基本上被动的,其传播的形式也只是一点对多点,信息制作者不能及时获得受众的反馈意见,而且让受众以书面的形式与信息制作者进行交流,不仅麻烦而且速度慢,所以传统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就会减少收集受众的建议和意见的机会。而在当今社会,新媒体盛行的时代,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速度慢的劣势,广大受众可以借助新媒体在互动空间和留言板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受众可把自己对栏目的意见、想法、问题通过:E-mail、短信、留言等形式发给媒体制作者以便改进、提高收视率、访问量。以微博为例,微博的出现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受众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和事件可以通过转发和评论的方式,在微博上展开热烈的讨论。

2.3 传播的空间

媒体传播空间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媒体的影响力。传播的空间大,媒体的影响力就大,品牌效应就大,吸引受众的能力就越强。传统媒体受成本的限制,传播空间只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新媒体则仰仗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传播空间和信息量具有无限性。传统媒体传输信息的方式是模拟式,这种传播方式要求媒体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扩大传播范围,而当遇到一些特殊因素时,如地理空间阻隔或人为干预,传播效果将大大降低,甚至中断。而新媒体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边界,几乎不受局限。任何信息一旦进入互联网,几乎就可以同时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看到。

3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出路选择

3.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在数字时代,新兴媒体的出现,在技术、成本、互动性、便利性等方面,相比于传统媒体,表现出强大的优势,便于受众第一时间获取自己所需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反馈,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眼球。因此,传统媒体需要与新媒体融合,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战略,才能在数字媒体时代生存和长远地发展下去。主要方式包括挖掘自身优势,建立网站,发展电子图书、网络报刊、手机报刊、电子报刊等多种数字报刊形式;探索数字化图书与报刊的商业模式等。例如,国内权威人文旅游杂志《中国国家地理》在2006年与国内最大电子杂志发行平台ZCOM智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同名电子杂志。2014年的世界读书日,《读库》等刊物开始试水微信,开微店卖书。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也参与到微信售书的行列之中,他把自己20多年前出的《文化苦旅》作了增补和改写,在微信上进行销售。

3.2 传统媒体与多种媒体融合

简要地说,传统媒体与多媒体融合,就是指报纸、图书、广播、电视台和互联网等媒体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衍生出不同模式的内容产品,再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在数字时代,这种整合模式已经成为传媒业的新浪潮。例如,电视上有以读报形式出现的电视栏目,从早期的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到后来的《马斌读报》《早报早知道》《孟非读报》等表现出电视与报纸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广电集团办报纸,报业集团成立门户网站,进军网络市场等方式更是屡见不鲜。以“云南网”为例,作为云南省重点新闻网站,“云南网”和云南日报报业集团11报4刊3份手机报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云南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电视台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的“一报两台一网站”的云南省级四大主流媒体格局。

3.3 传统媒体转变自身观念,加快转型的步伐

虽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但是应看到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新媒体是革新传统媒体发展不足的重要方式,要利用新媒体给传统媒体的未来注入新的血液,加快转型的步伐。一方面,要创新产品结构,突出产品的特色,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另一方面,优化人才队伍,引入数字化专业人才。因为在数字化的环境下,除了传统的内容采编和审核人员,更需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以最快捷的途径和最贴切的方式采集、传播最有价值的信息和制作信息产品的数字化出版专业人才。

4 结语

在数字化环境下,新媒体的冲击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传统媒体的转型是生存的要求,也是时代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只有通过不断互动、融合才能获得共赢,并为双方拓展更开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促进传播事业的发展。

摘要:新媒体以即时传播、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给受众带来了极大便利,从而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劲的冲击。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具有哪些优势?传统媒体该如何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如何创新,如何生存和发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传播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佟志成.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竞争[J].科技传播,2011.(12).

篇4:内蒙古新媒体生存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深度报道;现状;生存转型

【作者单位】周怡,新余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的严峻冲击,以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备受人们青睐。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逐渐发生变化,碎片化阅读需求成为主流,号称传统媒体撒手锏的深度报道正在遭遇尴尬的现实。

一、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

近年来,纸媒刮起了深度部淘汰风潮。《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等深度部因各种原因相继被撤销,一些曾有过深度部的报社也几度立废。 新媒体时代,读者不需要深度报道了吗?曾经是纸媒核心竞争力的深度报道到底面临哪些问题?

1. 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冲击

网络时代呼啸而来,新媒体以碎片化信息填充人们的碎片化时间,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过于冗长的信息呈现形式已不符合数字时代的阅读习惯。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阅读接触率以58.1%首次超过传统纸质阅读率,手机阅读接触率达51.8%,其中微信阅读时间超过40分钟,是纸质阅读的两倍多。时下,人们由于长期习惯在社交媒体上获取“短、新、快”的文章和新闻,促使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养成,人们很难再静下心来读长篇报道,而是更多地习惯从微信、微博获取信息,更偏好于浏览新闻的what,其他几个要素如how、why往往被人忽视。

2. 深度报道选题同质化严重

当前选题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深度报道都处于一个“不深不浅、不痛不痒”尴尬境况。在深度新闻遍地开花的表象下,具有个性特色、能够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的深度报道稀缺。一些所谓的深度报道打着“深度”的幌子,实际上只是堆砌材料、生搬硬套地对信息和材料重复叠加,使得深度报道缺乏广度和深度,失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几年,深度报道着眼于社会热点现象和问题,如城市建设、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等,但大量的重复报道使得这类新闻很难再放光彩。

3. 深度报道记者流失严重

近年来,由于相关政策调整,传统纸媒的深度报道开始压缩成本,紧缩开支,削减深度部的经费和人员,导致深度报道记者队伍开始萎缩,总体素质大大降低。而且深度报道记者由于发稿数量少、周期长、收入普遍不高、职业幸福感降低等原因,大量优秀的深度报道记者纷纷离开一线。不仅如此,深度报道记者还面临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风险,正如智利著名的调查性报道记者Alejandra Matus在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的一次研讨会上曾指出的那样:“如今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工作的持续性,谁在今后会愿意做这样的工作,甘愿冒着危险进行调查,花费大量时间去翻阅枯燥的文件?”

二、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依然是媒体竞争的拳头产品

新媒体时代,读者不再需要深度报道了吗?曾经是纸媒核心竞争力的深度报道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浙江日报社副社长蒋国兴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融合之路并非一定要抛弃深度报道,相反,从国内信息需求来看,深度报道仍有很大的市场。深度报道并没有因为新媒体的层出不穷而陷入困境,反而有很多媒体已经将深度报道作为竞争的拳头产品,作为当下媒体竞争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尽管来自新兴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不少媒体深度报道显示出明显的疲态,但从国内信息需求来看,深度报道仍有很大市场,依然有《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华商报》《新京报》和财新网、财经网、澎湃新闻等一些深度部表现强劲。NewMedi曾为《南方周末》和澎湃新闻做了一番阅读量统计,结果显示在时下热门的微信公众号中,《南方周末》每天的公众号头条,均非网络最热门题材,却基本上每两期中都会有一期都可以获得100000+以上的阅读量。前不久,澎湃新闻做了关于“温州模式三十年”的系列长篇深度报道获得了大量转发,单是一篇稿件就在朋友圈拥有30多万的点击阅读量,这足以说明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过程中再一次用优质的内容让人们感受到媒体“社会公器”的作用。

三、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生存转型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挑战,作为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一大标志的深度报道,需要努力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重新审视和再造,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面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和采写方式的转变,传统媒体要坚守优势强项,把内容、渠道与技术相结合,不断改进报道方式,实现更好更优的传播效果。

1. 以内容为王

任何事物,无论外在形式和内在模式怎么变,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对媒体而言,恒久不变的就是内容[1]。深度报道在内容上要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记者调查要足够深入。全媒体时代将受众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媒体想要做出让受众满意的产品,就要主动做好市场调查,精准洞察、掌握受众需求,根据受众的反馈,了解并满足受众需求,是提升深度报道传播效果最好的方式。媒体不但需要定期进行市场调查,还可以通过热线、QQ、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与受众进行互动,观察受众的态度、偏好和日常关注的焦点,根据互动中受众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深入挖掘。 如美剧《纸牌屋》通过大数据技术搜集用户收视习惯,以更好地进行受众定位和改善内容的做法,同样可以在媒体深度新闻的操作中加以运用。

2. 技术为用

在传统媒体统治大众传播的时代,“内容为王”仍是新闻媒体发展的一大基石,但现在深度报道不能只考虑“内容为王”。“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新技术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带来了机遇。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 不但扩大了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渠道,还增加新闻影响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同时提供更多的商业选择。于是,媒体的发展不再是以优质的内容就能取胜,外观设计、读者互动和广告营销等技术层面的创新也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拥有较强的内容生产能力,传统媒体还应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在渠道和技术上不断创新,注重新闻理念和技术理念并举,实现“内容为王”与“技术为王”的协同发展。 因此,交互媒体、大数据等产品呈现方式值得深度类题材运用。

nlc202309090858

2013年发表在纽约时报网站上的作品《雪崩:特纳尔溪事故》获得了普利策新闻特稿奖。该作品完美融合了文字与多媒体交互技术,报道了发生在华盛顿州喀斯喀特山脉16名滑雪爱好者遭遇惊心动魄的雪崩灾难全过程,在报道技术上完全颠覆了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字化模型(DEM)、卫星模型联动等大集成。作品在纽约时报网站上发表后,6天之内就收获了290万次访问和350万浏览量。可见,除了扎实深入的采访、巧妙精湛、行云流水的写作,融合了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报道”才是当前深度报道重新吸引读者关注的撒手锏。

3. 渠道创新

渠道的创新也很关键。一些门户网站纷纷把深度报道当作核心竞争产品,并将其作为提升内容品质、树立品牌的重要手段。不仅门户网站,一些新媒体平台也是如此[2]。颇受关注的澎湃新闻的新闻发布主要渠道是网站和新闻客户端。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的产物,澎湃新闻传播方式具有传播社交化、问答互动化、内容优质化等特点;其营销手段以市场化为导向,整合多种产业资本,依靠海量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推出的第一个成果,澎湃新闻采编成员大多数来自《东方早报》,与其他门户网站不一样的是,澎湃新闻的记者在时政新闻和重大事件上拥有采访权。澎湃新闻的内容以深度报道见长,传统媒体的深度、信度与新媒体的时效性、互动性在澎湃新闻这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融合。这也进一步说明,深度报道并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如果脱离纸质形式,深度报道也是可以单独存在的。

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纸媒、门户网站,还是自媒体云集的微信公众平台,都将深度报道作为当下新媒体竞争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深度报道并没有因为新媒体的层出不穷而陷入困境,反而有很多媒体已经将深度报道作为产品竞争的拳头产品。当然,“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成为过去式,优质内容也必须拥抱新的传播形态,借助新的传播平台来延伸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深度新闻需要努力根据新条件创造出新价值,内容、渠道与技术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1]沈炳忠,方砾. 强化互联网思维 增强广电节目传播力[J]. 视听纵横,2014(10).

[2]叶铁桥. 移动互联网让传统深度报道终结了吗?[EB/OL]. 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6/13/nw.D110000gmrb_20150613_2-06.htm,2015-06-13.

篇5:高校新媒体环境总结

高校媒体环境现主要由服务商业媒体、大众商业媒体、非商业校园媒体和各类校园活动组成。

一、服务商业媒体:心触动(武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率先研发出智能终端机,致力于服务学生校园生活、帮助学校智能校园管理、以交互形式为企业定制互动推广方案。

二、大众商业媒体

户外: 食堂(看板、餐桌贴画、视频、灯箱等)、主干道(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灯箱、大牌、报刊亭/栏等)、宿舍(灯箱、看板、取阅架、公告栏等)、体育场(围栏广告)、报刊亭(灯箱/看板), 网络:商业化官方BBS,非官方BBS,地方性大学生BBS、商业SNS大学生网站等、校内资源网站、报纸: 校团报、大学生英语类学习报、学院报、免费直投报等 杂志: 全国性大学生杂志、免费直投杂志、校园杂志、三、非商业校园媒体:

非商业官方BBS、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团报、大型看板、宣传栏海报、《新生 手册》、《BBS手册》等。

四、各类校园活动:

《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校园十大歌手晚会》、《女生节》、各种体育赛事、校园艺术节等。对学生宣传校内推广活动的情况。但请注意,校内广播一般不允许直接的商业广告进入,只能以软广告或通知的方式实现。

四、灯箱广告

唯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的以全国高校 “ 卫生宣传栏 ” 为依托的大型户外灯箱媒体网络。作为国内唯一一个符合国家审核标准的高校专业媒体,已经锁定万千莘莘学子、教职工及家属人群,通过校内展示推广企业形象。

五、校内刊物及手册

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刊和系刊,以及团体的文学刊物,采用直投方式发送到学生手中。每年还有各类校内实用手册,针对学生发放,此类手册基本都允许相应广告的介入。此类刊物比普通报纸更具直接性、宣传效果持久,对学生而言更有亲和力,易于接受,并具有相对高的传阅率,成本较低。和各校内组织、社团有长期亲密的合作关系,以优惠的价格,为客户甄选校内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校内平面刊物,为你寻求最佳的广告组合方案。

六、专用展板、条幅

在校园特定位置摆放专用展板悬挂企业条幅。根据客户要求,确定展板的摆放地点和保留的时间。在保证宣传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了海报等宣传品的浪费。展板及宣传条幅可设置在校内明显位置,通过不断的视觉冲击,达到宣传效果。根据统计,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各类学校社团,90%以上的学生参加各校的文化节、院系晚会等活动。校园相对封闭的环境,也为现场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最佳环境。校园外的现场活动,往往成为“民工”或无业游民的party,而校内活动则能吸引大量高素质潜在消费者,短期内引起热烈反应,实现诉求的迅速抵达。

七、校园路演巡展

根据各个校园不同情况,协助企业在合适时间、最佳地点,采用最有效的方式,在校园内展开现场路演活动。

活动内容可包括:产品展示、校内销售、现场演出、讲解演示等,根据企业的不同要求,为您量身定做,满足企业方方面面的要求。

八、校园讲座

室内外讲座。讲座也是很好的宣传方式,而且相对容易举办。只要淡化商业色彩或加以与就业有关的名义,讲座现场肯定座无虚席。讲座往往被培训企业和大型集团公司选择,对提高公司美誉度有很好的效果。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拟定出相应的讲座主题是校园讲座成败的关键。基于对校园市场的深刻了解及经验,为客户提出活动方式建议,和整体活动解决方案。

从选题到策划,场地的选择确认、前期信息校内的发布、现场活动的组织维持,为客户提供全程活动承办。

校园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营销在中国方兴未艾,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则是由于营销推广的不足引起的。

一、客观存在的问题

1、高校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消费没有完全市场化,一般大众媒体辐射不到,这使得有些营销工作难以像大众市场那样充分展开,譬如某些广告限制在校园内发布、某些促销活动不允许在校园内举行;

2、高校较为分散,开展工作比较繁琐,某个新品上市时,可能需要逐个学校举行发布会才能产生效果,投入的人力和时间较多;

3、大学生一般没有固定收入,消费基本上是自主消费,自掏腰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行为,尽管他们对品牌的消费欲望很高,有时受能力限制,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二、营销推广的问题

1、一般品牌的广告宣传活动主要在校外,没有针对校园市场单独开展,造成品牌在学生中的认知率较低,影响不足;

2、传统的广告公司对如何跟学生打交道不了解,很难采取针对性的推广措施,譬如学生白天都不在宿舍,只有晚上和周末才有人,若不清楚这些,要找到他们并不容易,另外学生们喜欢用短信沟通,这个习惯不见得广告公司会放在心上并利用起来;

3、在校园中进行的传播大都逃不出传统的营销手段,如散发产品广告、赞助活动什么的,企业像打散弹一样地向大学生们发出一些传播讯息,既无章法,又无创意,既抓不住他们的注意力,也抓不住他们的心,反倒有可能将他们从自己身边推开;

4、专门针对校园市场开发的产品和服务还不多,难以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这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开发年轻人市场的观念,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开发年轻人市场的能力;

5、企业缺乏长期发展的目光和战略,在开展校园活动时,大多数企业只注重单纯的促销产品,活动与活动之间各自为战,对品牌积累几乎毫无助益。

企业校园营销需要掌握的技巧

一、开展校园市场调研

首先要做的是,开展校园市场调研。在校园营销中,我们没有多少成功案例或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对于希望在这一块有所作为的企业来说,一定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校园市场,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消费特点,分析他们的消费习惯,例如他们更加容易受到周围朋友和同学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还未完全角成,具有一定的感性等,而不能凭借在大众市场上的经验和主观臆断来进行营销决策。

二、产品开发要有针对性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性,多推出一些品质好、价格适中的新产品。产品设计要有针对性,从外形到功能,不断融入大学生的文化元素,如手机内置单词查询、外观新颖炫酷等。如果选对了产品,校园里的接受程度让人吃惊。

三、进行市场细分和定向推广

在校园市场上也需要进行市场细分,从而使得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进行产品差异化定位和营销,如通过数据采集,了解某个学校有多少个寝室,男女生比例多少,大一多少人大二多少人„„这些细分数据都被掌握在手里,就可以进行校园定向推广,确保营销的准确性和高效率。

四、价格、付款方式要考虑大学生的承受力

强烈的消费欲望受到现有购买能力的限制,价格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营销工具,进入校园市场的产品定价应该倾向于中低档价格。另外,企业可以针对大学生市场制定相应的付款方式,比如电脑、数码相机等价值较高的产品,允许分期付款。

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

传统媒体对年轻人的吸引正在下降,互联网现在是对大学生们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媒介。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网络用户有1亿人,其中有4000万是宽带上网,并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大学生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一切都说明,大学生对网络的重视和依赖程度在攀升。因此,应该更多地利用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的亲和力,在各种虚拟社区和网络游戏中强化网络传播的力度,加强企业、品牌和大学生间的联系。

六、发挥高校社团的作用

高校社团是校园营销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环节,企业在高校的营销活动如果能够得到学生会或学生社团的支持与配合,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社团活动计划来完成宣传活动和引导消费导向,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有可能的话,企业甚至可以组建自己的高校活动社团,利用社团达到自己的目的。

七、寻找“意见领袖”

几乎每一所学校,都会有一小群人,他们的消费比较超前,什么东西都第一个用,这些人会在第一时间带动整个学校的潮流。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意见领袖”。可以设法建立一个“意见领袖”网络,把这些人掌握在手中,通过给他们一些优惠或者赠送,带动新品的推广。这个办法成本很低,但是效果很好,这些学生在引领身边潮流方面,甚至比找明星代言还有说服力。

八、用大学生熟悉的方式“说话”

贴近校园环境,以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文化去展现企业的产品和品牌。改变品牌和产品推广的方式,通过更加软性的广告,或者公益活动等公关活动来减少大学生规避的心理,通过非商业性质的宣传活动,学生的参与,最终达到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厂商互动的目的,达成品牌与消费群体的共鸣。

九、明确活动的目的

在企业把营销活动延伸到校园内部之前,企业应该明确开展这样一个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或产品的形象,还是仅为了搞一次促销。即便是二者兼顾时,也要划出其中的一个偏重点,这样才能使得活动的形式更能完好地符合活动目的的要求。侧重扩大知名度、提升形象的可做产品展示或者知识讲座,尽量淡化商业氛围,以免引起学生的规避行为;侧重推销产品的,要加大活动前期的宣传,以吸引学生对当天活动的足够关注,并且在促销方式上应该力求多样化。企业加强对校园营销活动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要有一套系统的如何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企业校园营销活动的方案。找出适合企业自身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十、通过巧妙方式,突破进入障碍

企业的校园营销活动能否进入校园是其成功开展的基本前提。面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限制时,企业可依靠与校方业已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或依靠校园内大型的全员性活动,或以赞助的形式获得“准许进入”这样的一个“意外收获”来谋求进入校园的渠道。总之,在进入管制较严的学校时,要想方设法使活动变得“重形象轻销售”。至于提供相应的资金也是很有必要的。倘若是那些禁止一切商业性活动的学校,企业只得选择放弃。

十一、采用俱乐部营销的方式,并结合必要的关怀度

我国以往的该种营销方式有趋于贵族化的倾向,实际可以针对学生消费群,将其发展为平民化的方式,为会员提供产品的优惠,或最新信息的发送,并以购买产品累计作为保留会员资格的途径之一,以此达到对产品品牌持久有效的宣传并形成固定的购买群。可以定期派发(不同于以往促销分散的派发形式,具有一定的规模性,集中性)新产品,发放印有本产品品牌的生活用品,如学生较青睐的便签本、文具、生活小贴士等,采用POP的广告单、海报等时尚元素,总之,从细节入手培育品牌意识。

篇6:内蒙古新媒体生存环境

阶段总结

镇赉一中 包春艳

按照上级下发的2011年申报有关要求,我申报的课题为《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本学期是课题实施研究方案的第二学期。一学期来,在领导的支持下,在同事们的配合下,通过学习有关文献书籍资料,学习其他实验学校的典型示范等,从中学习并吸取别人的经验,切合本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初见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的计划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几年来的英语教学中,我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英语教学中仍然村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学生对一些单词的理解模糊,记忆单词效果差。课堂教学不生动,不能足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针对以前我们总结出来的问题,再结合本课题所要研究的目标,我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发挥媒体的优势,运用新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巧妙的一处单词的呈现形式与策略。

2、研究如何让利用新媒体,根据英语单词本身的基本发音规律归纳总结、选择和开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利用新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们的英语素养。

3、研究利用新媒体,总结出一套切合学生实际的操练方法。

4、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巩固练习,目标检测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有效。

5、根据不同的课型,集体研究制作成符合本课实际的教学课件,并建立学校媒体资源库。使大家在英语教学中做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本校的英语教学服务。

二、研究过程

而近阶段,我们就问题1和问题2进行了重点的研究。通过研究对比,我们发现:以前,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教师授课一般只是运用手中的粉笔,自制的简笔画,或者一些静态的图片。而今天,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为英语教学创造了新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因其既有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交互对话等诸多优点,又有图文并茂,集文本、图表、动画、视频、音乐于一体,生动形象的优势。也基于这个优势。我在开始阶段认真学习了有关新媒体教学的理论意义以及具体的多媒体软件的实际操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立足课题组成员现状,积极进行理论学习。

利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一起学习讨论《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再一次明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目标及基本理念。用扎扎实实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引导英语课的教学。

2、通过网络学习,互帮互学的方式,掌握了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方法,学会了基本课件的制作与使用。

3、将新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我所授课的俩个班级中,一年十一班我采取新媒体词汇教学。而我所课的一年一班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方进行授课。在试验班,我们使用了新媒体,不仅让学生听到了清晰、正确的英语发音,规范的语音语调,流利的英语口语,而且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通过精美图片、声音与文字的结合,刺激学生感官,能让学生在特定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迸发出无比的热情,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合作精神等素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1、总结出了呈现单词的方法。

新媒体在呈现所学的新内容时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Destination”一课时。教师呈现出了孩子们野外旅行的视频。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本节课要学的五个短语。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以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展示提到的主要单词时,并配以图及关键词,并加入原汁原味的英语作为声音。代替了教师教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的传统教学方式。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对重点短语,句型还进行大量的操练,达到了口、手、心、脑并用之目的。充分发挥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教学效率明显提

高。

2、认真开展听课评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本学期每周开展一次课题组的教研活动,就词汇有效教学尤其是多媒体辅助下的教学展开听课、评课活动,深化组内研讨,积极思考、探究适合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英语教研组的老师能够坐在一起,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难点,交流彼此的教学心得,通过互相的切磋,共同探讨教学难点与重点,尤其是运用多媒体如何进行词汇教学上制定了多个教学方案。通过研究讨论。课题组教师逐步提高了运用新媒体授课的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新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不言而喻。然而,因为我们尚处于探索阶段,问题与不足也日益凸现。在我们实验的过程中,主要发现如下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1、新媒体使用技术不足,能力不够,需要提高操作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理论研究、技术进步、硬件发展,实践应用关系紧密。它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是一种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使用多媒体不是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简单的鼠标操作,而是先从思想认识、操作技术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努力培养创新精神,使新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相结合,从而使其更具

创造性与实用价值。

而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目前学校提供使用的多媒体还有它的局限性,只能简单的幻灯片放映,没有处理一些课堂突发的修改能力,从而导致课堂的不可控制性,甚至中断。这当然达不到整合,相反,有时候会被多媒体所驾驭。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思想认识上先得以提高,然后在多媒体操作技术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2、存在的认识误区。

使用多媒体的确可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画图、板书等程序,且能够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如果教师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课堂信息量过大,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进度过快等情况,究其原因不外乎教师对恰当使用多媒体认识不足,只图减轻工作量,认为反正我已讲过了,也给你展示过了,而根本没注意学生的反应或接受效果。而且过于依赖多媒体,造成了滥用,未能体现因“材”制宜,灵活处理。

3、角色把握不当,人“机”位臵倒臵。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不自觉的把自己变成了多媒体的“操作员”而非课堂的组织者,处处被多媒体牵着走,失去了主动性,从而使得人“机”本末倒臵。

4、课件制作多、乱、杂。

在制作课件时,未能做到“短小精悍”,而是纷繁复杂中,结果使课堂变成“电影院”,教师变成“放映员”,学生变成“观尝者”,既没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未体现创造性和趣味性,从而失

去了使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

回顾一年来课题实验进展情况,我虽深感收获不少,但冷静思考,认真反思,同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1、研究成果不够系统,质量层次不高。就参与方面来讲,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对搞好课题研究信心十足,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自身对多媒体应用技术掌握不够,且学生人数众多,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知识面狭窄等原因,也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发展。

2、学习资料不够多,认识不很到位,视野不够开阔。目前,我们只能立足实践,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经验,在探索中前进,争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

篇7:新媒体环境下动漫产业的发展论文

一、新媒体环境下动漫传播的特性分析

1.依存性

从传统的动漫艺术创作角度来看,作者在完成作品之后,就已经脱离了艺术创作范围,与实际的艺术作品分离,这就使得传统的动漫艺术仅是建立在作者的审美程度之上的,脱离了受众。在技术层面上,传统的动漫艺术创作也不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手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动漫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但从另一角度看,为了作品能够吸引受众,作者不得不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创作优质的作品。就日本动漫的发行态势看来,长时间的连载并没有使人们的热情退却,反而更加痴迷,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制作精良。与此同时,作者在完成作品期间,不断地推敲与思考,积极地接收读者的反馈意见,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动漫风格。这种作者对于动漫艺术作品的信息完整度的保持是传统媒体在传播特性上与新媒体的不同之处。进入了新媒体信息时代,新媒体所依赖的高科技在传播特性上是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媒体对高科技的依存性主要体现在电子、数码、网络等,这是由新媒体环境所决定的。动漫艺术有区别于文学作品的语言诉说效果,其对网络数据信息的依存程度可见其对现代化社会下的高科技的依存性。

2.仿真性

传统的动漫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能够让受众群体直接感受到艺术作品内涵的效果使得其具有可感性,人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所见的艺术作品的内涵。动漫作品的独到之处就是能够将作品简单化,将纷繁复杂的道理具象化,使人们能够从诙谐的表达中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传统的动漫艺术作品往往是基于纸质媒体的基础之上塑造的,由于纸质媒体的视觉性,就使得传统的动漫作品着重塑造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艺术作品而言,由于所传播的媒介不同,使得所描述的同一对象在不同媒介之上有了不同的形象:新媒体能够赋予人物更为鲜活的性格特点,具有拟人化的仿真性。仿真性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传播媒介所体现的仿真性。电子、网络与多媒体等都能够为艺术传播动漫作品添加人物声音和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纸上的人物“活”了起来;二是传播形态的仿真性。高科技手段加强了艺术表达作品的专业性,从多方面深入挖掘,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数字媒体的不断升级,人们对于动漫艺术的感知程度则更加深层次化,能够从基本的观看转变为互动,这是以往的纸质媒体无法完成的,这一仿真性加深了人们对于动漫人物的喜爱程度。

3.间传性

传统的动漫艺术是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形成的艺术作品,从传播特性来看,是可以依靠其本身的形象直接进行传播的,不需要二次加工,观众也能够直接感知角色的独特之处。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艺术却有间传性的特质,因其大范围地依赖数字技术,故其表现形式是依靠媒介工具而体现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往往能够反映出作品的主要表达思想,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艺术是借助科学手段进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视听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动漫艺术作品的人物能够有更加鲜明的人物特性,间接地使受众与作品有着不同程度的沟通,这是一种新型的艺术传播形式,能够达到多维度的立体式的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动漫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新媒体动漫产业发展需要突破内容瓶颈

从宏观角度来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产业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其发展态势较为平缓,虽然有人气高的动漫作品出现过,但仅是少数。目前,动漫市场的态势较为低迷,虽然发展潜力无穷,但是缺少能够发现美的伯乐,仅仅是在既有的素材之上不断地重复,缺少创新性与独特性。内容是动漫艺术作品的主要灵魂,如果内容一味地重复,受众群体会进行更为新颖的选择,创作者不仅要更新内容,更要使作品的完整度得以保持。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产业前景不容乐观,由于缺乏新颖的题材,内容停滞,止步不前。内容这一环节的发展水平能够直接反映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因此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对此进行高度重视。

2.创意型人才的匮乏

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是作品的创意性。一个好的作品的诞生,需要背后凝聚创意的来源,而目前的动漫产业创意型人才紧俏,自然不能够生成好的动漫作品。就动漫作品的仿真性而言,创意型的作品能够激起受众群体的喜爱程度,相反,一味地搬用以往的素材,只是换个模式运作,会降低其受欢迎的持久性。在原创作品中,能够看到作者的心意与表达欲望。就网络游戏而言,目前市面上的基本都是在原有的文学作品之上进行加工,少了自我构思的过程,这样使得作品的完整性不够,也不能保持受众群体对其的喜爱度持久。相关的动漫艺术产业工作人员,需要始终保持灵活的头脑,培养自己能够发现新的闪光点的能力,这样就能够保持作品的新奇性与吸引力。

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使动漫艺术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具有创意型的作品被竞相模仿,少了原作品的独特性。由于网络的自由性特点,使得作品不能够受到良好的保护,互联网上的任意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几乎相同的动漫艺术作品。这些直接影响了原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流失了大量的原创人才。新媒体环境下,动漫艺术要想长久不衰地健康发展,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立法并付诸实施,打击盗版行为,建立创作者的信息,保护原创作者的创作权不受侵犯,促进其创作新产品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动漫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发展对策

篇8:内蒙古新媒体生存环境

所谓新媒体就是在基于互联网科技下的网络, 手机等移动终端, 甚至是电视等媒体中介。目前纸媒体行业面临着广告收益减少、卖出量减少、发行量减少市场萎缩等等许多问题。笔者结合新时代的特点, 结合传播学、社会学等理论, 探讨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走出发展的困境。笔者认为,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体的生存对策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纸媒体向新媒体化转向的生存策略, 二是纸媒体自身的提升。

一、纸媒体的新媒体化转向策略

简要概括, 纸媒体的新媒体化转向策略就是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体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 积极开展与互联网的合作, 借鉴和引进新媒体的先进技术、先进运营方式, 和传播优势, 积极进行和新媒体的互动, 从而求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

1. 纸媒体的网络化发展

现在, 互联网已经全球化, 并且成为大多数人获取信息来源的第一中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通过纸媒体来获取信息, 而是将注意力投向快捷方便信息含量大的新媒体。在这种发展趋势下, 纸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也是时代的要求。早在2005年, 美联社主编协会 (APME) 就表示,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 纸媒体应该关注如何巧妙利用新媒体技术, 掌握并运用新媒体技术—即网络化技术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纸媒体的网络化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发展形态: (1) 网络翻版。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发展形态, 就是纸媒体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到网络上, 这一方法可以使纸媒体通过网络扩大自身的阅读量。 (2) 网络变版, 即网络媒体拥有和纸媒体不完全相同的内容, 拥有自己独立灵活的报道内容, 从而为读者提供多维度的深层解读。 (3) 多媒体版。这种形态是完全针对电脑用户的形态。这种形态是集文字、照片、声音、影像、数据于一体, 实时更新, 并提供交互式交流平台。

2. 纸媒体的移动终端化发展

纸媒体的移动终端化发展就是将纸媒体内容体现在手机网络上—以手机报为发展典型。手机报就是纸媒体利用网络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将报纸整合到手机界面, 从而达到借助新媒体, 转变纸媒体的产品形态, 促进纸媒体的发展。

手机阅读的最大优势就是阅读不受空间的限制, 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得信息, 阅读便捷的优势。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纸媒体也借助手机媒介技术,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其中手机报的出现就是典型之一。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 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合作, 共同搭建的信息平台。目前手机报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彩信模式, 等同于用户定制的一份移动报纸;另一种是WAP网站浏览模式, 相当于上网浏览报纸。

3、跨媒体平台

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整合, 平面媒体、光电媒体、音像、电信及互联网等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进行自身重组, 进行着技术上和市场上的整合。传统纸媒体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也不应当只是单单体现在最终的产品形态上, 也应当在整合的基础之上, 真正实现传统媒体信息与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 共同搭建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平台, 并集合信息采集、储存、编辑、制作、发布、服务、互动一体化的业务链, 进而实现纸媒体的转型。

二、纸媒体自身的提升, 坚持内容为王

纸媒体必须始终坚持提供优质的内容这一根本原则。纸媒体的绝对优势就是传播有价值、有社会深度和广度的信息。举例来讲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根本不注重版式的更新、甚至于不用彩印, 但是一直在美国保持权威地位。国内《参考消息》、《新民晚报》等也是许多年版式不变, 却仍然有大批量的忠实读者。这些举例都充分说明, 对于纸媒体来讲, 最主要的立足点就是在于独特深度的信息内容。总体来说, 纸媒体要做到内容为王, 发挥自身的独特特色和优势, 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深度报道

所谓的深度报道简单来讲就是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者跟踪性报道, 对新闻事件、社会事件进行深度调查、分析的报道形式。主要是强化对于整个事件进行背景分析、过程跟踪、从事件的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甚至于影响作用等等方面进行展开并报道。虽然,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 纸媒体受到极大的冲击, 但是人们更多的还是倾向于纸媒体对新闻事件、社会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理性分析, 这就是纸媒体独特的社会魅力。

2、强化信息的综合报道

新媒体的信息形态是实时性和碎片性。信息发布时间的即时化造成新媒体在信息上追求海量。因此, 这就造成信息准入的低门槛, 在报道上大多都是短线系报道。纸媒体应当针对新媒体的局限, 强化信息的综合报道。综合报道是20世纪20年代创建的一种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主要是采用一个或者半个版面, 围绕一个主题将多种新闻形式进行组合并编辑, 使受众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较为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匡文波.到底什么是新媒体?[J].新闻与写作.2012 (07)

[2]刘林果.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议程互动[J].新闻爱好者.2012 (01)

[3]秦艳.新媒体崛起与传统媒体的经营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1 (17)

[4]张晓红, 李佳骐.向新媒体转身的果断与从容——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探索和思考[J].新闻战线.2011 (02)

[5]王积龙.新媒体时代世界报业市场的发展变局[J].中国报业.2011 (01)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改下一篇:学生会交流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