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集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2024-04-10

黄集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黄集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黄集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不断深化,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2010年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工作得以全面发展。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方面都得到深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延伸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学校教育信息化将会朝着“网络-增长-完善”的方向发展,让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随着学校校园网络的不断增长、完善而稳步向前发展。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为保障教育信息化顺利有序进行,认真实行《网站管理工制度》、《校园信息发布管理制度》、《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广播电视系统管理制度》。学校还设置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由副校长兼职,主管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专职计算机教师具体负责各项工作。

二、健全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学校硬件设备齐全,学校配备了两个电脑房、一个多媒体教室,并在所有办公室都接了网络端口。为学校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广大教师的教学。

三、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笔记本电脑、多媒体设备和利用internet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使用网络来搜索资料的普及率也逐步上升,并能利用博客来写教学反思等相关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管理中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同样,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产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

四、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开设三到六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动中学,学中动的主动探知、主动习得的良好的学习方式。

五、面对困难,坚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信心

学校除采用了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外,教职工、成绩等未使用数据库,通过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以提高信息技术学整合;网络教研还停留教师使用局教育网的博客、利用网络搜索资料等的层次上,还未形成系统的网络教研。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采用了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库,电子政务与学校教育网站建设还只是初步阶段。学校网站的建设还需要加强。这些都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困难所在。

困难是暂时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止;但是限制我校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和技术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多组织一些技术培训的活动。

黄集小学 2011年7月

篇2:黄集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德育工作意见和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制度管理为抓手,紧紧围绕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不断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强化责任,讲求实效。重点加强对学生五个方面的教育,即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努力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工作目标

1、一条主线:以爱父母、爱校、爱家乡、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广泛开展八大传统节日主题道德实践活动。

2、两个主体:

一是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体,争做道德高尚、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健康阳光的人。二是以班级常规管理为主体,打造一批班风正、学风浓、特色显的优秀班集体。

3、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年级组、班主任队伍建设,优化德育管理,提升学校德育实效。二是加强少先队建设,丰富学校德育活动,提升活动成效。三是加强校园法制安全教育,保障师生在校违法犯罪率及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继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洪泽县教育系统《八条禁令》,坚持贯彻“德育为首,全员育人”的思想,认真落实德育课程的建设,强化德育课程的课程意识,注重德育的渗透,不断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严格教师的考勤制度,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按上级规定严格执行师德考核制度。

2、加强培训,完善考核,提升德育队伍的素质。

在绩效工资的背景下,为积极稳妥的推进落实《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规定》,我们将加大班主任的管理和考核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思想稳、业务精、作风硬,具有创新精神的班主任队伍。

(1)树立责任意识,有效落实绩效工资下班主任的待遇。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校将在绩效工资的背景下,严格班主任绩效考 核制度,以考核促进步。通过年级组长会议、班主任会议与个别交流等途径听取多方意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有效落实绩工资下班主任的待遇。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校本培训工作。本学期学校将继续认真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好每月班主任工作例会,明确班主任的岗位职责,推广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

(3)班主任要使用好《班主任工作手册》,对每周的班级工作预先作好安排,分解、落实学校各月份的教育要点,定期检查《班主任工作手 册》、《日志记载》情况。同时要认真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晨会课,着力在班队会、晨会课时间为学生安排系列养成教育内容,提升学生行为习惯的文明度。将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抽查各班班队课、晨会课等情况。继续开展年级段的主题班队活动展示活动。

(4)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骨干队员参与班级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班风。要求班主任在班上实行“我管人,人管我,互相监督 ”正确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坚持每月一次班干部会议制度,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加强,促使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3、健全管理考核制度,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1)学校的德育管理网络:校长室——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本学期学校加强年级组建设,推行年级组长负责制。

(2)强化行政、教师、学生值日意识,加强日常巡检,认真做好记录,并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班主任例会上进行反馈。对考核中表现优秀的班主任在评优评先及职务晋升中予以优先考虑。

(二)狠抓基础文明建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1、抓好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学初,学校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作为工作的重点,各班要利用班队会、晨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转化为具体的活动。开展“十个好”评比活动,做到人人都参与,月月有评星。让学生通过争评活动,内化一些常规,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 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健康快乐地成长。各班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坚持每天一次情况小结,做到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坚持两周一次班 队活动,每月一次主题队会,做到主题鲜明,教育深刻。坚持两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2、以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教育为抓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各班要将基础文明素养的具体内容(语言——文明得体;行走——靠右、静悄悄;用餐——不挑肥拣瘦、不东张西望、不交谈;读书、发言——身正、音准、响亮;举止——不乱扔乱涂。)认真贯彻到每一个学生,通过讲一讲、议一议、改一改、比一比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矫正自我,拓展自我,以“小主人”的身份来改善校容校貌,提升校园的文明程度。

3、以少先队大队部为龙头,健全红领巾值日岗、监督岗、礼仪岗的值周制度。由少先队大队部、红领巾服务队对各班的卫生、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对班级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公布,通过评比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丰富少先队活动,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根据县委、县教育局、团县委有关精神,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八大传统节日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制定统一活动方案,做到每一项活动都有专人负责,有组织、有秩序,分工明确,提高组织的严谨性,安全性,以及全面性。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活动结束后,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

1、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抓好每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常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开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2、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就是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黑板报、主题队会等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开展“我爱我师”主题活动,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3、深入开展“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各班利用每周主题班队会活动时间,结合学生年龄和知识的特点,以“争做道德高尚、文明礼貌、遵纪 守法、健康阳光的人” 为切入点,各班认真开展每月一个大主题(队会,双周),每周一个小主题(班会,单周)的主题班队会活动。做好“周恩来班”的创建工作。

4、做好法制安全教育,利用升旗仪式、法制教育报告会、红领巾广播、晨会、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和安全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结合“11.9”消防日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应对水、火、电及突发事件的教育,保障学生在校违法犯罪率及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本学期学校的心语小屋定时开放,由一位兼职老师开展心理辅导课的公开教学,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6、做好特殊学生的扶帮工作。开学初,学校将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贫困学生家庭登记造册,继续通过社会支助、师生捐助、学校减免、上级补助等形式来帮助学校所有的贫困生,力争不让一个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辍学。同时教育他们要自强自立,充满信心,认真读书,回报社会。进一步加强问题 学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班主任要填写好问题学生档案。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四)重视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继续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课要按要求开足,体育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开展好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备战参加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举办校秋季运动会,组建3—6年级班级乒乓球队,做好校级篮球队的训练工作,同时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录入和上报工作。

2、落实好学生的健康教育,继续做好学生健康晨检工作和日报制度,预防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在“世界无烟日”等一些纪念日开展好卫生 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做好学生青春期教育。

(五)挖掘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德育的合力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形成德育的合力。

1、围绕“淮安网上家长学校”的系列活动加强家校联系。继续认真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学校对教师使用网上家长学校情况进行统计,做好每 月的反馈工作。针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要特别注意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做好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

2、精心组织家长培训、家长开放日、主题家长会等活动,满足广大家长的不同需求,更好地为家长服务,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协调好家长和学校、教师教育关系,为孩子们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富有朝气的教育氛围。

3、继续开展“百名教师走访千户家庭”活动,密切家校联系,推进家庭教育迈向新的台阶。一学期中班主任的家访率必须达到30%。家访材料与记录及时上交德育处。

4、利用德育共建单位的有利资源,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校内外学生德育的网络,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四、工作安排 2012第一学期黄集小学德育处、少先队工作行事历 二月份:常规、礼仪教育月 2.6—2.10 1.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少先队)2.各班级召开主题队会(德育处)2.13—2.17 1.征集校园不文明行为活动(少先队)2.告别不文明行为宣誓活动(少先队)3.组织观看礼仪教育片(少先队)2.20—2.24 1.班主任会议(德育处)2.红领巾监督岗(少先队)3.全县少先队辅导员会议(少先队)三月份:学规范、学雷锋、学习恩来精神活动月 2.27—3.2 1.学规范、学雷锋、争做“五星”倡议活动(少先队)2.“双学”主题班会(少先队)3.5—3.9 1.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少先队)2.学习雷锋手抄报比赛(少先队)3.12—3.16 讲雷锋故事比赛(少先队)3.19—3.23 规范知识竞赛(德育处)3.26—3.30 五星学生评选及表彰活动(德育处)四月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 4.2—4.6 清明扫墓活动(少先队)4.9—4.13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中队会观摩(少先队)4.16—4.20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活动(少先队)4.23—4.27 1.申报创建市县恩来班活动(德育处)2.家长学校上课(德育处)3.班主任经验交流(德育处)五月份:感恩、法制教育活动月 4.30—5.4 1.感恩父母,给父母一封信(德育处)2.向劳动者致敬主题中队会(德育处)5.7—5.11 法制教育活动(德育处)

九月份 尊师重教活动月

1.做好“开学第一课” 收看工作。

2.完成和检查班队工作计划,完成教室布置及检查评比。

3.各中队通过晨会、班队活动贯彻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进行规范教育,强化“ 学生基础文明素养”训练。

4.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5.班主任主题培训讲座,新上岗班主任拜师结对、慰问贫困生活动。6.教师节开展“我爱我师——感恩教师”系列活动。7 组织学生参加.网上法律知识竞赛

十月份 “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教育月。

1.结合国庆节,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教育。

2.贯彻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五项制度,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3.开展“十个好”系列评比活动。4.“百名教师走访千户家庭”活动。5.开展“在队旗下成长”新队员入队仪式。6.法制教育讲座,组织防灾自救演练。十一月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1.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五年级)。

2.三---五年级学生德育基地参观学习活动。3.一年级家长会、二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4.冬季安全保健知识讲座。

5.分年级段,开展 “争做道德高尚、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健康阳光的人”中队主题观摩活动。

十二月份

1.举办法制安全知识讲座。

2.庆祝元旦,各班级开展“辞旧迎新”活动。3.班主任沙龙活动——“小干部培养”。一月份

1.班主任经验交流。

2.各班对学生进行德育考核,完成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操行评语。3.做好师生的各项考核评优工作。4.寒假生活安排及发放告家长书。

黄集小学德育处

篇3:黄集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可以说, “1654”工作举措, 是锦江区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方法, 其内涵丰富、具体, 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一、确定一个指导思想

“1”是指“确定一个指导思想”, 即“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以信息化领跑教育现代化、以信息化助推教育国际化”。

这个指导思想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既是工作策略, 也是工作方法。它厘清了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关系, 明确了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载体和手段, 有利于在具体工作推动中打出“组合拳”, 促进“三化联动”和“四化融合”, 整体推进教育品质的提升。

二、搭建六个工作平台

“6”是指“搭建六个工作平台”, 即我区自主开发和建设的网络基础平台、教学应用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在线教研平台、教育技术管理平台、教育目标督导考核平台。

1.网络基础平台

我区教育系统网络基础平台以锦江教育城域网为核心, 实现了“市-区-校”三级千兆光纤互联, 出口互联网带宽为1 G。区域标准校园网100%满覆盖, 部分学校已在进行三网合一和软硬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工作。随着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我区还将进行区域学校无线网络满覆盖工作, 建设统一认证、泛在学习的锦江智慧网络和智慧校园。

2.教学应用平台

目前, 我区已普及上课终端到教室 (班班多媒体) , 普及备课终端到教师 (人手一机) , 全区每一个班级教室均已升级为“数字化班班通教室”, 拥有了全省领先的高品质基础教育一线互动教学环境, 而且高效易用, 使得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成为现实, 促进了全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3.教学资源平台

以“服务一线应用”为导向, 我区于2013年建成了锦江云资源平台。这个平台覆盖了全区中小学校, 由“资源中心 (三期) ”“教师网络成长空间”“锦江云搜索”“锦江视频中心”“信息化应用成果评选展示”“虚拟实验室”“云数字图书馆”七大模块构成, 形成了教育资源区校一体、云端存储、分级展示、分层建设、分级管理、自动推送、集中展现、区域共享的新型资源建设模式。该平台以锦江云搜索为核心, 不但使教育资源海量化, 而且易检索, 让教师应用起来更简洁, 更高效。

4.在线教研平台

我区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理念, 在全市率先搭建高标准的网上视频直播平台和视频教研平台, 实现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的有效辐射。同时, 通过平台实现了锦江区、金堂县、青白江区等县域间对口帮扶学校的网上教研和集体备课, 促成了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跨时空的互动交流, 充分发挥了本区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有效促进了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团队的成长。

5.教育技术管理平台

该平台是区教育局电教馆自主研发完成的, 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它是通过对教育技术诸方面工作的整理、归纳, 进行网络流程再造, 将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考评、绩效考核、应用效益、综合评估及教育技术装备中的项目论证、项目过程管理、设备调拨、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的综合平台。辅以常规的跑校调研和对口联系机制, 这个平台有利于对教育技术诸方面工作进行区域层面精细化、过程性的指导与管理, 提升电教馆对学校的服务水平。该平台的深入应用, 使得我区在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该平台获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技术成果评选一等奖, 并在第65届全国教育技术装备展示会上作为成都的区域管理创新案例展出, 深受同行好评。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领导曾两次专程赴蓉了解此平台的功能实现情况, 并准备在全国推广。

6.教育目标督导考核平台

我区大力进行学校评价模式探索, 积极推进发展性督导评估。从2010年开始, 借助信息化手段, 契合我区“基础+发展”的综合目标评价模式, 建成了锦江教育目标考核平台, 对学校的目标督导工作进行网络化、数字化、过程化的管理。这个管理平台具有明显优势:

一是设计科学, 表现为透明、互动、易操作, 学校能在平台上看到所有科室对学校的考评, 包括得分情况、扣分点等, 并可以与各科室在平台上交流、互动, 及时沟通。

二是体现过程, 专家和督学可以在平台上针对督导对象存在的问题及时预警, 将情况反馈给学校;学校可以根据不足或问题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并在平台上留下回应记录,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督导。

三是旨在服务, 表现为把繁冗的指标精简为数字化的考核量表, 资料实行网上报送, 切实减轻了学校负担。锦江目标督考考核平台的开通使用, 标志着锦江教育在信息化管理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五大举措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提升

“5”是指“五大举措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提升”, 即融合教研,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融聚资源, 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融析数据, 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融创载体, 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融联机构, 服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1.融合教研,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区把四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研活动融合在了常规教研活动之中, 既免除了教师的舟车劳顿之苦, 也达到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一是通过“锦江教师在线教研”, 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在网上指导教师开展教材解析活动, 组织同学科教师相互答疑解惑, 互动研讨。

二是通过“空中观课”, 实行名师课堂、优质课课堂全开放, 跨时空发挥名优教师、名优学校教学的示范作用。

三是通过“锦江网上视频教研”, 开展校际间 (包括对口帮扶的金堂县部分学校) 同学科教研组实时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 发挥名校的辐射、引领、帮扶作用。

四是通过“微格教室”, 开展“微格教研”, 切实达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反馈、自我矫正与学科组的有效集体研究相结合的目的, 进而促进教师在互教互学中提升教学能力。

2.融聚资源, 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

我们利用锦江云资源平台, 优化组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市教育局资源库、高校资源、厂商资源和区内资源, 为全区教师“全天候”提供聚合资源, 形成泛在的资源超市, 使教师对资源的应用与处理更简洁, 更有效。目前, 锦江云资源平台已为区内每所学校建成了学校资源库管理平台, 每个教师建立了个人资源空间, 组成区教育局的“公有云”和学校教师“私有云”的“混合云”。教师可通过个人空间实现个人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的收集与梳理, 提升教师对教育资源的处理与开发能力。云资源平台通过教育成果评选系统, 还实现了锦江教师优质教学资源和成果的展示与共享, 促进教师在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资源应用与处理能力。

3.融析数据, 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不仅仅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反映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因素应该包括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有关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实践证明,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以经验为基础, 以相关信息为依据, 以科学分析为手段来促成的。这两年, 我区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 开展区域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监测, 监测分析的指标包括师生关系、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与学生学业成绩高度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并结合专家建议, 诊断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而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建立民主、平等、互信、合作的师生关系, 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和结果及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增强区域教师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反思意识,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4.融创载体, 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

2012年, 我区建成了“锦江教师网络学习平台”, 其具备课程建设、班级管理、学分设置、在线考试、实时和非实时互动交流等功能, 重在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但这对于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远远不够。2013年, 我区在此基础上以“建设云技术下的教师成长平台”为理念, 着手建设“锦江教师网络成长空间”。新的平台能依据具体学习需求, 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信息化素养水平的教师, 定制开发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学习课程。它还能以学分管理和模块考核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过程性管理, 实施引领式、自主式、协作式学习, 拓展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教师“随时学”“随处学”“有选择地学”。现在, “教师网络成长空间”一期已经上线试用, 全区教师网上学习与网上研修及成长记录均可呈现, 使“教师学习可见, 教师成长可视”成为现实。下一步, 锦江教师将人人拥有实名管理的网络学习云空间, 进而强有力地支持区域教师提升学习能力和实现专业发展, 并为教师的评优选模工作提供可信服的依据。同时, 为名师成长轨迹的个案分析及探索名师成长路径提供服务。

5.融联机构, 服务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 推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能力建设, 电教馆自身能力不及。而光靠教师进修学校或人事科等部门的一己之力, 往往也会力不从心, 收效甚微。部门融合联动、多管齐下才是形成工作合力, 推进教师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我区教育局2011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实施意见》就提出, 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形成推动学校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工作合力”。2013年, 我区进一步理顺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体系, “一把手”局长亲自任应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并正式明确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学校的教导处来主导教师能力建设 (教研和培训) , 深化教育技术应用工作, 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电教馆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应用推进的协作部门做好相关平台开发, 负责管理的信息化;人事科配套出台教师能力建设和推进教育技术应用的激励政策;财务科负责提供全区教师能力建设的经费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对学校教师能力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督导考评。顺畅的工作体系, 明确的工作分工, 确保了部门间的常态联动, 形成了服务教师能力提升的有效合力。

四、抓培训、抓课题、抓特色、抓试点

“4”是指“四抓”, 即抓培训、抓课题、抓特色、抓试点。

1.抓培训

教育信息化不但要克服传统装备“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更应在“人”上做文章。我们的观点是, 教育信息化, 培训要先行。为此, 我区从2008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持续、深入开展面向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两条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致力于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力、管理力和支持力。继2009年全区满覆盖通过“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考试”后, 电教馆以提升学科教师信息化应用力、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支持力为目标, 举办了以“精细定制, 深度融合”为特征的系列培训。我们向一线采集培训需求, 由应用前端遴选参培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帮助教师找到个人信息素养的生长点, 提升实际应用水平, 有序、持续培养教学信息化应用“种子教师”。通过与英特尔中国教育事务部、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等合作, 建立了高效的定制机制, 先后举办了教学信息化骨干研修班、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培训班、基于PPT的教学资源二次处理能力提高班、交互式白板教学应用提高班、校园网网络管理员实训班、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信息化管理力暨上岗培训班等, 并举办交互式白板应用基础、互动课堂竞赛赛前辅导等系列讲座, 着力解决教师应用方法与技巧问题, 有力提升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通信技术 (ICT) 素养。

2.抓课题

“问题即课题。”实践证明, 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和解决信息化应用实际问题的有效方式。我区目前有13项“十二五”省、市级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其中8项2011年立项, 5项2012年立项, 涉及14所中小学校) , 另有5所碳足迹项目学校、1所戴尔项目学校, 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开展了信息化科研课题研究, 是省内承担市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科研项目最多的区 (县) 。2013年, 区电教馆作为主研单位之一参与了成都市“十二五”教科研的龙头课题“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区电教馆参研人员根据校园网在各学校普及和电脑家庭化以及现代传媒技术正在深刻冲击着传统阅读、学生的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的实际情况, 确定开展子课题“新形势新技术背景下, 区域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整体推进的研究”, 实践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2014年, 经区电教馆申请和推荐, 七中育才学校、天涯石小学加入了北师大“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元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重构”研究。我区学校广泛开展信息化科研课题研究, 对于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堂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 也达到了“以研代训”的目的。

3.抓特色

特色就是竞争力, 特色就是影响力。我区在部分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示范研修工作室”, 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 成效非常明显, 辐射面日益扩大, 成为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化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特色项目。2012年以来, 全区4个“教育信息化示范研修室”秉持边示范边研修、边研修边成果转化的理念, 在区域教学信息化课例研讨、一线教师教学资源制作培训、示范校创建帮扶、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交流等方面, “传帮带”效益逐渐彰显。梁娟工作室“英语教学中的微课程制作和应用”, 马庆达工作室“基于PPT的教学信息化二次资源的应用”, 杜玉工作室“基于model平台的语文学科教学整合”, 汪海鹰工作室“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解决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均在各研修室成员中产生了良好影响, 有效促进了研修成员的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

4.抓试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区 (县) , 我区以“应用前置, 试用先行”为原则, 开展了以“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为代表的试点探索。从2012年开始, 我区陆续在七中育才学校、盐道街小学、成师附小、天涯石小学、附小万科分校、盐小得胜分校6所学校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建设与应用试点。各校建立1~8个实验班, 结合区情和校情, 创新实践“学校主体、电教馆主导、校企协作支持”的建设思路, 探索适用于本地本校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平台与应用模式, 并延伸探索区域内常态化和规模化应用的模式, 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七中育才学校的试点探索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认可, 该校也因此得以承办2013年“英特尔教育年会”。有专家在会上高度评价说, 锦江区和七中育才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代表了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我区始终致力于应用的前瞻性探索, 致力于保持锦江教学信息化先试先行优势。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 我们正准备在七中育才学校和盐道街小学试点装备3D打印机教室, 鼓励学校从全新的角度摸索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五、结束语

通过全区教育人的共同努力, 锦江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成都市教育局举办的多项教育信息化应用赛事中, 我区连年成绩优异, 在“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成果评选”“成都市信息技术环境应用赛课”和“成都市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 我区连续七届获得优秀组织奖第一名。在全国最高等级的教育信息化赛事—“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中, 我区已连续三届获得大西南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获奖等级、数量和比例, 在西南片区均属最高, 受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领导的关注和赞赏。2013年12月23日,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一行到我区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 充分肯定了锦江教育信息化“重心前移、注重管理、典型引路、深化培训、评估跟进”的创新举措, 高度评价锦江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实践、有思考、有探索、有创新、有亮点”, 认为锦江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经验“值得学、学得到、可复制、能推广”。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深切认识到, 教育信息化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教育信息化, 锦江永远在路上!

注释

篇4: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刍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网络结构发展

0引言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代,在高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就是意味着运用信息技术在高校营造一个完全开放的物理和文化氛围,建设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培养素质合理尤其具备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的人才服务,也为高校走出围墙,对外进一步开放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创造条件。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刨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现实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至4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对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1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认识片面,重硬件轻软件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是网前信息系统建设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少单位重视硬件的购买,认为购买了一批设备,通过传输介质连成网络就是“信息化”了,忽视软件工程,更不了解软件才是MIS的根本内容。MIS本身的高技术性、高难度性是造成系统难予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能理解这个重要因素势必造成系统维护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网络的建成并不一定意味着信息化建设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信息化管理不能包含所有教育的内涵,但没有信息化是缺乏深度与前景的。

1.2规划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浪费高校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实施等等,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并经过专家充分论证。但我们的现实情况却经常是信息化的建设独立于高校整体建设之外。一般认为,购买的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越先进越好,系统软件功能越强越好,数据库软件档次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台越先进,设备越复杂,应用软件反而越不易于开发和维护。当教职工应用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新的要求被提出,旧的体系不能满足需要,一些细节的瓶颈制约了整个网络体系的发展,这个时候重建网络结构的成本就非常高。

1.3沟通协调不够,信息孤岛普遍存在“信息孤岛”产生主要是由于指导部门没有及时有效的指导教育信息工程的建设,没出针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长远规划,也没出台统一的标准,致重复投资的情况十分严重。”信息孤岛”形成的原因,还有各教育机构在地区与地区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相互不合作,不但不能加强信息共享,反而造成信息封锁。

1.4教师、行政、教辅人员应用水平有限,资源技术利用率不高从且前一些高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有些教师对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造成一个“怪圈”。一方面认为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起来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闲置在那里,对一线的教学改革起不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仅成为供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面临升级换代的贬值风险。

2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信息化建设应该纳入高校全局发展之中高校领导对教信息化的态度和观念是知识管理的关键。领导的重视并亲自参与是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领导工程”、“一把手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到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要有长久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必须做到“建、管、用”并重,三者相辅相成。硬件建设是前提条件,没有一定的硬件环境,教育信息化就缺少必要的条件:设备管理是基础,管好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体现设备的价值;有效运用是最终的目的,只有真正使用起来,才能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建、管、用”是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而且重要的构件。

首先,校园信息系统建设必须要有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建设工程之中。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以“内力为主,外力为辅”,即高校要有信息需求愿望作牵引,这是实施系统建设的原动力。如果说系统建设初期”外力“是一种有效的牵引而又必须遵从的话,那么,当系统建立起来之后的进一步完善,并使之不断上升到一定的层次时,则必须要有高校本身的信息化需求作为内在的驱动动力。其次,任何一个单位的信息系统其功能会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而增减。其应用也会随着用户思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高校建立信息系统,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有一支为推进信息化建设而坚持不懈、技术水平与思想素质都较高的骨干队伍。要做到领导、业务专家和计算机人员的,三结合”。另外,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切忌“交钥匙工程”,这样做会留下很多后遗症,而且不能培养出自己的信息技术人员。

2.2强化定期培训,不断提高高校教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广大教师既是适应管理的主体,更是信息化管理的最大受益者,只有焕发出他们的极大热情,信息化才会真正戒功。现代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高校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2.2.1教师转变理念,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化技能。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要时刻注意接受新鲜的教学理念。高校多让教师到外面听课学习,把外面的先进教学理念带回高校。广大教师也要把学习掌握的信息化技术落到工作实处,全面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运用水平。

2.2.2协作学习,科学培训。计算机的软件很多,对于普通教师来说,至少也要四五种。许多教师电脑入门后都会感慨缺乏较高层次的培训机会,想继续学习只得埋头自学,学得很累,提高却很慢。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是一一协作学习法,即在校内组成学习互助组。根据各自学习兴趣、工作需要进行学习分工,取长补短,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一种文字编辑软件,还要学习网络的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操作,学些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

2.2.3创建学习型教学,形成知识共享环境。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另外一个方面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掌握了非常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如果每个人都能毫不保留地共享资料、经验、课件等资源,那么将实现全局范围内由个体的知识转化为集体的,由隐性的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使个别的、零散的知识加工综合成为系统的知识,创建高校内部的知识地图,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或信息垄断现象。分享和利用知识往往是不自然的行为,知识共享需要知识管理者的推动,要建立一种信息化氛围,明确知识产权,将知识行为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去,打破边界森严的组织结构,这样,一种健康向上、充满信息化氛围的局面才会形成。教师也从一个单纯的受益者转变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全体教师规范建立教学资源库会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

篇5:黄集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2010年秋季我校少先队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全面深入的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突出“以人为本”,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结合上学年少先队活动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及教训,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落实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和雏鹰广播等,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少先队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目标: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实践、学会创新

工作口号:雏鹰展翅学会翱翔

二、主要工作:

1、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暑假生活情况,启发学生为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做好新的准备。

2、结合“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建队日”几个重大节日开展富有新意的活动,加强队员思想教育,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倡导尊师爱师好风尚,多渠道教育学生“告别陋习,争做文明好少年”。

3、抓好常规活动,规范管理。完善大队制度,建立各级各类薄册,使大队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活动有安排,过程有记载,最后有评比;充分发挥红领巾自理岗监督和管理作用,定期培训,每周总结;开展榜样教育活动,坚持光荣升旗手制度。深化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关爱他人,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召开新一届少代会,民主选举成立新一届大队委,选拔新一届大队委,选拔有能力,有魄力的队员担任大队委,为全体队员服务。贯彻“全童入队”组织原则,普及入队前少先队基础知识,做到“十知三会”。

5、充分利用和管理好少先队各个活动阵地。定期办好学校宣传栏和班级黑板报,管理好各个队室和活动室。

6、进行法制教育,加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具体工作(活动)安排:

九月:尊师长,懂礼仪

★本月纪念日: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纪念日、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10日中国教师节、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9月10日至16日全国第九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9月20日中国爱牙日 公民道德宣传日、9月21日国际和平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

1、开学典礼,认真总结暑假学习和生活情况对新学期提出新的要求。

2.大、中队干部换届改选及培训工作

3.大、中、小队干部会议,制定工作计划。

4、组建新一届文明监督岗。

5、庆祝第25个教师节,欢度中秋佳节

6、深入进行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号召学生“告别陋习,成为文明好少年”。

十月:爱祖国,爱家乡

★本月纪念日:10月1日国庆节、10月2日国际和平斗争日、10月13日建队节、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10月30日重阳节、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1、纪念少先队建队61周年,各中队召开以”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班队会。

2、对一年级小同学进行“十知三会”入队前教育。

3、开展以“预防近视珍爱光明”为主题的科学护眼教育活动。十一月:大手拉小手,心连心

★本月纪念日:11月1日万圣节、11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11月17日国际学生日、11月27日感恩节

1、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见行动”活动。

2、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

十二月:歌声与微笑

★本月纪念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0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12月09日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 诺贝尔日、12月25日圣诞节

1、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筹备元旦庆祝活动。元月份

一月:庆元旦,喜收获

★本月纪念日:1月1日元旦、1月第一个星期日黑人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

1、各中队开展迎接期末考试的中队会。

2、庆祝“元旦”活动:A、庆元旦歌咏会。B、刊出迎新专刊板报。

3、评选“优秀监督员”“优秀广播员”。

4、少先队工作总结。

5、资料归档。

黄集镇中心小学2010-2011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两纲”要求,以新中国成立61周年为契机,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努力向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安全校园的目标迈进。

二、总体目标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1周年为抓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为契机,认真开展“十要十不要”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及养成教育,创建传统美德示范区;以感恩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培养诚实守信的合格小公民;以队伍建设为根本,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师德与育德能力,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构建立体互动的德育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开学军训和入学教育活动

在开学第一周开展国旗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活动,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组织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加强个人疾病防控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锻炼他们的体魄,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纪律观念和团队意识。

(二)、认真开展第7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 按照教育部等4部门通知精神,开展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1周年为主题的第7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以“承优良民族精神,建个性和谐校园”为主题,宣传新中国成立61周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组织开展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图片展览、故事演讲、读书征文、讲座报告等活动,深入宣传改革开放31年、新中国成立61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和爱家乡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增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树立建设世界强国的理想。

(三)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突出感恩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健康品质

构建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喜悦、体验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乐观向上。要以学生为主角,整合相关课程,师生共同参与,开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与体验。在家长学校中增加生命教育内容,引导家长为自己的孩子上

好生命教育的第一课。

继续围绕突出感恩教育的德育特色,学校要以教师节、元旦为契机,开展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以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为重点的感恩教育。以《弟子规》为载体,将感恩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注重实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

(四)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诚信教育是中小学廉洁教育的重要内容。本学期,要进一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中有机融入诚信教育内容。在诚信教育中,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讲诚信、守规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树立公平正义、克己奉公、民主法制的理念,诚心做事、诚实做人,成为合格小公民。

(五)、开展“庆元旦”系列活动

为了迎接2011年元旦的到来,感受节日的气氛,使同学们过上一个欢庆的新年,开展“庆元旦系列活动”,提供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通过黑板报、绘画、制作贺卡、创新作文、文艺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氛围,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使同学们成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六)加强队伍建设,打造精英团队,创优德育工作水平

积极倡导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切实保证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同时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学者讲学、师德报告活动和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

(七)德育处其它工作

对外宣传工作。及时上报信息,认真组织实施网上德育工程,积极开展网上德育活动。增强网络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副校长要及时对开展的德育活动进行总结,写好通讯报道,上传至中心学校和襄阳教研网。

安全综治工作。协助安全保卫处进行安全教育和综治工作。

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完成我校留守儿童调查统计和贫困生的调查摸底、资料上报工作。可适当组织学生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捐款捐物。

评优评先工作。做好优秀德育工作者、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和优秀班级的评选活动。进行学生评比改革,改进评选方式。让学生人人都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形成新的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评价的改革。做到严格评选过程、评选条件,保证评选质量。完成好学校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八)做好假期工作。针对学生特点,在学生开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实践活动。

重点工作:

8月

德育业务会议,假期工作总结。征文评比、上交

9月

1、开学军训及入学教育活动

2、开展第7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

3、迎国庆系列活动:辉煌61年歌颂祖国主题大队会;

10月

1、纪念少先队建队61周年,各中队召开以”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班队会。

2、对一年级小同学进行“十知三会”入队前教育。

11月

1、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见行动”活动。

2、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

12月

1、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筹备并在月底开展庆祝元旦系列活动。

1月

学期工作总结;学生品德评定

黄集镇中心小学

篇6:黄集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关于落实襄樊市教育工作目标考核

汇报材料

2010—1—

5黄集镇秦家高小2010

关于落实襄樊市教育工作目标考核汇报材料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接到区教体局关于落实襄樊市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的通知后,对照标准,就学校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秦家高小始建于1988年,在原太山中学的基础上改建的,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现有1—6年级11个教学班,共计467名学生,教职工总数30人,自建校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一直名列全镇前茅。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学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主要成绩及措施

(一)、巩固“普九”成果,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

(1)、法规宣传,控流防辍。本学年,由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我校学生“普九”指标都已达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也达到100%,没有辍学现象。

(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力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对于秦家高小的全体师生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校投资20多万为学生盖起了大型的餐厅,并为食堂购进一批现代化的炊具和烧水锅炉,解决了秦家高小自建校以来学生露天吃饭和无热水用的困难,真正为学生办了实事。

(3)、落实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使政策暖入人心。在落实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中,我们严格按上级精神,让特困户、贫困户、家庭困难户优先享受。本学期,我校受助学生170多人,每学期每生250元,有这样优惠的补助政策,真正做到了让各位学生安心学习,让各位家长拍手称赞,都说党的政策好!

(4)、加强留守儿童管理。本学期我校制定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开通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成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留守儿童互爱互助小组”。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感觉到有家的温暖,真正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5)、重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在我校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我校新增加了7台电脑,教师除了利用电脑电子备课外,每周都能到播放室上课。设备运行正常,档案资料规范齐全,覆盖率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被评为襄樊市“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先进单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按照“稳定、充实、提高”的原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以“胡锦涛的四点希望”为契机,以“弘扬崇高师德,坚守师德底线”为师德师风主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无邪教”校园创建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我校领导班子有4人,在分工上明确职责,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日常教学、科研活动、财务、后勤等都有专人负责。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是团结、清廉、务实、创新的好班子。

3、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为了使教师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我校经常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回来之后及时传达精神或做专题讲座、并按程序上汇报课,交流心得体会。

4、开展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等活动。

(三)、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1、建立和完善了制度。

今年根据上级精神我校重点抓了“校园环境的整治”、“教学常规的管理”和“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三项工作。为了让工作能顺利开展,制订了《教师办公、会议、考勤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寄宿学生管理制度》、《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及《学生食堂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各项制度,让制度管人,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了教学管理:(1)是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学科规定课程,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检查,对挤占、挪课行为及时进行处理。(2)是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根据上级要求,每堂课的授课时间为40分钟,每天6节课,其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3)是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及学生综合评价,经常进行检查、指导,每学期教学常规检查不少于3次,每次把检查情况予以通报。(4)是加强了教研教改工作力度,每学期开学初语、数、综合教研组拟订一份本学期工作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认真落实,有力地规范了各教研组的工作。(5)改革考试和评价办法,只对期中、期末考试进行统一安排,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评价也不仅仅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与平时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了教师从多方面去评价学生。

3、德育工作常抓不懈: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重点加强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利用“主题班会”等活动进行正面引导学生,还举行了《规范》、《守则》知识学习

主题班会活动;其次,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列入对学校和教师目标管理考评范围,各学科教师均有自身的后进生转化工作跟踪记录表。再次,开展了“爱湖北,爱家乡”的青少年读书活动和“中华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4、加强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学校安全工作方案,学校与班主任之间都鉴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特别是学生夜间就寝,要求教师值好班,站好岗,紧绷安全工作这根弦,确保学校学在校生安全。

5、学校的体卫艺工作教育抓得实:

一、保证了两操(早操、眼保健操)的正常进行,保证了体育课的开课率,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

二、举行了广播操比赛及田径运动会。

三、能开展卫生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四、是加强了学校艺术教育,广泛开展了“大家唱”、“大家跳”等艺术教育活动。

6、加强各室的管理与使用。远程教育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都有兼职人员管理。我校非常重视各室的管理和使用,让各室发挥应有的效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别是远程教育室,教师都会充分运用网上资源及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提高了教师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

7、后勤管理。我校有规范的校园、校产后勤管理制度,食堂食品采购点比较固定,食品安全、放心。蔬菜、肉类、粮食、油类、盐等都是放心食品。

8、教学质量保持全镇前列。近几年来,我校初考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列。

三、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上级领导和各界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上级领导的期望还存在差距,表现在:

1、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需要加强。

几年来,我校只推出了市、区级教学能手、优质课教师,尚未培养出国家级能手,要尽快培养出来。

2、教师论文发表量少,以后要调动广大教师写论文的积极性。教改实验项目级别低。

3、教研教改要继续扎扎实实地开展。对于我校承担的课题的研究成果要努力向区级以上范围推广。

总之,我们会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开拓进取,把困难当作发展的动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篇7:黄集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家长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地,是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良好场所,是广大家长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发展、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协助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窗口。几年来,黄集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殷切关怀下,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优秀家长学校,县关工委周主任对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根据学校所在地实情,实实在在地举办家长学校,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齐抓共管育新人的一致性,围绕“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提高素质,促进协作”这一工作思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家庭教育工作和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健全组织,形成家校共建网络的全面性

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和规范,依赖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为了保证家长学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我们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组织领导工作。多年来,学校坚持“建立两个机构,落实一个目标”做法。即学校成立家长学校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龙辉亲自兼任家长学校校长,建立了一支以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为主体的各方面素质较高、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家教工作人员的职责要求。每学期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从而保证了家长学校教学活动的的正常化和规范化;此外,由各年级各班推荐出来的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问题,在教育目标一致性上获得共识。

二、完善制度,确保家长学校的长效运行 为确保家长学校教学活动的按计划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园满完成。做到“四有”(有组织领导、有教学计划、有教师队伍、有管理制度)“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教师、定地点)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请假制度”、“ 家长学校学员制度”、“ 家长学校学员纪律制度”、“ 优秀家长评选条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既保证了学员的到课率,据统计家长学校的出勤率均在98%以上,因事、因病不能参加的能事先向班主任请假;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听课纪律,使教育活动取得了高效率,家长均努力争做优秀家长,为子女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成长。随着经济建设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使广大家长面临“生子容易,教子难”的困惑。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以及家长读物《家长》中家教知识的宣传,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合理、系统的家庭教育对子女一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孩子学会做人》、《家校教育的切入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与互补问题》、《中年级家庭教育点滴谈》等知识的讲解,广大家长进一步理性地掌握了日常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使家庭教育步入正规系统的渠道。很多家长都写了家教经验交流材料和学习体会文章。我校的赵殿好老师已有多篇家教论文在《家长》杂志上发表,现已被《家长》杂志聘为特约通讯员。一年来我校已向《家长》杂志投稿20余篇。

四、改进方法,把握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

首先是组织好面授工作。面授是家长更新家教观念、获取家教知识、掌握家教方法的重要渠道。

1、精心拟选题:开学前后,学校组织教师对新生家教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家访,了解家教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教材,拟出本期讲题,确定面授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培训和宣传,我校利用每次家长会对全校家长进行新课程培训,使家长学校活动更加社会化、开放化。

2、优配面授教师:学校选择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当代家教理论与实践,并对所讲的主题有较深入研究的教师作为家长学校的任课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深入浅出,使家长能坐得住,听得进,有收获。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做到熟悉把握教材,了解家教实际,把正确的家教观念、家教方法传授给家长。

3、进行面授反馈。“反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要求教师每次面授完后,要主动与家长交流,发现面授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不定期组织家长代表举行主题座谈会。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良倾向以及现代社会新鲜事物带来的不良影响等一些热门话题、热点问题组织家长座谈,共同研讨,商量教育的对策,尽量避免错误的教育手段,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此外,我校还精心设计了家校联系卡,向全校一千四百多位学生进行了发放,并向全体学生家长承诺:

1、对孩子微笑;

2、与孩子交谈;

3、帮孩子明理;

4、教孩子求知;

5、让孩子自主;

6、给孩子机会;

7、为孩子着想;

8、替孩子分忧。

五、提高素质,为孩子树立学习的优秀榜样

一些家长一心想要子女成龙成凤,而对自己是否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能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却很少考虑。学校重视引导家长教育孩子先从自我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感染孩子,树立起作为孩子首任教师的责任感。有的家长在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后,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上的不足和差距,激发起重塑自我、为儿示范的愿望。

同时,信任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家长缺乏对孩子的信任,一味指责、埋怨孩子,会导之亲子关系的紧张,“关闭”了孩子与家长交流的通道。在教学活动中,学校特别强调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在信任的基础上再循循善诱,激发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我校除在家长学校开展活动时辅导家长现代教育新理念、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外,还对以身作则的家长进行了表彰,通过学生家长的自荐和班委会的推荐,并经过学校家委会的考核和公示,评选和表彰了“优秀家长”。通过树典型,宣传优秀家教经验,全面提高我校家长素质。

五、促进协作,编织一张全方位的家校教育网络 举办家长学校,架起了一座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畅通无阻还有赖教师的努力。我们充分认识到,学校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的主导地位,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家庭联系,调查家长的需求,打消家长的顾虑,使广大家长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并把所学到知识应用到家教实践中去。家校之间的联系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教育合作的伙伴关系。广大家长均能积极和学校配合,支持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注重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能紧跟时代教育的要求,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和潜能,共同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高质量。

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将进一步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自己,不断探索家长学校办学的新路子,密切与家长的关系,共同为培养好下一代而不懈努力,把家长学校办得越来越好!

篇8:教育管理中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探讨

1 充分利用党内信息管理系统, 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信息管理系统是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涉及的数据量大, 数据具有持久性, 同时持久的数据又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 甚至在一个单位或更大范围内共享。它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等基本功能外, 还可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报表、事务处理、规划、设计、指挥、控制、决策、报警、提示、咨询等信息服务。而党内信息管理系统也是这样一种面广量大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因此开发和利用好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应用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将基层党支部的基本信息、党支部委员个人基本信息、党员个人信息、积极分子及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程序, 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发展党员模块, 各单位党委 (党总支) 可以通过此系统及时了解各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数据信息以及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的个人基本信息, 也能准确掌握各类数据。同时, 在审批程序中, 一个符合入党条件的学生, 从写入党申请书开始, 即被录入此系统, 其间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 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重点发展对象, 发展成预备党员, 再到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整个过程都有审批程序, 并以电子版档案材料形式存档。

应用党内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党费信息管理, 录入党费收缴等相关信息, 使广大党员既可以随时掌握收缴党费情况, 又可以了解每名党员党费的缴纳标准, 还可以实现党支部在银行的独立党费账户, 财务统一管理, 这不仅可以保障党费的管理安全, 也为基层党组织节省收缴党费的时间, 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保障。应用党建经费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为保障党建经费做到专款专用、规范有序、合理支出, 使上级组织部门随时在网上、审批党建经费, 审批完成后即可生成电子账目存档备查, 以此规范党建经费使用流程, 保证党建经费的合理利用。

应用党内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教育培训管理。主要是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党员的教育和培训进行的管理。同时还包括党员的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等信息的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可以包括以下功能: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对象培训、党员教育培训、民主培训、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和党员实践锻炼方式等。

2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 推进党员教育成果转化

在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 要注重借鉴运用网络这个现代管理平台和手段, 充分利用党建网站这一载体, 积极发展和拓宽党员教育的新形势、新阵地、新内容, 不断探索和创新党员教育的有效形式。

可以充分利用党建网站构建各种栏目信息平台, 深入推进党员教育工作。如通过建立党建知识、党的历史、党课讲坛等栏目, 宣传党的理论和先进典型事迹, 为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 使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与此同时降低了教育成本和资金投入, 原本需要层层下发的学习资料和视频教育光盘, 现在通过信息共享只需在网上发布就能够简单的实现。

可以发挥资源优势, 注重先进示范作用。可以在党建网上设立先锋之歌等专栏, 包括表彰通报“优秀党支部”、“优秀共产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这些栏目可及时登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照片。同时, 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能够使广大干部员工易于接受、便于理解, 既激励影响了其他党员, 也使得先进本人的工作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可以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栏目, 增进入党积极分子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 使广大积极分子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每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结束以后, 每名参加学习的入党积极分子把写的体会文章连同本人照片登载在该栏目, 这一做法会对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 突出信息交流和信息化优势,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根据一些高校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上网的比例普遍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 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舆论导向和教育,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的党, 提高广大学生的入党热情, 促成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1]。

通过管理系统和网络平台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手段,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属于同一时空, 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而网络覆盖面大, 不受既有时空约束, 一方面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更加灵活的时间内开展;另一方面也使受教育者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由于网络的交换式沟通吸引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灌输教育转为主动地参与思想交流,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 自己有什么情绪与困扰均可在网上发表, 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 大学生们会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 进行交流、讨论。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要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网帖, 从中较准确地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 把握问题的关键, 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增强教育效果[2,3]。

4 结语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开展党建和思想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现代的教育方法。把单向的管理教育方式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 为党建工作的高效化, 教育工作多样化提供了保障, 使得原先相对单一狭小的管理教育手段和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多样性的教育空间, 为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为党员教育和管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尤其是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中的广泛推广和使用, 又为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基层党组织应抓住时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充分利用党建信息化这个平台, 创新党建工作新方法,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并以此来推进基层党组织示范群体建设, 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

关键词:党员教育,党员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元, 饶兰兰.信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8 (2) .

上一篇:尉犁县第四小学阳光体育实施方案2010下一篇:回看历史振兴中华爱国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