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23-02-01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07年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文章标题:2007年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努力推进“班班通”建设,继续推进“村小通”和“园园通”工程。加快实现校园向数字化的跨越。年内再有2-3所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

2.继续加大教师和学生用计算机的配备力度,年内全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之

比分别达到15:

1、10.5:1和8:1。

3.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实现优质资源远程化共享。

4.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5.以优化课程整合为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整合活动,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效益。

6.以“四项配套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学校配套设施。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力度

1.以规范学校网站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按照《__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管理,强化应用,加快实现校园向数字化的跨越。要切实规范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和“班班通”的建设和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监控等方面逐步向数字化过渡。要继续推进“村小通”和“园园通”工程。年内全区中学和中心小学有1/3以上的班级实现“班班通”,实现“新三机”(计算机、大屏幕数码显示设备和视频展示台)进教室。各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完成ADSL宽带接入,并实现公文传输网络化。争取到2007年年底前,全区再有2-3所学校按标准建成数字化校园。

2.按照标准化配备要求加快学校机房建设。为确保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各校应根据需要更新一批计算机设备,使之达到现行教学和电子阅览的需求。全区各初级中学(含完中的初中部)和中心小学每校应至少配备二只标准机房,两轨及以下的农村小学每校至少配备一只机房。中学每只机房的电脑数为56 1台,小学为48 1台,村小为20 1台。年内全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之比要分别达到15:

1、10.5:1和8:1。同时,学校要努力为一线教师配备计算机,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使计算机真正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和管理实施的基本工具。要结合学校特色,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二)进一步发挥区域教育优势,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

1.以《__教育信息网》为依托,各校校园网站为基础,完善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网络化教研、信息交流等需要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群,继续建好区、校二级资源库,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的教育和公共服务作用,尤其是重点建好数字图书馆、课例点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各学科专题网站,形成具有__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充分发挥区域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快“天一网校”建设步伐,切实发挥名校、名师的力量,建成一个动态发展、覆盖各学科的网上“新天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推进教育信息技术普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效益

1.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抓手,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建立“分批、分层、分级”的教师培训机制,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2.通过举办教师技能比赛、整合研讨、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的评比等活动和通过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区域资源共建、课题研究、评比竞赛等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能力与习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一要抓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加强教研,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二要抓好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以竞赛促提高;三要切实抓好学校“绿色网吧”的建设管理,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网络技能、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新场所,成为学校开展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根据区教育局及教研室的工作意见,紧紧围绕各学段重点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掌握规范的指法来操作电脑、正确处理好键盘和鼠标两者之间的关系。初中阶段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在考查试点的基础上,充分用好考试平台,重点培养学生汉字录入能力,各校要以较好的状态参加__市初中信息技术考查。高中阶段要确保课程正常开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继续关心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动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落实《信

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要继续扶持村小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4.以优化课程整合为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整合活动,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效益。通过规范现有装备设施的应用和管理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降低对教师在信息化应用中的技术要求来激发教师在各个领域应用现代教育技

术装备设施的积极性,节约教师的时间成本,提高应用的广度和效益。实现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教师要达到80,信息技术应用的课时覆盖率要达到30,做到首先积极整合,同时注意有效整合,最终实现优化整合。由于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管理更具实时性、准确性和开放性,学校必须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管理观念,主动学习和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管理的模式和规范。例如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校务公开、教育管理等,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无纸化办公,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要花大力气,进一步提高“校校通”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图书实验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效率,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带头使用,充分发挥其先进性、优越性作用。实践证明,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农村小学,只要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都能彰显现代管理整合的优越性。

5.加强对区级教科研课题的信息化管理。2007年,我区所有区级课题均将实现网上动态、过程式管理,实现网上全程指导,实时积累物化成果。

(四)以“四项配套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学校配套设施

根据《江苏省农村初中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意见》精神及区教育局工作安排,按照省“四项配套建设”二类标准要求,在全区初中已基本配备到位的基础上,2007年10月前,全区各小学也要求全部达标。其中中心小学达到省二类配备标准,农村小学按照省三类标准配备到位。并通过举办抓药农业培训活动等形式,帮助学校提高图书、实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我区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位均衡发展提供配套保障。

《2007年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来源于,欢迎阅读2007年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第二篇:**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2016 — 2018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战略决策。近年来,全区上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改善信息化硬件设施,快速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为促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局面,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内涵发展,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工作方针。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提高全区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加快实现全区教育现代化,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学习型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现状与问题 1.现有基础

(1)硬件环境建设。近年来,各学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社会其他资金的支持,整合、更新了学生用计算机,为信息课正常开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区所有中小学全部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基本达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的配备标准,能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要。在全区教育城域网建设方面,区教体局与中国移动公司临沂分公司网络部合作,改造了全区教育城域网。所有学校(包含村小)使用移动公司免费提供的网络核心设备实现了光纤接入,中学与街镇中心小学、区直小学带宽达到100M,村小带宽为10M。在录播室建设方面,全区第一期投入200余万元在7所学校新建了一批集微格教学、网络直播、点播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录播室系统。

(2)软件环境建设。与中教启星公司合作,在中国移动公司资金协助下,初步搭建起科研、培训与教研为一体的罗庄区中小学研训教平台,在全区范围内正在推广使用。按上级要求,购买了全市统一的“一师一优课 ”视频资源平台,并在全区使用城域网版的办公OA系统,在系统内实施网上无纸化办公。

2、存在问题

(1)城域网硬件设施建设受限制,互联网外部出口有时受阻。我区城域网主干线主要依托中国移动公司免费提供的华为的网络核心设备,区教体局信息中心与诸多学校尚没有配置自己的网络核心设备,网络环境的基础性设施过份依赖中国移动公司,并且中国移动公司网络受诸多因素影响,有些需要的网站经常访问不了。

(2)资源平台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可以有效利用的平台数量少、功能不全面,各平台入口规则不统一,适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资源不足。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尚不能深度融合,仅是把信息化手段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之一。

三、发展目标与原则

按照“网络全域化、资源集成化、使用普及化、运维优质化”的总体思路完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与普及共享,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及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到2018年年底,建成人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中遵循如下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在区域教育统筹规划基础上,充分整合各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系统,合理规划新建系统,制定分步骤实施方案。合理分工,分步实施,确保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2.统一平台,互联互通。

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平台统

一、标准统

一、用户管理统一以及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储存和检索统一,实现资源与信息纵向、横向贯通。

3.深度融合,支撑创新。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有效支持教育教学创新、教育均衡为根本目的,开展智慧云平台建设与应用。

4.共建共享,全面应用。

整合力量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全面推动应用。建立并逐步完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激励机制,保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持续、高效发展。

5.规范管理,保障安全。

严格按照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求,制定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管理规范,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四、任务与措施

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载体,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保障,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是根本。

(一)硬件建设

进一步优化教育城域网,建设区级教育云数据中心,扩充互联网出口,逐步实现教育城域网内部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强学校多媒体录播教室建设和多媒体“班班通”升级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数字化多功能教室建设。

主要措施:

1.升级改造现有教育城域网,内网主干线改造工程于2016年启动建设,完成城区学校1000兆光纤进校园,街道(镇)中学、中心小学100兆进校园,村小20兆光纤进校园。2017年启动无线骨干网络建设,2018年全区基本实现教育城域网内部无线网络全覆盖。 2.2016年建设完成罗庄区教育数据中心。局信息中心与各学校配备统一品牌的网络核心设备,配备支撑全区教学、研修、管理信息化的服务器及网络平台,提供平台数据计算、网络安全传输、资源存储等功能。

3.按照应用导向原则,2017年前升级改造完成区内非交互式多媒体“班班通”设施,构建“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资源应用模式。

4.2017年街镇中心(区直)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完成多媒体录播教室建设,提供支持开展集体备课、案例观摩、专家讲座的能够双向互动、交流研讨的支撑环境,促进教师间优秀教学方法和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5.逐步开展创新实验室试点建设和翻转课堂应用试点工作,打造数字化网络课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建设“一对一网络教学班”、数字化探究实验室、数字阅览室等项目工程。

6.整合中小学校园监控、视频会议、课堂直播等系统,完成全区教育视频系统网络融合建设。

(二)软件建设

进一步完善罗庄区中小学研训教平台,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师研修模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探索,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

主要措施: 1.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开发,区、校两级分工建设、共同应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学科资源覆盖率达到85%,2017年实现中小学所有学科资源全覆盖。

2.2016年60%的教师和初中以上40%的学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2017年基本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普遍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研修、备授课、批改作业、家访及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普遍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自主学习,促进“空间应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3.2016年启动建设覆盖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为教育监管、教育决策、各类在线测试、教师学分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建设多层次、多角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与教师发展评价系统;建设家校互动服务系统,为家长提供管理与信息发布的入口,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学习评价等服务。

4.利用信息化加强教学、行政和后勤管理,2017年全区基本建成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2018年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各项功能。

(三)坚持应用驱动,深度融合教育教学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强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应用等内容的培训,把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师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通过各级专题培训,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措施: 1.做好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教研人员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

2.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各级各类学校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的优化和创新应用。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推动“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城乡互动课堂”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3.逐步开展“翻转课堂”应用试点工作,打造数字化网络课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建设数字校园电视台。组织好微课大赛、电教优质课推荐评选活动,打造“翻转课堂”优秀示范案例。

4.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探索开展3D打印教学、创客式学习等课程,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综合信息化素养。

(四)启动智慧校园试点校建设项目

选择试点校配备智慧教室,打造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智慧教育理念与实施方法指导下,基于智慧校园感知环境,引进新型多媒体互动交互设备、移动教学终端设备,重构传统的多媒体教室网络硬件环境,并提供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结合备课与教学中心,为开展智慧教育提供应用支撑。探索形成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为特征的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实现智慧教育。

主要措施: 1.2016年在区内启动建设3所教育信息化基础好、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教师信息素养较高的学校作为首批“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试点校。

2.2017年,依据试点校的示范性作用,通过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培养现代型教师队伍,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新模式、新途径,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为罗庄区“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五、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系

区教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教研、电教、财务、基教和督导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罗庄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2.抓好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充实区教体局信息中心技术力量,统筹指导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区信息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学校按规模大小配备1-3人的专(兼)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

3.积极筹措资金,保证设施满足配备投入

统筹管理“两费”资金,协调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将配备和维护资金列入学校预算。严格落实临教财字﹝2009﹞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两费”的管理使用,并在每年的教育费附加及学校教育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争取政府专项投入的同时,广泛宣传,努力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

4.强化督导评估,建立激励机制

区教体局每年将根据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计划,对各中小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成绩, 同时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与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篇:2011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员教育工作计划

为认真做好全局员教育工作,进一步激发全局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三个发展”的热情和活力,努力营造凝心聚力、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根据区委组织部、纪委、宣传部《关于转发〈2011年全市党员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2011年全局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区关于党员教育工作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和工作重点,切实把握区委区政府“赶超江南、跻身苏南,实现三年新跨越”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采取综合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课堂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着重培养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党性修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发展的能力,在全局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为加快赶超发展、建设“生态、现代、和谐”新浦口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计划内容

1、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转型升级当先锋、科

学发展争一流”为主题,在基层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中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落实党员创先争优承诺内容,开展兑现承诺自查和督 1

查活动。深入开展以“同级比先进、同岗比贡献”为主题的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

2、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作为提高系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来抓,认真制订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创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机制,落实创建的各项措施要求,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使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一是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机关集中学习、自学及工作研讨、经验交流、岗位练兵等学习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市委十二届二十一次全会精神学习,开展经济政策、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方面知识的专题讲座;开展经济形势分析会、经济管理业务知识培训及阅读书目的学习、调研、交流等活动。二是修改完善党员学习制度,具体做到“五有四落实”,即:有学习计划、有学习笔记、有学习考勤、有学习心得文章、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和人员落实、时间落实、主题落实、效果落实。三是建立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作形势分析报告制度。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系统内基层党支部真正成为学习型党支部,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谋划全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能力、指导基层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协调内外关系的能力。

3、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是坚持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党员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党

内组织生活的实际效果。二是建立党员年度考学制度。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南京市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南京市公务员学习网》等在线网络学习,领导干部进高校等学习活动,努力实现党员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双提升”。三是认真开展党员服务企业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到重点企业开展经济政策、法规义务宣传解读服务活动,进一步打造党员服务品牌。四是开展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制定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计划,把杨善洲先进事迹的光盘放到每个支部,播放杨善洲先进事迹教育片、举办党史讲座,组织党员参观红色经典或革命圣地、党史纪念馆,进一步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工作。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瞄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倍增”这一目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市经信委组织的各种培训,使党员干部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科学发展,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大对全区“两化”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全年举办“两化融合”培训班不少于2期,不断提高全区“两化”实用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

三、工作要求:

一是组织集中培训与完善集体学习制度和推动自学相结合。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每月一次学习会等制度,丰富学习内容,规范学习管理,提高集体学习效果。坚持和

完善网上学习、菜单式选学等制度,引导和推动干部加强个人自学。

二是加强对干部学习培训情况的考核。由组织监察科牵头,研究制订干部教育情况的考核办法,建立干部学习档案,完善学习考勤、成果交流、督查考评、情况通报等制度,进一步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2011年5月13日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委员会

第四篇:关于区社区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xx区委、区政府坚持“注重服务、关注社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以信息技术增强社区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透明、便捷的公共服务”的指导思想,结合上街实际,按照“接入渠道统

一、平台数据库统

一、运营管理统

一、服务标准统一”的原则,将电子政务延伸到社区,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依托政务外网和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形成了区、镇办、社区三级办公网络和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平台,建成全区的人口基础数据库;社区党建、计生、社保、技防等信息化统一管理,稳步推进,社区信息化在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建设背景

2005年xx区社区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标准化建设,机构、人员、办公等硬件设施、各种社区服务一流.同时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社区人际关系疏远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就业安置压力加大,新型的城市经济模式为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社区信息化可以拓宽社区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同时也规范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可以说社区信息化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手段,是应对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重要举措,是构筑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 (二)社区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注重服务、关注社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原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职能框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使政府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引导者,市场规则的制定者,运行操作的监督者,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公共事务的服务者。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目标

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优化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流程,建设为民服务项目,加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促进政务公开,加强市民监督,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政府形象,创建和谐社会。

(四)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

辖区内每个社区均配有两台pc作为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专用,社区网络均实现百兆光纤接入政府外网;社区可通过vpn方式进入政府内网和协同办公系统,及时了解政府动态和使用协同办公系统办公;计生专网、社保专网全部延伸到社区,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需求。区信息办本着整合资源、集中管理、按需使用的原则,在整合各专业委局机房的基础上建设符合国标的专业机房,并根据系统需求科学地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先进的交换设备和计算机终端。

为打造平安上街,在各个社区安装技防设施,到今年年底,主要街道、重要路口、重点繁华地带可视监控率达到70%以上,30%以上的居民小区有技防设施。明年,技防设施将与数字化城管平台无缝整合,届时、整个平台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战平结合、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数字化城管大平台

2、应用系统建设 (1)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类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形成完整准确的社区基础数据库。重点采集关于人口、空间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信息,包括家庭和人口、区域概况、企业单位、楼院、社会治安民调、文化体育、环境、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房屋出租、社会保障等,逐步实现全区人口、医疗、计生、社保、企事业单位等数据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为城市综合地理信息、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劳动社保、公共卫生、出租房屋、基层党建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社区基础数据库作为宝贵的资源,可以根据各种需求模型,为政府其他部门提供统计、决策支持。 (2)社区服务网站

社区服务网站包括社区动态、社区概况、政务服务、商务服务、便民服务、志愿者服务、社区党建、和谐社区、百姓问答等栏目,还可查询到计生,教育,民政,公安,工商,税务,银行,司法,环卫等各职能部门工作办事指南;家政,订购,咨询,配送,居民相互自由交易等商业服务信息;天气预报,列车时刻,车辆违章查询,购房指导等服务信息以及社区党建、志愿者需求服务生活常识交流等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的汇总信息,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3)社区公众服务热线

开通社区服务热线电话68945678,社区服务热线可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信息的咨询、查询、投诉建议,它作为公众服务平台服务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采用电话方式向公众提供7×24小时的优质服务,解决在没有网络情况下,通过普及率极高的电话来完成服务受理和反馈工作。

(4)协同政务办公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

我们将党政机关协同政务办公系统和社区信息化平台进行了整合,把协同政务办公系统的使用范围延伸至社区,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办公应用平台,使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自动查阅上级文件、通知公告,进行信息交流,进行接待管理、部门考勤管理、机关通讯录、值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的日常事务管理,可通过系统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工作任务。

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利用网上审批平台和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无缝衔接,对部分行政服务优化流程、简化程序,把可以前置的行政服务下放社区,由社区直接受理,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办理相关审批业务,部分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也纳入到该平台,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办事。 (5)数据资源整合平台

依托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对我区医保、社保数据库进行了整合、更新,确立了涵盖地理空间信息、人口普查、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等18个部门的数据项10035项。通过整合,确定人口基础数据项198项,比公安户籍信息多168项,比计生信息多164项,比社会保障信息多139项。通过来源于社区管理人员入户调查和人口进出管理,掌握第一手人口基础数据。同时,依托区网上审批平台和数据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将来源于政府机关主管部门的权威数据,与人口基础数据关联,使人口基础数据做到实时更新,保持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社区信息化成效显著

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以来,先后多家单位利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查询汇总相关数据,其中有:协助公安局多次查询辖区居民住址与流动人口情况相关工作,还协助区民政局、区教文体局、区医保中心、区人劳局查询相关信息累积13万余人次,利用平台快捷、高效、准确的查询,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发挥了应有功能,收到较好社会、经济效益。

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中,专门根据社区工作设立的区域概况、企业单位、楼院、社会治安、民调、文化体育、环境、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房屋出租、社会保障、党员教育等各功能模块与社区的日常工作紧密相连,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对各项工作结果的存档,实现了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完善。

自社区服务网站和社区公众服务热线68945678开通以来,社区服务网站共发布各类动态信息1181条,提供解决各类问题102条,发布各类公告31条;社区服务热线为居民答复各种咨询、解决各类生活难题、受理各种申请和投诉累计100余次。拓宽了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服务工作的渠道,使社区居民有了广阔的交流空间,更是搭起了社区居民和政府沟通的新桥梁。

通过与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内的有效整合,使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和管理可通过系统完成,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规范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通过与网上审批平台的无缝对接,将各部门可以前置社区的行政服务下放到社区,由社区一线直接为居民提供行政服务,同时通过人口基础信息整合,形成了全区最为完整的人口数据库,截至目前已入库人口信息247852条、6597083项,实现了办公、审批双前置,日常事务不出小区范围即可办理。

近年来,在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xx区委、区政府坚持“注重服务、关注社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以信息技术增强社区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透明、便捷的公共服务”的指导思想,结合上街实际,按照“接入渠道统

一、平台数据库统

一、运营管理统

一、服务标准统一”的原则,将电子政务延伸到社区,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依托政务外网和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形成了区、镇办、社区三级办公网络和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平台,建成全区的人口基础数据库;社区党建、计生、社保、技防等信息化统一管理,稳步推进,社区信息化在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建设背景

2005年xx区社区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标准化建设,机构、人员、办公等硬件设施、各种社区服务一流.同时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社区人际关系疏远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就业安置压力加大,新型的城市经济模式为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社区信息化可以拓宽社区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同时也规范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可以说社区信息化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手段,是应对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重要举措,是构筑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 (二)社区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注重服务、关注社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原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职能框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使政府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引导者,市场规则的制定者,运行操作的监督者,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公共事务的服务者。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目标

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优化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流程,建设为民服务项目,加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促进政务公开,加强市民监督,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政府形象,创建和谐社会。

(四)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

辖区内每个社区均配有两台pc作为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专用,社区网络均实现百兆光纤接入政府外网;社区可通过vpn方式进入政府内网和协同办公系统,及时了解政府动态和使用协同办公系统办公;计生专网、社保专网全部延伸到社区,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需求。区信息办本着整合资源、集中管理、按需使用的原则,在整合各专业委局机房的基础上建设符合国标的专业机房,并根据系统需求科学地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先进的交换设备和计算机终端。

为打造平安上街,在各个社区安装技防设施,到今年年底,主要街道、重要路口、重点繁华地带可视监控率达到70%以上,30%以上的居民小区有技防设施。明年,技防设施将与数字化城管平台无缝整合,届时、整个平台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战平结合、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数字化城管大平台

2、应用系统建设 (1)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类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形成完整准确的社区基础数据库。重点采集关于人口、空间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信息,包括家庭和人口、区域概况、企业单位、楼院、社会治安民调、文化体育、环境、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房屋出租、社会保障等,逐步实现全区人口、医疗、计生、社保、企事业单位等数据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为城市综合地理信息、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劳动社保、公共卫生、出租房屋、基层党建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社区基础数据库作为宝贵的资源,可以根据各种需求模型,为政府其他部门提供统计、决策支持。 (2)社区服务网站

社区服务网站包括社区动态、社区概况、政务服务、商务服务、便民服务、志愿者服务、社区党建、和谐社区、百姓问答等栏目,还可查询到计生,教育,民政,公安,工商,税务,银行,司法,环卫等各职能部门工作办事指南;家政,订购,咨询,配送,居民相互自由交易等商业服务信息;天气预报,列车时刻,车辆违章查询,购房指导等服务信息以及社区党建、志愿者需求服务生活常识交流等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的汇总信息,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3)社区公众服务热线

开通社区服务热线电话68945678,社区服务热线可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信息的咨询、查询、投诉建议,它作为公众服务平台服务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采用电话方式向公众提供7×24小时的优质服务,解决在没有网络情况下,通过普及率极高的电话来完成服务受理和反馈工作。

(4)协同政务办公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

我们将党政机关协同政务办公系统和社区信息化平台进行了整合,把协同政务办公系统的使用范围延伸至社区,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办公应用平台,使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自动查阅上级文件、通知公告,进行信息交流,进行接待管理、部门考勤管理、机关通讯录、值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的日常事务管理,可通过系统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工作任务。

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利用网上审批平台和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无缝衔接,对部分行政服务优化流程、简化程序,把可以前置的行政服务下放社区,由社区直接受理,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办理相关审批业务,部分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也纳入到该平台,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办事。 (5)数据资源整合平台

依托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对我区医保、社保数据库进行了整合、更新,确立了涵盖地理空间信息、人口普查、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等18个部门的数据项10035项。通过整合,确定人口基础数据项198项,比公安户籍信息多168项,比计生信息多164项,比社会保障信息多139项。通过来源于社区管理人员入户调查和人口进出管理,掌握第一手人口基础数据。同时,依托区网上审批平台和数据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将来源于政府机关主管部门的权威数据,与人口基础数据关联,使人口基础数据做到实时更新,保持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社区信息化成效显著

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以来,先后多家单位利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查询汇总相关数据,其中有:协助公安局多次查询辖区居民住址与流动人口情况相关工作,还协助区民政局、区教文体局、区医保中心、区人劳局查询相关信息累积13万余人次,利用平台快捷、高效、准确的查询,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发挥了应有功能,收到较好社会、经济效益。

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中,专门根据社区工作设立的区域概况、企业单位、楼院、社会治安、民调、文化体育、环境、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房屋出租、社会保障、党员教育等各功能模块与社区的日常工作紧密相连,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对各项工作结果的存档,实现了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完善。

自社区服务网站和社区公众服务热线68945678开通以来,社区服务网站共发布各类动态信息1181条,提供解决各类问题102条,发布各类公告31条;社区服务热线为居民答复各种咨询、解决各类生活难题、受理各种申请和投诉累计100余次。拓宽了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服务工作的渠道,使社区居民有了广阔的交流空间,更是搭起了社区居民和政府沟通的新桥梁。

通过与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内的有效整合,使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和管理可通过系统完成,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规范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通过与网上审批平台的无缝对接,将各部门可以前置社区的行政服务下放到社区,由社区一线直接为居民提供行政服务,同时通过人口基础信息整合,形成了全区最为完整的人口数据库,截至目前已入库人口信息247852条、6597083项,实现了办公、审批双前置,日常事务不出小区范围即可办理。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信息化机构完善。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05年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又成立了xx市xx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正科级单位,隶属区政府办,统筹规划、发展全区信息化工作事宜。在每个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还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保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在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民政局、信息办、计生委、劳动局、公安局和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区明确了一名主管社区信息化工作的副职具体抓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形成了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和工作网络。同时将其建设列入我区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举全区之力做好这项工作。

(二)信息化发展统筹规划,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

我区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坚持集约建设的原则,一是按照《xx区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和省市电子政务建设任务,建立信息化项目备选库,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二是建立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核、监管机制,明确规定由信息办负责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全区机关电子政务的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支持。每年年初各单位申请的信息化项目,先由信息办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论证把关,报发展改革局立项,经财政局、发展改革局、信息办共同审核后,报区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后最终由区财政安排预算;三是建设中做好项目监管与规范实施,建设后进行项目验收和评估。这种集约型建设克服了盲目投入、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集约化、科学化、标准化电子政务项目监管体系,有效地防止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现象的发生,节省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自05年至今我区信息化建设共投入626万余元,与其他地区相比我们花钱不多,讲求实用,效果明显。

(三)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信息化发展科学创新 我区在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之初,就认识到不能为了整合区域资源在上级资源整合中形成更大的信息孤岛,为此我区组织专家赴北京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就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与专家进行研讨,最终确立了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框架和标准体系为蓝本,进行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架构设计,从数据元、数据框架、格式等数据标准严格与国家标准衔接,形成自国家向下的连贯体系,为未来全国的信息资源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区在开发社区信息化平台按照以需求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先后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辖区18个社区进行信息化建设情况摸底调查,先后制订出台了《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施方案》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信息采集标准》,对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确立了涵盖地地理信息、人口普查、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组织、宣传、统战、综合治理、教育卫生、劳动保障、司法民政、侨务等工作数据项10035项,入户采集数据项198项,并创新性提出以人为单位收集人口基础数据,按照各部门不同需求,为城市综合地理信息、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公共卫生、出租房屋、基层党建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

我区不仅在数据资源上实现了整合,而且在逐步进行应用系统的整合。结合人口基础数据库的特点,按照以人为单位的原则,把社区信息化平台和农村信息化平台在政府协同办公平台进行有机的整合,在一个应用系统中实现了社区和农村的人口基础数据录入和查询功能,节约了政府资源,提高了基层政务服务效能。

(四)电子政务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本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我们把社区日常办公嵌入政府协同办公平台,通过全区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定期采集、整理人口、办公、财务、土地、水资源、劳动力等各类基础信息,在全区基础数据库的框架上,建设完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向内连接网上审批平台和诚信平台,直接在基层完成网上审批业务和企业、个人的信用评估;对外连接政府门户网站和诚信展示网站等一系列公共服务网站,提供政务公开、涉及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各类信息发布和企业、个人的资信评估,实现区级政府与社区,镇办一级政府与社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信息化手段完善的社区服务站,为广大居民提供日常政务、公共信息查询,居民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询和办理各类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更新个人人口基础信息等,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审批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工作。职能监督部门可以通过更高级的权限随时监督政务服务效能,完善的监督体系有效的提升了基层政务绩效;更有区长电话和区长信箱随时受理广大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共收到群众反映信息1000余条,政府通过协同办公平台转办各相关单位,相关单位接将办结意见直达社区,效能监督部门全程监督,办结率年年保持在99%以上,让广大居民真正能够得到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

社区服务站除了向广大居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还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在社区服务网站进行政务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全年公布信息2000余条,促进政务和公共服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为广大居民与政府之间又架起了一条沟通的渠道。

(五)利用门户网站优势,提供电子商务服务

以协同办公系统为载体,定向收集社区基础信息,通过协同办公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政务信息发布、企业信息发布、农家旅游信息发布、科技信息发布等涉及社会、经济、民生的信息。

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以公共服务的方式向居民提供志愿者服务、商务服务信息,全年发布3000余条,这一举措即不增加基层和居民负担,也不向居民收费。大力提高居民商务信息化的能力,让居民快速、高效、便捷安全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适时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实现产销对路,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经济流通发展,拉动消费市场,帮助居民致富。

(六)完善基础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为确保服务平台的数据的实时有效,区内各部门对掌握其他相关数据信息和对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有信息需求的单位积极配合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数据的完善工作。相关部门通过社区服务平台人口基础数据库对比自身掌握的各类数据,在本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找出数据差异,汇总上报信息办;由信息办与各部门共同落实对差异数据的核实修改工作;同时通过流程梳理,筛选出各部门业务系统数据项与社区各功能模块数据项关联,确定关联关系与关键值,获取有用数据;通过与业务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的关联和数据抽取,实现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自动实时更新;通过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关联数据项进行同类数据比对,完善各自系统数据库,形成科学完善的人口数据,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人口基础数据库的良性循环打好坚实基础。

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动态的全面城市社区最基础、最广泛的数据资料,实现人口基础数据查询快速浏览和动态统计分析,动态掌握市民需求,及时了解居民生活生产动态、日常生活需求,使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成为政府动态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网络平台,为决策参考提供了依据。

(七)示范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xx区三湾社区一直是全区信息化建设的示范点。社区服务大厅内设有触摸屏,负责展示社区公益信息;大厅内的电子大屏幕对社区居民发布政务、劳务、公益服务等信息;社区07年利用这些设备为社区居民宣传政务信息和公益信息2000余条,为政府与百姓之间架起来一个沟通的桥梁。社区内的会议室有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全年区信息办为社区居民培训信息化、科普知识10余场,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八)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项制度,良好的工作制度使工作落到实处。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数据采集报送、数据审验、信息安全等项工作制度,为基础数据信息入户调查工作做好充足的保障;同时我们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每周将全区各社区采集信息的数量进行排名,在简报上予以公布,每采集和录入1条信息在xx市给与1元钱补助的基础上,xx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决定每条信息追加1元作为奖励,一度使我区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共采集人口基础数据30446户、79014人,分别完成预计上报户数的105%和预计上报人数的101%。数据采集范围之广,内容之全面在全国也是鲜有前例,为建立全区的人口基础数据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系统建成后,我们制订、颁布了《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妥善管理和广泛应用。

四、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区信息化的发展。

(一)信息化做为一种新生事物,许多领导干部在心理上不习惯、不接受新的工作方式,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出现了配合不到位,协调工作机制落实难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较低,不能完全应用系统功能办公和管理;社区居民参与和互动的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服务热线不熟悉,不会利用便捷的工具为自己服务。

(二)上级信息化项目建设主管机关不统一,如网上审批系统、税源监控系统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建设,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由市信息中心牵头建设,正在建设的数字化城市指挥中心由市建委组织建设,而信息产业的发展由市信息办负责,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造成区级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存在一定障碍,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三)资源整合落实难。我区作为全省资源整合县区级试点,在资源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也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自上而下的专网和系统条块分割、标准不统一,使得信息流通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和信息孤岛,影响了跨部门、跨区域共性业务的处理和政府的有效监管;同时不同单位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部门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这就限制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四)信息化配套资金少。目前我区财政预算还没有信息化专项费用,信息化发展资金仅靠信息办争取,而不是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来发展信息化;上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我区的资金支持还没有,所以资金是制约我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信息化的宣传和培训,规范信息化发展

大力营造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软环境,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诚信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实现信息化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运行。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建设和谐上街的一项基础工作,是造福农民的惠民工程,我们要积极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网络、黑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增强广大干部、居民对社区信息化的认知度,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保证我区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目标圆满、顺利完成。

积极开展信息化培训,重点培养社区基层信息化工作队伍,积极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定点培训和信息网站等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劳动培训,积极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信息化培训课件、教材,并为培养社区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骨干服务,提高居民就业技能、信息化技能和转产转岗就业能力。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和农村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采集城市设施基础信息、地理空间信息和农村基础信息,进一步扩大资源整合范围;将网上审批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产生的数据与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关联、比对,形成最权威的数据;在应用中不断找到差距,从而不断完善系统,提高网络平台的稳定性,丰富交换内容、优化交换流程和缩短交换周期,完善协调机制,保证各部门间信息的顺畅交换、有效共享;科学地对整合的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再加工,产生新的数据信息,使信息不断增值,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整合在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的应用;认真执行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研究制订xx区信息化标准体系和xx区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严格按照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在信息化建设和资源整合试点工作中,认真研究探索各环节的标准化问题,尤其在信息网络、网络接口、信息流程、信息代码、数据规划等方面把好关,严格与国家标准衔接,为未来全国的信息资源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力争成为资源整合国家级试点。

(三)以人为本,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将网上审批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延伸到社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能力,形成一流政府服务管理体系,同时使信息横向流动,让信息资源惠及百姓。

六、工作建议

(一)建议自上而下建立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长效机制,保障信息化投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对信息化试点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二)建议在各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成立信息中心,分级、分部门设置管理权限,解决信息资源为各个部门所有、各个部门垄断的问题,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三)通过开展深入的试点工作,把试点的数据项及建设标准提供给其他兄弟地区作为参考,为全国探索出可供推广应用的建设与管理新模式。

社区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要求高、困难大,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和协同办公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只是一个开端,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尽职尽责,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全面加快我区社区信息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区国土局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信息化工作贯彻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过程,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信息化队伍素质等方面着手,逐步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仅2011年,我局就配备电脑*台、数码相机*部、桌面拍摄仪*部、彩色打印机*部;组织信息化教育培训*次,受训人次达*人;会办研究信息化工作*次,解决实际问题*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为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局专门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直属局及国土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研究会办信息化工作实际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整体工作。同时,率先成立了信息中心,封闭办公环境,抽调一名研究生、一名本科生负责日常工作。

二、推广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为积极响应“省、市、县(区)三级协同办公”和地籍登记规范化工作要求,我局延伸专线到区行政审批中心,实现了地籍登记、测绘业务和土地整理、规划系统与省厅和市局的网上对接。同时,局内部文件传阅、领导审批、通知事项等依托局电子政务平台,对接区党政电子政务

- 1 -

专网,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彻底改变了过去上情下达的工作方式,使各项业务工作能够按规范程序有条不紊地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办公费用。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运用技能。在增加设置配备、落实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上,我局通过举办多次培训,使每个科室、国土所都至少有一名能够熟练操作信息化系统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地籍信息化系统操作上,先后组织了*次培训,使地类认定和权属审核效率明显提高,大大缩短了征地报批时限。同时,我局还与规划、水务等部门签订了地籍数据共建共享协议,积极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各项地理信息服务,为城市管理信息化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推行信息公开,实现阳光政务。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局成立领导小组,编制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建立了政府信息发布网络平台。在门户网站设置了“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三个栏目,用于发布各类政务公开信息。今年,在区信息中心的协助下,我局与区政府建立了党政信息网络系统、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系统专线,加强了我局与区政府在政务信息方面的信息传输,进一步加大了政务信息公开力度。

五、加强网络维护,促进安全管理。今年,我局专门制定下发网络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专网专机专人”使用,定期组织自查

活动,保证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针对以往局域网内容易滋生病毒、交叉感染、网络堵塞的现象,积极采取木马病毒防范措施,多次邀请市局信息中心、区保密局相关人员到我局检验内网、专网及门户网站的安全使用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加以整改,努力提高了网络使用安全性。

近年来,我局在信息化建设上做出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在很多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我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作制度,拓展信息化工作内容,切实提高信息化建设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保障。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抓好技能培训,包括办公软件、图件处理软件、地籍信息化软件,等等。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力度,加强门户网站的日常更新,提高网上信息服务质量。建立信息化工作网上通报制度,每月对业务科室和各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进行通报,促进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规范开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国土资源信息及有关舆情进行检索和采编,收集有用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报务。逐步加强网络安全投资,实现网络安全的自动化管理。

上一篇:青蓝工程徒弟数学计划下一篇:娶了媳妇还是嫁了儿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