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

2024-05-03

南泉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精选5篇)

篇1:南泉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

南泉小学自信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自开展自信教育活动以来,全校学生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具备了正确表现自我和掌握了表现自我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自信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1、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规范学生的言行,学生能做到上课积极发言。还有交头接耳、上课趴在课桌上听课的习惯改掉了,都能挺起腰板、精神抖擞的听课了,积极的发言了。良好的班风逐渐形成,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2、有效提高了学习成绩。针对部分“问题生”,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重拾我要学、学好习的信心,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正在逐步上升。

3、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通过讲述各种名人等事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他们的思想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们纷纷以他们为榜样,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我们的自信教育工作才刚刚开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加强。

篇2:南泉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

按照镇安办要求,我校近期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为保障食品卫生,安排专人对食堂进货、加工、分餐过程进行监控,争取资金修建了食堂初加工区,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在校门口,安排教师值班,防止学生出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我校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级都举行了以安全为主题班队活动。学校在开学初举办了安全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了较全面的安全知识教育,重点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对家长对学生的安全监护,学生上学的交通工具等方面提出要求。

安排人员对学校校舍、电路、周边环境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查出一些重要安全隐患:中心校食堂未办理卫生许可证;四平钢化小学正在施工,施工机械多,中心小学门口公交车辆停放;中心小学应急疏散标志破损;中心小学饮用水取水点未封闭等。以上隐患都及时进行了整治,不能整治的,也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

三、仍存在问题。

1、四平钢花小学正在施工,施工机械及其他车辆多,地面凹凸不平,暂时无法彻底解决。

2、由于南泉镇场镇基础设施建设造成道路堵塞,公交车辆经常在校门口停放,暂时无法彻底解决。3、2名商贩经常在校门对面卖小吃,屡劝不走,家长、学生横过公路购买,具有交通安全隐患。

南泉小学

篇3:南泉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

一、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教学管理对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意义, 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与其息息相关。实际过程中, 评判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好坏, 教学管理占了很大的比重。基于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功能不易改变, 工作的内容与方式也是明确的, 这样就可以应用计算机来改善管理的状况。职业教育教学的管理就是对信息各个过程的记录, 包括传递、加工与反馈。采取计算机技术后, 就可以便捷轻松地处理好庞大的数据, 管理人员可以很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 不仅减轻了自身的工作额, 而且对于工作内容的完成情况也有帮助。

二、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

1.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以往所采用的教学管理方法比较传统落后, 部门间、师生间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及时的交流, 工作难以协调和控制。而采用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后, 将教与学的数据信息化后存入计算机内, 就可以实现师生间、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 教学安排和各类信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来发布, 实现工作协调性和控制性的加强。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比, 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得教师、学生、教务信息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如学生的学籍管理更加准确, 成绩管理更加严密。

2.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来看看在总体科目中占比重较大的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况, 语文的教学一直强调的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运用信息管理技术以后, 学科的教学资源集中管理, 形成资源库, 将各类杂乱无章的教学过程分类整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学生能够不出教室就感受到文章描绘的意境, 视频、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想象力的提升, 课件展示促进学生观察力、表达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

3. 促进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后, 管理实施人员必须要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在计算机上输入数据、查询信息、搜索资源;教学人员则必须熟练应用各类办公软件、视频工具、传输工具、交流工具等来加强教学效果。这些技能的掌握使得管理者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来适应高效率的先进的教学管理工作。

4. 实现交流零距离。

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后, 师生可以通过QQ、BBS、微博等平台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这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提高了教研水平;学生遇到困难时, 也可以通过QQ、论坛等方法在网络上求助, 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帮其解答,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知识的不断更新, 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也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5. 帮助教师业务管理。

学校的教务处要敦促教师及时将“教研计划”、“教学进度表”上报, 而计算机也为此提供了便利, 老师只需要将资料上传到网上, 教务处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到教师的即时动态。同样, 教师的学习资料也可以上传到网上, 学生就可以自主通过网络来在课外的时间进行学习与研读。教育的信息化使教师的上课方式绽放出新的生命, 摒弃以往的纸质教案, 其时效性以不足以应付时时变化的内容, 而代之以信息化的教案, 这其中就可以囊括到最新的教学资料与教学动态:信息化可以关注到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对他进行相应的辅导, 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 得到相应的进步与收获。

三、信息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 目前很多学校只注重教学管理的硬件投入, 建立复杂的信息系统, 但是与之相配套的人员的培训、制度完善、组织架构调整等都不够完善, 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信息系统的应用。面对这样的现状, 学校应该提高自身的认识, 在不断更新硬件的同时, 也要对于信息化相关的先进管理知识、制度进行学习, 以信息的观点来对教学管理进行分析, 努力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和有用。

信息化的应用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师生互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为教学管理水平、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同时, 也为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

现在很多职业院校都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 以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学校管理而言, 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避免了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管理漏洞, 而且还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对教师来说,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学生来说, 丰富的信息化资源的提供, 更是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增强了全面发展的可能。

四、小结

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也是职业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信息化可以极大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摘要:基于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探讨了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和信息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这一研究对于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市场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孟霞.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4) :90-92.

[2]周晓波.论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06) :172-173.

篇4:南泉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

昭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全省各州市一样,得益于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特别是2006年、2007年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更进一步加快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总投资近7000万元,覆盖了11个县区的所有中小学校,全市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已初步形成。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认真实施农远工程。昭通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远工程的建设,紧紧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周密部署。市、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组,成立工作办公室,抽调专业骨干人员落实各项工作。各县区项目办在省、市项目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明确职责,深入一线,带领各项目点学校广大师生努力工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牢牢把握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应用这一核心。始终坚持“建设是基础,培训是重点,管理是关键,应用是核心,效益是生命”的工作原则,抓好抓实建设、培训、管理、应用和效益五个环节,努力做到工程硬件环境建设与软件资源建设相结合。

三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做到“四个结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我市“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结合起来,促进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狠抓教师培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三教统筹”、“农教科”结合起来,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

四是创新思路,加大投入,搭建平台,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效益。昭通市教育局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昭通分公司协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建成昭通市教育信息化系统。昭通市教育信息化项目采用中国电信昭通分公司投资建设平台和接入,昭通市教育局负责向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及平台的推广、管理。该平台既为全市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远程教育、招生考试查询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也是全市远程培训工作平台、教育系统视频会议和电子政务办公应用系统,同时将建成为全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校舍管理系统等多位一体的现代教育信息平台。

二、教育信息平台应用的效果

1.资源中心的应用

一是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设备的效益。全市现有398所中小学校接入电信宽带网,共享市信息中心资源,使建成的教育资源平台向中小学校教师开放,中央电教馆智能题库系统、中央电教馆视频资源管理系统、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天方数字有声图书馆等5000G容量的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正在被广大教师所运用,从开通到现在,访问量已超过100万次,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二是教师培训效益更加明显。通过市中心平台完成了4200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有3310名教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教师2742人,合格率83%;完成了1879名教师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工作,培训率达96%,经过10天的培训,11717人经平台考核合格,合格率91%,圆满完成新课改革培训任务。

三是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做好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学生考试平台已建设完成,各学校计算机管理教师在2010年4月23日已经完成考试软件的使用培训。

四是有效降低全市中小学上网资费。全市统一与电信合作,降低了中小学校的上网资费。例如:农村中学每月的上网费从2100元降低至每月600元,有效降低了学校上网资费。

2.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

一是通过建成的市县教育局视频会议系统,节约了会议时间,降低了会议成本,提高了会议效率。方便、快捷地完成了骨干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二是缩短了办公时间,减少了办公经费。全市教育系统298家单位接入了电子政务网,市、县、乡教育系统的办公实现了网络化、无纸化。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信息化平台的资源建设,通过今后几年的投入,逐渐建成强大的昭通市教育信息化平台资源库,更加充分地发挥平台的作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是逐步建成和完善教育科研平台、学籍管理平台和校舍管理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有效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进一步加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度,使全市中小学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篇5:南泉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

一、搭建平台,把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逐步建在“云端”

为了推行“泛图书馆”管理理念,实现区域中小学图书馆 (室) 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我区从2005年开始着手区域中小学图书馆 (室) 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具体来讲,平台搭建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建“烟囱”,建构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烟囱”模式阶段。

所谓“烟囱”模式,简言之就是建构各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单机版模式,各校单机版信息化管理系统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各冒各的炊烟,各发挥各的作用。2005年,我区5所试点校开启了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这是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进入我区学校图书馆的雏形阶段。2009年完成了20个校点达49%的学校配备量,至此,建构起了区域内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烟囱”模式。

二是破“壁垒”,建构区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社区“云”模式阶段。

所谓图书馆管理社区“云”模式,就是引入城域网或互联网对学校、区域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它是单机版的升级换代,可以实现馆与馆信息的互通互联、区域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区域职能部门对学校图书馆的在线管理与监测。

我们建设社区“云”模式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源于两点认识、一个追问:

两点认识: (1) 当图书信息化管理“烟囱”模式在区域内达到一种普及状态后,我们发现,各自为政的“烟囱”也只解决了各学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单线问题,对学校来说是鸟枪换炮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区级职能部门却无法实现对其应用效益的有效监测和对应管理,信息化深度应用效益又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在“烟囱”模式下各校数据必须随时备份,遇到突发情况,数据维护存在的较大麻烦和风险,给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者带来新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一个追问:我们能否打破“烟囱”各冒炊烟的孤立状态,实现区域职能部门对学校图书馆 (室) 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在线管理呢?

因此,不管是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数据的安全性角度来看,都十分需要进一步建构新的模式。“云”计算技术和“教育云”等新概念的出现,为我们的追问找到了答案,我们确信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为打破“烟囱”模式,建构一朵小小的区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云”奠定了技术基础。于是,我们在与合作伙伴多次沟通的基础上,于2010年,为教育局电教馆配备了教育局城域网版本的“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将已有的各校单机版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第一次全面升级。2011年,又新装备23个校点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为各校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第二轮升级,使区域内配备量达到97.7%。进而很快将图书信息化管理教育局城域网版升级为互联网版。这样,通过破“壁垒”,使“烟囱”模式的图书信息化管理模式过渡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社区“云”模式,建构起了高起点的区校互动的区域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

现在,全区新增图书全部实现数据编目入库,绝大部分旧有藏书实现数据入库上架,图书信息化管理后的流通工作开展顺利,实现了区域中小学图书馆 (室) 在线管理。

二、创新机制,保障区域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始终行在“地面”

锦江区区域中小学图书馆 (室) 信息化平台的成功建构,使区域图书管理工作发展有了高平台,但我们深知,再高、再现代化的平台最终是为应用服务的。如果没有配套的机制来保障,信息化平台为应用服务就会显得空洞、不实在。我们的机制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实施“三化”装备机制,为“云”环境下的图书应用工作提供更优质的物质基础

针对我区学校图书装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这一实际,为进一步提高藏书质量,改善藏书结构,提升图书馆 (室) 装备水平,并消除原有图书集中招标采购的弊端,我们提出了周期化、个性化、集约化的“三化”图书装备机制。在新的图书装备机制中把集中指导性采购和学校自主采购有机结合,既符合装备的规范程序,又利于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服务。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是科学有效的装备机制。

(1) 周期化装备。主要指周期更新性装备,目的在于增强新书补充的常态化、针对性、高时效性和高循环更新度。我们要求学校每年必须将区教育局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的2.5%用于本校图书周期性更新并纳入考核。对未按规定更新图书的学校在目标考核中适度扣分;并对全年未购买图书的学校,由区教育局分管领导约请校长谈话。在周期化装备过程中,电教馆根据《中小学图书馆 (室) 规程 (修订) 》以及省、市相关业务指导部门下发的《中小学图书馆 (室) 藏书分类比例表》指导学校进行藏书结构调整,按“进三剔一”,即购入3本新书剔除1本旧书的原则,逐步改善藏书结构,使其日益科学、合理。

(2) 个性化装备。主要通过图书设备个性化、环境氛围营造个性化、藏书补充个性化充分满足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其中在改善藏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方面,电教馆负责指导学校根据各自办学特色进行个性化新书装备,如:成都三中的办学特色是“艺术”,重点进行艺术方面新书的补充装备;成都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在美容美发、幼教、旅游方面,重点进行相关图书品种补充;龙王庙小学一直致力于“绘本阅读教学”研究,重点突出绘本方面的新书补充等。

(3) 集约化装备。集约化实际上就是资源的共建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重复投入。现在,我们正在试点由区教育局领导提出的“六二二”图书装备机制:即学校负责自购60%的图书,区教育局电教馆负责配备20%的工具书,各校拿出20%的图书用于馆际流通。这种配备机制中的第三点就重点体现了集约化装备思路。我们同时也在广泛调研、论证“六二二”比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总之,不管制定多少比例,“教育局统一配备一点,学校自主购买一点,校际之间流动一点”是我们践行“三化”配备理念,实现图书装备机制创新的大方向。

2. 实施“三评”工作机制,为“云”环境下的图书应用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活动载体

“三评”即星级图书馆 (室) 评选、优质阅读指导活动课评比和根据实际需要的专项督评。

(1) 星级图书馆 (室) 评选。我们从2011年起,通过锦江区教育技术在线考核平台、对口联系人制度和区域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学校图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开展全区学校的星级图书馆 (室) 评选活动。尤其是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从基础条件、管理、应用效益等方面设置具体的参数,对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为星级图书馆评选提供了可靠、科学的依据。

(2) 优质阅读指导活动课评比。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小学课程也进行着相应改革。我区因时应事,于2008年在全区启动“中小学图书馆 (室) 应用效益解决方案”之“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项目,要求全区各中小学将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纳入课程计划,并按学年选送1~2节录像课到区上参加优质课评比。经过近年的强势推进,现在区内各学校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程基本做到5个“落实”,即计划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5个“落实”及系列举措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读者的到馆率和图书的流通率、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学生课外阅读流于形式,使图书应用落到实处。

(3) 专项督评。我区自从实现了图书信息化管理后,将提高书刊的借阅流通量,提高图书馆 (室) 应用效益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启动了“节假日图书借阅高峰期达标暨流通统计”和“中小学图书周期性更新落实情况”专项督评工作。一方面要求各校利用寒暑假、节假期、双休日合理增加个人单次借书数量,使节假日图书流通达到一个高峰期;另一方面监控学校按照新的图书装备机制进行藏书结构和藏书质量的改善,专项考评成为促进各校图书借阅流通,提升图书应用效益的有力措施。

三、着眼培训,促进区域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在“云端起舞”

建了先进的云平台,就犹如买了好车,这个时候最需要技术过硬的驾驶员。驾驶员从什么地方来?—通过办驾校、考驾照。这两年我们就是借鉴培养驾驶员的思路,让各学校的图书管理员熟练掌握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区域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在“云端起舞”。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展“两培训”和“两检测”。

1. 两培训

(1) 信息素养能力专项培训。这里特指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城域网版本和互联网版本的操作技能专项提升培训,除进行集中性和供应商入校一对一培训外,还利用区域“书香漫步”QQ群平台促进区与校、校与校、信息化平台供应商技术顾问之间的互动交流,适时解决疑难问题,有效促进了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及时运转和深度利用。

(2) “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执教能力培训。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 (室) 规程 (修订) 》第三章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图书馆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览系统。而开设“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图书管理员的执教能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10年起,我区开展了“锦江区中小学图书馆 (室) 课外阅读指导”之“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专题培训暨展示汇报活动,图书管理员“图情知识教育指导能力培训”成为本系列培训主题。除个别即将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外,其余管理员均要在这个培训过程中行走一遍,既充当参培人员,又充当主讲人和评论人,互动性极强,电教馆负责全程指导和引导。

2. 两检测

(1) 图书管理员信息化技能检测。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区域中小学图书馆 (室) 管理应用效益的提升,是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也是目前我区中小学图书工作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我区电教馆于2012年上半年在区域内开展学校图书管理员“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技能水平检测”工作,全区各校图书管理员均必须接受检测,检测合格发放新的图书管理员上岗合格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目前全区51名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接受了严格的上机检测考试,现场抽取考题题签,限时完成操作。从检测成绩汇总来看,操作水平优良者居多,优良率占74.5%,还有少数图书管理员不太熟悉业务,需个别指导,二次提升。

(2) “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执教能力检测。此项检测工作与我区“中小学图书馆 (室) 课外阅读指导”之“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专题培训暨展示汇报活动同步进行。除个别即将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外,其余管理员均要接受检测,检测的方式就是每名图书管理员上一节“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的区级展示课,完成我们总结出的“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教学内容板块结构中的三个板块的书面教案各1份。这项检测是一个耗时比较长的动态过程,目前已经有部分管理员接受了这个检测项目,我们将在2012年年底完成全部检测工作。

四、结束语

上一篇:两学一做第二阶段思想汇报下一篇:医院健康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