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五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

2024-04-23

学习五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2篇)

篇1:学习五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

数学活动

活动内容: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组成,运用操作掌握9的8种分合方法。2.能按递增,递减规律和互换规律进行分合。3.萌发主动探索事物规律的兴趣。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熟悉8以内的组成。2.物质材料准备:9块糖果,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口令游戏,复习8的组成。

师:老师想和小朋友玩块对口令的游戏,我们的口令总数合起来要是8,准备好了么?开始:我出1,我对7,1和7合起来就是8。(幼儿集体到个别开始游戏)。

二、游戏引导幼儿学习9的组成1.游戏:分糖果 师:今天巧虎要给小朋友分糖果,可是遇到难题了,这里一共有几块糖?(9块)哦!一共有9块糖,今天老师想把这9块糖放在两个盘子里,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该怎样把9块糖放在两个糖盘子里呢?有几种方法?

幼儿利用雪花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2.交流讨论。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除了这种分法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幼儿交流,教师随机记录。

(2)师:你们来看一看!这样的记录有顺序吗?那等会请小朋友去有顺序地来记录一下9的分合。

幼儿有顺序地进行记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录的?这样的记录里有什么秘密?

a.是的!左边的数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多1,右边的数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少1,是顺数记录。

b.这种方法和上一种刚刚想法,左边的数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少1,右边的数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多1,是倒数记录。

c.这种方法是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交换了一下位子,成对记录的。

三、通过游戏,巩固9的组成。1.游戏:画一画(幼儿画册P29)

师:把9个苹果分一分,并在相应的方框中画一画。2.游戏:写一写

师:请小朋友按照顺序在空格中写出9的分合式。3.游戏:想一想。

师:想一想,花瓣上的数字应该是几呢?

四、进行核对,结束活动。

师:巧虎今天很忙玩的很开心,时间差不多了,要和你们说再见了,我们先去休息一会,下次再玩吧!

篇2:学习五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

1、学习4的组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 。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解画面, 学习描写数字:1---5。

3、在活动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书写姿势 。

活动准备:

1、教具:在黑板上画出图1,数字卡片 1----6 。

2、学具:第一.二.三组:幼儿用书第13页,铅笔人手一支。

第四.五.六组:幼儿用书第14页,彩色笔若干。

幼儿用书第12页,铅笔人手一支,数字印章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按特征分解画面,学习4的组成。

教师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提问:(1).图上有什么?一共有多少?(2).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我们怎么记录它们不一样的地方呢?(3).看标记,说说:每个标记的东西有几个?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在相应的标记面前记录具体的数量.

2.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认读4的分合式。

.看图说说: 将4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 使幼儿知道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 。)

提问:把这些标记拿掉就变成什么?(分合式)

教师带领幼儿共同认读两遍分合式。

二、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

学习看颜色标记记录方形的数量, 并填写4的分合式。.

看图说说:图上的小动物喜欢吃什么?想一想,圈一圈,放几个实物到盘子里,才能使盘子里有4个实物.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示范写数字,然后自己看范例, 学习写数字:6。

2.第四.五.六组:

观察画面上的蝴蝶,启发幼儿根据蝴蝶的形象和颜色排列的规律,用连线的方法,填空格.

观察不完整的图案,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图案,完成另一半图案,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三、活动评价

篇3:学习五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

一、采用多种操作性学习形式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 对于同一个学习内容, 幼儿喜欢有变化的操作性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 灵活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的操作形式,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 让幼儿通过与材料、与同伴的交互作用, 有效地习得顺数倒数的知识。

1. 个别操作。

提供“毛毛虫”、“卡片接龙”、“连连看”数学操作性学习材料, 让幼儿独立完成顺数倒数的操作性学习。

2. 小组操作。

由于个别操作材料的局限性, 幼儿在操作几次后兴趣就会减退, 学会的幼儿不愿意重复。教师可设计两人或三人为小组进行合作的操作性学习材料“玩纸牌”、“翻数卡接着数”, 让幼儿和同伴在合作、互相指正中完成顺倒数的操作, 既体现合作性又体现趣味性。

3. 集体操作。

集体操作一般是融操作于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各种游戏活动中操作材料、学习数学, 幼儿就能玩得高兴、学得轻松。集体操作在幼儿熟悉玩法的情况下可采用竞赛形式, 以从中提高熟练度,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投放适宜的操作性学习材料

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什么样的活动, 达到相应的目的, 可以说, 活动材料直接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幼儿对适宜的材料的操作过程, 便是将数学知识逐步内化的过程。

1. 材料应含目的性。

材料是达到目标的阶梯, 在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在了解幼儿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基础上, 根据教育意图选择活动内容, 并把学习内容物化为操作性强且科学耐用的材料, 使幼儿在亲自动手操作材料的过程中, 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如“毛毛虫”、“架桥过河”游戏和上面提到的“玩纸牌”、“翻数卡接着数”等活动, 教师都是围绕让幼儿更好地建构顺倒数概念的目的来设计的, 这些动手实践可以使幼儿在操作性学习中进一步理解顺数的逐一递增和倒数的逐一递减关系, 帮助幼儿从半抽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 材料应具多样性。

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幼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化外部世界, 同时也建构着新知识。只通过一两种材料进行操作性学习, 往往会局限幼儿的思维。因此在同一个数学内容的学习中, 教师提供的材料的种类应避免单一化, 只有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 或者挖掘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 才有利于幼儿在不同的操作性学习中积极思维, 更牢固地建构相关的数学概念。为此, 教师针对“幼儿操作易受思维定势影响, 不易转变思维方向”、“思维的不可逆性”的特点, 设计投放了“排排队”、“翻数卡接着数”、“玩纸牌”等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选择;设计“玩纸牌”的二人、三人玩法和牌多牌少的玩法等。

3. 材料应有层次性。

材料要适合幼儿发展水平, 材料的投放既要面向全体, 又要关注个别差异, 以保证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投放同样的材料完成同一教育目标的情况下, 再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投放内容层次不同的材料;或者针对材料提出不同要求, 以适合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 让幼儿更有兴趣地去操作、探索。

三、制订恰当的操作性学习规则

数学操作性学习的规则是操作性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幼儿只有懂得了规则, 才能减少操作性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达到操作性学习的真正目的。为此, 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数学操作性学习规则, 引导幼儿理解规则, 并按照规则操作。

1. 隐性规则。

隐性规则多运用在按份投放的数学操作材料上, 那么如何让幼儿更有目的地操作呢?教师可以设计操作程序示意图, 或设计一个可供幼儿检验正误的材料或活动参照卡、答案对应卡等, 让幼儿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校正, 达到独立操作、自主学习的效果。如在“毛毛虫”操作图中标注“1→10”或者“10→1”, 让幼儿依据标注进行操作;再如连线操作, 标注绿色的点“1→10”, 红色的点“10→1”, 连对后有一个完整的图案。

2. 显性规则。

操作性学习材料的第一次投放要交待清楚, 使幼儿明白规则是什么, 怎么做;然后在活动中密切观察了解幼儿实施规则的情况;有需要时可对原规则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如在“翻数卡接着数”中, 二人先商量顺数或倒数, 再用“锤子、剪刀、布”的形式决出输赢, 赢的人把卡片翻在桌上, 接着数, 然后反面盖回去, “冼冼”卡片, 重新来;当倒数时翻到“1”和顺数时翻到“10”, 都重新翻1张, 可从中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和反应力。

四、实施观察的操作性学习指导

幼儿在学数数活动中存在发展的差异性, 即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学习方式、已有经验等方面有差异,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观察, 了解幼儿在数学操作性学习中的表现, 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促进幼儿有效操作、有效学习。

1. 操作前的观察指导。

操作前,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表情和动作, 对个别幼儿加以关注, 了解无法展开操作的原因并及时指导。如在“翻数卡接着数”的两个幼儿, 没有完全明白操作要求, 把卡片全部重叠在一起, 不知道如何接下去时, 教师就再次给予提示:要先把卡片全部摊在桌面上, 这样的指导就有助于幼儿能把本次的操作性学习顺利进行到底。

2. 操作中的观察指导。

操作过程是幼儿思维外显化的过程, 幼儿操作的过程因动作、经验、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操作中, 教师应观察幼儿操作的具体过程, 然后进行分析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在“毛毛虫”的操作活动中, 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操作“毛毛虫”时, 在顺数时有的是在“毛毛虫”最左边先放“1”, 再在最右边放“10”, 接着在“1”后面放“2”, 然后在“10”的左边放“9”, 最后按顺序把剩余数字摆完整。在倒数时有些幼儿是从右到左, 把数字卡片从“1”逐个地放到“10”, 问他排得对不对, 则毫不犹豫地回答“对”。于是教师分析:“毛毛虫”上呈现的操作结果虽然是一致的, 但却反应出不同幼儿对顺数与倒数的理解水平不同, 对顺数与倒数内在规律的把握不同。有的或者没有明白操作要求, 只是机械地记住了相应数字的位置, 而把头尾容易记的数字先放入毛毛虫身体的左右两边, 类似在“摆图”或“拼图”, 认为只要能摆对就行。最后, 教师分析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 针对不同的问题和困难, 给予不同的指导。如针对倒数中把1到10从右排到左的情况, 教师适当加以点拔和启发, 让他们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 获得经验, 这样就避免幼儿的操作性学习无效。

3. 操作后的观察指导。

在操作性学习中, 关注过程不代表忽视结果, 由于班生数的原因, 无论在集体教学还是区域活动, 要观察每位幼儿的操作过程是相对困难的。因而, 观察操作结果的对错也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哪些幼儿在本次操作性学习中有困难, 还可以让教师直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水平, 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如在操作“毛毛虫”时, 有个幼儿按倒数摆时, 教师发现“毛毛虫”从左到右呈现的居然是数字1到10的反面, 问他这是摆的倒数吗?他点点头。于是教师分析:该幼儿只是简单地把倒数理解为“倒一边”、“翻一边”, 根本没有理解倒数的真正意思, 鉴于观察到的操作结果, 教师要适时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让他们的操作性学习变得有效。

五、重视适当的操作性学习表达

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语言的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性学习中同时用语言表达其操作过程, 能够对他们的动作实行有效的监控, 并提高其对自己动作的意识程度, 从而有助于动作内化的过程。如幼儿在前期的倒数时易出错;而且当教师问幼儿是怎么摆时?有的幼儿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是顺数和倒数, 或者说不出来, 或者模棱两可, 这说明幼儿的学习还只停留于感性体验, 还没有真正建构顺倒数概念, 于是教师就要多引导幼儿用语言对动作进行调节, 如在“连线”、“毛毛虫”、“玩纸牌”等顺倒数操作性学习中, 引导幼儿边做边说, 用语言修正动作, 让幼儿每次连完或排完后, 都和同伴、老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排的, 用语言对动作进行归纳, 让幼儿知道自己是按倒数排的, 或者是按顺数排的, 使感性经验通过表达逐渐清晰和分化。

摘要:操作性学习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采用多种形式的操作性学习形式, 投放适宜的操作性学习材料, 制订恰当的操作性学习规则, 实施观察的操作性学习指导, 重视适当的操作性学习表达, 都能让幼儿的数学操作性学习变得有效。

关键词:数学,操作性学习,有效

参考文献

[1]丁育婷, 卢秋玲, 等.幼儿数学操作活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篇4:大班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学习9的组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出示PPT)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PPT课件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2、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3、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

4、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9〈1和8,2和7,3和6,4和5。

3、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请歌星小企鹅为大家唱歌,但必须学会9的组成”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了”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赛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小棒,把9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摆一摆、填一填”这一环节,给了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到位,没有向幼儿讲明要求,致使有几组的活动未正常开展,没有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围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通向这个屋子的路有许多,而老师不仅是幼儿前进路上的出谋划策者,更是一个带幼儿走向这个屋子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才能让幼儿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这一环节,由于设置的内容较多,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大班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

游戏:开火车

玩法: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爸爸妈妈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看看。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大班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 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小圆片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请歌星小企鹅为大家唱歌,但必须学会9的组成”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了”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赛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文章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摆一摆、填一填”这一环节,给了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到位,没有向幼儿讲明要求,致使有几组的活动未正常开展,没有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围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通向这个屋子的路有许多,而老师不仅是幼儿前进路上的出谋划策者,更是一个带幼儿走向这个屋子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才能让幼儿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这一环节,由于设置的内容较多,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大班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9、10 的组成,探索9、10的不同分法。

2、能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合理地推测。

3、在与同伴共同活动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学习过8以内个数的组成物质准备:

教具:7、8、9三个数的组成记录。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只笔,《心灵手巧》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推测10 的分法

1、教师(出示6、7、8三个数的组成记录):把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把7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8呢?你发现什么?

2、师幼概括:把一个数分成不同的两份,它的分法比这个数本身少一。

3、教师引导幼儿推测:如果把9分成不同的两份,你们猜有几种不同的分法?10呢?

二、包粽子

1、教师:端午节妈妈要买10个粽子,有白粽子和红豆粽子,妈妈可以买几个白粽子几个红豆粽子呢?

2、请幼儿讨论并介绍,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引导幼儿检查白粽子和红豆粽子合起来是不是10个。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买粽子。观察画面,用分合式记录妈妈买的两种粽子数。

2、看分合式填空格。观察9以内的分合式,写数字填空格。

3、给小旗体色。观察每排小旗的数量,用红黄两种颜色给每排的小旗有序的涂色分类,并在分合式上记录数量。

4、花儿多多。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别将图中的花按不同的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5、《心灵手巧》——观察红花的数量以及排列规律,依样接着给花朵涂色,并填写9的分合式。

四、活动评价

1、请幼儿将操作结果介绍给大家,引导幼儿观察了解9有8中不同分法,10有9中不同分法。

2、师幼共同观察记录结果,表扬采用互补或互换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鼓励大家在每次活动中迁移以前的操作经验。

活动反思:

篇5:学习五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活动准备】1、房子图(2、3、4、5),红色水彩笔。

2、操作题(6的房子图,顺数、倒数,分合式填空,小动物吃东西),铅笔每人一支,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1、出示2、3、4、5的房子图(填缺)

这些房子分别是谁的家啊?可是数字宝宝有些不高兴,为什么?(没开窗户)每一层楼的窗户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就是屋顶上的数字宝宝。谁来帮忙?说出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写。(数字宝宝2高兴地笑了,数字宝宝3跳舞了,数字宝宝4唱歌了,数字宝宝5扭扭身体。)

数字宝宝6也想造房子,它应该造几层楼呢?为什么?

小结:数字越大,分的方法越多,总是比数字宝宝少一。数字宝宝6造5层楼。

2、房子造好了,还要开窗户呢。你们想来帮数字宝宝6吗?

这幢房子开点子窗户,这幢房子开数字窗户。每一层楼窗户上的`数字合起来是几啊?

先开好窗户的小朋友写上学号或名字来给老师检查,对了,奖你一个漂亮的小夹子。小夹子可以夹作业纸。这儿有三只篮子,每只篮子里有一份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题目。(请个别幼儿介绍)

4、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窗户开得最好。

评讲幼儿的作业情况,表扬分的有序的幼儿。集体念6的分合式。

篇6: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8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学习7、8的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两份各有几种分法。2.初步感受两个部分数之间互换的关系。

3.能将记录与同伴进行相互检查并发现问题,养成互查的习惯。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7的分合卡片一套。幼儿人手一个操作板,7个“金币”,7的房子图、8的分合操作单各一张,铅笔一支。

2.知识经验准备:已经学习过6以内数的组成,并初步理解组成分解的互换规律。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闯关开门”游戏:“喜羊羊和美羊羊来到魔幻城堡。可是,魔幻城堡的大门关上了,它们需要找到两个数合起来,总数是6的钥匙,才能进入。”

2.“哪几串钥匙可以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学习7的组成 1.操作探索7的组成:(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喜羊羊和美羊羊在魔幻城堡里得到了7个金币。决定把金币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呢?”(幼儿个别回答)

(2)“看来7有很多种分法。把7个东西分成两份,到底有几种分法,请你用金币试一试,把你分的结果用分合式记录下来。记录的结果不能重复哦!”

(3)幼儿操作、记录。

(4)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分合式,知道7有6种分法。

“把7个金币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请你把你的结果读出来。”(个别回答)“他读的时候,你们要仔细听,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分法?”(根据幼儿回答出示7的分合卡片)

“这些分法你们都有吗?”“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5)小结:“把7个东西分成两份,有6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把这6种分法读一遍。” 2.观察、讨论,发现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规律。

“在分合式中,7分成1和6,7分成6和1,6和1,1和6只是交换了一下位置,这就是互换规律。再来找找,还有那些是这种交换情况的?”

三、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推理8的组成 1.出示8的分合操作单,要求:

“这里有一张操作单,是关于8的分合,请你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新本领,把8的分法有顺序地填完整。”

2.幼儿完成操作单,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回答,教师操作8的分合操作单教具

“你们填完了吗?我这里也有一张还没有完成的操作单,你们帮我一起来完成。你们说,我来写。”(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演示分合式)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4.“8有几种分法?7有几种分法?”

四、“放鞭炮”游戏

1.示范游戏:“喜羊羊和美羊羊在魔幻城堡还惊喜的发现了一大串鞭炮。我们一起来玩点鞭炮的游戏。”

“每个鞭炮里都藏了一个分合式,你要正确地把它读完整,鞭炮才有响哦。我们摘一个来试一下。”(集体游戏。答对了,“对啦,砰、叭!”;答错了,“错啦,呲,嘘!”熄灭。)

2.小组游戏、个别游戏相结合游戏数次。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8的组成。活动准备:

1、泡沫板两块。

2、男孩和女孩标记各一个。

3、幼儿人手一份扑克牌。活动过程

一、分糖果(学习8的组成)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买来了一些糖果分给我的宝贝,这些糖果要分成2份,一份给女孩,一份给男孩。请一个小朋友来帮我分,并且要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引导幼儿发现8的7种分合方法的排列规律

@引导幼儿把8的7种分合方法有规律的搬进组成楼房;

@请幼儿按顺序排列分合式。按顺序分不仅能很快地找出全部分法,而且不会重复。@按顺序分后,请幼儿从上往下看一看,左边有些什么数字?右边有些什么数字?并引导幼儿观察左边的数字和右边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在分合式中,左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右边的数字越来越小。左边的数逐一递增,右边的数递逐一减这叫互补规律,8分成1和 7,8分成7和1,7和1,1和7只是换了一个位置,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叫互换规律。

三、游戏:打扑克(练习8的组成)

以问答的形式对出与老师的数和合起来是8的数 如:师: 我出1„„„

幼儿:我接7„„„1和7合起来和8

四、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8的组成

1、游戏方法:当老狼回答“8”点时,数合起来是8的两个小朋友马上抱在一起,并举起数字卡;数合起来不是8的小朋友则被“大灰狼”抓走;

2、教师扮演大灰狼共同游戏;

3、个别幼儿扮演大灰狼共同游戏。

数学《学习8的组成》

一、活动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探索8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3、初步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活动准备

1、数学王国图一副。

2、大操作材料一套。

3、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提供涂色、划短线、盖点子、看图分合等不同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复习7以内的组成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数学王国去玩,但有要求,请你们先要回答出门票上的问题后才能进入到数学王国中去。

幼儿逐个回答卡片的题目。

2、幼儿在主动操作游戏中探索8的7种分合方法。

(1)瞧,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的智力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动脑筋呢,你们有信心吗?看哪个小朋友闯关最多。

(2)老师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

(3)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4)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8的最佳分合方法。

3、运用“找朋友”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1)交代游戏规则。

刚才小朋友在数学王国里表现的很聪明,游戏玩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请你们把它贴在身上,看看自己是几号数字,到音乐后就边唱边跳去找朋友,找到的朋友要和你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8的数字娃娃。

(2)交换数字再次游戏。

学习8的组成 活动目标:

1、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按一定的规律进行8的分合,能记录出它的7种分合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启发幼儿运用互换的方式找出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记录习惯。活动准备:

磁性动物教具小兔8只、小狗、小马各一只,正反不同颜色(如:正面红色,反面白色)的片片人手 8片,记录纸和铅笔。

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活动复习7的组成,激发幼儿兴趣。

1、对数游戏。今天我们来玩对数游戏,小朋友报的数和老师报的数合起来是7。我报1,引导幼儿说出我报6,1和6合起来是7。

2、碰球游戏。

二、探索8的组成。

1、请一幼儿在上面操作。(出示一只小狗、一只小马、八只小兔)。今天天气真好,小马和小狗都请小兔去它们家做客,这可难坏了小兔们,于是它们决定分开去做客,一部分小兔去小狗家,一部分去小马家。我要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把小兔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并把分合式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分法。

2、其他幼儿给小马、小狗家分饼干。小马和小狗可热情了,它们两共买了8块饼干招待小兔,可以怎样分开给两家呢?有几种分法。(请幼儿分并做好记录)提醒幼儿每次分的要不相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8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记录时是否有好的方法?

3、集中交流分的结果。找出8分成1和7及7和1的情况,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交换关系,再来找找,还有那些是这种交换情况的?原来,我们只要将8分到3和5,就能找出6对分合式,因为两个数之间是可以交换位置的。

4、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之间递增、递减的关系。

三、幼儿相互检查自己的操作结果,并做好订正工作。

四、结束活动。小结幼儿操作情况,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大班数学活动设计《7的分解与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玻璃弹子,磁性吸铁,吸管,铅笔,羊骨头,各种图形,纽扣,果冻盒,各种图片(与幼儿人数相当),幼儿操作材料(过生日)。

活动过程:

1、复习6的组成 拍手游戏: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师:小朋友我问你6可以分成2和几?幼儿:朱老师我告诉你6可以分成2和4。

2、学习7的分解。

(1)让幼儿自主探索7的分解组成。将幼儿分成8组,每组幼儿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7的分解组成,记录分合式,并在集体面前表述。

(2)创设情境,并出示课件:7只小猪在玩,让幼儿看图片找出小猪的不同,并写出分合式。让幼儿看分合式,教师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知道总数总比部分数大。

(3)出示花的图片让幼儿区分花的不同,进一步学习掌握7的分解组成。(4)出示漂亮的鱼图片让幼儿分解,加强对7的分解组成。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7的分合式,了解分合式的前后两个数之间的递增和递减的关系,知道前面的数不断增大1,后面的数不断减小1,总数不变。通过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4、玩游戏:拍手问答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幼儿:朱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巩固幼儿对7的分合的掌握。

5、玩游戏:“找朋友”加强对7的分解组成的学习掌握。每位幼儿手拿一张卡片,听《找朋友》的音乐开始找朋友。(两个幼儿拿的卡片上的实物图数量合起来是7,就是自己的朋友。)

6、小组对抗赛,巩固掌握7的分解与组成:将幼儿分成三组,教师出示课件题卡让幼儿抢答比赛,看哪一组获胜,并奖励。

7、完成幼儿操作材料上的练习。

8、评价幼儿参与活动及完成操作情况。活动反思:

1、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很多可操作材料。开始,我将幼儿分成了8组,每组不一样的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索7的分解,并用分合式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探索操作时,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操作着自己组的材料,想尽一切办法将材料分成两份,并记录操作结果。有的组记录的分合式都重复了,可是孩子们还在不停的操作,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发现有重复记录的分合结果在不停的提示。有个别小组的幼儿不知从何下手,在我的指导下,他们能自己动手操作,探索7的分解。孩子们在同伴的合作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始终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本次活动,幼儿已有了6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概念,我在活动开始设计了拍手游戏。幼儿对拍手游戏特别感兴趣,玩游戏时,幼儿都能注意力集中,准确地对出老师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中,为了加强幼儿对7的组成的掌握,同样,我又一次运用了拍手游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游戏¬¬¬—找朋友,不但让幼儿点数了卡片上的物体的数量,还使他们体验了有朋友的快乐。游戏是本次活动的主线,即让幼儿玩了游戏,从游戏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达到了自主探索学习的目的。

3、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及表现力

篇7:学习五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

一、改变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 改变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在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要进行合作学习, 也不是让学生什么时候都要讨论, 什么时候都漫无边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只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 清楚哪些内容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对一些不必合作的内容应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解决, 并把合作学习的形式延伸到课外, 不仅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 还促进了合作、探究习惯的养成及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 增加合作小组的组数, 细化合作学习的内容

如果班额过大, 教师可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增加合作小组的组数。同时, 在小组活动时, 教师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详细, 问题尽量细化, 把合作学习的问题细化后分给更多的小组,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大班额问题, 而且还可以减轻各小组的学习任务。

(三) 优化课堂秩序, 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合作学习顺利完成的保证, 特别是在大班额下,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课堂秩序的好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课堂无规则, 合作学习根本无法正常进行。所以, 在大班额下的合作学习, 教师要为课堂建立合作常规, 通过规则, 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思考问题、学会遵守课堂秩序、学会尊重别人。有了良好秩序的保证, 大班额下的合作学习并不难完成。学生合作研究问题时, 如果教师能提出具体详尽的要求, 就能够指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完成研究任务, 避免“乱哄哄, 一窝蜂”的现象。

二、构建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与操作程序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有的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直截了当地把合作学习的任务告诉学生,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 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此以往, 还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相反, 有的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合作学习, 这样的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为学习动机是建立在的学习兴趣基础上, 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时, 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 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 努力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以此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这种情境可以是生动、形象的动画, 富有童趣的故事, 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 或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等等,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提出质疑, 激发学习兴趣。

(二) 自主探索, 引导思考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促进、互助协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参与讨论, 必须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大班额下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必不可少, 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材, 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不断地观察、操作、思考, 自己发现规律, 同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 并且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再展开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 才有可能收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 合作交流, 深化理解

合作学习是学习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 在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应当把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数学任务分配给学习小组, 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交流, 共同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建数学知识, 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四) 练习反馈, 调整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同样, 在大班额下实施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要注意到练习内容要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出梯度, 同时要注意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 设计一些同等难度的平行、变式练习以及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 以此来检验合作学习的效果。练习反馈时, 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形式, 对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练习反馈,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 促进评价, 共同成长

教学评价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的点评、总结和反思。在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师生要及时地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并有激励性, 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信心, 还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具有代表性。因此, 在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励者, 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合作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 更是合作效果的评价者。只有这样的教师身份, 才能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完成。

篇8:《学习6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教案

1、学习用数字记录分解的结果,初步感知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2、学习正确书写数字6。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2、难点:学习用数字记录分解的结果。

活动准备:

六面小旗,两团橡皮泥,每人一套1—6的数字卡片,笔

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把6面小旗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数。

1、出示6面小旗和两团橡皮泥,把这6面小旗插在两团橡皮泥上,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请幼儿个别演示,并根据分成的两个部分数量,说出6面小旗分成了几面和几面。然后教师指两团橡皮泥上的小旗,让幼儿说出6面小旗分成了几面和几面,可以用数字几和几来表示,全体小朋友找出相应的数字,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分合式。

2、教师把一块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块橡皮泥上的小旗合起来,几面和几面合起来是6面?

3、教师把一团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团橡皮泥上的小旗交换位置,并写出分合式,请幼儿找一找,两个分合式什么地方相同和不同。

小结: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4、同上形式,练习其他几种分的方法。

二、练习6的组成和书写数字6。

活动反思:

篇9:学习8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分合,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能按序分合并记录。

2、学写数字8。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7个花片)、文具盒、记录单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

游戏:分花片

把8个花片分在两个盘子里,要求每个盘子里都要有花片,想想怎么分?(记录操作结果)

2、集体活动: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

启发幼儿想想怎样记录才不会漏掉?

(2)、学写数字8

徒手练习书写——用田字格本子练习

篇10:学习五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

一、复习6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卡6,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像。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来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小狗的家小兔的家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7<,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共写出6个分合式。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种分法,777/\/\/\166143255234„„„„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师:现在我请某某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出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l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师问:2比l,幼儿答:2比1多1。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l。用这种方法讲清7的6种顺序分法,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篇11:学习五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思考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里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面积的普及,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环节“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十分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其中学生合作意识淡漠,合作学习技能缺失,不会合作学习,是造成合作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1.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严重缺失。调查发现,在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你讲我听,你问我答”的课堂学习方式。在这种传统课堂学习方式中,根本无法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技能。在学生之间严重缺乏合作意识和交流欲望的情况下,教师强行推广合作学习方式,其结果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被动应付式“讨论”,机械地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合作的程序和步骤,按部就班地开展合作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批判性的质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完全成为一个装饰性的却没有实效性的学习过程。

2.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合作技能。因而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争论、不相互倾听、不懂得分享现象,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讨论的声音,表面上看,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得很热烈,事实上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汇报讨论交流结果时,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的心理倾向,谈出来的意见,还只是个人的想法,没有形成小组意见,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徒具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

3.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严重不均衡。调查发现,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参与度存在严重不均衡的现象:学优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更多,在小组合作中一般处于支配地位;学困生往往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习惯于在热闹的交流讨论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旁观者。如此合作学习,与“让学生学会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合作目的背道而驰。

二、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有效策略的思考

1.以合理组建为抓手,着力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证明,培育学生强烈的合作意识,教师除了加强对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构建合作小组,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为此,一要合理确定小组人数。一般以5-6人一组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确定小组成员。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要对小组成员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让小组间某些成员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以创设适宜合作环境为抓手,着力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交流合作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会合作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创设适宜的合作学习环境,通过悉心个别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合作学习基本技能。一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进行合作的基础。因此,在小组讨论时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要听出其重点。教师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那些听得认真和敢于怀疑和否定的同学。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二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善于表达是进行合作的保证。为此,在合作学习中要训练学生准确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我代表我们小组汇报,我们小组的观点是……”,“我来补充第一位同学说的……”,“我来总结一下他们的观点……”“我来评价一下他们的发言……”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放手”,给学生合作学习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敢说、愿说、会说。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三要让学生学会协作。协作是合作的核心。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动手能力较强,有的计算准确,有的分析严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自觉培养学生学会取长补短、相互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信心,能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中获得各自的成功。

篇12:学习五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2、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9〈1和8,2和7,3和6,4和5。

3、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请歌星小企鹅为大家唱歌,但必须学会9的组成”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了”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赛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摆一摆、填一填”这一环节,给了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到位,没有向幼儿讲明要求,致使有几组的活动未正常开展,没有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围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通向这个屋子的路有许多,而老师不仅是幼儿前进路上的出谋划策者,更是一个带幼儿走向这个屋子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才能让幼儿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这一环节,由于设置的内容较多,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上一篇:虎洞镇中心小学防震疏散演练总结下一篇:小店开业计划推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