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

2024-04-30

沉没成本(共14篇)

篇1:沉没成本

看到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带着3个学生去吃饭,恰逢餐馆搞活动,消费300元返30元,当时已经吃了270元了,虽然饭菜非常难吃,但学生还是提议再点3个冰激凌,凑够300元。老师说,还是算了,然后结账走了。出去以后,老师买了几个冰激凌给大家。老师的理由是,已经吃了这么难吃的饭,就不要多吃几个难吃的冰激凌了,虽然不花钱。

这就好像你花了5元钱,买了一个烂苹果,为了不浪费,还是吃掉了。这样你不但损失了5元钱,还吃了一个烂苹果。其实这5元钱就是沉没成本,就是你怎么做都无法收回的成本。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就好像一个姑娘爱错了人,因为觉得之前付出太多,就勉强嫁了吧,结果婚后更不如意,甚至付出了一生痛苦的代价。

沉没成本是现在很多诈骗术的核心支撑理论,骗子一开始都让你交一点儿小钱,后来会让你越交越多。很多人觉得,如果后面不交,前面的就都拿不回来了,所以就一再追加投入,最后越陷越深。

机会成本则是另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机会成本也叫选择成本,就是如果你做出这个选择,就可能损失另一个选项的成本。

举例说,你选择了这顿饭吃麦当劳,就丧失了吃必胜客的机会,而有可能必胜客正好在搞促销活动,你就错过了。

再比如,如果在宅在家中看美剧与出去参加同事聚会之间,你选择了前者,那就错失了聚会的机会,更遗憾的是,你有可能在聚会中遇到一个投缘的人,最后可能会成你的另一半。错失一段姻缘,这就是你看美剧的机会成本。

所以,你一定要明白,做选择是有成本的,千万不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因为你是冒着损失其他机会的成本尝试的,一定要努力得到一个值得的结果才好。这个思想明确后,会帮你在各种选择之间作出严谨分析,尽可能减少一时冲动的选择。

沉没成本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损失,要及时止损;而机会成本则告诉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多思考可能造成的损失。

篇2:沉没成本

【摘要】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是与决策不相关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沉没成本的发生有其不可避免性,大多数企业将其视为投资的一部分。对一个行业或产业来说,其沉没成本的状况往往构成了进出壁垒的关键,并最终决定市场结。贝恩咨询公司(构Bain)早在1956年就指出过,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很高,就会形成进入门槛。会使企业不能顺利进人或退出市场或产业。可见,沉没成本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中,发挥着起独特的作用,可能影响一个能否成功企业进入某个行业。

关键字:沉没成本;企业经营决策;进入壁垒

一、引言

经济理论认为沉没成本与企业的决策无关,并提出沉没成本不计入企业成本的原则。但是,在市场经济现实中,企业决策并非不考虑沉没成本的存在。当企业计划投资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时,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自身是否会面对强大的壁垒,这包括行业中已存在的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阻挡以及同时期的潜在进入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

二、沉没成本

(一)沉没成本的概念

沉没成本(Sank Costs)是指企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及用,或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成本支出及费用。沉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它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具体来说,沉没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资产扣除折旧后的折旧余额与其打捞价值(转移或再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例如:企业退出某一产业时产生的一些无法转为它用的资产,包括厂房、设备和员工等;企业进入某一产业前的市场调研费用和进入后的研发、广告费等。

(二)沉没成本的谬误

沉没成本谬误: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将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因此引发的成本,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虽然这些投入已经不能收回了。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更注重考虑将来要发生的成本和收益;现实经济活动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们左右为难。

其实,企业管理者们之所以会陷入“沉没成本”误区中难以自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认输,不愿承认自己犯错误。“保本”这一观点一向是企业经营中遵循的最基本的经营方针,“起码要保本”看似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孰不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其本身就包含了“沉没成本谬误”。许多零售商都喜欢用他们的批发价来决定零售价的底线,不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因为他们不愿承担亏损,这样的经营理念是错误的。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想到了一种铱星解决方案——由66颗近地卫星组成的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

自从20世纪60年代投入使用以来,通信卫星大都是在22,000英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的地球同步卫星。依靠这一高度的卫星意味着电话机要大,还伴有1/4秒的声音滞后。例如,美国通信卫星公司的Planet 1电话机重4.5磅,和电脑差不多大。铱星的创意就在于使用一批近地卫星(大约400至500英里高度),近地卫星因离地球更近,电话机的体型可大大缩小,声音的滞后也会近乎觉察不

到。

对于摩托罗拉的工程师们来说,建立铱星群的挑战是一次经典的“技术拉锯

战”——50多亿美元的代价终于让他们在1998年将铱星首次投入使用。

这一项目是在1991年正式启动的。当时,摩托罗拉投资4亿美元建立了铱

星公司。这是一个单独的公司,摩托罗拉拥有25%的股份和董事会上28席中的6席。另外,摩托罗拉还作出了7.5亿美元的贷款承诺,并给予铱星要求再增加

3.5亿的期权。就铱星来说,它最终与摩托罗拉签定了66亿美元的合约,其中

34亿用于卫星的开发,29亿用于维持公司正常运行。铱星则要为摩托罗拉建立

卫星通信系统提供技术。

在铱星即将发射其首批卫星之时,爱德华“斯坦阿诺加入了董事会并担任首

席执行官。在加入铱星以前,斯坦阿诺已为摩托罗拉工作了23年,其精明与刻

薄广为人知。对他来说,舍摩托罗拉而选择铱星意味着放弃与前者每年130万美

元的合约,而选择每年50万底薪外加5年期7万5千股铱星的股份。一旦铱星

赚钱的话,斯坦阿诺就会财源广进。

1998年11月1日,在进行了耗资1.8亿美元的广告宣传之后铱星公司展开

了它的通信卫星电话服务。开幕式上,副总统阿尔”戈尔用铱星打了第一通电话。

电话机的价格是每部3,000美元,每分钟话费3-8美元。结果却令人不无沮丧。

到1999年4月,公司还只有1万个用户。面对着微乎其微的收入和每月四千万

美元的贷款利息,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压力之中。4月里,就在公司宣布其季度财

务报告的前两天,首席执行官斯坦阿诺辞职,宣称他与董事会在战略问题上发生

了分歧。公司内部一位资深人员约翰“理查德森迅速接替斯坦阿诺成为临时首席

执行官,但毁灭的阴影却已经笼罩了上来。

1999年6月,铱星解雇了15%的员工,甚至包括几位参与了公司营销战略

规划的经理。8月,它的用户只上升到2万个,离贷款合同要求的5万2千个相

去甚远。1999年8月13日,星期五,在拖欠了15亿美元贷款的两天之后,铱

星提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

(二)案例分析

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项目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一个典型例子。摩托罗这

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运用了大量的资金34亿来开发卫星,资金巨大。一旦

铱星成功,便会有高额回报,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

可是,公司的决策者一直认为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那么多,不能半途而

废。所以苦苦支撑着,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是错误的,是没有前途的,最后,摩托罗拉公司忍痛接受了这个事实,彻底结束了铱星项目,为此损失了大量的人

力、财力和物力。摩托罗拉在开始发现是错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悬崖勒马,尽早回

头。

因此可以得到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正确认识沉没成本,做出合理的决策减少无

谓的沉没成本以及损失。

四、合理运用沉没成本制定决策

(一)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

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要求决策者从技术、财务、市场

前景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对项目做出准确判断。决策者在发现项目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决策,就应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而不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想要追

回成本,而错上加错。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过分顾忌沉没成本而失败的案例比比

皆是,就像上述的铱星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在决策中,多听听下属的意见。

(二)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减少沉没成本。

很多时候沉没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供应链的上、下游方中断合作引起的。

由于一项用于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资往往具有专用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突然终止,则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很大部分会放弃,从而要产生相当一部分“沉没成本”。因此,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来确保交易的连续性 更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有了契约性或组织性的保障,就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三)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

从减少沉没成本的角度来看,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对企业是比较有利的,因为这一结构能为交易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技术合作、策略或战略联盟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其内在原因是从分散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风险、减少沉没成本方面来考虑。

(四)利用沉没成本建立竞争优势

事实上.很多时候“沉没成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出。经济学家曾指出: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很高,也就形成了高的进入门槛或壁垒。具有明显规模经济和庞大硬件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能源、通讯、交通、房地产、集成电路、医药等产业,其超额回报可谓诱人,但其惊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则往往使许多准进入者们却步,因为这首先是一“谁更输得起”的比拼。由于这些高沉没成本的产业往往同时具备低边际成本的特性,“输得起”的一方最终成为了市场的赢家。许多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正是利用“沉没成本”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小企业通常只能选择在沉没成本较低的竞争性行业求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展广军.沉没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J].山东煤炭科技.2005(05)

[2] 张小利.投资决策中沉没成本的确认[J].中国工程咨询.2004(08)

[3]刘燕君<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J],广西电业2008(9)

[4]钱琳 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学位论文]2007

篇3: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

衣柜里几件“打入冷宫”的衣服,买时价值不菲,却一直派不上用场,虽然不会穿,可就是不舍得扔掉,任凭它们占据着衣柜最宝贵的地方,隔一段时间还得清理上面的灰尘。

谈一场恋爱,明知那个人差到不行,在一起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想想这几年投入的感情、时间、精力,还是不愿意分手,就那么耗着。

……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在其著作《选择的悖论》中用心理学来解读人的经济行为,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家戏剧演出公司向人们出售季票,持票可不限场次观看演出,因为这期间搞过一次优惠活动,季票打五折,其余时间均是全价卖出的。研究者通过戏剧公司跟踪统计观众观看演出的情况,结果发现,买全价票的人看戏的频率远远高于买半价票的人。因为买了全价票,不去看便觉得是损失。因此,不管天气、心情如何,只要有票,就风雨无阻前去观看。这个例子非常生动地说明了“沉没成本”对人的影响。

举例来说,你在现在的公司工作了五年,付出了很多,职位和薪水也都处于中等层次,但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恰在这时,有另外一个工作机会,是你非常感兴趣、非常擅长且一直想从事的,发展前景很广阔,但需要从底层做起,职位和工资都会比现在差。你会怎么选择呢?你是否会纠结于之前的付出、现有的职位薪水,而迟迟无法决定,最终放弃这次机会?

经济理论认为:“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的决策。生活中也应如此“,沉没成本”已然沉没,就让其成为过去,活在当下、放眼未来才是最重要的。你不能为了把成本吃回来而撑死自己,更不能因为不舍得分手就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如同鸡肋,既然食之无味,再可惜也该果断丢弃。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才能选择更好的未来。

篇4:分手的“沉没成本”

要是你是个过来人,曾经有过一段糟糕的感情关系,她的心事你肯定会懂的。但我就有问题了:心知肚明这段关系维持下去不会开花结果,甚至是一种自我折磨,为何偏偏难以割舍呢?是因为爱得太深不能自拔?还是因为对对方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抑或是迫于经济、家庭乃至孩子的压力?

实际情况往往是,我已经习惯了和他(她)在一起了,分开的话会不习惯,甚至 很难受。心理学上把这种情况叫做 “不活动惯性 ”(Inaction Inertia),就是惯于维持现状,哪怕情况不好也不愿意改变。而这种 “惰性 ”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对自己付出多少的算计。“我们在一起七年了,我为这个人付出了这么多,我不想放弃。”“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经营这段关系,如果要跟他(她)分手,不就血本无归了?又得从头再来。”

对于精于算计的现代人来讲,在一段亲密关系的十字路口,要决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我们会考虑很多。这个时候,很多人会着眼于过去,回首和对方走过的日子,看看自己为这段关系付出多少代价 ——精力、时间、金钱甚至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这些过去已经投入的一切,叫做 “沉没成本 ”。一旦你选择放弃,这些过去的投资就会变成 “泰坦尼克号 ”,长眠于海底。

同样的事情在生活中不胜枚举。你从事了一份工作三年,已经是个熟手技工,但是一直都不太喜欢这份工作,也得不到升迁的机会,你却迟迟没有跳槽,就是因为你已经在这份工作中付出了太多,对你而言,转新工作就意味着重新开始。

我妈妈那硕大无比的衣柜里有超过两百件衣服,其中有一些一看就知道它们跟冷宫中那些 “永远不会再被宠幸 ”的妃子一样,永远孤独地躺在那里。而我妈每天就只穿她的老三件,同时死守着她的衣柜。我老爸在我的床下堆了一堆百万年都不会再用到的工具,但是当我扬言要把东西扔掉时,他就会有一百个莫须有的理由把它们继续珍藏着:这些东西以后会变成古董啊、还有很多有用的、扔掉了以后想用的时候就没得用了云云。

巴里 •施瓦茨在《决策的悖论》中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沉没成本是怎样影响人做决定的。

一间本地戏剧演出公司向观众提供戏剧季票订阅服务。买票的人被暗中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买到的是全价票,另一组是打折票。研究者通过追踪调查买票者在这个季度看演出的频率。结果发现,买全价票的人看戏的频率远高于买特价票的人。个中原委可能是,全价票买家要是不去的话会浪费更多的钱,他们比折扣票买家更心痛。因为对全价票买家来说,不去看演出要损失更大,也会让人感到更后悔。如果我们从展望将来的角度分析,我们应该选择的是让自己感觉到更开心的事情,那么在演出当天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是:“我今天究竟出门看戏剧好呢,还是宅在家里打 Dota好呢?”

冬天来了,溜冰的时间到了,现在想象你买了两张溜冰场的票,然后才发现两张票是同一天的。一张价值 50元,另一张价值 25元,但是 25元那个溜冰场这时候人比较少,环境也更好。你会选哪个呢?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用掉价钱更贵的溜冰票。可是,溜冰本来就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难道不是应该选择那个能让你玩得更尽兴、更开心的溜冰场吗?

我们在做决策时,尤其是重大的决策时,都希望自己能够理智地分析情况,然后做出更好的选择。斤斤计较选择的 “沉没成本 ”,通过对过去付出的多少来衡量决策的好坏,其实并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很多人越是不愿意做出改变,越是为此投入更多,然后就会让事情朝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只有放眼未来,从这件事情对未来的影响来看,才能帮你做出无悔的决定。

回到了最初关于感情的决定。决定两个人是否走下去的,是未来两个人能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而不是算计自己投入了多少。毕竟过去的就过去了,未来的日子还长呢。

拿什么拯救脆弱的骨骼

谁说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 “专利病”?如今许多白领年纪轻轻就有疲乏无力、腰背疼痛、弯腰驼背的毛病,这些都有可能是骨质疏松的症状,它甚至会让你因为一次小小的跌倒、一次剧烈的咳嗽就导致骨折。

年轻白领的骨质疏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不运动 以肌肉牵引骨骼适当地运动,能有效减少钙、锰等矿物质的流失,增加骨密度,同时也能刺激骨骼细胞的形成与更新。而现在的一些白领极少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提早加入到骨质疏松的大军。

不晒太阳 维生素 D能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紫外线能促进体内维生素 D的生成,所以多晒太阳能有效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的概率。但是现在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使得都市白领很少有机会接触阳光,还由于对净白肌肤的追求,就更视阳光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不良的生活习惯 在工作与生活的高压下,快餐、碳酸饮料、咖啡成为白领的饮食主体,再加上减肥节食的需要,使得相当一部分现代人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直接影响了对钙质的摄取与吸收。同时,吸烟、饮酒、饮食过咸、熬夜也是导致年轻人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与爱情无关的爱情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内的一种遗传基因会影响人们对于爱情的承诺,携带这种基因变体的人更不容易拥有稳定的婚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情侣之间亲密关系的稳定与坚守也许与爱情和忠贞无关,在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你的伴侣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你的生活质量,拓宽了你的视野。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选择和另外一个人结为夫妻或伴侣,是因为那个人从此将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他(她)将会让我们自身得到拓展。这也是为什么情侣们在坠入爱河之初,往往会为彼此之间的志趣相投而兴奋不已,甚至秉烛长谈也丝毫不觉疲惫与乏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情侣们是可以通过共同应对一些挑战、克服一些困难而找回初相遇时的那种兴奋感的,从而增强伴侣之间的认同感,使伴侣关系更加稳定。

篇5:别让沉没成本束缚你美文

孩子的这句话一直警醒我,“吃”这件事,还真是人性大爆炸,让人窥斑见豹。

生活处处发生着“沉没成本”。譬如你交往了多年的女朋友突然提出分手,你是继续追还是放弃?你花了很大代价招了一位员工,但他积累了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后离职了,你是不是为这样的“沉没成本”懊丧不已?

一般来说,谁能坦然面对“沉没成本”,谁就能更好把握住新的机会。

褚时健这个人,在中国产业界无人不知。他的人生大起大落,大开大阖。他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因经济问题被判处无期徒刑。减刑后,已经70岁的他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售卖,进军电商,2004年被评为第九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人物奖。褚时健说:“我一生不怕难,就是要不丧气,要有希望。”

万科的王石说,褚时健身上体现的就是中国企业家的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和智慧,只有忘记“沉没成本”,才能把握新的机会。

面对市场需要极度的理性,要舍弃情怀甚至情感。决策失误、用人不贤等等,你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已经像石头一样沉没在海里了,打捞上来成本极大。你总希望“能多少挽回点损失”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事与愿违,甚至在错误决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耽误了你的航行。

篇6:沉没优秀作文

还记得初中的那个女孩,很普通的一个女孩。却只是因为一些先天的不能改变的事而受到大家异样的眼光――她有一头的卷发。

虽然这并不是她的错,这并不是她所想要的……

有几个大胆的男生,每当她走进教室的时候都会像怪兽一样乱吼,给她加上很多难听的“外号”。现在我已经不想再说那些到底是什么样的“名字”……

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和他们一样,尽管我只是默默无闻。

我并没有去劝阻那些取笑她的人。

我什么都没做,一直都是……

就像是对待家门口的乞讨者一样,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赶走那些人。也没有给予他们一些什么,尽管我知道那些对我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有些时候真的感觉自己要比那些破口大骂的把乞讨者赶走的人还要来得残忍――面对这些和那些的事,我居然还可以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如果我告诉你,就算是像我这样冷漠麻木的人,却还是得到了那些乞讨者的.感谢。

你,会相信吗?

离中考还有好些天,但大家都开始传写同学录。再过几天,就再也没有机会写了。当我满怀期待的拿回我的同学录后,有点出乎意料,大家说的话几乎是一样的DD身体健康,考上理想之校……偶尔有几个平时古怪的男生会希望我早日找到自己的女朋友。原以为大家都会有说不完的话,我还特意买了本比较大同学录,可大家都似乎“无话可说”。

现在我总是一边又一边的想,那时大家都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只是千言万语在那时还有谁有心情去用文字表达呢?对那时的我们来说还有比健康和学业更重要的么?

我一页一页的翻着同学录,我看到她说,谢谢你对我的尊重……我转过头去看她,她正低着头在写些什么,可能又是一本同学录吧。她还要感谢谁的尊重么……突然觉得那个背影是那么的孤单。

那一天,心情无法言语。

真心祝福那个女孩,真心祝福身体所有的人。

篇7:日本沉没的经典台词

阿布玲子:我外公是名消防员是市民消防队的`队长,每次演习的时候他就爬到梯子的顶端。可帅了,你在听吗?

阿布玲子:你……能爬到塔顶吗?

阿布玲子:受外公的影响,我也开始喜欢登高了

阿布玲子:给您

篇8:简述沉没成本效应及其研究现状

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 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 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其经济学启示是:人们在进行价值判断时, 应该考虑现时的成本和效益, 因为过去的成本与现实的判断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人们常常违反沉没成本这一原则, 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A先生花500美金参加一个网球俱乐部, 可以共享俱乐部中的所有设施, 如网球场、泳池等。不料, 打了两个星期的网球后, 发现肘关节开始发炎。这时他面对两难境地:一方面, 他受了伤, 不应该再打球, 否则会使伤痛加重;另一方面, 他已经交了会员费, 如果不打球等于白白浪费了这些资源。这即是沉没成本效应使人们产生的困惑, 它的一般定义为:先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会影响个体其后的决策 (Arkes and Blumer, 1985) 。

二、沉没成本效应的研究现状

1. 沉没成本效应的作用研究

从理性角度来讲, 已经付出且不能收回的成本不应该影响消费者后来的购买决策或态度。但是, 前人大量的研究都表明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 沉没成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Arkes, 1996;Arkes and Blumer, 1985;Arkes and Hutzel, 2000;Dick and Lord, 1998;Kahneman and Tversky, 1984) 。

Arkes和Blumer1985年第一次利用实验对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一旦在金钱、努力或时间上进行了投资, 消费者就会忠诚于他们的选择。在滑雪的实验情景中, 被试必须在两个滑雪场AB之间作出选择。与B相比, A的设施水平较低且需要更高的费用。两个滑雪场的费用已经交纳并且无法收回。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理, 理性的消费者都不会选择A。但实际上, 大量的被试在面对更吸引人的滑雪场B时依然选择了滑雪场A。换句话说, 沉没成本转换成了对先前选择的忠诚。

2. 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沉没成本效应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沉没成本的大小, 再投资成本的大小, 心理账户、原来投资 (或选择) 的利益大小, 后来投资 (或选择) 的利益大小、对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估计等。

Thames (1996) 利用实验研究了再投资成本的大小和心理账户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实验情景是购买一个音乐会的门票, 结果正如预期的那样, 当再投资的成本很低并且再投资的成本和原来投资的成本来自于不同的心理账户时, 被试更有可能继续投资, 即再投资成本的提高和相同的心理账户将会降低再投资的倾向性。

Arkes和Hutzel (2000) 探讨了人们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影响了沉没成本效应还是沉没成本效应影响了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这个问题。结果发现, 沉没成本使了人们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增大, 进而影响了人们再投资的决策。

Jang, Mattila和Bai (2007) 采用2×2×2的实验设计, 在饭店会员制的实验情景下, 研究了原来所交会费、后来所需会费和两者服务质量比较对消费者选择和态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个饭店的会费大小和质量差异共同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当原来所交会费较低时, 被试更不愿意去选择另一个饭店。

三、沉没成本效应的理论解释

研究者们对沉没成本效应这种现象的解释, 通常有以下几种:前景理论、承诺升级、认知不一致和自我知觉理论。

1. 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Thaler (1980) 提出Kahneman和Tversky的前景理论可以对沉没成本效应提供理论解释。Kahneman和Tversky (1979) 认为丢失一大笔钱的痛苦程度要比获得同样数目钱的快乐程度大得多。据此, Thaler认为, 为某种物品或服务付费会提高将来使用该物品或服务的倾向。很多研究已经在不同的环境中证实了沉没成本效应 (Garland, 1990;Mc Carthy et al., 1993;Mc Elhinney and Proctor, 2005;Staw and Hoang, , 1995) 。

2. 承诺升级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在大量有关承诺升级的文献中, 已经发现了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承诺升级与一种情景相联系, 即失败会提高对行为的承诺。Staw (1976) 以一组商业系的学生为被试, 研究了他们在一个投资的情景中的行为表现。他发现那些认为应该对先前投资失败负责的被试比先前投资成功的被试在后来的投资中会投入更多的钱。

3. 认知不一致 (Cognitive Dissonance)

利用认知不一致的理论来解释沉没成本效应是指, 当对先前的决策进行了投资或交了会费之后, 发现其所得到的利益下降了或并不如之前想象的那么好时, 消费者会体验着认知上的不一致, 即在对最初决策时预期会得到的利益的回忆和意识到那个利益是不可能得到之间的不一致。而要想缓解这种不一致, 消费者一般会使用下面几种方法 (Festinger, 1957) : (1) 不再忠实于最初的选择, 哪家店提供最大的利益就光顾哪家店。 (2) 尽量忽略最初没有选择的店有同等利益的事实。 (3) 认为可获得的利益不如其他的因素重要, 比如继续光顾熟悉商店的舒适、自在和较低的风险。后两种方法即是沉没成本效应的体现。

4. 自我知觉理论 (Self-perception Theory)

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Bem, 1972) 。所以, 消费者对其最初决定交纳会费的行为的观察可能会引起或增强其对所选商店的个人倾向或情感。这样的自我认知会导致消费者持续的光顾。

摘要:沉没成本效应是人们在投资时常见的一种非理性行为, 本文简述了沉没成本效应的含义、研究现状和理论解释。

篇9:“沉没成本”谁买单

生活中的“沉没成本”

我在看一部极其乏味的美国肥皂剧。

事实上,从第12集开始我就坐不住了。男A被女B纠缠,蹿出了男C大打出手,其间加上投毒、改遗嘱、车祸、私生子等恶俗情节。但我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以对得起已投入的心情和时间。此外还花了几天时间跟朋友抱怨:那片子真叫烂。

实际上,我在心里已经为这部烂片买了3次单:看它、继续看它、讨论它。如此消耗比比皆是:去快餐店买了新出的汉堡,难吃,但还是坚持吃完;逛了一整天买的衣服,还过得去但又不想穿;去一个地方旅游,累了倦了,但为了不辜负高额团费,强打精神游山玩水……按照经济学的说法,这类愚蠢的、无意义的行为,其实是在为“沉没成本”买单。

所谓“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支付、无法再收回或补偿的成本。但我们却常常为这些历史成本继续投入金钱、时间、心理能量。如果说,金钱沉没了还可以再赚,时间流失了可以再补,那么心理成本真的是没有办法挽回,尤其是职场中的——

职场上的“沉没成本”

他是个高材生,毕业后在一家科研院所工作,工资不高不低,2500。那时还是2000年,现在8年过去,稍有进步,3600。

这期间,不是没动过跳槽的心思,毕竟身边朋友买车了,买房了,又换房了,他不可能不受刺激。但总有理由妨碍他下决心:起初是合约所限,一签5年;其后是领导的许诺:你很快可以升职。但是,一年又一年,他仍然在原地踏步,而几年前毅然跳槽的同事已成为某网站的技术总监,年薪涨了3倍……

很多职场人都在犯同一个错误:我在这个行业、这家企业里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如果现在离开,那么之前付出的岂不是要白白浪费?但是,你是否应该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继续耗下去,接下来的人生是否被浪费呢?其实这就像割除阑尾一样,切除肯定会痛,但耗着就可能危及生命。

80年代人如何减少“沉没成本”

1975至1985年出生的人,相对于上一代来说,物质更为丰裕,精神更为自由,但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只有把“沉没成本”降至最低,才能少走弯路,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

在最初选择时就要注意规划,认定一个行业,做下去。著名的传媒人、《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曾经总结过自己的成功之道,“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我还是干新闻吧!”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华益慰,在“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礼上的谢词中说道:“我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认准一个行业,投入全部的热忱去做,你就会在这个行业内越来越出色。

选择“常青”职业。如果今天房地产比较热,你去做项目策划;明天基金经理比较火,你又投身于证券行业,你会发现,“沉没成本”在你身上越来越明显。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周期性的,3年不开张,开张管3年。而你总是在行业即将成熟时离开,投身一个陌生的领域,从零做起,肯定核心竞争力大打折扣。

让自己成为业内牛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如果能在同样的时间里赢得比他人更高的效率,那么“沉没成本”就会大大减少。博尔赫斯一边当着图书馆员,一边写出了《交叉小径的花园》,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年明月在靠《明朝那些事儿》一炮打响前,是个默默无闻的公务员……相同的时间基点内牛人们创造了百千倍的“市盈率”,相形之下,“沉没成本”当然便微不足道了。

篇10:两艘沉没的船

由于严重超载,一艘轮船在海上沉没了。

船上的货物全部沉入大海,船长也掉进了海里。

求生的本能,促使船长游了一天一夜。

终于,他看到前面有一个荒岛。

他兴奋地登上岸去,发现有一个人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原来前不久,这个人的船也在海上沉没了。

两个难兄难弟坐下来聊天。

“你的船是怎么沉的?”

“超载,我的船()上装满了自己的美德。你呢?”

篇11:沉默不沉没心情散文

没有目标,失去动力,就像是失事的飞机,一头扎进混沌的泥潭里。

常常会问自己,这一刻要该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很多时候都能够准确回答这一刻我该做什么。比如走在读书这条路上,我该好好读书拿个好文凭;比如准备英语考级的那段时间,我该背点英语单词写几套题;比如期末考试备考期间,我该背背老师画的重点跟同学交换一下考前的小道消息;比如身处在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我该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然而,该做的未必是我想做的。我想做什么?我想和他们一样去走南闯北,打拼也好,旅行也好;我想静下心来写下所有我说不出口的东西,好事也好,坏事也好;我想携一人手远离纷扰过自给自足的乡隐生活,富足也好,贫困也好;然而,想做的未必是我能做的。对于“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我并不能给自己一个确切答案。明知道该做什么,却不想去做;明知道想做什么,却不能去做;而到底还能做什么,却迷迷茫茫。这样的状态,太过混沌。

大学,挺美好的一个词。也的确是,在大学里的.确是有好多美好的事物。然而,我并没能找到什么能够终结这混沌状态的,相反,似乎这样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我不知道其他人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状态,可我知道,此时此刻,我正沉陷在这一状态中。于是,我只能放任自己在沉默中静止,任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错过一些无力把握或是不想把握的人和事。沉默,很想一直沉默下去,却也害怕自己在这沉默中沉没。厌倦了只求不挂科的学习,厌倦了奖金和荣誉的争夺,厌倦了为了以后做铺垫的人际交往。于是,沉默,也许,我不该这样,我也不能这样,可我还是沉默了。

在沉默中静止,可以让身体静止下来,却还是压制不住浮躁的内心。大多时候,总是浮躁的。静不下来,总觉得要做些什么,好像不做些实际意义事情就愧对父母愧对社会一样,总不能安心。沉默了,还是要做些什么的。于是在“该做什么”,“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之间,我又开始迷乱了。最终,我的选择还是沉默地做一些沉默的事,比如,塞着耳机在校园的小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放空的状态,或是,思考的状态,依旧是混沌的继续。

篇12:读后感-《上海沉没》。

读后感-《上海沉没》。

分了三段时间才看完这本书。。 报告式的文学没什么乐趣,读起来不需要太多的连贯性也能进入主题。所以拖着拖着。。恩。。呵呵。。 一杯热茶,一本笔记,一张书签。 看着这本“危言耸听”的呼吁性(。。呃。。暂且称之)“报告”。 倒不是好像我很不屑或是不相信。只是读的时候发现它稍许会挑夸张的写,有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 = 总之,还是很有收获的。 看完对WWF、IPCC之类的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有了个了解。 提到了很多学者、专家、报告。牵涉到众多的`数据。以此说明形势的严峻。 海平面上升毫无疑问。这只是个时间和数量的问题。 大坝的利弊。没有定论的双刃剑。 三角洲下沉,依旧是时间和度的差别,尽早认识到问题去弥补(回灌地下水)是唯一能做的。 城市效应。气候变化,水荒。 最后归结到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模式。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气候变暖问题无可避免,危害也越来越大。 IPCC的报告在哥本哈根所有人都看了。 可事实依旧未曾改变。。 从满腹抱负,壮志雄心,到充满期待,敬候佳音.... 再如今。。无奈,失望,随便了。 巨大的问题、灾难摆在眼前。。但同样摆在眼前的还有利益、物质。 无论被动还是主动。。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后者。 不可能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去整治,只能等。等某一天真正到了无可挽回的时候,才能真正改变吧。 仔细想想,越发烦恼,各种的无解。但可能每个社会都有各自的问题吧。 从2年前那一心为改善环境而奋斗的激情。到现在始终关注,但确真真没有了那种确信。 破罐子破摔,能做一步算一步,美好的幻想留给了18岁的那个我。 也许是看完这类书的通病吧。。。压抑。。 以后看看还有没有机会看这系列的另两本书,到时候再来写。。 于是,夜深了。 好好的睡一觉,我们依旧会在海平面上的。

篇13:论沉没成本在决策中的作用

一、沉没成本概述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决策所发生的,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它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一般说来,购置的固定资产、专用性资产和支出的研究开发费用等都容易形成沉没成本,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形成沉没的部分就越少。

二、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对沉没成本认识的盲点

(一)在衡量投资项目成本时,只包含因进行或选择该行动方案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而不考虑非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指与特定决策和行动有关、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包括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非相关成本则指在决策之前就已发生或不管采取什么方案都要发生的成本,它与特定决策无关,因而不应纳入决策成本的范畴,如过去成本、账面成本、沉没成本等。

(二)从决策的相关性看,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若决策时计入沉没成本,将使成本高估,从而做出错误的结论。虽然沉没成本是决策的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的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三)要正确区分决策成本与会计成本。沉没成本是就决策或经济评估而言的。从会计成本核算角度看,其实并不存在沉没成本。例如一个已发生了咨询费和开办费的投资项目,当环境发生某种变化需要重新决策时,这些费用作为沉没成本,不应当纳入决策成本范围考虑。但在具体会计核算时,则应视决策结果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最后决定放弃该项目,这些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投资损益;如果项目继续,则应在该项目的受益期内的一定期间进行成本分摊。

三、沉没成本与决策的相关性

举个例子来说明沉没成本与决策的相关性,例如排队买电影票,因为人多而且有人插队所以等了一个小时还没买到。也许有人会明天再来,那么今天的一小时等待就成为了沉没成本,同时还出现了机会成本。假设继续等下去将在半个小时后买到票,如果明天再来,可能一小时才能买到,设买到票后观赏电影的满意程度为收益Y,那么在传统决策中即不考虑沉没成本的情况下,今天的收益为(Y-1.5),明天的机会成本为(Y-1),而(Y-1)>(Y-1.5),所以不难看出第二天买票更为有利,决策结果为第二天再来买票。再来看看考虑沉没成本的情况,如果今天的收益不变,第二天的机会成本就变成(Y-1.5-1=Y-2.5)了,可见第二天的机会成本(Y-2.5)<(Y-1.5),第二天来买票不划算,所以决策结果为今天继续排队买票。由此看来由于对沉没成本的考虑不同,决策结果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差异。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判断出决策中沉没成本具有相关性。

四、合理利用沉没成本制定决策

(一)减少决策中的沉没成本

1.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

在实现企业战略目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沉没成本的支出无疑是所有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市场及技术发展瞬息万变,投资决策也难免失误。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尽量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决策者要从技术、财务、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对项目做出准确判断。在投资失误已出现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将错就错对企业来说才是真正的考验。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应该具有纠错或应急方案,如果发现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决策,就应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切不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错上加错。为了追回沉没成本而继续追加投资导致最终损失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企业在明知项目前景暗淡的情况下,依然苦苦维持该项目,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该项目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沉没成本)。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项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摩托罗拉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但公司的决策者认为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很多,不能半途而废,所以苦苦支撑着,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是错误的,没有前景的,最后摩托罗拉公司忍痛彻底结束了铱星项目,为此损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其实,企业管理者们之所以会陷入沉没成本误区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认输,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由此可以看出,决策者在制定决策时要想降低或者是消除沉没成本,可以找一些与某项决策无关并且对此项决策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人,认真听取他们对这项决策的见解,以减少沉没成本。在制定决策时,时时注意沉没成本的影响,时时注意听取来自下属的劝告。当需要时,对决策者所负的责任进行重新分配。

企业中不能培育一种畏惧失败的文化,这会导致雇员坚持他们的错误,会无形地增加与该决策相关的沉没成本。在制定奖励标准时以员工所做的决策的质量为依据,考虑他们在做决策时对事物各方面的掌握程度,而不仅以一项决策结果的好坏为标准。这样的奖励机制会鼓励员工们大胆决策,全面考虑对决策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在决策出现错误时能敢于承认错误并及时修正,使企业避免了继续下去会造成的损失,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回报。

2.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减少沉没成本

很多时候沉没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供应链的上、下游方中断合作引起的。由于一项用于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资往往具有专用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突然终止,则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很大部分会放弃,从而会产生沉没成本。因此,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来确保交易的连续性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有了契约性或组织性的保障,就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沉没成本。

(二)巧妙运用沉没成本,化劣势为优势

1.利用沉没成本建立竞争优势

除了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沉没成本这一极端的情况外,很多时候沉没成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出,可以为企业在某些方面带来优势。对某一行业或产业来说,其沉没成本的状况往往构成了进出壁垒的关键,并最终决定市场结构。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很高,就会形成较高的进入门槛。那些具有明显规模和庞大资本的产业,虽然有超额的回报,但其惊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额的退出成本,往往使许多市场准进入者却步,因为这首先是一场谁输得起的比拼。由于这些高沉没成本的产业往往同时具备低边际成本的特性,输得起(资金实力雄厚)的一方最终会成为市场的贏家。许多规模大、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正是利用沉没成本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规模小的企业通常只能选择沉没成本较低的竞争性行业求得发展。

2.牺牲沉没成本为企业未来发展获得机会

保本一向是企业经营中遵循的最基本的经营方针,起码要保本看似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孰不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其本身就包含了沉没成本谬误。许多零售商都喜欢用他们的批发价来决定零售价的底线,不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因为他们不愿承担亏损,这样的经营理念是错误的。行为科学的许多研究表明,人在做决策时往往是亚理性的。例如一位笔记本电脑销售商,几年前购进单价为7000元/台的windows XP系统的电脑,可现在已经过时了;某企业愿意以3000元/台的价格买下,他会卖吗?许多零售商不愿意,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就每台都亏损了4000元。但如果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完全不应当考虑这7000元的原价,它是已经成为过去式的沉没成本,这和现在的决策毫无关系。应当着重考虑的是将来能否以高于3000元的价格卖掉电脑,盘活这笔资金,进而为企业带来更长远可观的经济效益。经比较后,卖掉这批电脑这个方案更好,就应立即做出决策。由此可以看出,有时候企业为了长远的发展,舍弃一些沉没成本会为企业带来长远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关键时刻企业要懂得取舍。

篇14:沉没成本的心理效应

一单位发给员工每人1张音乐会门票,价值200元。可音乐会那天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雪,所有交通工具都只能暂停,音乐会却照常进行。如果要去,只能冒着1小时的寒风徒步去音乐厅。你会不会去?大多数人肯定不会去。如果这张票是你自己排队花200元钱买的,你又会不会去?不用说,大多数人更容易坚持去。这又是为什么?

这都是“沉没成本心理效应”在起作用。

所谓沉没成本,就是已经付出的成本捞不回来了,沉没水底了,所以叫作“沉没成本”。它既包括金钱等物质成本,也包括金钱之外的非物质成本。如果单纯根据经济法则,先前的沉没成本与后续的活动决策,应是不相关的。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后续决策时,总会考虑先前为此投入的成本。换句话说,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看眼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上有过投入。这就是我们说的“沉没成本心理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沉没成本心理效应?

分析一:之所以出现沉没成本心理效应,是因为通常人们在心理上,不愿意接受先前的成本泡汤的事实。比如,我们下班后照常等公交车。但今天半个多小時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来。如果从这里打车回家要花20元钱,乘公交车只要2元钱。通常大家会选择:等了很久再去打车,岂不是白等了,所以继续等下去。

分析二:人们存在自我申辩和自我维护的心理倾向。如不愿意承认自己先前的决策失误,因而,总是顾及沉没成本,希望与先前的选择保持一致,这就是自我申辩。一位朋友亲自买来的运动鞋夹脚得厉害,可朋友却依然忍受疼痛继续穿在脚上,这就是自我维护。

分析三:由于沉没成本造成了损失,人们会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动机,这种动机会导致风险寻求,也就是让人的决策更容易不顾风险。赌博的人,越输越赌,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应该怎样巧对沉没成本心理效应?

首先,我们要避免它的消极影响。面对需要决策的事情,最大程度的唤醒自己的理性,反复提醒自己,只需要考虑眼下事情的本身,不管以前和这件事情相关的成本。比如,不管此前花了多少钱,如果孩子没有学琴的天赋和兴趣,也不该让学琴继续成为孩子痛苦的深渊。

另外,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想想假如先前没有付出或付出较低,你会如何决策。比如,你需要卖掉一套藏品,可市场价格比当初你买的时候还低了,这时候就不妨想想,假如这套藏品是人家送的,你会接受怎样的价格?这样,就会坚定地放弃已经沉没了的付出,及时做出现实的选择。

其次,我们要利用它的积极作用。沉没成本的心理效应,对我们的生活可不光是帮倒忙。有些时候,甚至很多时候,得感谢沉没成本心理效应,往往是它帮助了我们。因此,不妨特意设置一个沉没成本,从而来控制自己的后续行为。比如,有健身计划的女性,为了坚持落实健身计划,就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沉没成本:在每月初甚至每个季度初,把所有的费用预先支付,并且不可以退费。这样,你会因为已经付了钱而坚持按计划去健身。

还有,通常情况下的很多婚姻,所以能够维持与稳定,说到底差不多也都与沉没成本心理效应有关。一桩婚姻,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物质的,精神的,沉没其中的成本太多太多了。所以,随便扔掉婚姻的总是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在建设,在坚守。其实,所有人生追求的坚守,都是有沉没成本心理效应的作用。

这是因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总难免有昨天的影子。只是我们更需要把握好当下。

(编辑 汤知慧)

上一篇:电烙铁焊接工艺标准下一篇:下“五子棋”家庭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