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节活动方案

2024-05-09

校园体育节活动方案(精选8篇)

篇1:校园体育节活动方案

“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

——马鞍镇小滨海校区第八届校园体育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届校园体育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的宗旨,有效利用学校体育资源,以校为本,弘扬特色,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的理念和健康第一、全民运动的思想以及终生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合作、自信、果断、公平竞争及团队精神等良好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团结协作,抵卸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我校体育运动全面普及,特色发展。

二、参赛对象:全校各班级

三、活动时间:2016年3-4月

四、活动主题: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

五、体育节活动内容的设置

本届校园体育节贯彻“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的主题思想,内容设置以人人参与,人人都是体育节的主人为宗旨,项目突出群体性,体现趣味性,真正体现学生人人参与运动的“大峰会”.板块一:《启动篇》(第3周)

本篇宗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健身热潮在校园涌动。

项目设置:制定方案、发出倡议(体育组)

电子屏幕(俞颂旺)

板块二:《欢乐篇》(第6周)

本篇宗旨:以集体体育游戏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集体游戏中“玩”出健康,在嬉戏中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并从体育游戏中展现自我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设置:

一二三年级:《跳短绳比赛》《拔河比赛》《柔韧大比拼》《30米迎面接力跑》(所需物品:短绳(每生一根,自备)、拔河绳3根、卷尺一把、接力棒5根)。

四五六年级:《8字跳长绳比赛》《拔河比赛》《足球点球射门》《30米迎面接力》(所需物品:长绳(自备)、足球10个、跨栏架2个、拔河绳3根、接力棒6根)。

集体项目说明:按年级组进行,每个年级组根据项目需要由体育组安排好裁判及工作人员;活动所需器材(除自备)由总务处、体育组共同负责提供。

板块三:《运动篇》(第7周)

本篇宗旨:本篇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真正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项目设置:一二年级:60米 100米 200米 立定跳远 垒球

三四年级:100米 200米 400米 跳远 垒球

五六年级:100米 200米 400米 800米 跳远 垒球 铅球

详见附件活动方案

六、活动要求

(一)利用学校集会、文化墙及班会时间等大力宣传 “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的理念,扩大学校体育节活动的号召力、辐射力,使校园体育与打造活力校园完美接轨。

(二)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校园体育节实施方案的内容与要求,由班主任及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大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习,开展“快乐课间”活动,()精心准备,让更多学生直接参与校园体育节,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不断掀起校园体育活动热潮,使校园体育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

篇2:校园体育节活动方案

体育节活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示我校学生的风采,引导师生做先进体育文化的传播者,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经学校研究,定于2014年3月——6月举办“2014年体育节”。

一、活动主题

“健康、文明、育人、向上”

二、目的意义

1、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我校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

2、以体育节为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激励竞争意识,发扬团队精神,促进班级、部际交流,增进友谊。

3、展现运动风采,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全面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成长,营造浓厚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三、组织机构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林卫兵

副组长:宋晓俏、张永胜、丁玉秀、冯友胜

成员:郑玉荣、王铁、文中成、文光常、陈小贝、岳联合、谭卫东、易红林、陈卫宏

2、成立体育节组委会

组长:张永胜

副组长:王铁、岳联合、谭卫东、易红林、陈卫宏

成员:朱爱军、张浩、田原、邓广青、陈芳、严中华、齐振奉、杨金明、史金芳、胡孝林、刘志刚、一、二年级各班班主任

3、成立仲裁小组

组长:刘志刚

成员:李斌、熊家华、王军

四、职责分工

1、教务科:负责活动总体策划、组织和协调,重点负责体育节开、闭幕式和决赛事宜。

2、体育组:具体负责体育节的决赛项目技术标准的制定、编排、组织

和实施。裁判员的培训、安排,协调体育器材的调配、比赛场地的使用等工作。

3、团委:具体负责本次活动的会场布置,活动现场宣传报道。

4、办公室:具体负责摄影、宣传报道等工作。

5、各专业部:具体负责体育节预赛活动策划,组织与实施。

6、仲裁组:负责协调解决比赛过程中的各种纠纷和矛盾。

7、其它科室:根据科室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五、活动安排

六、项目设置:

1、比赛项目分表演项目、必赛项目、专业部自选项目。

2、集体表演项目参加体育节开幕式展示,由各部确定1到2个项目,人数不少于50人,不提倡指定班级参赛。

3、必赛项目由教务科与专业部商定,机电部为篮球、乒乓球、毽球、羽毛球;计算机部为篮球、乒乓球、毽球、羽毛球;护理部为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高服部为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各项目均以团体赛形式代表专业部进入决赛。

4、自选项目由专业部根据各部情况自行选择,不得与必赛项目重复,且不参加决赛,由各部设定奖项后报教务科审核,闭幕式集中表彰。

七、报名办法

预赛要求尽量全员参与,各部确定项目后制定活动方案,经教务科审定后,由各专业部组织报名并实施预赛。

八、工作流程

1、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安排。

2、会后各部迅速确定集体表演项目、必赛项目、自选项目,制定体育节预赛实施方案。电子档上报教务科审定后实施。

3、各部利用集会加大宣传,召开班主任会,强调要求,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同时训练集体表演项目参加“2014年体育节开幕式”。

4、教务科组织“2014年体育节开幕式”活动,开幕式结束进行各部进行集体表演项目展示,并进行评选。

5、各部进行必赛项目、自选项目的预赛。预赛结束按要求上报各项目决赛人员名单。教务科根据各部上报比赛项目制定体育节决赛活动方案。

6、由教务科组织实施体育节决赛和“2014年体育节闭幕式”,并进行总结表彰。

九、奖项设置

本届体育节根据不同项目设立不同奖项,具体设置如下:

1、团体项目奖:根据各部组队情况,设置奖项。

2、体育道德风尚奖:4名,各部1名,颁发给在本次体育节中道德风尚表现优异的班级。

3、优秀班级奖:根据各部班级数及报名人数,确定名额分配。颁发给在本次体育节活动决赛参加人数多,获奖多,各项工作表现均出色的班级。

4、优秀组织奖:颁发给被评为优秀班级的班主任。

5、集体表演项目评选一等奖1名。

6、优秀裁判员:评选4名,颁发给本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裁判员。

7、各部预赛根据报名情况,先报设奖方案,经教务科审核后实施。

十、安全教育

1、专业部及各班主任在体育节期间要加强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教育。

2、各班班主任在报名前做好学生体质状况调查,有特异体质的学生不让参加比赛;每一次体育比赛前,应对学生做好运动安全教育。

3、各班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前,应正确评价自己的身体状况,如身体有不适情况,应主动向老师提出马上停止参加活动。

4、比赛前,学生应做好热身活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应避免做一些危险动作或超出自己能力的事,若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发现这类情况,应及时加以制止。

5、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加强伤害事故的防范。

6、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遵守比赛规则,不得有不文明行为更不能违背体育道德。情节恶劣者立即取消其比赛资格,并全校通报批评。同时取消其所在班级精神文明班级评选资格。

十一、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思想认识到位。这次体育节是我校一件盛事,必将开拓我校体育健康工作的新局面,各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组织与领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整个体育节的活动质量和效果。

2、精心组织、工作落实到位。各部要精心策划预赛活动方案,认真组织、策划、实施,做到专人负责,确保工作落实。

3、讲求实效、宣传发动到位。工作思路要清晰,活动目的要明确,宣传工作要到位,努力使全校师生了解并积极参与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力度,扩大体育文化节在学生甚至家长中的影响,创造体育文化节的品牌效应。

4、实事求是、总结反思到位。各位教师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活动前广泛发动,活动中严密组织,活动后认真总结。同时做好各类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篇3:校园体育活动融入民俗体育分析

关键词:民俗体育,校园体育,融合

1、民俗体育融入校园体育是民俗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1.1、民俗体育融入校园体育能促进民俗体育的自觉传承

将民俗体育项目通过挖掘、整理、选择, 引进到学校, 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竟技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 把民俗体育项目传授给学生,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民俗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 实现民俗体育项目的自觉传承和发展。

1.2、民俗体育融入校园体育能促进民俗体育的科学发展

学校体育对于民俗体育的挖掘、保护以及发展有其自身的优势。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 学校可以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甄别、选择、挖掘、整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自觉摒弃一些不符合科学原理、对身体有害甚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体育活动以及活动中的消极成分;可以对一些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显著、易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民俗体育项目, 进行改造、整合, 发扬光大。

1.3、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能促使民俗体育走向世界

要使我国民俗体育走向世界, 不仅要使民俗传统体育项目规范化、科学化并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更重要的是要促使该项目的普及化。学校是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摇篮, 不仅是原生态体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更是培养体育人才、普及体育知识、形成正确体育观的重要场所。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学校, 能够促使民俗体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 并最终促使其走向世界。

2、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2.1、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

我国民俗体育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具有区域性、民族传统性、内容广泛性、形式多样性、简易健身性、娱乐趣味性等特点, 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及娱乐价值, 适合各类学校依据自己实际情况来综合采用。将丰富的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学校, 引入课堂, 可以打破以竟技内容为主体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由竟技化向生活化、人性化、娱乐化方向发展。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民俗体育中那些趣味性强、特色比较鲜明的项目引入学校体育,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益于学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为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繁荣校园体育文化

在学校里或体育课中, 利用民俗体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物质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状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 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学校应该创造性地编制体育课程内容, 充分利用课堂、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 全面推进民俗体育运动项目进学校, 进课堂。加强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让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 不仅可以充实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项目, 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繁荣学校体育文化, 而且有助于强化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3、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之中, 能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 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参与这些项目, 不仅可以使其在活动中实现自己娱乐表演的表现愿望,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民俗体育课程资源融入学校体育,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项目的活动技能, 就可以随时一随地参与, 有利于形成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锻炼的能力与习惯, 便于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2.4、推进学校体育运动竟赛体制的改革

将民俗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运动会中的常设比赛项目, 实现民俗体育项目与现代竟技体育项目的有机结合, 能够促使竟技性较强的学校运动会变成趣味性与竟技性并重的运动会, 能够使学校的运动竟赛变成人人有项目、人人有比赛, 从而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参与的良好效果。

3、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对策与建议

3.1、完善中央和地方体育课程政策, 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要促使民俗体育尽快融入学校体育, 我们建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调整课程权力, 针对民俗体育引入学校, 制定详细、具体的体育课程政策, 给各类学校提供一定的课程决策权, 让它们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有权行使体育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指定和使用等方面的权利, 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强有利的课程政策支持。

3.2、加强民俗体育项目的专门研究, 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坚实的学术保障

依托国家和省级体育科研院所、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体育研究机构, 为民俗体育研究搭建广阔的学术平台。除了专门的体育大学以外, 有条件的大学体育院系, 也要不断加强民俗传统体育重点学科建设, 更多培养民俗体育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为民俗体育研究和实践提供专业的人才储备;分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 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重大项目招标课题等形式, 引导和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民俗体育理论以及民俗体育项目的研究。组织民俗体育项目的研究人员、体育教师和民俗体育民间艺人, 合作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挖掘、开发、改造, 研究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活动要领、组织形式、组织教法、评判规则、竟赛规则等, 形成适合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层次学校民俗体育课程标准、地方或校本教材。利用现代电子音像科学技术等手段, 制作民俗体育项目的电影、电视、录像等电子音像资料。

3.3、加强民俗体育项目师资队伍建设, 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有计划地安排现有体育教师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民俗体育项目令项培训。现有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的体育院系要增设民俗体育的本、专科专业, 加快民俗体育项目师资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 聘请当地民俗体育项目的艺人做民俗体育项目的兼职体育教师, 让他们既指导校内体育教师, 又参与学生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授和竟赛活动的指导。

3.4、探索民俗体育项目的活动形式, 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生动丰富的样本

学校要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民俗体育融入学校的具体承载方式。要坚持课内与课外, 校内与校外、平时与节日相结合, 充分利用民间、民俗节日、民族节庆、体育夏令营、体育节, 、艺术节, 游戏节, 、舞蹈节“传统项目节”等各种节日, 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内、校外文化氛围, 能够充分彰显民俗体育项目的活力, 充分体现民俗体育项目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文化价值。

3.5、规范民俗体育运动项目赛事体系, 为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效果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牵引

要建立以综合性民俗体育项目为主, 以单项民俗体育运动项目为补充, 国家、省、市或县、学校四个层面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民俗体育项目竟赛体系。让全社会都来重视民俗体育,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民俗体育运动中来, 并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实现与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 真正达到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效果。

总之, 我国民俗体育根植十传统经济社会文化土壤之中, 是在传统经济社会文化的孕育中传承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现代体育的冲击, 我国民俗体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民俗体育需要融入学校体育, 并借助学校体育得以发展与传播。我国民俗体育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推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 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 既是民俗体育的创新过程, 又是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土程。要加快民俗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的进程, 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及其相互联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论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2) .

篇4: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现状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活动;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15-01

校园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活泼校园环境的重要环节。校园内的体育竞争活动也能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表现欲与竞争欲,能短暂的营造出社会竞争的氛围,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竞争带来的心里压力与身体上的压力,可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具有极强的锻炼意义。

一、校园体育活动的意义探讨

总得来说,校园体育活动是一项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活动,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内,如同一个小社会,建立一种由校园内独特的校园内有形物质环境以及无形的校园社会环境共同形成的校园体育生活环境,这样奇异的组合也是促使体育精神传播,促进体育发展的一项校园活动。

1、校园体育活动的意识形态

校园体育活动的意识形态是指有校园内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与校园内的主流文化共同决定的一种意识。

2、校园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现今的校园活动,大部分是学生自发的、自主的体育活动。校园体育实践活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学生思想中的东西,都能通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呈现出来。

3、校园体育活动具有教育性

作为一个教育场所,展开的体育活动也是充满了教育意义的。校园体育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应当始终贯穿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强健学生体质,宣扬体育精神为目标的科学理念。任何一场体育比赛,都不应是以胜负为主要目的,而是将体育精神作为主要思想。只有这样,校园内的体育活动才更能体现人文精神,才能培养出知识型人才,才能为中国主流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高校校园体育的现状

1、根据研究,现在高校中的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一下几种:

①自主形式的活动

自主形式的体育活动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在校园内自发组织的一种校园活动。这种校园活动也是目前高校内最为常见的一种校园体育活动,其主要的活动组织团体主要包括:校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学生协会、俱乐部等组织。各学生团体自主进行的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发展校园文化,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内容。

②校方组织的大型体育活动

学校组织的活动主要是以院系为单位或是以年级为单位举行的。这种大型活动的举办,既存在着优点又存在着缺点。从一方面来说,校组织的大型体育活动影响范围大,且规模较大,并且能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且一般大型活动之前,都会引起个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活动举行之前会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及科学指导,这种科学的指导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举办大型的体育活动在组织的过程中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财力,另外,活动的举办也受天气的变化影响较大,活动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参赛人数的限制也使得这种体育活动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③俱乐部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俱乐部的课外体育形式主要是指俱乐部聘请教师教学,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关的指导,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这种俱乐部式的教学也是当今高效中较为流行且被大家所接收的体育锻炼方式,在俱乐部中,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快速有效的提高自身技能。而这种方式也只在少部分人中较为盛行,因为部分大学生可能受自身经济因素、时间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参加俱乐部。

2、对上述几点进行总结概括

①高校大学生缺乏对体育活动的热情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体育活动充满热情,才能积极参与到学校或是学生团体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去。学校的整体氛围也影响着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因此,高校在平时,应当积极营造活跃的校园气氛,利用不同的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此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活动的真正意义。

②普通高校对体育活动较为重视,但缺乏由校组织的大型体育活动

高校内,大部分体育活动都是以学学生团体自发组织为主,而由学校统一组织宣传的却较少。虽然在大型活动组织过程中,会耗费一定的人力、劳力,但在这过程中也能起到充分宣传的作用。学校重视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同样也要重视学校组织大型体育活动的次数及质量。

③高校内的体育活动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高校内大部分体育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但是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这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如何去锻炼,最终导致失去耐心。专业教师的指导站在体育锻炼中可谓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专业的、系统化的锻炼计划,往往能事半功倍。

④体育活动缺乏对学生系统化的评价制度

高校在学生的体育锻炼中,普遍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系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

三、促进高校体育活动发展的对策

1、校方积极组织校园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是进行校园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学生在进行体育竞赛时,充分表现自己,并在此过程充分完善自己。高校应当多组织体育竞赛,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形式,营造活跃、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学生在体育竞赛的过程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完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

2、高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活动的展开,并对其提供资金保证

资金在体育活动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高校应当寻求各方帮助,为体育活动举办及体育设备完善提高资金保障,这也是学生安心进行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

3、建设有力的课外体育管理制度

体育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如果没有强健的管理制度支持,那么可能造成混乱的局面。高校应当注重对体育指导工作的建设,规范学生的体育活动,形成有秩序、有涵养的体育活动氛围。

四、结语

高校体育活动是大学生校园活动中最常见的活动之一,且占据大学生活的很大比重。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身体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高校各部门都应道给予重视与鼓励,促进健康校园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卫.郑州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D].武汉体育学院,2008.

[2]刁国炎,韩晓伟.云南省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體育科技

[3]谢伦立.美国苏必利尔湖州立大学体育活动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4

篇5:一小时校园体育体育活动组织方案

组织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更加深入的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充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以“增强身体素质,丰富课余生活”为主题的课间体育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二、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于子廷

副组长:马志红

组员:全体班主任 体育教师

(二)学校领导机构

“阳光60分快乐大课间、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管理与组织是一 项涉及到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体育教师的一项系统工作。因此,我校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分管校级领导、政教处、体育组参与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日常管理。

三、工作重点

1、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时。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2、在学习日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从下午第二节课后3:05至5:05安排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课作为学生体育锻炼,从课时安排上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标。作计划,统筹安排学校体育工作,抓好学生

课间体育活动。

①学校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安排统一的课间操(跑操),下午

第二节课后统一安排大课间活动。

②开展经常性课余体育锻炼和多样性的学生体育竞赛,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效益和质量。

③每学年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性的田径运动会。

3、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组建学生乒乓球兴趣小组、小足球兴趣小组、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等兴趣小组,成立班级篮球队等,充分体现课外活动的全员参与性。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宗旨

1.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人格。

3.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长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4.学会友好合作,形成积极进取、有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培养 学生团队精神。

5.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成立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课间活动的管理,确保课间活动顺利施和有效的进行。

2.课外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确保课外活动长期可持续的开展。任何教师不得将课间活动随意改动、或者用于其他安排。

3.完善课外活动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保证课间活动的质量。

4.以班为单位,做好课间活动学期总结,积累经验,相互借鉴。

六、课外活动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课外活动的内容也随着变化而变化。其内容如下:第一段课间活动时间(上午)主要是以集体进行广播操、跑操。下午分班进行:游戏、篮球、乒乓、长跳绳、短跳绳、橡皮筋、羽毛球等多项活动内容。

如果下雨,各班的指导教师轮流辅导下列内容:

1. 总结近期的课外活动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讲一些体育名人锻炼身体的有关故事。

3、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及体育锻炼常识。

七、课外活动的形式

课外活动集中统一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分班进行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活动的场地、发放器材,充分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使所有的学生动起来。

八、课外活动的要求

1.辅导教师按时到场,不得随意缺席,迟到。

2.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充分准备,认真辅导,师生一起参与。3.各班必须按照指定的地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活动,做好各班的安全工作。

4.各教学班按时归还器材,爱护器材,故意损害器材者,视其情况批评、教育、照价赔偿。

5.辅导教师应根据学校推荐的内容进行活动,也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该年龄段的项目进行活动。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阳光60分快乐大课间、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篇6:校园体育吉尼斯活动方案

体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5月21—25日(待定)

二、活动地点:金盾操场

三、活动内容:

二年级:下学期:立定跳远、沙包投准

三年级:下学期:1分钟左右双人跳绳、立定跳远、沙包投准 四年级:下学期:1分钟左右双人跳绳、1分钟双人对踢双毽子、200米跳远、3分钟8人8字跳长绳

五年级:下学期:200米、800米、跳远、跳高、铅球、1分钟左右双人跳绳、1分钟双人对踢双毽子、1分钟足球颠球、1分钟排球垫球、3分钟8人8字跳长绳

六年级:下学期:1分钟左右双人跳绳、3分钟8人8字跳长绳、1分钟篮球投篮

篇7:校园吉尼斯趣味体育活动方案

为弘扬体育精神,展现我校学子的风采,山东大学首届体育文化节特举行校园吉尼斯趣

味体育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基本精神

挑战极限,挑战自我二、参赛资格:

参加本次比赛的学生运动员必须是具有正式学籍的山东大学学生。

三、参赛办法:

1、山东大学各学院均可直接报名参加,每院限报男女各20人。

2、各参赛队报领队1名

四、活动方式

以学院为单位组队参赛,各校区进行预赛,决出优胜队伍参加决赛。

预赛各项目前10名进行个人项目的挑战赛。

五、竞赛办法:

1、项目包括:踢毽子;足球颠球;定时罚篮;限时跳绳;呼啦圈;俯卧撑

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参赛,参赛学院在规定项目中任选四项,每项5人,组成20人参赛队,并设领队一人。

比赛设各校区预赛与总决赛,其中总决赛又分团体部分与个人部分。由各校区预赛选拔

7支队伍进入该团体决赛,各单项前10名进入个人挑战赛。

四校区预赛:实行记分制,每项比赛获得名次按以下方式记入参赛队总分

具体人数采用全进制(如45人参加颠球,则前5%人数为45*5%=2.25,则取3个人。

参加此项目全部5人都顺利完成比赛,则该参赛队加3分。

按照各队总分排序,选出7支队伍(东区新校南区前两名,东区老校西区软件学院校

区第一名)进入决赛。

决赛记分办法同预赛。

2、各项竞赛按《竞赛规则(试行)》执行。

3、裁判员由主办单位选派。

六、活动流程

1、报名宣传阶段:10月10日——10月16日

宣传及报名方式:第一、各校区张贴活动预告海报;第二、各学院学生会体育部,组织本院同学集体报名。

请各参赛队于2005年10月16日中午12点前将报名表发至teresa3420@yahoo.com.cn 若无法按时提交报名表,请各领队携带报名表参加10月16日下午4:00在东区新校综合服务楼地下一层进行的校园吉尼斯活动筹备会议。

2、预赛阶段:10月17日——10月20日

各分赛区根据各区场地情况组织预赛。

比赛场地 :

东区老校13号楼前广场

齐鲁软件学院体育场

新校图书馆前广场

西校区体育场

南外环新区体育场

3、决赛阶段:团体决赛10月22日比赛场地 东区新校图书馆前广场

个人挑战赛10月23日比赛场地 南外环新区体育场

七、报名与报到

将电子报名表报送至:teresa3420@yahoo.com.cn

联系电话:88364428(晚6:30~9:30)

活动详情可咨询学生会办公室,负责人:杨帆6***8858

吴文健 ***

5准备会时间:2005年10月16日下午4:00

地点:东区新校公教楼506

到会时请各领队提交参赛队员的学生证复印件。

八、奖项设置

团体奖:一等奖团队一个二等奖团队两个三等奖团队三个

并设有精神文明奖

个人奖:各项目均设有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五个

九、竞赛规则(试行)

1、限次项目:(包括:踢毽子、足球颠球)要求在开始之后连续重复动作,不得间断,以完成数目最多者获胜。中途停止者成绩记录停止前的成绩。允许在正

式比赛之前,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练习。比赛次数为一次。

(1)踢毽子:开始后,毽子不许落地,除脚踢之外,选手身体其他部位碰到毽子只能视

为调整,不记做个数。不得用手持毽子或身体夹住毽子,不得借助其他人

或其他工具来完成活动,否则均取消比赛资格。

(2)足球颠球:采取分组比赛,组内同时开始,颠球个数最多者为胜

2、限时项目:(包括:俯卧撑、定时罚篮、限时跳绳、)

(1)俯卧撑:1分钟之内连续完成的标准(允许有三次违例机会,但是违例动作不算成绩)动作个数最多者获胜。如果违例动作超过3次,则取消比赛资格。

(3)定时罚篮:1分钟内,自己拿球,投篮。选手必须按照罚球规定投球,否则视为无效。

(4)限时跳绳:以1分钟内完成个数为准,可以停顿,只计算总个数。

3、计时项目:呼拉圈

在规定范围内摇呼拉圈时间最长者为胜。

附件2:校园吉尼斯趣味体育活动报名表

校园吉尼斯趣味体育活动报名表

学院

领队姓名领队联系方式:

篇8:校园体育节活动方案

在校园文化中构建体育特色,彰显了体育独特的魅力,传承了武术文化的传统。但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中还是要注重体育项目的多样性,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体育大课间更好的发展,校园中更和谐。

1 体育大课间与校园体育特色之间的关联

校园体育特色和体育大课间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身体活动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生命活力和鲜明的人文精神;还是一种身体语言,例如学生参与运动会和各种体育活动。校园体育特色和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生在校园中一种群体文化的校园精神。校园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丰富多样、多彩多姿、富有生机的,使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积极地掌握多种体育知识和方法。所学到的知识、爱好、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带入社会,传播社会体育风气,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在校园里繁忙紧张的学习使师生感到焦虑和疲劳,而校园体育文化能给予人们在身心上得到放松。不管是竞技项目还是休闲项目都能使师生暂时忘掉了工作和学习的心理压力,获得精神愉悦、自由、乐观的情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享受生活乐趣,身心得以和谐、健康的发展。丰富、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还可以弥补体育教学和其它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活动能力。

校园体育特色从一方面来说是师生在学校进行的体育教学、工作、学习、活动等;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指导。建立体育场馆和配备器材,在学校组织竞赛、运动会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种群体活动,为的是实效的锻炼来健身强体、全面的内容来育德促智、广泛的参与来体验活动的趣味愉悦身心、塑造和发展个性,开创广阔的发展空间,传播体育文化知识,指导学生向着健康而有序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增长体育才干、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高质量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反映了学校的校风,且动作简单易学,锻炼有效,益于开展。

2 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活动场地太小,学生拥挤在一起活动,可能由于活动的内容不同,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中,导致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体育器械分布不合理,学生操作不当也会引发安全问题。再就是缺少体育设施,遇上阴雨天,室外活动就不能开展,不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不够系统,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没有真正的理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没有足够的重视活动质量、内容、模式、组织形式等,检查的力度也不够,学生只是一味的应付检查,没有真正的参与活动中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没有接受全面的培训,缺乏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应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内容也因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使用教材仍旧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把教材的理论知识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没有深刻的研究教材。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太过单调,不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运动潜智,不顾及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看法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太过注重应试教育课程,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殊不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

3 改善体育大课间的措施

构建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师生和谐相处,虽然学生们的性格各不相同,结合学生不同性格开展是大课间活动目标。可以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划分成不同的阶段,明确的目标,缩小任务让学生容易完成,以此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为了学生能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地参与,可以将学生体育竞技评定成绩,学生保持亢奋状态,紧张而有序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发挥提高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实现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目标,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综合素质。构建校园体育特色还需要学校领导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并对体育大课间活动教学产生全新的认识。从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入手,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意义,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对上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老师要了解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各年级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期间也要及时到班进行协助指导。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获得实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式将体育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运用。从此看来构建校园体育特色和开展体育大课间活 动,建设完善的师资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场地设施要合理的布局,器械定期检查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扩大运动场地,多给学生运动空间,还要增强安全意识。学校更要加强针对体育大课间的专项监督机制,设计组织管理网络,确立各个层面上的负责人,本着哪里出现问题有负责人及时到场处理。学校各部门互相协调帮助,听取学生的意见安排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活动安排时要考虑好活动场地的分配,充分合理的利用校园中的每一寸土地。体育大课间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拔河、足球等等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多的开设些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应该鼓励学生自带一些简易活动器械,做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身心得到放松才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

4 结语

校园体育特色的构建促进了校园良好体育环境的形成,学校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师生们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保持了学生积极健康的身心,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性,构成了校园体育特色独特的景观。为了营造高品位的校园体育特色,学校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适时适量的组织体育文化活动。

同时要重视校园体育特色物资环境的建设,进行多样的课内外体育活动,重视场地和器材的建造的建设并合理地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校园体育设施条件加大营造和培育校园体育特色,通过选择不同的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校园体育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成为校园体育特色最强有力说明。因此在构建校园体育特色中, 要加大力度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结合校园和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从而构建独特风格的校园体育文化。

摘要:校园体育特色的构建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方向和学生全方面的身心发展。在体育课堂上改革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课外活动,进行体育竞技比赛。本文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特色的关系,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改善的具体措施。

上一篇:建设工程开工前的施工准备下一篇:集团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