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2024-05-09

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方案(通用14篇)

篇1: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

实施方案

榆 林 市 第 二 小 学

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项主题教育”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以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等为载体,以每天大课节活动、阳光体育为基础,将传统体育引进校园,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

一、指导思想

坚持“人人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改理念,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能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自制器材和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在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中体现合作、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落实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我们的口号是“阳光伙伴,阳光下运动”。

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现有资源,努力创新,整合出形式多样的大课间、阳光体育、体育社团系列活动,吸引学生强身健体,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强化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传统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我校的场地较小,学生较多的特点,传统体育活动适宜开展有利于健康的游戏、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短绳、长绳、等项目。

三、领导小组

组 长:张 磊

副组长:各挂年级领导、体育教研组长

成 员:体育教师及各班班主任

四、实施措施

1、制度保障:为使传统体育活动常态化,建立学生检查制、挂年级领导及班主任现场督促制、体育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把大课间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既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传统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时间保障:每日早上大课间活动、下午阳光体育活动、每周星期五下午的社团活动。

3、人力保障。要求大课间活动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者。这既体现了国家所倡导的全民健身,更有利于构建融洽、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4、器材保障。大课间活动器材由学生自备。鼓励体育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健身操、游戏等多种项目。

5、安全保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6、组织保障。建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书记及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体育组、班主任为执行者的强大团队,确保各种各类体育活动有效、有序、安全地开展。

五、活动内容

1、时间:每天早上大课间、下午阳光体育、星期五下午社团活动。

2、地点:校园、操场。

3、对象:所有学生

4、具体活动内容:

A、快乐健身活动:跳绳、跳皮筋、老鹰抓小鸡等 B、娱乐休闲活动: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等 C、民族民间活动:各种游戏、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等 D、竞技类体育活动:足球、跳绳、踢毽、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 E、挑战类体育活动:足球颠球计时、乒乓球颠球计时、踢毽子计时、俯卧撑、引体向上、跳绳(一分钟计数)、跳绳(花样)等。以上没有列举的项目也可选项挑战。

篇2: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通过体育节活动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以“人人参加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及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本着充分用好我校的活动场地和器材,力争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的原则,结合以往体育节的成功经验,落实教育部颁发的“2+1”阳光体育实施方案,我校继续围绕跳绳、棒球和游泳特色项目,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合作、自信、勇敢、公平竞争及团队精神等良好品质,提高团结合作,抵御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展现我校“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

二、总体要求:

1、充分认识体育节活动的意义,注重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观念,各班要充分组织,做好训练,激发调动起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要重视安全教育,确保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同时注意在活动中展现特色,力求高效,确保比赛效果,使每个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快乐。

3、要重视纪律教育,所有班级在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安全教育,确保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4、各班级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遵守大会纪律,服从指挥。

5、裁判工作要做到严肃、认真、公平、公正、准确。

6、各班要组队参加比赛,不得弃权,各班根据比赛要求,提前进行班内选拔赛,借此推动班级体育活动开展。

三、活动主题及内容

主题:热爱运动、健康成长

内容:大课间体育活动(队形队列、广播体操、柔韧性,跳绳)田径运动会、棋类比赛、趣味团队比赛、体育特色项目棒球(投准、跑垒)1分钟单人、双人跳绳比赛,游泳。

四、活动时间及参与范围

活动时间:11月13日—12月9日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五、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体育团队、级长、德育团队

策划与组织:体育团队、德育团队

安全总监:

六、活动形式及内容

(一)宣传发动

1、体育科和德育处将充分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宣传栏,级会、班会时间等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天天坚持锻炼的好处,通过宣传刻苦锻炼身体,勇攀高峰,为学校争光等优秀运动员事迹,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并积极投身到体育活动中来。同时,在这一阶段,学校还将开展征文比赛和征集logo大赛,具体要求如下:

A)征文比赛:(由少先队和语文科负责组织和评奖)

主题:我爱体育

内容要求:师生可以围绕我校往年体育节,写下自己的感受或参与运动的收获,还可附上相关的照片;或者通过观看奥运会,对运动明星或某项运动的一些感触。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1—6年级

B)征集logo大赛:每届大型的体育运动会都有特定意义的logo,可以结合美术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从运动精神宣传层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了解参与体育知识,理解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美术科)

2、体育节启动:通过国旗下的讲话邀请往届区运动会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进行宣传体育节和发表自己获奖及参与锻炼的心得体会,同时学校公布体育节活动方案。(体育科、德育)

(二)举行各种体育竞赛

1、围棋和象棋可靠比赛

2、跳绳比赛

3、游泳比赛(由于天气转凉,此项比赛推迟到明年5-6月份进行)

4、大课间活动

5、棒球班际赛(3、4、5年级)

6、田径赛及花样跳绳展示(12月9日星期日)

7、趣味团队游戏

(各项比赛的具体时间和负责人附后,具体各个项目方案将陆续由各负责老师在内部网挂出)

(三)体育节闭幕式时间流程(具体方案由体育科和德育处共同制定)

(四)总结表彰奖励

篇3: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让国学教育走进课堂, 是学校进行国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 是开展国学教育的关键。要求教师对学科渗透国学教育的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 结合学科特点, 把握学科性质, 从教材实际出发, 紧扣教材, 将国学教育寓于知识的讲授和训练之中, 有机渗透国学教育, 努力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课文内容或教材特点,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国学经典融合到对课文的学习巩固、拓展迁移等环节中。学习古诗, 可以与相同题材的诗词进行链接, 与相同意境的诗句链接, 也可以与相同风格的诗人链接。如学习《瀑布》一文, 就可把它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对比进行教学, 让学生了解两者在描写瀑布时的相似之处, 也让学生发现两者描写侧重点的不同。同时, 在比赛的形式上, 让学生交流读过的有关水的诗词歌赋, 在交流的同时, 学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诗词, 也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总之, 我们的国学教育不是孤立的, 要以这种不着痕迹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 乐于学习。我国数学源远流长, 自成体系, 有其特色, 具有世界意义。教师要有意识地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 以具体事实说明中国历来是数学大国。这样做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大有好处。品德与生活 (社会) 学科要结合教材内容, 根据思想品德内容搜集国学中精粹部分和典型案例。励志怡情, 明理启智, 激发民族情感。

艺术学科主要着眼于通过演奏、绘画、欣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歌 (乐) 曲和国画等教育手段来进行。美术课, 教师让学生欣赏古代名画;在音乐课, 让学生聆听古典音乐, 体育课上则让学生领悟中国功夫的神奇。科学课堂上常常出现以诗词设立情景导入, 诗词中的科学等。

二、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一) 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道德、情操、气质等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靠陶冶、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来的。因此, 有意识地挖掘学校文化内涵,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让其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传统教育。充分利用黑板报、专栏、墙壁、甬路、走廊等, 让传统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无处不在。拓宽书香园地。教学楼中庭, 建有阅读角, 方便学生课余阅读, 校园四周, 国学诗文宣传, 开启学生心智;象棋角落, 陶冶师生情操;宣传橱窗, 国学语句振奋人心, 画面开阔师生想象空间;在课间休息时, 能听到配有国学的音乐诗朗诵……校园里处处洋溢的和谐的书香氛围, 使得国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可以在树荫下, 小草丛中, 漫步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 围坐在石桌旁边的石凳上, 四周的墙壁上绘有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种植园有各中队的劳动成果, 豆角、茄子、韭菜……墙壁上画了歌颂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的古诗文, 享受劳动成果喜悦的同时, 又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

(二)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要从增强和培养爱国情感做起, 并着重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从我做起,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活动, 如:讲故事比赛、征文和格言创作比赛、“颂美德、明荣辱”主题班会、编写校内拍手歌, 为特困生、残疾儿童献爱心等。

三、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心灵

学生时代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围绕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领悟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学以致用, 在生活中加深对优秀传统精髓的感悟, 在行动中重植民族根本, 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

(一) 将国学教育日常化, 将国学教育行动化, 使经典诵读成为学校的时尚

让学生诵读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 使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 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诵读吟咏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播种国学文化的种子, 培养健全人格, 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为学生的人格发育奠基。

(二) 国学伴我成长手抄报活动

学生手抄报作品内容丰富, 雅俗共赏, 形式新颖, 每份手抄报均由学生自编自绘。这些作品, 虽笔墨稚嫩, 但构思精巧, 色彩鲜艳, 充分地展现学生在国学教育活动中的泪水和收获。

篇4:让阳光体育进校园

摘 要: 拉拉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集娱乐、健身、表演于一体,可视性很强,且由于本身活力四射,青春动感,在体院深得学生喜爱。

关键词: 拉拉操 体育院校 新兴项目

拉拉操是团体运动,以音乐为背景,结合不同舞蹈、口号及特技等,在不同队服、团体队形的变换下,利用喇叭、彩球等烘托气氛的物品,在遵守出场时间、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为团体加油助威的群体性运动。其以技巧性、高难度的动作和协同性在大学校园广为流传。在高校推行阳光体育进校园活动的背景下,拉拉操运动进一步为学生接受和热爱。

1.拉拉操的起源及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概述

拉拉操起源于美国,盛行于欧美,2000年以后逐渐传入中国等亚洲国家,其中美国、澳大利亚为开展拉拉操项目最好的国家,人民大众多参与其中,拥有众多民间团体、协会,而拉拉操被中国大众熟知是基于NBA赛场上活力四射的感染力。20年代的拉拉操,参与者以男性居多,在日后逐渐发展中,女性也加入拉拉操的团体活动中。

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源于中国体操协会的大力支持,举办了四川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州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中国大学生拉拉操舞蹈比赛,这项极具规模的赛事让拉拉操一时间成为高校大学生体育项目的新宠。其中以在广州体育学院举办的拉拉操表演水平最高,教练员、裁判员、参与的各高校代表队员在这一次比赛中对拉拉操的认识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2.拉拉操在体育院校的发展成为必然

自2000年在中国体操协会的倡导下,我国举办第一届拉拉操比赛以来,拉拉操运动迅速在高校传播开来。2002年四川大学举办的“西部阳光杯”大学生体操比赛,比赛项分为竞技健美操、大众健美操、体育拉拉操等项目,共有24支队伍200多名参赛人员。此后拉拉操运动在高校迅速开展,至2004年,参赛人数和参赛水平都达到最高。

纵观拉拉操比赛的参赛队员,依然以体育院校和有健美操基础的学生为主要群体。体院在拉拉操比赛中承担了大部分表演任务,其他院校也是选拔有健美操基础的学生训练组成。拉拉操有舞蹈技巧型、动作柔美型、团队表现型等,要求参赛人员舞蹈动作敏捷,托举中力量平衡,通常动作完成需要三五分钟,此间需要不断变换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因此需要锻炼体力和耐力,同时要求技巧缺一不可,而体育院校的学生对此却是信手拈来,为体育院校开展拉拉操运动提供广阔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高等体育院校开展拉拉操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高校是青春活力大学生的聚集地,拉拉操本身需要纪律性、青春活力的参与者,因此拉拉操在高校的迅速传播并非偶然。其次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速度快,领悟能力高,加之高校每年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体育赛事,使拉拉操在高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而高等体育院校在体育教学项目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拉拉操项目,更为推动拉拉操运动的积极开展提供了最便捷的发展场地。体育院校开展拉拉操不仅起到了在体育专业课程中锻炼的意义,同时将凝聚师生的团队意识,使可视性、观赏性的拉拉操运动发扬光大。

3.拉拉操运动在体育院校开展的价值性和可行性

(1)拉拉操运动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协同精神。

拉拉操是在一系列口号、音乐、动作、图案等表现下完成,渲染现场气氛浓烈,高校体育文化的奠定需要的正是这样具有团队凝聚力、校园文化和健康文化相结合的生动明快的校园气氛。

拉拉操团队以9人~12人为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成了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尤其托举和抛接等更不能出任何差错,在这样默契的团队合作中,队员体会到的是团队的力量,是对伙伴的信任,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队员间积极信任、乐观开朗。研究表明,拉拉操这项被称为“欢笑运动”的竞技,给学生带来的是高度的自信和欢快的心理。拉拉操始终以微笑面对观众,对有效防止校园抑郁症等不良心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2)拉拉操项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愉悦自身,愉悦大众。

拉拉操是青春文化的代言词,是激动向上、激情四射的表演,表演者面带笑容,动感十足,再配以激励的音乐,现场气氛热烈又欢快,现代拉拉操是舞台艺术、服饰相结合,无论是表演者本身,还是观看人员,在这样热烈的气氛感染下,都会感受到愉悦的心情,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学历压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现场服装、道具、壮观的表演让观看者有一种彻底放松、心灵解放的通透感觉。目前,观看拉拉操成了越来越多美国市民的习惯,在拉拉操锦标赛那天,许多人会放下手上的工作,专程观看比赛,他们可以忘记心中的烦恼,精神上得到鼓舞,陶冶情操。我国在拉拉操的进一步普及下,在高校拉拉操团队的带领下会有更多人参与其中。

(3)拉拉操运动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我国拉拉操以呐喊助威、表演为表现力,可以起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在各个高校比赛中,拉拉操的出场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如在开学典礼、校庆、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时,拉拉操极具感染力的口号和活力四射的表演,烘托了现场气氛,也使在场师生友谊更融洽,拉拉操将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到新的层次。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在拉拉操口号中加入积极向上的动力,将学风、校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喊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学生接受程度更高。拉拉操以奋斗、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宣传校园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拉拉操在高校的迅速传播体现了拉拉操在高校的吸引力,体育院校具有体育专业技能的优势,拉拉操的发展在体院院校的发展将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任晓凤,李格.刘永松啦啦操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山西体育科技,2008(4).

[2]张庆如.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

篇5:体育进社区活动方案

二、活动内容

(一)“健身科学进社区”

1、举办体育锻炼与健康科技巡回展览

2、开办博士科学健身大讲堂

3、博士赠送体育图书活动

(二)“体育科技服务进社区”

1、科学健身指导、咨询和体质仪器测试

2、开办体育博士咨询热线

(三)建立体育特色的居民社区

选择若干条件具备的社区,建立长期联系,在平安、和谐、幸福社区建设中加入体育元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科学锻炼的习惯,形成社区的特色文化;同时成为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

三、活动安排

根据“长打算、短安排”的原则,以一年为限分阶段启动。

&nbs

p;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XX年7月---8月)

1、制定方案

2、组织力量

3、策划活动

4、选择社区

(二)第二阶段 启动阶段(XX年9月---2012年6月)

1、举办体育锻炼与健康科技巡回展览。

2、组织“科学与健身”、“锻炼方法与自我监测和评价”、“科学健身与营养”、“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等专题讲座30场。

3、赠送体育图书5000册。

4、选择10---15个社区开展义务体质检测、咨询。

5、开办咨询热线(网上)。

6、建立长期联系社区3—5个。

(三)第三阶段 总结评估阶段(2012年7月---8月)

1、听取社区居民意见(包括问卷访谈)。

2、实地检查上述活动效果。

3、组织专家对活动进行评估。

4、制定活动推进方案。

四、活动联络、领导和组织机构

学院由主管工会和科研处的党政领导牵头,由工会、科研处具体负责,列入学院“为辽沈老工业基地作贡献行动计划”。

五、活动地点

沈阳市部分社区活动站或社区大学。

六、活动经费预算

(略)

篇6:学区传统体育游戏进校园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确保清水县中小学传统体育游戏活动推进会议精神落地,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以体育课为基本,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学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

一、指导思想

坚持“人人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改理念,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能有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自制器材和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合作、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目标和实施原 则(一)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落实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我们的口号是“阳光伙伴,阳光下运动”。

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现有资源,努力创新,整合出形式多样的大课间系列活动,吸引学生强身健体,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强化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三、工作机构

学区成立了由学区校长任组长、学区干事任副组长、各校(园)长任组员的领导小组。

各校要成立由校(园)长任组长的工作小组,根据学区

确定的十项主题教育成立十个传统体育游戏兴趣小组,由教师担任兴趣小组组长。

四、实施措施

1.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常态化,建立学生检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体育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把大课间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既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时间保障:除每天下午大课间活动外,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将星期三下午(第三节)确定为全民健身日。

3.人力保障。要求大课间活动体育老师、兴趣小组组长和班主任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者。这既体现了国家所倡导的全民健身,更有利于构建融洽、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各校要鼓励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体育社团,并积极参与体育社团举办的各项活动。

4.器材保障。大课间活动器材由学生自备。鼓励体育教师、班主任、兴趣小组组长、任课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健身操、游戏等多种项目。

5.安全保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6.氛围保障。各校要在操场围墙设置“十项主题教育”展板,积极营造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氛围。

7.竞赛保障。各校要在每年五一、十一前后分别举办春、秋季传统体育游戏竞赛活动,学区也将适时组织全学区竞技比赛。

8.教材保障。学区统一编写了《传统体育游戏校本教材》,各校可根据学校实际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学指导教材。

五、活动内容

主要开展以下十项主题教育。

1.踢毽子。

2.跳绳。

3.打沙包。

4.滚铁环。

5.斗鸡。

6.老鹰捉小鸡。

7.丢手绢。

8.跳房子。

9.呼啦圈。

篇7:“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燕子砭镇中心小学决定在本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立体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小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教育目标

1、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了解陕西和宁强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努力;

3、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

五、主要内容

(一)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工作的重点方向:一是构建诵读体系。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学校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搭建诵读平台。深入开展“清泉源头读书活动”,以《中华经典诵》为蓝本,做到早课前开展晨读诵读20 分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每周1节的诵读课、每月召开1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三是深化诵读活动。利用文化经典的各种声像资料,将视频讲座带进校园;根据实际需求,把名家、名师请进来,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广泛开展如“三字经诵唱会”、“弟子规引我行”等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让学生感受文化、热爱经典。

(二)孝信雅行教育工程。一是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其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 “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二是以雅为标,开展礼仪教育。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三姿”培养与训练要求,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三是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逐渐改变“信任危机”的社会现状。

(三)艺体素养培育工程。一是突显特色艺体教育。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 和特色体育活动的有效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在才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开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班级素质展演。培育其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爱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础上尽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平台展示多种才能。二是“经典诵读”与大课间操活动相结合,融为一体。大课间操活动可适时展现师生共同诵读经典诗文的壮观场面,编排有特色的自编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动的音乐声和优美的动作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三是“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 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比赛,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构建魅力艺体教学。加强艺体课程建设,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充分利用“二 课”活动时间,通过“乡村少年宫”开设阅读班、文学社、乐器培训班、书画班、体育特长班、舞蹈班等特色课程,安排专业艺体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之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学校艺体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时,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五是探索特色的艺体教育。在我校继续创设“扇跳绳、毽球、剪纸、书法、绘画、声乐、乒乓球”等活动,巩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的良好局面,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坎里。

(四)校园品位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校园、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宣传橱窗定期举办德育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校园墙面张贴历代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文化符号,绿地与树木标牌、道路标识牌、印制诗词等国学经典章句或自创箴言语录,做到“让每个景点培育人,让每条名言激励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等活动,促进形成“一校一品”的区域教育特色,营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地域文化寻根工程。一是对陕西、宁强及燕子砭镇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金秋石韵”和“石韵之春”等石头画创作活动,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将地方传统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二是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生的德育教 育;加强公共教育资源的活动力度,使其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三是传承弘扬人文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求实创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人文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燕子砭镇中心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负责全校活动的协调、检查,定期组织各种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

(二)确定实施对象。全校高、中、低段年级,均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队伍建设。由班主任教师(或其他爱好国学、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担任主力推手;注意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适合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采用集中和常态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培训。

(四)健全管理机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德育科研、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语文科教学等课程实施;充分考虑参与活动教师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选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并大力表彰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成效,充分发动师生和学生家长畅谈体会、感受和变 化,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并把优秀稿件向上报送。

燕子砭镇中心小学

德育处

篇8: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体育舞蹈走进校园绝不是偶然。据了解, 在全国的很多城市中, 体育舞蹈已经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其中不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然而,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呢?如果从体育舞蹈自身来讲, 很显然, 其自身具备很多受人喜欢的特点, 它喜闻乐见、激情活泼, 它强身健体、美容塑型, 它是一项极具美感的舞蹈, 兼具体育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其实, 除去这些表象的原因之外, 体育舞蹈能够走进校园也有国家和社会的双重因素。

国家政策导向

体育舞蹈是一项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们强身健体, 因此, 从这一点来说, 体育舞蹈可以发挥作为体育项目的效用。而纵观这些年的政策导向, 我们不难发现, 国家对青少年的体育活动越来越重视。

2007年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旨在“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文件内容的3点, 均和青少年体育工作相关: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三、加强领导, 齐抓共管, 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2011年2月,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 的通知》文件中也提出了“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 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体育舞蹈还是一项展现美的艺术。近年来, 在青少年教育方面, 在中小学的课堂中, 国家也在不断推进中小学的艺术教育, 力图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2007年6月, 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紧接着, 2008年9月, 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从连续两年颁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文中我们可以看出, 落实和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迫在眉睫。

2014年1月, 教育部颁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中, 国家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要求更加细化。内容包括将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艺术课程、普通高中要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 保证72学时等多个要求。

社会力量推动

目前, 中国的专业艺术学校越来越多。他们作为全国艺术人才、包括体育舞蹈人才的培养者也推进了体育舞蹈走进中小学。一方面,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 它们需要广阔的生源, 而中小学就是他们最广阔的生源地;另一方面, 作为一个舶来品, 体育舞蹈也需要中小学这样的平台来推广, 让大家了解和喜爱这项艺术。

除此之外, 体育舞蹈基层俱乐部与体育舞蹈运动协会也是国内庞大的力量。基于各个方面的原因, 他们也在不断地推进与中小学的合作, 促进体育舞蹈的发展和普及。

体育舞蹈进校园, 看看他们怎么齡典型蹄u北京在北京, 北京市文化艺术职业学赌“艺术教育赚园, 第—勺人。作为中国体育舞蹈联老师培训等多个方面。目前这样的合作还在继续, 不仅仅能推广各项艺术, 培养体育舞蹈更大的受众北京市海淀区实验/」隹丰紛挪记关合会青少年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化艺术职业群, 还能为专业院校的学挪宽M B 1。報董事长齡是随为体育舞蹈触事的态度来截脑陳a w来, 織的体口锁'娜剖丨丨的觀链被針地区垄断, 想^8®非常困难, 目前嫁者赃以社会力*a x中, 」^体或獨的方法。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政策, 也没有导向, 只凭着感觉, 北京市文化艺术职业報开始与北京的丰台五小合作。一年之后, 国家就出台了“艺术教育进校园”的相关政策, 而北京市文化艺术职^学校也成为了丰台区艺术进校园的定点单位, 开始与17所学校进行合作。合作的内容包括给学生教课、为:!瞭瞒淀区獅J群餅校。市海淀区实验, 」浮丰台分校与北京市文化艺术职^学校合作有两年多了。目前獅海淀区纖」鲜紛校的艺^*分为两个层次。其i普及。在一年翻三年级的5JESM, 孩科]針星期都有一堂体育舞蹈课程, 这个阶段是为了培养孩子fl]的纖, 进隨及教育。其二题高。四年翻六年级则是以社团为依托, 让喜欢体育舞蹈的孩子和具有藏的孩子进行再提高。每周二下午3点到5点, 孩刊]会在专业老师的带®T断学习。“体育麵贿麵的元素, 又有健身的益处, 对小学生的身体锻炼、塑形等各个方面非常有好处。今后, 我们学校会把体育舞蹈项目当做精品来做, 让各个年级的孩子都能充分地参与到体育舞蹈的项目中来。孩子可以参赛, 也可以展示, 延续了活动的开展, 也为孩子提順多的麵几会。”

厦门

在厦门这个沿海城市, 体育舞蹈进校园的项目推进得较早, 并且发展得也非常充分和完善。厦门市的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品牌赛事, 而思明区的品牌赛事就是体育舞蹈。3年前, 思明区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合向思明区的所有学校发布了筹办体育舞蹈赛事的文件。这一比赛文件的发布促进了众多热爱体育舞蹈的孩子们参加。随着大家对体育舞蹈越来越喜爱, 厦门市体育舞蹈培训学校就与思明区的中小学合作, 让体育舞蹈逐渐走进了中小学课堂。目前, 与厦门市体育舞蹈培训学校合作的学校多达十所。在这十所学校中, 体育舞蹈进校园项目做得最好的是厦门市莲龙小学。

厦门市莲龙小学

从2008年开始, 厦门莲龙小学就把体育舞蹈当做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来开展。具体内容包含:莲龙小学向厦门市体育舞蹈培训学校聘请老师, 厦门市体育舞蹈培训学校负责推荐老师去学校教课, 对学校老师进行组队参赛的培训等等。在莲龙小学, 学校的1400余名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每个学生每周都有一节体育舞蹈课程。而且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中, 除了广播操, 孩子们还会跳体育舞蹈集体舞。在体育舞蹈普及的基础上, 学校组建了舞蹈社团, 在社团里, 孩子们每周至少有两次活动, 由体育舞蹈老师进行高水准的训练。除此之外, 学校还为孩子们争取到了很多锻炼机会。每一次校内的艺术节, 市里的文艺活动, 学校都会组队参加, 让孩子们在坚持学舞的同时, 能够有锻炼的平台, 享受成功的喜悦。

厦门市莲龙小学校长吴清裕:

篇9:传统手工艺进校园

A w a r d—D r a g o n & P h o e n i x J a d e O r n a m e n t s T w i n

Boards” recently successfully rings down the curtain in

CIDIC Secretariat. This Innovative Design Competition

lasts for two months. Nearly 80 participating students

entries are shortlisted, including five jade creative designs

ranked top places. A creative design entitled Chaotic,

created by Zhang Meng from School of Creativity of

Tongji University, wins grand prix.

由中意设计创新中心(CIDIC)、同济大学中意学院联手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蒋喜及美石坊玉雕工作室发起主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同济大学宝石学教育中心、同济大学中芬中心协办的“金蝉奖——龙凤玉饰·对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不久前在中意设计创新中心秘书处成功落幕。大赛历时2个月,近80件参赛学生作品入围,经过紧张评审,其中5件玉器创意设计作品脱颖而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学生张梦的作品《沌》最终获得大奖。

本次创新设计大赛作为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校区“驻地艺术家项目”和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指尖上的中国”系列文化活动的首次试水,以及中意文化交流项目中文化推广活动和主题拍摄内容的重要一环,以“创新设计与中国传统玉雕工艺相结合”为主题,以青年创意设计精英为创意主体,融入民间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社会公益、中意设计灵感碰撞等元素,吸引了诸多大学生参加比赛。

当天上午,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守恩首先发言,他指出中意设计创新中心是中国科技部与意大利教研部共同成立的政府间设计创新研发中心和国际化服务平台,致力于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及区域推动的功能。中心秘书处自2013年在同济大学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20多次中意间交流活动,但在助推优秀民间手工艺走向世界还是第一次有益尝试。今年3月,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校区与同济大学和佛罗伦萨大学合作举办的孔子学院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正式揭牌,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及手工艺精品对外展示和推广的重要平台。本次大赛也是佛罗伦萨校区“驻地艺术家项目”和孔子学院“指尖上的中国”系列活动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活动通过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玉雕手工艺制作的结合,大师与青年学生的艺术语言对话,将中西方艺术文明恰到好处地有机融合。感谢蒋喜大师将中国传统艺术精髓,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校园,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思考,如何保护传统文化,什么才是真正的设计创意。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手工艺大师们去佛罗伦萨,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之粹,并有机会与意大利的设计师开展合作。”

随后,9名参加决赛的学生一一对设计作品进行了介绍。经过认真的评审,作品《沌》获得大奖。作品灵感来源于和田玉受湍急河流,意寓润泽性格的背后实则承受磨难、隐忍大气。评委一致认为,该作品造型感与创意感强,寓意深刻,设计效果图制作精良且可实现性较高。郑梦如同学的作品《残·缺》获二等奖。作品《云卷云舒》、《合》、《侣》获三等奖。

蒋喜大师在发言中表示,传统手工艺与高校结缘很有意义。感谢同济大学师生的参与,赋予了玉石雕刻新的设计灵感。通过美石坊玉雕工作室,将把同学们的设计作品用和田玉打磨雕刻,成品进行公开拍卖后所得部分款项,将资助同济大学大学生创业工程及儿童公益慈善项目。“爱心衣橱”负责人沈颖随即发言,表示将一同参与合作该项目的推广实施。

“金蝉奖——龙凤玉饰.对牌创新设计大赛”评审活动刚刚落下帷幕,以中国传统玉雕工艺推广为内容的传播活动便拉开了序幕。现场嘉宾和获奖学生一同启动了“玉·中国”影像工程开机仪式。结合同济大学中意学院与意大利驻沪总领馆合作的中意文化交流项目中传统文化活动推广和主题拍摄环节,CIDIC将联合国内知名视频网站,在大师制作玉雕期间,全面跟踪拍摄制作过程,并每日将固定内容进行网络播放,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继而推动中意文化研究、教育交流与学科建设等全方位合作与发展。

篇10: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全面加强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校特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结合各科教学,积极开展经典诵读、传统礼仪和古代书画等专项教育,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以提升我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活动时间

2015年8月26日

三、活动主题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精粹

四、活动安排

1、全面开展以“经典诵读”为核心的学习活动。

(1)一二三年级利用校园文化墙并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文化布置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2)四五六年级诵读《弟子规》并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绘画和手抄报比赛。

(3)七八九年级观看感恩教育视频《疯娘的故事》并组织学生写观后感。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剪纸和软笔书法比赛。

五、具体实施

1、古诗文诵读活动:校园文化墙、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 责任部门:教务处、德育处、少先队、班主任

活动载体:各班级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将活动的图片、资料上交教务处。

2、中国书画艺术、剪纸工艺: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审美立场,陶冶道德情操和塑造完美人格,增强孩子的自由与创造精神。责任部门:教导处、德育处、团支部、艺体组、班主任

活动载体:各班在8月28日前将活动的图片、资料、学生作品上交教务处(每个班级至少教5份,其余存档)

七、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谭新海(校长)副组长:对山(书记)

成员:牛宏 梁玉霞 田小红 王焕焕 小图娅 郭振丽

各班班主任

篇11: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培养中学生传统美德。

二、活动主题:学习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展现当代学子风采。

三、活动时间:

四、组织机构:

五、活动安排:

1、各班开一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

2、早读前各班组织诵读《弟子规》。

3、出一期主题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每班一份)

4、每班筹备表演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目。

5、举行传统文化交流、诵读、演讲等活动。

6、举行书法比赛(硬笔、毛笔皆可),抄写《弟子规》内容。

7、每班交一篇阅读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六、要求:

1、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校园,时刻铭记于心,尊重师长。孝敬父母。

篇12:传统美德进校园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县文教体育局《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决定在全校学生中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创新学校德育教育方法和工作的新途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党的光荣革命传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活动主题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三、活动内容

本学期“少年传承中华美德”活动主要内容是“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 “歌唱祖国活动”活动。

(一)“小小百家讲坛”

各班级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课程内容,阅读经典读物,通过课堂学习和晨会、班会、队会、综合实践等活动,开展诵读,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演讲,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墨香书法展示”

全面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积极推动书法教育健康和深入发展,激发培育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粹,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寻访红色足迹”

各班级要通过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活动,组织学生年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走访革命后代,到革命历史遗址左权墓扫墓祭奠、一二九师司令部和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我军的历史和使命,了解革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加深对革命精神的感悟。

(四)“小小传承人”。

组织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掘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并动手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产品,争做非遗的小传承者。通过各种形式,将家乡的非遗文化广泛传播。通过传承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五)、“歌唱祖国”活动

引导学生歌唱“中华好少年”爱国主义歌曲,通过课前课后合唱、国旗下演唱、主题班(队)会、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方式,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伟大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美好生活、歌颂各族人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宏大声势,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8年 3月12——3月19日)学校将利用年级集会、操后点评、广播站、校园网、橱窗等形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讲开展。

第二阶段:实践实施阶段(2018 年 3月20日-2018 年7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方案,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德育主题文化活动,传播传统文化,践行传统美德。1、3月份是“学雷锋”活动月,将“学雷锋”活动和“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相结合,长期广泛 地开展相关活动。

2、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庆‘六•一’讲故事、演讲比赛”。

3、开展校园“十星”评选活动,校园”小明星“优秀事迹报告会、表彰会等。

4、结合“清明节”、“七一”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红色歌曲大合唱、开展到左权墓扫墓祭奠、寻访革命老前辈等系列革命教育活动。

5、结合“端午节”传统节日,继续开展“我们传统的节日”活动,并大力进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6、开展“墨香书画作品展示”活动,各班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国画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学书法、热爱传统文化艺术。

7、在校园橱窗上开辟“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专栏,长期进行“传统美德有奖征文”活动。

第三阶段:阶段性总结表彰(2018 年 7 月)学校结合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对“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进行阶段总结,并表彰奖励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五、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 长:靳井卫

副组长:郝食堂 杜朋广

成 员:关陆红 刘向平李姣姣 杨荣花 李玉凤 索振文 张智慧 李淑平高利利

六、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学校充分认识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教育活动的意义,把此项工作列入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学校领导小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学校主抓学生参与、家长支持”的浓厚氛围。

2、加强宣传报道。学校要通过广播站、校园网、黑板报等及时宣传“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教育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篇13:传统文化进校园须“择善而从之”

一、审视文化的价值, 灵活地引入

考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性是引入的基本点。“据新华社报道, 为发展中医药文化, 浙江将推进中医药知识进入中小学课堂”。看到这则报道, 很多人也许不以为然, 中小学课堂中需要中医药知识吗?我们的孩子需要这样的文化浸染吗?面对各种疑问, 我们会困惑, 这是在作秀, 还是真的在弘扬国粹?

笔者曾经观看过这样的一段视频, 讲述的是:一群5 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一个中医学习班, 短短的3 年时间, 这群孩子的心理、性格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原先脾气急躁的孩子变得沉稳了, 做事有板有眼了。特别是他能独自一人静下心来为别人把脉, 一丝不苟, 言语与行事之中透露出一股儒雅、圣洁的气质……这则故事让我们看到中医学知识不是把脉、针灸、草药等体现, 而是一种塑造人性的文化传承。

“辨证论治、阴阳平衡”等揭示了中医文化精髓, 我想这种精神的传承, 对教书育人工作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中医学特别强调的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 “天人合一”的理念应该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把中医文化引入校园, 关键在发扬中医文化中的哪些要素, 如果是遵循天人合一、辩证而治的精神, 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让每一个孩子自然的成长,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谐的发展。同时, 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歧视任何一个孩子、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这也许就是“人法自然”吧!学会欣赏, “野百合也有春天”。

二、把握文化的内涵, 科学地引入

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 也存在良莠不齐现象。因此, 在我们引入的过程中要看准文化本身的价值, 还要精准地找准切入点, 从而使之与我们的校园教育、学科教育、甚至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成为我们教育生长的根, 成为学校德育、学校文化发展的源头。

当下许多学校把“国学经典”“书法”等引进校园, 这种举措无所谓对错, 但必须得把握准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 还要思考我们引入这种文化的目的以及必须要走下去的路。

如“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的引入, 就是方向明确的引入。从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入手, 让我们的学生在诵读中增长知识, 确立那种仁爱、尚礼的君子之风。同时, 这种文化的引入会深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使他们感知到礼、信、仁、义的内涵, 为他们健康发展建构知识体系。如“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诵读之余, 孩子们会逐步悟道这字里行中的意蕴, 明白人生中的“信”, 感受“信”的价值, 从而为其打造有“信”的生活和人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引入中, 孩子们会在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隽永与秀美, 在诵读中知道欣赏美、品味美, 在赏美、品美的过程中奠定人生的美学基础和文化底蕴。如从《满江红》《石灰吟》等名篇中体会到铮铮铁骨, 以激发学生的拳拳爱国之心。我想这比那些空谈的理论要强千万倍。从《青溪》《滕王阁序》等名篇中孩子们会在诵读中感受大自然的清秀之美、壮观之美, 以及劳动智慧之美。这引入不只是欣赏,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那份对自然的爱, 以及由此引发的爱家、爱国情怀。

从上述两例中我们不难看出, 如果我们能把握准传统文化的本质, 灵活引入, 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认知, 开阔学习的视野, 更能把美学、德育等科学地渗透其中, 使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情操、意志毅力等在学习中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把握准传统文化的内涵, 科学引入, 就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就是在为培育一个个人格健全、德艺双馨的未来公民奠基。

三、吃透文化的外延, 创新地引入

传统文化进校园, 有褒扬之声, 有担忧之声, 也有排斥之声。因此, 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校园, 就得对传统文化择善而从之。不仅要把握准传统文化的基本要义, 更要关注文化的外延, 重视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

首先, 要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国学经典”引入为例, 学校不能跟风走, 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 创建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 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质。如“草堂小学”就以杜甫的诗为根、为源, 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诗人笔下的自然美、生活疾苦、报国之心等, 从而增强爱家乡的热情。再如, 一所湖荡小学, 它就以家乡的千年来种藕的历史为契机, 引入对应的荷文化, 让咏荷、诵荷成为一种习惯。久而久之, 荷花那份清正与高洁就会浸染到孩子们的心田, 成为孩子成长的一种潜质。

当然, 我们也要谨记:传统文化的引入, 不是一阵“虚热”, 也不是背背古文诗赋、穿穿唐装汉服等所能奏效的, 而是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有益的催化剂, 真正沁人心脾。

其次, 要重视考查与引入并行。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进入校园的目的就是在弘扬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弘扬中华民族的正气。因此, 我们要创设条件, 营造氛围, 让适合本地实际的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一要重视师资调配。传统文化涉及的面广, 很多教师都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 很难适应这种教育。要集中区域内教师的优势有重点地开展某一活动, 并以此拉动局部的发展, 从而影响整体的推进。二是要纳入到必要的考核之中。我想考核不是简单的考试, 因为文化不是你能测试出来, 而是深入骨髓的那份自傲。可以通过朗诵、表演、绘画、手抄报、自编小报等多种形式来反映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程度。三是要关注全面发展。传统文化的构成极为庞杂, 我们在引入过程中要善于筛选, 在推行过程中力求精练, 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基础。这样的决策主要是让传统文化成为一种精神, 一种生命的延续。

最后, 要创新引入。一个传授传统文化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 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 他既要具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兵、医、艺”等六方面的修养, 还要善于利用现代文化进行科学的嫁接与创新, 使传统文化不迂腐, 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样, 我们就可以把深奥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引用, 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世界中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

篇14:大力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目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俗文化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青少年学生对西方圣诞节的兴趣远远大于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高年级学生对NBA球队所在的城市如数家珍,却对舞龙、高跷、剪纸等民俗活动知之甚少。教育的偏差和缺失有可能让青少年迷失方向,补上民俗文化这一课,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意义非同寻常。

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目前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仍难落到实处,如果把即将失传的民间技艺传入校园,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基于此,建议有关部门从培养健全人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出发,遵循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通过纷繁多姿的民族音乐、舞蹈、戏曲、书法、国画、民间工艺等各项活动,通过课堂诵读辅导、文化基地熏陶、课外活动固化、社会展示激励等多种途径,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链接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精神纽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道德支撑作用。

上一篇:小学语文经典作文精彩开头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 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