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

2024-04-07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精选8篇)

篇1: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

瓦屋中心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教育部、省、市、区教育部门下发的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精神,贯彻我校提倡的“形成习惯、养成品格、努力学习、坚持锻炼、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丰富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以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目标

1.优化体育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启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三、工作领导小组

长:乐新平(校长)

副组长:刘元华

刘洪尧

张勇

成员:刘泽会

刘洪银

陈明友

何翠

韩群

侯久元

金勇 张二娣

李代水及各班班主任。

加强组织管理。责任到人,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落实的统一领导、协调、保障。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学生活动时间,每班有班主任进行组织管理,每个年级有一名体育指导老师和一名行政人员巡视督促。凡直接参加组织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均应计入工作量。

行政领导认真检查考核,教导处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教导处、德育室负责对班级、教师的督促评比,体育教师对各年级活动的指导耐心、细致,卫生室对学生的眼保健操进行指导、检查。保证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安全有实效。同时将活动的管理纳入学校教师的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

未经学校“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挤占、更换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时间。

四、活动原则

1、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2、科学性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集体活动与自主小型游戏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

3、实效性原则:活动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寓练于乐、寓学于乐小型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愉悦了身心。

4、安全性原则:锻炼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在组织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活动具体安排与实施:

(一)集体活动时间安排:

上午

8:41——8:46

眼保健操(5分钟)

9:30——9:50

学生广播操(20分钟)

下午

14:41­——14:46

眼保健操(5分钟)

15:01——15:06

室内操(5分钟)

15:35——16:15

课外活动(篮球、乒乓球、跳绳、健美操)

说明:累计学生在校集体体育活动时间是75分钟(体育课除外),确保了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快乐成长。

(二)体育活动的落实: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1~2年级每周为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为3节体育课。)精心设计教案,不得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一经发现按教学事故处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间。

2、每天保证上午、下午两次学生广播操(下午为室内操)和眼保健操,并排入作息时间表。广播操由体育老师统一指挥,班主任负责管理。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由任课教师负责管理,卫生教师和行政值日老师巡视检查。

(三)体育活动特色建设

1、校运动队训练:组织好学校的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跳踢队等的训练工作,积极参加区级的比赛,并保证训练时间,确保比赛质量。

2、每学年的五月举行“兴趣体育”或“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11月举行大型的校园运动会,均以竞赛的方式开展活动,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体育知识。通过这样的比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

六、检查与考核

1、必须高度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并认真组织做好有关检查制度、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应包括学生实到人数、集队、纪律等方面),要把各班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情况作为专项内容列入优秀班级评比竞赛之中。

2、校值日教师协助做好相关的检查考核工作。

3、每学期进行一次体育课质量抽测。并由学校组织体育组对广播操进行达标考核验收,同时把成绩纳入班级考核和学生个人体育课成绩评定。

4、认真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项目的测试、如实汇总和上报工作。

七、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本着 “以生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全体教职工都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在课程建构中的重要性,严格执行。

2、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3、改进评价,增加量化权重,鼓励师生开展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4、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要长抓不懈。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

碧江区瓦屋中心小学

2013年3月5日

篇2: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程表。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监督和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督导、奖惩制度,通过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落实原则

1、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科学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2、以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为核心。积极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要求。

3、与“体育、艺术2+1项目”相结合。通过“2+1项目”的实施,丰富体育活动项目内容,促进学生在校每天至少体育活动一小时。同时,通过保证体育活动时间,促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4、以体育教师为主,倡导教师全员参与。

四、具体安排和措施

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1)学校成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教师

(2)学校加大资金和器材投入,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3)体育教师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各年级、各班要积极配合体育老师的安排,将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4)学校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实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落实。

2、落实教学计划,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

(1)坚持上好每周3节体育课。

(2)每天早上早操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做好早操、学生晨训和其他集体体育活动。

(3)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全体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体育锻炼的制度,不断提高师生体育锻炼技能和身体素质。

3、认真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组及各班要按照“体育、艺术2+1项目”文件要求,结合《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和学校实际,筛选、确定“体育、艺术2+1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体音美教研组要制定计划,全面实施。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深入挖掘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

4、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5、积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为体育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以专任体育教师为核心,辅导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专长的老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落实和指导。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在体育教师评先、晋级和工作量计算上予以倾斜。将两操、课外活动、运动训练、体育队训练、竞赛等学校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充分调动体育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6、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力度。教导处、政教处要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作为对体育老师、班主任和班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对执行不力的教师和班级,要限期整改,跟踪检查。

篇3: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

1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基本情况分析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规定“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2]。我校自2011年秋季起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 学生每周的体育课由两节体育必修课和三节选修课组成, 不断提高“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质量, 努力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 进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 愉悦学生身心, 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1 . 1 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由跑操和课间操组成, 以学生集体跑操为主 (夏季炎热时选做广播体操) , 所以跑操运动也是“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每天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跑操,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还更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此外, 以各班为方阵的集体跑操能够增进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我校大课间的执行结果显示, 我校学生大多数情况下能正常进行跑操, 但是碰到雾霾、雨雪等天气, 学生就无法到室外进行跑操, 这无疑难以保证学生评价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 夏季炎热时做的广播体操往内容单调、形式简单, 学生难有兴趣。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受学校作息时间限制, 实际是学生们自己“挤”出来的, 学生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候仅限于中饭后和午休前及晚饭后和晚自习前的两个时间段, 形式较为简单, 篮球或者足球较受学生喜爱, 但没有统一组织, 也没有一定的时间习惯, 往往是跑到操场投几个篮便转身跑向教室, 因此可见, 我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能保证, 作息时间有待调整。

1 . 2 学校体育课程开设的现状与分析

我校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必修课以五项基本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穿插武术、体操和田径等内容, 由各个年级组相互研究讨论定各个年级教授内容, 年级组统一集体备课,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必修课的质量。选修课主要有羽毛球、篮球、健美操、排球、乒乓球、足球等, 根据近几年我校体育选修课的开展情况来看, 存在两个问题:第一, 学校场地器材的配备情况直接影响着我校学生选修课的项目的选择。例如:我校篮球场地充足, 则体育选修课中篮球选报者就明显多于其他项目;第二, 体育教师的专业兴趣和爱好影响着学生体育选修课项目的选择。一方面是男女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 兴趣爱好不同;另一方面是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有限, 不能满足开展各种各样体育活动的需要。这就会影响部分学生的体育兴趣, 而出现体育活动项目内容也会有所侧重的现象。

2 我校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措施

为贯彻执行好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精神, 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2007年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若干意见》, 要求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确保学生每天运动1小时。该校也于2011年秋季起开始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 从加强宣传、组织制度、经费保障、督导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使得我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只有把一小时体育活动放置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局中, 才能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增强和推动学校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2 . 1 强化宣传力度, 提高体育认识, 培养学生积极地体育动机, 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

根据学校特色, 加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宣传与教育, 充分认识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切实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以“健康第一”为理念, 充分保证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 杜绝出现体育课与文化课“打架”的现象, 在让学生掌握了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明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义, 并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体育动机, 是指推动、停止或中断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部动因[3]。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受到体育动机的影响, 良好的体育动机可以推动学生长期不断的坚持体育活动[4]。我们的学生普遍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 但由于场地条件限制、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严格等因素势必影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逐渐改变了体育动机。学生体育动机强度不足, 学生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师体育课上教师布置的练习内容, 势必是不够的, 学生应该有积极的体育动机, 才会真正的以“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为契机去参与体育锻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动机理论中, 学习兴趣是支配学习者动机行为的最直接动力[5]。因此, 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应将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转变为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加体育活动。体育工作者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创设愉悦的体育锻炼氛围, 让学生自发地运动起来,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2 . 2 保证大课间操的质量

大课间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或者说是长期的课程, 只有常抓不懈才能见成效, 才能对锻炼时间有保证[6]。无锡市从2007年开始要求各中小学大课间保证在25~30 min, 这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占近一半的比例, 因此, 大课间的质和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质和量。大课间操需要牢牢把握我校体育教育优秀传统不丢, 更注重学生强体、纪律、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培养。学校组织体育教师、德育处参与大课间的管理, 并定期组织评比和参观学习活动。

2 . 3 保证学校体育课的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 我校的“每天一节体育课”的体育教学已经做到开齐开足体育课, 但我校的“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实施仍然受师资力量的限制。感谢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每学年向我校提供一定量的实习教师资源 (即实习生) , 这为我校“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但由于每学年实习教师的质量不等, 且流动性强。另外, 实习教师由于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 对体育课堂上的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难以把握, 影响体育课的质量。学校一方面应加强实习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应加大招聘体育教师的力度, 严格按照体育教师配置比例补充体育教师, 并保证教师质量。

其次, 对于我校选修课中出现人多场地小的实际情况, 在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中努力挖潜, 我们用实践证明, 小场地也做出大学问。

2 . 4 保证课外体育活动质量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手段和组织形式之一, 也是落实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基本途径[7]。而受制于我校集体作息时间的限制, 课外体育活动也开展的时间也受限制, 尽管我校已经开展“每天一节体育课”和大课间, 这足以保障了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但是课外体育活动仍然必不可少。我校的体育课和大课间均是在教师组织下, 由班级或者年级集体进行的, 有统一的教学目标, 教学密度和运动强度要求。课外体育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设备,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自己走到阳光下, 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而教师仅负责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安全教育管理服务。课外体育活动也可以补充因天气原因而中断体育课和大课间的体育活动时间, 真正落实保障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2 . 5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管理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管理评价有利于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了解及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是检查体育教育管理质量, 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8]。要通过科学、客观、符合实际和易于操作的评价标准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管理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促进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最大限度地保证我国的教育方针以及国家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在各地的贯彻执行, 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保证体育教育中体育目标的实现, 促进我校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此管理评价体系, 对规范和提高中学体育的教育工作及质量, 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 结语

我校经过近3年的真抓实干,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在同行学校中认知率、学校开展率、学生参与率、学校师生满意率都大幅度提高。值得一提的是, 2013年年底我校学生体质抽测合格率高达98%, 排在无锡市市属学校高一前列, 我校的健美操比赛获得无锡市二等奖, 团获无锡市属学校羽毛球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在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 “每天一小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如:思想观念、管理模式、运作方式问题, 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和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的问题, 学校、学生、家长之间观念统一的问题等等。所以说“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带着学习的态度去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调整, 促使“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在发展中落实与完善。

摘要:该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统计法和访谈法等对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情况进行现状分析与影响因素探究, 并针对我校实施“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以提高我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质量, 为促进无锡市中小学校学生全面开展“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从而全面推进无锡市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切实提高无锡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关键词: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无锡市,市北高中

参考文献

[1]无锡市教育局, 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加强全市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育的若干意见[Z].锡教法[2007]146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增强青少年体制的意见[Z].中发[2007]7号.

[3]祝蓓里, 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9-20.

[4]祝蓓里, 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1.

[5]孙学章.动机理论在外语学习兴趣培养中的应用[J].工会论坛, 2009, 15 (3) :117-118.

[6]王德富.让大课间操成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要途径[J].体育教学, 2006 (3) :41.

[7]王龙龙.晋中市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 20 (12) :109-111.

篇4: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

【关键词】长效机制;构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作者简介】梁碧君(1965- ),男,汉族,河南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现任职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体育教师,洛阳市教育局学校体育中心教研组成员,洛阳市首届中小学名师。论文曾多次荣获河南省论文评比一等奖,2011年,论文《洛阳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荣获全国第十一届中运会科报会二等奖(分会报告)。

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高度重视。2011年7月8号,教育部又专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体现了教育部对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决心。

一、主要概念及问题提出

所谓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1]

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曾明确指出:“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但长期以来,这一规定始终未能引起一些地方和学校的重视,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一直得不到有效落实。虽然自2006年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也曾掀起了校园体育锻炼的热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地方,这一活动正逐渐被淡化,有成为一阵风的趋势,学生一小时体育活动未能真正得到保证。反映出各级部门在贯彻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机构和配套制度,即缺乏长效机制。

二、构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意义

1.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

长期以来,我国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体育课程不属于高考科目,不能演变成进入高等学校门槛的分数,学校体育的地位也就很难达到它本身应有的地位,一些地区和学校仍然存在严重的“重智育、轻体育”现象。这种局面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逐年下降。2006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健康体质是国家的财富、是社会的进步、是国家昌盛的希望。构建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

2.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早有论断:“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才能达到身心完美的境界。“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3]强调了体育、德育、智育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力还很大,人们的许多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依然停留在“升学率”上。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迫使他们“重文化,轻体育”观念的形成。因此,构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是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提升办学的内涵与层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我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3.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学校体育应彻底改变传统的“重竞技、重育体”的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健康素质的健康教育观。通过构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使各级各类学校建立长期的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形成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和风气,使广大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措施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保证

教育部下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监管作用。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完善现有的《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制度,增加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各项督导、评估体系中的权重;二是在开齐开足中小学校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明确要求任何人不得占用学生体育课,全方位保证体育课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三是把学生体育课成绩(包括参与态度、技能掌握和身体素质提高程度等)和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列入升学考试总分;四是将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落实情况作为学校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并与业绩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对于认真组织开展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得到明显改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长效机制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强制性的法规条文会加大各级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具有刚性、强制性的约束力。同时,促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加以重视、适应和习惯。

2.因地制宜,创新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是关键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都有自己普及程度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在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不应做统一要求。各地应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挥传统体育和民族体育的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活动。另外,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技能、思维、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创新活动形式,优选活动内容,调动参与主体的自觉性,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真正体会到体育的价值与功能,促使他们从现实需要出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使他们的体育行为及思想长期化、固定化。

3.统筹体育资源,建立专业化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基础

学校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合理布局、使用和改造学校场地器材,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通过采取分时段活动、场地交替使用等办法,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适合本校的活动方案,明确校长、班主任是本校、本班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此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对包括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重视程度,形成人人了解、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和完善体育和健康人员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建立一支敬业的、专业化的指导教师队伍。

4.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核心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成立专项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制度。将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课的形式纳入学校课程,列入课表,计算工作量,与绩效工资挂钩。在制定相关教师考核及干部晋职标准时,应把此项工作细化为具体的量化指标,作为一项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做到科学管理,严格监督,奖惩分明。

学校要定期开展落实一小时体育活动情况的评比活动,对组织有序、实施有方、活动氛围浓厚的班级给予表彰,对重视校园体育活动、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认真组织活动的教师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且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建立学生体育档案,将学生参与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布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方案、活动要求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家长的监督,对反映出的问题要及时核查、反馈、整改。

四、结论

构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它具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创新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等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还具有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以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长期、系统、自主、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实现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态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林.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刘梅英,田雨普,周丽萍.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

[3]杜国如.论《体育之研究》的体育教育内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2).

篇5: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切实保证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校学生普片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二、实施范围

全校学生

三、活动主题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

四、活动内容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由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等集体体育活动组成。

1、体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和课程达标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2、坚持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我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做好每天的眼保健操、广播操,必须坚持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不少于2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广播体操、土家清江舞、校园集体舞、踢毽子、跳绳及各项身体素质练习等项目的开展。

3、课外体育活动是有力的补充

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课后进行30分钟的集体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五、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组 长:覃章寿(负责全面工作督导)

副组长:龙泉(负责全方位体育活动的开展)

成 员:体育教师及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2、强化督查评估,形成工作的合力

(1)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检测。

每年12月底学校将在校生《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中心,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2)加强对体育工作的考核力度

篇6: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

一、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以第一责任人校长为组长的组织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艾买江。买买提

副组长:艾尔肯江,阿布都热西提老师、努艾力、执行管理员:各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

二、结合我校教学要求,合理安排“三课三操两活动”,为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创造基本条件。我校将“两活动”改成每天下午30分钟体育俱乐活动,另外把住校学生组织起来,利用早晨时间,以班级为小组进行锻炼活动,同时,根据学校及社会资源提供篮球、排球、足球、跳绳、乒乓球、羽毛球、跑步、实心球等8个文体拓展项目供学生选择,丰富活动内容。

三、积极组织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推动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精心组织班级运动队开展班级间、学校间的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并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及

其他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四、为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持续开展。将根据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配齐配足体育教师。认真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五、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和数据上报工作,定期检验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效果。同时,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汇报单》,每年向家长告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各类学生提供相应的运动处方,指导家长帮助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体育锻炼。配合区教育局每年组织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抽查,对学校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效果以及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六、加强落实此项工作的督导评估和检查考核。按照上级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考方案,对各年级各班级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贯彻落实好的年级和班级给予奖励鼓励,对不达标的将处予整改,使这一活动扎扎实实开展下去。

篇7: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

实 施 方 案

仁里集镇大张中学

2011年9月26日

为认真落实我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保障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根据齐河县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通过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全民族整体素质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不折不扣的落实中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制定出富有本校特色的具体实施细则:

(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全面、健康、兴趣、协调发展的需要,科学系统的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如:我校在早操、上午课间操和下午课间操中分别注入一些体育项目。我校早操时间是7:00——7:20,上午课间操时间9:35 ——10:05,下午课间操3:35——4:05,每周三下午有一节体育活动选学课,每班每周都有三节体育课,这样算起来,学生每天都有

充足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但是,这不是我校的特色。我校的特色是以学生需要和兴趣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项目的专项学习。

(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体育教师专项知识,为学生提供有力学习条件。我校现有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以及场地所必需的器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校配备体育教师以及爱好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的兼职教师的参与其中,更为我校的体育运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合理的安排时间。早操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学生跑完操后由班主任配合体育教师将学生分成各种兴趣小组进行统一的专项学习。我校规定星期一时,初三学生利用早操时间进行选项学习,初二初一学生正常跑操;到上午课间操时换成初三和初一学生跑操,而初二学生进行体育选项学习;到下午课间操时,初一学生进行体育选项学习,初二初三跑操。星期二轮换,以此类推。

(四)我校特色体育课堂。我校体育课,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和发展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锻炼强健身体为目标,并结合技能传授和拓展训练促使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如:在体育课上,教师通过组内的比赛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游戏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以规则来使学生懂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体育课上,老师通过“群龙取水”等游戏使学生全面发展,懂得团队合作、协调的重要性。培养出社会主义的适应性人才。

我校深入贯彻县教育局工作指示精神,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树立全面发展育人观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口号是——

篇8: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

2004年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 义务教育阶段, 一二年级由过去的每周3节调整为4节, 三至九年级调整为每周3节;高中阶段每周2节。随着这一规定的落实, 全国绝大部分学校都出现了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

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央7号文件) 下发, 各地纷纷采取措施, 加大投入, 解决中小学教师不足等问题。如江西省实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教师的缺编问题。河南省近年来在实施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中, 专门拨付一定经费用于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师, 使“特岗计划”中音体美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

据了解,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组织实施“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和器材‘配齐、达标’项目”, 其中的“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配齐项目”, 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音体美教师短缺和体育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但是,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从全国范围来看, 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

现状

记者前不久采访一所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时, 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的一番话道出了当今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的现状:

我校是重庆一所重点完中, 初高中加起来共有100多个教学班。现有体育教师18人, 按照重庆市中小学校一年级到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计算, 目前缺口至少在8人以上。

实际上, 我校目前只在高一、高二开设了3节体育课, 高三还是2节体育课。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师资不够, 根本开不起来课;另一方面是其他学科的课都排满了, 课程根本安排不出来。尤其到了高三, 压力太大, 像我们这样能开设2节体育课已经相当不错了。全国很多地方高三都没有体育课了。即便是按照现在的课时开课, 我校体育教师每周每人都得上20节以上的课, 这还不算代表队的训练和课间活动的工作量。除此之外,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 体育教师都必须到位。因此可以说我们一天到晚都在操场或体育馆里。按照规定, 初中14节、高中12节为满工作量。我个人每周要上20节以上的体育课, 每周超出7、8节。前不久有个很好的教研活动邀请我参加, 我想找同事帮忙带下课都不行, 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法帮忙, 最后只好放弃。唉, 现在想提高自身都成了一件很难的事。

重庆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 目前该市小学缺体育教师47%, 初中缺35%, 高中缺61%。

教育部最新统计表明: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多人, 按照国家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 还需要30万左右的体育教师。2010年, 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对全国10个省、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 发现在多数省市的一些按规定开足体育课的学校, 体育教师的课时量, 中学在18节以上、小学在20节以上甚至达25节。与其他学科相比,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属超高工作量。

行动

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重庆市体育与健康课规定, 每周一至十二年级全部开设4节体育课,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课时量为每周18节。按照这一规定, 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师配备的人数应为班数×4节/周÷18节等于人数, 我校现有73个教学班, 体育教师应为73×4÷18约等于16人。2007年之前, 我校只有体育与健康教师12人, 近几年陆续招入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生5人, 体育与健康教师达到17人。由于我校的教师编制没有满, 因此近三年先后招聘了10余名教师, 其中音体美等“小三门”课的教师就有7、8名, 基本满足了这些学科的教学需要。

为开齐开足体育课, 山东省青岛市近些年每年都要为每个区县配备10余名体育教师, 以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以即墨市为例, 前年该市招聘了18名体育教师, 去年又招聘了30余名体育教师。与此同时, 青岛市还对改行从事其他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进行“改行归队”的梳理, 让改行的体育教师回到原来的岗位或兼职教学。此外, 该市还聘任了不少兼职教师担任体育教学工作, 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针对全区教师总体超编1000余人, 学科布局不均衡 (超编缺岗) 的现状, 采取了对超编学科多余教师, 且有意愿、有基础的教师实行转岗培训措施, 合格者持证上岗;对小学教师部分转岗和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 进行为期一年的周五六日培训, 经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同时该区每年对缺编体育教师较多的学校给予少量入编, 增添新教师。

在配齐配足体育教师的同时,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将每天上、下午两次大课间活动上升为“大课间行为艺术”, 安排专门课时予以保证, 调动了校长和其他教师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积极性。洛龙区古城中学的刘爱贤校长对记者说:“‘大课间行为艺术’是我们校长的公开课, 每节课我都会亲自筹划备课, 和老师沟通、共同研究, 不仅有学期计划、课时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反思等, 还有优质课评比, 就连活动路线图我都得想好、设计好。”该区教育局局长张欣说:“‘大课间行为艺术’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体育’教师, 不仅很好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也更加丰富、有保障。”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 中小学校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有两个, 一是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体育课时;二是近10年来体育教师数量没有按课时比例同步增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 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对策一:破除体育教师配置的制度性障碍。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教师“整体超编, 结构性缺编”的情况。由于在招聘时注重理论和文化考核, 学校急需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因此被挡在门外, 而招聘来的语数外等其他学科教师却无法胜任体育教师的工作。基于当前体育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特殊政策定向或采用特岗招聘的办法补充体育教师。同时, 应细化教师的配置政策, 最好像规定师生比一样, 规定每个学科教师应配备的数量, 以改变学校将语数外教师放在重要位置予以保证甚至过度配置, 体育教师却缺乏严重的现状。

对策二:加强兼职教师培训。当前, 在体育教师缺乏的情况下, 很多地方都采取让其他学科教师转岗或由班主任等教师兼教体育课的做法。随着体育课时的增加, 这样的兼职教师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转岗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培训, 通过长期、有效的培训, 尽量使兼职教师达到合格体育教师的要求。

对策三:建立体育教师基本权益保障制度。在体育教师的课时统计中, 往往不包括早操、课间操和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等工作的时间。建议将此纳入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或每周课时中, 并使他们享有同工同酬的待遇。

对策四:施行行政问责机制。如果学校不能够配齐体育教师, 少开设甚至不开设体育课, 无论是学校, 还是对相应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 都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规定和问责机制。建议对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管理人员, 尤其是校长实行问责制度, 要把校长当作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出现问题唯校长是问。

难点二:场地太小如何锻炼?

在我国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面积较小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面临人多场地小的实际, 如何克服困难、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许多学校和地区在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中努力挖潜, 他们用实践证明, 小场地也能做出大学问。

现状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是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劝业场附近的一所学校, 学校仅有一片不规则的空地, 经过整修后成为学生上体育课、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 32个教学班。据校领导介绍, 按照天津市的有关规定, 每所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起码要达到5.4%, “我们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只有3%左右, 如此算下来生均体育活动面积更低, 远远达不到国家最低标准的要求。”该校领导面对现状, 显得十分无奈。

北京五中分校是一所纯初中校, 没有室内体育场地, 操场面积仅为2350平方米。现有初中3个年级, 34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600人, 每个学生平均只有1.5平方米的运动场地。记者采访该校时发现, 该校学生想要一起出操都不可能, 只能错时分开活动。

与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北京五中分校情况类似的学校, 在很多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比比皆是。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大量存在。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城市学校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的不足45%。以地市以上重点学校为例, 有300米以上田径场地的仅占30%左右, 有3个以上篮球场的仅占42%。如果以生均运动场地计算, 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的学校比例更低。

行动

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商圈的北京市灯市口小学共有学生1400名, 40个教学班。学校每天开设的体育课多达18、19节。原来学校只有两块篮球场、一块羽毛球场地, 学生上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都十分困难。近些年, 该校利用教学大楼在楼顶部建造了一个风雨操场, 学生上体育课、开展课外活动和冬季长跑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缓解了场地不足的矛盾。在“向上”发展的同时, 该校还就地“挖洞”10余米, 建起了一个两层的地下体育馆, 一层为球类馆, 有篮球馆、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在这里, 学生既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 也可以玩篮球、手球等;体育馆的另一层则是形体训练房, 以对学生进行体操练习和形体训练, 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该校体育教师商凤西自豪地说:“我校现有的地面、地下、楼上的立体化体育运动设施, 不仅满足了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需求, 还丰富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立体化的体育场地让我们由原来的场地不足, 变为现在的场地高质量、高标准, 保证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学生体质逐步得以增强。”

作为上海面积最小的区, 卢湾区有不少弄堂学校, 校园面积堪称“袖珍”。“最小的学校从头跑到尾也只有60、70米。”该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蒋平芳这样形容。为了克服场地带来的不便, 卢湾区的许多学校在形式和方法上创新思路, 采用蛇形、椭圆形等跑法, 节省了活动空间;同时各校都开发了跳绳、传递火炬、传送篮球、弄堂游戏等适宜本校开展的活动项目, 每所学校的活动内容都达10余种以上。小型多样、因地制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以班级为单位, 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队列练习。练习时, 每名学生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少, 而紧凑的节奏、锻炼的强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其他运动。学生们情绪高涨、乐此不疲。该校副校长赵岩认为, 有个大场地固然好, 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与小场地现实并不矛盾, 大小场地都可以有所作为, 关键要看大家是否重视。

重庆市广益中学背倚南山, 场地十分狭窄, 学生体育活动成了问题。不能在校内开展体育活动, 何不走出校门, 走进大自然锻炼身体?校长章显林和他的同事们想到做到, 在充分利用周边地形地貌设置学生健身场所的基础上, 该校精心组织、策划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一系列体育活动。每次活动前, 学校都会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讲授相关知识, 并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反复演习, 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允许出外活动。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指出, 超重和肥胖与青少年运动不足有直接关系, 运动空间不足往往还会导致学生的情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发现, 儿童的攻击行为80%发生在室内, 尤其是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查显示, 我国幼儿园人均空间面积0.3平方米, 而美国儿童的人均空间面积为2.3平方米。

解决当前城市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我国的多数城市学校, 建校之初很少考虑学生运动场地问题, 场地基础差, 难以改造。但现在仍然没有对许多新建校的运动场地大小做出硬性规定。在日本, 为确保学生的运动, 文部省明确规定, 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中, 运动场地不得少于校园实际用地的50%。建议制订城市学校建筑运动场地大小的国家标准和法规, 明确规定学生运动场地在学校总的用地中所占比例不得少于40%。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运动场应同时容纳全体学生做操之用。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平方米, 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平方米。”事实上, 这个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建议严格执行国家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的相关规定, 使运动场地标准成为遏制超大规模学校发展的依据之一, 全面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 注意开发老城区学校地下、屋顶、自然地势等空间资源, 打破对运动场地非篮球场、排球场不可的狭隘认识。最大限度地扩大学校运动面积。建议将扩大运动场地纳入到城市建设和学校改建规划中。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的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学校的体育场地资源还不足以保证所有学生的运动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体育资源, 如体育部门的体育场馆不能向学校完全开放。建议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公共体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实现校与校之间, 学校与社会场馆之间统一协调的共享活动, 让每个孩子最大程度地享受教育体育资源。

难点三:缺少器材咋样玩得好?

日前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时发现, 由于体育器材缺乏, 许多农村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除了跑步和极少数运动外, 很难开展其他体育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器材可用。体育器材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瓶颈问题。

现状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翟镇镇圪当头小学共有274名师生, 学校没有一块正规的场地, 全校师生按体操队形站立都排不开。学校只有一个18米长的篮球场, 距离标准篮球场差了8、9米, 篮球场有一副用了10余年的篮球架子, 经过多年使用, 篮板已换过好几回, 架子也焊过很多次。学校大的体育器材还有3个足球门, 可是由于场地小没地方摆, 现搁置在一边。谈起学校的这些“家当”, 该校校长郭学荣忍不住“一声叹息”。她告诉记者, 学校另有3个乒乓球台子都是用洋灰自己砌的;有3副羽毛球拍子, 羽毛球场地就在篮球场中。学校甚至连排球都没有。前两年, 学校为了开展活动买了50根小跳绳, 去年又添置了10根大绳, 算是充实了一下。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 学校动员学生自己缝制沙包、用松紧带做成橡皮筋, 孩子们倒也乐在其中。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教育局体卫艺股股长武治军告诉记者:“三年前, 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只有不到50%。近年来, 河南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投入和配备, 使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达标率已接近80%。但在一些农村小学差距还是很大。”

据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总体达标率在28%~35%之间, 农村达标率更低。2008年、2010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对河北、海南两省四个地区的抽查表明:学校体育器材能够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中体育器材有关规定的不足50%, 农村达标率不足30%。

行动

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 用于农村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说:“我们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不低于省级财政拨款1/2的专项资金, 扶持当地农村学校, 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 不得挪作他用。同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专项资金到位三个月后, 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对使用效率低下的单位要采取措施, 督促专项资金使用的落实。”

北京市密云县近年来累计投资1.85亿元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200米、400米标准塑胶操场56块;建综合体育馆5个、篮球场60余块;配备各类体育器材11万件 (套) ;为全县中小学统一配备学生体质监测设备及体育器材13000多件 (套) ;鼓励学校自制体育器材约计7000余件, 使所有学校全部配备篮球架、足球门、乒乓球台、单双杠和其他教学所用、学生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同时, 各校按照“每年投入不少于2%的经费用于体育工作”的要求, 及时更新、添置小件体育器材, 满足了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记者日前在该县看到, 每所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摆放在操场或体育馆等活动场地内, 学生随时可以拿起篮球、排球打起来, 拿起足球踢起来, 拿起跳绳舞起来。该县教委主任李钟勤认为, 器材摆放到场地上, 看起来只是方便了学生锻炼,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 近几年用于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的投入约353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修建篮球场8个、排球场27个, 配备田径及课外体育活动器材45项、8000余件, 总计投入80万元。对促进全旗中小学体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广东省湛江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就利用废旧轮胎、废水管、废渔网等在农村中小学校建立了“快乐体育园地”。在这里, 一些“废物”成为障碍跑、攀爬、绕桩等的绝好器材, 不仅变废为宝, 还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全国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纷纷效仿, 使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一位县体卫艺专干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省里加大了投入, 但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口依然很大, 加上体育器材很多都是易耗品。因此, 按《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最低标准的要求, 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至少在60%以上。”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 近10年, 随着中国义务教育的推进和教育均衡化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 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但就全国而言,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置工作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策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经费投入, 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经费纳入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算中, 将其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策二:在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投入中, 必须将体育场馆建设经费和日常体育器材经费区分开来。目前, 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存在重场馆设施建设、轻锻炼器材购置的现象。运动场馆的建设和大型固定器材的购置占用了巨大的资金;实际投入到日常体育器材、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的所占比例极少。事实上保证日常所需的器材, 如篮球、足球、跳绳等, 对体育教学来说更为重要。

对策三:目前, 学校体育器材购置及补充缺乏制度保证, 是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008年、2010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发现多数地区学校体育器材的购置和补充, 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建议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投入经费在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对策四:近年来, 学校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过程中, 由于没有专业人员, 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参与, 采购到的体育器材往往在质量、规格上不适合学生使用,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建议今后让体育教师参与到学校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工作中, 以保证体育器材的规范和高质量。

“安全”绊住学生腿脚?

近日公布的“2010年上海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表明:学校伤害事故主要由运动及学生玩耍打闹引发。学生课间打闹玩耍致伤的有401人, 在校内体育活动受伤的有685人, 均为轻微伤和轻伤, 其中骨折的占56%, 比上一年上升2个百分点。报告认为, 加强课间秩序的管理和体育活动的引导非常重要。

现状

“我是一名市直属百年老校小学的副校长, 分管体育和后勤安保工作。作为学校的负责人, 校园安全一直是我最关心和头痛的事儿, 尤其是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最让我头痛。因为这些事情经常发生, 防不胜防!”

“去年上半年, 我校六年级的一堂小篮球课上发生了一件事:几名学生在课外活动打球时玩得正欢, 其中一名学生突然冲向另一名学生并用力一推, 后者一下撞到了篮球架上, 头上撞出了一个大包, 眼睛也撞开了一条血线, 缝了好几针。原来这几名学生在玩球时起了争执, 最后竟动起了手。事后, 受伤学生的家长将肇事学生告上法庭, 要求赔偿。由于不满法庭的裁定, 受伤学生的家长一直与肇事学生及家长反复纠缠。等到孩子毕业了, 其家长没有了顾忌, 干脆将学校也告上了法庭, 认为学校要负连带责任, 并提出巨额赔偿的要求。折腾了近一年, 事情才平息下来。”

“学校安全实行的是一票否决。作为第一责任人, 学校的一些安全事故, 如校园踩踏、食物中毒等已经让校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校长经常旁敲侧击地对我说:‘别再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出现安全问题了。’我心领神会, 嘱咐学校的体育教师, ‘体育课只要能上就行了, 千万别搞什么花样, 搞出问题就麻烦了。’于是, 学校的单杠、跳马等器材被收进了器材室, 各种球也被‘束之高阁’, 冬天只组织学生进行长跑。别说, 还真管用, 快一年了, 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时都平平安安, 没有出过什么事故。只是校内的‘小胖墩’和‘小眼镜’越来越多, 冬天感冒的学生也有所增加, 真不知道我是不是该为这些问题负责。”

行动

1998年1月11日, 中国教育报在《社会周刊》头版刊发的《94万索赔案》一文,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是根据一起体育课上发生安全事故而引发的官司所作的一篇报道。该报道最终推动了全国第一个有关校内事故处理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该文作者金志明认为, 保障学校权益必须立法。

为了解决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后, 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定。“这些法规的出台对学校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位老体育工作者如是说。

体育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 校长最头痛的是家长无休止的纠缠及漫天要价, 一些学校根本无力支付高额的赔偿。因此, 最简单的应对办法就是少开或不开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课。为构建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四川省江油市建立和完善了“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实行由学校统一购买意外伤害责任险的办法, 经费在公用经费中列支。2009年, 该市77所学校的10.7万名学生均购买了校方责任险, 参保率达100%。与江油市一样, 近年来,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为学校上了校方责任保险, 为学校解除了后顾之忧。

有关专家指出, 学校意外伤害事故不可避免, 管理到位却可以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邯郸市赵苑中学李杰业老师和他的同事们, 每次上课或体育活动前, 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学生充分活动开后再进行正课或活动。同时, 他认真示范每一个动作, 使学生建立稳定的动作表象, 避免了学生因错误动作而引发的伤害。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在运动前, 都会提醒学生做检查。如在体操教学前, 钥匙、胸卡之类的物品不要放在身上;进行跑步教学时, 要求学生检查鞋带或脱去外套, 使其便于运动。同时要求体育教师经常性地检查活动场地、器材。每次上课前, 特别是教学内容为器械类项目, 如体操项目时, 体育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器械设施。

江苏省南通中学在给入学新生作体检时, 为检查出有心脏病、血液病、哮喘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建立档案, 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学校制订了应急预案, 当学生出现状况时, 学校会及时送其至医院救治, 并由法治副校长介入, 通过合法程序解决问题。该校体育教师潘雪峰说:“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以学生为本, 用自己的爱心、细心、敬业心去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组织好每一次体育活动,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就会降到最低。”

对策

北京市京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毅认为, 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需要从几个层面加以解决:

对策一:加强立法。教育部于2002年6月25日发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这一行政规章的颁布, 对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 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只是一个部门的行政规章。校园安全需要由《校园安全法》这类法律武器来捍卫。

对策二:守法。学校或教育部门在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首先要厘清自己的责任, 如果无过错就不应当承担责任, 学校应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很多校长是“怕”字当头, 出了任何事都“以和为贵”。同时, 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对学校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氛围, 相反动辄将一些不满和私愤发泄到学校, 令校园成了人人指责和“欺负”的对象, 使得众多校长到了谈安全“色变”的地步。

对策三:管理到位。学校在平常的管理中要做到位。现在一些学校为了美化校园、办学上档次, 处处加以硬化。学校的器材设施, 如单双杠下面不是沙坑或软垫, 而是铺上了地砖一类的材料, 为校园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对策四:建立保险制度。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所有学校都为学生上意外伤害险或校方责任险等, 以减轻学校和体育教师等因意外伤害事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上一篇:正直,在我心中!作文800字下一篇: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