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病现状报告

2024-05-15

我国职业病现状报告(共6篇)

篇1:我国职业病现状报告

职业病防治法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职业病防治法是2001年(),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A、9月1日B、5月29日C、10月27日

2.职业病防治法于()正式实施。

A、2001年10日27日B、2002年5月1日C、2002年1月1日

3.职业病防治的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

A、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B、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C、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4.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A、分类管理、综合治理B、防治结合,综合治理C、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5.职业病指()。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地方政府

7.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

A、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B、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C、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8.()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A、劳动者B、各级政府C、用人单位

9.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进行。

A、医疗卫生机构B、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C、中介机构

10.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预算。

A、地方财政B、中央财政C、建设项目工程

11.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2.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A、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B、卫生行政部门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

A、专项管理B、计划管理C、特殊管理

14.()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卫生行政部门B、工会组织C、用人单位

15.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档案。

A、劳动者健康监护B、工资C、人事

16.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直接责任人员B、责任人员C、管理人员

17.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负责的()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医疗卫生机构B、用人单位C、主管人员

18.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A、职业病危害B、职业危害C、职业危害因素

19.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

A、职业病危害B、职业危害C、职业病危害因素

20.职业病防治法共有()章,()条。

A、7,78B、7,79C、8,80

二、简答题(共40分):

1、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0分)

2、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10分)

3、是否可以转移或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10分)

4、对未成年工和女职工实行什么特殊劳动保护?(10分)

职业病防治法测试试题及答案

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现状分析

1.1 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1.1 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1.1.2 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2002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581377例,其中累计死亡 139177 例,病死率22.22%。尘肺现患病人442200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 %,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1.1.3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2000 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1.1.4 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1.1.5 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1.1.6 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1.1.7 自《职业病防治法》分布以来,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1.1.8 我国以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12项配套规章和15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1.1.9 根据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05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60万人,2015年将达到72万人;随着我国入世,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工作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1.2 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公约、WHO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ILO全球消除矽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业方式、噪声、职业性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 70 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 75 %。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1.3.2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2000年起回升,职业病检出率在0.4%以上,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3.3 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1.3.4 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1.3.5 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3.6 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1.3.7 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1.3.8 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1.3.9 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1.3.10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1.3.11 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1.3.12 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需求分析

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阶段性目标是在2005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2010年煤炭、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汞、锰、苯中毒)。2015年基本消除矽肺。

要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察、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的方针,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 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

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 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3.4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3.6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

4.1 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4.2 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4.3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4.4 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4.5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职业病防治常识,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自我防范意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B;

6、A;

7、C;

8、C;

9、B;

10、C;

11、C;

12、B;

13、C;

14、C;

15、A;

16、A;

17、C;

18、A;

19、C;20、B;

二、问答题:

1、答: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答: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3、答:(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2)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4、答: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篇2:我国职业病现状报告

目前全国有害有毒企业已超过1600万家,受到各种职业病危害的人群已超过两亿。我国职业病危害的接触人数、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

--职业病病例呈上升趋势 尘肺病居八成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共有10大类115种。2003年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例10476人,其中尘肺病约占80%,慢性中毒约占20%。尘肺是最古老、流行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职业病,自新中国成立至2001年,全国累计报告的尘肺病例已达58万人,其中已病死14万人,现有患者44万人;2002年以后,全国每年新发现尘肺病人均超过一万例。由于目前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专家估计,尘肺实际发病要比报告的例数多10倍,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例。2000至2003年,全国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703起,中毒人数2773人,死亡452人。其他八大类职业病病例也呈上升趋势。

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工艺落后,卫生防护设施差,工作场所普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崛起,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引进,各种新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将大量出现,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传统职业病危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所带来的新职业病危害又不断

出现;职业病危害不断从境外向境内、从城市向农村、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和扩散;农民工在没有任何防护情况下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农民工队伍流动性大、难于管理、职业病发病率高,导致当前我国职业病再次进入发病高峰,如不加强预防控制,职业病事件会不断在各地暴发流行,今后势必会导致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

--职业病很难治愈 易产生连锁不良影响

广西职业病研究所所长、教授葛宪民分析认为,职业病虽可预防,但很难治愈,一旦患上职业病,患者很容易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很容易致残、致死,这将严重侵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急性职业病往往以出现群死群伤为特点,其危害性不容小视。慢性职业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截至2001年,全国患尘肺病者大约有44万人,按每例每年花费4万元计算,全国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0亿元。此外,全国每年新增的尘肺病例造成新的经济损失也在以每年6亿元的速度增长,给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一些企业由于慢性职业病人逐年不断累积,其医疗和福利费逐年增加,导致企业不堪重负,有的甚至被拖垮,结果造成绝大多数职业病患者得不到定期康复治疗,职业病患者应享受的法定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农民工职业病患者享受法定权益更难以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较普遍,特别是那些丧失劳动能

力或病故的农民工,其家中老人和孩子无人抚养,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由于职业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它到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和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之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侵害人体的生殖系统,容易引发致畸致癌致突变,影响后代繁衍。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职业病防治与安全、环保工作一样重要,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的贸易附加条件,他们往往会以发展中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薄弱为借口,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抵制和经济制裁,使发展中国家蒙受着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我国如不重视职业病防治,不改善劳动卫生条件,产品出口就会受限制,从而减弱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职业病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并已影响到经济建设和经贸交往。

--职业病防治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之一

篇3:我国出境领队职业现状研究

(一) 出境领队

关于“领队”一词的由来, 在官方最早出自《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05号令, 该条例在2001年12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决定》中被重新修订, 并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行。“领队”一词就是在1996年的条例中出现的。

其实早在《旅行社管理条例》发布之前,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赴海外自费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每个旅游团都有专人陪同前往, 对这位“专人陪同”应当如何称呼, 大家叫什么的都有, “陪同”、“导游”, 还有的叫“翻译”, 但大多数人习惯称之为“领队”, 直至《条例》发布之后才统称为“领队人员”或“海外领队”, 至于为什么用这个名字, 却很少有人研究过。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是怎样称呼领队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 亚洲如日本等国家, 包括我国港、澳、台等地区, 对领队的解释, 多强调领队是具有一定“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而根据中国《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管理办法》第二条所说, 我国领队是全权代表组团旅行社带领旅游团在境外从事旅游活动的工作人员。由此可见, 我国对出境领队称谓的理解与日本、港、澳、台地区对领队称谓的理解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

事实上, 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 在改革开放以后, 很多管理制度和一些专属名词都是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得到的, 比如“领队”一词就是参照香港、澳门等地区对出境随团服务人员的叫法而得来的。

结合港、澳地区对领队的理解, 本文将出境领队解释为:出境领队是出境旅游团的直接领导者, 代表组团社负责引导、指挥旅游者, 完成旅游行程, 进行文化交流的服务人员。他的工作重点除了服务旅游者之外, 还要负责在境外领导和指挥旅游者的工作。

(二) 领队的地位和作用, 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出境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由于国情所致, 出境旅游是沿着“港澳游”、“边境游”和“出国旅游”顺序展开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人水平的迅速提高,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出境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出境旅游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据预测2008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已经超过6000万人次, 依近几年增长比率推测到2015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 其中绝大多数为因私出境者, 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人均花费1300美元估计, 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 我国旅游业逆差将达到700亿美元的超高水平。是否能够达到预测的目标, 领队人员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本行业中其他任何工作人员无法替代的。

1. 领队的地位

领队是旅行社线路产品生产、销售的关键, 虽然他只是旅行社诸多工作岗位上一个环节, 但其所起的作用却是极为重要的, 是出境旅游业务中的一把利剑。在旅游团队中, 游客除了报名时的咨询、付费是与旅行社销售人员打交道之外, 在旅行过程中, 游客接触最多的人就是领队, 领队既是最基本的服务者, 也是最高的管理者, 领队每天都与游客在一起, 是游客在海外最主要的依靠, 甚至领队人员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想法和行为;在境外, 领队作为经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组织出境游旅行社的代表, 更是团队的核心, 是出境旅游团的领导者和代言人, 在团结旅游团全体成员、组织旅游者完成旅游计划方面是境外接待人员无法取代的。

2. 领队的作用

领队作为组团旅行社的全权代表, 肩负着多项使命。在境外, 首先领队代表的是组团社和旅游者的利益, 负责督促境外旅行社和导游执行旅游计划, 保证旅游团的行程能够有效实施;其次, 领队可以为游客提供沟通方面的帮助, 能够维系游客与游客之间, 团队与外界之间的和谐相处;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面, 更是领队发挥作用的时候, 如在事故发生时, 游客可以得到领队的心里庇护, 领队因受过专业训练可给游客以帮助, 给游客带来安全感, 领队临危不惧、有条有理的处理方式和对游客的言语安慰, 能让游客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迅速稳定情绪;最后, 从旅行社的角度来看, 领队的服务可以起到比广告更好的招徕作用, 领队的优质服务是旅行社最好的广告 (在广告传播的途径中, 口头传播是成功率最好的方式之一) , 领队为旅行社赢得的良好口碑, 通过游客之口, 在广泛的区域传播, 效力远胜于旅行社本身所做的各种平面广告。

二、领队的供求状况分析

(一) 出境旅游领队的供给来源分析

一是我国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 通过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出境旅游领队证考试, 能够持证上岗的在校生, 其专业背景主要是旅游管理和外语, 这类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 但实际动手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规模较大的国际旅行社进行行业培训, 再通过出境旅游领队资格考试持证上岗人员, 这类人员的学历层次高低不一, 文化素养和理论知识参差不齐, 但实践经验丰富, 业务工作能力很强;三是其他行业人员, 主要是从社会其他行业改行而来的, 比如原来从事外事接待的工作人员, 以及留学归国的人员等, 他们也可以通过出境旅游领队资格考试取得领队证, 再挂靠某一国际旅行社从事出境旅游领队工作, 这类人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 要么某一种或几种外语水平相当好, 要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基本情况非常熟悉, 但对旅游业务了解的很少。

有资料显示, 学校科班出身、旅游企业自身培养以及从其他行业转行而来的出境旅游领队, 在数量分配上大约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 因此, 从我国出境旅游领队市场的供给来看, 目前基本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二) 出境旅游领队的市场需求分析

总体上来看, 与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相比, 出境旅游领队人才的供应远远跟不上客观形势的需要, 截止2007年末, 出境旅游总人口以达到4 090万人次, 而真正能够担当起出团任务的领队人员还不足3万人。

从地域方面看, 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及地区对领队的需求量高于西部;南方城市及地区对领队的需求量高于北方;边境地区对领队需求量高于内陆。从出境游三大市场来看, 港澳游、边境游所需专职领队基本可以自给;出国游市场中除新、马、泰线, 日、韩线等少数几条线路以外, 其他线路所需专职领队严重匮乏, 目前已经成为制约出国旅游市场的瓶颈。

三、领队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领队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出境领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职业道德问题, 如不顾游客的感受, 任凭当地导游安排游览内容, 擅自改变活动日程, 减少或变更参观项目;很多人以领队职业挣钱、风光等目标进入领队行业, 在带团过程中, 不顾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 疯狂敛财, 与目的地素质低下的导游沆瀣一气, 使旅游者购买质次价高, 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 坑骗游客。还有的领队诱导、带领旅游者涉足黄、赌、毒场所等, 这些做法既伤害了国人的感情, 损害了旅游者、旅行社的利益, 也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国格。

(二) 领队个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业务不熟, 知识面窄, 缺乏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交通情况、旅游城市、景点景区、风俗习惯以及法律等相关知识;政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欠佳, 不够专业, 不尽责, 缺乏敬业精神和热情为旅游客人服务的思想, 不能很好地与旅游客人或地陪沟通, 造成客人的不满意。

(三) 领队市场人才匮乏

据2002年贵州省统计, 全省只有234人持有出境旅游领队证。桂林市是一个旅游城市, 持有导游证人数达3万人。但持有出境领队证的却很少, 总数不过100人。目前全国出境领队持证人数少, 比例低, 2007年出境旅游人口达到4 090万人次, 而出境领队的还不到3万人, 而且在这3万人中, 真正具有出国经验, 擅长涉外交流, 又能熟练掌握出境旅游业务, 处理境外旅游突发事件的领队非常少, 尤其是能够从事境外旅游策划, 项目开发、组团调度的专职领队则更少。据广州日报撰文指出, 出境领队匮乏严重制约广州出境旅游市场发展, 目前广州市场上真正懂得出境旅游线路策划的领队人员还不到4个人, 真正有经验的欧洲游领队不超过10人。

(四) 各地报考资格要求不一致, 考核标准不一

在报考领队证所需条件方面, 首先是必备条件, 要求报考人员身体健康, 与具备出境组团资格的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 无重大服务质量投诉等。由于各地政策不同, 在报考时还加入一些其它要求, 如有些地区报考领队证还需要先取得导游证, 五险一金证明书, 有3—5年以上在国际社工作或带团经验等。

(五) 领队培养模式落后, 长期培养方法过于单一

从我国领队人员的供给来源看, 接受培训的人员包括旅游专业大专院校在校生、国际旅行社内部员工及其他职业改行而来的人员, 基本各占参与培训总数的三分之一。报考人员基本都是参加省级旅游部门组织的培训后考取领队证, 培训周期短, 培训方式滞后, 且内容也比较守旧。在取得领队证以后, 我国采用的后期再培训方式也过于单一, 基本以年检加讲座方式进行, 一般2—3年一次不等, 由所属省级旅游局自行规定。在本人访谈的领队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讲座方面的培训还是比较有用的, 但年检考核部分则比较麻烦, 因为年检时间有时会比较长, 可能几个月都不能带团, 更有人认为, 这种考核加讲座方式的培训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

(六) 旅行社在领队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

绝大多数旅行社对领队的管理缺乏规范性, 在国内除了类似青旅几家实力比较强的国际社每年对本社领队人员进行再培训外, 其他很少有旅行社有再培训的方案。另外在分配出团任务方面也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如到了旺季, 不管对目的地国家情况是否了解, 计调、行政人员齐上阵, 再不然就是出高薪, 到处挖人, 大打人才争夺战, 使很多国际社不得不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现阶段领队行业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经过长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从宏观角度来看, 综合目前的状况, 不难发现其根本问题主要还是体现在关于领队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杜江, 谢彦君, 吕建中等.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151-152.

[2]徐辉.中国出境旅游业导游与领队服务质量对旅游者影响的研究[N].江南游报, 2005-06-23.

[3]周晓梅.领队实务手册[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4]盖尔·詹宁斯、谢彦君.旅游研究方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篇4:我国民族职业教育现状与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职业教育;民族政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达到1亿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4%,汉族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36%。①发展民族职业教育,以此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选择。深化教育改革是我国现阶段改革基本思路之一。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示,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②

通过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教育,首先,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公民的素质,使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得到长足发展,从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其次,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却未能真正满足民族地区民众的教育需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结构与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结构脱节,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所以,因地制宜的发展民族职业教育,能更好的解决民族地区的这一问题。第三,职业教育将对民族的现代化产生重大的影响。③

一、民族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民族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困难重重。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立法和执法缺失,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现阶段的民族职业院校主要以中等职业院校为主,培养层次低,严重限制了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民族职业教育仍是低效教育。在目前我国的民族职业教育领域,严重缺乏高学历并且专业技术过关的师资力量。

(一)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立法和执法缺失,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

近几年来,鲜有关于民族职业教育的政策的出台。就已经出台的法规来看,也多是原则性和宏观性的政策指导,缺乏可操作性。落实到各个省份也出现配套政策太过笼统,不利于实际操作的情况。而且,由于对宏观政策的理解不同,各省、市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同的配套政策,导致执行困难。

(二)我国现阶段的民族职业院校主要以中等职业院校为主,培养层次低,严重限制了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现有的民族职业院校中,主要以中等职业院校为主,培养层次低。中等民族职业教育没有相应的高等民族职业院校(专科层次或者本科层次)做衔接,导致很多民族职业院校成了“断头教育”。不仅没有相应数量的专科层次民族职业教育做衔接,更是鲜有本科层次或者更高层次的教育做衔接。这样的办学模式不利于民族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三)民族职业教育仍是低效教育。

由于民族职业教育教育层次、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自身因素,导致民族职业教育和当地的普通高校教育形成鲜明的差距。教学方式传统,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和民族企业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四)在目前我国的民族职业教育领域,严重缺乏高学历并且专业技术过关的师资力量。

从我国现有的民族职业教育师资力量来看,老师队伍存在学历不高、专业技术不过关,知识和技术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师资队伍的建设时搞好民族职业教育的关键,但是现实情况是在该领域,鲜有学历层次高或者学位高又有精湛技术的老师,这给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瓶颈。

二、结合上述分析,针对新形势下我国民族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按照我国《宪法》第十九条:“国家举办各种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将已有政策制度化,更好的贯彻国务院有关民族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

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将已有的各项国务院决定、意见等政策具体化,明确对民族职业教育的特殊政策,以及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哪些职业教育政策、民族教育政策可以在民族职业教育领域适用。各级政府也应汲取民族职业教育多年来积累的成熟做法,将之上升为法律解释。贯彻各项政策,在严格遵守国务院及各部位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下,依据《宪法》的精神和基本规定,从实际出发,妥善制定好各项配套制度,并且加强各级监督,以确保现有法律和政策的实施。

(二)大力发展和改革民族职业教育,实现民族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化。

依据国务院和各部位的相关规定,我们应该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大战更高层次的民族职业教育。现在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创办“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加强民族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第一,要对现有的民族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进行认真梳理,逐步和现代办学理念接轨。第二,也要解决民族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落实不到位的现状。第三,要加快高层次民族职业院校的建设,让民族职业教育能得到高层次、长时期的有效发展。

(三)实现民族职业教育从“低效教育”到“高效教育”的转变。

第一,从教育本身来看,要加大向学生传授能够切实有效地应用于现实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特别是对于条件艰苦、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来说,现在的民族职业教育不被关注,主要是因为接受民族职业教育后,不能达到有效就业的目的。但是,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应当说,大多数家长不是反对民族职业教育,而是反对脱离生活实际需要的低效教育。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身的教师队伍。从长远来看,为了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还要努力培养一批民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这也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坚持职业学校教师的定期岗位培训制度,促进已有的民族职业院校老师提高自身学历,同时进修本专业、本行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工艺,扩大视野,开拓思维;应该分期分批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参加本行业的技师或高级工程师等级鉴定并获得相应的证书,从而改变目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低,动手能力差,结构不甚合理的状况,是保证民族职业教育今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对策。(作者单位:1. 西北民族大学;2. 兰州市公安局)

注解

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2月28日发表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中提到。

②在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0月1日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提到。

③常永才.民族职业教育的重大价值[J].民族教育研究,1997(3)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2月28日发表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5]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6]姜大源. 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J]. 教育发展研究,2009,(19).

[7]常永才.民族职业教育的重大价值[J].民族教育研究,1997(3)

篇5: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1.现状分析

1.1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1.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1.1.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2002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581377例,其中累计死亡139177例,病死率22.22%。尘肺现患病人442200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1.1.3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1.1.4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1.1.5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1.1.6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1.1.7自《职业病防治法》分布以来,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1.1.8我国以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12项配套规章和15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1.1.9根据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05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60万人,2015年将达到72万人;随着我国入世,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工作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1.2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公约、WHO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ILO全球消除矽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业方式、噪声、职业性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1.3.2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2000年起回升,职业病检出率在0.4%以上,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3.3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1.3.4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1.3.5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3.6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1.3.7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1.3.8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1.3.9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1.3.10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1.3.11职业卫生标

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1.3.12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需求分析

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阶段性目标是在2005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2010年煤炭、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汞、锰、苯中毒)。2015年基本消除矽肺。

要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察、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的方针,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

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3.4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3.6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

4.1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4.2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4.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4.4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4.5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职业病防治常识,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自我防范意识。

篇6:近年来我国男性秘书职业现状初探

来源:多智网校 2009年10月23日 【多智网校:职业考试在线辅导第一门户】 视频课程 模拟考场

题记:秘书,在我国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置的一种行政职位;在世界乃是最广泛的社会职位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近年来,秘书学已成为高等和中等专科院校设置的专业之一,也是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前劳动保障部有一项关于秘书的职业标准考试,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原初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原中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原高级)和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这一举措推进了秘书行业的定位,为秘书人员的就业有了保障机制。

说及秘书,大众会与女人、女性联系起来,社会上流传的“女秘书”,“小秘”;其实不然,男性秘书以前就存在并发挥着不可抹的历史功劳,现在不少高校都已开设文秘专业,有不少男生也开始报名,毕业后纷纷走上秘书岗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男性秘书在社会上的形象,了解他们的职业生存状态成了我创作本文的动机;秘书作用指向服务对象和服务实质内容是时代性和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在努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今天,认清秘书概念和现象,对各系统或行业为主体的秘书队伍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它体现了秘书为领导服务和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一致性,秘书对领导负责和对社会对公众负责的一致性。这有利于清除权本位、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意识、推进民主建设;有利于增强秘书对领导履行责任和义务方面的自觉性;有利于反腐纠

风、勤政倡廉。本文就近年来我国男性从事秘书职业现状的探讨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一、男性秘书的起源。

1、男秘书很早就在历朝代出现。男秘书很早就出现。在古代,宫中秘藏之书,就是皇宫里秘密珍藏的图书,而管理秘藏图书的官府,名之为“秘书监”,主管官员为“秘书令”;我国古代历史上也有称副职“秘书丞”,分管官员叫“秘书郎”,历朝沿袭至清代,几千年历史有许多相当于现代秘书的职位,但它们都不叫秘书而被称为史官、御史、尚书、掌书记,或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多由男人担任;但当是时:叫秘书不叫秘书,不叫秘书的却是秘书;直到清末或辛亥革命前后,秘书概念才是名实相符。

2、男秘书的演化;在现代,秘书也叫辅臣,是国家领导人身边参与机要政务掌管机密文件和印玺,掌管宫廷内务的文职大臣,后来沿用至今的国家主管政府事务的部长或常务副部长。秘书还属行政职位,在现代中国秘书一直被当作一种行政职位,秘书人员被看作行政人员的一部分,而且是核心的一部分。秘书也已成为社会职业,在大、中、小国营企事业单位则是办公室主任和秘书,成为管理和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重要人员,成为行政首长的得力助手。我国规定:政府秘书均属国家公务员,秘书长属政务类公务员,一般公务员则属事务类公务员。

3、男秘书职业的初步分析。近年来,根据专家学者调查分析和社会的共同认知,以上职业的秘书男性从业状况是很乐观的,所以说,男性在现代社会上的地位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受青睐的。《男秘书走俏女秘书降温》作者提到:“现代老板更重实惠,从许多方面的原因看来,时下男秘书正在变得抢手。”据《黑龙江晨报》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人才市场女秘书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男秘书正悄然走俏。黑龙江大学是该省唯一一所开设文秘专业的正规院校。据介绍,近两年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从需求上看,男生分配趋势好于女生,男秘书的市场行情越来越被看好。仅就今年分配情况看,招聘文秘的企业在人才供需会上招兵买马,而且都是优先考虑男生。

面对男秘书悄然走俏的人才市场,社会学家李原教授如是说,企业领导与以往比较更加成熟现实。男秘书与女秘书相比,从生理机能上更能承担连续性工作,他们不仅可以代替老板处理身边事,更可以放心地派到外地代表老板洽谈生意。加之男秘书家里分心事较少,企业更多地从效益角度考虑使男秘书成了抢手的重要原因。

第二,男秘书职业现状的分析。

1、从男女秘书的性别职业特征来分析男秘书的优越性。现代秘书女性化对男秘书的考验。我国就历史状况来说,男性秘书仍占大多数;近二十年,女性秘书有明显的增加的趋势,可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秘书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这是由女性的心理素质决定的,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大多数女性温柔、体贴入微、善于管理、善于形象思维、乐于做程序性、重复性工作、适于做体力较轻而且技术要求规范、单纯的工作。所以西方国家中,初级秘书女性达到90%,而高级秘书侧重于调查研究,出谋划策、侧重于逻辑思维和高科技、工作富于变动和挑战性、因此男性占多数。这现象,我国也同西方存在某些共性。男人们在择业时,一直倾向于管理、策划之类的工作,即便无职无权,也要相对独立,不肯亦步亦趋地跟在老板后面看其脸色行事!久而久之,种种原因,秘书之职便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女人身上。

从男女秘书的性别职业特征来分析,因为秘书工作是综合性、服务性、程序性、保密性较强的职业,所以男女从事秘书职业的优劣各有说法,专家也各执其辞:女性具有温和、顺从细致、敏感、条理性强、偏重于感性认识、善于形象思维等特征;而男性,多数刚强、果断、粗犷、独立性、冒险性强,偏重于理性认识善于逻辑思维。从能力方面:女性的忍耐力、复述力、自制力普遍高于男性,男性的计算力、概括力、分析力、爆发力普遍高于女性。另:女性适合从事简单的、重复性的、活动范围小、体力较轻的、程式性强的职业;多数男性适合从事复杂的、变化的活动范围较大的,体力较重的、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另外男性秘书对外联络,调查研究,文件拟稿,日程安排,参与决策等外向性、技术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更为适合。对秘书工作有专门研究的田金昌先生归纳总结过给领导当秘书的注意事项,男性在秘书这个职位上不仅极具竞争力,而且还有先天的优势:

谋事不传事,“脑筋要多动,嘴巴要少用”,这是当好领导秘书的第一要诀。勤于思考,把有用的、急需的信息情况和深思熟虑的想法、建议提供给领导,超前地、有效地为领导当好参谋。“嘴巴要少用”,就是说领导秘书说话必须要保持谨慎,克服随意性。女人能让自己脑子不转的比较多,但能让自己嘴巴不出声儿的很少见。所以,在这一项上,只要男人的智商正常,基本上就能胜出了。

抹事不激,作为主要领导的秘书,职位虽然不高,但位置特殊,在协调前后任领导之间的关系、协调党政主要领导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领导与其他班子成员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从《向男性秘书们致敬》想到的。在《向男性秘书们致敬》一文中有人说,变坏的男人往往是从招惹女人开始的。如果这个女人不是别人,偏偏又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事情会不会更糟?秉承“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女老板自然会找个男士做秘书(这可以理解)。这个在现代意义上的职业,由于大多数都由女性担任的缘故,已经逐渐变得女性化了。但是男秘书的固守,却又把这一角色的性别中和了,使它不只是暧昧的代名词。勇于去做男秘书的男人,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秘书”的拯救。但前提首先是,这个男秘书必须是一个自尊、自爱、自重的人。懂得自尊、自爱、自重的男秘书,他的称呼不会被谁随意篡改,也不会惹谁仇视。因为这样的人身上有一种光芒,让卑微者无地自容。只是现在的社会上,还有一些把做男秘书当成是傍女老板的捷径,人们称他们为“少爷”,“少爷”们把好好的男秘书这一职业搅成了浑水,但这样的男秘书们毕竟是少数,所以男性秘书要做好本职角色的确要备受考验。由此看来:男女秘书在不同的单位被使用还是各有优劣。男性秘书要坚持自己的职业的话首先要自尊、自爱、自重。

第三,正确认识男性秘书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1、在我国现代,男秘书担当高级职位。大多数男性秘书人员也可能担任着某种领导职位比如秘书科长、办公室主任等,主管或分管秘书部门的工作,也有自己的下属。这样的秘书人员又得扮演部门领导的角色;他必须既要遵循整个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服从上级领导的指挥,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划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善于组织,指导自己的下属去完成各自的任务。男性秘书经常受到领导委派到外地、外单位调查情况、联系工作,或是到下级单位传达指示、听取汇报。这时是兼具双重身分,承担着双重角色,既是上级领导的秘书,又代表着上级领导。这种角色要求秘书要忠实执行上级的意图,传达上级的指示,不能添枝加叶,假传“圣旨”说清楚哪些是上级的,哪些看法是自己的,不能混为一谈。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女性在中、初级秘书中占绝大多数,而高级秘书侧多数为男性。这由于秘书工作的不同层次、不同内容要求所决定的。据调查,在中国100万名企业秘书中,男性的比例是相当少的,这和机关秘书正好形成一个十分有趣的反差。也许,这是环境和性质使然,国为相对于商界而言,政界的尔虞我诈需要野心,需要手段,而权利和女色很容易使男人犯错误,也很容易坏事。出于可以上述的因素,在男性强权占主流的政界,人们当然更愿意使用男性秘书。但在商界,情况却恰恰相反,男人的野心,男人对金钱的追求,对老板的具有潜在威胁。权力一旦和金钱牵连,再伟大的圣人都难以把持自己的定力。因此,除非老板本身不信这种理念,或者老板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或者这位男秘本质

忠厚,才有可能被老板重用外,绝大多数老板还是愿意选择女性秘书。原因很简单,相对于男性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比较容易满足,比较安分守己,比较能够忍耐,比较愿意服从,另外,职业特性要求秘书比常人要加的谨慎、细致、周全。而在这些方面,女性天生的细腻比男性有太多的优势。特别是在待人接物方面女性的委婉温和更容易令人产生好感,对化解商业交往中的矛盾或尴尬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企业中女性秘书占绝大多数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实。很明显,政界男性秘书多,与商界女性占优势的现象实属有其原因。

2、对现代秘书不良现象的思考。现实生活中,领导公务缠身,对于一些日常小事、家务琐事根本无暇顾及。而越是这些小事越能体现一些秘书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秘书给领导败事的主要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假公济私”,打着办公事的旗号为领导办私事,另一种是“假私济私”,就是借给领导办私事的时机办自己的私事,谋个人的私利。一样的职务、相似的发展轨迹、共同的诱惑、……湖南省政府两名副秘书长接连落马,令人嗟叹。来自2005年11月29日《法制周报》的报道说,湖南省政府前任副秘书长唐见奎因涉嫌受贿144万元,于2003年9月被判无期徒刑;仅过两年,继任者王道生也因受贿400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秘书长落马”现象因而受到了瞩目。福建省福州市原市委常委兼秘书长方长明、广东省揭阳市政府原副秘书长赖振才、安徽省阜阳市委原秘书长张华琪、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李大地、河南省焦作市委原副秘书长李应良、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原秘书长梁耀源……他们的罪行差不多都是受

贿、贪污、滥用职权,其中还有人领到了最重的刑罚——死刑,借领导之名,谋个人之利。所以,作为领导的秘书无论男女,只能好事,不能败事,否则就身陷囹圄的下场,这些领导秘书“翻船”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和深思。

上一篇:物价管理人员工作总结下一篇:我的妈妈满分作文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