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规

2023-03-12

第一篇: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规

安全科技概论结业论文——我国职业安全现状浅析

我国职业安全现状浅析

苏椿燕201006014110 文法系汉语言B10-1班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负荷越来越大,而长期从事某种单一的职业,难免会罹患某种职业病,如果不注意防护,很有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职业伤害甚至会导致损失巨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关于职业病认证与治疗困难以及生产安全防护措施明显不足的案例屡见报端。如何加强立法,预防防治职业病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还关系到社会能否和谐稳定的大局。

关键字:职业卫生、开胸验肺、职业病的认证、法律法规的完善

正文

一. 职业病现状面面观

1.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中国古代医籍中已提到有关职业病的内容。古罗马的老普林尼记述了奴工用猪膀胱预防熔矿烟气的办法,瑞士医生帕拉切尔苏斯提出铸造及熔炼中的劳动卫生问题,G.阿格里科拉报告矿工中呼吸病多发,B.拉马齐尼所著《论工匠的疾病》一书,详细分析和记载了多种生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的关系。随着大工业生产及自然科学发展,职业性疾病越来越多。

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 X射线,γ射线,细菌,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如现代白领阶层长时间伏案工作而引发的颈椎病,肩周炎,痔疮等慢性病。对其中某些危害性较大,诊断标准明确,结合国情,由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公布的职业病,称为狭义的职业病,或称法定(规定)职业病。

2. 职业病其实离我们很近

很多同学可能认为,职业病只和那些长期从事高温、高空等高危作业的人员才有关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职业病离我们很近:无论是马路清洁工人还是路边的摊贩,甚是是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老师,都无一例外有可能会受到职业病的困扰。但大多数人缺乏对职业病的基本概念,更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造成职业病从发现到预防防治都困难重重。从我国职业病严峻的现状来看,加强职业安全立法,特别是加大普法力度迫在眉睫。

3. 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我国的职业危害十分严重,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在2500万人以上。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发现职业病病例均在万例以上,居世界首位,且逐年上升。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发生尘肺病人581377例,疑似尘肺病人60多万,每年约5000人因尘肺病死亡。可以说我国的职业危害现状不容乐观,改变这一现状,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安全,防治职业伤害刻不容缓。

4. 开胸验肺事件所透露出的问题

郑州市振东公司工人王海超2007年下半年感觉身体不舒服,就是咳嗽,吐痰,有点胸闷。面对身体的不适,张海超一直以感冒治疗,但效果不好,10月份,张海超来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拍胸片检查,显示双肺有阴影,但不能确诊病情,意识到病情严重的张海超此后到河南省会的各大医院就诊,医生们给出了一致的结论,职业病尘肺,并建议到职业病医院进一步诊治。

这样的一个结果让张海超感到震惊,根据张海超的描述,2004年6月到患病前,他曾在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期间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他表示,这三个工种都会接触到粉尘。但由于张海超所诊治的医院不具有职业病审查资格,振东公司一直拒绝给张海超提供各种在工作期间的资料,造成张海超很长时间内都无法鉴定,病情一拖再拖。最终张海忠不得不开胸验肺以证明自己确实罹患了尘肺病。

2010年6月发生的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暴露出我国职业病防治、鉴定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揭示了打工者群体健康和生命缺乏保障的生存状态。卫生部于去年7月31日发出通知,决定开展全国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现状调查。人们也希望张海超的遭遇能带来某种变化和转机。

这本来是一个完全可以避免的人间悲剧,但它还是发生了。我们不禁要深思,是什么导致了这类事情的发生,很明显,在职业病的认证以及防治上面,我们的法规存在明显的漏洞,具有职业病审查资格的医院本来就少,大多数还被生产者把持,这样怎么能保证职业病认证的公正与公开。扩大职业病审查单位的范围,既能减少审查者承担的费用,又能减少徇私舞弊的可能,只有在源头上控制并堵死资格审查的漏洞,我们才能确保从职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所保障。

二. 职业病造成的严重后果

1. 对个人的影响

大部分职业病如能得到早期诊断、处理,大多数职业病愈后较好,但有些职业病如硅沉着病,迄今为止,所有的治疗方法均无明显的效果,只能对症综合处理,这类职业病会给家庭以及个人带来沉重的压力,更严重的是,社会成员对职业病

概念的严重缺失将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这不仅会使某些生产者逃避自己的法律责任,更会使相关法律条文形同虚设,使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得不到维护。

2. 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频繁发生职业伤害,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不得当,势必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最终的结果是生产效率的普遍下降,也不利于企业和社会总体生产效益的提高。更有甚者,如果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必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这和“以人为本”的宗旨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所以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防治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有了这种意识,职业病领域才会更加规范化。

三.职业病领域的新的问题和新的发展

1.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1)职业有害因素范围的扩展和所致病损类型的改变。当前我国职业有害因素的特点是种类多,存在范围广,不仅有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还有发达国家存在的高科技、高技术生产带来的新的职业有害因素。

(2)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潮流,对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缩小包括职业安全卫生在内的各个方面和领域的国际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体化过程中也不避免的带来某些负面效应。

(3)职业紧张导致心理障碍增加

(4)非工业生产的职业危害问题

2.新增13种职业病

此次颁布的新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大类,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被单列为一大类,新增进目录的职业病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大类中,如由于工作中接触射线而产生的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等7种疾病被列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大类。另外,由于从事纺织、橡胶等工作导致的钡及其化合物中毒、从事铀矿作业导致的铀中毒、从事化工行业工作产生的偏二甲基肼中毒、主要由于从事农药生产产生的一甲胺中毒,以及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

的其他尘肺也被列入目录中。 13种疾病被新列入职业病的原因,是因为职工在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会引起上述疾病。

由此可见,职业病的分类和判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病的种类肯定要不断增多,只要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职业病目录的不断变更将会是必然趋势。

四.为如何防治职业病,加强职业卫生安全而提的几点建议

1.加强立法与普法.

我国现行的关于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但这些法律可能还并不是那么尽善尽美,完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是杜绝“开胸验肺”事件再次发生的前提条件。相比较加强立法,现阶段普法的重要性更大,我们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措施

4. 加大监察力度

5.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 程根银 安全科技概论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 百度百科

【3】 解放日报网站 http://

【4】 职业病网http:///

【5】 央视新闻1+1报道

第二篇:职业健康安全理念

为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得到有效实施,公司倡导“珍爱生命、我要安全”的核心安全理念,要求各层次管理人员:

1)、必须站在“人本”的高度去审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公司首要的核心价值观。在安全工作方面,把职工的生命健康作为我公司最大的财富,把安全作为我公司最大的效益来看待。

2)、必须从满足职工的安全需求出发抓安全。把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作为公司的重要使命,致力于构建和谐矿山。

3)、必须以开放的观念推进安全工作。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4)、必须以创新的思维不断为安全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用新的理念指导安全工作,用新的思路分析安全工作,用新的方法落实安全工作,用新的标准要求安全工作。

5)、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安全工作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过程控制,坚信安全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必须在职工中树立崇尚安全、摒弃违章的观念。通过教育、引导、约束,培养一支遵章守纪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第三篇: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标准 要素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检查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制定 (◆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与组织的风险性质和规模相适宜?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包含对持续改进、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阐明了职业健康安全的总目标?)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传达与管理(◆如何向全休员工传达的?◆采取了哪些方式?

◆询问员工,看员工是否了解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为公众获得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提供了何种方便? ◆公众如何获得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得到实施(◆检查绩效测量结果,确认方针是否得到实施?)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评审与修订(◆是否有定期评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规定?

◆最高管理者是否定期评审过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如何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进行修订? ◆评审、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是否建立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有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

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

◆程序中是否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要求?)

◆是否对组织的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了辨识(◆是否按程序要求辨识危

险源及其风险?◆是否规定了辨识的范围和对象?◆是否有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清单?◆受审核部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有哪些)

◆用什么方法和怎样进行危险源及其风险的辨识(◆是否规定了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方法

◆方法是否适宜?◆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时,收集了哪些原始资料?)

◆辨识危险源及其应把握的要点(◆是否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各种类型的危险情况?

◆是否考虑到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带来的OSH风险?

◆如何进行风险评价(◆有无规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准则和步骤?◆有无重大危险源及其风

险清单?◆评价结果是否合理?◆对新项目和变化是否进行了风险评价和事前评价)

◆如何对风险控制进行策划(◆是否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如何对风险控制进行策划(◆对潜在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否制定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 ◆危险源及其风险的信息能否及时更新(◆有无更新信息的规定?◆是否按规定实施更新?) ◆在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时,是否考虑了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哪些重大风险列

入目标?◆其他风险如何控制)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是否建立并保持了识别、获得和更新法规及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程序(◆程序是否规定了识别适合本公司的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方法?◆程序是否明确了获得法规的渠道?◆程序中是否规定了收集、登录、保存的责任单位和人员,是否规定了收集频次、途径、登录方法?◆该程序是否规定了对法规变更信息的跟踪及负责人?◆该程序是否规定了向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传达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方面的方法和职责?)

◆适用于本公司的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哪些◆受审核部门适用的法规有哪些(◆是否建立了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有无遗漏?◆受审核部门适用的法规有哪些?)

◆法规信息是否及时变更(◆由谁负责?◆做得如何?) ◆如何向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传达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法规信息如何进行内、外部沟通?谁负责?◆和需要了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员工面谈,看其是否充分了解? ◆员工是否意识到不遵守法规的后果?)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本组织的守法情况及守法证明性文件(◆过去、现在有无违法?◆各项职业健康标准是否清楚?有限违背情况?◆有无守法证明性文件,如新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噪声的监测数据等?)

4.3.3目标

◆组织是否设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目标是否形成文件?◆是否经领导批准?

◆是否分解到有关的职能和层次?)

◆设定目标时应考虑的一些方面(◆目标的内容是否符合方针的要求?◆目标的内容是否考虑了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考虑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及其风险?◆目标的内容是否考虑了员工和相关方的观点?◆目标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承诺?◆实现目标的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考虑了技术上的问题、财政及动作上的要求?◆目标是否尽可能的具有可测量性,有无测量目标的方法?)

◆目标是否得到了落实(◆受审核部门是否均有相应的目标?◆目标是否具体并尽可能量化?◆是否设置了必要的可测量参数?◆是否制定了实施目标的方案?◆企业资源是否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是否明确了招待部门和负责人?◆是否已向有关人员传达?◆有关人员是否清楚?)

◆有无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实现的证据(◆检查绩效测量结果,确认目标是否得实现?) ◆目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依据什么评审、修订?◆目标的评审、修订是否体现持续改进?)

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是否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方案是如何制定、批准的?◆受审核部门有否相应的方案?◆是否所有的目标都有相应的方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内容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明确了责任人?◆是否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措施、方法?◆是否明确了时间要求?◆是否规定了资源保证?)

◆方案是如何监督实施的(◆由谁负责方案实施的监督?◆如何验证方案实施的效果) ◆方案能否保证目标的实现(◆是否存在一个评审方案的过程?◆是否所所的目标都有相应的方案?◆有关人员是否参与方案的制定?)

◆方案是否及时修订(什么情况下修订方案?是否进行过修订?) 4.4.1结构和职责

◆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是否有清晰的职业健康安全组织结构图?

◆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尤其是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受审核部门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是什么?)

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权限(最高管理者是否明确其各项职责?)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权限(◆管理者代表是否对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负责?

◆是否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是否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提供资源的途径是否明确? ◆承担管理者如何表明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是否指定了职业健康安全员工代表,其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 ◆管理者如何参与和支持职业健康安全活动?

◆有关职责、权限如何传达到位的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是否确定了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否包括对教育、培训和经历的要求?◆是否对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培训与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建立了确定培训需求和实施培训的程序◆组织是否制定了实施培训的具体计划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评审和修订培训计划◆应接受培训的人员是否都经过了培训(◆培训需示是如何确定的,是否考虑到职责、能力、文化程序以及风险的不同情况的要求?培训的对象是否包括所有员工?◆组织是否根据培训需求制定了培训计划?◆有没有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意识、程序的培训?有没有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的培训?◆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包括可能具有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岗位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并进行了资格认定?◆对内审员是否进行了培训?◆对临时工是否进行了培训?◆受审核部门员工培训情况如何?

◆培训程序和培训计划是否得以有效实施◆是否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培训的记录(◆培训是否得以实施?◆是否有记录?◆培训后是否考核?◆以何种方式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实际效果如何?)

◆供方和承包方是否需要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培训的效果如何?) ◆对从事可能产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效果如何(可能产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岗位有哪些?是否明确?这类岗位的人员是否都接受了适当培训?是否都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4.4.3协商和沟通

◆是否制定了协商和交流的程序?(◆组织是否有协商和交流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协商和交流的方式、内容作了规定?程序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

◆是否规定了与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外部人员获取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途径和方法是否可行?是否方便?

◆内部协商的内容(◆员工是否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程序的制定、修订与评审?

◆是否参与商讨影响工件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如引入新的或改进的设备、原材料、技术、程序或工作模式等?◆员工是否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策划和事故的调查处理等? ◆员工是否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员工代表以及谁是管理者代表?

◆协商和交流的记录◆通报组织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职业健康安全表现的过程 ◆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的过程

◆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如何交流(◆涉及重大风险的外部信息有无适当处理和记录?

◆是否保存有接收和答复员工意见建议的记录?◆是否同员工、周围进行过信息交流?◆是否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信息通报采取何种方式?◆受审核部门涉及到哪些信息交流? ◆同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是否参加政府劳动保护机构组织的活动?

◆是否同供方和承包方交流职业健康安全信息?) 4.4.4文件

◆组织是否有文件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文件是否齐全?文件是书面形式还是电子形式?(◆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有多少?◆与受审核部门相关的文件

◆三同时报告、组织结构图等是否保存完好?◆电子形式文件的使用是否有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核心要素并符合其要求?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是否给予确定及描述?(◆职手册的内容是否满足GB/T 28001的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文件的接口是否清楚?)

◆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有否规定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文件是否便于查阅?) 4.4.5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制定的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性?程序中是否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布、存档、查找、修订、评审做出了规定? ◆程序文件是否有效版本?◆外来文件(如标准)是否包括在控制范围之例? ◆是否规定了文件的保管办法?◆是否规定了适时和定期评审文件的有效性? ◆是否规定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应得现行有效文件? ◆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管理办法

◆文件的编写、批准、发布、保管、修订、评审情况(◆所有文件是否字迹清楚?

◆所有文件标识是否明确?◆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授权人的批准?◆所有文件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订日期?◆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识别文件现行修改状态的方法是什么?是否满足要求?◆使用处是否都使用适应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的查找是否方便?◆文件的保管是否有效

◆外来文件的控制(◆是否对外来文件的收集、审查、批准、归档、发放、使用、评审、更新、补充和作废等作了规定?◆执行的如何?)

◆作废文件的管理(◆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 4.4.6运行控制

◆是否确定了与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哪些?◆与其相关的运行与活动确定了吗?◆受审核部门与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有哪些?◆如何确定的?◆何时确定的?◆是否确定了与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

◆对确定了的与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是否进行了策划,是否有程序之类的规定(◆组织所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否制定了管理规定? ◆对组织活动、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是否制定了管理规定?◆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设备,是否有日常管理规定?◆是否有原材料供应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程序?◆化学品和设备入厂前是否评价?有无程序?◆运行程序中是否有运行准则之类内容?◆对关键设备和工序是否明确了须监测的内容和控制限界值,有无支持的作业文件?◆运行控制是否充分?能否达控制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的目的?◆运行控制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否具备可操作性。 ◆有关的程序和要求是否通报供方和承包方?采用何种方式通报?)

◆运行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员工是否了解运行标准?◆实际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执行?是否超越控制界限◆是否按要求记录?有关的运行记录是否证明其遵守程序?◆是否向供方和承包方通报了与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信息?)

◆噪音管制 (◆车间及厂界噪音排放标准是多少?主要噪声污染源有哪些?◆噪声防治设施和方法有哪些 ◆有无社区居民投诉?)

◆化学品管制(◆化学品的保管状况怎样?◆按要求使用化学品?◆是否存在渗漏情况?)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中已识别的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有哪些?(◆组织、部门中可能产生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设备、场所、活动是否得到明确?◆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状态是什么?◆以往是否发生过?◆一旦发生会产生怎样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是否建立了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是否有程序?◆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内容?◆是否针对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规定了处置对策)

◆依据程序做出响应,能否防止或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针对事故和紧急状态采取的对策能否起作用?◆对策是怎样确定的?是否经过认证?◆是否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有无与相关部门联络的规定?)

◆是否有对程序进行定期演练的规定(◆如何规定的?是否演练过?◆演练的效果如何?

◆是否根据演练结果对程序加以修改?◆有无上述记录?)

◆是否有对程序进行评审、修订的规定(◆什么情况下评审?◆什么情况下修订?

◆是否明确规定当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要对程序进行评审并适时进行修订? ◆是否对修订的程序进行评审、批准?◆程序的更改是否有记录)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有无绩效监视和测量程序(◆是否建立并保持绩效监视和测量程序?◆绩效监视和测量程序是否覆盖了具有重大风险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通过对具有重大风险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的例行监视和测量,能否保证相关活动处于受控制状态? ◆监视和测量的方法、依据有无具体的规定?◆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是否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例行检查?(◆能否追踪目标的执行情况?◆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追踪?)

◆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日常运作进行检查(◆是否检查运行控制程序?如果如何?

◆是否检查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的执行情况?◆是否检查作业文件的执行结果? ◆对重点工序、设备的日常监测,是否有记录)

◆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测定?(◆有无测定记录?◆外部项目监测是否由具有资格)

的单位进行)

◆是否定期评价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

◆有无对事故、疾病、事件和其他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的统计监视?(◆程序有无规定?◆是否执行了规定?◆统计监视的结果是否有记录?◆是否就统计监视的结果适时采取纠正措施?)

◆监测异常时如何处置?(◆是否有明确的报告程序?向谁报告? ◆出现了异常之后是否采取了处置措施?◆处置是否生效?◆是否有记录?)

◆有没有建立监视设备的控制程序,对监视设备有没有进行校准和维护,是否保存有校准和维护的记录?(◆是否有监测设备校准规定或程序?◆选择的监测设备,其准确度和精密度

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规定进行使用前校准和使用后的周期复校?◆是否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监测设备是否有校准有效期的标志?◆不适合贴标签时,如何识别校准状态?◆监测设备贮存、保养、维修是否符合要求?◆操作者是否按规定调整监测设备?◆监测设备的校准记录是否妥善保管?)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是否建立了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调查和处理程序?◆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文件化程序?◆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调查和处理是否得到实施?

◆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是否得到实施◆伴随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文件更改和信息交流 ◆更改后的文件执行情况及记录(◆更改后的文件是否得到实施?有否记录) 4.5.3记录和记录管理

◆是否有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处置等管理内容做了规定?◆本组织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记录有哪些?◆与受审核部门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记录有哪些?◆程序中是否包含对记录的质量要求?◆是否有保存期限的规定?)

◆记录管理的实况(◆是否对记录进行了清理,并列出了清单?◆对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是否与书面程序的要求相一致?◆记录是否填写正确、字迹清楚?◆贮存是否便于存取和检索?◆贮存环境如温度、湿度是否适宜,防尘、防蛀等保护措施是否得当?◆过期记录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置;◆现行记录是否完整?能否提供足够信息?信息是否可靠、可见证?◆记录能否做到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员工在需要时能否从组织的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应信息?)

4.5.4审核

◆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是否进行了年度内审方案策划且明确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年度内审方案是否经管理层批准?◆年度内审方案是否发给有关部门?◆是否按年度内审方案的计划实施了审核?)

◆内部审核的实施(◆是否制定了内审实施计划?◆内审实施计划是否覆盖全部要素和全部部门?◆审核是否由非从事受审核活动的人员进行?◆审核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审核是否抓信了关键环节(部门、设备、活动)和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审核用检查表是否充分、符合要求?◆审核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说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4.6管理评审

◆是否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的规定(◆评审的时间间隔是怎样规定的?◆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否由总经理亲自主持?) ◆受审核部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充分(◆如何参加管理评审?

◆是否就下列内容进行了评审: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适宜?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实现程度如何?是否需要更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②现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是否适宜。风险的现有水平和现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③资源是否配置得当,能否满足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要求?④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活动及其相应文件是否需要修正? ⑤自前次管理评审以来所进行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及其有效性。

⑥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趋势;事故和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⑦相关方的投诉、建议及其要求。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⑨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状况如何?⑩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领域是什么?)

◆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完整并形成文件?(◆有无评审记录和形成其他文件? ◆“管理评审报告”中有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的结论? ◆是否提出了需要加以修正的方针、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 ◆有无不符合,是否提出了纠正要求)

◆管理评审的后续管理(◆评审的后续工件进展如何?

◆对管理评审中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跟踪验证,验证的结果是否记录并上报给最高管理者)

第四篇:职业健康安全试题

单位__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和——以及实现这些——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a )

a)、方针、目标、目标b)、方针、计划、计划c)、文化、目标、目标d)、制度、目标、目标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的一种方式,包括影响

10、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的开展时,应注

意的是:(a )a)、策划工作应定期或及时开展b)、应在新的工程活动、引入新的建筑作业程序后系统地展开c)、对所评价的风险应按同样重要度对待,不应有所忽视d)、行业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策划、实施过程进行评审

11、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是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具体化和阶段性体现,以下关于制定目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应以组织要求为框架,确保目标合理、可行b)、以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础,确保其针对性和持续渐进性d)、企业自身变化信息应纳入管理评审范围

18、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里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a)a)、纠正与预防措施、持续改进b)、纠正措施、完善措施c)、预防措施、发展措施d)、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1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①学习与培训、②体系策划、③初始评审、④文件编写、⑤体系试运行、⑥评审完善这六个步骤,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与职责以及绩效——的方法。( a)

a)、重点活动、测量b)、主要因素、考察c)、各种活动、考评d)、重大事故、测评

3、生产经营单位在制定、实施与评审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时都必须优先考虑的是:( a)a)、职业过去与现在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b)、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c)、社会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注程度d)、国外同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效益状况

4、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组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评审工作应交由管理部门定期进行b)、组织为体系中其他要素的实施、运行提供保障基础c)、组织工作包括机构与职责、培训、协商与交流、文件及资料记录管理等 d)、协商交流应在企业内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与协商计划以提供保障

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关键——与职责、主要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等内容。( a)a)、目标、岗位b)、计划、领导者c)、内容、步骤d)、目标、领导者

6、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管理的文件与资料控制及记录管理应满足:(a ) a)、任何情况下,文件资料都便于获取使用b)、文件资料传达至所有人员 c)、职业安全健康所有记录应长期保存以便查阅参考d)、为避免文件资料及记录的误用,应严密控制其获取使用途径

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计划与实施工作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依据自身的——与——情况,针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划。(a) a)、危害、风险b)、生产经营、以往安全健康工作c)、生产过程、危害d)、工艺流程、风险

8、不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大体相同,其核心均为: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的管理过程,以——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a)

a)、动态循环、持续改进b)、持续改进、循序渐进c)、良性循环、系统观点d)、动态发展、系统观点

9、下列关于初始评审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a)、初始评审对生产经营单位现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相关管理方案进行评价b)、初始评审旨在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据c)、初始评审过程主要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d)、初始评审工作应由行业管理部门安排专员来完成

c)、考虑自身技术和财务能力以及整体经营上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确保其可行性与实用性d)、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并形成文件

12、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a)、管理方案应明确体现实现目标的依据和方法b)、职能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进行评审c)、管理方案应借鉴以往风险控制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作为主要依据

d)、为保障其有效性,管理方案一旦确定,就必须切实坚持执行,不得更改

13、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应急预案与响应的描述不当的是:(a )a)、应急计划的响应能力检查重点在于计划的响应速度b)、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c)、建立应急计划应依据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结果和法律法规等要求来开展

d)、应及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14、职业安全健康检查与评价主要包括绩效测量与检测、事故事件与不符合的调查。(a )a)、审核与管理评审b)、评估与后果处理c)、改进与程序控制d)、评审与计划调整

15、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测量和监测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a)、主动测量为企业活动的基本过程监测提供了预防机制b)、绩效测量和监测程序可保障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c)、被动测量对与工作有关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进行确认、报告d)、作业环境监测属于被动测量范围

16、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对象不含括:(a)a)、已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b)、程序及作业场所的条件和作业规程c)、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d)、自身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17、关于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由职能管理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评审b)、评审的目的是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c)、审核活动的结果属于评审的主要内容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③⑥d)、①③②⑤④⑥

20、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学习与培训,描述不正确的是:( a)a)、学习与培训有助于员工建立“防微杜渐”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b)、管理层培训主要针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建立与实施体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c)、内审员培训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d)、全体员工培训可使他们了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给与的必要支持是否合理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OSHAS18001运行管理模式为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管理评审。(错 )

2、生产经营单位制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可规定其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方向和原则,确定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及绩效的各具体分目标,表明实现有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正式承诺,并为下一步体系目标的策划提供指导性框架。(对 )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计划与实施工作包括初始评审、目标、绩效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和应急预案与响应。(错 )

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用于制定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计划,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对 )

5、职业安全健康检查与评价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或及时地发现体系运行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并确定问题产生的根源或许要持续改进的地方。( 错)

6、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的是企业将原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按照体系管理的方法予以补充、完善以及实施的过程。(错 )

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程序包括认证申请及受理、审核策划、审核实事、验证及审批发证和认证后的监督。(错 )

8、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策划和准备主要包括确定审核范围、制定审核组长并组成审核组、制定审核计划以及准备审核工作文件等工作内容。 (对 )

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以验证受审方能否通过此次审核。( 错)

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和安全许可证、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定烟花爆竹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规范。(对 )

第五篇:我国基层税务干部的职业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案例一:据《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关于深圳市发生暴力围攻税务、公安执法人员事件的通报》,1999年3月26日晚,深圳市地方税务局打击假发票专项斗争行动小组对群众举报和税务机关掌握线索的娱乐服务业使用假发票情况进行了突出检查。在对福田区岗厦村大嘉乐酒楼进行检查时,遭到该酒楼法人代表吴楚元等不法分子的公然对抗,3名税务稽查人员和2名

公安干警被殴打致伤。个体工商户张某元至9月拖欠税款9945.38元,12月29日上午,铜陵市铜官山区国税局长江路分局税务干部依法对其征收时,遭遇暴力抗税。张某及其亲属手持菜刀和棍棒胁迫5名税务人员现场禁闭,限制人身自由1个多小时。辖区派出所出动干警制止无效后联动特警队才把5名税务干部解救出来。

案例二:9月27日上午,枣阳市国税局干部王亚旗前往个体工商户刘建刚的经营地点依法催收税款,刘恼羞成怒从桌子上抓起一把剪子,猛向王的左胸乱刺,王当倒在血泊中。经医院多方抢救王亚旗得已脱离危险,但其左肺被刺坏死,造成开放性血气胸,至今尚未康复。

案例三:12月28日《郑州晚报》以《转移纳税资料砸毁执法车辆——中博集团胆太大》为题刊发消息:12月27日上午,郑州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同时对郑州中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中博商贸城进行正常调帐检查时遭围攻。地税局车辆当场被砸毁,车内所查收的企业经营账本及应税资料被焚烧,税务干部被围困数小时。

案例四:湖北松滋市9月21日,年仅32岁国税干部杨松与同事到松滋市街河市镇一个体户吴林望的商店里,为其送达税务登记证,按上级有关规定向其收取工本费,吴林望拒不缴纳。杨松与同事反复向其解释,宣传政策,但吴林望心烦恼怒,突然从柜台内操起一把水果刀,威胁杨松。杨松和同事只得离开,不料刚走出店铺,吴便朝杨松后背连刺4刀,杨松当即倒地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上述案例近年来,特别是“涉黑经济领域”以及由黑社会保护伞支撑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应对税收执法过程中制造恐怖、暴力以及过激、突发的人身伤害事件在全国各地明暗重演。如重庆黑老大文强家财近亿,其涉黑经济领域税务干部无法履行职务致使国家税收几近颗粒无收的事件在全国各地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党的税收事业公然遭受挑衅,社会影响及其恶劣,严重威胁着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和个人权益,极大地消耗了税务机关的人力、物力、财力。笔者所处的监利水乡也不例外,地方黑恶势力多方涉足经济领域,税务干部简直无法开展工作,暴力抗税事件一触即发。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隐患日趋凸显。

如何净化纳税环境,保障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笔者认为执政当局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问题存在的主要表现

通过国际互联网,笔者设置关键词搜索“谩骂税务干部”、“围攻税务干部”“殴打税务干部”、“税务干部受伤”、“杀害税务干部”、“冲击税务机关”等针对税务干部职业与人身安全问题的暴力事件帖子粗略合计50余万(条)篇,除掉重复的、炒作的、国外的部分,也不考虑事件已经发生没有报道的部分,平均到全国的税务干部身上,数目可谓触目惊心。归纳起来,围绕税务干部人身安全问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要挟为目的:自伤、自残、自杀、自毁自个财物恐吓等。约占抗税事件的30%左右。此类事件多发生在农村商业税收与农村季节性作坊,隐蔽性生产加工、流动性商业税收征收与税务强制执行过程中。不法商户以言语要喝农药、要上吊、要跳河和砸摔自家残滞冷背商品,以此威吓税务干部居多。实施直接攻击税务干部的相对较少。

二是以报复为目的:谩骂、持械威胁、限制人身自由、诬告、围攻、殴打、撕毁文书、销毁应税资料、砸毁税务执行车辆以致行凶杀人等,约占抗税事件的40%以上。此类事件多发生在税务稽查、账簿与商品查封和税务强制执行执行阶段。如开篇案例述是。

三是以抗法为目的:黑社会地下出“警”冲击税务机关控制税务干部,散布谣言、煽动闹事、集体围攻等。此类案件约占暴力抗税事件的25%左右。其性质更严重,影响更恶劣。对税务干部的职业安全与身心健康摧残不可挽回。此类事件较集中发生在地方黑社会人员把持或由黑社会保护伞支撑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有关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务执行阶段。

四是“借刀杀人”型。即涉税事项完结后年长月久,征纳双方似乎鱼水情深,在税务干部麻痹大意时,税务管理相对人动用各种手段借他人之手寻衅滋事伤害税务干部。

二、因子解析

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问题,是世界性难题。社会制度成熟的国家对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通常采取立法形式加以保护。社会动荡国家的税务干部却经常面临被枪杀或攻击的危险。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经济迅猛发展,各方利益交锋博弈,税收法制文化建设不成熟,社会对税法的遵从度低,国家法治税收刚

性弱化等一系列因素催生了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问题的存在与演进。

一是受社会利益调整物化思想影响,部分税务管理相对人心态失衡。在社会进入“改革攻坚期、利益调整期、矛盾高发期”阶段,社会保障机制和救济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保护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整体步伐;社会弱势群体心理上表现出“焦灼”和“危机”,行为上表现出“暴

力威胁”与“利益”共生倾向;从而致使相当部分的税务管理相对人滋生“不平衡、不公平、不满意”的心态,对立情绪日益严重,矛盾日益尖锐。而税收征收管理过程恰恰是各方利益冲突的契合点和各种复杂情绪的交汇点,在此情况下,一些税务管理相对人为捍卫自身的权益,往往会不自觉地使用过激手段,将不满情绪和“吃亏”心态之怨气发泄到税务干部身上。少数税务管理相对人出于报复和仇视社会的心态,对税务干部实施人身侵害,制造抗税事件。

二是税收普法工作滞后,税务管理相对人特别是农村商业经营者税收法制观念淡薄。多年来各地突出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社会人的精神关注。群众法律知识匮乏,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心理缺失,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税收公正执法的要求产生了较为突出的矛盾。少数纳税人囿于自己的知识面,往往以自身利益得失来理解税收法律。一不如意就和税务干部对立,动辄耍横的、动粗的比较常见。税务执行中,有些人为维护乡邻关系,有时会参与围攻、抗拒执行。还有的税务管理相对人认为自己“有关系、有门路”,视税收法律为儿戏,信“访”而不信法。少数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查封决定随便撕毁,有的甚至千方百计转移、藏匿财产以逃避法定的税收义务,一旦动用强制执行措施,就容易酿成围攻和袭击税务干部人身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是相关法规制度缺位,打击不力。从现行的《税收征管法》和《税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规定来看,我国对税务干部的执业规范和从业道德要求可谓世界先进水平。但对税务干部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障缺乏明确的法律保护条文。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也只是提到“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可见制裁惩处危害税务干部人身安全行为的措施不足。一些闹得凶、危害重、影响大的抗税案,往往以“司法拘留”的形式把当事人关几天放回收场,大多数抗税分子逃脱刑事责任的追究。如12月27日,郑州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同时对郑州中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中博商贸城进行正常调帐检查时遭围攻。地税局车辆被砸毁,车内所查收的账本及应税资料被烧掉,税务干部被围困。此暴力抗税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法律追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法抗税者的嚣张气焰。

四是法律思维与大众的朴素思维存在现实差异。抗税案件的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是否一致,取决于是否有确切充分的证据来证实,俗话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但是抗税事件往往突发多变,犯罪嫌疑人毁灭证据意识强,在当地势力大威慑旁人不敢作证,税务部门证据收集固定十分困难,一旦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不致,或者法庭认定的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出入较大时,税务机关出现败诉的可能性极大。不但没有震慑力,而且会失去税务机关行政执法在群众中的威信。

五是税务机关内部消极保安全的思想比较流行,缺乏对自身安全的警惕性和应急能力。一方面,税务机关对损害税务干部人身权利和扰乱国家税收秩序行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总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且税务机关内部对税务干部遭受当事人伤害时如何处理,缺乏相应的法律认识,少数税务机关连应急机制和处置措施都不完备。另一方面,在当事人与税务干部缠闹时,大多采取消极躲避和息事宁人的方式,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委曲求全,不敢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去制裁违法当事人。再次,部分税务干部防范意识差、无应变能力,发现问题不及时报告上级领导,不积极应对,致使损害后果扩大。少数税务管理相对人正是摸透了“税务机关怕出事”“税务干部怕惹事”的心理,威胁,辱骂、殴打甚至加害税务干部时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此外,少数税务干部素质所限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税务机关安全措施不力等也是产生过激行为出现暴力抗税事件的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现阶段,威胁和危害税务干部人身安全的过激行为与暴力抗税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税务干部的工作姿态,干扰了税务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行。鉴于当前税收法制建设和税务干部人身安全问题的紧迫形势,建立有针对性的防范机制和应对措施迫在眉睫。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建设任重而道远。维护税务干部的权益和税收法律的权威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保护税务干部人身安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对此,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当前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

宏观方面:

首先要尽快推动国家立法,对税务干部职业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税务干部具有公民和代表国家行驶税收征收管理的双重身份,侵害人在对税务干部人身权利进行侵害的同时必然涉及对国家公权的破坏,其社会危害性超过对普通公民人身权的侵害。《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干部税收征收管理权使税务人员维权有了形式上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必需的配套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从而使税务干部的控告权形同虚设,维权也就无从谈起。以来针对税务人员的暴力事件直线上升,但很少见到有侵害人受到法律制裁的。着眼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对对侵害税务干部人身权的惩处力度,在立法上要充分考虑对税务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税务干部的权威性的保护,如将“藐视税法”、“税外侮辱”、“诽谤、威胁”税务干部等行为列入刑法的保护范畴。同时,对税务干部维权时的控告主体,控告提起的期限,作出处理的期限以及作出处理的救济权利等,出台配套的规定或司法解释。

其次是迅速构建健由审判系统、公安机关和行政部门参加的司法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对税收统一领导的制度优越性。对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容易引起群众对抗、事关大局发展的抗税事件,积极制定预案,充分发挥联动机制的功能,形成维护税收法律威严的合力,共同消化社会矛盾。税务执行中,借鉴公安部门的协作经验,建立执法部门区域协作长效制度,必要时联合执法,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当事人寻衅滋事。

再次,要切实加大税收法制宣教力度,营造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税务机关要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主动配合当地司法部门和宣传部门,采取灵活的措施,围绕每年国家确定的主题开展税收法制宣传;充分挖掘自身懂法、知法、护法的资源优势,以橱窗、板报、和宣传栏大力宣讲税收法律知识;利用涉税案法院开庭公审时机,大力组织纳税人以案说法、以案明法、以案普法;对出现暴力抗税、冲击税务机关、伤害税务干部等事件的典型案件,予以重点打击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电视、报纸、网络甚至是公益手机短信等传媒手段进行广为宣传,让公众感受法律的威严,体认对法律的信仰、对税务干部的敬重。

微观方面:

一是加强门卫盘查严格身份登记,控制人员动态。

1、对酒后造访的、情绪对立的、谩骂滋事的及有寻衅倾向的税务管理相对人,要制止其进入税务办公区及宿舍。

2、查禁可疑物品带入税务机关。如有疑问的挎包、不明性质的液体、管制刀具、棍棒等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控制措施。

3、掌握纳税人动态。对到访的税务管理相对人去什么地方、找什么人、可能会做什么事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是切实提高警觉,树立税务干部自防意识。转变传统上“当事人不敢冒犯国家公务员”的观念,在思想上切实树立捍卫税收法律尊严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的防备意识。日常工作中禁止私自或单独税务执法,特别是单独强制执行税务案件,不要轻易将家庭住址、家属子女和私人联系方式等与税收征管无关的信息情况告诉当事人;对矛盾过度激化、当事人有暴力倾向或者其他安全警讯的抗税案件,要及时汇报给上级,启动相应的安全防卫机制。

三是强化税务干部自卫能力,学会应急处理。要采取主动措施,避免税务干部成为侵害行为上的“弱势群体”,维护个人权益上的“被动群体”;税务机关要通过渠道对税务干部进行必要的防卫常识的学习和训练。重点掌握心理疏导方法,遇险遇袭时如何反应,身边出现暴力抗税事件时如何处置,对不明性质的液体、刀具、凶器等如何进行正当防卫和躲避等。

四是规范接访机制,优化运行保障。在税务干部接访过程中当事人因要求没满足、目的未达到或者矛盾激化等原因,出现过激行为的,占有较大比例。税务机关在人员配置上,要避免单人接访。在场所选择上,要考虑设置在低楼层、有防护窗、“电子眼”、过道开阔的房间;在制度规范上,对税务干部接访、税务稽查、强制执行等都要突出安全防范出台明确的制度。

五是端正税务税务干部形象,提高驾驭能力。自觉加强税务干部职业道德修养,着装上岗、杜绝酒后工作与纳税人搞情绪对立;业后与纳税人打交道时,慎用压制性、教训性、挑衅性的语言;学会加注“冷却剂”,强制执行时,学会加注“缓冲剂”。

六是注意心理矫正,进行情绪疏导。研究证明,抗税拒管过激行为者或暴力伤害事件的当事人,多数由于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受到心理伤害而引发。掌握心理学的一些技巧,往往能在开展工作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比如心理平衡法、情绪渲泻法、情绪转移法、创痛安抚法、损害对比法等。

七是优化税务保障,硬化安全条件。在规划建设时实行办公区与干部生活区分离;遵循“通讯畅通、应急得力、防卫可靠”的思路安装监控器,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升级值班保安的装具和装备。

八是加大处置力度,予以重点打击。税务机关不能消极求和谐,被动保平安。对于扰乱税务机关秩序,谩骂税务干部、实施人身侵害等有过激或暴力行为的当事人,税务干部须根据《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理直气壮地及时制止、严肃训诫。对于因哄闹、冲击税务机关、使用暴力、威胁等方法抗拒税务干部执行公务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自卫。对构成犯罪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提请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

九是建立应急预案,高效处理问题。着眼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税收的大局和维护税收执法的权威性,以保障税务干部人执业安全为方向,对暴力抗税事件、过激行为、伤害行为、威胁行为等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建立有前瞻性、预见性和可行性的应急预案,并组织税务干部学习,让大家知道一旦出了情况“怎么办?”在互联网无处不在、手机无孔不入的情况下,既要掌握话语权,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妥善处理问题,尽可能避免损失扩大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十是开展税收执法安全评估,实施动态保障。税务机关内部建立涉税案件风险综合分析机制,重点掌握一些矛盾大的、涉及人多的、对立严重、税务管理相对人有滋事倾向等安全风险高的纳税环境,对分管税务干部实行重点保护制度。

十一是创新工作方法,做好税收征管答疑。围绕纳税人诉求、查明办税事项和税收法律适用等方面,开展实时的答疑和疏导,阐明税收征管的合法性、合理性。同时,充分利用协税员便于征纳沟通的优势,积极发挥正面影响,消除当事人疑虑,化解税收矛盾,帮助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十二是提高办税质量,增加和谐因素。在税务干部中积极营造办公正税、良心税、和谐税的环境和氛围,在确保税务执法效果的基础上,高度关注社会效果,力争在办税服务工作作风上适应新形势,采用新方法,满足税收征管新要求。

上一篇:违法违纪案例心得体会下一篇:五好党委创建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