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反思

2024-04-15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反思(共15篇)

篇1:《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反思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反思

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是在学习了阅读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能说会道:“人间处处有真情”之后来完成的作文。这次作文的体裁属于应用文,作文的要求是:感谢信的格式要真确,把一件事情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书信,体裁又特殊,所以习作的重点应是掌握正确的书信格式,难点是叙事要有真情实感。

在学习阅读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时我就重点让孩子们掌握书信的格式,明确应该怎样写一封信。紧接着在学习能说会道:“人间处处有真情”时,我又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重温那些让人感动的亲情、师生情、海峡两岸同胞之情,走进情感的世界,敞开心扉讲述自己曾经深受感动的一件事。其实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我就曾经让学生在课后小练笔时写过《让自己最感动的一件事》,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得到关爱的一件事》。所以学生说起来自然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在学生讲述时我认真倾听,收集信息,为作文课做好选材的准备。就这样虽然还没上作文课,但我和学生都已做好了习作的准备工作,就不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了,孩子们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作文任务的三分之一了。

在上指导课之前,我结合前面学生学习的情况精心设计了教案:从导言、教学环节、板书到过渡语,字斟句酌,在脑海中设想上课的情形。课堂上我用富有激情的语调,触动孩子心灵的的话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畅游情感的天空,采撷一朵让自己心存感激的人和事的云朵,激发写作的愿望。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孩子们对本次作文的要求及选材及其明确,在小组交流时孩子们说得热火朝天,真情在他们的眉宇间流淌。然后我根据巡视指导时了解的信息,选了取材有代表性的几名同学发言。他们有的是要感谢敬爱的老师,有的是要感谢自己的亲人,有的是要感谢朝夕相处的同学,还有的要感谢素不相识的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就这样孩子们有事可感,有情可抒,有言可写,自然是下笔如有文。在孩子们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几个孩子也不再是眉头紧锁,不知从何而写了。

读着孩子们饱含感激之情的习作,特别是有的孩子是写给我的感谢信,有些事情在我看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在孩子们天真而纯洁的心灵里却是那么的在意,真让我既感动又温暖。也更加体会到只有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注重积累,加强指导,学生才能在习作中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体会到习作的快乐。

篇2:《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反思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简介巴金)

2、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读生字,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找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第1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2、3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回信容易吗?自读课文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就是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

2、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提起了笔,给家乡孩子写信,这是为什么呢?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精读第4、5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为什么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简介中知道了他是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2、巴金为什么而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来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甚至还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5、小结:巴金是有名作家,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已87岁了,还在想着怎样为社会添光彩,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也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6、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六、讲读课文第6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读,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七、学习书信的格式

1、了解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几个组成部分。

八、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九、总结

篇3:《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反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巩固本课生字词。

2.通过对课文句子的理解,体会巴金爷爷的性格品质;掌握书信格式。

3. 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谈话导入

1.听写字词。

2.教师相机对重点和易错字词进行指导。

3.学生交流预习中所查阅的有关巴金先生的资料。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预习和自学能力,利用课前自学字词、课上听写,可及时反馈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情况。教师对重点和易错字词进行指导,可强化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有效积累。】

二、自学批注,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画出感触最深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巴金。把感受批注在旁边。(自由读书、批注用时10分钟)

2.师生交流学习所得。

【关心孩子的巴金】

(1)学生读句子并谈感受。

(2)教师出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透过“千斤重”这个词语体会巴金对孩子的爱。

(3)学生继续交流,练读句子。

(4)教师补充学习资料:巴金写字的时候,手抖得厉害,那支小小的笔怎么也比画不到纸上去,他就用自己的左手推着右手去写。这哪里是在写字呀,这分明是用自己生命的一点点消耗来换取他思想的表达!(先自由读,后指名读)

【谦逊的巴金】

( 1 )学生读句子并交流 。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老老实实、平平凡凡”两个词语读出巴金的谦虚。

(3)教师出示补充资料,并动情朗诵,引导学生感受巴金的真情真意,读出巴金的心声。

(4)学生读中悟、悟中读。

【乐于奉献的巴金】

(1)学生读句子并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句子中四个“更多”的含义。

出示表达练习题:让我们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次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是一朵花,()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伟大的人。

【珍惜时间的巴金】

(1)学生读句子并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分一秒”体会珍惜的背后是巴金的永不满足和博大的追求。

【对孩子充满希望的巴金】

( 1 )学生自主交流 。

(2)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关心、希望、珍惜、谦逊、奉献的背后就写着一个字———“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导学卡”引导学生自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会学生阅读批注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再一次与文本生动地对话,通过对相关语句的批注学习体悟巴金的性格品质。】

三、写作练习,达标反馈

1.引导学生以“亲爱的巴金爷爷”这句话开头写一封回信,注意信的格式。

2.利用视讯展台批改交流学生写的书信,规范信的格式。

3.学生再次修改书信并自评。

【设计意图:写书信这一当堂达标环节,不但能及时反馈学生对书信格式的掌握情况,而且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巩固了基本技能。】

四、拓展升华,美文推荐

1.教师出示2003年巴金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2.推荐阅读:《鸟的天堂》《索桥的故事》。

篇4:《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反思

在这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再结合《一课一练》中资料卡以及课文后面“作家卡片”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巴金取得的成就,以及他淡泊名利的品格。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意义的句子等,再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想想巴金奉献了什么?他的生命开花了吗?并且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有感情朗读,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自己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在默默地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着,最后,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让生命开花结果。通过交流,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确实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感受到了“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都得不到”,深切地领悟了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抓“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想象体会,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份浓浓爱意。重点抓住“终于”和“千金重”两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很吃力,由于爱孩子,还是提起了笔,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对巴金产生了爱,产生了感情,才会自觉地去聆听这位老人的教导。

以“你读懂这封信了吗?”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和巴金爷爷对话,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迹。信中的语言并不难懂,中段的学生通过静静地与文本对话,联系课前搜集的信息,应该都能从信中读懂些什么,或是巴金对祖国人民的爱,或是如何写作,或是关于奉献的道理,或是如何对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心灵的交流,去读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朴素话语中的真情和真理。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心语。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交流场,在學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点拨(如写作:听老师读,谈对句子新的体会),在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时及时引向更深的方向(引:巴金的生命开花了吗?学生交流巴金相关的信息,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对课外搜集信息的一次整合和运用,巴金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地感悟了生命的意义),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说实话,我对巴老的认识也不多,仅仅停留在几篇散文建立的模糊印象。至于他的大部头,还没有认真拜读。为了备课,我查阅许多资料。沈从文先生这样评论巴金,“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迷信,后者增加痛苦。”“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读过法国革命史的人当然都会知道这种评论的意义。冰心:“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为人真诚,在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严肃专一,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这个评价和《家》《春》《秋》一起读,感觉将会更加强烈。萧乾:“挚友、益友和畏友”。 萧乾特别说道:“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如果读过卢梭的《忏悔录》的人当然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巴老逝世了,人们都在怀念着这位世纪老人。肃穆的挽联,奔走的人群,诉说着巴老最后的生命符号和轨迹,而字里行间流露着崇敬和感怀。我惊讶于一个人的离去会唤醒大众的视觉苏醒,让很多的艺术大师为之扼腕,更让多少青年动容。我震撼于他的悄然离去,在他瘦弱的肩膀上担负的是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在生命的最后历程里,没有悲伤和绝望,只有奋起、进取,他改变的不仅是他的读者,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对生命的重新审视。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这是巴金荣获2003年“感动中国”时的颁奖辞,不难看出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敬爱与怀念。

他走了,被病痛折磨几十年后终于走了,这对屡次要求安乐死的巴金无疑是一种解脱。对于巴金的死,我也不能说我没有悲伤,可是我的悲伤仍然为全中国封建大家庭里那些逝去的美丽而痛苦的灵魂:祭奠巴金,乃是要读巴金,读他的良知,读他的人格,读他永远和命运抗争的精神。

而我唯一要做的正是这一点。读巴金,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蔡颖华.巴金《家》中“鸣凤之死”的叙事学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9(11).

[2]李艳.读回信,学精神[J].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2011(11).

篇5:《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1、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对巴金这样一个著名的大文豪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介绍自己眼中的巴金,再让学生用自己知道的词语来概括巴金取得的成就,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好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使他们很好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

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重点的句子,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巴金爷爷自己评价自己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其中的含义。这样一步步有层次、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了阅读的能力。课堂中我还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结合巴金爷爷阐述自己用感情来写文章的句子,扩展巴金在介绍自己写作时的心理感受,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只有饱含深情,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组织学生探讨巴金爷爷对生命的意义的论述时,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进行语言拓展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体会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3、注重“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要落到实处,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语言,升华情感,懂得做人的道理,必须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文道结合,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读书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注重书本理论的学习,又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在交流读书体验时,根据学生的读书感受,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读、去想;再读、再体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乐趣,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篇6:《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书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巴金对祖国、对家乡孩子们的热爱之情。课文难点在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体会巴金的高尚品质,受到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的教育。因为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没有吃过苦、受过难,很难切实体会巴金的高尚品质。在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多种方式来读这封信,让学生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相互交流、答疑,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课后第三题的语段是这篇课文里比较难理解的地方,于是我采用一段口语练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们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次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 )是一朵花,( )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伟大的人。有的学生说:“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是一朵花。”有的说:“有的学生被难题困住了,我去帮助他,这也是一朵花。”……孩子们用身边的事例诠释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那么的真实、贴切。看着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我感觉非常惬意。

篇7:《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一、复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的爱。学生从“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等语句中感受到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思念与喜爱之情。从“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体会到巴金带病回信,就是对家乡孩子的一种爱。有学生还联系信的末尾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期望,感受到巴金的心中装满了对家乡孩子的无限爱意。本环节大概化时5分钟。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先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划出含义深刻的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写下阅读感悟,提出疑难问题。在交流的时候,第一位学生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直觉告诉我,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我没有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后来学生的发言总体还比较踊跃,有的学生的发言还比较有水平。如一位学生从文中找到三组反义词“杰出――普通、失败――成功、奉献――享受”体会到巴金的谦虚、真诚与乐于奉献的品质。有一学生提出:“巴金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吗?”这个问题虽然很浅显,学生也很容易找到答案。我就组织学生顺藤摸瓜:让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学生联系“作家卡片”以及从课外书中了解到的资料谈“奉献”与“享受”的辩证关系。学生的主要观点有:1.没有奉献,世界便不复存在。2.“享受”的快乐是表面的、肤浅的,而通过“奉献”获得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因而也更为持久。3.贪图物质享受的人往往会很孤独,得不到别人的爱,而“爱”是世界上最最宝贵的东西。4.巴金作为一名作家为人类奉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捐献稿费奉献爱心,因此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在世人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此时,让学生回答第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六段。这段内容不难理解,我只是轻轻提醒学生:“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你觉得巴金爷爷说得有道理吗?想到今天的早读课,我觉得“珍惜时间”真是一门值得好好补习的功课。学生引用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名言谈珍惜时间的重要。课结束的时候,我提起《明日歌》,学生也就“明日复明日”地背起来。早上我还批评他们不用功,古诗积累得少,没想到这首诗他们居然也能背几句。又说到早上写在黑板上的韩愈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这真是“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下课的音乐已经响起,可还有几位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我指着板书在黑板上的“让生命开花结果”等文字,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而且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去回答这个问题。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后反思

一、扣题导入,简介巴金

这是谁写给家乡孩子的信呢?自然过渡到对巴金的简介。接着回忆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封回信,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巴金爷爷在回信中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交流回信的内容:回信的缘由;告诉孩子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提出希望。其中第二、三两部分是学习的重点。

三、批写旁注,走近巴金

本课的的学习仍然可以采用批写旁注的形式,让学生写一写从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如学习第一部分回信的缘由,学生就从“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体会到孩子们对巴金爷爷的关心,思念,敬佩,从而理解“温暖”。从“无论如何,……我终于拿起了笔。”“……多么……多么……”体会到巴金对孩子们的关爱。

第二部分,学生也体会出了巴金爷爷的谦逊,无私奉献,珍惜时间。这一部分是一个重点,要指导学生弄清句子与句子的联系。巴金爷爷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那么怎样奉献呢?那就是要让生命开花结果,就是要为社会添上一点光彩。那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付出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巴金爷爷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地娓娓道来,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

篇8:《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反思

下面我结合《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的教学谈谈文字资料在教学中的作用。《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老人。巴金爷爷在信中, 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 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感情。

一、创设情境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我补充介绍了这样一段资料———

1991年, 四川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开展了“寻访家乡名人”活动, 在活动中, 小学生们纷纷写信给巴金老人, 表达了他们对巴金老人亲切的问候, 美好的祝福, 热情的邀请, 深深的敬仰, 真诚的企盼。这一切都深深地感动了巴金老人, 并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87岁的巴金老人提笔追述自己的一生的信念和渴望, 给孩子们回信。

巴金老人写给孩子们的这封书信文字质朴却饱含深情, 这是一封怎样的书信呢?请你用发现的眼睛读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 把自己最感动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 学生知道了这封信的来历, 对于理解第2自然段就容易多了, 他们的交流也非常活跃。

二、指导朗读

在学生交流读第2自然段感受时, 我又介绍了巴金老人的身体情况———

巴金老人自80年代初被确诊患上帕金森氏症后, 在病魔的折磨下仍然坚持创作。他写作时连笔都拿不稳, 有时刚写几个字, 手指就动不了了, 要横横不出来, 要撇撇不出去, 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 写这样一封信是多么艰难!

引导朗读:

同学们, 现在孩子们手里捧读的还是一封普通的信吗?这是一封怎样的信? (指名说)

对, 这是一封凝聚着浓浓的爱的信, 因为上面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字, 每一个笔画都饱含深情;这是一封令人感动的信, 因为上面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字, 每一个笔画都是老人忍着病痛写下的。我想每个读到这里的人都被打动了, 打动我们的不仅是质朴的文字背后蕴涵的真情, 更是书信背后一位可敬的老人。让我们拿起书, 来读这个自然段, 把我们的敬仰和感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深情朗读。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我语气缓慢地补充讲述巴金老人患病后拿笔的艰难。这个细节看似简单, 学生却能完全感受到老人写信时的不易, 感受到老人对孩子们的爱。是爱让老人提起笔给孩子回信, 因此朗读起来也更加情真意切。

三、理解深刻

在理解感悟巴金老人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认识时, 引用巴金老人曾经在对读者的答复中说过的一段话——— (出示句子, 指名读)

我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爱国者———我那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还是像年轻时候那样热烈, 今天仍然如此。我过去所有的作品里都有从这颗心滴出来的血。这颗心就是打开我全部作品的钥匙。

———巴金

接着问:你读过巴金的作品吗? (指名说)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巴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爱!

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

用作品表达爱

把心交给读者

让我们再来读这些句子, 再一次感受这位伟人谦逊的情怀——— (出示句子, 齐读句子)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我有感情, 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 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我今年87岁, 今天回顾过去, 说不上失败, 也谈不到成功,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他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在漫长的工作时间里, 他从来没有拿过一分工资。

巴金老人的一字一句都让我们深深铭记, 他让每个人都认真地审视自己, 让每个人都去思考如何———

板书:让生命开花结果

让我们再读读老人的这段话, 感受巴金生命之花散发的幽香——— (打出文字)

虽然, 随着岁月的远去, 郁郁葱葱的大树也会枝枯叶落, 生命耗尽!那么, 姑且劈成干柴, “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 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 给人间一点点温暖, 直到我成为灰烬的时候, 我的爱、我的感情, 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待到那时, 再度地“生命开花”, 燃薪为烬, 委身为泥, “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学生在音乐声中十分投入地读着, 读后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本段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文中巴金老人想让孩子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谦逊, 懂得珍惜时间, 让生命开花结果。如何来突破重难点呢?仅靠课文中的几句话学生难以理解。此时, 我多处引用了巴金老人的人生格言, 适当地拓展, 及时地补充, 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 对学生情感熏陶恰到好处而又不留痕迹。设计的“不是……而是……”的小练笔, 把文本和现实衔接, 使深奥的人生哲理变得浅显易懂, 解决了难点。

四、升华情感

学完第3自然段后, 师问:在你们的眼中巴金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指名说)

2003年,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把一个特殊的奖杯颁发给了百岁老人巴金, 这是当时的颁奖辞———

穿越一个世纪, 见证沧桑百年, 刻画历史巨变, 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 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 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 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学生轻轻读着这段话, 从他们凝重的神色和深情的朗读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伟人的魅力正在影响着他们, 一位谦逊老人的形象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这种声音不仅震撼着学生, 也震撼着我。

五、拓展延伸

课结束时, 我深情引导:读信如见人, 巴金这封信不仅属于他家乡的孩子, 同样也属于我们大家, 它不仅带我们走近了巴金, 认识了巴金, 而且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 让我们领悟生命意义的真谛。信还没有读完, 我们的思考还将继续。再过几天就是巴金老人诞辰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 读着老人的文字, 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温暖和怀念。

整篇课文我多处引用了文字资料, 且穿插在课件中, 在教学中并不觉得多余, 反而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收集到的这些资料学生身边可能也有, 但他们还不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来补充介绍, 有时就照读一段话, 甚至有些术语还读得结结巴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交流感悟、理解课文时, 学会恰当地使用资料, 这样, 学生的感悟就更加深刻。让我们每一个教师, 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利用文字资料, 让文字资料在我们的课堂上绽放出灿烂的的光芒!

摘要:有人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 意即语文教学不应是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 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 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的中心, 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生也能从中学到不少。所以, 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 特别是文字资料, 并在教学中恰切地运用, 会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篇9:《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品评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107页,读一遍课文。发现这篇课文与前面几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篇课文生字很少,只有4个。

师:想过没有,这篇课文为什么生字很少?

生:这是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所以特意不写难认的字。

师:是的,一心想着别人,时刻考虑别人,这正是巴金爷爷的为人——朴实,而通俗易懂也正是巴金爷爷的文风。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走近巴金爷爷的第一步。

师:课前,杨老师也认真地读了这位文学巨匠、世纪老人的作品,读了他的语录,其中有这么一小段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忠实地生活,正当地奋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从这段话中,你能听出巴金爷爷在心底里呼唤什么吗?(生自由答后,师板书一个大大的“爱”字)

[评析]导入非常巧妙,从本课生字很少切入,引导学生走近巴金老人。尽管是主观臆推,但毕竟这种可能性使得学生感到“文”如其人,从而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字斟句酌品味情

师:这个“爱”字是巴金爷爷一生永恒的主题,也是令他魂牵梦绕的永恒的情结。你能从这封回信的字里行间发现“爱”的印痕、爱的光环吗?拿起书来轻声通读课文。

(生第一遍读文,找“爱”)

生:“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可以看出他爱家乡的孩子,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最终仍然拿起了笔。

生:“多么想……多么想……代我见面吧。”可以看出对孩子的爱是多么浓烈……

(师相机引导学生把巴金爷爷这种力不从心的无奈和欲罢不能的爱读出来)

生:“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此句含蕴深刻的情意,表现了他爱祖国、爱人民。

师:是的,他是在用情写作。如果你能潜下心来细细地品读第3自然段,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生自主读文)

师:读书是读给自己听的,用耳朵听,用心听,用心去感受——可以点下关键的词,画下动情的句子——你能读懂什么?能联想到什么?——读文章要反复地读,颠来倒去地读,读出关键、读出见解来。

师:“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为什么说“奉献了”生命就有意义了呢?(联系练习中学过的培根、卢梭的话及学过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等回答)

师:你把你的理解奉献给了大家,你的生命正在开花!

师:你真正读懂了吗?(生试读这一部分)

师:(适当补充巴金相关资料)为什么他还要这样说呢?你能帮巴金爷爷从心底里呼出这种热爱生命、渴求奉献的迫切之情吗?(生有感情朗读)

[评析]引导读文步步为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突破重点,让学生在读书自悟中感受、在交流探讨中发现、在诵读表达中提升。

三、情到深处意更浓

师:巴金爷爷写得用情,你读得动情!同学们用掌声感谢你,杨老师就把珍藏在我贴心衣兜里的代表巴金爷爷的一颗心送给你……别忙坐,能告诉同学们上面写满了什么吗?

生:写满了“爱”。

师:另一面呢?

生:写满了“奉献”。

师:连起来读一读,先读这面,再读那面。

生:爱奉献。

师:先读那面再读这面。

生:奉献爱。

[评析]“由情入手——因情读文——循文悟情——移情于声”,引领学生在文中走了个来回,将生成的情感定格在“心”形卡片上,也定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师:“让生命开花结果”说得多好,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蕴含着多少睿智、多少奉献,多少浓浓烈烈的爱。对于87岁的老人来说又蕴含着几多无奈、几多珍惜、几多期待。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更进一步地贴近巴老。(学生读文)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巴金爷爷家乡的孩子,你就是收到那封信的孩子,你准备对他说些什么,才能让他知道你真正读懂信了、真正读懂巴金他这个人了。先考虑一下,用心去说好这一两句话。(生自由表达)

师:同学们,这正是巴老所希望的,他希望他的生命在你们身上得以延续、奉献在你们身上得以发扬、爱在你们身上得以延伸,直到永远……(放《爱的奉献》,声渐小)同学们,这封“心”的表白,这封“爱”的宣言,我们还要反复地读,反复地品。课后,你们可以把你的心灵感悟仿照这封信的格式写下来,寄给我。我先真诚地谢谢同学们!

篇10: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在教学本课时,我有如下几个心得:

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阅读的积累感悟。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如初读课文时,提出读书建议: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顺、流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读书建议:默读或小声读课文,把你感觉有趣的句子和段落标出,多读几遍。这样一步步有层次、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了阅读的能力。课堂中还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如让学生说说:“这封信最打动你的是哪些地方?从中你对巴金爷爷有了哪些了解。”他们在朗读句子“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要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谈感受等,体会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篇11:《给家乡孩子的信》重点教学

此处拓展正当时――《给家乡孩子的信》重点教学

作者/ 刘 锋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感悟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时,我在文章的几个关键处设计了拓展延伸,通过拓展资料、拓展说话等方式,既深化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又使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从而突破重点,带动全篇教学。

一、感受“爱”

课文片段: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师:同学们,从巴金真切的话语中,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巴金?

生:我读懂了一个充满爱的巴金。

生:我读懂了一个对祖国和人民充满爱和感情的巴金。

师:是啊,巴金对祖国和同胞充满了真爱,充满了深情,他曾多次表达他的这种感情。下面我们从他的部分文字中去感受一下吧!

(生读巴金《谈友情》片段)

师:这是巴金对朋友的爱!

(生读巴金《谈乡情》片段)

师:这是巴金对故乡和祖国的爱!

(生读巴金《怀念萧珊》片段)

师:这是巴金对妻子的爱!

师:看来“爱”是创作的源泉啊!爱得越多,爱得越深,就会写得越多越好!同学们,带着这种爱读好这句话吧!

二、体会“生命开花结果”

课文片段: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体会到了奉献爱就是巴金爷爷心目中的“生命开花结果”。你认为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吗?请你们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

……

师:同学们能够联系课文内容和前面的学习来谈感受和理解,这点很值得提倡。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资料,读完后,请你们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出示补充资料)

巴金义务当了总编辑,帮助了一大批文学青年,壮大了文学队伍。

身为中国最杰出、著名的作家,巴金却不愿意拿国家的一分钱工资。

巴金曾不止一次不留姓名地给希望工程、受灾难民、慈善机构捐款。

巴金把自己几万册的藏书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生:巴金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他心里总是装着祖国和人民。所以,他的生命开花结果了。

师:是啊,巴金的生命早已开花结果了。那我们普通人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为别人奉献爱,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呢?

(出示填空)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

师:生命因付出而更加绚丽多彩!让我们再次牢记巴金爷爷的谆谆教诲,齐读这段话!

篇12:18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案)

六年级语文《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教学案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主备人:许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复习书信的基本格式。

情感目标: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本课的词语“光阴、争先恐后、羡慕、奉献”等。会用“多么……多么……”造句。复习书信的基本格式。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中的一、二自然段学习,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一二自然段中重点句子的蕴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幻灯片、音乐等)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读课题,这是一封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预习你们对巴金了解多少呢?交流。

2、过渡:从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巴金爷爷是一位享誉文坛、著作很多的著名作家。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巨匠,你知道他写作的动力是什么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1)生字:郭、鹃、谅、羡

(2)词语: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3.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2)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3)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4)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5)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语文《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教学案(6)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浓浓的爱

你知道他写作的动力是什么吗?

1、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1)指名读;齐读;默读,用一个字来概括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2、过渡:巴金爷爷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无限的爱,对自己的同胞有着无限的爱,对家乡的孩子们更有着无限的爱,这种深深的爱都融入了字里行间。让我们来读一、二两段。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4、再次默读1、2自然段,静静地读,细细地品,画出能体会到巴金爷爷对孩子的爱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1)学生默读、思考。2)边交流边有感情朗读:

“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①如何理解“温暖”?为何“温暖”?(结合学生回答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爱,感受巴金爷爷一颗心存感激的心,并将这种感受读出来。)

②可自然过渡到前一句话:“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一个身体不好的87岁的老人,喜欢这种热闹吗?巴金爷爷喜欢吗?)

“……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 ①伸出你们的右手,拿出一支笔,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②一支轻如鸿毛的笔在巴金爷爷的手中有千斤重,他要用千斤重的笔给家乡的孩子回信,这种困难可想而知,所以他不能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也不能(给每个同学回一小段话),就连(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

“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①哪几个词语最让你感动?说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受。②从”怎么办呢?”你感受到什么呢? ③这里的“终于”能省略吗?为什么?

“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① 从今年你读懂了什么?所以巴金爷爷多么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②投影出示:……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家乡的孩子们读到巴金爷爷的这封信,多么(想),多么(想)。我读了巴金爷爷的这封信,多么,多么。③选择一句话进行说话练习。

④相信我们此时再来读这一句话一定能读得更好。

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1、2自然段,去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这份无限有爱。(齐读)

四、对比朗读,启示思考: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语文《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教学案

1、巴金爷爷以他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更以他的真诚感动了所有的读者,感动了全中国。他被评为2003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看评委会的颁奖辞。范读,齐读。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2、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巨匠,一位感动全中国的伟大作家,他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的呢?(请自由读3、4自然段)

3、一位在别人眼中享誉世界,感动全中国的伟大人物,在自己的眼中却是一个普通人,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这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大家回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五、当堂训练

见学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3课《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爷爷在信中说什么?(指名说)这是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也是写给我们所有少年儿童的信。所以我们应该用心地读一读,感受巴金爷爷的那份良苦用心。

二、课堂研究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读1-2自然段,看看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什么?

2、让我们再静下心来,用心默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

(1)哪些内容给你的印像最深刻或者使你最受感动,你是如何理解的?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拿出笔来用“——”画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写一写,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2)小组交流:给同小组的同学读一读你画的句子,说一说你为什么深受感动?(3)集体交流:谁来读读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

①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语文《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教学案 a、问:为什么受感动?(巴金爷爷是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人,他用作品表达祖国和人民的爱)巴金爷爷为什么而写作?(为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

b、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的爱的程度如何?(深刻)从哪个词中你体会出了这种爱很深刻?(无限)

突出这个词,把巴金爷爷这种深刻的爱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理解得非常好!那你知道巴金爷爷都写过哪些作品吗? 生答。

师:巴金爷爷的作品不但展示了他的才华,而且饱含着对祖国、对同胞深沉的爱。怎能不让我们敬佩、怎能不让我们赞叹呢?请你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c、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谁还画了其他的句子? 指名读,同时出示:

②我今年八十七岁,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师:从巴金爷爷的话中,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答:在于奉献)你对“奉献”怎么理解? 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开花?出示句式: 一句关切的问候,可以开出一朵花---------------------,可以开出一朵花---------------------,可以开出一朵花---------------------,可以开出一朵花 ……

这里的“终于”能省略吗?为什么?

师:巴金爷爷不仅奉献了他的作品,而且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年近九十的老人仍然在不断思索、不断追求,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和敬佩?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读给同位听一听(评一评)

指名读,评:将感动、敬佩读出来了吗? 让我们再齐读这两句话,用心地体会一番吧!

你还画了哪些感人的句子?指名朗读(同时出示句子):

③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师:为什么感动?(生答)

师:巴金爷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不仅写出了很多有名的作品,他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当着很大的官,但一生不拿国家一分钱工资,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他不管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在年老的时候,都满腔热情地帮助别人,做过许多感人的事:他曾经---一次又一次不留姓名捐款给希望工程、受灾难民;他曾经---将他的所有藏书都捐给了国家。巴金爷爷就是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奉献给别人的人。

在我们生活中,像巴金爷爷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他们的付出令我们感动不已。你还知道哪些人在默默奉献?(雷锋……)

这些人都是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他们的生命才会灿烂无比!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4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语文《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教学案 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生齐说)开花。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你打算怎样让你的生命开花?(请2-3人回答)评价

让我们一起合作读一下这两句话,再次领悟生命的意义吧!师引读(配乐)

3、读完,音乐止:此时此刻,面对巴金爷爷,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思考)(音乐起)生说:巴金爷爷,我……

4、师配乐朗诵第六自然段

这是巴金爷爷在信的最后对我们的希望。请你说一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辜负巴金爷爷对我们的希望?

三、课外拓展

1、不管是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封信,还是你们所搜集的资料中,巴金爷爷的许多语言都是可以作为座右铭来指导我们的人生的。老师就记住了两句,一句是课文中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另一句是课外的“掏出心来”。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投影出示:巴金名言,选择你喜欢的名言来读一读。

2、既然你把它作为你的座右铭,那么读起来就更能体现其中的味道了吧!指名读。

四、总结

巴金爷爷,在去年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以爷爷为榜样,伴着爷爷的希望他]踏上我们的生命旅程,绽放我们灿烂的生命之花吧!

五、当堂训练 见学案

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

生命开花

篇13:《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反思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 表达了巴金对孩子关心、热爱的感情, 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这是巴金在87岁高龄给家乡孩子的回信, 此时的他已经是名扬四海的大作家。从他的信中让人感受不到一个功成名就的人的得意与沾沾自喜, 也感受不到专横跋扈的嚣张与凌厉。他留给人们的则是翩翩君子般的谦逊与和善, 是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是老而弥坚的锲而不舍。读他的信, 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他以深邃的思想之光, 点亮了自己的人生, 也为每个读者照亮了灵魂和前进的路。

【精彩片段实录】

教学“我思索, 我追求, 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片断实录

生:老师, 我明白“我思索……而不在于享受”这句话的意思 (欲言又止) 。

师 (鼓励) :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生:嗯, 我理解, 可是……

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生:嗯 (其他同学均有同感) 。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 (出示:我思索, 我追求, 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和原文一样吗?

生 (齐答) :少了“终于”!

师:那“终于”能省略吗?

生 (不假思索地) :不能。

师 (追问) :为什么?

生 (陷入沉思, 片刻后回答) :没有“终于”二字就感受不到他的思索过程了。

生:这个深刻道理是巴金爷爷走过了87年的风风雨雨后悟到的人生哲理。

生:巴金爷爷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历程告诉孩子们, 要奉献而不要享受。

师:巴金爷爷有过苦闷和彷徨, 有过思索和追求, 才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你能念好这句话吗?

生:能 (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

师: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吗?

生 (立即举手) :就是告诉我们要奉献而不要享受呗!

师:说得对!作为小学生, 我们为别人奉献什么呢?

生陷入迷茫。

师:其实, 下文就阐述了这句话的含义, 文中是怎么解释的呢?

生迅速寻找答案。

生 (片刻后小手如林)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时间, 更多的精力, 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师:巴金爷爷说的“奉献”指奉献什么?

生:奉献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时间, 更多的精力。

师:一个词连续出现了四次, 注意到了吗?

生:更多的。

师:你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吗?

师:是的, 奉献就意味着为别人奉献更多的爱,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精力, 更多的时间。

师:巴金爷爷奉献了什么呢?你知道吗?

生肃然起敬。

师出示:巴金没有领取过国家的工资, 他一直靠稿费生活。

101岁的文学老人巴金两次托人以“上海作家李尧棠”的名义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共捐款6万元。

他不赞成设“巴金文学奖”, 曾把获奖的500万元奖金, 全部捐赠给上海作协基金会。

师 (动情地) :巴金爷爷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 一座巍然屹立的民族丰碑……我们又怎能一言道尽呢?

师:作为小学生, 我们又能奉献什么呢?请联系身边的事来说说。

生一时发言很踊跃, 孩子们热情地畅谈心中对“奉献”的理解。

师:对, 只有为别人、为社会奉献我们的爱, 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生:老师, 我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我只是路边一棵无人关注的小草, 没有能力为别人做些什么, 只能努力做好自己, 这样的生命算不算开花结果了呢?

生一阵躁动, 有的小声议论。

师:即使只是一棵小草, 也用那一片碧绿点亮了一方原野, 不是吗?

生点点头。

师:努力做好自己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这样的生命当然也是开花结果了!只是开放的方式和别人不太一样!

生若有所悟。

师:看得出, 同学们对这句话有了各自的理解,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从同学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大家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教学分析】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品的精神预约, 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是读者经过思维, 自我扬弃后的精神重建。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阅读的情境和氛围, 指导学生与作品、与作者进行交流, 彼此以心换心、以情激情。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看似语言朴实、浅显易懂, 实则内涵丰富、语重心长。因此,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剥茧”式的阅读, 使学生经历感性思维到理性思考再到精神洗礼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文中第三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如何处理, 一直是本课的难点, 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师又要作适当的引领, 不要让学生的思想跑得太远。既要让学生感悟到重点句的意思, 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又要上出语文课的特色。经过反复琢磨, 我选择了学生读悟在先, 教师再引导抓重点词句品读、拓展, 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用“美读”形式把它展现出来, 把内在的意识转化为外部的行为表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意义、熏陶感染的过程, 也是自我建构阅读方法的过程。

篇14:给孩子的信

风雨同舟,成长相伴,十六载风雨,你已从一个闭目寻食的小不点儿,成为一名玉树临风的美少年。父母心中美哉!爽哉!明天你就要到一中报到,父母祝贺你进入人生学习的又一阶段——高中。

在父母眼中,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努力与不努力之别。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孩子取得了成绩,再深沉的父母都会“窃喜”;孩子遭遇失败,再粗心的父母也会“神伤”。父母教导孩子说:“人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站在成功后的起点,创造新的辉煌;站在失败后的起点,重新再来。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你一步比一步坚实,聪明、阳光、博识。现在又走进一中这座承载着六十多年文化底蕴的名校,“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愿你借助这个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父母能给孩子的也就是一张白纸和几件简单的耕作工具,而如何将这张白纸描绘成美丽的图案,如何利用这几件简单的耕作工具生产出丰硕的成果,则要通过刻苦的學习和自己不懈的努力。父母常说:“努力了,0分就是100分。”这句话就是想告诉你一个简单的道理,努力过,才不后悔。孔子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希望人可以通过有选择的学习来提高自己,从而可以自制、自立、自强。

飞翔吧,孩子,别担心自己稚嫩的翅膀不能承受风雨,风雨过后方有万丈彩虹,我们将不再拉紧手中的线,而是默默地站在你的人生舞台下,做你最忠诚的观众和最铁杆的粉丝。

篇15:《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2.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新词。

2.思考:巴金爷爷为什么写这封新,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哪些希望?

3.讨论交流

(1)朗读正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生质疑问难。

4、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家乡的孩子写了40封信,给巴金爷爷怎样的感觉?(站在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3.朗读第一段的第二句话,感受四十多个孩子围个巴金爷爷叽叽喳喳的热闹场面。

4.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怎样的感情?

5.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石7岁了,写字困难,手不听指挥,写信比较困难。朗读课文第二段第一句,体会写信的不容易。

2.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孩子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3.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1)理解“我多么想看你们天真的饿笑脸,多们想听你们歌唱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句子的饿意思,体会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饿思想感情。

(2)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饿强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联练习说话。

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习题3,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讲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巴金是个普通人吗?巴金是: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创作了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十二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片小说还有许多译著,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却为什么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呢?

3.巴金为什么而写作呢?

(1)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多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字,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意思,体会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的思想感情。

(2)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

4.巴金在心中怎样评价自己的饿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为什么说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2)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3)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4)“让生命开花结果”和“实现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小结。

巴金爷爷虽然是一个国际上有名的作家,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87岁了,他还在思索怎样为社会添光彩,他还在追求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甚至他还希望“重新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要为社会添更多光彩”,“为别人奉献更多的爱”,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6、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巴金由于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

2.感情朗读,体会巴金由于珍惜时间、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三、讲读课文第五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朗读课文,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四、讲解信的格式

1.以上我们讲的是信的正文。书信的饿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这封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给家乡孩子的信 老老实实、平平凡凡

思索、追求、明白生命的意义再活一次„„开花结果

上一篇:2009年路政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闭月羞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