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024-05-24

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精选10篇)

篇1: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广泛应用,不仅从手段上,而且从观念上都引起了教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养眼.生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蝈蝈,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孩子们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

我确实也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

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同样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们也分别去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一边细致观察揣摩天象,一边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二、体验.感悟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课堂四十五分钟“扩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 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

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三、情感.激荡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望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完全融入其中,然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个性.活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五、会用.用好

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21世纪是学习的时代,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人,才可能有“本钱”为“人师”。时代不同了,教师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教师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扩大“内存”,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移动”或“复制”,而是“点燃”,是用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亮他们的人

生之路。

篇2: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对各学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中的作用,与体育学科“牵手”,相互密切“合作”,共同“和谐发展”。我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体育学科,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本文从当前体育学科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在小学体育学科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其目的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加速本学科课程推进的进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提升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呼唤我们体育工作者要充分来认识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体育学科课程特点,必须掌握一些运用策略,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最终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益。【关键词】 信息技术 体育学科 应用 整合 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历经无数岁月的锤炼而不衰,说明有其合理、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内涵,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观念改变,审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在直观性、有效性和启发性等方面,就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适当地发挥计算机技术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功能,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亮丽的光彩,就如同在传统课堂里“点亮一盏灯”。

通常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少年儿童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比较敏感、乐于接受,而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恰恰满足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等特点。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滞后了体育教学,他显示出来的劣势也尤为明显。

首先,教师的年龄影响了教材的选择。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最终的后果也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许多动作技术较难示范,影响了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技术难度高的动作,如腾空、高速、翻转,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会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以上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克服的。

然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却有以下优势:

优势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使用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营造比较好的情境和体验。例如:在讲解快速跑的动作要领时,可让学生通过观看收集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正确跑姿,通过相关课件中的动画效果,了解动作的生理原理。等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时,就能够自觉地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地模仿。

优势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动作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运动技能。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学生对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对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感性认识起着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就可以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提高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

比如:在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不一定看得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中,体育教师的动作讲解与示范可直接播放给学生听与看,对于重点与难点

进行反复慢放,并用特定的声音、图像显示,突出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适时运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因此,多媒体教学是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应用多媒体课件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扩知识领域,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上述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体育学科,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体育学科本身的需要,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学科的应用要讲究方法,讲究应用的策略,教学实践中我们体育教师要大胆、合理、正确挖掘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拓展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海纳百川,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学科变得更加丰富、灵动、开放和富有弹性,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烈,体育学科更加充满了生命活力。【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3.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5.《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与学》

篇3: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脑的日渐普及, 多媒体技术在服装教学中日显威力。然而, 在多媒体教学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 我们既不应夸大信息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作用, 也不应以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作为衡量其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

服装学科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应不同于其他学科, 较之其他学科的机械性和精确性, 服装更为感性和细腻, 因为在服装教学过程当中更强调“教”与“学”二者之间情感上的配合而非单一的文字交流。

以此推论, 在服装教学中, 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 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善加使用能使服装教学锦上添花, 从而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具体看来, 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有效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研究表明, 人脑对于鲜艳、变化的事物往往有着特别的关注, 人眼也总是不自觉地追随明丽的色彩。相较于静止刻板的书本教材, 多媒体多彩、生动、丰富、动感, 插图、音乐、动画效果的合理运用, 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易学、爱学、乐学, 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有效利用多媒体, 突破教学难点, 长课短讲

多媒体的使用在服装教学中凸显了其大容量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对信息内容的展示, 教师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服装板书一般量较多较复杂, 利用多媒体, 很多板书无需再写, 轻轻一点即可完成, 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 轻点鼠标即了然于目。借助于直观的形象, 大容量的信息无需长篇大论, 学生已了然在心。

二、服装课改成功的关键———服装教学与信息技术创新的原则和方法

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服装教学整合的过程中, 信息技术进入服装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有利于实现教学优化, 促成学生服装素质的形成。然而服装教学与多媒体在整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弊端, 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服装教学的有机整合呢?根据在服装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实践, 教师可遵循如下原则:

(一) 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对象, 他们在不同年龄层次有着鲜明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不同阶段所显现的鲜明特征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根据学习内容, 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 它将音—像、动—静、图—文有机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对语境、情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但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传统服装教学中的黑板、粉笔、实物、纸质挂图等不可替代。使用多媒体讲解时, 教师往往会灵光一闪, 因此我们经常看到, 投影布另一面的黑板上一般会留下一些片段性的文字或简单的图形。因此, 多媒体应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整合使用, 各有所长, 充分发挥各自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

依据以上内容, 综合教学中的各项可利用因素, 笔者建议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提出探究问题, 创造情景, 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动态过程中自主观察、探索对象之间的变化关系和结构关系, 然后去猜想、验证, 最后得出结论, 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只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用适当的教学软件, 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 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是主体, 强调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 要求学生比较自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学习的时空得到极大的拓宽,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为学生营造激发其创造欲望的环境, 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综上所述, 在服装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首先需要培养的是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对多媒体教学的认可度。毕竟从目前的教学队伍来看, 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习惯了传统教学媒体的“老一辈”教师, 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 他们是谨慎而观望的。其次, 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培训, 提高其多媒体操作技能和水平, 并作为一项指标严格考核。最后就是不能盲目迷信多媒体, 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 有其优势, 也有其弊端。因此, 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依靠多媒体课件, 而忽视了师生的交流互动。

总之, 在服装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该学会运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 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 以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 去引导和帮助学生, 使其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训练基本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提高服装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在服装教学中具有吸引力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好的特点, 同时也会存在忽视情感、忽视质量等局限性, 服装教学中应该注意扬长避短。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服装教育,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翟象俊, 陈永捷, 余建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篇4:浅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地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过程等内容融为一体,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的整合,应是两者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凑合,也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政治教学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声学的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最终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政治教学的效果,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为此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与体现。在这一点上,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加以注意:(1)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即在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前,学生应当对信息技术有相当的了解,能够熟练地通过网络来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二者整合的目的,否则,二者的融合将仅成为一种形式,根本就无效率而言。(2)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手段跳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地获取、选择、利用信息资源,使其学习的过程成为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的地位。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指引者,师之功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但又不能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环境构建者。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情况予以指导,帮助,直到他们选择那些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或课程,合理调动、组织多种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同时,当学生面对大量的信息往往无从下手时,教师就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引导他们能根据认知需要处理信息、选择信息、利用信息。或者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供学生参考,但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3.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到教学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首先使自己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其次,要使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相融合。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政治这一学科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再次,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信息技术教学与之相切合,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三、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整合的功效

1.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政治教的整合不仅仅是技术性课题,从更深层次意义上讲,它促使政治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进行了转变,打破了傳统的教师黑板平面教学模式,使传统媒体(课本、黑板、粉笔、挂图、实物等)与以网络为中心的现代化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幻灯、录像、网络)有机结合,产生新的政治教学体系的优化效应,构建一幅立体教学模式。

2.拓宽了信息的来源

传统的政治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大量收集时事材料、课外资料来配合教材的使用。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无法给学生提供及时、大量的有益信息。而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时事、社会材料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方面,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的整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主动学习的理想舞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的充分体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由原来的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教师任重而道远

篇5: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何世全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 教学 整合

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性质、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战线大势所趋的洪流。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现代化浪潮,由于观念陈旧落后、理论准备不足、惰性意识影响、实践条件欠缺和整体发展失衡等,不少地方、不少当事人出现了种种迷惘和困惑,甚至无从下手、无所应对、无法应用。表现在或者无法、不肯购置仪器,或者买来摆样子供人参观,或者借此求取既得利益,或者束之高阁,不用不问不管;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勉强用作开会、做报告、看录象等,最多也只是搞些公开课、观摩课,大部分教师与信息技术无缘。总的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施不力、利用率低,甚至是管理混乱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局限和使用管理上的高耗低效,严重制约了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基于这些,我们很有必要就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问题作出探讨,以便提高认识,弄清意义,明确目标,勇于实施,促成教学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本文专此谈谈体会,敬请方家指教。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作用和意义

多年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实施了全方位的渗透,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步伐因此而加快了。从形而上的定义来说,人们常说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一门课程,那是基于教学课程分类而言的,实际上它就是实施于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亦即工具性的手段。信息技术的概念,相比于现代教育技术,其外延广泛得多,内涵深刻得多。加之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这里只称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导致人们提出了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的焦急呼唤。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ching Integration)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认为,这种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我们知道,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和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作用主要有:

1、教学演示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2、主体交流的媒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 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资源环境的生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例如异地景观、背景材料、实物模型、重要数据、实验过程、百家思想等,很多是课本所容纳不了的,而这类材料却能极大地丰富教学的资源环境,传统教学模式所受局限太大,根本无法全部生成。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它的信息技术资源包括语文教学中所凭借的信息技术手段与相应配置,还包括凭借信息技术加工整合,从而可被语文教学所用的囊括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无限丰富的资源。这样的资源被开发利用,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条件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类似于尺幅千里、芥子须眉、留声致远、异步对话、心游万仞、思接千载、时空隧道等种种原来属于夸张相象范畴的东西,一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现实,就会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利于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近年来已经突破了课外活动的限囿,而被提升成为基本的课程内容之一,部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学软件都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界面的支持。例如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其中的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合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还可用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又如事物内部的运动状况、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生成机制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显示和形象展现,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内质的把握。再如政治教学中的经济学内容,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商业情景,让学生在各种真实的复杂的条件下作出选择和决策,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5、构建新的知识。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在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使得它在教学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在经济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必然承担起教育现代化的重担。这种担纲作用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担负着教育发展之纲、社会进步之纲。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既是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归结起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其重大意义至少表现在:

一是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全面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利用素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实际,融入网络时代,利用信息能力解决问题。

二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三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旧教学方式的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力掌握与否。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本身的激增、剧变、更新,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同时知识本身的高度综合和 学科渗透、交叉,使得人类的一切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促成了教学改革的深化,使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巨变,教学方法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操作的简捷化等,因此而逐步成为现实。这种整合的作用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这种整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学校教师必须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文字处理、图象组合、信息集成、科技创作和知识构建。简单地说,应该这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首先要提高认识,负起担纲意识。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宣传、观摩、实验、实际操作和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兴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当事人的思维机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既要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又要从内心自省,深刻认识形势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大家共同努力,为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其次要更新观念,想法引进资金。一般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资金有限,最需要大胆改革,通过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引进资金,加大投入,武装自己。这需要联系各校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是要创设环境,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创造数字化硬件环境、搭建应用软件平台、构造信息资源总库、开展示范性推广活动等,逐步使整合过程科学、规范、完型,达到规定要求。

篇6: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常德汉寿毛家滩中心学校 毛光贵

内容摘要:

利用网络,收集和展示学生习作,培养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当学生写作兴趣调动起来后,我就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多读名家作品。为了深入引导学生,我还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小荷露尖》班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了作文交流的容量。利用版主的修改权限,我还进行即时评改,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现自我。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作文教学、整合、体会

新世纪快速渗透的信息网络、激烈涌动的知识经济,给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它以强大的功能,巨大的开放性,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样,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机遇和挑战。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勤于收集,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网络,收集和展示学生习作,培养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刚开始学写作文,学生常常带有一种畏惧心理,认为作文是神秘高深的。开学伊始,我就利用信息技术课带领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优秀儿童少年网页,如“金色少年网”、“创新作文网”、“中国作文网”等,让学生阅读了大量同龄人的作文。当同学们看到许多同龄人也在网站建起了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各类习作都上了网,十分羡慕。我也积极鼓励学生,只要自己努力,你的文章也能上网,并能拥有自己的主页。在惊羡之余,学生也产生了我要表达的需求,激起“我要写”的欲望。我利用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认同和赞赏的心理,改变原有作文评价标准,带着“放大镜”,及时发现平时学生优秀的日记作文,把它输入电脑,编辑成《小荷露尖》作文小辑,上传到学校网站,添加进“学生作品”栏。凡是上网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及时查看到我班同学的最新习作。通过查看人气指数的高低,就有一种成就感在促使学生进一步写好作文,不断地超越自我。为了鼓励全班每一个同学,我也把目光放在弱势同学身上,让他们也有文章“发表”的机会。从而激发群体习作的热情,形成了“比、学、赶”的良好氛围。对于其中特别优秀的习作,我还也积极向网上作文类期刊投稿,推荐他参加网上作文大赛。这样,为学生的成长打开另一片蓝天,让学生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和追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习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当学生打开学校作文网,看到自己的习作时,自信心、成功感便会油然而生。

二、巧妙处理,深入引导

当学生写作兴趣调动起来后,我就顺势引导他们多读名家作品。我与其他各科老师联系,凡是有机会到电脑室上课,就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文章,查找一下网上其他学生作品,同时也鼓励学生查阅了许多中外名家名作。学完了《寓言两则》,学生们上网查看了许多寓言故事,如闻名中外的《伊索寓言》,还有《中国古代寓言》、《中国现代寓言》等。同时,他们还在校园网站上点击《动画点播》,观看寓言故事动画片《安徒生童话故事专辑》等,直接感知到了文学作品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魅力。为了学好每篇课文,同学们也常常自发地上网查找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学完了《海燕》一文,同学们就上网查阅了许多描写大海的名家散文,像峻青的《海滨仲夏夜》、陈窗的《海南岛散记》、杨朔的《黄海日出处》等,都沉浸在名家笔下的海景中了。同学们还在网上诵读描写大海的儿歌,欣赏歌唱大海的乐曲。此情此景,是任何语言也无法准确表达的。为了深入引导学生,我还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小荷露尖》班报。这样,样式更活泼,插图更精美,色彩更丰富,可读性也就更强了,上传也更及时了。其他班的同学也常常上网查看我班的班报,发表他们对习作的意见。我班刘文军的习作《春天的微笑》上传校园网后,就收到各种点评和建议73条。通过网络互动,刘文军同学亲历了习作交流和修改的过程,体验到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对他今后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了作文交流的容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铺设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写作热情,乐于把自己的生活世界看成习作的资源。同时,将文章修改权真正还给学生自己,在自己动手改中体验到了修改的乐趣。信息技术在作文讲学上的适用,使学生成为了习作的主人,享受着习作的成功之乐。

三、大胆创新,展现自我

随着网上习作的传播,大部分同学都爱上了写日记,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利用网络,拓展了习作的途径,加强了师生交流。每次带学生上网时,总是让他们阅读自己或同伴的网上作文,相互评点一番,相互提出修改意见。我则利用版主的修改权限,进行即时评改,并鼓励学生通过“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大胆创新,充分展现自我。在进行“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习作时,我也写了一篇《赶时髦的外公》,挂到校园网上。在这篇文章里,我着重写了77岁的外公坚持学电脑的故事。学生上网浏览了这篇文章,都很受感动。他们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了二次修改。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真正是“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才有可能凸现语言个性,展示自我风采。我班的黄雅兰同学,原是一个中等生。自从有习作在《小荷露尖》上发表后,就一发不可收,喜欢上了写日记和作文,有时一天写上了好几篇。通过网络作文,激发写的欲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后,慢慢地,学生变得爱写作了。在去年的全省校园文学大奖赛中,我班就有一位同学获得二等奖,三位同学获得了三等奖。当同学们从网上看到自己获奖的喜讯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而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它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扩大作文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写作的范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技术,提高信息素养,而且能使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都得到培养。这种效果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它强化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重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给每位学生,架设了一道通向写作水平稳步提高的金色桥梁。参考文献:

吴莉莉《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姚村教育网,2006-12-21

朱万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及课件平台》大连理式大学出版社,1997年;

篇7: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有机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而体育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是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体育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实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 学生 整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的互动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既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既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中摆脱出来。即重视师生的互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和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同时我们体育教师,敢于挑战,大胆探索研究,科学合理整合。所谓整合就是强调信息技术必需服务于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内容,强调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增强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情,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体育健康课程的有机整合?联系平时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布鲁达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随着信息化网络的广泛运用,实现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广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合理、快捷的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剪辑的方式,把互联网上有关的图片、声像等素材收集起来,把与篮球相关的视频等图像进行优化组合,制作成资源包,让学生欣赏,丰富学生欣赏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兴趣。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网络教学,刺激学生感官,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学习、自觉学习。再如:在跳马教学中,学生一看到器材跳马,学生们的气氛一下子变了,那些“调皮的”、灵活性好的学生就很感趣。而那些运动能力差的、肥胖、胆小的学生,他们就唉声叹气,并且还说“这么高啊!不想跳。”结果一堂课下来,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我在利用雨天室内课教学,让学生走进网络世界,让学生查看与“支撑跳跃”相链接的网站,了解、学习跳马支撑跳跃知识。激发部分学生对跳马支撑跳跃的兴趣,而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是以兴趣为主。

二、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

体育教师必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先进的理论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应该不断地学习,扩大知识面,这些仅靠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知识,接受远程教育交流。决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讲解地细致,示范动作很规范,而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而对于自己不擅长的内容,则会出现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法的老化等不尽人意的现象,从而违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把问题变简单。比如:因为专业的限制,我对足球运动的了解、掌握都有限,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文字、声像素材,请求信息技术课老师的帮助,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再运用Powerpoint或Flash等软件做成教学课件,课前在多功能教室进行播放。当学生看到优秀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时,很大程度上激起学习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多少能改变农村中学学生对足球不感兴趣的现象。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注重传授技术、技能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们兴趣的需要,失去了教材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的魅力。教学过程只注意环节和部分,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氛围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主动参与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跳板。从学生学习的内因入手,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育课程中,最有效的体育学习是学生自觉、愉快地学习。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体育学习过程中合作性学习

对于体育学科而言,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特定的群体中,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下,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评价,达到提高学习小伙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如学习各种球类和游戏时,独自很难完成或者是没有在集体合作中有趣,学习一些体育动作时需要保护与帮助等研究性学习更需要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要比独自学习能取得更高的成绩和效率。此外,合作学习要比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然而在体育实践中发现,常见的体育合作学习并没有如此大的功效,因为我们所说的合作多以教师的分工意志为转移,合作成员只是完成各自的角色职能而已。当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合作学习时,一些学生的观点可以触发其他学习者的思考,并且不同的观点可以引发小组成员考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办法。许多研究也表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的合作增加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习者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

五、体育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该要明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现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这种整合将学科教学的内容跟计算机及网络的运用融为一体,既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威力,又满足了学科教学的需求。不能简单的把课程整合当作信息技术加上学科课程,而是要强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的整体协调,有机融合,使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以便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体育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丰富体育教学手段、改变学生体育学习方式、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能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运用,提高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目标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双赢”。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体育课堂教学真的添了翼,真是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活泼,课堂应该是欢乐的海洋,应该让每个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冲浪”。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宗断友.“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尝试和应用 教育研究,2006

3、黄春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技术导刊,2007

篇8: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 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 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 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 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 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 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 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例如, 教学舞蹈《春天在哪里》时, 教材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舞蹈来表现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春天, 表达喜悦的心情。为营造气氛, 教学时我播放一段网上下载的录像《美丽的大自然》, 盛开的鲜花、嫩绿的小草、雄伟的山川、奔流的河水, 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怡人的境界。此时, 我问学生:“你看到这美丽的景色, 心情高兴吗?愿不愿意学段舞蹈来表达你的心情呢?”于是我开始讲解《春天在哪里》舞蹈的基本动作, 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动作学习。条件允许的话, 还可以把部分跳得好的同学的舞蹈录制下来, 再放给大家看, 边看边讨论共同来理解、掌握动作。

二、网络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使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了转变, 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的。而在信息技术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网络媒介中, 信息是共享的, 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 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 有目的地处理信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例如, 教师教学蹲踞式跳远动作, 蹲踞式跳远动作的掌握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此时体育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发到网上, 让学生在家中的电脑上通过网络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动作示范、动作要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 自觉反复操练、模仿强化。教师可以在下次实践课前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上课时进行个别指导, 调控教学进度。学生学得愉悦、主动, 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落实了课改的精神。

三、影视技术与动作示范的整合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两大要素。传统的体育课只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过程, 而信息技术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演示去了解事物的形象、声音、变化和发展过程而获取信息, 从而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能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感知的对象。例如讲授短跑动作之前, 播放一些重大短跑比赛的场面, 迅速地把学生带进一个紧张而又向往的氛围之中,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入情入景, 学生能很快了解短跑技术的全过程, 并且乐于学习和参与其中, 效果自然比传统“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过程更优越。再如, 教广播体操时, 通过图片、录像、录音等信息技术媒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可先让学生观看录像, 在录像直观的情境中, 了解广播体操的完整动作, 然后分解教学每节、每个动作, 或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学做每节动作;整套体操教学完成后, 再让学生观看完整录像, 与录像中正确动作进行对比, 纠正错误动作。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很快就能准确、熟练地掌握整套广播体操。

四、网络、电视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整合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德育, 不受时间、空间、宏观的限制, 生动形象地结合体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加鲜明生动, 富有感染力, 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观看集体项目的比赛时, 教师在讲授技战术的同时, 特别向学生强调互相配合, 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学生观看重大的国际比赛, 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 当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时,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篇9: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意味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的理念,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形象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知道,教学内容是繁杂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与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作用主要有:

一、教学过程的演示

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氛围。

二、教学主体的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三、新知识的构建

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合理运用信息以及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既是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归结起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的意义如下:

1、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旧教学方式的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力掌握与否,在信息时代,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2、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改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融入网络时代,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目前“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功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出实施学习计划,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篇10: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已将计算机引进课堂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信息技术核心的模式下,就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浅显的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1: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演示2:燃放烟花爆竹;演示3:2013年1月在京津冀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能见度下降,人们出门都戴上了口罩。提出问题1: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2: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并在课后尝试撰写有关环境污染的小论文。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气污染的资料,撰写小论文,有的逛书店或到图书馆或到工厂拍照,制作有关空气污染的手抄报,有的自己制作近期保定市PM2.5浓度变化示意图,提示大家在雾霾天气减少外出。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让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热点。

二、运用多媒体解剖化学难点

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把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变得易于开展。

如在学习苯酚的性质时,我就让学生观看计算机动态演示的 苯酚分子结构模式,再根据苯酚的结构,讨论苯酚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被苯酚的动态模型所吸引,讨论热烈,他们在讨论中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再通过联想和 类比,认为苯酚分子中含有苯基,应具有苯相似的性质,可能发生卤化、磺化、硫化、还可能具有可燃性;又因为苯酚分子中含有羟基,应具有与醇相似的性质,可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以及与活泼金属(如钠)反应。再提出同学们能否自己设 计实验方案呢?讨论又达高潮,有的学生提出:将金属钠与苯酚直接混合加热,有的学生考虑到固体物质间接触面小,于是想先配成苯酚的水溶液或苯酚的乙醇溶液,有的学生讨论出苯酚溶解在苯或四氯化碳中配成浓溶液,学生讨论热烈,讨论出的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仪演示实验全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一次升华。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加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通过实验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基础化学教学中,教师是非常重视化学实验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弊端,使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优化。

1、放大实验现象。

目前做化学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多为试管。一个明显的实验现象,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而多媒体能够将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室中远离演示台的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可见度不高,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晰地反映在银幕上。如钠与水的反应,使用实物投影仪“现场直播”,学生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金属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在钠球的后面,画出一道道美丽的红色尾迹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2、可以做反面实验。

在实验课上,有些实验是不能做的,比如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还有错误操做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造成水倒吸试管炸裂等

四、扩大教学容量

运用电脑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大信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原因之一就是做习题负担太重。教师若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师生抄题、擦题等无谓的负担,让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发现。在复习课中,展示一个单元乃至一个专题内容的知识网络,更整齐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思维清晰的接受知识之间的互相关联。当然,信息量一定要把握好度,课堂容量要适当,不能一味地增加容量而不顾学生实际,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确定适当的容量。

五、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1、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按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要做到对每节课都能认真备课。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是信息化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信息手段必须服从于学生,服从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不脱离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的长处与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长处相结合,充分实现教学的完美。

2、同一知识内容,经过讨论、板书、实验、录像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更替出现,可以促进记忆。但要注意,不同手段展示同一内容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否则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思维的积极性。另外,要根据不同角度,不同思维要求实施分层 教学。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设计成一个斜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竿爬”。随着教学手段的丰富,还要考虑各手段应用空间的分配问题。怎样把学生从兴趣引入思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要让学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让他们怎样深入研究下去是教师应时刻注意的。

3、模拟实验不能取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模拟,可以这样说,中学化学几乎所有的演示实验计算机都能较好模拟出来。正因为如此,许多课件在开发时,就将演示实验百分之百的模拟化,表面上其效果是即节省大量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在音乐、动画中轻松记住了,这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但忽略了学生实 3 验无异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仍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与问题。只要教师敢于利用信息技术,同时紧紧结合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必能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2】龚从荣、何浪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3】郭绍青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电化教育研究 》

【4】钱扬义等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 《课程 教材 教法》 【5】余敬忠

上一篇:读完解放儿童体会下一篇:英语四级专题讲座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