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04-07

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现。现根据XX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对129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最新抽样调查资料汇总整理,将有关情况综合反映如下:

一、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主要涉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作用明显。据抽样调查资料反映,在全市制造业涉及的525个工业行业小类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已涉及了77个,占14.7%。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涉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中,各种设备制造业占19.4%,纺织业占11.6%,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化工制造业均占7.8%,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和通讯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均占6.2%,金属制品制造业占5.4%,服装鞋帽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等其他行业共占34.1%。由于这些行业需要吸收大批劳动力,对缓解日益上升的就业压力作用较为明显。调查数据显示,20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期末从业人数比上年增长14.3%。

2、整体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企业微观经济运行健康稳定。年,受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曾经一度面临较大的风险,但随着政府调控措施的及时到位,外部环境逐步好转,规模以下工业总体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实力不断得到增强。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全市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2.1%,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3.0%。尤其是规模以下工业作为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其作用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目前,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到95%以上。随着规模以下工业发展速度的逐年提高,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也随之上升,其中,户均工业总产值达168.7万元,比上年增长21.5%;户均资产达232.7万元,比上年增长 3.6%;户均固定资产原价达125万元,比上年增长6.1%;产品产销率达95.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调查还表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有 6.2%的企业销售状况很好,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只有5.4%的企业销售情况较差,比上年减少2.6个百分点;企业反映“市场开拓能力不够”的比重比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认为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的比重比上年下降6.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3、内部管理进一步趋向规范,企业效益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逐步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大多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有专门管理人员。随着内部管理的健全规范,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以下企业的生产效率明显上升。调查数据显示,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全年人均创造产值11.5万元,比上年增长7.5%;人均上交税金0.9万元,比上年增长28.6%;人均实现营业利润0.8万元,比上年增长33.3%。由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广大企业主对未来发展前景也普遍看好。在被访企业中,有93%的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其中,预测企业未来发展“非常好”的占5.4%,“较好”的占34.1%,“一般”的占53.5%,分别比上年上升4.6、4.1和12.4个百分点;只有 1.6%的企业认为未来发展前景“较差”,还有5.4%的企业难以对前景作出判断,两者比例分别比上年下降2.3和1.6个百分点。

4、社会保障意识进一步增强,企业职工参保水平稳步提高。相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稳定性较差,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由于这一特点,以往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在用工问题上比较简单和草率,导致不为员工办社会保险等现象较为普遍。但是,随着我市社保扩面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一现象得到有效改观,企业的社会保障意识有所增强。调查表明,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仅有17.1%的企业未为员工办理任何社会保险,比例比上年下降10.8个百分点。在已参保的企业中,企业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31.5%、30.0%和15.8%,分别比上年上升7.8、15.7和10.8个百分点;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20.0%和9.8%,均比上年上升5.4个百分点。

5、外部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企业认同程度不断得到提升。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把扶持民营、个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位,职能部门机关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同时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这些都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规模以下企业的快速成长。在本次调查中,被访的129个企业普遍对我市的发展环境表示满意,其中认为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很好”的占3.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认为 “较好”的占24%,“一般”的68.2%,比上年上升8.5个百分点;回答“较差”的只占3.9%,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

二、我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产业层次比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调查表明,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涉及的行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装备水平差,初级产品加工比重大,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附加值不高,容易引起行业内部过度恶性竞争。在本次被调查的企业中,当问及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70.5%的企业反映存在“行业内部过度竞争”,比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

2、资信评级参与度低,企业融资难度较大。虽然我市规模以下企业信用观念逐年有所增强,但总体上参与信用等级评定的企业比例仍比较低。调查表明,我市还有79.8%的规模以下企业未参与资信评级。由于规模以下企业不重视资信评级,客观上也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难。在被调查企业中,有79.8%的企业需要从银行贷款,在这些企业中,均未能享受省财政设立的扶持民营经济专项资金补贴或贴息贷款;同时,有 22.3%的企业感到从银行贷款“十分困难”,有31.1%的企业感到“较困难”,有39.8%的企业感到“一般”,仅有6.8%的企业感到“较容易”。在谈及融资难的原因时,有52.8%的企业选择了“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居第一位;有44.9%的企业选择了“手续烦琐,效率太低”,居第二位;有 39.3%的企业选择了“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或特殊关系人”,居第三位;有38.2%的企业选择了“资信等级不够”,居第四位。

三、对提高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思考

从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看,仍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规模以下企业有发展壮大的愿望,也期望政府和各级部门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我市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可以依托各地的传统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同时,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以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小企业进入园区,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引导他们走向企业集群之路,朝着大产业链方向发展。

2、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调查表明,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能将电脑用于网上营销的仅占26.4%,这一比例虽然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但企业的信息渠道还是比较窄,因此,有38%的被访企业期望政府部门能够利用信息资源优势,为广大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3、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融资困难是制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93%的规模以下企业资金来自“自有资金”。由此可见,规模以下企业的资金来源相对较窄。调查数据显示,小企业对拓宽融资渠道的期望很高,有30.2%的企业期望政府部门为其“增加融资渠道”,比例比上年上升6.2个百分点。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灵活多样的贷款制度,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扶持作用,完善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立相应的信用贷款专项资金及风险偿贷机制,切实解决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篇2: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XX市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成长型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如5年以上)内,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和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目前XX市列入省百家重点、省市成长型的企业有30家。2002年,30家企达54.8%。2003年1—9月,XX市30家成长型工业企业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累计完成工业产值73.1

总额1

二、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成长型企业比重低、分布不均衡。一是数量少。全市仅有30家成长型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03%;二是分布偏。成长型工业企业分布的地区结构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市区、永安、沙县、将乐、建宁等地,占93.3%,尤溪、宁化、泰宁等县至今还没有一家;三是发展速度慢。30家成长型工业企业至2003年9月止,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呈个位数增长的分别有8家和7家,呈负增长的分别有4家和8家;四是实力弱。30家企业2003年1—9月实现利税总额14.6%,且有三分之一企业的利税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所调研的11家企业至2002年12月止尚有6家工业产值达不到1亿元,2家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2、人才流失严重。所到企业大都反映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企业急需的人才(包括高级技工)引不进来,即使引进也难留住。如XX齿轮箱公司多年招不到大学本科毕业生;XX纺织公司这几年虽引进了七、八个大学本科毕业生,但没有一个是XX籍的,长期留住这些人才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企业人才流失过快、过多。如汇天制药公司由于企业不景气,这几年已流失200多名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铙山纸业集团先后有40多位不同层次人才流失。

3、企业配套不完整,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由于缺乏产业发展方向的宏观指导,XX市目前机械、纺织、林产加工等几大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问题。如小机械加工企业分布散,各自为政,在协作配套上还不适应龙头企业做大的需求(包括质量和数量),2003年严重影响厦工三重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桥、箱两大部件,在XX地区就找不到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就近的战略合作供应商。此外,小纺织厂和小竹木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市场的无序竞争给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4、企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在调研中发现,XX纺织公司和铙山纸业集团等企业,虽已完成改制,但仍存在均股制的弊端;XX齿轮箱公司、永林公司和永轴公司国有股仍占较大比例,面临减持和完全退出的重大任务;成长型企业中的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现象较普遍等。

三、几点建议

1、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扶持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建议市政府对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补充修改XX市《关于扶持培育成长型工业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成长型工业企业的扶持突出“优先”和“更优”。如,对成长型工业企业用电尤其是枯水期用电优先给予保证;优先列为全市各项企业改革的试点;优先接受国内外风险投资服务;优先扶持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企业上市并提供优惠服务;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建立出口补助基金,优先给予补助;享受比其他企业更为优惠的用地政策、贷款政策、减免税政策、用人政策等。二是抓紧研究中央有关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相关政策,结合XX市发展实际,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优惠政策。三是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的成长型工业企业,让其充分享受政策的扶持。

2、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提高资本运行效率。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畅通企业退出、资本退出和人员退出的‘三个退出通道’”的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一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以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股份制改革为重点,通过吸收多元投资主体、股权转让、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解决“均股制”或国有股“一股独大”、“一股独占”的体制性弊端。二要鼓励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实现管理制度现代化。三要理顺成长型工业企业同地方政府的关系,维护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3、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重点,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成长型工业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摒弃自我封闭的做法,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当好主角,或甘当配角,积极发展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大优势产业。政府和有关部门着力扶持培育优势产业和行业,引导上下游企业互相配合,形成产业链或延长产业链,以此促进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4、以培育发展骨干企业为龙头,不断增强市区成长型工业企业辐射带动力。一是消除体制障碍,进一步理顺市与区的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有责的无权、有权的无责等问题。二是努力培育发展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市区大型工业项目,提高市区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三是以培育上市公司资源为着力点,促进已通过上市辅导期的成长型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四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市区优势成长型企业为核心,以资产重组和制度、管理、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上下游领域资源整合,提高生产集中度、产品关联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骨干企业示范、辐射能力。五是以市区成长型工业企业为扶持的重点,从金融、财税、科技、人才、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鼓励这些企业以市场扩张牵动企业规模扩张,发挥资源整体优势,带动市区经济发展。

5、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成长型工业企业的跨跃式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应面向市场,加强与各种组织间的信息交流,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要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借贷为支撑,多层次、多渠道引进资金的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保障体系。加大财政引导性投入,增加对重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的攻关和科研装备的投入。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不断完善适应技术创新工作的贷款授权、授信制度,拓宽企业技改融资渠道,增加贷款品种,健全和完善担保方式。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银行要及时提供科技贷款和技改贷款支持,政府给予相应的贴息支持。

6、以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一是建立完善优秀人才评选任用制度,给予优秀人才适当的社会荣誉表彰和相应的政治待遇。二是建立科技人员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引进和留住人才。三是立足企业自身,加强与高校(院、所)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包括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高级技工等方面的人才。四是鼓励成长型工业企业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企业的研发中心,以此为窗口,广聚各方英才。五是借用外脑,高薪外聘人才,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对企业进行技术、管理指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7、以实施大开放战略为纽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鼓励成长型工业企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放宽对其出国出境审批的限制,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组织成长型工业企业参加国内知名投洽会和商品交易会等,鼓励成长型工业企业参加国际展(博)览会,积极拓展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鼓励和引导机械、纺织等行业的成长型工业企业,向区内工业园区聚集,异地发展“飞地工业”,发挥工业园区聚集效应。

8、以精心打造品牌为载体,不断提升竞争优势。一要加大知名品牌的宣传力度。对品牌的宣传除企业舍得花重金做广告外,要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扩大品牌的影响,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提高品牌产品的竞争力。二要善于经营品牌。要在现有的优势产业中,选出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强、带动力大的产业,加强品牌的认证和管理,对精选出的品牌进行重点跟踪监测,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切实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创造条件。三要持之以恒,精心培育,努力使XX市的品牌能在国内著名或驰名商标中占有一席之地。

9、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导向,不断激活发展动力。一要立企业精神,以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激励广大员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二要讲诚信。三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四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标语、专栏、文体活动等丰富多采的形式让全体员工接受教育与培训,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10、以优胜劣汰的管理服务为平台,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一要制定成长型工业企业准入标准。从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科技进步、发展后劲、内部管理、人才拥有量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一年或两年一定,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二要建立成长型工业企业退出机制。凡未达标的,不再作为成长型工业企业重点扶持,同时向社会公开,以示公允。三要建立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激励机制。对发展迅速的成长型工业企业,政府应及时给予表彰,并考虑设立奖励基金,对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同时企业享受更为优惠的扶持发展政策。四要建立督查服务机制。市政府可委托市直有关部门成立由部门负责人、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评议小组,依据标准,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并根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组织有关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咨询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使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篇3: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南平老区发展茶产业的主要经验

政和、武夷山、建阳、建瓯四县(市)都是苏区、老区,也是山区,山多、丘陵多,土壤深厚、肥沃,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建瓯达80.4%)。茶叶成为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项目。4个县(市)的茶园面积达40.6万亩,占南平全市茶园总面积53.6万亩的75.7%,毛茶总产3万多吨,占全市总产量5.1万吨的60%以上。发展茶产业的主要经验是:

1.各级领导重视茶产业发展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省以人大决议的形式,出台《关于强化扶持措施,加快发展我市茶产收的决议》,南平市政府也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对茶产业发展予以政策扶持,特别是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龙头企业和新办的茶企在用地、税收、信贷上实行优惠;对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各项认证以及荣获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省级以上产品评选获奖者均予以奖励。在管理机构上,各县(市)都分工一名副职分管茶叶、成立茶叶领导小组加强对茶产业的管理,还保留了武夷山市茶业局编制。

2.茶园基地基础建设抓得好

这次调研中参观的政和铁山花茶基地1000亩、京泰茶叶标准化示范园560多亩,建瓯凤山凯捷茶叶基地2300亩,都是有机生态型茶园的代表。茶园及其周边有树、有花、有草,层层茶园一片翠绿,条条水管连通各个蓄水池,护林带、灭虫灯、黄色板,更为美丽的茶园增添色彩。一眼望去就知道这里出产的产品不是绿色食品就是有机茶。武夷、建阳还有张天福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全市大力推广生态茶园建设,各地新建一批批高标准茶叶基地。仅调研的四县(市)就有“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面积17.4万亩,其中有机茶认证面积达1.86万亩。武夷山市连续十年茶叶农残没有超标,这就是从源头抓好基地建设带来的好结果。

3.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有效推动茶产业全面发展

武夷岩茶的加工制造以往是加工场所大,劳动强度高,燃柴烧炭耗木材大,现在是各级政府引导茶企开展科技创新,大力引进推广液化气萎凋做青,空调机做青,煤电焙茶,茶叶智能色选机等乌龙茶制茶新技术,新设备,茶叶加工现代化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出现了许多自动化、现代化、清洁化加工流水线。如武夷山永生茶叶公司建成全国首条自动化乌龙茶初制生产流水线;建瓯龙兴茶叶公司建成一流的自动化乌龙茶精制厂;武夷岩茶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引入福建省第一条乌龙茶全自动清洁化流水线;武夷山正山茶叶公司从原料与小种红茶工艺上进行创新,研发成功红茶高端产品金骏眉,引领了近年红茶的大发展。建瓯市名优茶高档茶比例从过去的30%提高到现在的60%左右。在茶叶生产上,示范推广应用喷灌、太阳能物理杀虫灯和统防统治防治茶树病虫害新技术以及大面积推广采茶机采茶,都走在全省前列。如建瓯市应用采茶机采茶面积达95.6%,居全省第一;建阳市机采面积5.5万亩,占88.7%;武夷山市机采面积11.5万亩,占83%。

4.创建品牌,宣传力度大

全市建立以“武夷山大红袍”为公共品牌,拥有“武夷岩茶”、“政和白茶”、“武夷红茶”三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山小种”等五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夷山大红袍”、“政和工夫”、“武夷星”等三个中国驰名商标,25个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农产品。特别是武夷山市对创建品牌制定了一套相关政策,积极扶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对申报省、国家级品牌成功的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在税收上给予适当的优惠,物质上给予奖励。规范商标管理使用,出台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严格标贴的发放审核,以杜绝企业滥用标贴的行为。在宣传上,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海峡两岸茶博会长期在武夷山举办的有利机会,大力宣传武夷岩茶(大红袍)品牌,健全完善武夷岩茶(大红袍)营销推广机构,放手发动南平在各地的茶叶营销队伍,促进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购销。

5.利用旅游资源,开发茶旅项目,提升茶文化影响力

武夷山市充分利用武夷山自然风光与武夷岩茶(大红袍)悠久历史积淀优势以及连续举办二届茶博会新创建的茶文化观光景点,开展山、水、茶、文相结合的一系列旅游活动,推动了武夷山茶文化的逢勃发展。如《印象大红袍》等茶文化表演节目对展现武夷茶文化深厚内涵、宣传武夷茶文化的精髓起了很好的作用,但还需不断充实提高、逐步完善。还要深度挖掘茶文化民间艺术产品,积极支持和鼓励组织和个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专业人员与茶企根据武夷茶文化历史素材,创作各种文化题材的影视、戏剧、歌舞、小说等,开发各种根雕、器具等艺术作品与特色产品,从多方面提升武夷茶文化的影响力。要结合旅游,通过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将武夷岩茶(大红袍)品牌的各种特色商品作为旅游礼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6.精心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南平市经工商注册的茶叶加工企业有991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4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没有经过注册的就更多。武夷山市已注册就有1 185家,建瓯市初制厂近500家,政和县加工企业123家。特别是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处处走在前头,带动了合作社和茶农,在发展生态茶园、应用“五新”技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茶树病虫新技术和应用喷灌,进行清洁化加工技改、办理QS认证、创品牌等方面都起了带头示范作用。

二.南平老区反映茶业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1.茶叶发展不平衡问题

南平市十个县(市),县县都有茶。由于山区资源不同,各地发展经济的侧重点也不同。发展茶叶存在不平衡问题。有些县(市)以往曾是全省茶叶大县,土地资源丰富、种茶历史悠久,群众发展茶业的积极性高,但领导层在抓五业中对茶业没有摆到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对山区发展茶业没有从是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的高度来认识,有的茶企反映,我们象没娘的孩子一样,到外地参展、参赛别的县政府有补贴,我们却没人管。

2.缺乏一个多样的茶叶市场

茶业要发展,开拓茶叶市场是最关键的措施。这已成为众多企业共同的认识。许多龙头企业在全国各地都开设了连锁店、专卖店、销售网点达7000多个,南平籍的茶叶销售人员1万多人。但在南平市内还没有一个茶叶市场。这次调研中政和、建瓯、武夷山等县(市)的茶企都要求政府能够帮助在适宜的地点建一个茶叶综合市场,将销区的经销商和直接消费者引到产茶区,实行产销面对面洽谈茶叶购销,扩大武夷岩茶(大红袍)等的销路。规范茶叶市场程序,加强品牌管理和茶叶质量管理,保护茶农、茶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QS认证办理难、费用大

这是各县市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所到四个县(市)据资料统计,武夷山市有企业1185家,已办QS认证300家占25.3%;建瓯市70家企业有QS认证12家,占17.1%;政和县123家企业有QS认证12家仅占9.7%;建阳市企业136家,有QS认证5家,仅占3.6%。全市茶企991家,有QS认证280家,占28%。办证过程手续繁杂,连同工厂建设的费用,小企业就难承受。

4.茶企规模小,资金积压大,普遍反映资金周转难度大。金融机构贷款难,茶山还不能作为抵押物。

5.茶叶品牌多而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大红袍,假冒伪劣,无序竞争,缺乏产品标准和严格管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1.革命苏区、老区都在深山老林中,长期以来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处在贫穷落后的状态。怎样才能引导苏区、老区人民走富裕幸福的道路,这是各级政府都应该牢记的一条历史使命。这次通过调研,我们总结出山区发展茶叶、种植优、新、高香品种,能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山地资源发展竹林,利用竹材加工各种家具,用具,开发竹产业也是老区经济建设的新项目;利用老区辅助劳力与田地,建立林木、花苗、茶苗苗圃,是老区又一项短、平、快发展经济的新路子。综合这三项生财之道共同发展,就能加速增加老区人民的经济收入,走上富裕之道。

2.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发展多种茶产品和深加工,能提高经济效益。南平市许多县(市)一年只采春茶一季,不采夏、暑、秋茶,所以单产比较低,每亩平均产值也不高。其实茶树一年四季都在生长,春茶产量仅占全年的40%左右,夏、暑、秋三季产量占60%以上,不采夏、暑、秋茶太可惜了。也可以组织力量利用夏暑秋茶的原料加工其他茶产品如茶粉、速溶茶、保健茶等附加值高的深加工茶产品。延长产业链,充分发挥茶叶资源和茶企的加工机械设备的作用,提高茶叶利用率,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3.制订茶叶发展规划,重点产区设立茶业管理机构,加强对茶产业的领导。福建省人大出台“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从6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条例要求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各地的实践证明,凡是茶业主产区设立茶业管理局,茶业的一切活动就有人抓有人管,就管得好。建议各地有条件的还是设立专业管理机构为好。将茶业的种、养、加、产、供、销一起抓起来。各县还要制定一些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扶持茶叶企业,推进茶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升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4.选择全市中心、交通要道、产茶重地,建设一个茶叶综合交易市场,将茶青、毛茶、精茶、特色茶交易和电子商务都统在一起。政府给土地、出政策,由企业出资金建设、经营管理。质检、工商、茶业、行业社团等全力支持,通过质量标准、商品检测、市场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卫生;通过产品自由竞争,货价对比,搞好市场;通过优质服务,树立市场形象,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洽谈生意,直接进行交易,使茶叶生产不出远门就能将茶叶卖出去,销区经销者不要到处乱跑也能直接购买到好茶。

5.加强“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机具、新肥料)推广,重视科技创新,抓科技促生产立于不败之地。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突出点就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各地都在学习、贯彻。南平市近几年来很重视科技工作。如武夷山市先后成立了十几家民营茶叶科研机构,结合生产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品种改良、低产茶园改造,引进新茶机,规范武夷岩茶加工环节,取得很大成绩。政和县去年举办了全省推广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机具、新肥料)项目对接会,实施“政和白茶现代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和茶叶清洁化项目,更新改造设备,引进新技术,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南平市本地的良种大多是迟芽种如水仙、政和大白茶、肉桂、大红袍等,气候又是福建最早进入寒冷季节的地区,当地良种一年的生长期就很短。近几年推广了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新选育的国优、省优新品种,如黄观音、金观音、丹桂、九龙袍、金牡丹、黄玫瑰、紫玫瑰、春兰、瑞香等许多早、中芽新品种,不但延长了生长季节增加了产量,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增添了许多花色品种,真正达到了多品种多茶类发展。

篇4: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县域经济 中小型工业企业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10-01

当前,以工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财税收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型工业企业“重要地位,弱势群体”的现状尚未改善,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为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笔者围绕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问卷调查、实地视察、座谈走访的基础上,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出台多项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总体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劲头日益强劲,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12年末,全县拥有中小型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411户,从业人员5214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6.3亿元,销售收入579.7亿元,利润总额20.7亿元、上交税金4.1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49.1%、78.3%、12.8%和48.8070,其创造的增加值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070,较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二、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尽管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调整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目前,辽中县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是以传统的加工配套行业为主,在转机制、调结构等重大产业政策调整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挑战。同时,受国际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家不断调高资源能源价格,无形中也推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使得该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2.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辽中县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对缓解融资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受县财力所限,专项资金规模小,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该县大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不得不将民间借贷作为首选融资方式,致使信贷成本不断上升,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

3.产业结构不合理。受资源和传统发展模式影响,中小型工业企业结构不合理,多为农副产品初级加工(稻米、饲料加工和食品酿造等)和工业产品配套加工类企业,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设备的制造类工业企业较少。科技型企业总量偏小,多数企业科技投入少,研发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产品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强。

4.产业集群的集聚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规划建设的机泵阀、铸锻造与机加工业园,虽然为中小企业的孵化成长和集约利用公共资源创造了条件,但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生产链条的拉动作用不强,众多中小型工业企业仍然立足于为域外企业做配套制造服务,还没有在本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分散独立发展的情况较为普遍。

5.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还不强。中小型工业企业多数是从乡镇、集体或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发展起来的,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多数为家族式管理,在外聘高层次管理人员上很谨慎,在股权融资或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时也较为保守,缺乏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多数企业经营者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愿不强,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内部体制障碍,束缚了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

三、关于促进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辽中县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小型工业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中小型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议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继续深入实施副县级领导包扶企业制度和县直部门对口联系企业制度,不断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政策协调和督促检查,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辽中县现行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比较具体、实用,但是扶持标准还很低,建议县政府进一步研究分析该县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及时调高扶持标准,加大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进一步加大产业集群的建设力度。建议县政府把产业集群的服务平台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集群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建立以集群内优势中小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世润重工、海泰泵业和艾克电缆等行业骨干企业做强技术创新平台,服务和辐射更多的中小企业,形成推动集群自主创新的基本构架。

4.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议县政府充分利用该县作为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和环保产业示范基地这一重要发展平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抢抓机遇期,按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快农副产品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变初加工为深加工,如白酒加工、肉牛加工等,打造品牌如寒富苹果、辽中鲫鱼等,努力提高企业效益;支持、鼓励制造加工类企业与大集团做好协作配套衔接,依托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引导中小企业在调结构中,与“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与当前新城、新市镇建设相衔接。

5.努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建议县政府加快推进担保体系建设,适当扩充担保机构资本金,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积极协调各商业银行尽快在该县恢复和新建分支机构,并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出包括厂房抵押、库存抵押、订单抵押、应收款抵押、实行企业联保无限连带责任制度等多种灵活高效的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贷款松绑;统筹协调好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三者权责利的关系,在提高支持力度、规避风险和创新服务中实现互利共赢;引导较成熟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部分中小企业股权单一的现状,完善上市育成机制,支持中小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积极尝试和推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篇5: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年初市政协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确定为今年的重点专题议政课题。九月中旬开始,市政协组成调研组,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截止底,全市已形成各类文化经营实体824家。其中,核心层:新闻、广播、电视和电影服务类2家;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类包括数字影院、印刷企业、音像制品、图书租售145家;文化艺术服务类包括民间艺术社团、协会及艺术教育培训网点57家。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类主要为网吧91家;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包括旅行社、会展公司、酒吧歌舞和游戏游艺场所280家。相关产业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类,主要为打字复印、书画文玩219家。另有a级景区6处,星级饭店13家,星级农家乐11家。文化产业总体吸纳从业人员近万名。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全市把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之付出了可赞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旅行社组团来XX市旅游奖励补助办法》、《促进服务业发展暂行办法》和《优秀艺术作品奖励办法》等政策。

二是制定了发展规划。先后编制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星海湖文化产业园规划》和《星海湖南域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规划了沙湖—— 天河湾——陶乐影视城——平罗玉皇阁——黄河古渡坊——矿山博物馆的东线旅游线路,沙湖——星海湖休闲度假区(五七干校)——贺兰山北武当寿佛寺的北线旅游线路。并向有关部门申报并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其中市级22项、自治区级8项、国家级2项。,星海湖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三是建设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先后投入近30亿元,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四级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全市共建成文化馆4个、图书馆3个、文化艺术中心2个、博物馆4个、影剧院4个,“三馆一中心”成为XX市地标性建筑。

四是争取和引进了一批文化示范项目。20,实施了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引进中基浩泰等民间资本,正在建设中华奇石山文化旅游城、星海银河景区、星海之星和星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项目。举办了星海湖全国露营大会、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划水赛活动,举办了第二届黄河大合唱邀请赛并成为文化部该项赛事永久承办地。

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52.83万人次,实现收入13.24亿元。2014年,我市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194.19万人次,总收入11.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40%和14.10%。

三、主要问题

我市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培育阶段。由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包括集体的文化氛围、成员的文化素质、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等因素所致,历史积淀、地缘区位、资源禀赋等因素所限,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20,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29%,低于全区2.21%的指标。— 年,本市居民文化包括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1.27%、10.12%、10.10%,呈逐年递减态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定位不够准确。在已经出台的文化产业发展文件和具体工作实践中,对文化产业的形态与业态定位不明晰;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与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分类与指导不够;对人文精神与自然资源、项目开发的契合和彰显不够。自治区将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态定位为4种,即回族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和红色文化。而本市对文化产业形态的提法有8到12种之多,定位缺乏前置要件和灵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方向迷惘,无所适从。

(二)规划不够科学。在既有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对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消费趋势,对文化产业的理念和形态、内容和形式缺少合理的、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主导业态不突出,与全区乃至全国的发展战略结合不够紧密;各种相关业态聚集度不高,产业聚合效应、延链效应发挥不够;产业项目少,吸引力不强;由于体制障碍,境内仅有的一处5a级旅游区沙湖对本市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强。

(三)政策不够配套。本市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但含金量不高,执行力不强,加之没有专门的、具体的、配套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投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民间发展文化产业的意向和冲动,因缺少合适的投资项目和平台以及顺畅的融资渠道而受到抑制。无论是已经形成的业态,还是正在建设的项目,投资热度低,经营效益也低。

(四)市场不够成熟。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多处于自娱自乐状态,创新不足,发展乏力;文化要素市场,包括文化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还没踪影,文化产业多处于粗放型、零散型经营,规模小,档次低,同质化。文化产业实体,近80%经营的内容不是网吧、酒吧,就是歌厅、舞厅和打字复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旅游业属于季节制约型、资源依赖型、要素匮乏型的产业,分布零散,点面脱节,景区与景区之间没有形成共生、伴生的协作体系,游客消费项目少、逗留时间短暂,导致“游玩在沙湖,食宿到银川”。

篇6: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一、企业发展现状及科技创新情况

(一)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的思想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调研的大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已有初步认识或了解,其中有5家企业经营者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开展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引进了不同层次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建立了内部技术研发机构或组建了松散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技术研发方面舍得投入

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研发成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达到了国内先进以上水平,产品以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华夏乳品公司研发的无水黄油、黄油粉等产品,华安生物制品公司研发的酪蛋白磷酸肽等产品。

(二)企业科技创新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科技创新对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次调研的10家企业,近两年共研发成功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产品30多个,取得多个省州级科技成果,这些产品均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拉动了相联产业的较快发展。在奶产业发展中,华安、华夏等乳制品加工企业始终把新产品研发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研发成功的酪朊酸钙、酪朊酸钠、酪蛋白磷酸肽、酪素胶等系列新产品,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创新在给企业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全

州奶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院企科技合作已成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市企业技术研发基础条件有限,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所以新产品研发难以靠自身去独立完成,只有通过院企科技合作,引进智力、引进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我市的院企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部分企业与省内外的9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正在组织实施多项科技合作项目。临夏什锦集团依托甘肃农大科研条件,通过优势互补,挂牌成立了清真食品研究所,合作开展特色食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不断拓展市场占有率。甘肃农业大学在清河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科研、教学和实习基地,共同开展畜产品深加工等研发项目,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四)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平台正在开始搭建。

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调研企业中,有6家企业已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机构,配备了专职技术研发人员,购置了较先进的研究和分析仪器设备,还有5家企业设立了技术实验室和分析化验室,已具备常用的分析和检测设备和手段。这些企业均能自主开展一般性技术研究和日常性的产品主要成份分析和品质检测工作。

(五)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去年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增加了企业技术进步专章,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规定了通过财税政策、产业政策、资本市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多项优惠措施。省上出台了《甘肃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州

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将企业科技创新首次纳入县(市)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量化考核,市上建立健全了科技工作联席会和市上领导联系科技项目制度,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国家、省、州、市对企业科技创新从项目、资金方面切实加大了支持力度。华夏、华安两家企业先后列入省级创新试点企业,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州级民营科技型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整体淡薄、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够。

在调研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切身体会,但对本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的思路仍然模糊,感觉无所适从,对研发设备和技术人才投资缺乏积极性;也有少数的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在企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满足目前的产品和市场,缺乏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和扩张意识,固守小农经济的思维定势,不愿进行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思想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禁锢。

(二)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引进、转化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就应该首先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这一点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的地区尤其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在调研的企业中有50%的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为零,而国家确定的创新型企业的必要条件是技术研发经费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大部分企业经营者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将技术研发经费全部寄托于政府投入,没有政府科技投入,就不会自主投资开展创新。同时,企业中只注重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投入的思想

普遍存在。

(三)企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有效的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建立。

在10家企业中有60%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其他企业由于思想认识、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均无内部的、依托的或联合的技术研发机构,也不具备任何实验研究、分析化验设备和条件。企业缺乏创新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交易中介组织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以,创新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行为,全面发展、纵横交错、内外相联、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

(四)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极为缺乏。

在10家企业的员工中,有中专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14%,大专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12%,本科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4%;有初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 的11%,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5%,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2%。可以看出,有学历的和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1%和18%,这种人才拥有量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极不适应,难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五)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有些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虽然各项推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但部分政策措施在贯彻过程中往往受到种种因素的牵制而落实不到位。如《甘肃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中规定的有关所得税、营业税、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减免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得到落实执行。由于关乎企业切身利益的激励政策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既弱化了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削弱了激励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尽快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任何企业无论它现在的规模大小、效益如何,离开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都将停滞发展乃至被淘汰。因此,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到与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和中心环节来抓。必须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毫不动摇地树立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要把创新作为在市场上竞争制胜的法宝。企业要通过成立技术研发机构、培养技术研发队伍、改进技术研发条件等措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对现有产品的市场追踪,掌握其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不失时机地抓好新产品的研发,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品质,赋予产品新的内涵。新产品的研发要注重产业链的配套延伸和结构的优化配置,尤其要注重那些技术密集、引领市场、面向未来的新型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技术储备。

(二)要高度重视政府行政推动作

用,充分发挥对经济运行的宏观引导职能。

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享有高度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但是从我市企业目前的技术发展和信息拥有水平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放任企业盲目地开展创新,与发达地区竞争技术优势,势必会走许多弯路,不但增加不必要的创新成本,反而会挫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相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创新事业,如果有了政府的强力推动,都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说明,不能简单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就是企业自己的事,而是要进一步加大各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激发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要在创新决策、资源分配、责权利确定上,充分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加大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引导通过创新来做大企业,做强企业。进一步加强省级科技创新试点企业的争取、州级科技型企业的认定等工作,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内在创新潜能。

(三)积极推动院企科技合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企业要在巩固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关键技术需求出发,主动去寻求技术支撑。要充分利用好临夏州与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的资源和平台,继续拓宽科技合作领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牵线搭桥,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我市企业联合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帮助论证和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形成引进科技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互

补、共谋发展的新机制,尽快建立起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服务体系。

(四)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在调研中企业谈得最多也是人才,人才缺乏、人才机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企业是吸引人才的主体,要树立只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不求所有的意识,研究建立引进使用好人才的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来企业创业。通过科学评价,让引进的科技人才以无形资产入股,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企业还要有计划地逐年安排好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考察交流和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持久不断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针对我市企业的实际,人才引进中要注重引进本地籍在外人才以及退休的科研人才,要注重用活用好企业现有人才,建立务实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使优秀人才

脱颖而出。要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措施,调动各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经济相结合,让一切为创造财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使企业成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舞台。

(五)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科技投入渠道,切实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

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融资难的现状,要引导全社会多方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鼓励企业更新观念,不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方面的自主投入,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机制,加大财政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工作,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企业创新项目的贷款支持,组织企业创新

项目招标,争取社会及企业人员资金入股,扩大企业资本金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比例。协调财税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有关优惠政策,用足用活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六)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中介机构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体系。一是要引导、帮助重点企业尽快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机构,配备必需的技术研发和检测设备,以及专职技术研发人员。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创办中试基地和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成立起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或其它科技中介、技术服务组织,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要大力发展技术、信息和人才市场,规范技术交易行为,形成经纪人交易、非常设技术市场和常设技术市场并存而逐步以常设技术市场为主体的规范动作体系,保

篇7:关于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迅速发展比常规农业具有更大开发潜力和经营价值的休闲观光农业,在保障生态、文化传承、丰富生活、教育展示、旅游观光、促进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摸清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便分类指导、规范发展,我们采取全面统计,深入县区、园区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会等方式,从今年5月初~6月底,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十个县的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市的休闲农业起步较晚,在21世纪初,农家乐才星星点点出现,但发展迅速,正方兴未艾。尤其是近几年,市农委围绕“十园引领,百园兴农”的战----------------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略目标,突出太原都市农业的优势特色,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出发点,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以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载体。

截至目前,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已经发展到132家,占地面积万亩,总投资额亿元。年接待游客289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亿多元。吸纳农村劳动力万人,带动农民将普通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实现增收110元左右,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功能较全、发展较好、具备接待能力的有6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园2个:XX县葡峰山庄、XX县茂盛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省级示范园6个:XX县通和农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绿源生态农庄,XX区采薇山庄、XX区宇文山庄、XX区华辰农耕园、XX县青草坡休闲度假村;市旅游局的挂牌景点园区40个。XX县是农业部的休闲农业示XX县,XX区是山西省的示XX县。按类型划分,现代农业型15家、观光采摘型27家、农家乐型16家、自然生态型8家、民俗文化型2家。

发展形式主要有五种:

依托自然资源建成。如XX区狼坡狮子崖原生态景区、万亩生态园,依托西山原生态林的美丽风光打造旅游景点,XX县迎东生态园、中隐山农家乐等,这是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形式,都是以绿色、自然、生态为主线,为游客提供田园景观欣赏、农事体验、瓜果采摘、休闲垂钓和农家乐餐饮等服务。

依托优势产业建成。即以当地的优势产业为依托,建设而成的农业观光采摘园。如清徐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整体开发以葡萄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依托葡峰山庄、中隐山国家----------------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生态旅游示范点、龙林山风景区和丰富的文物资源,打造以农家乐为主题,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使XX县发展成了“文化名城、醋都葡乡”和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县,带动了全县的农业发展。依托旅游资源建成。如XX区在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寺底村、洞儿沟村、要子庄村、店头村,适应旅游业多层次消费需求,将旅游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发展以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主的文物古迹游、生态旅游和田园风光旅游,使农业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依托文化资源建成。即以当地的人文景观为轴心,挖掘其文化底蕴,建成融文化、宗教、民俗、风情、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如XX县龙池山庄,以当地“龙”文化传说为主体背景,----------------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集田园风光、黄土风情、自然生态为一体,自1997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取得直接经济收入600多万元。青草坡休闲度假村,以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为主线,开发旅游产品。

依托种植基地改建。以当地的特色农业基地为基础,利用植物的叶、花、果等特色,开辟赏花、采果等休闲旅游项目。如XX区依托无公害种植基地建起了华辰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和孙家寨采摘园等一批农业观光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体会农家风情、放松工作压力的好去处。而XX区的梅芝园艺,80亩的花卉盆景种植基地,以“花与文化”为发展理念,结合自身贸易、展销、科研教学、示范推广、建成游览观光的农业观光园。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休闲观光农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品位档次低,定位不明。有些园区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论证,没有正确的定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大多数农家乐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和乡村饭店差不多。这样,一方面因档次低而造成社会知名度不高,缺乏人气;另一方面因内容少,容易受农业季节性制约而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有的园区一年只营业半年,淡季只好解散员工,关门歇业。

文化内涵少,特色不浓。在已形成的农业观光园里,大多数只有品种介绍,游客只是能采摘蔬果,品尝果实,无法领略到无形的文化资产。农业观光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是它的特色。有些观光园盲目发展,跟风而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吸引人气,难以持续发展。

土地流转难,资金不足。

休闲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综合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投入。----------------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单靠农民投资不起,各级政府的投入又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民营企业家进入,我市就有十几家煤炭老板转型发展休闲农业的,很成功。另一个是土地流转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越来越少,可以说是“寸土寸金”,近郊农民意识到土地的潜在价值,不愿流转,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三、发展建议

坚持发展原则,明确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体现特色、示范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做到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兴旅强农。

突出经济、生态、文化三种功能,围绕现代农业观光游、特色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领略游、农家度假体验游、民俗文化追忆游五种模式,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成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旅游休闲观光、农----------------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建成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规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网络。

科学合理布局,突出建设重点

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功能效益、人文理念、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农为本理念,讲求区域特色,强化内部设计,优化分区布局,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

着力打造西北部山水人文休闲带,南部平原田园风光体验带,北部黄土风情领略带,汾河水源度假带,东山生态农业观光带五条精品休闲观光线路,打响省会城市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在XX县着力打造汾河高效农业园区、西边山生态旅游区、葡萄采摘节、醋文化节;

在XX区,着力打造无公害蔬菜观光采摘园区、现代农业与生态观光旅游----------------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示范区;

在XX区,着力打造柴西路二侧高效农业观光园区、北部丘陵特色农家乐建设园、西部山区农家乐建设区,举办众成国际花卉园艺博览会;

在XX区,着力打造占地近2万亩的东山农业生态园区;

在XX区,着力打造西山万亩生态园区;

在XX区,依托店头、洞儿沟等地的农业资源和特色村貌,着力打造以“农家乐”为重点的旅游观光农业区,举办桃花节、荷花节和梅芝园艺花卉展销;

在XX县,以库区生态林和名人故居为依托,着力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和红色旅游度假区;

在XX市,以恢复矿区生态和关头红色根据地为依托,建设生态恢复示范园,开发红色旅游和绿色观光采摘;

在XX区,以润东高科技为样板,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共建合力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我市休闲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标准化、功能多样化。出台“XX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评定管理办法”,指导休闲农业发展。搞好相关政策的衔接,“农家乐”经营户应享受减免营业税政策,休闲农业场所销售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品享受免税政策,休闲农业园区用电享受农业用电收费政策。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政府应将休闲农业发展资金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加大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现有的基本建设和资金项目向农业园区倾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金融机构应对信用状况好、资源优势显、发展潜力大的休闲农业项目适当放宽担----------------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保抵押条件,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

规范行业管理,引导有序发展

成立XX市休闲农业协会,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经营者的行业指导与规范,从市场信息、技术推广、服务规范、安全卫生以及项目支持等方面进行引导,促进行业自律,形成有序竞争,从而推动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

挖掘优势特色,打造亮点品牌

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的建设规模较大、休闲档次较高、活动项目较丰富、文化特色较鲜明、接待服务较规范、经营管理较科学的休闲农业示范景点进行打造和提升,挖掘优势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创建“全省叫得响,全国创一流”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市民出城

通过召开休闲农业现场促进会、发展座谈会和研讨会,现场参观休闲农业示范点,园区负责人经验交流,研讨座----------------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谈、为示范园区授牌、开展星级评定等形式,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企业收入。

利用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太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有接待能力,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宣传报道。借助太原农经信息网、太原休闲农业网等网络平台,向市民宣传推介我市的休闲农业景点,吸引市民出城,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里需求。

篇8: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宁德老区发展茶产业的几条经验

蕉城、福安、寿宁、福鼎四县(市、区)是闽东的重点老区县,也是茶叶的重点县,发展茶业是山区经济的重大项目。我们走访中,但见满山遍野茶树郁郁葱葱,茶叶加工厂机声隆隆,充满着繁忙的景象。各地所报的数字证实,今年春茶又是一个丰收年。蕉城截至3月31日,明前茶产量1260吨,产值7410万元,与2011年相比产量增5%,产值增8%,新优品种质优价高,金牡丹茶青每公斤价格90—160元,金牡丹单芽每公斤440元;金观音单芽每公斤200元。今年春茶霍童茶农郑树明1.5亩黄观音茶青收入4500元;九都茶农陈松祖2亩金观音茶青收入8000元。福鼎市春茶推迟10天,截至4月12日产量已达2800吨,产值2.52亿元,单芽茶青价格普遍偏高,每公斤在44一90元,均价为70元,比去年增6%。寿宁春茶采摘也推迟,3月10日才开采,春茶产量1750吨,产值1.91亿元,毛茶均价每公斤1 10元,与往年持平。福安春茶产量达2046.5吨,产值2.12亿元,毛茶均价每公斤103.8元。为什么闽东茶产业发展得这么好,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1.各级领导重视,抓好茶产业发展已成为闽东各县的共识

正如陈明枢老书记所说,闽东茶产业发展好,主要得益于领导给力,部门得力,创新有力,齐心协力,还有潜力,尚需努力。各县都把茶业列为重点产业和强农惠农富农的“一号”工程来抓,各县都配副县(市、区)长,甚至是副书记、人大主任亲自抓茶业;出台一系列扶持、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拨给茶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茶企发展;稳定、保留市、县两级茶业管理机构,为闽东茶业发展保存了办事机构。

2.低产茶园改造、更新换种,发展高香新优良种、繁育新良种是农村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福安市近几年利用国家现代茶业项目实施的机遇,综合改造老茶园,推广种植金观音、金牡丹、紫玫瑰等优新高香型品种9万多亩,为制作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提供了优质原料,提升了红茶的品质,使“坦洋工夫”更具特色。蕉城区近几年大面积推广新优良种黄玫瑰、紫玫瑰、紫牡丹、金牡丹、金观音、黄观音、早春毫、铁观音等茶园面积4.5万亩,建立天山新优茶树品种繁育基地500亩,茶农收入大大提高。201 1年茶农人均茶叶收入5287元。其中坑头村26户种茶大户有金观音600多亩,茶叶收入350万元,户均13.4万元;韩丹村茶叶收入416万元,种茶户年均收入7.4万元。蕉城区霍童坑头村全村189户,2006年开始种植金观音良种2000多亩,其中霍童金源茶叶专业合作社2011年社员人均纯收入10560元。吸引了大量在外地务工的年轻人回村发展茶叶,本村劳力不足还吸引了周边群众到坑头村打工、采茶、拣茶。2011年全村茶叶加工解决男劳力100多人,每人平均年收入2万元,采茶、拣茶女工100多人,平均年收入1万元,外出销售人员20多人,平均年收入5万元。有一个社员原在深圳做裁缝师傅,每月收入1万元,从2006年回乡种了30亩金观音,去年开始采摘,除成本外纯收入达15万元。现在全村180多户人口多数人都到萑城、霍童买房、建房,有22户买了小车,百分之百家庭都有2—3辆摩托车。

3.科技创新,成绩彰显

所到各县看到的茶业进步,无一不是依靠科技创新而取得的成绩。福安市在新一轮创建红茶品牌建设中能够遥遥领先走在全国红茶发展的前列,就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好结果。2010年红茶产量6400吨,产值9.46亿元,比2009年产量增长100%,产值增长112%;2011年红茶产量7800吨,产值12亿元,又比2010年增长21.8%、增值5.7%。该市实现了品种创新;新发展高香新品种9万多亩,用来制作“工夫红茶”;栽培创新:应用有机生态栽培经验,从源头抓好茶叶质量卫生安全。福安有12.2万亩茶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茶园;设备创新:引进萎凋机、做青机、色选机、提香机在红茶加工上的应用研究;工艺创新:引进乌龙茶做青原理促进增香、提质、推广离地晒青、凉青,应用萎凋偏重、发酵趋轻、烘焙加强的新工艺,提升“坦洋工夫”质量水平。福鼎市重视茶叶基础研究,先后与省内外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开展白茶保健功效研究,在制作工艺创新等方面进行研发,不断改进白茶的香气、口感以及外观形状,有效提高产品的品质与结构。由福建银龙茶叶科技公司承担的“清洁复式萎凋白茶”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品品香、天湖等茶企研制白茶制作新工艺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寿宁县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吸取“南北乌龙”之所长,研制独具特色的高山乌龙茶,得到专家与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连续多次被授予福建省名牌产品,2011年又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4.坚持多茶类发展茶业,有利于充分发挥茶叶资源、人员、场所和机械设备的作用

茶树在闽东的生长期一年从3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长达八、九个月。根据不同品种、不同茶类,妥善安排、综合利用,能够使现有的人员、厂房设备得到充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闽东各县栽植的茶树品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本地菜茶、福云6号、7号、梅占、毛蟹、铁观音以及新推广的乌龙茶新品种金观音、黄观音、丹桂、金牡丹、紫牡丹、紫玫瑰等等,这些品种早、中、迟芽种都有,适制茶类各不相同,应经挑选合理搭配。都能加工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不普遍)与茉莉花茶;只要生长旺盛、产量较高都可发挥作用。多茶类生产还能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调整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加工量,做到以销定产,不积压,无需贮藏。

5.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宣传茶叶品牌

打造品牌,创建公共品牌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闽东先后创立了“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绿茶”、“寿宁高山乌龙茶”等四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原产地产品保护”。“福鼎白茶”还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目前全市拥有福建著名商标22件,宁德市知名商标35件。品牌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近几年特别是“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在北京进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奥运会新闻中心举办品尝会、新闻发布会,参加上海世博会展示、名茶评比,福建电视台电视广告、大型茶博会、茶文化宣传等等宣传,明显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荣誉度。各地对企业个性化品牌的打造与宣传也都给予大力支持,品牌意识得到增强。

6.跑市场、促营销,国内外两个市场一起抓

茶叶销售是促进茶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闽东许多茶叶企业都是先跑市场,有了销路,再回头抓生产制好产品供应销售需要。目前,闽东人在全国各地跑市场、经营茶叶的人员不下10万人。北京、上海、太原、沈阳、济南、天津等大中城市的茶叶市场都有闽东人在经营。特别是福安一个市就有4万多人在跑市场。近几年闽东的茶叶出口增长迅速。福鼎白茶、福安工艺茶、保健茶都是以出口为主。目前全市有12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其中福鼎市就有5家。企业与国外的订单数量也在不断增大。如福安天荣茶叶有限公司今年与俄罗斯客商签订2万吨的红茶出口订单。

7.积极扩大“三品”(无公害、绿色食品与有机茶)基地,从源头抓起。确保茶叶质量卫生安全

闽东各县非常重视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福鼎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市),是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市),也是全国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县(市)。全市已有1.5万亩有机茶基地,是福建省最早实施、推广有机茶园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县市,2011年在全市抽检300多批次毛茶、农残合格率100%。目前已有46家企业已获QS认证。福安市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市)、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有12.2万亩茶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茶园,有89家茶企获得QS认证,在历年的农业部、省农业厅茶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合格率均为100%。寿宁县借助实施现代茶业项目,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全县共建生态茶园示范点33个生态茶园2.45万亩。狠抓农残降解,努力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全县共有17家获得QS认证。蕉城区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茶叶安全。通过宣传推广、开展专项整治,推进质量认证,确保茶叶持续健康,积极发展“三品”茶园3750亩,QS认证22家。宁德全市已有221家企业通过QS认证,使得茶叶卫生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闽东老区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1.茶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造老厂房、实现清洁化生产都要求解决用地问题。许多企业反映由于工业用地得不到解决,影响了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大部分厂房陈旧、设备落后、管理粗放,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QS认证也无法获得通过。

2.茶叶生产还处于千家万户茶农为主经营的模式,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低,不少茶园管理粗放,20世纪80年代前发展的茶园,已处于老化期,由于茶农自身经济条件所限,无力进行改造,这类茶园产量不高,质量很低。茶叶加工规模小,设备简陋,标准化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3.龙头企业辐射与带动能力弱,示范作用不大。这与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缺乏硬件、规模偏小有很大关系。目前全市实力上亿、上几亿的企业没有几家,还没有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影响了整个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4.闽东茶叶面广量大品类多,需要一个茶叶综合交易市场。所到几个县的茶企领导与茶农们均提出建设茶叶市场的问题。福安甘棠的“中国海峡大茶都”由于交通等原因,建成后有场无市,已失去茶叶交易市场的实际意义。新建的茶叶交易市场,其位置应选择产茶区中心地带、交通要道、周边有发展潜力,茶商、茶农拥护,有利于茶青、毛茶、精茶、各种茶制品、茶具、茶艺术品等都能交易,有利于茶旅结合、茶文化发展的地方。也可以在本县(市)范围内,根据本县(市)的需要,建设中小型茶叶交易市场,以方便茶农卖茶青、卖毛茶,茶企就近收购原料,扩大再生产为主要顾客的交易场所。通过不断交易,逐渐扩大、完善各种功能,最后形成规模。

三.对闽东老区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茶叶合作社发展力度

各县都已有一定数量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一定要继续发展,办好办大。这是当前农村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茶叶通过组织起来实行联合,壮大经济实力,最有效的一种组织形式。选举能人管理,按章程办事,内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品牌)、统一经销、统一分配的制度,人员分工负责,因材施用,发挥特长。这种组织形式,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金融系统的信贷帮助,还可以与茶叶企业联合,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形成规模,参与市场竞争。

2.抓住改造低产茶园的良机,继续更新换种,发展高香优新良种,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闽东各县对低产茶园改造、发展生态茶园、种植优新良种都有扶持政策。应抓住机遇,取得支持来发展高香优新良种如金观音、金牡丹、紫牡丹、金玫瑰、黄玫瑰等,采取适当密植、施足底肥、加速投产,提高单产与亩产值,就能给老区人民增加收入。蕉城区霍童老区坑头村26户种植金观音600多亩,2011年茶叶收入350万元。平均亩产值5800元,每户收入13.46万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值得推广学习。

3.共同打造公共品牌与企业个性品牌,联合宣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首先是认知某某牌的商品,如“坦洋工夫”红茶,消费者看中的是某某商标的红茶。“坦洋工夫”公共品牌是基础、是本源,为企业品牌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制定了标准、开辟了道路。企业品牌的发展,要在公共品牌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共品牌的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标志产品保护和品牌的影响力,搞好产品质量和个性化包装,搞好两个品牌宣传,提高企业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荣誉度,提高市场的占有率。通过联合宣传,既维护公共品牌的持续发展,又有利企业品牌的不断壮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从源头抓起,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生产基地,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卫生安全

闽东山多、丘陵多,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茶园远离城镇与交通要道,发展“三品”生产基地很有条件。只要领导重视,按照无公害和有机茶的标准生产茶叶,不喷农药、不施用化肥,不让污染物进入茶园,从源头上管住原料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就能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只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QS认证和各种有机认证仅是办理手续问题,应该都能迎刃而解。

5.继续抓好茶叶市场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是闽东茶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闽东的绿茶、茉莉花茶在“三北”市场均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闽东人将近有十万大军,在全国各地建市场、办茶庄,销售各种茶叶,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红茶、白茶、乌龙茶与名优特种茶(茉莉花茶、工艺茶、保健茶等)都是出口的主要茶类与商品。近年来,内销市场有较快的发展,但国外市场还未打开,基本上都以原料出口,附加值低。应该组织力量抓外销,鼓励茶叶企业和营销人员走出国门,到国外办展览,组织茶文化宣传,展示闽东茶叶的特色和优良品质,通过华人、华侨的宣传、推介,大使馆与各国政府的贸易协议以及民间的交流等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拓展国外市场,提高闽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闽东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6.弘扬茶文化,推动茶产业与旅游结合、与养生保健结合、与观光休闲结合,形成新的文化领域,促进茶文化产业发展

上一篇:小学兰花作文下一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