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2024-05-05

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共8篇)

篇1: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年初召开的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扎实开展“学*、赶*、超*”活动,抓紧编制和完善集中区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大力引进和实施工业项目,努力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推动乡镇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1-3月,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占目标的34.5%,修建道路约150千米;启动建设标准化厂房56.4万平方米,占目标的48.6%,其中已建成20多万平方米;实施工业项目38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2.7亿元,占目标的39.4%,其中,竣工项目98个,完成投资额3.3亿元。综观今年以来各地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行动早、措施实。年初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后,各县(区)都相继召开有关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推进集中区建设工作。盱眙县早在元月份就召开会议,明确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全年目标和一季度“开门红”任务。目前,全县19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都基本达到“三通一平”。洪泽县将工业集中区建设目标作为各镇责任目标考核的核心指标进行考核。金湖县在全县集中区建设工作再动员大会上,全县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单位一把手登台立状表态,全程摄像,并编印了简报,摘录党委书记的表态发言,下发全县。该县11个乡镇已启动建设标准化厂房7.3万平方米,占目标的66.4%。

二是建设快、效果好。今年以来,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涟水县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实行部门挂钩帮扶、利用政策向上争取、与大企业协作和苏南友好乡镇结对支持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集中区建设。一季度实现基础设施投入3685万元,完成目标的64.6%。*区建淮乡工业集中区刚建成的1幢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被天元电子和凯馨针织两户企业租用,目前均已试产,另外1幢2000平方米即将竣工的标准化厂房租赁事宜已洽谈完成。*镇引进上海河济公司投资建设的45幢标准化厂房已有一半竣工。金湖县黎城镇引进资金100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中5000平方米的水泥路面正在建设之中。盱眙县盱城镇工业集中区利用社会力量兴办的4幢标准化厂房已进入装修,即将完工对外招租。涟水县南集镇工业集中区已实现“三通一平”,基础设施投入128万元。

三是项目多、质量高。1-3月份,全市30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实施进区工业项目179个,已实现固定资产投入6.1亿元,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95个。一季度建成投产项目49个。*区*镇,一季度新进区项目20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其中竣工投产的电动车项目总投资达3000万元。洪泽县一方面采取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进新开工建设项目11个;另一方面,鼓励当地能人大户、外出务工人员进区创办项目达21个。朱坝镇积极外出招商,成功引进投资1.2亿元的玻璃制品项目,已于3月8日开工建设。涟水县涟城镇工业集中区,仅在春节前后就新引进企业9家。淮阴区王营镇一季度新进区项目7个,总投资额达4亿元,已实现投资额3000万元。

四是思路新、服务优。金湖县各镇明确专人帮办集中区项目,做到工地每天24小时服务,抓时间、抢进度。闵桥镇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共有9人,设立了项目帮办、事务协调和矛盾调解等四个小组,其中7人长驻工地帮办服务。盱眙县建立一旬一通报,一月一过堂,一季一观摩,半年一考核,一年一兑现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县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情况。洪泽县朱坝镇成立督查组,督促集中区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对迟迟开工不动工项目给予调换。明确规定除安全生产外,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随意进区检查,扰乱企业合法生产经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

一季度,虽然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着一些突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有少数乡镇思想认识不到位,破解难题的主动性不强、办法不多,行动相对迟缓,效果不够明显。二是对标准化厂房建设的要求不够统一。主要是面积大小、厂房结构等没有统一标准,另外多层厂也较少,少数地方开发不够集中。三是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由于财政紧张,集中区建设资金不足,仍然是影响企业发展,阻碍集中区发展壮大的“瓶颈”。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要突出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集中区建设和发展既是实现农村经济三年六翻番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措施。各县(区)和乡镇都要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召开的全市乡镇集中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十二条意见》的要求,扎实开展“学*、赶*、超*”活动。加大领导力度,加强督查考核,加快建设进度。

二、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围绕筹备今年7月份的全市集中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各县(区)要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快集中区规划设计进度。确保4月底全面完成。其中,30个市级重点集中区规划要上报市里备案。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确保上半年建成50万平方米标的准化厂房,完成年目标的50%。三是加快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实施进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投资者进集中区兴办工业项目,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全民创业,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各类人员进入集中区创业办项目,确保今年计划实施项目到二季度末百分百落实,三分之二开工,三分之一竣工,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努力提升建设水平。一是要不断改善服务。集中区管委会要实行全天候、全方位、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制度,切实帮助解决好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县(区)两级挂钩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帮助和指导集中区建设工作,提升集中区建设水平。各地当前在开展第七次全民创业调研服务活动中,要把集中区企业作为调研服务的重点。二是要扎实搞好环境美化。抓紧做好集中区内绿化建设,加快建章立制,切实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和落实清扫保洁责任制,实行长效管理,提升集中区档次和品位。三是要科学建设标准化厂房。标准化厂房建设必须要集中连片开发,厂房结构要与当地的产业特点相适应,单幢标准化厂房面积原则上要达到1000平方以上,以适应各类投资者租用的要求。四是要认真把好项目引进关。进集中区的项目和企业既要达到亩均固定资产投入、销售收入、入库税金、发放工资和建设面积的标准,同时还要确保达到控制污染和安全的要求。

四、近期主要工作安排。一是工作再推进。四月中、下旬召开专题汇报会议,落实集中区建设目标任务“双过半”措施。二是组织30个重点乡镇党委书记去苏南、浙江等地考察与招商。三是做好拟于今年七月份召开的全市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

篇2: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岁末年初的县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县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县”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百十工程”,实现“三大跨越”,进军全省十强县的五年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年伊始,县委、县政府就相继制定出台了创建一流发展环境、优先发展工业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在集中力量抓好南部现有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同时,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大胆构想;此外,合肥市新近出台了关于免收开发园区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为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近期县发计委组织力量,对全县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尤其是南部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南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我县现有工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岗集镇、双墩镇、三十头乡和双凤工业区范围内。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工业园区所在乡镇区,克服自身可用财力紧缺困难,千方百计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05年底,南部经济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78亿元。其中:岗集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6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路30千米,修建供排水管道11.3千米,园区日供水能力1万吨;架设输电线路25千米,形成供电能力35KVA,另有110KVA供变电项目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中;获得国债支持的园区污水管网项目已基本建成,有望年底前接入合肥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双凤工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9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路39千米,修建供排水管道85千米,实现园区由合肥供水集团和双墩自来水厂的双向供水,园区日供水能力5万吨;架设输电线路34千米,形成供电能力80KVA;园区的绿化、亮化工程效果良好,雨污分流、污水截留系统建成投入运行,有效地控制了园区工业废水对大房郢水库的水体污染。双墩产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0.31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8.3千米,园区路网框架初步形成,修建供排水管道16.3千米,园区日供水能力1万吨;架设输电线路5.7千米,形成供电能力35KVA。三十头乡三元产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0.51亿元,建成园区主干道7千米,修建供排水管道9.5千米;园区已建成连接合肥张洼路的主管径300mm自来水接装工程,具备1万吨的日供水能力,目前受市区供水水压限制,尚不能满负荷供水;架设输电线路20千米,形成供电能力80KVA。另外,全长约15公里、横穿整个南部经济区的江汽工业大道已全程贯通。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南部几个工业园区的环境不断美化、亮化,园区品位逐步提升,招商吸引力不断加大,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提高,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整个南部经济区的发展受到合肥市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在合肥市“141”组团发展战略中,我县南部经济区作为合肥北部组团,已被列入合肥城市建设规划中,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前景更加光明。

(二)中、北部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始启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除南部经济区外,北部县城水湖工业园要按照6平方公里规划,3平方公里起步,实现水、电、路和园区土地的“三通一平”;中部的下塘、吴山、杨庙等工业集中区要按照5平方公里规划,1-2平方公里起步,实现“三通一平”;其他有条件的乡镇都要规划建设工业功能区。经调查了解,目前水湖镇依托县城发展,在县城西部,罗塘路以西、南一环路以北、西二环路以东、长寿路以南范围,紧邻合淮阜高速和311省道,规划建设9平方公里工业园区,首期工程准备先建成2.5平方公里的仙居产业园和民营工业园。由于靠近县城,水湖工业园的水、电、路等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基本实现“三通一平”要求。中部地区工业集中区建设进展较快的是吴山镇。在吴山镇2005年底修编的总体规划中,就提出在合淮路、合淮阜高速出口交汇处,建设4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吴山镇提出2006年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任务是:完成吴王大道东段综合开发一期工程9000平方米,修建长1500

米、宽12米、控制红线45米的百花大道和长600米、宽14米、控制红线60米的昌岭路东段,实现工业集中区首期1平方公里范围“三通一平”。

(三)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园区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引进项目112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43.1亿元。在全县范围比较,南部几个工业园区引进项目多,实际到位资金规模大。其中:双凤工业区累计引进项目221个,协议投资77.6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130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21亿元;岗集江汽配件工业园累计引进项目125个,协议投资25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55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12.5亿元;双墩产业园累计引进项目22个,协议投资3.4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7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2.7亿元;三十头三元产业园累计引进项目99个,协议投资11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37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3.6亿元。截止2005年底,南部一乡两镇一区引进的项目数占全县引进项目总数的40%以上,引进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县引进资金总额的90%以上,中、北部地区在引进项目数和到位资金额方面明显偏低。

(四)已进驻园区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为创建一流发展环境,使外地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县委、县政府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去年以来,我县相继采取了重奖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零门槛”引进工业项目(即:工业项目“零收费”、企业办事“零上门”、并联审批“零停留”)、“企业宁静生产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以商招商,服务园区企业。同时,强化经济环境“110”职能作用,加大企业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氛围。入园企业建设进展顺利,生产经营良好,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双凤工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52%以上。园区骨干企业鸿路集团钢构项目生产规模急剧扩张,完成从单一的轻钢结构向重钢结构的跨越,企业产值从进驻工业区之初的每年不足5000万元,跃升到去年3.6亿元;全县乃至全省钢结构第一楼——鸿路大厦正以昔日深圳的建筑速度向上挺拔,企业集团正向着全国钢构第一强加速迈进。全国500强企业伊利集团16万吨液态奶项目2005年正式进驻园区以后,建设速度再创新高,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大部分基础工程,近期部分生产线将投入生产运营。其他进区项目,如金诚玻璃钢、波林新材料、丰大乳业、江淮混凝土、华洋电动车、金润米业等企业均生产经营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岗集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比去年增长50%以上。在江汽集团的凝聚带动下,入驻园区的汽配企业逐年增多,其中,星通橡塑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长为我县规模以上明星企业之一。江淮万吨铸造中心、庐丰公司、万向钱潮、万安集团等其它进区项目,也逐渐显现出强劲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力。在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的带动下,岗集镇正朝着全省汽配第一镇,乃至全国汽配基地的目标迈进。入驻双墩、三元产业园以及中、北部吴山、水湖等地区的海螺水泥、合雅化工、红樱桃集团、红星机械、合肥固废处置中心、盐城利维电光源、合肥通用变压器、丰联铸造等企业生产经营良好,建设进展顺利。

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几年来我县南部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些成绩,园区形象有所提升,但与县外周边开发区相比,形势不容乐观。像瑶海、庐阳等开发区,无论是土地平整,还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明显好于我县工业园区,对我县工业园区发展形成强大的压力。全县工业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较好的目前只有双凤工业区,但在道路、企业污水排放等方面,还显得薄弱,仍需进一步完善。中、北部大部分乡镇的工业集中区,基本上处于规划设想中,尚未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园区框架结构大多尚未形成,基础设施亟需加强。

(二)园区产业定位不够明确。在南部几个工业园区中,岗集江汽配件工业园发展目标较为明确。几年来,坚持高扬江汽旗帜,瞄准国内汽车配件行业进行招商,引进的项目体现了以汽配为主的园区发展定位。但是包括双凤在内的南部其他几个园区这几年的发展方向仍

不够明确。双凤工业区及双墩产业园没能确定一个主导发展方向,现已引进的项目所属行业较为分散,产业关联度不大,缺少有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难以形成产业链,企业不能集群发展,园区总的发展定位不明朗。三十头乡三元产业园虽提出服装、物流两大目标定位,但在引进项目上存在一定难度,园区入驻企业较少,且分布零散。

(三)引进项目建设进度慢,结构不理想。近年我县工业园区引进项目总数不少,但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较少,且资金到位率偏低,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另外,引进项目结构不够合理,为数不多的大项目中,房地产开发类占据了不小的份额。特别是在中北部乡镇,工业项目奇缺,很多引进项目,企业技术含量低,对地方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小,发展后劲不足。

(四)园区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由于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存量可用土地严重不足,土地使用证难以办理,对园区及入驻企业的发展壮大均有不小的制约。

(五)多数入驻企业存在融资难题。我县园区现有的大部分企业属中小型企业,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生产发展资金紧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但为提高资金运营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控制越来越严。而相当一部分入驻我县的中小企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资产,特别是拿不到国有土地使用证的企业,银行不敢对其投放贷款。

三、发展园区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县工业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免收开发园区工业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合政办[2006]8号),规定“对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工业聚集区的工业投资项目,免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费等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加快我县工业发展,全县各乡镇中尚未按照县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县人大八届四次会议要求规划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要抓紧开展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符合条件的,要抓紧按要求申报,争取能在市政府即将进行的工业集中区确认中获得通过。

(二)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当前,南部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只有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努力降低入园企业投资建设成本,才能在日趋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利用贷款、争取财政贴息或向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园区基础工程建设进度,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提高园区在招商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三)走园区企业集群发展之路。在引入项目时,要改变过去无条件引进、全盘接收的招商方式,尝试进行有选择招商。同时,要以实现利税增收为目标,着重引进规模大、牵动性强、技术先进的工业类项目,将同类项目引入特定的范围,促使进区企业形成集群发展之势,为工业园区持续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县直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创建一流发展环境要求,进一步做好引进项目服务工作,努力营造“亲商、安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于新引进项目要促其尽早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要抓其尽快建成投产,对已投产项目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五)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用足用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大力开展土地复垦整理。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整合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向南部和重点乡镇倾斜,为南部经济区预留出更多发展空间。整合园区土地资源,对少数长期占用土地“圈而不建”的项目实行依法收回。同时,积极向省、市争取追加建设用地指标。

(六)进行品牌资源整合。双墩和三元产业园均与我县唯一的省级工业区——双凤开发区接壤。要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区的品牌效应,采取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实行规划同绘,设施

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用,产业共兴,形成大双凤发展格局。

篇3: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1 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1.1 中小企业入驻乡镇集中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 投资强度较低, 难以进入县级以上工业园区, 一般他们都会选择发展好的乡镇工业集中区投资。因此, 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投资环境建设, 将是招引中小企业投资的关键。

1.2 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越来越依赖乡镇劳动力资源

目前, 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愈发困难, 如服装加工企业, 过去熟练工难找, 现在连基本用工也难满足, 因此, 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乡镇工业集中区落户, 可以充分利用那些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 让这部份劳动力忙时务农, 闲时务工。

1.3 中心村、镇规划建设将促使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

当前, 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 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规划的中心镇、中心村将置换出大量建设用地, 这是规划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大好时机, 不仅可以避免因拆迁而带来的复杂矛盾, 而且可以规划建设出较高起点的新农村形象, 实现中心镇、中心村与乡镇工业集中区的相互发展。

1.4 乡镇工业集中区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渐深入, 农村税费逐步取消, 社会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时期, 发展工业将成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因此, 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才能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确保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2 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先行, 规划滞后, 基础设施缺乏

受经济、区位、制度等多方面影响, 乡镇工业集中区往往以企业为主导, 只要企业能够进驻, 不论产业类别, 便开工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 规划建设相互脱节, 容易造成用地及选址困难。由于盲目发展, 造成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道路不畅, 垃圾遍地, 污水横流等问题, 阻碍了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持续发展。

2.2 产业发展不明显, 土地利用集约度低

乡镇工业集中区缺乏长期发展的产业规划, 产业定位不明确, 产业链不长, 协作配套企业不多, 特色不明显。许多乡镇集中区小而散, 不少集中区实际上只是较为分散的几个点, 入驻的企业不多, 项目过小过散规模不大, 质量不高, 投资强度偏低, 支柱企业少, 甚至有的土地圈而不用。

2.3 企业效益不高, 融资比较困难

乡镇工业集中区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引进、轻扶持”现象, 没有真正实现“引得进、留得住、成长快”的目标。虽然每年都有新的企业入驻,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加之多数企业为初加工型, 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附加值不高, 企业整体效益相对低下。集中区企业全为中小企业, 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 资金需求巨大。而企业的资产有限, 缺乏有效抵押品, 普遍融资困难。

2.4 与中心村和中心镇建设相脱离

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和建设的前瞻性不够, 没有注重与县 (市) 、镇区和中心村的拓展、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相结合。

3 规划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议

3.1 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

乡镇工业集中区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结合点, 是乡镇和乡村的重要连接点, 必须统筹兼顾、整体规划、互动开发。必须坚持乡镇开发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的原则, 统筹生产力布局、加强镇域联系, 规划要超前, 开发要规范。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培育集中乡镇开发市场主体, 积极实施“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拨款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集中区建设模式, 推行“公司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物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园林化环境”的集中区管理模式, 以求建成高水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

3.2 加快完善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乡镇工业集中区并非是多个企业在简单的平面位置上的集中, 而是要按照规划合理布局。达到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合理利用, 有利于企业、社会减少成本。通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可降低项目的入驻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和运行费用。要按照规划实话和完善工业集中区供排水、道路、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要进行区域环评和环境规划, 建立雨、污分流管网同, 建设污水处理厂, 实现污水集中治理达标排放;要搞好燃气、热网规划, 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要完善安全、消防设施, 规划建设安全通道。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逐步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3.3 多措并举, 大力解决集中区用地矛盾

土地是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载体, 也是一笔必须用好的最大资源。要遵循依法合规的原则, 加强工业用地的征收和储备。一是要千方百计增大用地指标。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土地优惠政策, 加强研究, 搞好对接, 编制项目, 全力争取更多的工业用地指标。二是要全力以赴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工业集中区发展需要大量征用农民的土地, 而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要在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情况下, 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 加快拆迁安置补偿进程。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制合作办法。同时, 在政府指导下成立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经济合组织可直接与企业合作, 也可以土地入股政府成立的资产运营公司, 由资产公司与企业合作。三是要建立正常的土地“退出机制”。全力加大对废弃土地、闲置土地的整理力度;对未达到协议规定投资强度, 经营效益差甚至已经停产的企业, 要按照协议依法收回土地。同时, 创新举措, 吸引银行、民间资本等投向标准化厂房建设, 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3.4 提供优质服务, 营造引资环境

又好又快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 必须创建一个行政成本低、公共服务好、市场秩序优、诚信程度高的创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已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强调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坚持兑现承诺, 取信客商。二是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所有入乡镇工业集中区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 从立项、选址、土地使用、供电、供水等都由乡镇工业集中区派员全程跟踪服务。

4 结束语

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既是加快县 (市) 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也是乡镇规划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明确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既坚持从实际出发, 突出特色和优势, 又坚持高标准, 高起点, 高水平, 做到规划先行, 搞好功能定位, 还要创新管理方式, 推行现代管理办法, 才能充分发挥其内涵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既保护城乡环境, 又有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实现乡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2]许远旺.规划性变迁:机制与限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0.

[3]杨冬雪.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业集中区规划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2.

篇4: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一、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洪泽经济固本养元的战略之策,以领先的理念助推发展

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可以聚合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力量资源”,扩张规模,提升总量;可以适时跟进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经济国际化机遇,选择和吸纳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进园入区,促进乡镇工业总体上实现质的跨越。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同时,坚持县镇两级联动、规划建设并重,加大力度、加速实施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经过近三年的努力,2006年,镇域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2.5%,对镇级财政的贡献份额占87.5%,镇级工业集中区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载体和生力军。

二、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洪泽对接经济外向化的重要平台,以持续的投入聚力推进

经过多年的开放开发、培育发展,洪泽经济开发区已步入省级经济开发区行列,开发区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工业集中区。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既能使开发区的优势延伸,功能扩容,又能使镇域工业配套成龙,产业扩张。为此,我们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承载优质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策应开发区百亿元轻纺产业、50亿元机械产业发展需求,科学确定镇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定位,加大资源开发龙头项目和产业前延后伸项目招商,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效。着力强化政策扶持激励力度,有效推进以道路、给排水、电力等为先导的基础配套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政府贷款贴息,专项用于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建设;县直24个重点部门实行对口帮扶,积极推动资金扶持、项目对接;探索实行机关干部招商建、能人大户自主建、村级组织入股建等多种途径,加速建成一批多层标准厂房。通过努力,近年来镇工业集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资金2.4亿元,3个市级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已实现“五通一平”,其他镇工业集中区基本实现“三通一平”。

三、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推进洪泽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以科学的规划推动建设

洪泽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近2/3,城镇化率为43.2%,这样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以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引导产业向集中区汇聚、人口向集中区集聚,以此奠定城市化的现实基础。从2004年开始,我们启动了城镇规划体系修编工作,确立了以高良涧镇为核心,以朱坝、西顺河等中心镇为支撑,以东双沟、蒋坝等镇为节点的城镇发展思路,为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勾勒了发展框架。以高良涧镇创业园建设为中心,朱坝、东双沟、共和3个市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为主体的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如火如荼,蓬勃发展。通过加快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在优化城镇工业布局,夯实所在镇的产业基础,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所在镇各项公用基础设施;营造了更为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所在镇的品位;拓展了所在镇居住、生产、文化、教育、商贸、娱乐等多种功能;加快了所在镇的产业集聚,以旺盛的人气造就兴旺的商气、财气,更为重要的是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趋向于城市化。

四、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提升洪泽乡镇工业水平的重要举措,以严格的管理提升品质

为把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现代工业的先导区、镇域财源的增长极,我们坚持做到高门槛管理、高速度建设、高质量服务,对所有进镇工业集中区项目,全部由县工业项目会审领导小组审核把关,始终坚持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低于1000万元、亩均入库税收低于5万元、亩均投资强度低于120万元、有污染的项目不引进,确保质量,提高效益。同时,对所有在建项目实行项目“合同制”管理,推动政府与客商间的诚信互动,全程落实县镇两级领导挂钩帮办、县委督查室紧逼督办等重点措施,促进项目快建设、早建成、见实效。实践证明,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不仅造就了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的企业群体,而且增强了区域对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篇5: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第一期经济管理干部研讨班学员 傅家德

(2007年10月29日)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势在必行,将在工业经济发展中起到拾遗补缺作用,但仍有许多困难,制约着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壮大。如何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形成中小企业集聚效应,下面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结合我镇(全椒县武岗镇)的工业集中区建设,谈以下几点体会 :

一、乡镇工业集中区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现实途径

1、中小企业到乡镇集中区落户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投资密度较低,一般难以进入县级以上工业园区,他们将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乡镇工业集中区投资,如入驻我镇工业集中区的几个企业,平均征地面积不超过20亩,这样的用地面积,在县级工业园区是很难进入的。因此,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的硬件和软环境建设,将是吸引中小企业投资的关键。因此,自2005年9月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在全椒县委、县政府“一岗双责抓招商,重逼加压争崛起”的号召下,将交通便利、基础建设较好的武岗村沿S331和S206线的土地拿出来,发展工业集中区,三年来,我们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基本实现了“四通一平”。目前,工业集中区已建成200亩,入驻全椒金丰拖拉机、华峰机械、莱普拉铸造、春牧动保、宏胜运动制品、豪塑塑业等企业8家,产品涉及机械加工制造、兽药生产、服装及塑料制品等领域,解决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2006年新增工商税收150多万元,预计固定资产投入可实现2亿元。

2、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越来越依托乡镇人力资源。目前,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越来越困难,如服装加工企业,过去熟练工难找,现在连基本用工也难满足,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乡镇工业集中区落户,可以充分利用那些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让这部份劳动力闲时务工,忙时务农。宏胜运动制品有限公司之所以到我镇工业集中区投资,一是抓住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大好时机;二是看好我镇周边服装、玩具企业人力资源丰富,镇附近武岗、小苏、中心等村有300多名劳动力在上述企业务工的实际情况,才来我镇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目前在该企业务工的周边群众就有100多人。这种出门可以找到工作,下班可以回家忙家务的现状,使企业、员工双方都很满意,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3、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将推动工业集中区发展。当前,新农村建设和镇村规划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和镇村规划中的中心镇、中心村将置换出大部份建设用地,这将是争取和规划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大好机遇,不仅可以避免因拆迁而带来的矛盾纠纷,又可以规划出较高起点的新农村气象,实现

中心镇、中心村与工业集中区的相互促进。如我镇2001——2010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在目前我镇工业集中区的东、西面就预留了1000多亩的建设用地,同时结合土地置换项目的300多亩土地,在不久的将来,我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规模可达1500多亩。加之镇村规划的废弃点拆迁后,新增的建设用地,将给我镇的工业集中区的扩大带来巨大潜力。

4、工业集中区发展是农村小康建设的一个平台。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税费逐步取消,社会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时期,发展工业将成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因此,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才能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由于乡镇财政比较拮据,公共财政投入较少,使得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不全,如路通水不通、电通路不通、水通路不通等现象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配套明显滞后。目前,我镇工业集中区就是沿公路两旁作为工业集中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建设,就是依托道路的走向而建。向内延伸的投入严重不足,据测算,修建一条宽20米、长500米的园区主干道就需要资金100多万元,资金无法筹集,园区腹地的地块无法利用和发挥作用。

2、规划起点不高。据调查,我县大部份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是依托道路走向及一些老企业、老厂区建设的,原有工业企业与居民、商业网点混杂在一起,企业与居民容易产

生矛盾,不仅影响工业企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工业集中区建设初期,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企业急于上马的现状,没能做工业集中区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从而导致目前的做规划和已建好企业现状的矛盾。

3、建设用地困难。目前,全县招商引资力度大,全县招商引资成果明显,来投资落户的企业逐年增加,但受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理项目的限制,集中区工业用地及用地指标十分紧张,企业谈好了,却没处安排落户。如我镇今年几个外商企业,投资额都在50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就是由于企业用地及用地指标难以落实的原因,跑到一河之隔的和县投资建设去了;其次是对在谈项目,由于集中区内土地紧张,企业建设用地成为项目洽谈的一个梗阻,不敢与外商表态,从而成为招商成果扩大的一个瓶颈。

4、企业目前还未享受政策性照顾。县工业园区有着许多优惠政策或激励措施,企业得到的利益比较明显,但是到乡镇工业集中区落户的企业目前还未享受有关待遇,虽然说可按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操作,但到实际兑现过程里,有关部门就难以实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超收分成、众多的检查等,在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实施过程中,就大打折扣。

三、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议

1、创新发展模式,吸引多元投入。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应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主要以市场机制集聚生产要素。政府要通过规划、协调、服务、政策等宏观手段予以正

确引导。为此,要重点抓好三个创新。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工业集中区可在经济上与政府分离,独立承担经营责任和收益风险。按照“标准化建设、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加强对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引导,建立集中区管委会,使集中区管委会逐步由履行行政职能过渡到社会化运作、规范化服务;二是创新投资主体。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吸引多元投入,解决集中区建设资金问题。在集中区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资公司,主持和经营管理工业开发园区和集中区的建设。投资公司实行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按照自主经营、滚动发展、自我壮大的要求,进行独立运作、自负盈亏式的运营。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措集中区建设资金。鼓励和吸纳各类企业和投资主体参与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建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在集中区内建造多层标准厂房;三是创新发展空间。完善并落实“飞地工业”政策,对一些不具备工业发展条件的山区乡镇,可从整合土地资源入手,鼓励其引资到我镇工业集中区来举办工业,借助相邻乡镇的不具有的条件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2、注重项目实效,优化入区项目。项目是衡量一个乡镇工业集中区生命力之所在,能否引进一批好项目落地生成,是检验工业集中区办得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必须把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项目优化、项目引进上来。一是选准好项目。按照项目工作原则,理性把

握工业投资引导,力求各类集中区建设项目适应我县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业已形成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需要,使储备、落地、生成项目更具前瞻性、有效性;二是拓宽项目生成渠道。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利用外资和区域协作、激活民资和现有企业延伸做大等途径,促进项目在集中区落地生成,特别要重视引进一批我县现有产业及企业配套加工等拓展性项目在集中区发展。加强与县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有条件的乡还要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加工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出口创汇项目、劳动密集型项目,全方位提高集中区的项目质量和引资水平;三是集约土地利用。新增乡镇工业企业应当全部进入集中区生产,集中区之外符合规划要求的现有乡镇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集中区的扶持政策,通过腾地拆迁等方式,逐步集中到工业集中区里的标准厂房内,促其在集中区内发展壮大。要通过调整工业布局,集聚优势资源,建好、用好集中区标准厂房,提高集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额,节约土地资源,增强集中区吸引力、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3、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吸引招商引资的关键性因素。要采取各项措施,改善乡镇工业集中区投资、经营、生产环境,重点要在优化三大环境上下功夫。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广泛宣传我县招商引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政策措施的影响力。对县里出台的有关政策及配套文件执行情况要作专项督查,切实解决政策落实过程

中出现的中梗阻问题,促其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发展乡镇集中区的瓶颈制约,争取县委、县政府出台一些新的政策,特别要发挥财政对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的积极导向作用,对重点工业集中区和进区发展的企业应给予激励政策,在融资、税收、贷款贴息、搬迁补偿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乡镇集中区建设实施经济目标和工作目标双考核制,真正做到强激励、硬约束,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责任意识;二是优化服务环境。改变过去那种重项目引进服务,轻项目生产经营服务的倾向,努力使投产的项目有钱赚、赚大钱,使项目业主有追加投资的内在驱动力。加快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提高集中区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集中区内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推行领导帮办乡镇集中区挂钩制度。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三是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表彰;对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对阻碍乡镇集中区建设的不良现象,要加以曝光,坚决纠正和查处。

4、科学规划,建设上量力而行。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一方面规划要有超前性和长远性,与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结

篇6: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谭明福 张瑞炎

〔内容摘要〕 建设红山、石桥两个工业集中区,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进程,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工业强市的必然要求。

〔关 键 词〕 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 调查报告

〔作者简介〕谭明福 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为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进程,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红山、石桥两个工业集中区。市委政策研究室与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煤炭局等单位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调查、听取县区及有关单位汇报,对红山、石桥两个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红山、石桥两个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红山工业集中区基本情况。红山工业集中区位于市中心城区的东南部,由红山坝子和白泥坝子两部分组成,东距水黄公路1公里,规划中杭瑞和环城高速沿片区南部通过,北面与凉都大道和双水新区连接,西面与钟山区石桥片区相连,距双水新区4公里,市中心城区10公里。2005年水城县委托规划设计研究院制作《六盘水市红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城规委于2006年4月批准了该规划方案。规划依照地形采用北、中、南三段式布局,规划了轻工业区、辅助功能区和自然山体隔离区三个区域,规划控制面积9.31平方公里,除山体自然绿地397公顷外,建设用地面积为534公顷。红山片区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布局一类工业企业,按规划的三个区域:A区主要布局食品、饮料、药品、高新技术、电子、钟表、工艺美术品、眼镜、衡器、旅游商品;B区主要布局服装、鞋业、塑料、玩具、体育用品、文教用品、包装印刷、陶瓷、照明、酿酒、电池、精细化工;C区主要布局小型设备制造、轻工机械、家具、日用化工、皮革、新型建材、五金、玻璃等。

为加快红山工业区的建设,2007年3月,水城县政府成立了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安排前期工作经费201万元,通过投资公司承贷承还,县担保中心担保,贷款本息的偿还列入财政预算形式向金融部门贷款4500万元,主要用于1号主干道征地、拆迁、安置区建设和道路施工的首期付款。今年预计安排8500万元,保证红山的主干道及配套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目前,已在发改部门立项备案意向性进入红山轻工业区的企业12家,尚有水钢和水矿集团等许多省内外投资者带着项目到水城县联系入驻红山的相关事宜,项目涉及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机械加工、服装印刷、化工、建材等行业,总投资6亿元,这些项目将在规划区内1号主干道路实施的同时陆续开始平场。

(二)石桥工业集中区基本情况。石桥轻工业集中区位于钟山区凤凰办事处内,凉都大道东段贯穿该区域东部片区,铁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规划区内有六盘水铁路编组站、大型变电站,西部有玉源水厂、明湖水库。钟山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进行“石桥工业集中区(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初步规划方案已出图,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该工业集中区以规划城市干道红山路为轴,分为三片,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区、轻工业集聚区;该工业集中区以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为主,以周边大企业为依托,围绕六盘水及周边地区支柱产业发展配套工业;依托“四省立交桥”的优势,发展口岸加工业、物流配送等。省国土资源厅钟山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按照省厅主要领导意见,已编制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拟定石龙组团为石桥工业集中区工业及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土地利用面积8.827平方公里,并于2006年投资1500万元征用该区域土地500亩备用。

钟山区委、区政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石桥轻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成立了石桥工业集中区前期建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钟山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开发总公司已投入前期资金200万元,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二、工业集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建设用地是制约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关键因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红线难以迈过,导致基础设施和企业的入驻面临无用地指标问题。目前需急于解决的是将集中区建设用地指标调整为534公顷,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将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内的基本农田480公顷调整为建设用地。

(二)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资金短缺是红山轻工业集中区主要问题。红山轻工业集中区的开发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初步估计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资金2.3亿元(其中道路建设约需1.8亿元)。但目前筹集资金远不能满足红山片区建设资金需要,虽县财政状况近几年有所好转,但压力仍相当大,资金上存在很大缺口。

(三)红山工业集中区内违章占地突出。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内违章建筑严重。随着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即将开工建设,规划区内有少数人受利益驱使,违法违章新建、改造房屋建筑、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出租土地种树建鱼塘等。据初步调查,红山轻工业集中区现有违规建筑8258平方米,涉及52家农户,这给下一步集中区全面建设带来一定难度,应超前妥善处理。

(四)两个工业集中区无区域环评。从调研来看,两个工业集中区规划都没有进行规划环评。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与综合决策的落脚点,是对有关规划的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评价,提倡开发活动全过程中的循环经济理念。如果不搞规划环评只搞项目环评,只能补救小范围内的环境损害,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更不能解决开发建设活动中产生的宏观影响、间接影响、二次影响、累积影响。

(五)石桥工业集中区建设主体需进一步明确。石桥工业集中区建设主体是钟山区,但由钟山经济开发区进行开发建设,就需要市政府进一步明确石桥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城市拓展的新区,报省政府备案后,钟山经济开发区才能正常进行运作。

三、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对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认识。建设工业集中区,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工业强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的需要,是提升我市整体经济实力的客观需要。工业集中区建设,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协作,形成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工业污染的集中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市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围绕集中区建设搞好配套服务和协调工作,要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倾斜,重点扶植,水城县和钟山区要举全力加快推进建设进度,尽快使集中区建设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亮点。

(二)坚持集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把集中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集中区建设、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要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拓展的新区来抓。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两个工业集中区必须纳入市的统一规划,与城市建设配套统一。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红山工业集中区存在一定的资金困难,市可以在资金上作一些倾斜。在产业布局和引进项目上,必须立足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立足贵州西部大城市、立足毕水兴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建设,起点要高、产业要优、技术要新,绝不能饥不择食,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调查中,已发现有这种低水平的建设苗头)。在这方面,经贸委和发改等部门必须严格把关,防止两个工业集中区产业同质化,低水平重复,没有特色,缺乏竞争优势。要加强集中区内产业关联度,强化互补性,形成产业链,真正发挥两个集中区的聚集效应和关联效应。

(三)创新开发模式和管理方法。由于政策和体制等原因,当前,工业集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设立专门领导机构,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对建设等项目投入了不少的补贴和制定了过多的优惠政策,承担了过多投资压力。对此,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将工业集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降低政府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获得税收收入;可尝试公开拍卖集中区公共设施的经营权、广告使用权、道路冠名权等,把集中区建设变成资本运营过程;可探索股份制开发,将集中区分片交由开发商招商;可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入股等方式参与集中区建设等。使集中区建设真正成为市场运作的主体,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

(四)进一步制定、落实集中区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制定实施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多行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对我市工业集中区的规划、政策和招商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对有希望、有意向的项目要紧盯不放,特别是对提高集中区影响力的重点产业,要有针对性地多作一些工作。要加大对进驻集中区内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新办企业在税收、税外费、用地等方面的优惠要落实到位。同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整合各类生产要素,积极引导和促进各种要素向集中区聚集:对新增的一般工业用地,按照规划要求,市县(区)有关部门不再批准单独选址,必须要求进驻在工业集中区内;对市内退二进三的企业,必须要求在工业集中区内选址;积极推进现有企业异地改造,鼓励在市区内的轻工企业向集中区搬迁。如市区生产皮鞋的企业(作坊)260多家,年产300余万双,产值近亿元,可以通过商会等方式引导进入集中区。这既有利于城市管理,又有利于推进集中区建设。

篇7: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平台,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是推进特色城镇化的载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壮大乡镇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致力于走好“五条路”。

一是高度统一思想认识,走突破性发展之路。纵观各地发展经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是促进招商选资、确保项目顺利落户的需要;是推进全民创业、提升发展层次的需要;是促进产业集聚、培植税源经济的需要;是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健全“县级扶助、乡镇主抓、企业主体、部门支持”的联动机制,落实县、乡镇各级各部门的责任。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扶持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工作力度,采取“镇级抓集中区、村级抓项目、部门抓服务、全镇抓招商”的思路,从组织领导上保证集中区建设和发展。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在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布局上,结合实际,合理谋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乡镇资源区位条件、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前景,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切实搞

好工业集中区的空间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政策性,协调各产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扎实抓好王集、新袁2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李口、八集2个经济开发区配套工业集中区。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走多元化投入之路。根据县、乡财力情况,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硬件建设特别是标准化厂房建设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取向,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投入机制,它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要积极鼓励单位、部门、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建设标准化厂房,并积极兑现奖惩。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应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发展模式,政府对工业集中区的行政管理职能要与开发经营职能相分离,可在乡镇政府内设立工业集中区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对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行使规划、协调、指导、政策研究等职能;工业集中区的开发经营由经济实体承担,经济实体可以是独资的,也可以是股份制的。无论是独资公司还是股份制公司都是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的主体,政府有关部门为其正常运作提供指导和服务,不干预正常的经营活动。对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投入的项目资金,可以作为国有资本捆绑用于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由乡镇政府指定专门机构履行国有资本的出资人职责,行使国有资本的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和运行监管等职能。对县级重点工业集中区,还可安排相关职能部门挂钩帮扶,积

极争取内外大企业结对支援。

四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走集约发展之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客观认识,正确对待,调整策略,积极应对。一要坚持依法用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控制项目的土地使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二要盘活建设用地。采取置换等多种形式,把老宅基地、老厂房等闲置土地盘活。加大土地复垦力度,通过净增耕地来增加集中区建设用地指标。要积极向上申请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争取用地计划。三要研究和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鼓励集中区范围内土地拥有者以入股、联营或土地换社保形式,参与集中区开发,促进农村集体土地依法合理、有序地流转。

五是统筹兼顾项目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选准项目是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的重要环节。选准项目,既要解决工业集中区建设项目缺乏的问题,又不能采取“捡到篮子都是菜”的做法,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产业集群为方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集群优势、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要按照“大项目进泗阳经济开发区,中小项目进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思路,坚持县乡联动、贸工农联系、上下游产业联结、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联抓的办法,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以及与市场对接的着力点,重点发展“鼓励”类优势产业,提高“限制”类

篇8: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一、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现状

1. 发展水平不高, 支撑引领作用不大。 通过调查, 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工业项目集中区, 但从总体来看, 发展不平衡性较大, 除位居县级行政中心所在地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较快外, 普遍存在着发展规模偏小、支撑能力不强, 发展进度缓慢等特点。

2. 设计规划无序, 集聚发展效应不明显。由于乡镇单独布局和自行开发, 缺乏整体统一规划, 乡镇集中区相对分散, 大都以规模较大的老企业为中心, 以邻近的企业为成员, 以小微项目作填补的临时集中区, 出现了住宅小区、 工业园区和商贸服务区混住, 布局上小、乱、散的发展状况。

3. 项目引进质量不高, 社会效率回报率低。 大多数乡镇在建区初期, 为了加快建设进度, 在项目引进上普遍存在只求有项目而不选项目, 只求有数量而不计质量, 只求有产品而不算效率等问题, 导致了许多落后产能和社会效率回报率不高的项目进区建设。又因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 市场开发受阻等因素, 造成资金链断裂、 产出效益不高而停产关闭甚至被抵押查封, 资源闲置现象严重, 出现了大量空余厂房和圈而不建的已征土地, 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利用和效率的回收。

二、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1.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通过近年的努力, 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园区形象有所提升, 但与现代化园区建设要求相差甚远, 无论是土地平整、还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地区同级开发区或本地县级开发区相比都明显滞后, 甚至有少部分乡镇工业集中区, 仅有一条窄路, 一块牌子, 匡围范围内杂草丛生, 尚未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2. 园区产业定位不够明确。 集中区缺少各种产业划段分区发展规划, 主导发展方向不明, 现已引进的项目产业关联度不大, 难以形成产业链, 企业不能集聚发展;同时缺少有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优质规模项目支撑, 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发挥。

3. 工业集中区建设用地紧缺矛盾突出。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 目前镇域工业集中区可用土地存量严重不足, 土地使用证难以办理, 征用土地周期较长, 有的企业因等不得而放弃投资, 严重制约了集中区及入驻企业的发展壮大。

4. 多数入驻企业存在融资难题。 镇城工业集中区现有的大部分企业属小型企业, 而生产发展资金紧缺、融资渠道狭窄是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遇的最大制约因素。 银行贷款是主要解决渠道, 但在考虑自身资金运营效益、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控制越来越严, 而相当一部分入驻企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资产, 办理贷款越来越难, 发放额度越来越小。

5. 集中区建设机制不完善。 一是缺乏必要的开发机制, 乡镇集中区的基础设施主要靠政府投入, 而大部分乡镇财力有限, 对如何吸引外资、民资参与启动建设开发集中区的办法不多, 思路不宽。 二是部分集中区缺乏必需的招商机制和激励机制, 导致招商难, 项目引进难, 发展速度慢。 三是管理机制滞后, 缺少高效服务专业人才, 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没有按市场化运作, 工作服务无创新,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集中区的管理和发展。

三、加快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议措施

1. 注重区域整体开发, 高起点规划工业集中区。 按照“布局集中, 用地集约, 产业集聚, 功能集成”的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布局, 突出地域特色, 修编完善镇域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首先要站在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的高度, 根据自身的工业基础和产业特色, 使集中区规划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同步实施。 其次提高工业集中区的定位标准。 以创省、市级园区的要求做好长远规划, 极力争取对口专项建设资金和扶持发展资金, 减缓地方财政压力。再次按照“一步规划, 分步实施”的思路, 推进集中区内部建设, 高起点规划集中区内部的道路、通讯、供电、供水和环保等基础设施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等各种服务设施, 做好分阶段建设工作, 把集中区内部功能做大做强。

2. 注重多元化投入, 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创新发展模式, 走多元化投入之路, 举各方之力建设好工业集中区。一是严格按照设计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 从紧从快推进工业集中区的建设, 不任意改动, 不随意建设, 确保工业集中区本身所应有和发挥的功能。二是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契机, 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性建设扶持资金, 通过公路、用电、改水、环保和迁村腾地等项目向乡镇工业集中区倾斜, 集中资源, 捆绑建设。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取向, 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通过银行增贷、民资参与和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

3. 注重优势资源招商, 放大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一方面, 改变无条件引进、全盘接受的招商方式, 尝试进行有选择招商, 找准自身比较优势以及市场对接的着力点, 重点发展“鼓励类”优势产业, 提高“限制类”产业进区门槛, 坚决杜绝“禁止类”产业进区。 以产业集群为方向, 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集群优势、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另一方面要以实现利税增收为目标, 着重引进规模大、牵引性强、技术先进的工业类项目, 按资源集聚和创业优势就近归类整合, 将同类项目引入专用规划区, 集中摆布, 避免混乱布局和重复建设, 促使进区企业形成集聚发展之势, 为工业集中区持续快速发展打下有序竞争、集聚发展的坚实基础。

4. 注重土地利用效益, 拓宽高、 新项目发展空间。一是用足用好用活各类建设用地的优惠政策, 大力采取土地复垦整理、关停高污染企业、 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等措施, 做好工业用地指标的置换工作。 二是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 整合建设用地指标, 将新增建设用地向工业集中区倾斜, 为引进的大、 新、 高项目预留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是整合工业集中区内土地资源, 对少数长期占而不用、 圈而不建的项目实行依法收回, 切实解决项目用地难问题。

5. 注重平台建立, 提供企业发展环境保障。着重融资平台和服务平台的建设。一是多渠道融资, 推荐采取县乡财政拔出一点, 企业自愿拿出一点, 社会入股筹集一点的办法, 筹建乡镇工业集中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 推进和加大民资参区建设的力度。 二是结合国家调增小微企业银行贷款份额的契机, 做好增贷工作。 定期策划以观摩会、 联谊会和创建金融超市等多种形式的政企、银企对接活动, 做好企业有效资产的整理和利用, 以抵押担保、协议担保和联合担保等方式, 为集中区内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方便, 切实解决企业周转资金短缺, 贷款难以到位, 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 三是建设工业集中区企业服务中心, 搭建科技支撑、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宣传推介等服务平台, 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 加大工业集中区项目建设服务力度, 力促落户项目早开工建设, 在建项目早建成投产, 竣工项目早达产达效。

参考文献

[1]周维现.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 2013.

[2]俞建群.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新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崔征, 沈颂东.内陆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理性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 2011 (01) .

[4]代春云.现阶段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知识经济, 2010 (24) .

[5]杨得前, 蔡芳宏.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5 (09) .

上一篇:2008农网改造应急救援预案下一篇:农村校长:亟需提高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