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之笔课堂小结

2024-04-18

点睛之笔课堂小结(精选6篇)

篇1:点睛之笔课堂小结

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课堂小结

【摘要】数学课堂小结,是整个数学课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课堂小结,不仅对本节课起了加深巩固的作用,还可以收到画龙点睛、唤起思维、激发求知欲、发挥想象、启迪灵感等教学效果。课堂小结形式多种多样,运用好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性质,以及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和系统化。

【关键词】课堂小结 画龙点睛 启迪智慧 形式多样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平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导入很重视,因为设计得巧妙,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对新知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重视,因为它是知识的反馈;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因为教学内容过多,时间不等人,只好三言两语仓促小结,有时甚至忽略不计,以布置作业取之。即使是上公开课,时常听到教师上课小结时这样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今天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然后学生七嘴八舌,颇似热闹,认为这样就充分迎合了新理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日复一日,面对这样千篇一律的提问,面对学生那可有可无的回答,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过程。

数学课堂小结,是整个数学课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环节,是老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的归纳回顾。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掌握,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如果设计得好,不仅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起到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

课堂小结,应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生成数学思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不明确,那么学生的小结就会是“放风筝”,你给多少时间,他们就会给你“扯”多少时间。

课堂小结形式多种多样,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导向,教学中要根据课型特点、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等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注重知识技能的概括,这样能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方法,形成情感价值观,并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进而共同发展。

课堂小结,只要重视它,善于联系所学内容的特点,总能运用好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性质,以及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和系统化。

比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比0小的数”第二课时,课堂小结时我提出做紧急集合这样的一个游戏。我给五个同学发了写有“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字样的头饰戴在头上,然后让别的同学拿着“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非正整数”,“非负分数”等牌子分别到前面紧急集合,看刚才的五位同学能不能及时把队伍正确完整地集合起来,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加深了对有理数分类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线段、射线、直线”第一课时,课堂小结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线段,射线或直线,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举手要求介绍自己,例如其中一个学生介绍到“大家好,我是线段,我有两个端点,所以我可以测量长度。我的名字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叫线段AB或线段BA,一种是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叫线段a。我有一个优点,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我最短,在生活中我的这个优点经常被运用到修路和选取路线中。我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射线,一个叫直线。”学生的介绍不但准确全面,而且诙谐幽默,一个比一个精彩,下课了很多人还意犹未尽。

再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垂直”,课堂小结时我请同学们做

一个垂直的动作,并说出动作要领,这样的小结也颇具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还有在讲一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习题课时,我设计题目,让学生把角色定位到企业老板、工会主席、企业员工中,通过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明白所考察的数据的角度不同,效果就不同的道理。在小结时,学生自主发言,谈自己的体会,谈对三个概念的不同认识,谈不同角色对数学概念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用途的宣传,从而提高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水平,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学生了解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评判结果。

课堂小结有它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根据学情进行恰当巧妙的处理,就会发现精彩的小结处理不但能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人文性,而且能开放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科的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好的课堂小结就像圆满的句号,给学生留下知识的网络;像惊喜的感叹号,给学生留下成功的体验;像质询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探索的欲望。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点睛之笔课堂小结

马安镇中心小学

范仁婵

什么是课堂小结?顾名思义,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归纳和概括总结。而数学课堂小结,是整个数学课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环节,是老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的归纳回顾。有效的课堂小结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掌握,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不仅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起到启迪智慧的效果。

在平常教学中,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导入很重视,因为巧妙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新知的探究学习很重视,因为它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有效的探究,能够很好的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重视,因为它是知识的反馈,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但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因为教学时间不等人,只好三言两语仓促小结,有时甚至忽略不计,以布置作业取而代之。即使是上公开课,也时常听到教师上课小结时这样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或“今天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然后由学生七嘴八舌,表面看颇似热闹,认为这样就充分迎合了新理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然而,久而久之,课堂小结就变得可有可无,索然无味,丧失了课堂小结应有的作用和意义。我认为造成目前课堂小结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时间上不能保证。课堂小结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这也使它必然成为了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弱势群体”。

(2)效果上不能立竿见影。课堂小结对培养学生梳理、提炼和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的这种潜在的长期的效应不是在短期内就能显现的。

(3)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往往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练习等环节的创新求变,却对结尾部分的小结很少深入探究。

(4)小结形式上不够丰富。目前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化不足,针对性不强,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教师小结型和学生自主归纳型。

那么如何改变课堂小结低效这一现状,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画龙点睛的作用呢?教师应该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课堂小结,只要重视它,善于联系所教内容的特点,总能运用好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性质,以及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并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二)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为课堂小结这一环节预留充足的时间,没有时间的保证,否则,再精彩的课堂小结在面临下课铃声时,也只能曹操收尾,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小结形式。数学课堂小结方法多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小结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良好的课堂小结方法有哪些呢?

1、归纳点睛式。这是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的方法,老师只需寥寥数语,提纲挈领归纳所学知识。但是老师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况、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归纳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还可以师生共同完成。一般是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如果总结得当便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不仅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还能使主要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例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可以提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总结:①比的读法、写法,以及比各部分的名称;②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③比与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④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⑤比的后项能否为0?为什么?

2、分析比较式。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理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以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以的内容得到了区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的理解。例如,当教师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都已授完时,可把它们列在一起: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注意一些字眼,加以区分。让我们的学生不致于混淆它们,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3、交流评价式。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数学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小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且这种小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游戏活动式。这种课堂小结要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寓教于乐,使教学与游戏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抓住时机,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根据所学内容,通过游戏、讲故事、听音乐、竞赛活动等轻松活泼、新颖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例如“线段、射线、直线”教学时,课堂小结时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线段,射线或直线,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举手要求介绍自己,例如其中一个学生介绍到“大家好,我是线段,我有两个端点,所以我可以测量长度。我的名字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叫线段AB或线段BA,一种是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叫线段a。我有一个优点,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我最短,在生活中我的这个优点经常被运用到修路和选取路线中。我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射线,一个叫直线。”学生的介绍不但准确全面,而且诙谐幽默,一个比一个精彩,下课了很多人还意犹未尽。例如“垂直”,课堂小结时请同学们做一个垂直的动作,并说出动作要领,这样的小结也颇具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5、渗透式小结。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一定要注意与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把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品德教育恰当地联系起来。做到在知识教学中自然、适时、适量地渗透品德教育。如教学“年、月、日”知识后课堂小结: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页就不会再回来,说明时间是十分珍贵的,那么同学们要怎样对待时间见?又如教学“元、角、分”知识后,设计的课堂小结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学会了兑换人民币。今后,大家比一比,我们班级同学谁是储蓄小能手!结合学生实际,自然得体,润物细无声,让课堂小结更有价值。

总之,课堂小结,应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生成数学思想。课堂小结形式多种多样,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导向,教学中要根据课型特点、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等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而且课堂小结应如点睛之笔,贯彻“加强基础,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精神。但也不能脱离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要求,流于形式。课堂小结的时间往往不多,因此,课堂小结力求简约、高效,对于教学内容取其精华,高度概括,准确简明,借助语言艺术的力量,完整的体现美感。

篇3: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课堂小结

数学课堂小结,是整个数学课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的归纳回顾。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掌握,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如果设计得好,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产生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

课堂小结应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生成数学思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不明确,那么学生的小结就会是“放风筝”。

课堂小结形式多种多样。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导向,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型特点、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等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注重知识技能的概括,这样能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方法,形成情感价值观,并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进而共同发展。我们只要重视它,善于联系所学内容的特点,就能运用好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性质和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和系统化。

比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比0小的数”第二课时,课堂小结时我提出做紧急集合这样的一个游戏。我给五位学生发了写有“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字样的头饰戴在头上,然后让比学生拿着“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非正整数”、“非负分数”等牌子分别到前面紧急集合,看刚才的五位同学能不能及时把队伍完整地集合起来。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加深了对有理数分类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线段、射线、直线”第一课时,课堂小结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线段、射线或直线,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举手要求介绍自己。例如其中一个学生介绍道:“大家好,我是线段,我有两个端点,所以我可以测量长度。我的名字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叫线段AB或线段BA,一种是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叫线段a。我有一个优点,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我最短,在生活中我的这个优点经常被运用到修路和选取路线中。我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射线,一个叫直线。”学生的介绍不但准确全面,而且诙谐幽默,一个比一个精彩,下课了很多人还意犹未尽。

比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垂直”,课堂小结时我请学生做一个垂直的动作,并说出动作要领,这样的小结也颇具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在讲一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习题课时,我设计题目,让学生把角色定位到企业老板、工会主席、企业员工中;通过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明白所考察的数据的角度不同,效果就不同的道理。在小结时,学生自主发言,谈自己的体会,谈对三个概念的不同认识,谈不同角色对数学概念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用途的宣传,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水平,鼓励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学生了解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评判结果。

课堂小结有它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根据学情进行恰当巧妙的处理,就会发现精彩的小结处理不但能体现数学教育的人文性,而且能开放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科的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好的课堂小结就像圆满的句号,给学生留下知识的网络;像惊喜的感叹号,给学生留下成功的体验;像质询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探索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

篇4:让小结成为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

一、把握课堂小结时机

如何让课堂小结有效地服务于数学课堂,着眼于学生发展呢?笔者认为:课堂小结不应该只局限于课的结尾,而应该扩张小结的外延,把握小结时机,丰富小结内涵,扩充小结的思维含量。

1小结在内容转换之时

一节数学课所承担的任务,往往分解成若干个板块完成,中间必有学习内容的转换。课堂小结可以适时承上启下,实现两个内容的自然衔接。

如“认识面积”一课,教师预设由“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巩固练习”、“全课总结”四个环节组成,学完“认识面积的含义”后,教师组织了小结:先让学生看课本,利用课本对面积的定义,规范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表述,然后出示练习: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能表示它的面积?

学生找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阴影部分能表示它的面积后,教师继续引导小结:通过看课本和找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生1:面积是指整个面,像心形的阴影部分不满,就不能表示它全部的面积。

生2:面积不是线,像三角形的三条线就不能表示它的面积,只能表示周长。

生3:我发现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面积有大有小。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道理。这三个图形中谁的面积的最小?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如此小结,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领悟面积的意义,感悟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又巧妙地将学习内容引到“面积的大小比较”上,实现“踏雪无痕”般的过渡。

2小结在方法优化之机

数学问题一般有多样化的解决方法,在呈现各种方法之后,教师要借机进行小结,对方法进行优化。

如上例,在学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后,在学生已经感知用观察法、重叠法、剪拼法、摆拼法、数方格法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教师继续组织小结:谈谈你对这些方法的看法。

生1:观察法最快,但要在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较大的时候才可以用。

生2:重叠法很方便,但当图形不能移动时不能用。

生3:剪拼法、摆拼法比较麻烦,没有剪刀、硬币时就不好办了。

生4:数方格法最好,没有方格纸,我们可以自己画。

师:是的,用数方格法比较图形的面积很通用,我们下节课要重点研究。

这样的小结,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方法的优化统一比较面积的单位,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好铺垫。

3小结在思维提升之处

当新知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利用小结,引导学生学会从更高的层面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作出新的反思,提升思维的高度。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小数”一课的课堂小结可以这样进行: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1:学习了小数除以小数。

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

生2:先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变成整数,再把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做。

师:还有问题吗?(过了一会儿,学生没有反应。)

师:为什么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要把除数化成整数?

生3:因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我们已经会做了,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就可以计算了。

师:回答得真好。数学上把这样的思想方法称为“转化思想”。就是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来解决。通过学哥小数除以小数,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4:以后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要先想一想,能不能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

教师完善板书:

新问题(转化)旧知识

小数除以小数一个数除以整数

(商不变规律)

这样的小结,既关注了“双基”的落实,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质性思考,又渗透了“转化”思想,引领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探寻课堂小结方式

课堂小结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1提炼式

这是最常用的小结方式。每节课或一个知识点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对全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提炼,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发展思维。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炼知识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

(1)阅读课本,明晰概念。在课尾或学了某一块新知识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这是对新知识的再次加工和提炼,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在“垂直和平行”的教学,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后,教师考虑到知识点多,学生规范地表述概念有困难,于是引导学生:什么是互相平行?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足?请你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课本,把书上的重点词句划出来,最后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又教给了学生归纳小结的方法。

(2)精编口诀,提炼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精心编制口诀,提炼计算方法,培养概括能力。例如,学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口诀:除数是小数,不能直接除,外移几,内移几,方向一致向右移。

(3)填写图表,沟通联系。用图表归纳小结所学知识,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学完按边分三角形后,教师让学生填写课本中未呈现的集合图,用图形语言表达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再与按角分的集合图比较,直观感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理解图中每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并列或包含),引发学生有深度的数学思考。

又如,“比的意义”一课,可以让学生在填表中感悟除法、分数和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游戏式

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既愉悦身心,又巩固知识,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教学“素数与合数”,快下课时,教师先让学号是合数的学生拿着有学号的卡片站起来,全班验证后离开教室,再让学号是素数的学生离开教室,最后留下的是1号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三种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3延伸式

在学生熟练掌握已学内容的基础上,把内容延伸,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培养举一反三、有序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学“射线和角”后,可设计这样的小结:我们已经知道从同一端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那么同一个端点出发的三条射线能组成几个角?四条射线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悬念式

在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继续探求知识的欲望,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如“认识三角形”结课时,教师考虑到下节课将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请你课后思考和尝试一下。

5赏析式

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录像、图片等,配上轻音乐,让学生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和谐统一的美,轻松地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各种折线统计图,感受生活中统计图的广泛应用。

上课亦如写文章,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为此,教师要用浓郁的色彩、含蓄的艺术,智慧地引导学生小结,使学生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不是只凭教师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应该重视对课堂小结的预设,寻求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不断提高课堂小结的艺术水平,让课堂小结“该出手时就出手”,成为构建活力课堂的“点睛之笔”。

篇5:创新思维,点睛之笔

测试你的创新思维能力

下面有10个题目,如果符合你的情况,则回答“是”,不符合则回答“否”,拿不准则回答“不确定”。

1、你善于分析问题,但不擅长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提炼。

2、对那些经常做没把握事情的人,你不看好他们。

3、你的兴趣在于不断提出新的建议,而不在于说服别人去接受这些建议。

4、你审美能力较强。

5、你常常凭直觉来判断问题的正确与错误。

6、你不喜欢提那些显得无知的问题。

7、无论什么问题,要让你产生兴趣,总比让别人产生兴趣要困难得多。

8、你喜欢那些一门心思埋头苦干的人。

9、你认为那些使用古怪和生僻词语的作家,纯粹是为了炫耀。

10、你做事总是有的放矢,不盲目行事。

评分标准见下表:

题号、选择是、选择不确定、选择否、你的得分:

1、1分、0分、2分。

2、0分、1分、2分。

3、2分、1分、0分。

4、3分、0分、1分。

5、4分、0分、2分。

6、0分、1分、3分。

7、0分、1分、4分。

8、0分、1分、2分。

9、1分、0分、2分。

10、0分、1分、2分。

得分评价:

如果你的得分在22分以上,则说明你有较高的创造思维能力,适合从事环境较为自由,没有太多约束,对创新性有较高要求的职位,如美编、装潢设计、工程设计、软件编程人员等。

如果你的得分在21~11分之间,则说明你善于在创造性与习惯做法之间找出均衡,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适合从事管理工作、也适合从事其他许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市场营销。

如果你的得分在10分以下,则说明你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属于循规蹈矩的人,做人总是有板有眼,一丝不苟,适合从事对纪律性要求较高的职位,如会计、质量监督员等职位。

创新思维,始于灵感

精彩一句话:任何成功都基于一种突破或发现。而任何一种突破或发现都是缘于你某一次或几次的奇思异想。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

灵感作为一种创造力和一种思维方式,具有独创性的特点。它类似于发散性思维的突发性与非常规性,而又很难把握,前后无可捉摸。灵感产生的结果必须是崭新的,它应该是过去从未想过的新思想、新主意。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灵感,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人体神经器官的生理的反应,同时它还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积淀产物。灵感既是对心灵潜意识的挖掘,又是对大脑原发思维过程的激活。

我们经常在洗淋浴时,在体育馆里打球时,或其他地方,突然有奇思妙想的灵感产生。有时候,这些突发奇想却能帮我们很好的解决问题。比如,1990年,美国宇航局的一些科学家试图解决已在太空轨道运行的“哈勃”望远镜的镜头倾斜问题。一位光学专家建议,只要稍稍反向扭转一下镜头,就可以改善拍摄图片的质量,但是谁都想不出如何完成“稍稍反向扭转镜头”这项任务的方法。当时,有个叫吉姆·克罗克的工程师,在一家德国旅馆里洗淋浴,发现欧洲浴室里的喷头都是装在可调式折叠杆上。他突然意识到“哈勃”望远镜的镜头也可以装上类似的折叠杆。他的这一“灵光闪现”最终帮助解决了修正“哈勃”望远镜的难题。

因此,灵感对于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我们要尽可能地捕捉灵感,捉住那些能够激发我们思维的智慧火花,进行思维创新。但是我们不能整天无所事事,等待着灵感的降临。爱迪生曾说过:“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灵感,当然很重要,但灵感需要与刻苦工作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大的用处。

19世纪60年代,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研制出了硝化甘油炸药。不过这种炸药威力虽大,但在运输时极不安全,多次发生大爆炸。为此诺贝尔向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研制安全炸药。然而,诺贝尔做了数百次的实验,均未能成功。1867年的一天,诺贝尔在指挥工人搬硝化甘油时,不小心将一只装有硝化甘油的坛子撞裂了。从裂缝中流出的硝化甘油竟然全部将用来垫坛子的硅藻土吸收了,毫无痕迹。诺贝尔看着吸收了硝化甘油的硅藻土,突然来了灵感。于是,他将硅藻土与硝化甘油混合,制成了像生面一样的安全炸药。诺贝尔的灵感使炸药产生了革命。

可见,灵感要求我们在遇到超到超常规的紧急事情时,既要充分开动脑筋,又要保持应有的镇静,方有可能绝处逢生产生奇思妙想,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灵感绝对不是复制前人的成果,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思维创新的过程。因为后来者延着前人的足迹想要有所作为时,往往被他们踩过的荒草已成为通衢大道。所以第一个看到落叶感慨秋天易逝生命短暂的人独立新意,可称天才;第二个人就显示出人云亦云的俗套;第三个人如果还要这么说就会令人感到讨厌恶心。

现如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灵感式的发明发现来注入新鲜的空气,革新思维与认识。在平时生活中,就需要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点子,点子越多,你总能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据研究发现,有创造性的人有成堆的点子,但多数都是歪点子。有时歪点子也有用,比如达尔文的日记表明,他的许多研究走进了死胡同,比如他的单细胞生物理论—这是些假设的微小的生命体,和无生命的物质同时滋生,一旦死去,就会将由它们进化成的所有物种也一同带走。达尔文花了好多年来提炼这种奇怪的理论,直到最终将其抛弃。但正是火花链里的这种关键链接形成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分支。有时你往往是到后来才知道哪些灵感火花重要。不过你的点子越多,你产生重要灵感的机会就越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进行创新思维,就要敢于冒险,做好犯很多错误的准备,因为创造性本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努力工作,经常休息,休息时也不要把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忘得一干二净。选择你喜欢的事情,勤奋再勤奋,因为要花好些年才有创造性突破。

任何成功都基于一种突破或发现。而任何一种突破或发现都是缘于你某一次或几次的奇思异想。平平常常的思维,平平常常的想法,只能使你成为平平常常的人。千万别小瞧那些富于奇思异想或善于异想天开的人。否则,你就很能成为那种被传统思想和认识钳制的“平常人”,你就很难把自己的脚步导向成功的旅途,没有“异想”,哪里会有“天开”呢?

不要忽视,无意想法

精彩一句话:不要忽视自己无意中的想法,可能会成就你一生的事业。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常常会闪现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往往是一闪即过,没有产生什么价值。其实,每一个想法都是新构想,抓住它,你就能成功。捕捉灵感,从灵感中寻求创意是一些创业者成功的灵丹妙药。

G.克鲁姆是一位美国印第安人,他是炸马铃薯片的发明者。1859年,克鲁姆在萨拉托加市高级餐馆小担任厨师。一天晚上,来了一位法国人,他吹毛求疵总挑剔克鲁姆的菜不够味,特别是油炸食品太厚,无法下咽,令人恶心。克鲁姆气愤之余,随手拿起一个马铃薯,切成极薄的片,骂了一句便扔进了沸油中,结果好吃极了。不久,这种金黄色、具有特殊风味的油炸土豆片,就作为美国特有的风味小吃而进入了总统府,至今仍是美国宴会中的重要食品之一。

今天,当你有滋有味地嚼着油炸土豆片时,是否会想到它竟然是由于一个偶然机会诞生的呢?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成功的范例,都是由现实生活中小事所触发的灵感引起的。多留心生活,一点小事可能就是将你引上成功之路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安全刀片大王吉利,未发明刀片以前是一家瓶盖公司的推销员。他从20多岁就开始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全用在发明研究中,过了近,他仍旧一事无成。

1985年夏天,吉利到保斯顿市去出差,在返回的前—天买了火车票。第二天早晨,他起床迟了一点,正匆忙地用刀刮胡子,旅馆的服务员急匆匆地走进来喊道:“再有5分钟,火车就要开了。”吉利听到后,一紧张,不小心把下巴刮伤了。

吉利一边用纸擦血一边想:“如果能发明一种不容易伤皮肤的刀子,一定大受欢迎。”

这样,他就埋头钻研。经过千辛万苦之后,吉利终于发明了现在我们每天所用的安全刀片。他摇身—变成为业界安全刀片大王。

古人云:“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脑产生创意,经营眼光和头脑中的创意往往决定你的财富数量。创意就是摇钱树,指引的是致富赚钱的方向。创意是打开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好的想法将帮助你快速找到赚钱的捷径,早日迈进财富大门。

日本有一位商人的想法非常新颖、大胆。他抓住了雌雄虾这种爱情专一从一而终的独特象征,以爱情为主题,大肆宣传。这种宣传正好吻合了消费者渴求幸福美满的心态。

许多时候,决定你是否赚钱就在于一个好的创意。因为市场的空间是无穷的,只要你开动自己的智慧,就不愁找不到宝藏。

不过,好的创意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具有感悟市场需求的敏锐力、洞察顾客心理的透视力,把握发展趋势的预见力,整合各种资源的策划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和提升,既需要掌握知识、积累经验,还需要有意识养成异常现象、新生事物的感知兴趣,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机遇做决断,创出满足市场和顾客需求的新招法,拓展发展领域。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位穷画家,名叫律薄曼。他当时仅有一点点画具,仅有的一支铅笔也是削得短短的。

有—天,律薄曼正在绘图时,找不到橡皮擦,当费了很大劲大劲才找到时,铅笔又不见了。铅笔找到后,为了防止再丢,他索性将橡皮用丝线扎到铅笔的尾端,但用了一会,橡皮又掉了。

“真该死!”他气恼地骂着。

律薄曼为此事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主意来了:用一小块薄铁片,把橡皮和铅笔绕着包了起来。果然一点小功夫做起来的这个玩意相当管用。

后来,他申请了专利,并把这专利卖给了公司,从而赚得55万美元。

善于发现契机,是现在成功者必备素质之一,只有头脑敏锐的人才是不可战胜的“商神”。

每天,我们都会在无意中产生新的想法和主意,但是却因为没有在意或者没有立即写下来而消失了。每个无意中的灵感或主意都是新的构想,当灵感翩然而至时,立刻抓住,不要让它无缘无故地飞走。不要忽视自己无意中的想法,可能会成就你一生的事业。

定要拆掉,“霍布森门”

精彩一句话:行人很多的路上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这条路上也不会有太多的猎物。

1631年,在英国的剑桥有一个叫霍布森的商人,他做的是出租与买卖马匹的生意,他在他的马圈上安置了一个特别的门,并对来和他做生意的客人们订下了这么一个规矩:只要客人能选择一匹马拉出他设置的门,便可以以一个很低的价格买下或是出租他所拉出的那匹马。

于是,很多人都来和他做生意,但是霍布森所设置的门有一点小,大的、肥的马匹过不去,尽管如此,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自己中意的马匹高高兴兴地牵走。虽然客人们牵走的不是好马匹,但是每个客人都牵走了他们心中最中意的马,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没有任何余地的选择讽刺地称为“霍布森门”。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于“霍布森门”一样没有余地的选择。人们在遇到这种选择的时候,往往也会像那些买马的客人一样,对自己所作的没有任何余地的选择乐此不彼。管理上有一条重要的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毫无疑问,只有一种备选方案就无所谓择优,没有了择优,决策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霍布森门”中,人们自以为做出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都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所以它更是一个陷阱,让人们在进行伪选择的过程中自我陶醉而丧失了创新的时机和动力。

生活中的人们大多都是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然后等待自己思考或期待的结果产生或出现,当然其结果往往也避免不了出现“霍布森门”那样的结果,这就需要人们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发散自己的思维,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摆脱“霍布森效应”的出现,作出正确而有能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曾指出,高科技产业中竞争非常激烈,要想生存下来,企业必须在政府及企业自己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中,最大限度地投入资金,开发新材料、新设备、新系统、新方法和新模型。换句话说,要么创新,要么束手待毙。

一个企业家在挑选部门经理时,往往只局限于在自己的圈子里挑选人才,选来选去,再怎么公平、公正和自由,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挑选,很容易出现“霍布森门”的局面,甚至出现“矮子里拔将军”的惨淡状况。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陷入“霍布森门”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道理很简单,任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反感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就等于扼杀创造。

平时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激发自己的思维,而不要局限于现有的局面,束手无策。

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当地村民均以红薯为食。由于风调雨顺,红薯经常大丰收,人们使不怎么爱惜粮食,把吃剩的红薯皮也随意乱扔.只有一个老汉,把红薯皮留下,并把别人扔的红薯皮也收集起来。人们都笑他寒酸,但这个老汉却不以为热。他把扛薯皮堆在自家院内,天长日久,红薯皮渐渐垒成一堵墙。若干年后,该地连年大早,粮食几乎绝收,大批的村民饿死,甚至出现吃人的惨剧。惟有老汉一家靠那堵用红薯皮堆起的墙活了下来。

世界上没有不值钱的东西,财富除了创造亦可寻觅,也就是把别人不要的东西创造性地发挥,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财富。而不是仅局面于现有的空间里寻找出路。

纪德曾经说过:行人很多的路上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这条路上也不会有太多的猎物。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盲目跟潮流,要预见到社会的需要,来锻炼和培养自己,好比当年致力于商品化、产业化,当时是“物以稀为贵”,很少人这么干的,所以当时有着那种思维的人如今都大有成就了。

要避免陷入“霍布森门”的困境,就要克服思维方式上的封闭性和趋同性结构,去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系统环境的开放性,开拓视野的多维性。客观世界是不会让人只走一条路的。思维定势和思维僵化带来的必然是错误选择。

在面对众多选择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一定要突破惯性,进行创新式思维。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等于扼杀前途。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想要改变就必须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不要放过,偶然现象

精彩一句话:千万别忽略生活中的偶然,也许它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哈姆威是西班牙的一个制作糕点的小商贩。在狂热的移民潮中,他也怀着掘金的心态来到了美国。

然而,美国并非他想象中的遍地是黄金,他的糕点在西班牙出售和在美国出售,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

19夏天,哈姆威得知美国即将举行博览会,他把自己的糕点工具搬到了会展地点路易斯安那州。值得庆幸的是,他被政府允许在会场的外面出售他的薄饼。他的薄饼生意实在糟糕,而和相邻的一位卖冰淇淋的商贩的生意却很好,一会儿就售出了许多冰淇淋,很快就把带来的用来装冰淇淋的小碟子用完了。

心胸宽广的哈姆威见状,就把自己的薄饼卷成锥形,让他盛放冰淇淋。卖冰淇淋的商贩见这个方法可行,便要了哈姆威的薄饼,大量的锥形冰淇淋便进入顾客们的手中。但令哈姆威意料不到的是,这种锥形的冰淇淋被顾客看好,而且被评为世界博览会的真正明星。

从此,这种锥形冰淇淋开始大行于市,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蛋卷冰淇淋。它的发明被人们称为“神来之笔”。

一次偶然的帮助,发明了一个新的东西,从此冰淇淋步入了我们的生活。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辨证统一的。首先,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它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假如当初哈姆威没有移民美国,假如哈姆威没有被允许在会展外出售他的薄饼,假如哈姆威恰好没有与卖冰淇淋的商贩相邻,假如哈姆威心胸狭窄、妒忌卖冰淇淋的邻居生意红火,那么,蛋卷冰淇淋能否在当时被发明真的很难说。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有时会得到一些偶然的发现。说是偶然,其实并不神秘,当人们对所研究的对象还认不清而又不断和它打交道,就可能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东西。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通过大量的偶然性去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千万别忽略生活中的偶然,也许它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在前苏联,一个戴眼镜的男孩掉了一跤,把眼镜打碎了,镜片的玻璃刺进了他的眼睛,刺伤了他的眼角膜。莫斯科眼外科手术研究所的弗奥多洛夫博士给他做了手术,取出了他眼中的碎玻璃,治愈了他的眼角膜。

手术之后,令人惊异的奇迹出现了。这个男孩的视力比受伤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竟能看清他本来根本看不清的视力表上的最后一排符号。后来医学家们分析,这是因为在取出眼镜碎片的手术中,意外地改变了男孩眼角膜的弯曲度,从而带来了他视力的提高。弗奥多洛夫博士也就由此而发明了通过改变眼角膜的弯曲度来治疗眼睛近视的新技术。

因此,不要轻易放过一些偶然的事件,因为许多事物的奥秘正是通过它们才揭示出来的。有些偶然发现正因为它不在预料之中,正因为它不属于旧的思想体系,正因为它独树一帜,所以往往可以成为研究的新起点。

英国圣玛利学院的细菌学讲师弗来明早就希望发明一种有效的杀菌药物。一天,他发现本来生长得很好的葡萄球菌全都消失了。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有某种霉菌掉到那里去了。显然消灭这些葡萄球菌的,不是别的,正是青霉菌。这一偶然事件,导致药物青霉素以及—系列其他抗菌素的发明,后者是现代医药学中的最大成就之一。

偶然扔下的一颗种子,会在路边长成绿荫;偶然产生的一个念头,能够创造出奇迹;偶然说出的一句话语,能够擦亮迷失的眼睛。我们的生命斥着太多的偶然,让我们学会把握,好好珍惜,你会发现,原来成功离我们如此之近。

成功与否,创意决定

精彩一句话:最大的财富,或许就在你的头脑里沉睡。

美国的汉堡店随处可见,麦当劳、肯德基等名店早已占领了市场,几乎没留下什么空间。可是,凯立·里布曼和杰克·里巴克两个年轻人新开的汉堡店,却大受欢迎。

同行们猜测:他们一定增加了新口味,烘焙的方法有特色,有新颖的促销方法……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出售的是“迷你汉堡”,无非体积比其他店的汉堡小一码。

开店之前,凯立和杰克曾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市场调查员。他们认为任何竞争激烈的行业,都有机可乘,关键要看创意。当时,他俩调查了汉堡业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汉堡店争相出售大型的汉堡,以此招来顾客,却忽略了肥胖问题对大众的困扰。人们都在自我控制食量,而减肥者一般只吃掉小部分的汉堡,却要付整个汉堡的钱,抱怨甚多。

基于这种情况,他们的“迷你汉堡店”便应运而生,客户可以各取所需,因此在美国大行其道。现在,迷你汉堡店迅速扩张,并以洛杉矶为中心,发展了许多家连锁店。

可见,成功不需要多大资本,也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只要你开动脑筋,发挥创意,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你就能成功。

拿破仑·希尔曾说:“创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创新看作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创新和幸福的内在联系,说明创新是获得新的幸福的源泉,是成功的源动力。

任何成功都需要创意,同样的竞争市场,同样的勇气,同样的资历,还有就是那么一点小小的创意。看看他们的第一步,你会发现,最大的财富,或许就在你的头脑里沉睡。告诉你创意无限,财富无限!

杰米·布顿曾是纽约洋基队的一名出色的棒球运动员,退役后先后换了几个工作都不如意。有一天,他整理旧物,发现了印有自己肖像的口香糖包装纸,甜蜜的记忆涌上心头。

那时他刚刚进入洋基队,首次代表球队出赛。可是,他家乡的人都以为他在吹牛,这令他很不自在。当时有家口香糖制造商出新招,将职业棒球选手的肖像印在口香糖的包装纸上,拿到比赛场地推销。布顿看到大喜,就用这些口香糖,向家乡人证明了一把。

现在,他能不能也效仿此举呢?在生日、婚礼或者其他隆重的宴会上,将印有主人肖像的口香糖分别送给来宾们,不仅增添喜庆气氛,而且很有纪念意义。

布顿先生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结果订货的人络绎不绝。一盒50个要价22.99美元,客户也欣然接受,当年的营业额就高达百万美元。如今,布顿先生的口香糖营业额,占了当地口香糖市场的80%左右。

可见,富含商机的创意就是满足各种心理需要,甚至包括他们潜意识里的需要,精神需要。如果你能从人的内心世界挖掘出新的东西来,那么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创意是大脑思维的果实,只有彻底实行之后才有价值,才会转变为成功的财富。每一棵橡树都会结出许多橡树种子,但说不定只有一两颗种子能长成橡树。因为松鼠会吃掉大部分的橡树种子。创意也一样,很多创意都很脆弱,如果不好好维护,就会被“松鼠”破坏掉。从创意萌芽,直到变成功效很大的实用方法,都得经过特殊处理。

现在,请你利用下面三个方法来适当管理和发展自己的创意,让它们真正发挥作用:

一、不要让创意平白飞掉,要随时记下来。我们每天都有许多新点子,却因为没有立刻写下来而消失了。一想到什么,就马上写下来。有一个经常旅行的人随身带一块笔记板,创意一来,立刻记下来。有丰富的创造心灵的人都知道:创意可随时随地翩然而至。不要让它无缘无故地飞走,错失了你的思想结晶。

二、定期复习你的创意。把创意装进档案中。这种档案可能是个柜子,是个抽屉,甚至鞋盒也可以用,从此定期检查自己的档案。其中有些可能没有价值,就干脆扔掉,有意义的才留下来。

三、继续培养及完善你的创意。要增加创意的深度和范围,把相关的联合起来,从各种角度去研究。时机一成熟,就把它用到生活,工作以及你的将来上,以便有所改善。

总之,成功与否由创意决定,好的创意加上勤奋努力,你就能成功。

另辟蹊径,风景独好

精彩一句话: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只有敢于创新的人,才能开辟出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的路,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美国有一家规模不大的缝纫机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意萧条,工厂主杰克看到战时百业俱凋,只有军火是个热门,而自己却与它无缘。于是,他把目光转向未来市场,他告诉儿子:缝纫机厂需要转产改行。

儿子问他:“改成什么?“

杰克说:“改成生产残废人用的小轮椅。”

儿子当时大感不解,不过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办了。经过一番设备改造后,一批批小轮椅面世。随着战争的结束,许多在战争中受伤致残的士兵和平民,纷纷购买小轮椅。杰克工厂的订货者络绎不绝,该产品不但在本国畅销,连国外也来购买。

杰克的儿子看到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财源滚滚,在欣喜之余,不禁又向其父请教:“战争即将结束,小轮椅如果继续大量生产,需要量可能已经不多。未来的几十年里,市场又会有什么需要呢?”

老杰克成竹在胸,反问儿子:“战争结束了,人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人们对战争已经厌恶透了,希望战后能过上安定美好的生活。”

杰克进一步指点儿子:“那么,美好的生活靠什么呢?要靠健康的身体。将来人们会把身体健康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所以,我们要为生产健身器作好准备。”

于是,生产小轮椅的机械流水线,又被改造为生产健身器。最初几年,销售情况并不太好。这时者杰克已经去世,但是他的儿子坚信父亲的超前意识,仍然继续生产健身器。结果就在战后十多年左右,健身器开始走俏,不久便成为热门货。当时杰克健身器在美国只此一家,胜领风骚。老杰克之子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产品的品种和产量,扩大企业规模,终于使杰克家庭进入到亿万富翁的行列。

一个规模不大的缝纫机厂,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就跻身进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而从这个工厂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老杰克是多么的睿智,他懂得变通,懂得创意,懂得因地制宜地生产出新的产品,而不是一股脑儿的生产缝纫机,最后变成废品没人要。

每个人都想成功,创造力和勇气是创业者成功的必备条件,而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人,只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可以说,创造性活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活动。模仿只能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终究不会有什么发展。要想使自己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会突破自我,另辟蹊径,不要往一条路上拼命地挤,否则最后挤死的会是你自己。

我们知道,现如今一般的酒店都有限制消费者自带酒水的规定。自从这一规定出台,很多餐馆经营者关注的始终是如何阻止消费者自带酒水,却极少想出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不带酒水而欣然就餐的妙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餐饮市场,如何用创新思维实施差异化经营,有效化解“开瓶费”之争,考验的是经营者的商用智慧。

南京有一家大众连锁餐饮企业也曾与消费者有过“开瓶费”之争,企业客源不稳定,效益上不去。后来,该酒店一招有违传统“行规”的“杀手锏”震惊餐饮业:在四家连锁店内开设“酒水超市”,上百种酒类和饮料与超市同价。结果,开设“酒水超市”半年来,食客天天爆满,没有一人要求自带酒水。虽然毛利率下降了,但各连锁店月营业额却从原来的15万元猛增到20多万元,利润总额大增,且“增长远超预期”。不仅如此,酒店还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当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就应该学会另辟蹊径。这样,你就会撇开别人的优势,如无人之地般浮出水面,并跃上成功的平台。

如果把人类的思想世界比作一个万紫千红的花园,那么每个人的思想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枝花朵。但如果你将自己的思想之花置于一个独到的地方就会撩人耳目,招人青睐。这个独到的地方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因其想到,才会被别人挤占;因其想不到,才会更卓尔不群地展示自己。

因此,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只有敢于创新的人,才能开辟出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的路,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要有力量,超越逻辑

精彩一句话:要想拿出与众不同的创意,绝非易事,要有力量超越逻辑思维。

牧童赶着90只羊走在路上,突然遇到一条河,幸好河边有一艘船。他请船工帮他把这些羊送到对岸。船工要求牧童送给自己一半的羊做报酬,也就是说牧童要给他45只羊……经过深思熟虑,牧童把羊放到船上过了河,他只给船工30只羊。

船工勃然大怒,牧童却说:“你不是说要过河的羊的一半吗?我只让你送60只羊过河,所以给你30只不就行了吗?你要的30只羊在那里。”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显而易见的危机呢?如果是羊,损失还算小的,万一是900亿元钱呢,结果会怎么样?如果牧童没有这种聪明才智,没有创意性思维,损失就惨重了。

创意就是金钱。不管在职场,还是在生意场,你所掌握的成功钥匙就是创意。这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要想拿出与众不同的创意,却绝非易事,要有力量超越逻辑思维。

逻辑,是人们在对自身思维过程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些基本思维规律,是在思维中要遵守的思维规则。而创造性往往是对旧的模式和规则的一种否定或扬弃,对许多尚在襁褓中的新创意、新思想来说,它们往往是与原来的所谓逻辑规则不相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而事实上很多奇妙的创意思维都是一些不符合逻辑的点子,如果以“不符合逻辑”来对其加以否定,对那些刚刚萌芽的创造幼苗来说,无疑是一道剥夺其生存权利的死刑判决书。因此,这“不符合逻辑”往往成为创造发明者难以逾越是人的创新思维的功劳。

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在现有知识、经验之内的思维活动,虽然有时候它可以导致一些发观、发明,但是,它们一般都拘泥于已学过的知识,只是在某个范围内按照已知的规律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相比,不同点主要在于它具有新颖性、独创性以及突破逻辑思维的严谨性。与逻辑思维不同,创新思维要突破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局限,常常是在看来不合逻辑的地方发现突破口。创新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光凭逻辑思维是不能使一个人产生新思想的。

美国心理学家邓克尔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活动常常会受到一种所谓“心理固执效果”的束缚,即容易只把已存在的看成是合理的,可行的,在看待某些事物,思考某种问题时,很容易沿着原有的旧思路延伸,受到传统模式的严重羁绊而无法突破创新。

爱因斯坦说:“人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头脑中的创新思维是人们进行创新括动的基础和前提,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

我们要想培养创新思维,必先打破这种“心理固执效果”,勇敢地冲破传统的看事情想问题的模式,通过全新的思路来考察和分析问题,才有可能产生大的突破。

敢向权威,进行挑战

精彩一句话:不要老想效仿你的祖父、你的父亲、你的邻居,要知道,没有人能够因为效仿他人而得到成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

我们的周围总是充满着太多的规矩,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游戏规则,以至于我们总像一只笼子里的小鸟一样,被蜷缩在规定的范围内。

然而,很多游戏规则都是我们自己制订的,结果是这些规则反而使得我们丧失了创造力。要改变规则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求变的决心,敢不敢向所谓的权威挑战。

凡是一个人不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件他从未做过的事时,他就永远不会做成它,你如果能觉悟到外力是不足为惧的,而把一切都依赖于你自己内在的能力时,你就会相信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勇于向前,向常规挑战”,是罗士查尔德的终身格言,其实也可以说是在这个世界上遗留下痕迹的—切人的格言。

斯蒂芬森、福特、敦菲尔特、贝尔摩士、爱迪生、马可尼等,这些都是当时自己领域的先例的破坏者。这些人开辟了新的天地,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向上,今天我们仍然记得,同样他们在挑战权威前的决心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在伽利略出现以前,人们都普遍认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然而,伽利略那创造性的想法遭到了比萨大学许多教授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讥笑着说:“除了傻瓜外,没有人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空间下降。”他们准备教训伽利略,迫使他在全体教授和学生们面前承认他的观点是荒.唐的,让他当众出丑,永世不得翻身。

对于亚里土多德的信徒们的挑战,性格倔强的伽利略毫不畏惧,为了判明科学的真伪,他欣然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决定当众实验,让事实来说话。

1590年的一天清晨,比萨大学的教授们穿着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洋洋得意地准备看伽利略出丑。学生们和镇上的市民们,也熙熙攘攘地聚集在比萨斜塔下面,想看个究竟。伽利略和他的助手不慌不忙,神色自如,在众人一阵阵嘘声中,登上了比萨斜塔。伽利略一只手拿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他大声说道:“下面的人看清,铅球下来了!”说完,两手同时松开,把两只铅球同时从塔上抛下。围观的群众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但是奇迹出现了,由塔上同时自然下落的两只铅球,同时穿过空中,轻的和重的同时落在地上。

众人吃惊地窃窃私语:“这难道是真的吗?”顽固的亚里土多德的信徒们,仍不愿相信他们的崇拜者亚里士多德会有错误,愚蠢地认为伽利略在铅球里施了魔术。为了使所有的人信服,伽利略又重复了一次实验,结果相同。伽利略以雄辩的事实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从而击败了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们。

现代的进步,就是从古到今不断地摧毁或淘汰不适用的机器、陈腐的思想、愚笨的偏见迷信以及不适用的制度与方法。世界上没有一个因模仿他人而成功的人,无论被模仿的人怎样成功、怎样伟大。抄袭是不会成功的,成功是创造的,是自我的表现。我们社会需要的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那些离开先例旧方而医治病人的医师,那些用别出心裁的方法办理讼案的律师,那些把新的理想、新的方法带进教室的老师等。

世界上所有自我见解的人,到处都有出路,到处都被需要;但是模仿者、尾随人后者、循行旧轨者,却不受人欢迎。

因此,不要老想效仿你的祖父、你的父亲、你的邻居,要知道,没有人能够因为效仿他人而得到成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要害怕你自己成为“创始人”。成功、前进的人,总是朝着光明而前进,他的心胸是开放的。无论什么事,他不管以前是否有人做过,或者别人是怎样做的,他只是做着自己的事。

独立思考,创新助手

篇6: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

【成语】:点睛之笔

【拼音】: diǎn jīng zhī bǐ

【解释】: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出处】: 《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拼音代码】: djzb

【近义词】: 画龙点睛

【用法】: 作宾语;用于文章或作品的一部分

【英文】: the finishing touch

【成语故事】:

点睛之笔最早出自于《晋书·顾恺之传》中:“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上一篇:怪事小学作文下一篇:最稳赚的创业计划书——创业宠物店——大学生创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