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日 英语作文

2024-05-05

文化遗产日 英语作文(精选11篇)

篇1:文化遗产日 英语作文

【写作材料】

每年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请根据下表提示及所给参考词汇,用100左右的英语单词写一篇短文 主题:举办免费城史展

理由:1)强化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

3)提升自豪感

参考词语:cultural relics, protect, ruins, sense, strengthen

Our city has a long history.I suggest that we hold a free exhibition(展览)to show the history of the city.We have three reasons for this.First, it can strengthen(加强)the sense of th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of the public.Secondly, people can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Also, it can teach people how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and know the real values.Most importantly, people will feel proud while admiring the wonderful exhibits produced by our ancestors.

篇2:文化遗产日 英语作文

进入颐和园园区,便看到十七孔桥,它有十七个桥洞,这座桥是用汉白玉筑成的。桥的两边栏杆上有500多只石狮子,它们站在栏杆上,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惟妙惟肖,有的威猛雄大,虎视眈眈地盯着前方;有的身材矮小,戏耍着石球,栩栩如生;还有的弓着身体,好像随时都要捕抓猎物,鲜活而灵动。

走过十七孔桥,就可以看到清澈见底的昆明湖。湖底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泳,乌龟悠闲地向前划着。湖边的杨柳姑娘梳着自己绿色的长发。

沿着湖边继续走下去,便走进了700多米长的长廊。这个长廊雕梁画栋,石柱上画着花鸟鱼虫等画,惟妙惟肖。鱼儿就像在石柱上游来游去,虫子也在上面自由活动,小鸟在那飞来飞去,精美无比。墙壁上屋顶上画着梅兰竹菊等,每幅画都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整个长廊共有画作近万幅,每一幅都令人啧啧称奇。

夏天,也有许多游人在此处乘凉,这真是一个纳凉的好地方。人们在长廊里吹、拉、弹、唱无比热闹,充满人间烟火的气息。

篇3:文化遗产日 英语作文

一、非遗保护工作参与主体的全民化

在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初期, 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 出台相关保护政策、法规, 组织普查非遗文化资源, 组织各级名录申报, 开展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宣传活动等。这种方式在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初期比较适合, 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比较理想的保护效果。但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 要想实现非遗的深入化传承, 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 必须做到“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

温州市围绕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 推出了“我们的非遗”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旨在使广大市民朋友参与到温州市非遗的保护中来, 使大家从非遗保护工作的旁观者变成活动的参与者。这一系列活动包括温州市非遗展示馆推出的“童心无限”非遗体验活动, 让孩子们可以亲自体验瓯窑等的制作技艺, 在实际动手参与中体会温州非遗技艺的魅力, 加深对于非遗保护的观念和意识。此外还有普通市民都可以参与的非遗诗歌朗诵吟诵会、包粽子、编蛋袋等非遗活动。参与者还可以带着自己煮好的粽子、鸭蛋前往温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进行慰问, 让那里的残疾人朋友一起感受端午节的快乐, 分享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

温州市通过上述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 将非遗项目带入了社会大众的视野, 使各个年龄层次、各种行业的市民都可以欣赏到、参与到自己喜欢的非遗活动中去, 都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非遗、走入非遗。不仅做到了“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 也必将会更好地推进今后温州市的非遗传承。

二、非遗项目展示范围的深入化

温州市非遗项目众多, 每个项目已经得到传承、保护的程度不同, 向市民展示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总体来看, 目前处于一个逐步、陆续向市民展示的过程。如温州市2015年的非遗展示项目, 除了之前保护、传承较好的细纹刻纸、黄杨木雕、米塑、绸塑等外, 象传统戏剧、曲艺类项目也进行了集中展现, 这无疑是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如6月12日晚, 在温州大剧院举行了以“艺路同行——瓯韵流芳”为主题的2015年温州传统戏剧曲艺精品展演活动。这次活动一次性集中向广大市民展演了温州传统戏剧曲艺中的诸多民间剧种, 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嘉昆曲、鼓词、瓯剧、温州莲花、木偶戏, 以及濒危剧种平阳和剧、瑞安高腔等, 向广大观众展现了温州戏剧的独特魅力, 也使观众领悟到为什么温州会有中国“戏曲故里”的美誉。

三、非遗活动举办场所的多地化

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深入化发展新阶段的另外一个标志, 就是2015年非遗活动开展、举办地点的多地化。既有在温州市区多处举办的非遗活动, 如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开展的非遗体验活动, 温州大剧院的传统戏剧展演, 非遗广场联合宏源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参加的包粽子等系列端午节民俗活动等。此外, 还有在温州下属各县分别举办的别具风格的文化遗产日活动。

在地处温州市西南的泰顺县, 紧紧围绕2015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举办了“廊桥申遗·人人参与”万人签名、“诗画泰顺·最美廊桥”图片展览、文化遗产知识抢答、非遗项目进广场、进文化礼堂等系列活动。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泰顺特有的文化遗产资源,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泰顺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与泰顺毗邻的文成, 围绕“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主题, 在南田镇刘基庙联合举办了“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八项内容:即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评选10位文成历史文化名人、举办中国·温州刘伯温非遗 (民俗) 学术研讨会暨刘伯温文化高峰论坛活动等。此次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时间跨度长, 从2015年6月10日一直持续至7月31日, 充分展现了文成县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决心和力度。

四、非遗保护参与形式的多样化

温州市2015年 “我们的非遗”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参与形式, 可谓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有面对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手绘温州遗迹地图——做文化遗产小导航”活动, 主要采取青少年朋友喜欢的绘画和拼图的形式, 将温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四连碓、永昌堡等的地理分布手绘出来。此外, 青少年朋友还可以参加“浙江好腔调”, 即“平阳木偶戏”“海宁皮影戏”等走进温州市中小学活动, 拉近了温州传统戏剧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此外, 针对温州市朗诵爱好者举办的“东瓯遗韵魅力非遗”温州市非遗诗歌朗诵吟诵会, 则汇聚了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诗歌朗诵爱好者, 大家分别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于温州市非遗的热爱之情。为了提高市民对于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认识水平, 还推出了“非遗学堂”系列讲座。温州非遗广场一楼则推出了非遗商品的促销活动, 如洞头贝雕、黄杨木雕、石雕等非遗文化礼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可以说, 这样的促销活动, 让居民以比较实惠的价格购买到自己喜欢的非遗商品, 这不正是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新阶段的又一标志吗?

五、非遗传承舞台的国际化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时归属于不同的国家,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想做好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就必须以广阔的胸怀将自己的文化遗产资源向全世界各国人民展示, 在互通有无中取长补短, 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 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2015年6月14日上午, 温州市非遗广场迎来了《外国人眼中的温州》摄制组, 随组而来的来自13个国家的16位国际友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非遗广场, 亲自体验了瓯塑、瓯绣、瓯窑等的制作, 不仅真切地体验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也透过非遗的视角看到了自己眼中的温州。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对温州市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梳理、分析, 不仅可以看到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已经取得的喜人的成绩, 也体现了我们国家2015年文化遗产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

摘要:我们国家每年在文化遗产日之际, 都会提出不同的主题, 既是对于当年如何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 也体现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年发展、持续进步的阶段性进程和特点。本文以温州市2015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为例, 分析其对于2015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文化遗产日主题,非遗传承,阶段性特点,温州市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

[2]温州文化通.玩转我们的非遗——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3]陈琼, 沈海涵.我们的非遗:将传统艺术搬进校园搬上大舞台.

[4]泰顺县文广新局.2015年第10个文化遗产日泰顺县系列活动.

篇4:过好文化遗产日

遗产日始于欧洲国家。这一天,全社会想尽办法,通过对遗产的亲近来重温历史,感受先人,体验其中本民族的精神个性和文化之美。最早确立文化遗产日的是法国,这一天法国有一万多处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遗产日是一个社会生活的主题日,就像植树日、消费者日、戒烟日一样,但对于酷爱文化的法国人来说,它更像一个文化节。每年有将近六分之一的法国人会自动参加这个文化的盛会。

在尊重和热爱历史文明方面,中国人是绝不会缺席的。从2006年开始,政府将6月份的第二个周六确定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这表明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并希望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的浪潮中,全社会都来自觉地珍视文化遗产,以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个性与身份。

确定文化遗产日,是因为我们已深切感受到全球化负面冲击之猛烈。似乎在不知不觉之间,曾经千姿百态的城市已经被我们“整容”得千篇一律,大量的历史记忆从地图上被抹去,节日情怀日渐淡薄,大量珍贵的口头相传的文化急速消失。但我们究竟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和大国,对文化的命运是敏感和负责任的。

近些年,从政府到民间开展了大规模文化抢救和保护的行动。由加紧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全方位的田野普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定与编制。对文化遗产的关爱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及其社会的文明高度。只有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才会把前一历史阶段的文明视作遗产而倍加珍惜。所以说,珍视遗产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日正是在这一高度上确立的,它既是全面、整体、谐调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球化时代先进的文化观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我们应该做的是普及的工作,告诉大众什么是文化遗产,遗产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价值在哪里。应当更多强调文化遗产中存在的精神价值,包括历史的、见证的、文化的、研究的、情感的、审美的价值等。只有人人明白了这些价值,才会自觉地爱惜和保护。同时也要介绍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它们,以使我们的子孙永远拥有并享用这取之不尽的巨大的文化财富。

当代人和这些古老的遗产是有隔膜的,特别是站在工业时代里的人们,必然与正在消解的农耕文化相去日远。然而沟通当代人与遗产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已经被各国使用的方式很多,包括游览名胜古迹、乡间采风、参观博物馆、访问杰出的传承人、专家讲座、电视展播和知识问答,以及各种各样的画展、音乐会与民间的故事会等。比如在往年的遗产日里,北京曾举行大型文化遗产特展,在一些公园内,各种迷人而珍稀的民间艺术展示在人们面前。此外,还通过“民间守望者奖”的颁奖仪式,向公众推荐一些数十年默默地守护在田野而鲜为人知的文化志士,这些活动都是为过好遗产日而特意安排的。在这一天,引导孩子们参与遗产日活动则必不可少。一个民族不管创造过多么灿烂的文明,倘若不被后人保护和珍视,便等同于无。

文化遗产日是全民性和全国性的活动日。我们的文化一方面博大精深,一方面灿烂多样。从各个城市到每一个乡镇,都要采用各种方式来纪念和弘扬自己的遗产。为了过好遗产日,需要社会各界与公众的广泛参与,政府的一切文博单位都应免费开放。文化遗产日是公益性的文化日,商家参与也不要从中牟利,以展现中国人高贵的文化情怀。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文化遗产日的商业化,以保持其精神的纯洁与神圣。

遗产日是一个人为的主题日,落地生根需要靠全社会的精心培育。如果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都能积极加入,把遗产日作为提升全社会文明高度的一天,那么当代中国将会更加赢得世界的尊重。

篇5:文化遗产日方案

月,国务院决定从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日,为中国大陆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从2016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做了直接或间接的描述。千姿百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在的基础和人们象征,是人们进行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体系。

二、活动目的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少有。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扬向上的活力维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绵延不断,这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是我国的世界上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应当视其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承并光大下去。为了让我校同学认识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成为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以“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系列活动,掀起我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三、活动意义

1、文化遗产教育青年:强调它的精神意义,设法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国家文化遗产日成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使国家举措转化为每一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

2、遗产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是公益活动。文化机构的工作要在遗产日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进行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教育界利用这一天,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的情怀。

四、活动主题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五、物资需要

1、多媒体教室一间,文化遗产知识的光碟及多媒体。

2、桌椅若干张、宣传板、横幅若干(尽量多),音响两个、麦克风两个、瓶装饮水一箱(招待重要人士)

六、宣传形式

以海报、图片展览及学校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

七、活动内容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讲座

讲座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溯源、历史的发展兴衰,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形成的不同以及当代大学生如何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讲座时间:6月6日上午10点

讲座地点:

讲座对象:全专业学生,欢迎更多爱好者前来。

2、问卷调查

篇6: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

澳门特区文化局近日宣布,为贯彻今年遗产日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局将举办摄影明信片展览、藏书展览、音乐会等多种活动,鼓励市民及游客游历澳门历史城区,发现生活中的文化遗产。

其中,澳门档案馆将于6月10日起举办“凝影存图澳门与亚非葡语地域摄影明信片”展览,展出馆藏中精选的摄影明信片,以广阔的视野展现安哥拉、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等多个葡语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建筑、民族、历史、自然和经济上与澳门的关联。

此外,澳门还将举办“伯多禄藏书展”专题展览、饶宗颐学艺馆绘画活动、澳门中乐团《中国狂想曲》彭修文作品音乐会等。

中国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1日是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

2016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

2016年6月11日是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2日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天的活动安排。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介绍了今年文化遗产日前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活动。今年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将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为宗旨,组织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院校回访参加研培的学员、开展传统工艺专家巡回讲习、中泰手工艺交流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月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全国各地也将组织开展800余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展示宣传活动,包括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联展等。

他表示,文化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和“振兴传统工艺”两项新工作,探索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有效措施。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既是对一段时期以来非遗保护丰富成果的全面展示,也是对上述两项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将进一步促进这些保护措施的落地和执行。与前两年相比,此次文化遗产日活动选取传统工艺为切入点,强调了非遗保护融入当代生活的基本导向,扩大了高校和专家的深度参与,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受众范围更加面向普通大众。马盛德透露,今后还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力度。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表示,按照惯例,今年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在文化遗产日当天举办主场城市活动,主场城市设在河北承德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所在地。除了文化遗产日承德主场城市活动,全国各地文物部门在文化遗产日都要举办一系列相关文化遗产日活动。

篇7: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一、加强组织,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我县组织开展各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承办了嘉兴市文化遗产日的启动仪式,并积极组织参加省市主办的多项非遗民俗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主要活动有:

一是开展了20xx年江浙沪田歌节目展演。5月25日上午,20xx年江浙沪毗邻地区田山歌优秀传统节目展演在嘉善四洲公园举行。演出共12个节目,皆为戏曲、田歌的演唱、表演唱和歌舞。每个节目都体现了当地的传统民间文艺特色,颇有一番风味。其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全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翁仁康带来了绍兴莲花落《我心中的党》;全国越剧清唱大赛金奖、法国卢浮奖获得者陈碧云带来了戏曲清唱《金玉良缘》、《中状元》。

二是举办了20xx年“文化遗产日”嘉兴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非遗好声音”——嘉兴市优秀传统民间文艺展演于6月7日晚在嘉善县国际木雕城举行。此次展演邀请了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海盐县、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善县等8个地方的14支优秀民间文艺表演队参加演出,所选送的节目都是各区县在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挖掘的优秀的当地传统文艺节目。

三是开展嘉善县传统灶画比赛。活动由9个镇(街道)选送一名传统灶画画手,共9位选手参加了比赛。其中大部分选手还依然在农村为居民们画灶画。主办方准备了10个形态各异的灶头,由选手通过抽签来决定他们比赛用的灶头的造型,并当场设计绘画灶画。经过选手们一上午的努力,最终产生了9个美观别致的花灶头,并由评委评选中一二三等奖。最终由姚庄沈兴元绘画的灶头获得了金奖。

四是举办非遗大观园——传统民俗展示活动,“集水乡八珍美味,领江南天工之妙”活动包括了嘉善县传统特色小吃展示、嘉善县优秀传统手工艺展示、嘉善县“百善”剪纸作品展示三大项活动。来自嘉善县各镇(街道)推荐的近百名民间艺人现场展览,为过往群众呈现了嘉善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文化。

五是在拳王农庄举办非遗传统节日活动“拳王粽子文化节”——迎端午裹粽子大赛。来自9个乡镇(街道)推荐的近30名裹粽子能手及执行承办单位拳王农庄推荐的裹粽子小组参赛。最终天凝镇代表队获得“粽子大王”称号,罗星代表队包裹的“龙舟粽” 获得大赛的“最佳创意奖”, 陶庄镇代表队获得大赛的“最佳造型奖”; 拳王农庄代表队包裹的“五湖四海粽” 获得大赛的“最佳创新奖”。 在裹粽子“快男快女”团队赛中,大云镇代表队获得比赛一等奖,罗星街道代表队、魏塘街道代表队及西塘镇代表队获得大赛二等奖。姚庄镇代表队、干窑镇代表队、天凝镇代表队、惠民(开发区)代表队、陶庄镇代表队分别获得大赛三等奖。

六是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传承展示活动,选派原创情景舞蹈节目《嗨!踏白船》参加了在金华举办的第八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暨20xx浙江省“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金华)展演活动。应邀选派我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演艺广场的20xx年中国端午民俗文化节的演出。嘉善田歌、嘉善宣卷、马灯舞等轮番登场,分别为嘉兴市民、游客送上了《五姑娘》、《四季花名》,《螳螂作亲》、《老年朋友想开点》,《串马灯》等节目;选派非遗传统技艺京砖制作技艺、西塘八珍糕制作技艺,以及嘉善传统的民间手工剪纸技艺参加20xx年中国端午民俗文化节的展示活动。

二、收效良好,积累活动举办经验

通过此次第八个“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体现了“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这一主题,彰显了文化遗产的社会作用于功能,唤醒对传统非遗项目的保护意识,从而带动了更多市民关心、支持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传承,在全社会营造出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积累了活动举办经验:

一是精心选题策划确保活动品质提升。

我县非常注重“文化遗产日”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活动形式和内容符合群众的兴趣,才能吸引群众的关注,引起群众的共鸣,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为此嘉善县文化局领导多次召开碰头会,并邀请市里专家对遗产日各项活动进行策划协调,确保第八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顺利进行。

今年我县紧扣“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主题,在系列活动中精心选题策划,把经久传唱的长三角田山歌经典曲目展演、能工巧匠妙笔生花的灶头画大赛、“集水乡八珍美味,领江南天工之妙”的传统手工技艺、民间小吃展示以及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百善图”展览,集中在泗洲公园,打造嘉善“非遗大观园”系列活动品牌,形成规模,形成气候,不仅提升了“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品质,展示了我县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让嘉善市民近距离,多角度的参与活动,拉近了非遗与寻常百姓的距离。

二是充足经费投入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近几年来,县财政每年按照1.5元/人的标准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通过设立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保障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需求。今年,嘉善文化局紧紧抓住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这一契机,安排充足经费投入“文化遗产日”各项活动。除了主办展示我县非遗项目的活动外,还邀请江浙沪三地田山歌节目展演,来自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三地的优秀田山歌手为嘉善市民送上了原汁原味的表演。

为了此次“文化遗产日”更具可看性,丰富非遗元素,主办方还特别邀请到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莲花落的国家级传承人翁仁康、全国越剧清唱大赛金奖获得者陈碧云,到现场助阵。并为嘉善县魏塘街道授牌,正式缔结合作关系,魏塘街道也成为了“浙江省曲艺家协会采风点”。

三是承办上级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为隆重庆祝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从五月份开始,嘉善县举办了田歌、灶画、传统手工技艺、民间小吃等一系列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标语、文艺演出、活态展示等宣传方式,开展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和文化遗产成果展示等工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特别是此次嘉善县承办了“非遗好声音”——嘉兴市优秀传统民间文艺展演,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海盐县、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善县等8个地方的14支优秀民间文艺表演队参加演出,所选送的节目都是各区县在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挖掘的优秀的当地传统文艺节目。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各地非遗项目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演出了嘉兴特色,办出了嘉善味道,展演活动的举办圆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充分展示了嘉善非遗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

篇8:文化遗产日 英语作文

一、专业英语组讲解比赛的设置突显文博宣教界对此的重视

自1992年以来, 博物馆界已经举办过五届全国规模的讲解大赛。以往历次大赛中, 只设中文专业组比赛, 英语讲解至多只作为参赛选手的才艺展示和加分项目, 即便是展示英语讲解的选手也多半为半路出家或自学成才, 死记硬背英语讲解稿的痕迹明显。

1、赛事设置上充分体现对英语讲解的重视

此次全国遗产宣传保护讲解大赛无论在举办规格还是赛事规模等方面均为历届之最, 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58名专业讲解员及26名讲解志愿者参加, 首次单独设置了专业英文组讲解比赛, 共有来自各地博物馆的47名专职英语讲解员参赛。奖项设置方面, 设一等奖5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20名, 充分显示了相关部门对英语讲解的重视和鼓励。

2、专业的英文专家评审组保证了英语讲解评判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同中文组一样, 英文组评委都是在国家文物局纪检监察部门的的监督下从外语专家库中公开抽取的。几位评审中除了有博物界谙熟业务的领导专家外还有两名高校的专职外籍教师。这就充分保证了评判的综合性和专业性。

3、参赛选手均为各博物馆一线专职英语讲解员

据了解, 参加比赛的47位英语讲解员, 基本上都是在各自馆里工作多年的专职英语讲解员, 英语为其所学专业, 进入博物馆后, 又逐渐掌握历史文物及讲解方面的知识, 结合语言专业, 在一线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较为专业的英语讲解服务。这些讲解员经过少则两三年多则十余年的专业积累和工作实践, 从客观上彰显了此次比赛的专业性。

二、透过专业英语组讲解比赛和相互交流, 了解到各地博物馆宣教外语讲解方面的一些问题

1、全国各博物馆中外语讲解员在数量方面仍然极为匮乏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 目前全国各类博物馆总数已有2900家左右, 每年举办的各种展览上万个, 但其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博物馆都还只能提供中文讲解,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不断增长的外国游客数量, 英语讲解供需方极不对等。以国际化都市广州为例, 陈家祠、广州市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大元帅纪念馆几个馆的英语讲解员加起来不过只有10余人而已, 考虑到正常的轮班和休息, 处于在岗状态的英语讲解员则是少之又少, 完全无法满足日益增长得英语讲解需要。就此次比赛而言, 在参赛的158名选手中, 中文讲解员为111名, 英文讲解员仅47名, 还不及前者的一半。

2、现有英语讲解员的专业水平仍有相当欠缺

英语讲解在我国博物馆界历时不长, 相关人员很少外出受训和同行们交流, 更鲜有机会到国外学习, 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还有相当部分博物馆受到观众少、特别是外国游客少的制约, 仅有的外语讲解员平时极度缺乏语言环境和交流对象, 加上又缺乏激励机制, 久而久之专业水平裹足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种种原因, 导致现有英语讲解员水平普遍比较差, 大多数讲解只能是流于表面, 没有深度可言, 专业术语不准确、不生动, 使得讲解效果差强人意, 大打折扣。参加此次英语讲解比赛的讲解稿, 虽然大部分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专业稿件, 讲解员的英语表达能力也普遍较高, 但我们仍能从相当部分讲解员的口语表达中听出在语音语调语感等方面的欠缺。

三、参加英语讲解大赛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讲解实践尤其此次参加英文讲解大赛的经历, 总结出心得一二, 希望能供后来者参考借鉴。

1、讲解语言尽量贴近英语国家的习惯表达

强调语言表达要尽量贴近英语国家习惯表达一直是英语学习运用中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中英文语法方面的差异, 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都难以使自己的英语表达彻底去中国化, 也就是有我们常说的Chinglish (即中式英语) 的问题。英语讲解尤其是这样的专业赛事, 面对的评委都是英语方面的专家, 有的就来自英语国家, 在他们听来, 语言表达是否“顺耳”就直接说明你的表达是否道地。我们在平时的讲解中应该尽量多多学习和求教, 培养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 这样在讲解中才能保证比较准确的向外宾传递中国文化信息, 才能在英语讲解比赛中脱颖而出, 技高一筹。

2、讲解态势要符合西方人的特点

除了选材和语言表达, 笔者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在讲解过程中, 保持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极为必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们在公众地方尤其是像这种比赛的正规严肃的场合里, 端庄得体、举止规范的仪表仪态是不可或缺的。在素来讲究讲解礼仪的博物馆讲解工作中, 更是已经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讲解礼仪和讲解态势。讲解过程中站、立、行、走、手、眼神、面部表情等都有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在几年一届的全国讲解大赛上, 选手的讲解态势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评分标准。但依照讲解要“因人施讲”的重要原则, 受众的不同也一样反映到对具体讲解风格态势的不同要求上来。西方游客尤其是欧美等国家人们通常较为随性, 他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更松弛和丰富。

四、以英语讲解大赛为契机努力提高英语讲解水平

1、强化培训是提高英语讲解员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

博物馆管理者应该考虑将定期英语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或采取聘请老师短期集中授课、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或送英语讲解员定期参加英语培训班, 或采取和共建高校达成协议, 长期提供英语培训和专业咨询, 甚至是选派优秀的英语讲解员出国留学深造等方式。总之, 英语语言能力尤其是听说方面的能力是保证英语讲解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

2、定期举办各级别英语讲解赛事有益于英语讲解员开阔视野相互交流学习

全国性的讲解大赛一直是讲解员与同行们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学习的极好平台, 十分有利于讲解员开阔视野, 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博物馆事业对讲解员的新要求, 做到与时俱进。通过首届在沈阳举办的庆祝新中国60周年全国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大赛专业英文组比赛, 笔者亲身体会到全国各博物馆英语讲解的现状和水平, 领略到了同行的风采, 了解到了不同的英语讲解风格, 更认识到了自身的欠缺和不足。然而, 全国性的讲解大赛举办起来费时费力, 毕竟几年才有一届, 倘若各级文物管理部门能定期举办省、市级加以补充, 相信会对各馆的英语讲解又极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摘要:博物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展柜, 凝集荟萃千年华夏文明, 成为越来越多想要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宾们的首选之地。面对外国游客逐年增多的形势, 英语讲解被摆到了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突出位置。2009年12月10到13日,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讲解大赛在沈阳举行, 笔者有幸参加了首次设置的专业英文组讲解比赛, 现就所见所感成文, 供博物馆英语讲解同行们参阅, 以期共同进步, 提高外语讲解水平。

篇9:“文化遗产日”不只是过节

提高全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认知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至今仍然有很多国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在国内,从五四运动时期,国人提出“德先生、赛先生” (民主、科学)口号,到“文革”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之后,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了一些不准确甚至偏颇的地方,导致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始终达不到其他一些国家对自己传统文化(比如意大利对罗马文化、希腊对希腊文化)的那种重视程度。

国际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一直都很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在全人类的范围内,不仅把文化继承下来,而且还要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近10年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灵魂所在,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强必须的内在原动力。尽管如此,在传统GDP至上的理念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不正确理解的错误仍然存在,认为传统文化应该让位于现代文化和经济发展,这种认知我们应该坚决的抵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人类历史优秀文化思想的积淀与总结,文化遗产日的设立,说明我们对于文化遗产和非遗保护越来越重视,是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提高。这个总结和提高恰恰反映在精神守望的层面上。文化遗产日是个标志性的日子,它的提出,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历史,推动现在的发展,这样,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比过去要深刻。

可以说“文化遗产日”既是一项纪念活动,又是学习日、宣传日、工作日、行动日。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纪念、庆祝活动,达到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的目的,增加大众文化遗产保护的自主意识。对于广大文化工作者来说,“文化遗产日”是一次实际的职能教育,是深入学习理解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精神的过程。大家通过分析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进一步增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而言,它是实际有效的宣传过程,是在更大范围对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普及,是对全社会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一次思想动员。通过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开展,各级领导更加自觉地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文化主管部门更加自觉地强化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广大群众受到了生动实际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教育,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激活创造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非遗大省的贵州,近年来在国内非遗保护工作中,也突显出标杆和引领作用。从内在的机制体制创新,到外在展现的求新求变,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规划建设,到非遗助推对外文化交流,皆突显出贵州省对待非遗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在打造品牌方面,可谓风生水起,渐入佳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文化遗产概念逐渐被人们认识。在文化遗产当中,尤其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因为这是个活态的东西,更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比如贵州的侗族琵琶歌、八音坐唱、芦笙舞、苗族绝技、滚山珠等已经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本身包含了童趣、民俗,整体含蓄、注重以童涉真(真诚),寓意对美满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追求,其中蕴涵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历史知识等等,既是喜庆、愉悦的标志,又代表了贵州特别是中国南方高原地区人们的特性。这是贵州文化的一颗珍珠,对于我们的后代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现在我们继承它,传承它,这是可喜的。但是也有遗憾,我们还有些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民族民间记忆的文化形式没有被社会所关注,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状态,这些民族民间记忆的文化形式似乎只是停留在一种制作工艺层面上,没有形成一种更高层面的非物质文化,不能得以延续。“守望精神家园”就是要把历史上的文化精髓保留住,同时还要让它真正活起来。如果历史文化与今天的生活不能够融合起来,那么历史文化就会被孤立起来,和今天就没什么关系了。只有融合才能继承,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知道今天发展的来龙去脉,也只有活态的东西才能传承下去。所以,“守望”精神太重要了。

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不少困难: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助推器,“文化遗产日”不能流于形式,如何避免发生“6月来,7月走”的现象;如何把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变成持之以恒的全社会保护非遗的自觉行动;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内容不宜复杂,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尤其是要注意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让文化遗产惠及百姓,要让老百姓在享受文化遗产成果的同时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保护传承措施的相对单一、滞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迅速消失,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创新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民众的保护主体意识和作用还有待加强。我们觉得,要充分认识设立“文化遗产日”的重大意义、看到“文化遗产日”的积极作用,更要认真总结梳理每一个“文化遗产日”的有效做法,为今后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贵阳市群众艺术馆

篇10: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根据国家、省文物局关于开展20xx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市围绕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个主题,结合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等重大工作,开展了既厉行节约、又注重实效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把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为了搞好20xx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我市根据国家、省文物局的安排部署,5月下旬就下发了文件,各县市和局属各单位都提前制定了宣传方案。市文物局和解州关帝庙文管所围绕“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这一重大工作,制定了详实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一是在运城市区的所有LED大屏幕上播放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和画面,大造节日声势;二是利用短信平台,发出了5万条宣传短信;三是搞好主会场活动。遗产日当天解州、常平两庙门票人均10元,主活动设在解州关帝庙内,除了活动开幕式、宣挂横标、支持“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万人大签名、散发宣传资料外,还专门邀请稷山县安福艺校的小演员们表演了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大放异彩的高台花鼓、唢呐绝活、二胡连奏等非物质文化技艺。四是开展报纸专版宣传。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我市先后在6月12日的《黄河晨报》和6月14日的《运城日报》各开辟了一个专版,专门介绍我市目前正在实施的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东盐池文物复修工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运城博物馆基本陈列等四大文物工程的进展,特别是文化遗产日主题、13个县市区和3个直属单位的节日当天活动以及我市的文物资源基本情况等都做了详实的发布,收到了显著的宣传效果。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的前提下,各县市区和直属单位认真组织宣传活动,各级媒体同步跟进,在全市兴起了文化遗产日的热潮。

二、形式多样。我市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既注重传统方式,又结合实际创新形式。一是闻喜、绛县、新绛、稷山等县的文物景点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解州关帝庙、永乐宫、永济等实行门票优惠开放。河东、盐湖区博物馆则常年免费开放。二是大多数县市区采用了悬挂横标、设立咨询台、发放资料传单、摆放版面、举办陈列展览、电视专题宣传等传统形式。芮城由县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河津市发布《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盐湖区和芮城县举办学术报告会,平陆县“文化遗产进学校”等活动,也有一定的特色。三是关帝庙通过LED大屏幕和短信平台,永济市租用LED巡回车,永乐宫借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宣传,投资小、效果好。四是新绛县开放考古和古建维修工地,绛县、万荣县、临猗县组织县领导、社会名人、两委委员参观文物工程,特别是垣曲县的石刻拓片体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都忠实地践行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使广大市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带给我们的发展变化和实惠。

篇11: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

**年6月13日为文化遗产日,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展开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中央各部门和市政协等最近一直在关注和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宣传活动以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为重点。

二、宣传口号

保护遗产 留住乡愁

三、活动地点

主会场设在房山区水峪村(新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市文物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委、市农委、市规划委、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市档案局、房山区政府等

协办单位: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

各区县文化委员会

各世界文化遗产地

协办媒体:中国文物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

五、活动规模

主会场约100人

六、主会场活动思路

拟邀请国家文物局、市政府、市政协文史委、市委宣传部等领导出席,邀请市属相关委办局及区县文化委员会、传统村落负责人(届时请市农委代为通知)、房山区有关领导和部门(届时请房山区文化委员会代为通知)、新闻媒体。活动主要内容为:

1、水峪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子中幡”展示

2、展示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果

3、启动北京市传统村落公益摄影大赛

4、展示传统村落书画家作品和水峪村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感人故事

5、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启动(宣布领导小组专家组成立,宣布水峪村修缮工程开工)

(活动后,交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经验,组织与会人员和各郊区县实地考察交流水峪村保护利用情况)

七、其他宣传

1、联合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活动主要内容为专题讲座、文物鉴定等。

2、组织全市各区县文委和有关文博单位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张贴、悬挂相关宣传旗帜、标语、海报等,免费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专题展览、讲座等宣传咨询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了解文化遗产、关心文化遗产。

上一篇:阅读感悟作文下一篇:教育先进单位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