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文化遗产日

2024-04-14

设立文化遗产日(共14篇)

篇1:设立文化遗产日

设立文化遗产日

1、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有什么积极意义?(1)我国政府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和改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遏止破坏文化遗产的非法行为,(2)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保护文化遗产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石;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是维护世界多样化和创造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谈谈你对“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一主题的认识理解。(1)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2)保护文化遗产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可以保护和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维护全民族的精神支撑。(3)中华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4)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文化,就是对对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护。

4.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出金点子?(国家)(1)国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使保护文化遗产有法可依。(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影、报刊等媒体,对外宣传本国的文化遗产。(3)利用文化遗产对人民群众进行精神教育。等青少年怎么办?①通过课外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神②自觉保护文化遗产③大力宣传民族文化或①青少年要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扩大中华影响,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②要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融合多元文化,确立保护文化遗产意识,自觉担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

5、请你设计适合中学生的两种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形式?

辩论会、主题班会、社会调查、出黑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等

6、为宣传“文化遗产日”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①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②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

7、针对互办文化年设计一个活动主题、方式、标语?

主题:文化交流与中学生等。

方式: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手抄报、文艺表演等。

标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构建和谐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等。

8、我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举办“文化年”活动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加强国际合作。

9、近几年来,在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中国热”“汉语热”这表明了什么?

①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②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③表明了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全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④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博采各国之所长,广泛地吸收不同的文明成果。

10、请你谈谈应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答:(1)①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优良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并使之发扬广大;②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抵制和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要推陈出新(2)对待外来文化:①我们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积极开展对外又化交流,广泛吸收外俩文化优秀成果,也向世界额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②同时,坚决抵制制各种外来腐朽的文化侵蚀,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对待国内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11、请你拟两句宣传民族文化的宣传口号。

文化传薪火,实干创未来;弘扬优秀文化,你我共参与;凝聚民族智慧,实现伟大复兴

篇2:设立文化遗产日

今年 6 月 11 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根据国家、省、市文化局的安排部署,为隆重庆祝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 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特制定我县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着力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 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主题

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营造全社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影响力。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依法保护,重在传承。

三、主办单位

县文化广电体育局

四、承办单位

县县文化馆、县文物管理所

五、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今年文化遗产日宣传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宣传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组长:五洪伟

副组长:张国君

成员:魏

一、周庆、李生、聂文伟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1 年 6 月 3 日—6 月 18 日

地点:县各乡镇、各中小学校园

七、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1、邀请县政府领导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讲话。

2、举办“县非物质文化历史遗存”专题讲座。

3、举办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4、县电视台制作流动字幕,城区主干道悬挂过街横幅标语,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利用宣传栏、标语、海报等进行 文化遗产宣传。

5、下乡村、进校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咨询宣传等方式进行 进一步深入宣传。

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宣传口号

1、齐心保护文化遗产

2、保护文化遗产 合力构建和谐社会传承历史文明

3、隆重纪念第六个“文化遗产日”

4、文化遗产不可再生

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6、保护文化遗产光荣 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破坏文化遗产可耻

7、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8、保护国家之根

9、保护文化遗产 延续民族之魂 发展先进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10、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受益

11、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

12、依法保护文化遗产 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篇3:设立文化遗产日

一、非遗保护工作参与主体的全民化

在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初期, 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 出台相关保护政策、法规, 组织普查非遗文化资源, 组织各级名录申报, 开展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宣传活动等。这种方式在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初期比较适合, 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比较理想的保护效果。但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 要想实现非遗的深入化传承, 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 必须做到“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

温州市围绕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 推出了“我们的非遗”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旨在使广大市民朋友参与到温州市非遗的保护中来, 使大家从非遗保护工作的旁观者变成活动的参与者。这一系列活动包括温州市非遗展示馆推出的“童心无限”非遗体验活动, 让孩子们可以亲自体验瓯窑等的制作技艺, 在实际动手参与中体会温州非遗技艺的魅力, 加深对于非遗保护的观念和意识。此外还有普通市民都可以参与的非遗诗歌朗诵吟诵会、包粽子、编蛋袋等非遗活动。参与者还可以带着自己煮好的粽子、鸭蛋前往温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进行慰问, 让那里的残疾人朋友一起感受端午节的快乐, 分享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

温州市通过上述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 将非遗项目带入了社会大众的视野, 使各个年龄层次、各种行业的市民都可以欣赏到、参与到自己喜欢的非遗活动中去, 都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非遗、走入非遗。不仅做到了“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 也必将会更好地推进今后温州市的非遗传承。

二、非遗项目展示范围的深入化

温州市非遗项目众多, 每个项目已经得到传承、保护的程度不同, 向市民展示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总体来看, 目前处于一个逐步、陆续向市民展示的过程。如温州市2015年的非遗展示项目, 除了之前保护、传承较好的细纹刻纸、黄杨木雕、米塑、绸塑等外, 象传统戏剧、曲艺类项目也进行了集中展现, 这无疑是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如6月12日晚, 在温州大剧院举行了以“艺路同行——瓯韵流芳”为主题的2015年温州传统戏剧曲艺精品展演活动。这次活动一次性集中向广大市民展演了温州传统戏剧曲艺中的诸多民间剧种, 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嘉昆曲、鼓词、瓯剧、温州莲花、木偶戏, 以及濒危剧种平阳和剧、瑞安高腔等, 向广大观众展现了温州戏剧的独特魅力, 也使观众领悟到为什么温州会有中国“戏曲故里”的美誉。

三、非遗活动举办场所的多地化

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深入化发展新阶段的另外一个标志, 就是2015年非遗活动开展、举办地点的多地化。既有在温州市区多处举办的非遗活动, 如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开展的非遗体验活动, 温州大剧院的传统戏剧展演, 非遗广场联合宏源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参加的包粽子等系列端午节民俗活动等。此外, 还有在温州下属各县分别举办的别具风格的文化遗产日活动。

在地处温州市西南的泰顺县, 紧紧围绕2015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举办了“廊桥申遗·人人参与”万人签名、“诗画泰顺·最美廊桥”图片展览、文化遗产知识抢答、非遗项目进广场、进文化礼堂等系列活动。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泰顺特有的文化遗产资源,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泰顺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与泰顺毗邻的文成, 围绕“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主题, 在南田镇刘基庙联合举办了“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八项内容:即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评选10位文成历史文化名人、举办中国·温州刘伯温非遗 (民俗) 学术研讨会暨刘伯温文化高峰论坛活动等。此次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时间跨度长, 从2015年6月10日一直持续至7月31日, 充分展现了文成县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决心和力度。

四、非遗保护参与形式的多样化

温州市2015年 “我们的非遗”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参与形式, 可谓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有面对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手绘温州遗迹地图——做文化遗产小导航”活动, 主要采取青少年朋友喜欢的绘画和拼图的形式, 将温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四连碓、永昌堡等的地理分布手绘出来。此外, 青少年朋友还可以参加“浙江好腔调”, 即“平阳木偶戏”“海宁皮影戏”等走进温州市中小学活动, 拉近了温州传统戏剧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此外, 针对温州市朗诵爱好者举办的“东瓯遗韵魅力非遗”温州市非遗诗歌朗诵吟诵会, 则汇聚了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诗歌朗诵爱好者, 大家分别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于温州市非遗的热爱之情。为了提高市民对于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认识水平, 还推出了“非遗学堂”系列讲座。温州非遗广场一楼则推出了非遗商品的促销活动, 如洞头贝雕、黄杨木雕、石雕等非遗文化礼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可以说, 这样的促销活动, 让居民以比较实惠的价格购买到自己喜欢的非遗商品, 这不正是温州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新阶段的又一标志吗?

五、非遗传承舞台的国际化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时归属于不同的国家,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想做好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就必须以广阔的胸怀将自己的文化遗产资源向全世界各国人民展示, 在互通有无中取长补短, 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 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2015年6月14日上午, 温州市非遗广场迎来了《外国人眼中的温州》摄制组, 随组而来的来自13个国家的16位国际友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非遗广场, 亲自体验了瓯塑、瓯绣、瓯窑等的制作, 不仅真切地体验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也透过非遗的视角看到了自己眼中的温州。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对温州市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梳理、分析, 不仅可以看到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已经取得的喜人的成绩, 也体现了我们国家2015年文化遗产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

摘要:我们国家每年在文化遗产日之际, 都会提出不同的主题, 既是对于当年如何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 也体现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年发展、持续进步的阶段性进程和特点。本文以温州市2015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为例, 分析其对于2015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文化遗产日主题,非遗传承,阶段性特点,温州市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

[2]温州文化通.玩转我们的非遗——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3]陈琼, 沈海涵.我们的非遗:将传统艺术搬进校园搬上大舞台.

[4]泰顺县文广新局.2015年第10个文化遗产日泰顺县系列活动.

篇4:过好文化遗产日

遗产日始于欧洲国家。这一天,全社会想尽办法,通过对遗产的亲近来重温历史,感受先人,体验其中本民族的精神个性和文化之美。最早确立文化遗产日的是法国,这一天法国有一万多处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遗产日是一个社会生活的主题日,就像植树日、消费者日、戒烟日一样,但对于酷爱文化的法国人来说,它更像一个文化节。每年有将近六分之一的法国人会自动参加这个文化的盛会。

在尊重和热爱历史文明方面,中国人是绝不会缺席的。从2006年开始,政府将6月份的第二个周六确定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这表明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并希望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的浪潮中,全社会都来自觉地珍视文化遗产,以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个性与身份。

确定文化遗产日,是因为我们已深切感受到全球化负面冲击之猛烈。似乎在不知不觉之间,曾经千姿百态的城市已经被我们“整容”得千篇一律,大量的历史记忆从地图上被抹去,节日情怀日渐淡薄,大量珍贵的口头相传的文化急速消失。但我们究竟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和大国,对文化的命运是敏感和负责任的。

近些年,从政府到民间开展了大规模文化抢救和保护的行动。由加紧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全方位的田野普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定与编制。对文化遗产的关爱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及其社会的文明高度。只有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才会把前一历史阶段的文明视作遗产而倍加珍惜。所以说,珍视遗产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日正是在这一高度上确立的,它既是全面、整体、谐调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球化时代先进的文化观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我们应该做的是普及的工作,告诉大众什么是文化遗产,遗产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价值在哪里。应当更多强调文化遗产中存在的精神价值,包括历史的、见证的、文化的、研究的、情感的、审美的价值等。只有人人明白了这些价值,才会自觉地爱惜和保护。同时也要介绍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它们,以使我们的子孙永远拥有并享用这取之不尽的巨大的文化财富。

当代人和这些古老的遗产是有隔膜的,特别是站在工业时代里的人们,必然与正在消解的农耕文化相去日远。然而沟通当代人与遗产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已经被各国使用的方式很多,包括游览名胜古迹、乡间采风、参观博物馆、访问杰出的传承人、专家讲座、电视展播和知识问答,以及各种各样的画展、音乐会与民间的故事会等。比如在往年的遗产日里,北京曾举行大型文化遗产特展,在一些公园内,各种迷人而珍稀的民间艺术展示在人们面前。此外,还通过“民间守望者奖”的颁奖仪式,向公众推荐一些数十年默默地守护在田野而鲜为人知的文化志士,这些活动都是为过好遗产日而特意安排的。在这一天,引导孩子们参与遗产日活动则必不可少。一个民族不管创造过多么灿烂的文明,倘若不被后人保护和珍视,便等同于无。

文化遗产日是全民性和全国性的活动日。我们的文化一方面博大精深,一方面灿烂多样。从各个城市到每一个乡镇,都要采用各种方式来纪念和弘扬自己的遗产。为了过好遗产日,需要社会各界与公众的广泛参与,政府的一切文博单位都应免费开放。文化遗产日是公益性的文化日,商家参与也不要从中牟利,以展现中国人高贵的文化情怀。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文化遗产日的商业化,以保持其精神的纯洁与神圣。

遗产日是一个人为的主题日,落地生根需要靠全社会的精心培育。如果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都能积极加入,把遗产日作为提升全社会文明高度的一天,那么当代中国将会更加赢得世界的尊重。

篇5:文化遗产日 英语作文

每年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请根据下表提示及所给参考词汇,用100左右的英语单词写一篇短文 主题:举办免费城史展

理由:1)强化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

3)提升自豪感

参考词语:cultural relics, protect, ruins, sense, strengthen

篇6: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根据市局文件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切实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

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科学策划,切实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

“文化遗产日”活动当日,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文化馆全体职工在县城悬挂横额,把精心制作的宣传板报摆放在繁华的街道旁,并对过往的群众宣讲“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等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引得许多群众驻足观听,同时发放了宣传资料1360多份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20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我县电视台还播报了当天“文化遗产日”开展活动的一些情况,扩大了宣传面。

通过这次宣传活动,营造了全民尊重、热爱、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我县人民群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

二、以“游神节”为契机,加大宣传面。

6月xx日是我县龙头乡传统节日“游神节”,参加活动的群众有上万人。

为了使宣传“文化遗产日”更深入民心,经局领导同意,我县文化馆全体干部职工顶烈日,抗高温,深入到龙头乡,在龙头乡的街头摆起了宣传板报,并发放宣传资料一千多份。

通过宣传,参加活动的群众知道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使他们认识到非遗就在身边,我们应该努力把它们保护起来20XX年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工作总结。

篇7: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20xx年6月14日是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局根据甘肃省文物局《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甘文局发〔20xx〕195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日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扎实安排,确保了活动深入开展

在接到市局转发甘肃省文物局《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和职工大会,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扎实安排,广泛动员,分工负责,狠抓落实,确保了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教育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紧扣主题,精心策划,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一系列宣传活动

1、开展文化遗产进学校的宣传活动。我局根据我县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分布状况,制作了文化遗产图片展板,从6月14日开始,在县城中小学校园内进行展示,并组织讲解人员向中小学生讲解瓜州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

2、在瓜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及渊泉广场大屏幕播放瓜州古道、锁阳城遗址申遗等一系列文化遗产宣传专题片。

3、在瓜州电视台播放文化遗产日宣传主题及宣传口号,在瓜州文物局门口悬挂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

4、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红军纪念塔展出以“红西路军在安西征战史”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幅宣传版面,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参观,宣传瓜州红色文化遗产。

5、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甘肃省文物管理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宣传资料500余份,通过全县各文物保护小组,业余文物保护员,在全县各乡镇、村分发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强公民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意识。

三、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收益良好

篇8:学者建议设立中国读书日

著名学者、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今年全国政协会上提交了设立中国读书日的议案。他建议将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诞辰日9月25日设定为“中国读书日”。现兼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的郑欣淼认为,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可是我国目前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2009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我国识字国民中平均每人每年阅读图书5.2本, 相对于日本的40本, 美国的50本, 俄罗斯的55本, 以色列的64本, 差距太明显”。郑欣淼说, “现行的世界读书日是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诞辰日与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逝世日, 我国将一位卓越的本土作家的生日定为全国读书日, 既符合国际惯例, 又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愿望, 而且也可以把全国各地的读书节、读书月活动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全国读者共同的节日, 以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

篇9:“文化遗产日”不只是过节

提高全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认知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至今仍然有很多国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在国内,从五四运动时期,国人提出“德先生、赛先生” (民主、科学)口号,到“文革”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之后,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了一些不准确甚至偏颇的地方,导致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始终达不到其他一些国家对自己传统文化(比如意大利对罗马文化、希腊对希腊文化)的那种重视程度。

国际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一直都很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在全人类的范围内,不仅把文化继承下来,而且还要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近10年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灵魂所在,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强必须的内在原动力。尽管如此,在传统GDP至上的理念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不正确理解的错误仍然存在,认为传统文化应该让位于现代文化和经济发展,这种认知我们应该坚决的抵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人类历史优秀文化思想的积淀与总结,文化遗产日的设立,说明我们对于文化遗产和非遗保护越来越重视,是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提高。这个总结和提高恰恰反映在精神守望的层面上。文化遗产日是个标志性的日子,它的提出,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历史,推动现在的发展,这样,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比过去要深刻。

可以说“文化遗产日”既是一项纪念活动,又是学习日、宣传日、工作日、行动日。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纪念、庆祝活动,达到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的目的,增加大众文化遗产保护的自主意识。对于广大文化工作者来说,“文化遗产日”是一次实际的职能教育,是深入学习理解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精神的过程。大家通过分析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进一步增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而言,它是实际有效的宣传过程,是在更大范围对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普及,是对全社会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一次思想动员。通过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开展,各级领导更加自觉地把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文化主管部门更加自觉地强化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广大群众受到了生动实际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教育,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激活创造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非遗大省的贵州,近年来在国内非遗保护工作中,也突显出标杆和引领作用。从内在的机制体制创新,到外在展现的求新求变,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规划建设,到非遗助推对外文化交流,皆突显出贵州省对待非遗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在打造品牌方面,可谓风生水起,渐入佳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文化遗产概念逐渐被人们认识。在文化遗产当中,尤其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因为这是个活态的东西,更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比如贵州的侗族琵琶歌、八音坐唱、芦笙舞、苗族绝技、滚山珠等已经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本身包含了童趣、民俗,整体含蓄、注重以童涉真(真诚),寓意对美满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追求,其中蕴涵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历史知识等等,既是喜庆、愉悦的标志,又代表了贵州特别是中国南方高原地区人们的特性。这是贵州文化的一颗珍珠,对于我们的后代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现在我们继承它,传承它,这是可喜的。但是也有遗憾,我们还有些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民族民间记忆的文化形式没有被社会所关注,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状态,这些民族民间记忆的文化形式似乎只是停留在一种制作工艺层面上,没有形成一种更高层面的非物质文化,不能得以延续。“守望精神家园”就是要把历史上的文化精髓保留住,同时还要让它真正活起来。如果历史文化与今天的生活不能够融合起来,那么历史文化就会被孤立起来,和今天就没什么关系了。只有融合才能继承,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知道今天发展的来龙去脉,也只有活态的东西才能传承下去。所以,“守望”精神太重要了。

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不少困难: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助推器,“文化遗产日”不能流于形式,如何避免发生“6月来,7月走”的现象;如何把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变成持之以恒的全社会保护非遗的自觉行动;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内容不宜复杂,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尤其是要注意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让文化遗产惠及百姓,要让老百姓在享受文化遗产成果的同时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保护传承措施的相对单一、滞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迅速消失,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创新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民众的保护主体意识和作用还有待加强。我们觉得,要充分认识设立“文化遗产日”的重大意义、看到“文化遗产日”的积极作用,更要认真总结梳理每一个“文化遗产日”的有效做法,为今后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贵阳市群众艺术馆

篇10: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流传地域、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抢救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特别是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推进我县“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以县文化局局长王应战为组长,副局长董文为副组长的修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四、普查范围

凡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普查范围。(具体内容见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简易操作手册)

五、普查原则

(一)全面性

普查应包括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类别,不应有任何遗漏,要注重吸纳以往调查成果,对已调查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认真复查和核对。要兼顾城镇和乡村,调查对象要兼顾不同的人群,调查地区所蕴藏和传承的`各种传统民间文化载体,均需进行调查。要按照传统民间文化本来的生存状况去调查和采录,不能在调查之前就先设定框框,主观先验地舍弃某些方面,从而改变它本来的生存面貌。

(二)代表性

在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的基础上,要力求抓住民间文化现象中具有主流的,或主要的形式、作品、类型、民俗现象,注重去粗取精,选出在当地群体社会中有较大影响的代表项目,重点深入调查。

(三)真实性

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原貌,真实地、不加修饰地、不加歪曲地记录,确保普查内容和成果真实可靠,杜绝提供虚假材料。

六、普查方法

(一)组织人员和开展培训(20xx年4月16日,将开办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修武培训班,我县8个乡镇及小营工贸区的各村都将抽派普查人员赴县进行集中培训)

(二)进行田野实地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必须以实地调查为主,普查人员要到现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真正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村镇、不漏种类”地调查。要悉心拜民间传承人为师,完整采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相关的数据。要认真填写普查登记表,做到资料来源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调查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要撒大网、细摸查、定准位。撒大网就是要广泛发动群众,搜集所有的项目信息。仔细摸查就是在抓好面上普查的同时,可重点走访,确定调查范围,进行田野访问作业。定准位就是要注重调查资源蕴藏较为丰厚的乡镇、村落;注重选择那些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较有才华和独创性的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问答、表演、展示,如故事家、歌手、民间艺人等;特别要抓住当地的民俗节庆(如节令、庙会等)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现场采访。

(四)用多种手段采录

调查采访者要以笔录、摄影、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和技术记录民间传承人和相关人员的讲述和表演等。要注意搜寻民间传抄的唱本、歌本、长诗、鼓词、皮影脚本、宝卷(宣卷)、经书、图画册等手抄本,以及各种文献资料和相关实物。

七、时间安排

(一)全县发动(20xx年4月13日-4月20日)

根据文化部、省文化厅、市文化局相关部署及我县实际,普查时间安排如下:

1、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对“普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人员开展培训。

2、建立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机构,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建立普查队伍,落实相关经费,着手有关准备工作。

(二)实施普查(20xx年4月21日-6月1日)

1、4月21日——5月10日为全面普查,摸清线索

我县在先行培训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一次各乡镇有关单位碰头会,通报“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和指导乡镇“普查工作”,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对工作滞后和进程缓慢的单位及时通报。

2、5月10日——5月底前为重点调查,做好登录

各乡镇、有关单位每五天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普查进度。凡是普查后报告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乡镇,要上报有主要领导签字的书面报告。(各村普查人员要定期将普查线索整理上报至乡镇,6月1日前以乡镇为单位将本乡镇普查情况汇总上报县普查办公室)

(三)6月1日——6月10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总阶段

“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分级汇集“普查工作”成果,对普查到的线索进行分类筛选,指导各乡、镇填写相关表格。要统一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录音、录像,形成完整的项目资料,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做好“普查工作”总结。普查办公室要严格对照上级要求,逐条严格把关,争取以扎实的工作迎接市非保中心的检查验收。

(四)6月10日——6月30日迎接市非保中心验收

市非遗普查办于6月10日至20日将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的,于6月20日至25日进行查漏补缺,及时整改,6月底前此项工作将全部结束,迎接省厅检查验收。

八、普查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提到当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并制定本乡镇的普查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二)保障经费。县政府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专项资金,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必需的普查设备,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三)落实责任。本次普查工作采取县级负责制,以县为主,抓好培训,全面实施。为确保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本次普查工作将纳入年底各有关单位的目标考核。

篇11: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3日上午8:30-12:00

二、活动地点:

瓦子街广场、文庙

三、组织机构:

主办:上杭县文体广新局

承办:上杭县文化馆

协办:有关乡镇文化站、局下属各单位、有关协会

四、活动内容:

(一)民俗踩街:瓦子街-江滨路-北大路-人民路-瓦子街

(二)民俗活动:

1、木偶戏

2、腰鼓队、舞蹈队、汉剧演唱

3、香灯龙表演、梅花高桩舞狮、树叶吹奏、女子“五梅拳”表演

4、船灯表演

5、十番音乐演奏

6、客家大鼓表演

7、客家山歌演唱

8、溪口走马灯

(三)文物、奇石、图片摄影展览

9、汀江奇石展览

10、“记得住乡愁”摄影展

11、客家族谱文物展

12、文物保护图片展、“新四军和才溪儿女”图书展

13、古书籍保护展

14、非遗”知识灯谜竞猜。

15、非遗图片和工艺品展示。

篇12: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一)市文物局:

20**年6月14日是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局根据甘肃省文物局《关于组织开展20**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甘文局发〔20**〕195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日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扎实安排,确保了活动深入开展

在接到市局转发甘肃省文物局《关

于组织开展20**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和职工大会,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扎实安排,广泛动员,分工负责,狠抓落实,确保了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教育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紧扣主题,精心策划,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一系列宣传活动

1、开展文化遗产进学校的宣传活动。我局根据我县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分布状况,制作了文化遗产图片展板,从6月14日开始,在县城中小学校园内进行展示,并组织讲解人员向中小学生讲解瓜州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

2、在瓜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及渊泉广场大屏幕播放瓜州古道、锁阳城遗址申遗等一系列文化遗产宣传专题片。

3、在瓜州电视台播放文化遗产日宣传主题及宣传口号,在瓜州文物局门口悬挂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用心

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

4、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红军纪念塔展出以“红西路军在安西征战史”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幅宣传版面,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参观,宣传瓜州红色文化遗产。

5、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甘肃省文物管理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宣传资料500余份,通过全县各文物保护小组,业余文物保护员,在全县各乡镇、村分发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强公民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意识。

三、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收益良好

我局通过开展的“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对我县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及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彰显了文化遗产的社会作用与功能,增进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取得了文化遗产日活动预期的

宣传效果。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二)根据国家、省文物局关于开展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市围绕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个主题,结合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等重大工作,开展了既厉行节约、又注重实效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把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为了搞好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我市根据国家、省文物局的安排部署,5月下旬就下发了文件,各县市和局属各单位都提前制定了宣传方案。市文物局和解州关帝庙文管所围绕“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这一重大工作,制定了详实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一是在运城市区的所有LED大屏幕上播放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和画面,大造节日声势;二是利用短信平台,发出了5万条宣传短信;三是搞好主会场活动。遗产日当天解州、常平两庙门票

人均10元,主活动设在解州关帝庙内,除了活动开幕式、宣挂横标、支持“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万人大签名、散发宣传资料外,还专门邀请稷山县安福艺校的小演员们表演了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大放异彩的高台花鼓、唢呐绝活、二胡连奏等非物质文化技艺。四是开展报纸专版宣传。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我市先后在6月12日的《黄河晨报》和6月14日的《运城日报》各开辟了一个专版,专门介绍我市目前正在实施的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东盐池文物复修工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运城博物馆基本陈列等四大文物工程的进展,特别是文化遗产日主题、13个县市区和3个直属单位的节日当天活动以及我市的文物资源基本情况等都做了详实的发布,收到了显著的宣传效果。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的前提下,各县市区和直属单位认真组织宣传活动,各级媒体同步跟进,在全市兴起了文化遗产日的热潮。

二、形式多样。我市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既注重传统方式,又结合实际创新形式。一是闻喜、绛县、新绛、稷山等县的文物景点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解州关帝庙、永乐宫、永济等实行门票优惠开放。河东、盐湖区博物馆则常年免费开放。二是大多数县市区采用了悬挂横标、设立咨询台、发放资料传单、摆放版面、举办陈列展览、电视专题宣传等传统形式。芮城由县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河津市发布《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盐湖区和芮城县举办学术报告会,平陆县“文化遗产进学校”等活动,也有一定的特色。三是关帝庙通过LED大屏幕和短信平台,永济市租用LED巡回车,永乐宫借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宣传,投资小、效果好。四是新绛县开放考古和古建维修工地,绛县、万荣县、临猗县组织县领导、社会名人、两委委员参观文物工程,特别是垣曲县的石刻拓片体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都忠实地践行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

题,使广大市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带给我们的发展变化和实惠。

篇13:设立文化遗产日

加快农村地区防盲治盲体系建设

在采访中, 何伟委员说, 他今年“两会”上的“第一号提案”, 就是《关于加快农村防盲治盲体系建设的提案》。对此他说:近年来, 我国政府将减少白内障盲作为防盲治盲工作重点, 尤其在2009年开展了“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一系列项目, 但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

对此, 何伟委员经过长期的调研后认为, 其原因一是农村基层眼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二是眼科专业人才依然稀缺;三是防盲治盲医疗体系尚不健全, 初级眼保健人才匮乏;四是群众缺少接受常见眼病等科普知识教育的机会。

鉴于上述原因, 何伟委员建议, 首先, 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将防盲治盲工作纳入国家、省级卫生工作和残疾人工作规划, 进一步加大防盲治盲事业经济投入, 协调社会各方医疗资源, 积极参与推动县、乡、村上下联动的农村三级防盲治盲医疗网络建设。其次, 还要大力加强县、乡区域的眼科综合服务能力, 尤其是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三级医院眼科、眼科专科医院要与县级综合医院眼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式, 使县级综合医院眼科具备常见眼病诊治和急诊处理能力, 落实双向转诊。以筛查救治为主要内容, 以培养人才为根本, 以基地为依托, 建立长效机制, 推动完善农村眼病医疗救助制度, 构建县、乡、村三级最基层的眼保健网络, 建立基层眼科交流平台。

“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还要鼓励民营眼科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全防盲三级网络工作, 鼓励有实力的眼科医疗机构成立远程医疗中心。”何伟委员认为, 国家要进一步优化政策, 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 鼓励非营利民营眼科医疗机构充分发挥防盲致盲网络建设作用。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系统, 可以让基本眼病在基层就得到解决, 复杂眼病转诊到中心医院, 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价值。

此外, 何伟还建议成立国家级、省级防盲治盲培训专家队伍, 制定防盲治盲管理人员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大纲和课程体系, 探索建立国家级或区域培训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各省省级防盲治盲管理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 各省 (区、市) 对市、县以及基层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提高各级防盲治盲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对县级综合医院眼科医师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使其能够掌握适宜技术预防、治疗常见眼病。除了上述措施, 加强对普通百姓的宣传工作, 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要争取绝大多数眼科患者能够得到早防早治, 减少视力残疾人口, 提高眼病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能力。

倡议国家设立“中国眼角膜捐献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何伟委员还呼吁国家设立“中国眼角膜捐献日”, 以唤起公众的公益意识, 推动“光明事业”的发展。

谈及此话题时, 何伟委员介绍说:“搞专业的都知道, 角膜盲最佳治疗方法是眼角膜移植, 但受到角膜来源限制, 全国每年眼角膜移植数量仅为5000例左右。”何伟委员剖析说, “影响角膜来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眼角膜捐献的公众社会教育乏力, 导致公众对眼角膜捐献的认识不足;二是缺乏鼓励眼角膜捐献的政策保障, 导致公众眼角膜志愿捐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三是尚未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眼角膜劝捐员队伍, 缺乏专业化的眼角膜捐献工作规范和心理辅导;四是我国药监部门没有进口眼角膜审批流程, 按药品审批则周期长, 导致进口眼角膜进入国内医疗机构渠道不畅。”

何伟委员详细阐述说, 以设立“中国眼角膜捐献日”为契机, 可以加大眼角膜捐献宣教力度, 积极开展眼角膜捐献社会教育, 共同营造人人关心角膜捐赠、为失明者重返光明世界的社会支持环境。

同时, 国家立法机构还要研究出台包括眼角膜捐献在内的人体器官捐赠的国家行政法规, 确保眼角膜捐赠工作规范化。我们可以在全面总结深圳、上海、重庆等地对包括眼角膜捐献在内的遗体捐赠的地方法规及操作实务经验基础上, 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眼角膜捐献行政法规。坚决维护眼角膜移植的正常秩序, 严防眼角膜“黑市交易”, 有效保障眼角膜捐献者的合法利益。此外, 还要依托眼角膜移植示范医院和规范化眼库, 建立专业化的角膜职业劝捐员队伍。同时, 为推进角膜劝捐工作职业化和常态化, 角膜移植实施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角膜劝捐规范化培训, 建立健全眼角膜捐献工作标准规范体系, 重点实施临终关怀医务社会工作项目, 有效促进眼角膜捐献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 我们还要规范眼库角膜管理, 建立进口角膜绿色通道。”何伟建议, 要通过政府审批的规范眼库进行总体角膜质量的控制, 给予进口角膜的绿色通道, 提供质量合格的角膜供体, 并进行随访跟踪。

应将眼视光师尚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就防盲治盲的“光明事业”而言, 预防层面的“防盲”, 无疑是更为重要的。而在“防盲”领域中, 人才队伍建设, 又显得尤其重要。因此, 何伟委员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议, 要重视加强我国眼视光师专业队伍的建设工作。

对此话题, 何伟博士解析说:“近年来, 我国眼科疾病中与视觉、视功能相关眼保健问题日益增多, 人民群众对眼保健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世界卫生组织 (WHO) 最新报告显示, 全球2.85亿的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的患者中, 约有8000万人集中在中国, 为全球拥有视力残疾患者最多的国家。我国眼保健领域突出矛盾在于人民群众眼科医疗保健需求与眼保健服务专业人才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

何伟委员认为:“有鉴于此, 我们应该着眼于我国防盲治盲事业的长远发展, 建设一支由眼科医生和眼视光师有效衔接、协同配合的眼保健专业队伍, 以满足人民群众眼健康优质服务需求, 更好地完成眼保健三级防盲网络建设及视觉2020目标的实现。然而, 眼视光师尚未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在眼科医疗体系中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定位, 导致眼视光师展业人才流失严重, 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这严重制约我国眼视光行业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 何伟委员建议:“首先要提请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研究将眼视光师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管理目录, 建立眼视光师医疗职业资格制度, 加快推进我国眼视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其次, 还要规范眼视光师的考核标准及资格认证工作。具有眼视光学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根据工作年限及业绩考取不同级别的眼视光师职称———眼视光助理医师, 眼视光医师, 眼视光主任医师等, 明确各级职称的岗位职责, 并在制度上提高眼视光师的相关待遇。”

“在硬件建设方面, 医院还要明确眼视光师的工作场所。”何伟博士接着说, “医院需设置对视功能进行检查和诊疗的视能部门, 为眼视光师提供独立的工作场所;完善眼镜商店功能, 使其成为视光诊所;鼓励眼视光学专业的毕业生考取眼视光师职称, 自主开设眼视光诊所。另外, 我还建议成立国家级视光学学术组织———‘中国眼视光师协会’, 以便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眼视光专业交流与合作;并且采取多种措施, 加大对眼保健的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力度, 大力提升眼视光师职业的社会影响力……”

消除单眼失明者“驾车权利”的法规“盲点”

近年来, 我国单眼视障者合法考取机动车驾驶执照的民生诉求越来越强烈, 引起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因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何伟博士还将履行委员职责的“触角”伸向了社会法规领域, 提出了“关于调整单眼视障者考取机动车驾驶执照视力标准的提案”。

何伟教授分析说,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现有单眼失明、单眼弱视等单眼视障者近两千万人, 但现行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 对申领驾照的视力要求为:“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 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5.0以上;申请其他准驾车型的, 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4.9以上”。这项规定未对单眼视障群体作单列说明, 存在视力条件界定异议, 使其成为政策执行的“盲点”, 导致各地交通管理机关按照惯例剥夺了单眼视障者合法申领机动车驾驶执照的权利, “这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单眼视障者社会生活质量。”

因此, 何伟委员特别建议:“提请公安部会同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 研究国内外允许单眼视障者合法驾车的成功经验, 经过科学的调查与论证, 认真修订《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 明确列出单眼视障者可以合法驾车的视力要求, 允许符合视力要求的单眼视障者合法申领驾照。”

篇14:设立文化遗产日

新疆:13个世居民族秀特色

6月10日,在“塞外明珠”乌鲁木齐,一场由新疆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文化厅和文物局协办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庆祝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仪式”在新疆人民剧场前广场隆重举行。

拥有13个世居民族和47个民族成分的新疆,因其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在简短的启动仪式后,进行的是非物质文化的文艺展演。参加演出的节目都是经过精心选调的13个世居民族原生态非物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艺节目,并进行现场表演。新疆回族的“花儿”,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塔吉克族的鹰舞,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反映锡伯族的民间崇拜的萨满舞蹈,深受地方戏迷喜爱的新疆曲子剧,诙谐幽默的哈密民间歌舞,柯尔克孜族的库姆孜四人弹唱,热情奔放的塔塔尔族歌舞,以及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中最具特点的刀郎木卡姆都先后登台,让观众大饱民族非物质文化“盛宴”带来的眼福和耳福。最后,按传统木卡姆音乐的惯例,全体演员上台跳起了欢快的麦西来甫,其中来自“吐鲁番木卡姆之乡”鄯善县鲁克沁镇的82岁木卡姆艺人胡加木尼亚孜·克维尔和64岁的尼亚孜汗·斯依提尼亚孜显得精神矍铄和抢眼,他们频频手指做着打响,向观众致意。

自2005年11月25日,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功后,新疆又有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势还很严峻,许多具体保护措施还有待于执行和落实,如提高木卡姆艺人的生活待遇,加大民族音乐学和木卡姆学的研究力度等。

安徽:办专场庆“入选”

为庆祝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上午,安徽省文化厅在安徽省博物馆广场举行仪式,公布了安徽省20处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19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举行了《安徽省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场演出,将花鼓灯、泗州戏、庐剧、徽剧等富有浓郁安徽地方特色的戏曲歌舞表演呈现给观众。

安徽省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有馆藏文物55万余件,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达176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加上第六批新增20处,达到5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现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1处;以7000多幢皖南古民居为代表的地面文物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安徽此次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达19项,包括民间音乐类的当涂民歌、巢湖民歌;民间舞蹈类的花鼓灯;传统戏剧类的青阳腔、岳西高腔、徽剧、庐剧、黄梅戏等;曲艺类凤阳花鼓;民间美术类徽州三雕;传统手工技艺类的界首彩陶烧制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及宣纸、徽墨、歙砚制作技艺。

上一篇:王建雷律师民事代理词之建筑施工合同纠纷案下一篇:中小学学生、家长交通安全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