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遗产文化长城作文

2024-05-15

中国遗产文化长城作文(通用15篇)

篇1:中国遗产文化长城作文

在中国文化悠久的长河中,闪烁着一颗明亮的珍珠,那就是毛泽东口中所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恒,用来抵挡骑兵行动。

长城的建筑历史可追溯到几十年前的西周,一直到离现代不远的清朝时候。各朝代皇帝都曾下令修筑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进入第一个高潮,一直到秦国统一天下,秦始皇动用了全国二十分之一的人口来修筑长城。

说是万里长城,一点也不夸张。长城总长度达21196.8千米,它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时而出现,时而隐蔽,时而完整,时而破碎。它分布在北京、内蒙古、辽宁等15个省市自治区。

长城可以说是中国建筑艺术和中国古代遗产的瑰宝。在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还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北国风光,十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淘淘。”在中国著名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笔下,长城的气势磅礴与长城壮观的雪景在毛泽东笔下活灵活现。

长城是闻名中外的世界遗产,我们应该爱护它,守护它。

【中国遗产文化长城作文7篇】

 

篇2:中国遗产文化长城作文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连成了万里长城。长城大都沿着山脊而建,据资料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建长城,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全部都依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十分艰难,可想而之,修筑难度非常巨大。

关于长城的传说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始皇统治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得到的却是丈夫的死讯。她在长城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把长城哭倒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在绝望中投海而死。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了抵御塞北游牧部落侵袭,而修筑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站在长城上,不论是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还是看长城内外苍茫的山岭,都有一股浓重的思古幽情。古今中外,凡是到过长城的.人,都被它的宏伟气势,惊叹不已!

篇3:中国遗产文化长城作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拟定全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并指导实施;负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审查报批和监督管理;组织审核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会同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和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经达到187处,占国土面积的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57处;有24处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城市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城市园林和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认真贯彻“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在资源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监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了遗产地法规建设和保护规划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严格贯彻《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在遗产地保护方面,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强化了保护规划的编制和执行。不断加强遗产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遗产地开发建设行为逐步得到规范。

(二)强化科技保护,遗产地保护监管步入世界先进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分重视引入先进科技手段对遗产地实施监测。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大部分遗产地均建立了以景区卫星遥感监测、景区容量监测等尖端科技监管系统为代表的科技监管体系,实现了对遗产地土地利用、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火警突发、自然灾害、游览秩序等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时动态监测,尤其是景区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的运用,大幅提升了保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对遗产地规划实施情况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状况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通过对遗产地实施大面积的景区卫星遥感监测,提高了遗产地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水平。

(三)坚持服务社会,合理利用遗产地珍贵资源。20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致力于引导各遗产地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服务社会,促进遗产资源永续利用。各地以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城市园林为主要载体发展旅游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处偏远、贫困地区的遗产地内外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安置了大批就业人员,带动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此外,各遗产地非常重视遗产的科普教育功能和展示展出功能,开展了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全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进一步加强我国遗产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尽管在遗产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我国遗产保护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针对目前我国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加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及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体系,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科学划定核心景区,加强核心景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把核心景区划定作为强制性内容纳入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严格实施。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重大文化自然遗产监督检查和保护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保护管理状况的监督检查,优化重大文化自然遗产长效管理机制。做好《风景名胜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研究制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技术规范》和《历史文化名镇(村)遗产资源分类与调查评价标准》等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文化自然遗产资源的标准化管理。

篇4:中国遗产文化长城作文

中国的“万里长城”享誉世界,而在德国也有一段引以为豪的“千里长城”,它位于德国巴符州、莱法州、黑森州和巴伐利亚州,途经大大小小60多座主要城镇,是古罗马帝国边界的一部分。去年7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德国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文献记载,欧洲人研究“德国长城”始于1455年。与雄伟的中国万里长城相比,“德国长城”的大部分埋于地下,数百年来,挖掘和修复工作一直在进行中。

“德国长城”全称“上日耳曼和雷蒂安边墙”是在公元100年到260年,由两万古罗马士兵在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筑起的一道约550公里的防御工程。长城由土墙、石墙、壕沟、栅栏及900座简易瞭望塔以及120多座大大小小军营组合而成,军营成为“德国长城”的主体部分。公元260年后,随着罗马帝国势力范围不断萎缩,“德国长城”也日益衰败,最终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在残存了千余年后才逐渐消失。如今,它是德国最大的名胜古迹。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向以色列伸援手

在联合国通过了解决以黎问题的1701号决议后,历时一个多月的以黎交火终于平息。据统计,以色列在战争中消耗费用在20亿~22亿美元之间。作为重要的农业地区和旅游胜地,以色列北部地區风景优美,农产品丰盛,开战后,农业工人逃离战火,成熟的果树作物无人采摘,旅游团全部取消了预定。

美国著名犹太裔电影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向媒体宣布:将捐出100万美元,帮助重建以色列北部地区。这些钱全部是来自斯皮尔伯格拍摄电影《辛德勒名单》获得的奖金,约价值4000万美元,属于他个人的收入。

首笔捐赠资金25万美元已经送到洛杉矶犹太联合会,那里专门为犹太人设立了紧急危机基金。危机基金将提供给遭受真主党火箭袭击的以色列北部地区,以帮助那些急需救助的人们,特别是妇孺老幼和行动不便的人。目前洛杉矶犹太联合会已筹集到100万美元,他们的目标是筹集150万美元来帮助以色列。

斯皮尔伯格的其余捐赠将通过新以色列基金会和其他的以色列救助机构发放。这些钱将用来给海法三所医院安装防弹玻璃,给那哈瑞亚的医院提供紧急援助等。通过新以色列基金会发放的捐赠还将用来帮助北部居民区建立救助热线电话,发放经济援助和食品等。

中国恐龙发掘影响地球板块漂移学说

从今年7月底到9月底,由中、美、加、墨、英五国专家共同参与的国际科考项目“北方侏罗纪恐龙考察”在中国西北四省和自治区展开工作。由多国专家同时参与恐龙化石发掘,这在我国科考史上很少见。

其中的一个发掘地点是在新疆昌吉奇台县的“恐龙沟”。此沟长约5公里,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火烧山油田东北60公里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因多次出土过恐龙化石而得名。此次对昌吉“恐龙沟”的发掘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据专家介绍,从目前两个化石坑中出土的恐龙颈椎和肢骨化石看,很可能发现亚洲最长的恐龙。正在发掘的一条长约11米的颈椎化石,属于大型食草龙的一种蜥脚龙。这种恐龙由于脖子长,头骨轻且薄,形成化石保存下来的非常罕见。

而在宁夏灵武的另一个发掘地点,专家发掘出一具恐龙化石,它不属于目前已发现的任何一个种类,是一个新的种属。

篇5: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作文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自秦始皇统一天下,长城已有了零散的身躯,他不满足于现状,于是开启了一段漫长的修建之路。长城步入了一场迅速腾飞的阶段。它翻过了无边无际的黄土高原,跨过了一座又一座危峰兀立的高山,牢牢地立足于无边无垠的沙漠……

可在这立足于天地之间的长城背后,却付出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不尽的财富等等作为代价。的确!这是由千千万万个支离破碎的小家被迫牺牲才有的,这万里长城,人民用血肉,在历史长河中深深刻下,不顾日夜的刻画着,却丝毫不顾及肉体的疼痛……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个没有先进科技的时代,人民是如何不惧酷暑难耐,不畏雪虐风饕,单凭借一双脚,一步步将那沉重到,狠狠压弯中国人挺直的脊梁的石块硬生生扛到了山顶。他们走下的每一步,都在山路上深深的烙下一个血印,这一步步更是走进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他们脚下的草鞋早已磨烂,细细的草茎深深的勒紧他们的皮肉。或许当时的他们埋怨统治者的暴虐无情,可无疑,这些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建了这条巨龙!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历经中国的文化变迁,长城在一点一点完善。它如溪流一般沿向远方,犹如巨龙般盘旋在群山之上,它凝望着日的初生与降落,他平视着夕阳,平视着时间。他自秦朝诞生,穿越十一个朝代来到今天,他接受时间的洗礼,亦承受着历史的冲击。他就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如今他依旧岿然不动,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挺起胸膛的底气,是我们向全人类展现自己文化底蕴的底气,是我们能够骄傲地说出“我是中国人”的底气!

篇6: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作文

长城,以名字来理解的话,就是很长的一座城墙,但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它是一个非常宽,可以容下很多马行动的长垣。长城是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为了抵御别的国家对秦国的进攻,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出的一个重大军事工程。“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选自百度。)”但在秦朝时,长城还是没有修筑完毕,在明朝是修建长城的最后一个朝代,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基本上都明朝时修筑的,长城是以城,亭,障,标组合而成的,但长城大多都是城墙,因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抵御敌害,每走一段路,前方就会出现一个类似于亭子的建筑,这是士兵们监视外来敌害的地方。

我来到长城下,抬起头,长城弯弯曲曲的,跨过我面前的这座山,就像一条巨龙。沿着长城前进,我看着平整的石块,和石块上清晰的裂纹,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几千年来,无数的劳动者修筑长城,挥洒了多少汗水?我没走多少路,就已经汗流浃背,双脚发痛了,只好返回,返回的路上,我不禁想到了建筑长城的人们运送着一块块砖头,行走了不知多少路。哪像我,才走了一些路就已经不再想走动,虽然他们很累,但他们仍然坚持着,将一块一块石砖敲打,堆砌,建起的长城,保护了多少人的性命?它让在城内的人们能够安心的生活!

篇7: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作文

长城全长约2万14公里,在古代算得上一个奇迹。毛主席曾在他的《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意思是不登临长城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它屹立于群山之巅,见证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变迁。

站立于长城之上。放眼望去,它蜿蜒曲折,犹如一条长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盘旋在众山之顶,起伏于峻岭之巅。它绵延起伏,宏伟壮丽,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凡是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于它那磅礴的气势,它那宏伟的规模和艰巨的工程量更是叫人惊叹,然而,这竟然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用一分一秒,呕心沥血的建造出来的。

山野间,十分寂静,只听见几只麻雀在轻声鸣叫。飒飒秋风掠过古长城,我伸出手轻抚着那粗糙的古石墙,不禁思绪万千,眼前仿佛出现了守边战士在这里抗战御敌的情景。

再看,那一座座烽火台,狼烟迭次升起,战士们个个手握刀枪,嘴中大声的喊着:“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刹那间,刀枪碰撞之声响彻云霄,周围火光四起。只有战士们骑着金戈铁马奋力抗敌,才能保卫下祖国那辽阔的疆土。

篇8: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启动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单位支持的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于6月在北京正式启动。本届大赛秉持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创新动漫产业、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贯宗旨, 立足于用动漫手段讲述中国文化遗产故事, 用中国元素丰富动漫作品内涵, 为当下文化产业提供创意, 实现文化遗产惠及百姓的根本目标。作为2009年文化遗产日的开启项目, 本届活动将面向全体公众公开征集文字、动画及漫画类作品, 另外, 大赛还特设孔子文化、中国文字、中医中药、中国陶瓷等四大专题进行定向征集。大赛首次在地方设置组委会, 针对各地文化遗产进行推广和征集, 以利于各地作品、人才和文化遗产脱颖而出。

篇9:中国遗产文化长城作文

中国现有43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0处,稳居世界前列。从1987年中国第一次有了世界遗产到今天,20余年过去了,社会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在不断的深化,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北京明清故宫持续扩大开放区域

2012年,《故宫保护总体规劃》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规劃以2004年《故宫保护总体规劃大纲(2002~2020)》为基础,将解决故宫112公顷土地上每一平方米用地的性质和每一平方米建筑的合理利用问题。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努力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抓紧制定《故宫保护条例》,以实现对故宫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有效控制。

近些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有序开展古建筑全面修缮工程,持续扩大开放区域,使开放参观面积由目前的45%扩大到76%。经过精心整修的皇极殿已向观众开放。未来,还将开放慈宁宫、寿康宫、慈宁花园等组成的西部区域;端门城楼、大高玄殿将作为数字博物馆对外开放;南部将形成以午门城楼及东西雁翅楼、武英殿和文华殿为主体的大型博物馆展览设施群。为解决院内一些部门占用古建筑办公而对古建筑造成损害、古建筑亟需腾退整修的问题,故宫博物院正在建设西河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力争在2016年实现红墙内无办公科研场所。

故宫博物院为期7年的藏品清理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确定馆藏文物总量为180万7558件。为解决古建保护与展厅现代化要求的矛盾,故宫博物院建设了完全达到博物馆温度、湿度、安全控制标准的现代化展厅一午门展厅。

目前,故宫博物院正着手对所有展厅中的展柜、台座等进行全面排查,逐步更新,以实现对展厅内文物的全面抗震防护。对地下文物库房进行升级改造,争取根据不同质地文物藏品的保藏条件要求,实现温度、湿度的调控功能分区。同时,建设第三期地下文物库房,配套复建内务府建筑,增加文物储藏保管功能,逐步减少并最终弃用地面文物库房,整体提升文物藏品保存条件。针对大量院藏文物濒临腐蚀、锈蚀等严重自然损坏状况,将建立大型综合文物修复中心,根据文物藏品性质设置各类保护修复室。

2011年12月,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建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信息化平台”,对文物建筑、室外陈设、植物动物、环境质量、游客动态、安全防范、基础设施、馆藏文物、非古建筑、监测保障等进行监测。针对游客动态,故宫博物院提前制定节假日观众接待预案,以加强值守力量、设置缓冲区域、畅通出入口和通道、调整开放通道作为应对措施,未来将根据监控,对超大客流进行分解疏导和科学控制。

故宫博物院正在规劃包括地库风冷系统改造、报警联动处置系统建设、消防设施改造、高压管网建设、午门安检前移、建立故宫应急指挥中心、采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安全防范、彩钢房拆除、灭火救援能力建设等内容的安全防范新系统。通过技防、人防、物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安全防范工作水平。

莫高窟在保护的前提下开放,在开放中加强保护

2003年甘肃省政府颁布实施《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专项文物保护法规之一。2011年出台了《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劃(2006~2025)》。敦煌研究院据此制订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劃定了2万余公顷的遗产区,10万余公顷的缓冲区。

为保护莫高窟的突出普遍价值及其真实性、完整性不受破坏,敦煌研究院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施条件,通过承担国家重要科研课题,系统分析威胁莫高窟文物保存的各种风险因素和产生机理,解决保护中的关键问题;与多家国内外保护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引进、吸收先进的保护技术和理念。采取科学的工艺对本体的壁画和崖体等实施保护,并形成了保护技术规范。共修复壁画约3100平方米,加固崖体长1700米。对影响环境保护的风沙危害,采取固沙、阻沙综合治理措施使得窟区积沙量减少70%以上。敦煌研究院还在壁画和塑像、洞窟内环境、窟区气象和地质环境、风沙、游客、安全防范等方面利用先进技术开展实时监测工作,对有可能造成破坏的潜在因素进行预控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敦煌研究院始终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放,在开放中加强保护。开展莫高窟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进行游客承载量研究,召开“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总结研究成果,根据洞窟壁画的内容和年代、保存现状、洞窟容积、位置,以及游客量变化等,制定游客预约制并及时调整洞窟开放策略,确保石窟处于科学、有效的保护和开放管理状态。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面对游客逐年增加的挑战时,为有效减缓洞窟开放压力,保护洞窟,充分展示遗产价值,尝试采用数字化虚拟洞窟的展陈方式。

长城:21196.18千米总长度的调查与认定

长期以来,长城保护是中国文物保护的一项重点工作。国务院先后将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等多处长城重点段落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地人民政府也将长城相关遗迹分别公布为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2003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九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长城保护条例》,为加强长城保护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保障。

为应对长城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消除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长城的威胁,国家文物局制定《“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开展资源调查和建立记录档案、编制保护规劃、建立法规制度、理顺管理体系、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研究、实施抢救维修、依法加强监管、加大经费投入等九项工作。“十一五”期间在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中安排5亿多元用于长城保护工程,确保了长城资源调查、重要段落保护维修等工作的顺利完成。国家文物局支持和指导各地实施了山海关等一批长城重点段落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消除了一批重大文物安全隐患,为长城等大型文化遗址的抢救维修创造了新鲜经验。

nlc202309031135

2007年至2010年,国家文物局联合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全国性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长城资源调查分为明长城资源调查和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资源调查两个阶段开展。长城资源调查由文物部门通过田野调查确定并记录长城本体、附属设施、相关遗存等的保存状况、保存环境及保护管理状况;在此基础上由测绘部门测定长城资源的长度、位置等测量数据,并建立长城信息系统。通过长城资源调查,全面、准确地掌握了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新发现。

在长城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国家文物局于2011年6月份启动长城认定工作。通过长城认定,将进一步明确各类长城相关遗迹作为长城遗产的重要属性,解决“什么是长城”这一关键问题,并将各类长城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围。同时,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认定意见,将能够准确掌握辖区内的长城资源情况,依法落实《文物保护法》和《长城保护条例》确定的长城“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每一处长城遗产的保护管理责任,解决“谁来管理”的问题。

2012年5月,国家文物局完成长城认定的批复工作,共认定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3个县域内分布的春秋战国、秦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辽、金、明等历代长城墙体10053段,壕堑1762段,单体建筑29507座,关堡2210座,相关设施189处,共计43721处长城遗产。调查认定的长城总长度21196.18千米。

苏州古典园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试点

在中国现有的30处世界文化遗产中,苏州古典园林的监测工作一直走在前列。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体系较完善、功能科学的监测体系。建立了一套三级管理的分级管理体系。从苏州市世界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到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再到园林局下属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各古典园林管理处,形成了苏州市域范围内上下联动及时、协作处置有效管理体系。

为保障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于2008年出台了《苏州古典园林监测管理工作则(试行)》,并于2011年修订成为苏州市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在遗产监测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报送、预警处理等相应职责,确保监测工作有章可循。同时,通过数年的摸索,研究制定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植物、陈设、游客量监测工作规程》和《预警指标值与预警(草案)》,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监测工作例会制度、培训制度等切合实际需要的配套内容。制定了苏州古典园林监测工作总体方案,确定了监测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全方位”,即:全方位数据采集、全方位实时记录、全方位监测预警,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遗产监测远中期规劃和近期分步实施计劃。

在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监测的过程中,注重科技提升。一是与有关大专院校合作,研究多种手段对遗产实施监测的方法,研究三维扫描仪在古典园林保护中的运用。二是与信息科技公司紧密合作,利用现代技术和先进的设计理念,自主开发世界遗产监测预警系统软件,研究出一套符合苏州古典园林特点的监测软件和监测指标、监测预警标准,力求监测手段科技化,监测数据科学化,监测结果时效化,为逐步实现从传统到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从确保世界遗产原真性的目的出发,以“原法式、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为标准,结合遗产维修工程的实践,摸索苏州古典园林维修工程的监测方法,2007年编制《世界遗产维修课题大纲》,2008年实施耦园案例的“维修工程监测研究”;2010年完成以留园曲溪楼维修工程监测工作。四是加强对国际文件和动态的研究,2009年完成了国家文物局下达《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定期报告(2003~2008)》试点研究课题的任务,得到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认为具有在全国遗产地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2011年被确定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试点单位。

遗产监测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监测信息,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承担着信息维护及发布的信息中枢职能,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实时采集与发布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人工监测巡视、发布巡视报告、编辑监测预警信息专刊等工作弥补网络平台信息的不足;除此之外,还结合信息科技的发展,积极研究平台功能的提升,架构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网络,并对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类研究,走出一条从全方位信息采集到以遗产价值影响因素重点梳理、从摸家底到抓关键,从图文并茂到三维测量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在实现遗产价值的全方位监测的同时也为各级各部门的管理评估工作提供了详实的信息;还为传统技艺流失、保护修复专业人才流失的可预见影响因素做好了必要的信息储备。

大足石刻:石质文物保护的示范工程

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典范。长期以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先后完成各类文物保护项目20余项,在一定程度上使石刻病害得到有效遏制。在保护修复中,坚持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质创新。如在大足宝顶山石刻观经变龛危岩抢险加固、地狱变相龛及合利塔防风化保护、九龙浴太子龛渗水治理等多项保护工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措施均处于国内石质文物保护的领先水平。尤其是正在开展的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更是提高了大足石刻乃至全国石质文物保护的科研水平。

千手观音造像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1174~1252年)年间,造像集雕刻、贴金、彩绘等多种工艺手段于一身,病害极其复杂,多达34种,是一项集保护修复与研究于一体的大型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国内外文物保护工程中罕见。

2008年7月~2011年1月,针对千手观音保护修复复杂问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共同完成千手观音保存现状调查,岩石、彩绘和金箔的病害机理研究,雕刻岩体稳定性测试与评估研究,工艺调查研究,三维信息留取与虚拟修复效果研究,微环境监测,岩土体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凝结水监测分析研究,修复材料研究,贴金层保护修复试验研究,修复试验,修复试验效果跟踪监测等12个子项的前期研究工作。

该工程涉及千手观音造像占崖面积88m2(展开面积约220m2)的830只手、272件法器、5尊雕像的石质、彩绘、金箔的34种复合病害,包括除尘、加固、补形、彩绘修复、贴金层修复等多项内容。2011年4月18日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等业内技术人员组建20余人的主体修复团队,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总体修复方案》,科学、审慎、系统地推动修复工作。按“自上而下”的修复思路,将本体修复分“上、中、下”3层进行,2011年7月至今已完成上层约20m2(242只手、9只手臂及66件法器)单只手和法器修复方案编制、表层不稳定金箔层揭取及处理、揭金后现状评估、裸露基岩脱盐、彩绘加固回贴、风化石质加固和残缺石质补形,以及修复档案资料留存等工作,并及时对修复效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为下层修复提供技术支撑。现已全面展开本体中层的修复工作。

篇10: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作文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而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恒,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用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所以说长城并不是一道单纯的城墙。

长城主要建于西周至清,但当时是如何建成的呢?当时在打战的时候谁来建造呢?

长城遍布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市区。

篇11: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作文

像孔子说的那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一去不返,许许多多的事情会被我们淡忘,而“爬长城登顶”却是我脑海中一个深深的记忆。

一月的北京,天气寒冷。我们乘坐着大巴开往长城脚下。远远望去,一条“蛟龙”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着,我一眼就认出那便是书上描述的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我们来到长城脚下,导游告诉我们,长城上的温度较低,阶梯的坡度最高达到七八十度,这听起来让人“提心吊胆”,但是,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让我们鼓足了勇气买了门票,开始了爬长城的艰难之旅。

一开始,坡度并不陡,风也没那么大。我们边聊天边往上走,一口气爬到了北四楼。随着体力的消耗,我们放慢了脚步。慢慢地,不仅长城的海拔越来越高,调皮的大风也鼓足了劲迎面向我们扑来,我们的脸被吹得通红又刺痛。尽管如此,我们丝毫不畏惧这可怕的环境。我们顶着风踉跄地继续向上爬,偶尔停下来休息并欣赏一下长城周边的景色。连绵起伏的群山间,似乎看不见长城的尽头。阶梯的坡度开始有变化,时而陡峭,时而平缓,当走到坡度最陡峭的地方,接近于垂直的坡度让我们丝毫不敢松懈。我们紧紧地抓着旁边的栏杆,一步一步地向上挪,生怕一不留神就会顺着阶梯滚得“鼻青脸肿”了。爸爸妈妈也在一旁鼓励着我们,我和弟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们像灵活的小猴子一溜烟地向上窜,不一会就把爸爸妈妈都甩到后面了。虽然很累,但是弟弟还不忘得意地说:“谁说小朋友不如大人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我们克服了困难,征服了自己,登上了长城至高点北八楼,成为了真正的“好汉”了!我们更感受到了祖国“一览众山小”和“长城如巨龙”的壮观河山。

篇12:中国遗产文化长城作文

一座城,一座神秘莫测的城,红墙高耸、角楼巍峨,百姓不能踏入半步的城。它的记忆,只属于皇帝。这就是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地处北京市中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9),历时建成。为明、清两代帝王处理朝政,以及皇室成员居住、游玩、奉神的地方,被视为“天地会合,阴阳交泰”之处。先后有24位皇帝(其中明朝14帝,清朝10帝)在此统治了中国近5。它的总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楼阁8700多间。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走近故宫,满目都是金黄的屋顶,朱红的宫墙,在阳光的照耀下,黄色的琉璃瓦熠熠发光,闪烁着夺目的.金光;原本暗红色的高墙也明亮了起来。徜徉在故宫里,仿佛置身于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活生生的历史从这里走了出来,古老的建筑焕发了新的生机。到了傍晚,夕阳西下,朱门金钉,红墙黄瓦,让这座宫殿变得庄严,又充满了神秘色彩。

故宫最美的时候,是在大雪过后。一场大雪,让故宫沉寂了下来,一改往日的金碧辉煌,红墙黄瓦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艳丽夺目,让人看了忍不住要走进它,却又不舍得破坏那份安宁。

大人们行走其中,会谈论历史的盛衰。而孩子们走进其中,大多都会被大殿屋檐上一些小兽所吸引,指指点点,叽叽喳喳地探究着小兽的来历。其实这些小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琉璃屋檐兽。在古代,宫殿檐角上的神兽数量是由建筑的规模和等级来决定的。一般以1、3、5、7、9这五个奇数为准。而太和殿在三个大殿中地位至尊,檐角安放了10个神兽,在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象征着十全十美和至高无上。位于最前端的是骑凤仙人,据说是齐⊥醯幕身。之后的这十个神兽依次为象征帝王的龙,百鸟之王的凤,勇猛威严的狮子,象征忠勇吉祥的海马,象征尊贵的天马,能够防灾灭火的押鱼,护佑平安的狻猊,象征公正的獬豸,寓意除祸灭灾的斗牛和能够降魔庇灾的行什,它们都无比威严。在统治者的心目中,它们会和他一起镇守江山,反映了统治者祈求天助的心愿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篇13:反正书法是中国罕见的文化遗产

反字的应用最早追忆到商周时期的翻模术,西晋时期的捺印术, 到北宋的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用的都是反字,没有反字,就没有活字印刷,古代老祖宗们传播文化用手抄、刀刻、石刻,后来“活字印刷” 的出现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代用的铅字印刷都是反字,随着电脑的出现,铅字印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反字印刷,这一流传了千年的正规文化遗产慢慢的失去往日的辉煌。

为使老祖宗们留下的国宝不失传,李营先生三十年如一日,专心研究反字文化,他用书法的形式传承反字文化,形成他自己独特的书法体系“反正书法”。

“反正书法”在国内掀起了收藏热,军、政高层,社会名人、高档馆所争相收藏,为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失传,李营先生一直不断在探索在耕耘……

篇14: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关键词: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引言

中国体育文化遗产,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目前,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促进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这些文化瑰宝一部分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重放异彩,而另一部分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传承青黄不接,濒临失传的危险。由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突出重点,做好体育文化遗传项目保护规划,加强管理,建立完备的传承机制,有效的依托各种途径进行,实现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全方位多层次传承与发展,推进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本文即结合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从而实现我国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所面临的问题

1.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法律体制不健全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传统体育在于现代体育的对接中明显处于劣势,现阶段,有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加强我国体育文化遗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然而,目前,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法律体系,在体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内容、形式、方法和措施上,也都没有具体、详尽的法律规定,致使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盲目、混乱,多数情况下只能以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以及地方性法律制度作为参考,造成不同地区依据不同的法律制度实施不同的保护措施,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

2.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受经济因素的严重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的现象,甚至有些地区落后现象严重,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更是严重滞后。许多地区经济跟不上,财政收入少,势必造成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就有限,资金投入比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部分地区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的实施和发展,使得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形不成规模,严重制约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开展。

3.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忽视了学校教育的作用

中国体育文化遗产是一种历史文化,需要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为学校教育在这一传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历史,从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体育文化遗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靠政府或是民间组织,学校教育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将其引入校内体育课程教材中,直接影响了传统体育文化在学生中的普及。

4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群众参与度不高

我国体育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承载着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生命的密码,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体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前景令人担忧,传统体育文化已经被人们逐渐被人们淡忘和遗失,甚至有些人都不了解什么是体育文化遗产,这势必会降低群众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热情和参与度。

二、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是多样的,但立法保护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保护方式。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具体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方法,规范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同主体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明确破坏体育文化遗产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惩罚,能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及时和稳定的保护。针对我国体育文化遗产法律制度的现状,目前,加强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就是应该加大力度推进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构建权威性、系统性、针对性的体育文化保护遗产的法律体系,提高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层次,建设全国性的、高层次性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同时,各地体育文化行政部门也应该根据国家的上位法,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从而形成自上而下,体系健全、涵盖范围广泛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对我国体育文化遗产更为有力的法律保护。

2.加快经济发展,为中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构建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两者的共赢,是推动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措施。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以经济的发展促进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经费、场地等物质条件的支持,以为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将传统体育文化充分的与现代体育形式相融合,通过对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再通过经济的发展所获得的收入来实现对体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3.将中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学校教育

中国体育文化博大精深,若想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关键是将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将传统体育文化整理、编成文字教材、音像资料,从学校教育抓起,利用学校的教育优势,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专题,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意识。将学校教育作为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平台,能够充分的展现体育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魅力,营造有利于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学校氛围,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中去,并以此拉动社会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从而将我国体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4.实现群众的广泛参与,加强宣传力度

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到群众社区文化中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群众的广泛参与。汇集体育文化专业人士,将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中的舞蹈、杂技、武术和太极拳等重新编排整理,丰富其内容和形式,融入现代体育因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体育文化遗产的更好传承。同时,加强对于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将体育文化遗产的发掘利用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内推外联营造良好氛围,让全所有的人知道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从而推动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结语

中国体育文化遗产是我国体育历史发展的有效见证,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礼物,是一个国家及民族体育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精神象征,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好我国这些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对于推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具。(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 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 张玉强,陈有忠.我国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05:86-90.

篇15:中国遗产文化长城作文

万里长城,英文名是:TheGreatWall,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军事防御工事,是伟大的历史建筑。陆游曾说过:“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所以,今天,我就到长城瞧了一下它的风采。

一到那,我就被那壮观的景象所震惊了。听导游说:“长城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并用大量城、障、亭、标相结合的一道防御体系。”

长城长度为21196。18千米。其中人工墙长度为6259。6千米,天然形成长度2592。2千米。关于长城的修建者,秦始皇是最高指挥者,当年他为了修建长城,运用了几百几千万人力,牺牲者数不胜数。但修建好的长城,的确是一个顶尖的防御工程,给士兵的防守和百姓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保障。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修于燕王,历时长达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的嘉峪关。汪遵在《咏长城》里曾说过:“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长城是我国古人用汗水与生命换来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象征。其中,《定城砖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等这些民间故事,写出了当时修建长城的危险系数极高,几乎让人是有去无回。但是赠给长城的名言、古诗也有很多,可见长城在我国占的位置多么重要啊!

上一篇:仓储物料管理制度下一篇: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