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2024-05-21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精选8篇)

篇1: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冀州市滏运中学化学组 孙春莉

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让我们感到自豪。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

首先,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即理清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

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改变过去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神”,只预设“结果”不预设“过程”现状,才能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预设。具体的说教师的教学预设要实现“四变”: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四变 “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

第三,教师要将“三序”有机结合。即(1)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的顺序。但教材呈现的编者思路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2)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3)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教学过程应有学生观、时间观、质量观。“三序”有效结合能使学生思维之花常开,成功之果常摘。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学习方式教学,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

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

四、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多媒体技术具有“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能加快知识的生成、思维的启迪、探究的展开,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对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它们都有自己的辅助教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少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节课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这就要求根据内容、学情和媒体的特点,正确定位,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整合,使辅助功能发挥最大化,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作者简介: 姓名:孙春莉 单位:冀州市滏运中学 中学一级教师 电话:***

篇2: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摘要 新课程理念影响,已经得到了验证,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让学生和老师都大大受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必须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做到教学预设必须转变理、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课改、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教学媒体必须有效辅助。然而,对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真正能够达到新课改计划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化学教学的改革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字新课程

新课改 教学过程

三维目标

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让我们感到自豪。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程理念不相和谐的做法,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有:(1)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实效。有些教师偏面理解新课程理念,流于形式,虽各种活动频频“闪亮登台”,但“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学生缺少体验、巩固、提升,学得浮躁,学得模糊,学得低效。(2)重知识“完整”,轻“指导意见”。有些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缺乏深入学习和领会,怕高考“吃亏”,教学“惯性”严重,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拓展外延、加深难度,追求以往 “完整” 的知识体系,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造成学生“消化不良”,进而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3)重实验演示,轻学生操作。由于教学时间紧,活动与探究较多,各班同时开设学生实验条件不具备,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降低。

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一年来化学教学实践、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首先,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即理清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

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改变过去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神”,只预设“结果”不预设“过程”现状,才能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预设。具体的说教师的教学预设要实现“四变”: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四变 “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 突出“四化”:课程心灵化,过程动态化,内容生活化,情境和谐化;着力“四活”: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把媒体点活;力求“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第三,教师要将“三序”有机结合。即(1)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的顺序。但教材呈现的编者思路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2)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3)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教学过程应有学生观、时间观、质量观。“三序”结合的教学预设的基本目标是:(1)节奏感强。教学节奏与课堂45分钟的思维曲线基本吻合;(2)动静搭配。学生活动和学生思考能有机结合;(3)讲练结合。教师引导与指导、学生回答与思考或练习巩固能有机结合。“三序”有效结合能使学生思维之花常开,成功之果常摘。

如: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的教学可以先学习氯气的性质,并同时学习溴、碘的提取中氯气与KBr、KI溶液的反应,使氯气的性质完整,再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避免学习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过程中氯气鉴别等知识准备不足,达到“三序”都顺畅。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学习方式教学,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学习化学

1、化学2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为解决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我们采用“长藤结瓜式”的教学方式:“藤”——主干知识、陈述性知识,以启发式、讲授式教学为主,重在知识的建构;“瓜”——有意义的理解性小单元、小模块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重在能力、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建构有序,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参与机会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会发生冲突,知识、能力和方法生成的效率高。

如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预设为(1)通过初中的酸、碱、盐相互关系、活动顺序的应用推理,化学实验的引思激趣,启发学生得出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卤化物反应的规律;由于学生对氯的含氧酸知识准备不足,探究学习困难,可通过多个实验和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氯气的成份,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启发明确氯气与水反应的原理,便进一步启发学生推导出氯气与稀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使氯气的化学性质之“藤”长茂盛。(2)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氯水中漂白物质的探究活动,使次氯酸漂白原理的探究之“瓜”瓜熟蒂落。

三、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众所周知写字“气和字则秀”,同样课堂教学“气和课则优”。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因此每节课要有“形”有“神”、有“情”有“韵”,并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STS”为源泉。通过创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融入到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

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重组教学内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的相应的教学序,使知识与能力的发生、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序进行,使教学内容真正成为一条螺旋上升的知能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的展开、发展、收敛。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生成的有序进行,促使学生学会建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为,“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才是“活”知识的源泉。

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片段:(1)播放一段节日放鞭炮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SO2漂白食品的影视;(2)提出SO2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可以推测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通性?师生通过实验和对话加以归纳;(3)通过SO2与品红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的漂白原理。(4)通过SO2水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无现象,加H2O2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具有氧化性;再从硫的化合价分析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成分、危害。(6)开展合作学习:鉴别SO2、CO2两气体有哪些方法?如何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提升,知能得到有效落实。

四、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化学学科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板书、实验、教具、图表、板书、多媒体、网络等。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媒体,它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时必须回归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好教材。板书是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重要媒体,简单、明了。多媒体技术具有“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能加快知识的生成、思维的启迪、探究的展开,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对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它们都有自己的辅助教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是,教材、教辅资料、教具、板书、实验、多媒体等教学媒体都是中性的,均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学媒体质量不高或使用不当就会事与愿违,影响或阻碍教学的有效生成。这就要求:(1)教学媒体要保证质量,不能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用下载的重点中学课件在普通中学使用,学生无法参与。练习书刊由于时间仓促和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还不成熟,问题较多。(2)教学媒体要用到位而不能越位,否则就会障碍教学生成。如多媒体代替普通实验,造成学生不信任教师和实验能力下降。又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幻灯片放了二十多张,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上课眼花缭乱,课后脑中一片空白。(3)一般来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用教材、实例、教具等常规资源;若不能解决时必须首先想方设法采用实验去解决;若实验也无法解决,再多媒体和网络来解决。

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少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节课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这就要求根据内容、学情和媒体的特点,正确定位,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整合,使辅助功能发挥最大化,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如学习化学2的乙烯时,乙烯的结构用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辅助教学,乙烯的性质用实验辅助教学,化学方程式要认真板书,反应机理应用多媒体辅助,知识小结回归教材。这样,教学媒体使用丰富多彩,并发挥了各自的功能。

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参阅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2]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3]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化学2.北京 人教版,2005.5

篇3: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一、深入探究教材, 加强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探究语文教材, 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 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下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他们养成善于阅读的习惯, 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 提高对语文的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能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能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需要让学生带着情感走入语文教材, 通过文字来和语文课文进行对话,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工具性, 语言作为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媒介, 需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探究,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使他们顺利地进行交际。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把自己的想法流畅地表达出来。

(一) 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 他们才能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 并和教师进行知识的探讨。在主动探究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他们能把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结合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来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深入探究新课改的要求,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学习。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在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下, 学生才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少走弯路, 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二) 采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语文课堂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运用, 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 能通过视觉和听觉享受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他们高效地进行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能把课文中优美的文字转换成图片, 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行阅读, 能让他们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师摆脱了运用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模式, 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 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同时还能使课堂氛围更活跃, 促使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交流, 使教学高效进行。

例如, 在教学《雷雨》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其中的片段,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和观念, 在真实的情节中有更多的感受。然后让学生通过再次阅读课文来增加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并让学生扮演各个人物角色, 通过仔细揣摩来把人物真实形象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多媒体的促进作用, 但是不能夸大多媒体的作用, 一味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知识, 看似热闹的教学取得不了实效。

所以,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 使其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情境创设, 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通过探究, 学生的情感能和课文中的情感发生共鸣, 深刻体会到课文的深意,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理解能力, 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 在互动过程中, 师生之间进行知识探究和情感交流, 能让双方有更深的了解, 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使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在交流过程中, 必定会产生许多的学习信息, 教师如果能认真投入地倾听学生的发言, 这不仅代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而且还能赢得信任, 引发学生讲出他的心里话, 还会发现一些让教师未预料到的错误, 这些错误或许能成为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教师除了要倾听学生之外, 还应该留意他们的喜怒哀乐, 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 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由于班级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理解水平、性格特征等存在差异,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看法也会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 而不仅仅是优秀生。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对象来回答, 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即使学生的回答与文本有出入, 教师也要耐心地倾听, 让他们把话说完, 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不能有半点不耐烦, 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善于关注和倾听学生的教师, 能够发现学生困惑的的问题, 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篇4: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课堂一直死气沉沉,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学得有气无力,导致师生都筋疲力尽,教学质量不高。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探究、乐于实验、勤于思考。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还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努力优化课堂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

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一节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师教学时间安排得恰当合理,教学效率就会相应提高,反之,课堂教学活动不顺畅,教学效率低下,就很难受学生的欢迎。

1.删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如对与新知识联系不紧密的旧知识的复习环节,可以适当省略,为新知识的教学和巩固联系提供时间保障。但是有些和新知识的学习联系非常紧密的旧知识,应该注重复习,在复习旧知识基础上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为新知识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调整导入环节。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导入环节所占时间过多,新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的时间就会减少,但是复习旧知识的时间太少又不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堂导入环节,当新旧知识联系紧密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样新知识的学习效率就会相应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适时穿插训练于各个环节。新课程下学习物理,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尽量避免全班集中练习,要把训练贯穿于各个环节,学到哪里就训练哪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好物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提高考试分数为教学目标,一味追求高分数,培养学生的考试技巧,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性质,并理解加速度的重要意义,笔者设计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小实验,笔者将粉笔和纸同时那在手中,问学生哪个先落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粉笔”,笔者同时放手验证学生的答案。笔者将粉笔和板擦做比较,再次提问学生哪个先落地,学生回答:“同时落地。”笔者再次放手验证结果,追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笔者结合实验,讲解自由落体的性质和加速度的意义。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物理知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积极的探索和学习中,浓厚的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也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摩擦力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为什么可以走路?如果全世界都是光滑的会出现什么现象?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提起了探究的兴致,笔者适时引入摩擦力的教学,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重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和实验原理,还能加强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和验证。然而,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反而是通过让学生死记硬背记忆实验结果,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很难灵活地将实验原理应用到解题过程中。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严重违背新课改教学理念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也不符合现代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没有条件进行实验教学时,可适当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实验过程,辅助学生对实验原理和结论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准确把握,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海波.试论高中生物理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J].成功,2011(21).

[2]孙威立,杨祖念.物理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5: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改视阈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作者/ 王素芬

摘 要: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面临着高考的检验,所以教学效果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新课改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名任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来衡量和约束教学行为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科学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体现,也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探究实践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新课程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面临着高考的检验,所以教学效果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新课改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名任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既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又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的。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要多元化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学,确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永远是教学的两个核心任务。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来衡量和约束教学行为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科学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体现,也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原有的基础怎样,新课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在课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学生要在本课学习中掌握哪些技能,哪些能力应该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该达到什么目标,都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的问题,并且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目标的确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例如,“卤族元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应该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元素组成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其次,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理解和掌握卤族元素之间性质的关系,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最后是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在情感目标的确定上,应该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充实在教学中。

二、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改革开始的,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变了填鸭式、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新的高中化学教材也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的体例和形式的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一定要进行改进,否

则,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效果就无法保证,更别提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应该把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安排的一个依据,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要讲究空白艺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为日后的高等教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三、正确领会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是依照课程标准编制的,因此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深远内涵,理清教材的外延和内涵,适当补充教材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不管是教材自身的内容还是教师增加的内容,都应该明确让学生获得什么认知,提高什么能力,掌握什么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什么改变。教师不应该局限教材,也不应该偏离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都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决定。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验,教师要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化学教学的重点。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四、坚持科学化的学科特色

化学教学与其他教学不一样,实践性和操作性突出,学科特色明显。化学教学要注意科学化,所谓科学化,就是指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课堂教学至少包括教学设计的结构,层次化和有序性。教学设计的有序是每一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一般是按照教学的进程分为开始、新课教学、总结巩固这三个阶段。新课开始时,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教学时间,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这个时间段,要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尾部分,归纳、概括本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化学教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和探究性,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前人总结的科学论断,形成新的认知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注意教学目标的确定,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

参考文献:

[1]方保中。乍看异常,其实寻常:例谈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及反思[J]。现代阅读:教育版,(06)。

[2]姚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质疑能力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篇6: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化学教学;观念;方法;过程

作者简介:顾秋芳,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三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 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6).[2]郭进杰.论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J].教苑荟萃,2009(18).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

邮政编码:215155

篇7: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

【摘 要】新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与科学、美与社会、美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激活教材 讲解授课 想象力 创新能力

新课改给中学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丰富了高中美术教学内容。新课程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形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学。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让美术课堂活跃起来是我长期以来的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大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把教材教“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学教材、“钻”研教材,把教学变成了教书。就拿高中新课程中的美术鉴赏这本书来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的时间最多是在第一节美术课下课之前。在好奇心和新鲜感退掉之后,在学生眼里那些老掉牙的传统绘画、残砖断壁的古代建筑、烂瓶破罐的古代工艺、断头缺臂的古代雕塑等等,根本再也吸引不了他们的眼球。在教学中,我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尝试把教材重新进行编排,不再按照美术作品原来的年代、画种分类、古今中外等条目的顺序,而是以“主题性和比较式”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某一主题与老师之间互相合作讨论,以及对各种美术作品进行比较,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如在讲《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这课时,自编了《最贵的一幅中国画》这个教学内容:先提问有谁知道中国画当今拍卖的最贵的是哪幅画?价值多少钱?然后在互联网上搜索到这件《杜甫诗意山水册页》。让学生通过这些画的研究和讨论,以点带面地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传统特征,并因势利导的引出中国画的另外两个题材《中国人物画》和《中国花鸟画》及其特征;通过组编《中西方人物画比较》来教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还有用《疯子画家――凡高》来讲解西方现代美术,让学生通过了解凡高的坎坷一生和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来领悟西方现代美术产生的根源、发展和成就。

二、提供名作名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起来,利用教学资料,对名作进行分析讲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好多作品的评述都是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同学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不能欣赏到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教师自身下苦功,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既能意会,又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明,风趣幽默而不失感染力。如:《外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中,在几千年的美术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用大量的名画来增强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从达芬奇到拉菲尔、达维特,分别对其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骇的评述,当然也要有重点,否则学生会因多而乱,互相混淆,出现欣赏中名作名家的张冠李戴。

三、注重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局面,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使他们想说、敢说、愿说?学生在校学习,受到知识面有限、社会实践缺乏、收集资料途径少等条件的制约。因此教师不可过于注重探索结果的正确性,否则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例如讲授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如果教师选择多幅学生较熟悉的中外绘画作品,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只会对那些不太熟悉的审美对象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对于《蒙娜丽莎》这幅画,学生们虽然知道,但不是太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内容与同学分享。“为什么这幅画会成为世界名画,流芳千古?”“这种微笑的神秘感是怎样产生的?”“作者达芬奇是怎样的一个人?”随着种种问题的提出,学生们产生了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断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发挥想象力,完善对美术作品更深的思考

美术鉴赏教学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当然,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的摸索和发展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术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弄明白,更要追求讲艺术。其实不然,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了解画者思想情感,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五、充分利用当地美术资源和美术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要求同学们去搜集当地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民间美术作品。同学们在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功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就出来了,又一幅代表喜庆气氛的《五谷丰登》跃然纸上;还有质朴自然的草编的虫、鱼等玩具。这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分析当地民间剪纸在生活中的意义,家居装饰中民俗物品的利用,以及我们当地草编、石雕等工艺美术的经济价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意识。

篇8: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1.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必修包括2个模块, 指《化学1》和《化学2》, 选修包括6个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 36学时.

2.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

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 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 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 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3. 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人教版《化学 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物质, 专题4 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 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 其顺序的编排, 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 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 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教师头脑中要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 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 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的设置, 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 考虑教学设计要点, 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 以提高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多样化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应综合运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多种学习方式, 以达到最佳效果.

4.注意知识情景化, 改变传统教学策略.“从生活到化学, 从化学到社会”,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具体做法

1.结合教材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 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 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 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 从而发现、形成概念.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过程, 变教案教学为学案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 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 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 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 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营造一种较为民主的课堂, 鼓励学生主动自发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发挥其主体.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探究, 创新知识;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 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 才能主动思考化学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

3.引导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的热情

体验学习是指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 通过认知, 体验和感悟, 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与动手, 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现代学习方式, 其中体验学习就是重要的现代学习方式之一.有了体验, 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 而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 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 而且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对于化学实验, 我们应该把实验的关注重点从结果转移到实验设计过程上,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思考而不是那一份简单的实验报告.探索性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好, 启迪学生思维和创造.我们可利用其独特的激趣、探究和创新功能, 组织学习兴趣小组, 设计探索性实验题, 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积极探索试验设计过程.

总之, 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不断改革、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法, 努力提高自己驾驭课堂、驾驭教学的能力, 积极践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定会将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章淳立.高中研究型课程及其他的开发与实施.上海教学研究, 2000.7-8.

[2]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上一篇:购物中心活动策划下一篇:中建防洪防汛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