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论文

2024-05-12

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论文(共11篇)

篇1: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论文

摘要:经济发展促成了社会分工的发展,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不同分支,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传统会计理论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看做是两个互不干涉的会计分支,二者服务于不同的群体,核算方法受不同的会计手段所控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管理者逐渐意识到,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创新的会计理念,而其中最大的创新点就是改革原有的会计思想,转而认为二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共同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活动服务。为了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减少由于部门间隔离带来的失误与核算偏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二者被要求必须加速实现融合。而要完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逐步结合,不仅涉及到会计技术、会计理论、国家宏观会计政策方面的对接,同时还涉及到企业内外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提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基础;内外部条件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同点

(一)相同的会计研究对象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通过反映与监督企业价值运动,从而帮助合理安排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二者的核算对象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二)相同的会计数据基础

虽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各自代表会计工作的不同方向,但是在应对同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时,他们服务于同一企业,依赖相同的信息源进行工作,既都依赖于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记录的经济数据。

(三)相似的会计核算手段

虽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过程中,所面对的会计制度、工作方法和工作目的不尽相同。但随着现实商业世界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国家财政调控政策的进步,二者正在逐渐深化各方面的合作,并逐步趋于一致。

(四)相同的会计职能

事实上,不管是企业管理会计还是企业财务会计,他们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日常工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企业的各类经济业务,强调保障企业经济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对此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而管理会计工作的强调服务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决策,数据取自于企业财务会计系统,这二者的结合是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支撑,而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继承与演化。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的保障

(一)科技手段的结合普遍情况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核算对象和对于核算对象的分析是一致的。在当代企业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要以企业资金运动作为根本,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同时,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渗透,这都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平台。企业会计工作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先进的数据集成系统,使得会计数据在企业内部的传递变得更为有效率。随着智能化会计工作的逐步推进,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工作成果的质量,并逐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融合系统,将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发挥到极致。

(二)会计理念的结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有关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领域的相互渗透与快速融合是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快速提升的重要保障。在会计实践中,会计工作的基本目的是为企业管理层服务,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帮助企业控制生产和管理成本,有效提高利润。而在这过程中,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必须与管理会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了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使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落到实处,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最大化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国家制度基础的结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出现之初,都具有自身特殊的职能,所以二者的结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保证结合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分开进行,二者缺乏实际关联。在已存在完整、适用、先进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下,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国家统一标准,相对于与财务会计较灵活,更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独特特性。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过程中,国家必须制定相关会计政策以加强这两种会计工作的协同性,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管理会计的工作,帮助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的整合和加强企业会计数据在不同部门间的共享,促进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

(四)优秀人才的结合人才是是企业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合理保证。随着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技能。日渐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和越来越高的会计人员从业素质,为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提供人才保障的同时,优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也在为宏观经济的发展创造活力。

三、融合的其他内外部条件

(一)构建融合体系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资源整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而发展新的会计体系,是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的保障。二者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交流并传递信息。与此同时,企业必须积极发展会计人员素质教育,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体系的建设提供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会计人员队伍。财务会计领域的主要改革在于应当及时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及时、准确、可靠的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管理会计工作需要根据企业的独特性、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管理会计的目标来设计、指导管理会计的工作,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适用性。加强二者结合并服务于企业决策的同时,发展科学合理的,正确的企业销售、经营预测。

(二)提升数据信息共享能力的要求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尤其是财务数据的交流,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内部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更加开放的信息传递平台的构建,共同帮助实现企业内部实现财务和会计数据的跨部门传递。在现实的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目标指导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在使用相同数据源信息的基础上共同管理和监督企业现金流,这一点充分证明了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企业应该为会计信息的跨部门交流提供良好的内部制度与环境保障,通过共享的环境实现二者的融合,使会计工作人员意识到会计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三)提升从业者职业素质的要求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提升企业经济管理能力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否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工作技巧,是会计人员能否胜任会计工作并顺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引导会计工作变革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通过专业化培训培育真正适合本企业会计工作的会计员工。提高会计员工的综合素质,不仅在于发展员工的专业素养,还应该培养会计员工的创新能力,使其勇于面对新挑战、接受新理念。通过不间断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的会计实践,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重要性,并鼓励员工帮助企业实现会计资源的整合。这些挑战都要求企业会计员工必须树立新观念,时刻关注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更新会计理念以适应新的会计工作。

四、总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工作作为为企业决策的数据支撑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如何改革会计工作,以保证管理职能的实现是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内部的联合是新时代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一定趋向。新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新的融合技术、融合理论、国家政策、会计人才的全面发展,并且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在这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是企业整合资源以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的要求,企业必须建立新的融合体系与数据共享系统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二者基础数据来源相同的这一独特特性,集成企业会计工作所有方面,促进社会经营管理能力的进步。随着时代的进步,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于财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会计核算体系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领域的完美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着趋同的要求,但依目前的情况来看,仍有较大差距,会计工作者还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02:52—54。

[2]孙雅琼。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财会研究,2015,08:44—47。

[3]叶建木,费伦苏,黄莺。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月刊,2006,14:2—3。

[4]洪康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关系探究[J]。财会通讯,2012,19:13—14。

[5]张雪,李凯旭。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基础与措施[J]。商业经济,2014,10:113—114。

[6]李晨斌,李晓敏。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探析[J]。财会学习,2015,10:114。

篇2: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论文

传统会计的重点在于核算、汇总和监督。

而管理会计则体现了会计岗位纳入到管理范围中去,增加了管理的内容,体现了管理的职能。

高级会计实务所涉及的内容有:公司战略、财务战略、投资筹资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内部控制、成本管理、股份价值和企业价值、套期保值和股权激励、事业单位采购内控投资资产管理等。

篇3: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论文

(一)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二)特征

1. 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使会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接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随时监督。多元性具体表现为:收集信息多元化,提供信息时间多元化,处理信息方法多元化,提供信息空间多元化,提供信息形式多元化。

2. 系统服务的智能性和高效性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人机交互的“智能型”系统,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会计业务的处理速度相对于传统会计有所提高。

3. 数据处理的动态性和实时性

相关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之后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和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时做出决策。

二、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产生的影响

(一)对会计基本前提的影响

(1)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会计主体并不仅限于形式上的“实体”单位或组织,还有各种网络公司存在于此空间中,这就扩展了传统会计主体的外延。(2)会计主体得到扩展后,作为会计主体的一些网络公司为完成一个共同目标在短期内结合成一体,当目标完成后立即解散,使持续经营模式受到冲击,因此要从市场空间和逻辑的角度确定企业是否连续。(3)网络资源的介入使一系列会计信息被信息使用者第一时间获得,然后企业针对某一特定期间进行对比控制,了解其经营和效益并做出科学预测,这都依靠会计分期假设。(4)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丰富了会计信息计量的形式,但并未动摇货币计量这一基本前提,因为无论何种形式的资源的价值都必须以其能为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为衡量标准,而衡量资产价值主要依靠准确的货币计量。

(二)对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影响

传统会计只注重现有投资者,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在股东从企业获得信息成为比较简单的事,潜在投资者日益成为会计信息化时代一个重要的信息使用群体。对这个群体需要提供实时的、面向未来的、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信息。另外伴随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涉及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的会计核算资料都会汇集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这就淡化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凸显了监督职能的重要性。

(三)对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先后制定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相关的专门制度。但由于现行法律制定时以会计手工操作为假设,以盖章签字为认定标准,面对这些不适应信息化发展和阻碍信息化进程的情况,“需不需要修改《会计法》”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三、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及存在的风险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到来,我们看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它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提供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辅助信息的系统,为会计相关事务的核算、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逐步实现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成为会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有收益就有风险,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1)职责集中风险。随着数据处理的集中化、程序化和自动化,以往由职责分离而形成的相互制约已消失,手工系统的分散职责都汇集到软件中,产生了由职责集中而带来的风险。(2)财务软件风险。一种是选择财务软件失误而产生的风险;另一种是软件未经严密测试所导致的数据记录处理风险和信息报告风险等一系列风险。(3)会计信息保护风险。由于大量会计信息都保存于磁性存储介质,磁性存储介质易损、易删、易改、易磁化的特征使信息的保存难度增加。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些设备故障,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连续性。(4)网络风险。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病毒或网络漏洞等对一些敏感信息和未经授权的信息进行恶意的访问和窃取,给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带来很大的危害,需要防微杜渐。

摘要:作为顺应时代的产物, 会计信息化将传统会计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了一起, 成为会计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会计信息化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传统会计,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夏鑫.会计信息化的客观要求分析及思考[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0, (2) .

[2]赵中元.会计信息化问题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7) .

[3]韩芳.浅谈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10, (9) (下) .

篇4: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论文

【关健词】实证会计研究;规范会计研究;结合

实证会计研究的依据是观察到的会计实务,其目的是解释和预测实务,而其关注的则是经济和会计的有关现象。因此,要采取恰当的方式,通过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分析,有机结合运用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与此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进一步发展好完善好会计研究的方法。

一、实证会计研究

实证会计研究把实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会计学里去的研究,它的研究方法是从个别发展到一般。从总体上来看,从特殊发展到一般的归纳模式是具有一定的归纳性的,但是,和传统的归纳法相比,在产生结论的过程里有所不同,所以可以称之为归纳法的新品种。

二、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比较

1.规范会计研究的优缺点

(1)规范会计研究的优点

对于规范研究来说,从假设到初始理论的命题推导出下一层次的理论命题,并演绎和证明某一命题。在对理论进行实践检验以前,可以预先对理论进行检验,加强规范会计理论的严密的逻辑性,这有利于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同时也有利于会计体系的研究。对于规范会计研究来说,它可以有对自身的会计理论进行检验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发现其中的错误,同时发现其中理论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提出先进的理论命题。

(2)规范会计研究的缺点

对于规范性会计研究来说,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忽略了作为演绎逻辑推理起点的假设,同时也忽略了前提的判别和检验。对于规范会计研究来说,其结果通常因为缺乏经验而代表了个人的观点,除此之外,还代表了个人的论断。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会计研究忽视了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同时也不注意会计主体的行为因素,仅仅是把会计环境里的不同利益集团简化为一个总体来对待。

2.实证会计研究的优缺点

(1)实证会计研究的优点

对于实证研究来说,其前提是评价规范会计研究,对于规范理论赖以依存的前提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然后对于规范研究结果进行肯定或否定。对于实证研究来说,它重视研究会计主体行为,同时注重研究会计主体的动机,与此同时,引入大量的经济学研究理论和成果,举例来看,有契约理论。这样的研究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宽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围。对于实证会计研究来说,其广泛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会计理论的可信度。运用实证会计研究来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实务,说明现在的会计实务程序和方法在应用程序上有差距的原因,并对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进行解释,也没有对一些已经发生 但尚未通过数据搜集和分析获得系统性证据的现象和实务提供解释。

(2)实证会计研究的缺点

实证会计研究有一定发的缺点,其过分强调模型化,同时过分重视定量化会直接导致对一些次要因素的忽略,这样一来,直接导致研究对象过于简化,研究的系统偏差也会发生,这样一来,其“ 可证伪性” 遭到怀疑。因为实证会计致力于通过有线的事实,同时力图通过现象来证明问题,所以其研究结果有一定的概率性,兼具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其“ 可重复性” 遭到怀疑,和规范性会计研究相比,实证会计研究在时间上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长久以来,它会影响对计实务的指导,同时影响着对会计实务的预测功能。所以,对待两者的正确态度应该如下:

①规范性会计研究必须建立在实证会计研究的基础上, 同时,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命题。在进行会计理论的研究里,研究者必须尽最大可能排除价值判断,同时要侧重于通过实证和近似实证的研究来揭示客观的会计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外部联系。在这一基础之上,通过指导会计准则为目标,通过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构建规范性会计理论。除此之外,缺乏缺乏实证研究支撑的规范会计命题可能是空洞的

②对于实证会计研究来说,它必须服务于规范会计研究,在规范会计研究提出的命题为目标规范会计理论形成后,必须使其在应用里接受检验,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发展。如果实证研究脱离了规范研究,那就会变成盲目和凌乱的研究。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两种结合的理想模式,通过两种会计研究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保证会计理论的结构的逻辑性和紧密型,另一方面可以为会计理论的真实性提供依据,同时又保障其精确性,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研究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历史和现状,很容易得出结论,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基本上是规范研究,很少有实证研究的理论。这样一来,会计理论会缺失应用价值。所以,必须加强对于实证会计研究的力度。在当前,会计研究领域里问题层出不穷,举例来看,现在我国对于资本市场研究和行为研究已经出现,而对于规范性会计研究和

鉴于此, 必须积极推行实证会计研究,尤其在当前, 会计研究领域内新的问题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虽然现在西方国家里对实证会计的研究仍方兴未艾,但是我国必须保持清醒,出现新的研究理论不是对原有理论的否定,它是对整个理论系统的综合发展。

三、结论

尽管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不能从根本上分开这两种研究方法,应该把它们进行有机结合。对于实证会计研究来说,其最终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这样一来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可以满足教学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研究,有利于规范会计实务,举例来看,可以进一步满足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政策辩论的需求。通过把实证会计研究结合规范会计研究的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裘宗顺.试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J ].财务与会计导刊, 2X() l , ( 9 ).

篇5: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中,会计模拟实务在反映企业的会计流程中可以清楚看到原始凭证,两门课程各有特色。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高职电算化教学中,在保持会计电算化本身的特色,突出本身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从教学资料准备,教学所用分录、教学方式等几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务;结合

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侧重在上机的操作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软件的操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迅速的适应公司的会计系统。模拟实务在手工方面体现出企业整个会计的流程,以及一些会计的最基本对原始凭证的处理流程。目前的高职学校中都是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分别授课,事实上,企业的实践过程中都是能够实现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系统的统一。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也可以在会计电算化的授课中,在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保持电算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资料,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一、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

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典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和管理决策三大系统。高职教学中的会计电算化主要讲授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应收、应付账款子系统和报表模块子系统。高职教学中重点讲授电算化的基础知识、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及固定资产系统。其中总账系统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也是会计电算化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报表系统也是电算化会计的.重点。

二、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比较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均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未来在企业工作实践的一种模拟,各自有其特色。

1、两者有着共同点。电算化与模拟实务都是在遵守基本的财经制度及会计法规的基础上,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及会计方法上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两者一样都能编制出企业的会计报表,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是基于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共同性,才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前提。

2、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又保有各自的特色。教学过程中,不同操作人员的不同权限及各种时序控制,输入控制等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非常熟悉自己的身份,能够熟练操作,完成各个会计流程的处理。但一般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无法看到企业实务中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这是一种遗憾,也是电算化中惟一的与企业实务脱离的环节。而会计模拟实务完全具有在原始凭证方面的特色,学生可以看到增长税发票、支票等原始凭证。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普遍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电算化为重点,同时融合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材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两门学科上的教学统一,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实务,胜任未来的工资。

1、在教学资料上的融合。以用友通的财务软件为例,说明模拟实务的材料如何同时可以在电算化上总账系统进行应用。模拟实务的教学资料需要提供的资料如下:企业是否外币核算,是否对存货、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分类。

编码方案,包括存货分类编码级次、客户和供应商分类编码级次、部门编码级次、结算方式编码级次,科目编码级次。

数据的精度。主要的人员的财务分工,如账套主管、出纳、会计、等等。公司的部门档案,包括部门编码、部门名称。公司的职员档案,包括职员的编号,职员的名称、所属部门、职员的属性。公司的客户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公司的供应商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

地区的分类,包括分类编码和地区的名称。

客户的档案,包括客户的编号、客户的名称,所属分类码,客户的简称,及所属地区。供应商的档案,包括供应商的编号、供应商的名称、供应商简称、所属分类码及所属地区。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表,包括科目名称,辅助核算,方向,及期初余额。凭证类别,包括凭证类别,限制类型,限制科目。结算方式,包括结算方式编码,结算方式名称,票据管理。项目目录,包括项目设置步骤,设置内容。辅助账期初余额表,包括设计日期,凭证号,部门,个人或供应商、客户,摘要,方向,期初余额,科目名称,项目名称。

2、教学分录的准备。在基础数据准备结束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有了合作的基础。下一步,教学分录的设计可以为两门课共用。基于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教学分录应该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各个科目,业务设计涵盖日常的经营业务,企业的投资业务及企业的筹资业务等三大方面,在各个业务后面附带原始凭证,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

3、教学方式进行。笔者认为在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轮教学资料可以采用课本后面已经附带的资料,通过这种练习,目的让学生对电算化的系统逐步了解,掌握各种必要的操作,熟悉电算化系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初步掌握;当第一轮教学结束后,第二轮练习资料可以将会计模拟实务整合过的材料带入试验室,让学生在了解原始凭证的基础上,将模拟实务的资料在电算化系统上进行演练,这样才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在高职教学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还需要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反馈进行调整。通过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统一起来,使高职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健:会计电算化纵横谈[J]、财会月刊,,(3)

篇6: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论文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高技术水平学科,特有的专业性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满足企业需求,输送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上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成为教学难点。本文结合会计教学经验,对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1.会计理论教学现状的不足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枯燥、无味

在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作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加以简单的练习,并没有学以致用,将理论用到实践中去,对于学到的知识,学生很困惑,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实际生产企业的业务操作,课堂理论知识也没得到及时训练,这样学生很容易将知识点混淆,甚至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由此教导的学生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再者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气氛其实很枯燥、无味,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融入教学中。所以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改善课堂上的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1.2 期末考核办法单一,不能满足就业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财务工作都是有计算机完成的,例如现在银行的柜员的工作内容,每天只是跟几个科目打交道,主要工作内容是审核业务种类、凭证要素与合法性,而账务处理、账簿登记、校验平衡、报表生成等活动全部由系统完成。企业的财务工作,企业财务软件使工作大为简化都是借用财务软件完成。我们现在大多数在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考核都是平时分占30%,70%是期末的闭卷考试,而平时分也就是考察学生出勤,这样会导致学生认为上课我来了,平时分就有了,及格万岁!这样的考核办法使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习到,毕业后走入社会,发现课本理论知识什么也没有掌握到。期末闭卷考试又很形式化,学生只要在考前背水一战,背答案、背习题一样能轻松通过考试,导致考生平时不努力、看重分数轻能力,根本考察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难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2.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2.1 注重课堂实践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的基础,学生掌握的好与坏与会计基础的基础教学密切联系。课堂实践其实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对于一个刚入大学的新生,刚来新环境的不适应,对于有关会计的核算基础、基本假设和会计分录等知识相对抽象,这就需要与课堂实践相配合。特别是讲到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章节,学会做“会计分录”是为后续的“记账凭证”教学打下基础,如果在教学之初,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模拟训练,通过幻灯片或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们讲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填写方法,同时通过课堂实例演练巩固知识,迅速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则学生在对以后的“记账凭证”学习中,也能够较快地掌握更深入的知识点。

2.2 与校企结合教学

会计教学的目的在于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该加强校企的合作教学,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除了基本课堂的理论教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践进行现场教学,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到岗位实习,进入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这样能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并提升自身实践经验与操作水平,为将来就业时,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从校园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3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专业课程学习之后,会计知识的相关概念将更加的抽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靠与校企合作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基础的实践教学必须在校内就要学会、学懂,这须建立一个设备较全的实验基地,通过实践操作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化地理解专业知识。为了达到会计模拟实验课的建立的目的,作为专业教师,应根据企业需求精心设计会计模拟课题,利用仿真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充分利用学校搜集和掌握的资料,让学生能更早接触到原始的`发票、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知识后,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为期两个月的实践模拟,让学生仿佛身处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能够更加地掌握对一段时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进行消化总结,对会计核算工作取得全面、直观、系统的认识。此外,因为现在的财务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对学生的校内实践教学中,注重会计电算化与纯手工处理相结合,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的实际应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立与时代进步的财经实验室,引进先进的微机,并全部进行教学联网,用于学校的电算化教学。引进最新的会计电算化模拟软件,让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实习。

3.结语

篇7: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浅析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的基本概念,继而就两者的融合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深入地探讨采取何种有效措施,能够有效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业发展迅猛,现阶段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企业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对企业自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重视,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效结合。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和财务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了越发显著的作用,企业自身的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会计工作的影响,而二者的融合同样和企业经济效益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概述

(一)基本概念

管理会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会计核算、统计,其二是管理控制,在具体的使用当中,还综合应用了多个学科,比如现代管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等,由此来完成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测、控制,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服务。

财务会计按照会计计量准则,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信息进行准确的反映,由此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参考,方便企业管理层人员更好地把握各项经济信息,由此做出正确的决策。

财务会计活动各项财务数据对于真实性具有很高的要求,为此财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工作原则进行。

(二)二者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二者是不同的,但是这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自身各项财务活动,但是以往财务会计活动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形势。

当前经济市场环境风云变幻,加之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自身的弊端日益暴露。

现阶段,财务会计以往的活动方式也在逐渐改善,但是这一转变和适应必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财务会计的不足必然会严重影响企业将来的进一步发展。

较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管理会计的应用无需浪费过多的时间,然而我们知道管理会计无法独立工作,它的顺利进行是以财务会计活动为基础的,

所以企业必须积极地研究和实践,加快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的融合和发展,更好地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原因

从多个层面讲,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二者都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企业的结构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基于这一发展形势,二者的融合已经成为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外部因素

根据对会计发展史的分析,企业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必然会发生分离。

但是当前社会条件下,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更多更新的交易形式不断涌现,由此出现了很多新的经营业务,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当中涉及的信息量必然会骤然上涨,类型也纷繁复杂,企业以往所采取的财务会计已经难以很好的处理这一问题,其弊端日益暴露。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财务会计对企业信息的处理工作更多地局限于原有的标准和规范,而企业信息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会计规范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优化和改变。

管理会计自身的灵活性则相对较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新颖的信息手段和方式,从而更加高效的对企业财务信息予以更为准确的分析,极大地提升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

然而管理会计各项工作必须建立在财务核算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实行管理会计时必须实施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必须切实发挥其基础性保障作用。

(二)内部因素

经济形势的改变,企业内部经营也在随之调整,各个经营环节的联系更加紧密,以往根据职能划分界限也逐渐淡化,职能和业务慢慢交叉在一起,这也充分反映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的一个趋势。

现阶段企业的竞争更多倾向于人才、技术等层面的较量,技术和人才等因素在企业经营和决策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因素无法通过财务会计很好地展现出来,必须由管理会计提供相关因素的信息资源。

三、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效融合

(一)增强先进的会计观念

要想实现二者的融合,首先要求会计工作者必须端正自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念。

科学的会计观念是实现二者融合的基础,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建立了相应的会计观念,则可以极大地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

现在一些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活动非常简单,仅仅局限于经济信息认定、记录、报告等内容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的作用。

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积极的转变对会计活动的认识,带领企业走出误区,充分重视会计工作对于管理的重要促进作用。

长久以来,对于会计人员的工作存在很大的误解,甚至简单认为他们是记账员,企业同样也没有对其提出过多严格的要求,只是希望他们进行熟练记账、算账即可。

很多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也不高,对会计知识的掌握不全面,业务能力不足,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价值不高,对于企业决策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甚至会对决策活动造成误导。

因此,企业必须对会计工作引起十二分的重视,一方面从外部着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内部会计人员的培养,促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显著提升。

(二)融合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二者的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保障融合质量,防止相关问题的发生。

在完成二者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首先明确二者的概念及其内涵,由此更好地了解两项工作,有效的组织二者的融合,促使两项活动的作用更加充分发挥。

然而,企业对于二者的融合不能急于求成,过于冒进,需要基于企业以往财会系统合理整合企业自身的会计体系。

管理会计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较为单薄,企业如果想要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

在二者融合时,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出现任何问题,因为一旦任何环节发生故障,必然会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融合过程中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每个基础,确保稳步走好融合之路,最终有效完成各个环节对接活动。

(三)建立完备的会计制度

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可以参考各项财务准则。

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各项财务准则,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财会制度,然而缺乏相应的管理会计制度。

因此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管理会计制度,规定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更好的服务企业经营活动。

(四)积极使用信息技术

两项会计工作所统计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出入,但是数据来源是统一的,同时管理会计数据是依赖于财务会计而存在的。

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合理地分享二者的信息,由此来实现融合目的。

详细的讲,可以从下面两点着手做起:首先,建立一个共同的信息目录,对两者信息予以系统全面地整合,尽可能将相关数据囊括在其中。

其次,基于信息目录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继而完成系统和企业ERP系统的融合,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便捷化,由此完成对会计账簿和凭证设计优化和改善。

(五)组织机构优化升级

现在国内很多企业中都不存在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通常在财务会计中涉及较多的管理会计活动,这不仅加重了财务会计负担,同时也使得管理会计非常混乱,影响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所以应当先完成二者的有效分离,进一步组织二者的融合。

四、结束语

综上,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发展,企业结构液发生了转变。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进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

在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夯实会计基础,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完成二者的融合,否则融合工作难以推进,同时还会对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造成负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

[2]刘艺.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财经问题研究,

[3]秦高翔.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

篇8: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论文

一、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关系研究

(一)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经营预算等等,通过各个预算的整合形成了企业的预算体系。预算能够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量化,并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预算管理不仅使得企业中的全部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同时还能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自身具备很多作用:加强内部联系。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统一组织活动,让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不同项目和环节更加全面地联系和了解,能够加强企业不同项目和预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优化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管理将很多预期目标进行综合预算,保证企业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并不断完善目标规划,能够使得绩效评价体系更完善地建立;为员工的工作提供动力。预算时,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发展预测,防止出现经营、投资等活动没有依据,通过可以帮助企业工作人员更好地发展。如今,预算管理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并且为企业管理带来了积极影响,通过制定、管理、评价、鼓励等手段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会计核算概述

企业的会计核算是指利用货币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的预算进行系统地整理和记载,并制成会计报表,从而成为企业经营中可参考的数据。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有成本计算、复试记录、登记账薄等。这些方式通过将会计要素进行监督从而达到某种效果。会计核算作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全面性。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很多的计量工具,同时还需要一些不同的度量。这些都能在会计核算中起到作用,利用此项工作能够将企业的全部财务支出和收入以及不同的经营环节中所形成的资料和财力、物力的消耗进行统计和计算,并形成财务记录。这种记录较为全面和综合;整体性。会计核算需要将所有的会计对象进行记载,需要保证数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会计核算会很好地将所有的数据连续计算,不会间断,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全部内容形成一个整体。

(三)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差异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在使用方式存在差异。预算管理的使用方法较多,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项目特点使用相适应的方式,而会计核算的方式是比较固定的,不能随意进行改变;其次,管理内容不同。预算是将企业的所有活动进行调控,并且着重于组织配置,而会计是对经营活动的一种体现和描述,注重于在企业经营活动发生后进行核算;最后,预算管理只是企业自身的工作,而会计是有法律限制的,需要履行法律规定。

(四)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联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首先,两者的工作目标一致。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完成预期目标,并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两者的方法形成有共同点。预算管理及会计工作都是通过对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量化,并通过计算、采集、整合等方式操作;最后,两者的都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不同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

预算和会计两者虽然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但是有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企业只有将两者协调统一,并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财务管理工作服务,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和项目进行预算和规划,并优化管理环节和相关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的重点是为了帮助企业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的决策影响。目前,很多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在预算过程中,没有将理论更好地联合实际,对于预算较为粗糙和随意,没有仔细并制定计划。同时由于预算管理应将各个预算进行量化,而很多企业预算时,忽略了这一点,对于战略预算过于关注,没有为预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这项工作的性质、目的和具体内容不够清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不能很好地应对企业的预算工作和变化。

(二)对预算管理的运用不规范

预算管理需要按照数据进行具体的操作,而在具体预算时,企业多使用原来就存在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各个部门制作出来的。然而很多部门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制作出来的预算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不是很大。如果企业应用了这些原有资料进行接下来的预算工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无法保证高质量且准确的进行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较为重视,同时预算对象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汇总,然而企业在此工作中,并没有及时更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财务和资金状况,因此使得新一轮的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现实意义。在预算时,运用方式不科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运用过程不够规范。

(三)预算管理的市场消息获得滞后

由于预算管理中的编制难度不大,程序较少,因此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市场的讯息反应,使得具体操作时,不能针对如今的时代变化进行有效地预算,且预算方式和规定经常更改,由于企业是不断地发展的,其发展需要依靠一定的市场信息来进行战略和政策的更改,如果预算工作不能及时更新市场变化,就无法让让企业更好地制定战略和政策。工作人员在具体预算时,没有固定的参考规定,因此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了预算成本,形成的预算没有实际作用,不能真正地为企业带来价值。预算如果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会导致整个财务管理混乱,无法将企业的筹资、投资、成本、管理等财务状况及时整理并汇总,企业无法更好地根据数据了解其经营状况,并影响了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这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存在着更多的压力,无法迎接挑战。

三、企业有机结合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

企业应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现代化管理方式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结合。可以引入电算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算过程和工作量,使得核算工作简单化,这样能够让相关的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经历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预测、调整和研究。同时,利用会计核算能够弥补预算管理的不足,将工作做的更加仔细和精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和网络时代,企业应该明确高科技的重要性,组织员工学习关于两者需要的软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避免员工产生太大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无误差性,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核算和预算中。

(二)协调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并规范运用

企业应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互分离,并单独运用,通过采用预算编制实现二者的完全独立,并协调两者的关系。工作人员应先将会计核算的结果算出,通过处理写进预算表格中。考核时,应利用数据和信息进行参考,即以会计核算为依据,而预算管理作为主要重点工作。由于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其较为重要,然而如果没有足够和细致的数据提供,就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通过以上的方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以帮助两者独立运作却相互协调,以为公司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预算工作时,应使用最新的企业经营资料,让专业部门进行表格和数据的统计和制作,确保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及时更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形成一个集预算和会计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实现运用的规范化,以真正地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

(三)结合预算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使用差异处理

企业经营中,通常会利用会计对营销、生产和收支进行预算和处理,预算时主要以生产经营中制定的具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企业需要衡量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按照一定得标准再一次预算,这样才能对预算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责任预算为了明确划分员工的责任和负责项目,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问责,遵守责任履行规定,并制定科学的工作分配方式。在进行物力和人力的支持时,制定合理的转移价格,能够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及时掌握预算工作的进展情况。

与此同时,由于预算管理和会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应结合这种差异制定差异处理法,并理解差异的存在。首先,为会计核算设立独立的科目,将模糊的事项集合,并全面记录,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进行判断;其次,定期对两者工作进行讨论,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仔细分析;再次,已经分析出的责任差异可以利用预算和核算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不可预计中记载模糊责任人差异,并充分考虑到前期模糊事项的各方面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在两者单独运行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并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服务,在掌握自身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进出上制定有效战略,并保障顺利地发展。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够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量化,并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其不仅使得企业中的全部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同时还能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证。而会计核算利用货币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的预算进行系统地整理和记载,为企业经营提供可参考较为全面和综合的数据。通过将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将模糊的事项集合并全面记录,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地位较为重要。在这个环节中,需要通过会计核算来完成工作任务。虽然两者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通过对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深入研究,发现两者差异和联系,并通过分析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措施和对策,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吕晓继.基于全面预算的制造型企业集团业绩目标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陈雯.ABC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案例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3]黄旻.T寿险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李绮玉.工业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关系探析[J].中国市场,2010

[5]杨志军.基于治理导向观的企业集团预算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6]刘俊茹.企业预算管理历史分析及未来展望[D].厦门大学,2011

[7]谭宁.长铁旅服有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

[8]于红军.济南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

[9]曹欣.中小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实现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篇9: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论文

关键词: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

引言

会计是一门非常讲究实践的课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改革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学校这两方面入手,找出相应措施,解决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这一难题。职高扩大招生带来了毕业生猛增,教育部针对人数众多的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要求学校从根本上不断改革会计教学方式,而随着这些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更多的问题,其中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就业实践无法有机地结合,最终导致“学无所用,用无所学”。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根源上入手,分析为何会产生这一现象。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及脱离的背景

在分析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探讨这一问题产生的背景,才能结合实际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最近几年的毕业生去向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职高的毕业生主要负责企业基本的会计做账以及对企业资金循环进行监管。相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职高毕业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有所欠缺,所以要想有竞争力,职高毕业生必须在岗位适应能力、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上有所提高。

而目前,我们职高毕业生在一线操作能力上却严重缺乏实践能力,产生这一现象与以下三个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学生方面讲,职高生源不如高校生源优良,而且有时生源会是初中毕业生,因为年龄尚小,对各类事物缺乏感知以及理解能力;从教师方面讲,教师长期专注于教学工作忽视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从学校方面讲,学校为不断适应教学课程的改革,而更专注于理论教学的改革。所以,想要解决职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弱的的难题,我们必须从这三个背景入手,逐层分析,并找出原因,才能做出有效的对策。

二、从背景分析找原因

首先,我们先从学生方面分析。第一,因为职高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相对比较弱,而且他们之前对会计这个专业完全没有概念,所以在开始之初必须要让他们对会计学这个体系有所认知,所以在讲授的时候要按照会计教材的章节依次讲解会计工作流程,但是因为学生有自己的学习障碍,因而教师不得不放慢脚步讲解这些理论,进而使得理论与实践比例不恰当,最终促使整门课的达不到实践的目的;第二,珠算、点钞、财会数码字书写等基础技能,需要长期的训练,而学生对这一系列的技能却感到烦琐,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而打消,并对实践课产生厌恶,这一点不容忽视;第三,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过于依赖教材上的知识而缺乏变通,在账务管理如仓储核算、成本核算会计等过程中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其次,教师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职高学校中的教师队伍的素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这毋庸置疑,但是因为教学任务、教学进度的影响而让教师只满足于教材书面知识的讲授,加上教师所举的实例老套、对于会计实践的最近动态以及出现的新问题都缺乏了解、很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致使与时代脱节,所以在专业实践这方面无法深入地指导学生;第二,毕业生要参加工作往往要进行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考试,学生需要这一类考试的指导,但是教师却没有参加过这一类考试,所以对这些专业技能考试中的税制、新会计准则没有深入的了解,无法开设此类课程满足学生的要求。而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他们需要的知识,但是面对学生这一呼声,我们教师却无能为力,这的确有违教学目标;第三,职高的教师因为学校要求、职称评选,往往更专注于课题研究,忽视财会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教学枯燥无味。教师单靠沿用老旧的“填鸭式”灌输法,就算是实践也只不过是简单的习题训练,根本谈不上实践。

再次,从学校方面讲,第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一味地追求理论创新,直接照搬高校相关创新模式进行课程设置,而没有真正分析学生的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不仅会让职高会计专业教学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也会使本校的教学大纲不能完成国家要求的改革目标;第二,在教科书上,选用的教材太过老旧,一些案例素材老套并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这些教材理论并没有反映会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最新观点;第三,教师队伍不够完善,理论教学的研究人才多不胜数,而在实践教授这一方面的人才很少,教和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学质量大大受到影响。

三、解决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脱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了解到我们要进行改革必须从学校、学生、教师三方面入手,才能解决当前职高会计教学面临的压力。同时事实也证明,传统的教学法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所以相应的改进措施也必须要紧紧依靠这一主题。

在学生方面,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专业有总体的印象,明白经济环境中需要的是有专业理论知识、娴熟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要在学校教学目标细化的条件下,激发学生不断锻炼实践技能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让学生到课堂上进行珠算、数钞比赛等,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专业技能训练中。而对于学生年级小等问题,我们要学会将那些枯燥、陌生的专业术语,带入生活中,举出例子并深入浅出地教授,最后再归纳,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师方面,教师要学会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运用幻灯片等方式使技术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有趣。在提高实践经验上,要在学校的鼓励下,积极参加企业学习的相关进修,并以理论为先导,在实践之后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向学生循序渐进地介绍教材章节内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切合。

在教学方面,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实用性财务人员,在课程设置上将有关专业课程适当分解为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的专业知识两方面,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兼顾到学生的需求,如当讲到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及报送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时,不时添加一些资格考试中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在教材上,可以采用学校和企业合作制,即企业提供相关实例,再由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将这些实例内化为素材,添加到教材中,以达到实用的效果。而在教师队伍上,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修,了解当代经济环境下会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结

总之,在现在的会计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入手,紧紧围绕经济环境的需求进行教学,相信这一状况会很快地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陆萍.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会计之友.2008;8.

2.王玉兰.对金融危机背景下职高高专会计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 ( 12) :110 ~ 111.

3.柳青.关于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的问卷调查[J].财会通讯.2009;6.

篇10: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论文

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杜荣恩

【摘 要】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都是在吸收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二者既有一些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本文就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相同点、不同点作一简要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说明二者相互吸收有助于促进各自的发展,进而对财务管理的学科属性作一探讨。

篇11:浅析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

会计工作是一个复杂和繁琐的过程,是借助凭证和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单位或企业的资金,展开一系列的监督、审核以及综合分析的工作,从而完善会计信息;而现代化的会计工作,虽然有效地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存在很多缺陷,对此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体系,以及增加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分析

1、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会计工作,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手动工作,从而利用现代化的数据管理系统,对于单位或企业的资金信息进行系统化和综合化进行控制、管理和审核,有效地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化和智能化,并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升级,从而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体系的完善。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联系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升级,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自会计电算化的诞生,不断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有关会计电算化技术、制度、组织等相关事物的发展,从而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会计电算化只是简单地将会计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自身还有很多的缺陷和发展的空间,对此会计信息化也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三、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差距

1、差异比较

(1)在任务目标方面。会计信息化主要为了实现会计工作实施中的问题预测和处理、会计工作中的监控,以及工作后的综合评价会计信息体系,也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

(2)在理论应用方面。会计信息化综合了传统人工会计工作的理论、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信息生态学理论。而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为了完成会计业务,所以只是结合了传统的会计理论。

(3)信息体系涉及方面。会计信息化涉及的信息系统非常多,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像事前内部控制中的决策体系、事中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事后的评估和综合分析的体系,同时也涉及企业内部的业务部、管理部以及决策部。而会计电算化,主要涉及会计工作的可算体系。

(4)系统地位方面。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财务业务中,属于核心的一级系统,同时也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会计信息化系统,属于信息孤岛,主要属于最基础的财务业务处理系统。

(5)在技术功能方面。会计信息化是将物流、财务、信息和业务融为一体,不仅具有会计业务核算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会计信息管理、综合分析、评价和决策的功能,使其会计流程更加完善和优化。而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主要就是为了完成会计业务核算。

(6)在信息传送方面。会计信息化的信息输入,是通过企业的各个部门,或是企业外部的机构等单位来获取的大量信息;信息的输出,也可以从企业的内部部门、外部机构等单位直接输出。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输入输出,则都是由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自行将数据输入单机计算机中,输出由计算机的输出模式控制。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通过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比较,发现会计信息化具有目标全面贯彻、功能齐全、技术手段多元化、动态控制、智能信息处理、储存和输入输出、企业信息全面化建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特征。

四、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处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1、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意识,完全处于摸索性前进的阶段;同时大多数的企业或单位,存在重会计处理,轻视信息管理的意识,对此没有正确地意识到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会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都意识到,传统的会计业务核算的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且常常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计算误差。但是目前有些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应当按照计算机管理的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完善的人机结合的会计信息和处理体系。

2、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虽然我国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非常到位,但是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网扩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理论的完善等,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且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企业工作人员要学习的内容,也从原有的专业知识增加到计算机操作,以及会计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对此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财务数据软件功能的学习,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不断地学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安装技术,从而更好地迎合国家现代化会计信息化和电算化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会计软件功能不优化

会计软件的功能、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和经济效益;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中,计算机软件存在保密性差、不安全以及模块之间缺乏联系和通用性,使其会计信息化难以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化的业务目标、功能技术、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智能处理等难以发挥和更新,对此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增加企业资金流动中多种模块的衔接,像固定资产、薪资、转账、资金流动查询等模块;还要不断提高会计软件的集成化和系统化,有效地达到数据安全交换、资源共享、会计工作透明化、综合化等功能。

五、总结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不仅存在一定的联系,还存在一定的区别。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更加确定会计信息化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的同时,增加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以及优化会计软件功能的措施,来更好地促进会计工作和处理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娟.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14): 39-40.

[2] 王亚红.浅析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改革与开放,(10):87.

[3] 李美春.浅析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5):244-245.

[4] 王绮玲.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127+129.

[5] 邸楠.简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时代金融,(30): 21+24.

上一篇:秋游的学生作文下一篇:ps魔术棒的使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