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小学生周记

2024-04-15

散步的小学生周记(精选6篇)

篇1:散步的小学生周记

星期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散步,我们走了好远,走到了唐延路中间的绿化带上,在那里我给妈妈展示了怎样玩那些运动器材。

我在跑步机上飞快的跑,如果跟不上了,就跳起来,在划船机上快速的运动,并且在广场和妈妈一起玩纸飞机,我出了一头大汗,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冰激凌,真好吃!

篇2:散步的小学生周记

今天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奶奶一起去楼下散步。我们沿着运河边一直往里走,一路上我看到有运河的码头就和爸爸下面看一看,那里有两个叔叔在吹乐器,妈妈告诉我他们在吹小号和萨克斯管,我觉得乐声很动听。我还看见运河的水满了上来,把小路都淹掉了。

今天的`散步真是别有一番景色!

篇3:散步的小学生周记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就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这番话道出了写作的真谛。写作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 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和内在修养。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中生作文现状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课堂, 看到的又是怎样的现象呢?一位同学曾这样描写作文课:“教室里静得可怕, 所有人都在为写作文冥思苦想着。他们的姿势都古怪极了:有的把手插在头发里, 目光在脚尖附近游来游去;有的把脸贴在桌面上, 想借用这冰冷的桌面来冷静冷静自己的头脑;有的索性埋在语文书后边, 只露出两只绝望的眼睛, 死死地盯着黑板。”学生因此将写作课称为“可怕的课”。每每看到这些文字, 我的心里都会隐隐作痛:写作课上学生怎么变得如此的茫然?我们对写作的快乐感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陌生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技巧, 学生写作文”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也是被人们认为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长期以来, 人们似乎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 而没有从更深的层面去反思这样一种写作教学模式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让学生学会了什么。

当前, 作文教学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不能摆脱“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 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协调交互作用却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 颠覆了“学”和“教”的关系, 从而淡化了学生主体性地位。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深思。

二、“拨开云雾见天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一个人写文章, 无论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 都应是自我感情的一种宣泄, 都应把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情感表现出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写作应“本于内心的郁结, 发乎情性的自然”。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应该尊重生活的真实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机械的写作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理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找回学生失落的写作主体性, 引导学生以真话抒发真情, 认真体味自己的情感和独特感受, 这样积累下来, 情感的日记就会日渐丰厚, 自我的情感就会找到归宿, 写作的主体性地位也才会得到体现。那么具体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写作主体性呢?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过,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 那么作文作为一种活动, 一种自然的社会活动就不应该搞特殊化, 而是应该把作文写作生活化。

每人每天都有思想的活动, 都有情感的产生。或是旧情旧思的重温与延续, 或是新情感新思想的萌生与发展, 它们有时间的长短之分, 也有程度的深浅之分, 长的深的容易引人追寻, 短的浅的则往往如轻风拂面, 难留痕迹。如果不及时把这些思想和情感定格下来, 它们就会从学生的脑海中消失, 越来越缥缈, 以致趋向于虚无。

因此,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每天都写一点所感所悟, 哪怕只有十几个字, 几十个字。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 每一天都有它的特殊之处, 所以把平时的点滴积累起来, 到真正要用的时候一定会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不愁言之无物, 笔下无话。年轻的生命经历中, 少的是大喜大悲的遭遇, 多的是因不经世事而触发的感受。我随手摘录一些予以证实:

“我有一只玻璃杯, 晶莹透亮, 毫无杂质。我从不将它拿来做任何装饰, 只是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它。

玻璃杯时常摆在写字台的桌角。玻璃杯很安静, 从不像高级动物那样吵吵闹闹。我端详着这只闪着亮光的玻璃杯, 我的思绪也从此打开。

玻璃杯被我的衣袖碰倒在地, 碎成了好几片。我发现这时的玻璃杯更美了, 因为它有颜色了, 彩虹的颜色。”

从这些文字中, 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真实鲜活的心, 它们以真实的生活体验打动我们的心。

三、“笔随情至皆华章”——学生发挥写作主体性的必然结果

我们说“教是为了不教”, 达到了“不教”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自己有感就发, 达到“我笔写我心”的境界, 这比老师强迫性布置作文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消除写作上的恐惧心理, 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也是教育的重要理念, 所以, 培养学生的写作主体性也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通过教师的诱导使学生的学习包括写作达到“自动化”的境地, 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和写作习惯。如图所示:

当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 写作热情就会爆发, 写作主体性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就会写出令人叫绝的文字, 试举一例:

“我就要满十八岁了!清冷的朝日就要发出炽热的光芒了。我就要满十八岁了!带着羞涩的花骨朵就要张开了。我就要满十八岁了!圆圆的小露珠汇成的溪流就要流动了。我就要满十八岁了!春笋的外衣正在脱落, 窈窕的青竹竿就要钻出来了。”

以上只不过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些零碎的闪光点罢了, 当学生自觉地把写作触角伸向社会, 关注社会文本, 关注生活的时候, 那么他们的写作能量不可估量。

综上所述, 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 是素质教育的有利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会继续不断地深化作文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当我们把学生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把写作放到一个社会文本的大环境中, 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 审视自身, 那么这样的作文才是学生花样年华中生命的激情舞蹈, 即使不创新也是新概念!当学生的血液里流淌着真正的语文素养和人格情愫时, 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作文教学, 无愧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篇4:我的散步操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人体的各部分、各器官,能做到经络活、血脉通,就不易生病,保持青春活力;反之氣血积瘀,经络不畅就是万病之源。我的散步操就是基于以上理论,结合他人的多种健身方法,发展成的我自己的一套健身方法,通过我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非常好。

我散步地点是在附近的一个学校操场上,一圈300米的环形跑道。时间一般是在晚上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后(近8点钟),因为这个时间人已经比较少,周围也静了,更有利于锻炼。

我活动的程序是按圈进行;这样有利于计算。每次锻炼时间大约40分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第一圈主要是热身。就是一边走,一边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扩扩胸,伸伸腰,踢踢腿,扭扭胳膊。

第二圈就是叩齿健肾。因为齿肾相关联。在活动中,注意力要集中,舌抵上腭,嘴要闭上。边走边叩齿。行至一半时,将口腔里的津液分2~3次咽下;走完一圈后,也这样做1次。这样不仅能强健牙齿,还能起到健肾的作用。

第三圈转目健肝。因为目和肝相关联。前半圈主要靠眼球的转动,转动时要随着走路的节奏,向左、右转,向上、下转,向左上、右上转,向左下、右下转;后半圈主要是靠颈部配合眼球转动,方法和前面一样。在转动时,颈部和眼球的幅度要尽量大一些。这样,对眼睛和肝脏都有一定的锻炼作用。

第四圈是提肛健肠。根据走路的节奏,每两步提一下,1圈分 3次提肛,每次提肛10下。开始时用力可以轻一点,后来可以用点力。提肛不仅能锻炼直肠,而且使睾丸也得到了锻炼,增强性能力。

第五圈是搓面美容健脑。双手放于额前,先用左手放于右额,上部,用四个手指用力从右额上部经过上额,再到左太阳穴下;再用右手放于左额上部,方法和左手相同。双手交替按揉额头和太阳穴。按一圈的1/3后,双手揉搓面部。后面的1/3圈双手搓耳,先从后向前,再从前向后,最后双手边拉边捏耳垂。

第六圈是运气锻炼心肺功能。我们常说的气力,就是有气才有力。比如我们深深吸一口气,双手一握拳,一跺脚,力就由此而生。在走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力,一边深呼吸,一边结合呼吸,扩胸、推掌、伸腿,使手到、腿到、气到。

第七圈是倒步走。主要是使不常得到活动的腰部、腿部的肌肉群和经络得到锻炼。在倒步走的过程中,使这些在正常的活动中不易得到锻炼的部位得到锻炼。使机体更协调、更强壮。

篇5:小学生周记散步100字

今天我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吃完饭,妈妈和奶奶先回家了,我和爸爸下车准备走回去,顺便消化消化食物。我们边走边聊,走到单元门的时候我和爸爸玩了一会儿,我和爸爸玩了秋千、跷跷板、双杠。

玩完以后我和爸爸很高兴,回家后我和爸爸洗了一个澡,我要睡觉了。

篇6:小学生周记散步100字

今天晚上我很早就写完了作业,我和爸爸出去散步。天已经黑了,但是空气很好,月亮圆圆的、亮亮的,好像一个亮晶晶的盘子。

空气非常清新。在路上,我看到了一种花朵,是白色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晚上散步的人真多啊!以后我要认真、快快完成作业,就能和爸爸去散步了。

上一篇:8冬雨季施工方案下一篇:能吃的树-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