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杂文随笔

2024-04-18

散步杂文随笔(共13篇)

篇1:散步杂文随笔

有一首诗叫《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写得很好,文字很清新也很动人,但同时也写到心坎里去了。记住了那淡淡的文字和淡淡的感觉,却也记住了文字后面那浓烈的爱和深刻的触动。今天,只是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题目很适合现在这个阶段这个时间拿出来思索一番。

如那诗中写的那样,养育孩子的过程,不正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吗?我们总是催促着这只蜗牛走快一点再快一点,可是蜗牛总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往前爬。我们心急、我们焦躁,却总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蜗牛每一步爬过的痕迹和每一次进步的过程,同时也错过了路边美好的风景。

晚饭后,我带着孩子去公园里散步。小家伙总要抱,我总是说宝宝长大了可以自己走了,妈妈抱不动。这个阶段,我们总是期待着孩子快点长高长大,快点懂事听话,快点独立起来,可每个小孩子都一样,不都是慢慢地蜕变成长慢慢地破蛹而出化茧成蝶的吗?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变化,可父母的期许总是过高或者相比于其他孩子的盲目对比。其实孩子陪伴我们的时间真的很有限。十个月呆在肚子里,十多个月抱在怀里,十多个季度牵在手里,十多年陪伴在身边,再长大些离开父母生活就独立起来,到那时也许反而有种失落和空虚感了吧!

牵着孩子在湖边的小路上走着,追着,玩着,我们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小家伙发出嘎嘎嘎的笑声,多么无忧无虑的童年,多么天真烂漫的年纪,银铃般的笑声感染了我,面对这样一个天使般的存在,还有什么是真正不能放下和介怀的吗?他会时不时哼一两句歌曲,然后我接着唱,他会叫停,他会糯糯地说妈妈不要唱。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一个秩序的敏感期,他的世界里有他的规则,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去他的世界里违反规则,即使不小心真的触碰到他的规则然后惹他哭了,只要静静地让他哭会,在事后告诉他抱歉我忘记了怎么怎么了,下次一定注意。我想小孩子都是天使,号啕大哭一会就忘记了,没心没肺一会就开怀大笑呢!

孩子的成长过程总有一定的历程。不要太多的干预,不要太多的期许,不要太多的违规,只顺其自然,尊重彼此。把陪伴孩子的每一刻都当作是都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时候恰恰是这只蜗牛牵着我们去散步,教会了我们看到了世间百态和曼妙风景。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年华,虽然也有被气疯气炸气哭和失去耐心无比抓狂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我们又何不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其中收获最大的何止是孩子,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篇2:散步杂文随笔

往日里,如果天气好的话,便会和女友去几个地铁站外的森林公园散步。一来有益健康,二来消磨时光。可今天并不是一个好日子,甚至还有雾霾,我们还是决定去转转。

? 恶劣的天气并没影响公园的热闹。从地铁口走向公园的市民络绎不绝,有带着相机的,有带着帐篷的,有带着婴儿车的`。游人样子的人却几乎没有,可能是因为这里门票免费的原因。我和女友之所以喜欢来这,主要是因为这里有条专业的健步道,共5千米。设计人员靠其技艺将这条步道设计的缓急适宜,曲直兼备。一路走,一路的风景又有所不同十分巧妙。不仅如此,这条步道的起点和终点皆为公园的南门,因此,丝毫不用担心玩心散尽后找不到出口。这是与颐和园,圆明园有异的地方。

我本身并不喜欢走路这项运动。有时间的话更愿意看场电影或者宅在家里看些综艺节目。另外,我又不够浪漫。眼看着各式各样的树木、花草却都叫不上名字,更别说完全的欣赏它们,只能肤浅的从表面上分出个喜好。但是,女友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她愿意和自然作伴,拒绝快餐式的享受。因此,对于出行她总是积极的。我因为最在乎她,也就变得颇爱出行了。

前一段时间,从某本书中读到了“活在当下”――大概是说做人要将注意力投入到此刻的生命,不去回忆,亦不未来。这四个字在我漫步时突然蹿入我的脑中。我便意识到今天便是一个尝试活在当下的机会。?于是我开始刻意的关注眼前的景致,聆听耳边的声音,投入这自然的场景。“你在想什么呢?”女友问。是啊,我在想什么呢。我在想如何忘记吧?等我忘了曾有的烦恼和快乐,忘了未来的辛苦和收货,就可以只想着和你享受现在的美好了。可我终究不是大师,也不是愚者。“没想什么啊”这是我的回答。

沿路走着,不小心看到了一片落叶从树枝掉落。落,大概是它的命运。只是我未料想到它坠地时会发出声响,是骨头断裂的声响。我在想什么呢?我只是胡思乱想罢了。看到这,看到那,都会让我胡思乱想。之所以是乱想,是因为总想不出个结果。

就这么绕着健步道走了一圈,也许锻炼了身体,一定消磨了时光。一路上有人走的快,有人走的慢,但都回到了起点。

“你在想什么呢?”

篇3:《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一九二○年到日本,先是为了考官费,后来是功课忙,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后来读了郁达夫、陶晶孙的短篇,忽动写小说之念,一口气写了五篇,陆续寄给上海创造社办的刊物,结果是有的批上“不用”两个字,有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一篇篇地全退回来了。这件事打消了我写小说的念头。此后十二、三年中一直从事翻译,一以练笔,二以糊口。一九三○年加入了“左联”,“左联”机关刊物要我写文章,也只写了一些《欧洲文艺动态》、《高尔基新作简介》之类的东西,在“一二·八”抗战时期写过一、两篇类似报告文学的速写。一九三二年到明星影片公司,五十年代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说我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其实,这些所谓“剧本”,都是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提出一个故事,在编辑会议上讨论,然后写成梗概,再由这部影片的导演和我商量,替他出点点子,增改一些情节,然后由我给他们写出一个类似电影文学剧本的草稿。因此,那些影片里面虽然有我的想法、设计,乃至台词等等在内,但实质上说,这些都不能算是我的“创作”。我专心地写杂文、随笔,是在一九三三年,搞影评运动的时候开始的,但写的数量也不多。

一九三五年,一连串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的事件,迫使我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是名符其实地足,不出户,也不能和外面通消息,于是,只能看些旧书、笔记……作为消遣。日子久了,忽然又发生了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东西的念头。我在这个时期内写了两个多幕剧和初步整理了《包身工》的材料。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一个时局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我重新和文艺界接触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文艺运动,而是救亡运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用各种化名在许多报刊上写鼓吹团结抗战的文章。这些都只能说是政论,或者时评,数目虽然相当多,但没有一篇是自己觉得满意的。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我奉命办《救亡日报》,从此当了十二年的新闻记者。这段时期也写过几个剧本,但多半是在办报和统战工作的业余时间搞的“自留地”。在这十二年内,按写的东西的种类来排,最多的是社论、每周时事述评,这一类文章占了我毕生写作的最大部分;其次是偶有所感而写的杂文、散文、随笔;再其次才是话剧(这一段时间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期,我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除因病有几次由廖沫沙同志代笔外),有时还得写一些新闻报道和补白。最近粗粗估计了一下,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概写过四、五百万字。就形式说,除诗之外,什么东西都写,但说实话,什么也没有写好。文章写多了,常常自己也觉得腻,但回头看一看,自己觉得可安慰的一是在吃大锅饭和不拿稿费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偷懒;二是写下来的东西里也有一些在当时或事后还可以使敌人受到一点伤害。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写这些文字根本就没有保留的意思,印在报上或杂志上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很快地忘掉了。在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几位好心的朋友曾给我编印了五本杂文、随笔集子,这就是:《此时此地集》、《长途》、《边鼓集》、《劫余随笔》、《蜗楼随笔》。解放以后,我担任了行政工作,写作的时间就少了。但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要戒掉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新民晚报》在上海复刊的时候,我还应赵超构同志之约,化名给他每天写几百字的短文,大约持续了半年以上。此后,就是写应景文章和在文艺界集会上讲话的文稿。尽管这样,我在这一时期写的杂文也引起过两次不小的波澜。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写的《废名论存疑》,另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写的《从点戏谈起》,这些事现在想来都很滑稽,但是,就拿《从点戏谈起》这篇不满一千字的文章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讽刺某某人,批评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人授意写的。从这件事看,我以为某些神经衰弱的人拿起镜子来照一照自己,可能都会有一点阿Q的影子吧。

这次应三联书店之约,重新编印了一部我的杂文随笔选。这本书是我所写的杂文随笔之类的文章的选集,包括前面说过的五本小册子和解放后出版的《杂文与政论》的大部分作品。从时间上说,这里收集的是抗战前后直到现在的文章。时过境迁,有些文章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还有不少是过年过节应报刊编者要求而写的应景文章,这些东西都删去了。大凡我自己还有一点印象的文章,都收进去了。这样编集,内容必然很杂,除了战争时期的随笔、杂感之外,数量较多的是我自己写的剧本的序文、后记和有关戏剧运动的文章。由于整个集子大体上是按照几本小册子的出版顺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编排的,所以体例上显得不很统一,特别显眼的是《长途》、《走险记》、《广州在轰炸中》这些介于新闻报道和速写之间的文章,很难排在适当的地位。其中也有一些“遵命文学”,《论<十五贯>的改编》就是周恩来同志看了《十五贯》之后指定要我在两天之内赶写出来供座谈会讨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当然在行家看来是浅陋的。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明显的误植和为了欺蒙审查官而有意用的曲笔之外,我都没有改动。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在颠沛中也获得了一些长进,但墨写的字是刀也砍不掉的。我以为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样做也另有一层意思,就是留下这些记录,让现在的读者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些人在蒋管区的遭遇。

从抗战开始,我一天不写东西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例外,那就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之间的十五年,我完全搁了笔,理由就不必在这里细说了。

由于我年来视力衰退,此书的收集、编排、校勘等工作,得到了范用、魏绍昌、常君实、黄会林等同志的帮助,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老战友廖沫沙同志,带病给我写了那篇认真的但也使我感到惭愧的序言。

篇4:生活随笔:散步

你可以选择某一特定的去处;可以信步由之;可以观赏花朵上跳着劲舞的蜜蜂;也可以望着飘逸的柳枝随意吟诗。总之,随你自己的意愿。

我生在山区,我们那里把散步叫逛或转。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散步,每次出门都拽着爷爷的衣襟,爷爷慢悠悠地走着,嘴里叼着一杆黄褐色的老烟锅,随着烟锅里的烟叶忽明忽暗,爷爷的鼻孔或嘴角会陆续有一团团烟圈喷出,我便撒开拽着爷爷衣襟的手跑到前面边跳边追着那些烟圈玩。每每此时,爷爷带有慈祥笑意的古铜色脸颊就会立刻变得严肃起来,眼神里充满了担忧。忙不迭声的喊着:“英子,慢点,小心跌倒”。见从地上爬起来的我安然无恙,便用空出来的手指关节爱恋的敲敲我的额头,随后回过头继续走往家门前那道白光光、蜿蜒而去的路,我忙不迭的跟上去,生怕被甩在后面。

我家家口大,父母每天都特别辛苦,那时候家里总有永做不完的活计。再加上山区条件差,家里连电都没有,更别说电视了,爸妈没有闲钱给我们买玩具。因此,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在大人的带领下出去走走,体会着城里孩子享受不到的乐趣,在这些乐趣中丰盈着自己的童年生活。就感到很满足了。

我不是每次都有机会,所以,偶尔能与爷爷出去闲逛一次,那种兴奋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大多时候我都是涕泪连连的目送弟弟兴高采烈地拽在爷爷屁股后面扭搭扭搭的走了,直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那条白路的尽头,我才极不情愿的抽噎着回到家,和哥哥姐姐一起继续干母亲下地时交代给我的活计。

爷爷散步是没有目的的,大多时候都是信步由之,走到那算那。有时去家头顶的山梁上望望那些陷在山坳里的相邻们的房屋或人、或猫狗、或庄稼,亦或是远处连接乡村韵事、蜿蜒而去的小路。所有这些,我最喜欢看那些错综的小路,因为小路是村民互通的纽带,维系着善良质朴的乡民们的心。我那时候小,自然不懂这些,只是觉得山路上偶尔来往的人会逐渐变成黑点直至消失,而后又有一个黑点逐渐有了人的形状,觉得很好玩。

大多数时间随爷爷出门都会碰见和爷爷一样年近古稀的老人,这种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因为邻居大爷或奶奶会从衣兜里掏出一些小零食塞给我,我可以美美地安慰一下肚里的馋虫。偶尔良心发现(其实是吃饱了),也会给弟弟带一点点回去。大人们谈天说地、议古论今,每每此时,爷爷就会对我的收管稍稍松懈一些。趁着机会,我开始玩泥巴,挖土窑或捉小虫子玩。玩累了,偶尔也听听他们口中的精彩故事,我诧异于老人们怎么总有那么多讲不完的故事,貌似是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好些时候我都云里雾里的,根本不懂他们谈话内容的意思,那些故事反倒也会成为我甜蜜的催眠曲,等我在爷爷的腿上自然醒的时候也就该回家了。

直到有一天,爷爷陪我出门刚走上那条白路就一个跟头摔倒在地,我吓得举足无措。最后是我的哭声才引来了父母和邻居,他们把爷爷抬回了家。从此,爷爷便一病不起,打针吃药无济于事,没有几天就与世长辞。我哭着趴在爷爷的头顶,其实我的自责深深大于失去爷爷的悲痛,因为我要不哭闹,爷爷就不会带我出去,也就不会摔倒。这件事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出去狂过。

上完高中那年,一个潇洒的身影闯入了我的心间。出外走走的念头才又在我的脑海里死灰复燃。此后,乡间小道上、垂柳下、野花遍地的山头上亦或是日落前、晨曦后总会有一对相依相偎的影子或静坐或呢喃。我们谈人生,谈理想。我不得不承认,甜蜜的爱情总是会使人充满幸福感的。渐渐的,失去爷爷的自责才慢慢的被时间冲淡。我在享受甜蜜感情的同时也在享受散步带给我的快乐。

中年后,我把散步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每每闲暇或心情烦躁时,我都会出去走走。在悄无声息的小道上、或庄稼地边,静静的想一些事情。平常总萦绕在脑海里那些乱麻一样的解不开的琐事,会在散步的这一刻忽然想明白,心胸也就豁然开朗了。我想这就是散步带给我的好处。

而现在,我却只能把自己囚禁于出租的高楼中,散步几乎成了我的奢望。当然,楼下广场上有好多人在跳广场舞,我也可以加入其中的,但这充其量只是为了娱乐和锻炼我们的身体而已,怎么能和散步相提并论呢?我不喜欢城市的车水马龙和淡漠的人情,但为了读书的女儿,我不得不压制自己对散步的青睐。出去买一次菜,姑且就当是散步了。空闲时,站在阳台上对着朝阳或是晚霞静静的站一会,也算是一种享受。

在当今快速的生活轨道中,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一个散步的爱好。因为只有在散步的时候,人的大脑才能处于最冷静,最理智的状态中。你才会正确的抉择出自己将要走下去的路。这样才有助于消化掉快节奏生活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团结;我们才会过得幸福。

篇5:散步-随笔作文800字

喜欢在闲暇时独自一人去户外散步,春有百花沐细雨微风,夏有晚霞映天际,秋有明月照石路。这些都是书上没有的风光。

早上,在静而美的春光里,与和煦的阳光一起漫步在田间小路上,那是何等惬意!抬起头眯着眼,让整个身体沐浴在暖阳里,心也仿佛从冬日的厚重里挣脱出来,变得轻盈。已经冒出牙尖的绿草悄悄地探出头来,一丛丛迎春花无拘无束,慢悠悠地在人家的围墙上伸着懒腰,对面河岸上的`杨柳随着风,轻轻地拂过脸颊,送来花香,混着青草味和泥土的气息。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如同吃了满汉全席般的满足,心中霎时明亮起来。或者撑着伞慢慢地走在雨中,淅淅沥沥的小雨,滴滴答答的,不一会就织成透明的丝帘,远山近树渐渐朦胧,如一幅雅致的山水画,也如一首意味深长的唐诗,心中的烦闷不知不觉就被一场雨净化了。我似乎也有了春天的色彩!

我最爱昼长夜短的夏季黄昏,享用完晚饭后,就去赴约――和门前的小路。这时,太阳还没有离开,晚霞却早已铺开彩色的锦缎。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红半黄的。云也变幻莫测,刚刚有骏马疾驰而过,眨眼之间就是蛟龙腾飞,不久,又变成凶猛的恶狼,张牙舞爪地朝我扑来。走着走着,天渐渐暗下来了,肆意的晚霞为花草、池塘,甚至人们,都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光,世间万物变得神圣而光芒万丈。恍惚之间,我已来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也金光闪闪起来。

秋日的傍晚,我最爱去公园的鹅卵石上走走。凉风拂过衣衫,有着丹桂的芳香。看秋月慢慢地爬上树梢,一颗颗小小的鹅卵石,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清冷而神秘,伴着远处隐约的虫鸣,我的脚步更加轻盈,本该愈发深邃的夜晚,因为有了这些大自然的恩赐而变得温暖明亮。在这样的秋夜,我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有秋风、秋月、丹桂,还有小小的鹅卵石和低沉的交响乐陪伴着我。我爱这样清静而悠远的夜。

篇6:教育随笔:餐后散步感想

每当我唱起“我的火车就要开,我当司机把车开”时,孩子们便会纷纷上车嘴里高兴地说着“我们去散步喽!”

走到户外,现正处在秋意渐浓的时候,沙沙的秋风,阳光明媚,金秋、丰收的好季节。到了户外有很多的物,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吞吐着自然的新鲜空气孩子们有说有笑,别提有多高兴。

一路上我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我让孩子们在散步中,轻松地实践感受中去感知秋天的特点。有时在散步过程中我会带领孩子们念一念,唱一唱已经学过的儿歌,歌曲,通过不断的反复巩固孩子们轻轻松松学会了一首又一首的儿歌、歌曲。

看似一件很平常很普通的餐后散步,经过老师的细心挖掘,它的价值又有了提升。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对于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让全体孩子在一节两节集体教学中实现那是不可能的,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需平时不断地复习巩固,我在散步活动中渗入了主题内容的复习让孩子们在轻松、自在的大自然怀抱中学习掌握知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最近家长们也纷纷反应自家的宝宝乖了,幼儿园学的歌真多都能在家唱给我们听。看着家长们满意的笑容,我的心里是欣慰的。

篇7:记一次宁静的随笔散步

散步,需要的是心情,而不是陪同的人员多少。心情舒畅或郁闷,都是适合散步的。在广外大的校园,清晨或晚上,走在相思河畔,想想就知道那种感觉是多么的悠闲、自在。平时有时也会在校园散步的,这次,为应老师的要求,我就描述一下我散步的情况好了。

某个星期六,大概晚上8点半,独自一人,沿着相思河畔一路走下去,看人看物看风景,带上MP4拍照,手拿着一杯奶茶,自我感觉很好。蚊子没多少,真好。路上看到有位老人家在钓鱼,吃惊,难道这条美其名曰“相思河”的臭水沟还会有鱼的存在?!不忍心打搅,怀着疑惑,慢慢走过……估计此时老人家在乎的,与我一样,只是那份心境,钓鱼或散步,本质上都是一种放松心情的做法。

篇8:雨中散步的人随笔

前两年,曾看过关于时尚先锋弗里兰的纪录片,很好看,老太太到八十岁还很精神、漂亮,夹烟的动作传神妩媚,她称自己是在雨中散步的人。

“为什么不?”这是她的口头禅。用巨大粉色珊瑚和大西伯利亚绿宝石做成世界上最混搭的项链,惊掉别人的眼球,为什么不?用香槟保持头发的金色,为什么不?在卧室挂一幅世界地图,不被小地方限制住,为什么不?她擅于用最原始的观点,总令人生长。她说人要学会站在屋顶踱步,才能看更远。她说很多书教女人去适应男人,去学烹个什么派,除非你自己真心喜欢,不然,谁会在乎什么派?她说,风格就是一切。早晨起床,下楼梯的姿势,身体的移动,就连鞋子里看不到的指甲也要完美无瑕,因为它就在那里,别人看不到,你自己感受得到。

她把一切禁忌抛到了九霄云外,她说黑皮肤也很漂亮,如果牙齿里有一条缝,那么用最美丽的东西填满它;如果你个子高,就穿高跟鞋;如果你有长脖子,就不要老弯着腰;她说芭芭拉史翠珊有大鼻子,那么就让她去,她的鼻子在银幕布上像雕塑,独一无二。她凝视别人,开始绽放。

在某种程度上,她能开启别人。比如她看过一组片子,对一个时尚摄影师说,你想告诉我什么?别人无语时,她说我想看到一个光滑硬朗的`脸,铝一样闪闪发光,眼神哗哗哗……这样的用词真好。我一听就有些呆住,眼神哗哗哗,用词有活力、生动,她在告诉别人要怎样观察,要拍出不一样的东西。她说,一条裙子并不能让你怎么样,但可以让你开始生活。她是可以把口红涂在耳朵上的女人。

有一次,她对手下的工作人员说:我太失望了,居然没有人对模特脸上的雀斑感兴趣……

篇9:关于描写散步的散文随笔

晚饭后,按照惯例,我还是换上一身运动装备,骑着公共自行车,来到五洲广场,刷卡还车,然后去基隆河边散步。

此时,散步的人还不是很多。只要是在慢慢行走的人,脸上一定露出满足的表情,大多边走边转转头,举举胳膊,扭扭腰,抬抬腿,做着深呼吸。我也是,难得有这样的好空气,天气预报空气质量是良,这就很好了。又不是考试,要是考试成绩得个良,在学校就要挨老师批评,回家挨爸妈臭骂了。好在现在的老百姓对政府和老天期望值不是很高,良好已经不错。还不用花钱买像早市上的水灵灵的鲜嫩的蔬菜一样的空气,自然多呼吸一些,那是必然了。

河里的水草肥美,青蛙的叫声很远就能听得见,这和周围高高的充满现代气息的楼群和都市快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远处路边的露天ktv的声音,有时压过了蛙鸣,给人的感觉却是噪音,但他们唱的却是很欢。一些垂钓爱好者,还没有收杆的准备,相信他们一定收获满满。我也喜欢垂钓,其实对他们来说,收获不仅仅是鱼篓里的鱼儿,还有这优美的环境,放松的心情。河边柳树枝条已经用手就可触摸到,我经常会顺手摘一片如美人眉毛的叶子,放在嘴里,就能吹出优美的曲子。地上的花草茂盛,碧绿的碧绿,微黄的微黄,开花的各种颜色,可以说五颜六色,姹紫嫣红。那一大片我不知道名字的花,却开出我喜欢的高贵的紫色,在这个很大的区域里,与众不同。像刚刚从我身边跑过的一位少女,一袭白衣,长发及腰,步态婀娜,面容姣好,身上散发着好闻的梧桐花香。在这中年人居多的散步的人群里,光鲜亮丽,成为流动的风景,吸引着众多目光。

小路两边,大多是刚移植来的树木,还绑着三根木头的支架,但是已经枝繁叶茂了。我就突然想,三根死去的树木的身躯,支撑一棵树的希望,这棵树怎能不努力的生长。地上也是移植来的草皮,前天我还担心他们是否可以存活,这场雨后,已经决定在这里安家了,细细的叶子早直立起来了,连在一起,像绿色的地毯。我很想坐上去,或者躺上去,打几个滚,或者铺上一块布,买些好吃的,邀上几个朋友知己,来顿野餐。

手机响了,是微信来信息的声音。一个好友给我留言,看看我刚拍摄的天空吧。接着是四张照片,照片取景是用仰视镜头,在楼的缝隙里,可以看到天空,还有几朵如刚洗过的白沙一样的云。天空就像用立邦漆刷过不久的家里的天花板,湛蓝的耀眼。我回复,这是你居住城市的天空吗?她回复,是呀,就在我们小区,难得呀。我说,那是,太难得了,在你们污染严重的大都市。

沿着小路继续前行,因为雨停止的时间不长,石板或者砖块铺成的路面上,偶尔还有积水,散步的人有时需要变换步幅,或者改变路线通过。远远的,我看见一位穿着环卫马甲的老大娘拿着扫帚在挥舞着。我还在想,这雨后,这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应该不用这么夸张的清扫吧。莫非还有人真的乱扔足够多的垃圾!

走近了,才看到,老大娘不是在清扫垃圾,而是在用力扫水。我有些惊讶的询问,大娘,你扫垃圾就可以了,怎么还扫水了。老大娘说,天快黑了,散步的人也多了,我怕这里灯光不是很好,有人不小心踩湿了鞋子,岂不破坏了雅兴。听到这些,我心中泛起丝丝的感动。或许,这就是一位环卫工人的职业道德,最朴素的奉献精神,脏了自己,干净了环境,累了自己,方便了他人。听了她的这些实在而充满正能量的话语,感觉这个傍晚更加惬意。

篇10:永生随笔杂文随笔

他出生在一个阴森偏僻的院子,周岁时父亲才匆忙过来看了他一眼,眼神冷漠仿佛在看一份物件,他听见父亲和乳娘说了些什么,从此以后离开这个院子,又过了两年开始读书习字,学习御人之法。

然后方才得知,父亲的七个儿子死在了宫廷斗争中,唯一剩下的大儿子又是个双腿有恙的残废,连移动都成困难,自己不过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他懂得越多,便越发沉默。父亲有时会来看他,望着他沉默恭敬的侧脸,突然大笑起来,对他作出最恶毒也最诚实的诅咒:“你——总有一天也会死的!”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接触与死有关的字眼,藏在幼时对父亲最原始的恐惧中,直到父亲的死亡,这股恐惧都未烟消云散。父亲死了,这个男人生的不明不白,死的也稀里糊涂,他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连太医都对此束手无措。临死前这个男人仿佛突发善心,赦免了所有被他打入大牢的太医,只将他叫到床前,望着他清冷瘦削的背影,不再如同先前那般神经质,就这么默默撒手人寰。

三日后,他举行登基大典。

那个院子中沉默的孩子终于登上了这个九五之尊的位置,但父亲的死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惊雷,他成了这世上最怕死的人。手握大权,他便开始肆无忌惮的去寻找一切避免死亡的东西,他遣人去东方寻找长生不老药,造仙殿供道人们炼制仙丹,他甚至派出一支队伍去遥远的西方寻找炼金的秘方,后来这支队伍再也没有回来。

他对国库的挥霍无度终于引来了朝中的不满之声,奏折一天多于一天,引经据典,费尽心思,从商纣,夏桀讲到嬴政,杨广,没有一封提到他的名讳,却封封都在劝诫他迷途知返。

三朝元老顶着花白的头发告诫他:“陛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他迷惘:“为何不能有什么千秋不朽?”

元老摇摇头:“有。刻印在史书上的文字千秋不朽,您的功绩能摆脱时间的桎梏,永不消亡。”

他从来不认为功过这种东西永远存在,他知道人们善于遗忘。儿时北方曾发旱灾,而父亲那时沉迷于宫闱之词,置流民的哭喊于不顾,后来某日突然想起,随意拨款前去赈灾。于是他曾经的所有荒淫无度都被遗忘,写下文章批判他的书生称赞他的功绩,灾区的人民更是对他感激涕零。而今多年过去,曾经是寻花问柳亦或是悲悯之举都不再有人提起。

可是他对“刻印”这个词产生了兴趣,他知道曾有人在石板上刻下史诗,如今仍被后代阅读。石板这种东西仿佛独立于时间之外,自成一套规则体系。

他想,他要把自己刻在石板上,他要活到千秋不朽。

他遣散了寻来的道人,不再去寻找长生的秘方。取而代之,他开始征召青壮年,他需要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石板,他要这石板上接天下接地,以风为袍以云为冠,从此以后悠悠历史只余下他的这块石板,而他将在这块石板上不朽。

朝中的不满之声愈发强烈,可他不在乎。那位历经风浪的三朝元老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失望,最后引咎辞官,听说携妻带子去了某处隐居,余生山清水秀不理世事。

他见过悲天悯人的书生写下一篇篇平民的艰苦,见过画师陛下麻木的难民,见过百官劝谏的千姿百态,他知道这个世界上发生着交换孩子以获口粮这类有违伦理之事,这个国家已经孱弱不堪外强中干,但是对于消亡的恐惧使他几近疯魔。他撕碎了所有呕心沥血的文字,贬谪了所有忠言逆耳的臣子,于是渐渐他身边只剩下了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他能与武帝玄宗相提并论,哪怕皇城之外还是白骨累累颠沛流离。

那些无法入眠的夜里,他去看未完成的石板,已初见他幻想中巍峨壮丽的样子。乌鸦隐在月色中,停在石板上,他同这只鸟遥遥相望,心想好吧,你同我一起千秋不朽了。

乌鸦大概并不想千秋不朽,它又飞向了望不见人的夜空。

父亲忌日那天,兵变了。

他那双腿有恙的大哥,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同将军密谋在了一起。他心系苍生的好兄长。十岁时偶然遇见,遥遥一瞥便得知若不是双腿残疾,此人也绝非池中之物。后来接触变多了,却始终不像平常人家兄弟般亲昵,谈论的话题永远是父皇如何,母后如何,百官如何,国事如何。直到登基前一夜,他那兄长找到他,终于把压抑多年的隐秘嫉妒说出口,只望他从此以后做个励精图治,慈悲为怀的皇帝,眼中的情怀他那时不懂,现在依然不懂。他听了无悲也无喜,只随口应和两句打发走了他双腿残疾的兄长。

将军是父亲在时提拔上来的,朝堂上从来不发表意见,在他疯狂的执政时期也只是默默隐在角落,任各路人马争执不休,苦心婆口。久而久之,边境无事,他就将这个沉默寡言的武将忘掉了。

说来可笑,这两个被他遗忘的人,将他逼到了大殿之中,将要使他被遗忘了。

他听着宫墙外的刀剑相鸣声。

侍女侍卫们被他遣散逃命去了,他看腻了宫中浮雕上那只张牙舞爪的龙,索性下了王座,走到了空荡荡的大殿外。大势已定,旧朝馋臣四散求生,他一个人站在那座已初见雏形的石板前,品尝出一点孤家寡人的味道。

他想到了死,想到了他那也许今天到来的死亡,想到了他许久不见的父亲的面孔。他最后一次见这个男人的时候,这个男人因病痛而瘦骨嶙峋,从床榻上伸出的手满是褶皱,竟像是老人的手了,这是男人第二次给他带来直面死亡的恐惧。从他幼时起他就太容易被这个男人引出内心最深处的恐惧,甚至死前都没有被放过。他沉默的看着那个人死,看着有时那个冷漠而神经质的男人渐渐没了呼吸,没了温度。后来他亲自为男人下葬,服丧期打开雕花的棺材,将那个熟悉的人千刀万剐。

他听到了大门打开的声音,他看到了他坐着的兄长以及旁边执剑而立的将军,门后人声鼎沸的军队和白骨累累的血海。对面像是在说什么,但他听不见,他望向那块石板,他看到千年之后它还活着,络绎不绝的人们参观着这个未完成的壮举,它将永远活下去,哪怕无数浩劫后最后一个人孤独的死去,它也将活着。

他微笑着置若罔闻,旁若无人的走向这块石板。叛军中有人放箭,箭雨飞向他的后背,血如山间瀑布流下,但他没有在意。他只是走,不停地走,此时的他不是那个偏僻院落的无助皇子,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乖戾帝王,他是没了形体,没了声音,没了听觉的行走本身,他的世界只剩下那块并不遥远的石板,那是他一生的归宿。

终于,他倒在了他日思夜想的石板旁。

篇11:散步杂文随笔

我怕抽屉会挤到他的手,怕推拉门会危险的碰到他的头,怕他把角落里的东西一股脑的塞到嘴巴里……总之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让我不得不虎起脸来很严肃的告诉他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可是,对于他来讲,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每次都是我刚说完他一转身又去把推拉门推的咣当咣当的响,或是打开抽屉把里面的东西全部掏出来扔在地上,一次,两次,在n次之后我大声的呵斥过他,也装模作势的扒出他那小屁股吓唬的打过他,可这些我认为很严肃很认真的警告对他来说都成了和他玩耍的游戏了,他会学着我的样子拍打自己的屁股,还攮起小鼻子撅起嘴来做个鬼脸,唉~家里有这么个小小的人儿,得需要付出多大的耐心和精力啊~

自问自己并不是一个可以安心在家甘愿被束缚的人,这些年已经习惯了在外风风雨雨的打拼的日子,突然就这么被拴在家里,内心的挣扎可想而知,最初的那段日子里,我一遍一遍的宽慰自己慢慢就会熬过去了,等到熬过满月,熬过百天,熬过他会翻身会坐会爬到现在会走路,我仍然宽慰自己说,最困苦最挣扎的时候都熬过去了,以后会越来越好了。

是啊,越来越好了,会走了会自己吃饭了会懂的哪里是危险的不能碰了会长大可以去幼儿园了,我掰着手指头算着日子一天天的熬过去,从天亮到黑夜,喝水、吃饭、尿尿、拉粑粑,一次次的重复着每一个步骤,天冷了加衣服,衣服脏了要换洗,地板要打扫干净以方便他高兴了时候可以在地上随心所欲的爬来爬去,床单要勤换保证他的身体的舒适,等他睡着了要收拾散落一地的玩具,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的细致周到,每每忙完这些都已是凌晨时分了……

一天一天,他就这样慢慢的磨慢了我的性子,磨没了我的脾气,我觉得每一个独自带娃的妈妈都是金刚,都是铁人,要随时应付他的晚睡、早起,要在夜间睡眼惺忪的起来喂饱他那因为饥饿而睡不踏实咕咕叫的小肚子,给他盖好蹬掉的小被子,而我,则需要努力找出各种理由各种鸡汤来宽慰自己那颗挣扎了又挣扎的心……

来吧,亲爱的伟大的漂亮的妈妈们,让我们一起分享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这一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爸妈妈,感谢大宝宝们在我们不断拼搏不断前行的人生道路上给予我们一个放慢脚步的机会,让我们闻到花香,听到鸟叫,感受到温柔的风,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又何止是孩子。

篇12:稻田上空的月亮随笔杂文随笔

祖母也和我们一样的性急,不停地揭锅察看,满屋子的香气游走,弄得一只狗跟着她的小脚和拐杖,摇头摆尾,来回追随。祖父站在田埂上,手搭凉棚,眺望远方。祖父注视的是稻子,那是他种植了几十年的一种作物,此刻正在静静地灌浆。他随手捋下几粒,轻轻一掐,立时,便流出浓稠清香的米浆汁。天边的一抹红云,映着他花白的须发。其实这只是习惯性的一种动作,对于农民而言,目眺丰收,就是品尝幸福。

令我们失望的是,母亲还没有回家,还在田间忙碌。母亲的忙碌是具体的,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么大的节日,仿佛于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劳作之日。她步履匆匆地扛回一筐筐收割好的豆荚,顽皮的黄豆争相蹦出,跳得满地都是。母亲的身上,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草香味。等她汗流浃背地驮回最后一捆,夜色已经来临。祖母面前的桌子上,已经像杂货小店一样,隆重开张了。

我们团在一起,围在一起,啃着月饼,喝着鸭汤,抢着鸡腿,争得脸红脖子粗。父亲和苏东坡一样有雅兴,倒了一杯酒。他教学生们读过“床前明月光”,知道许多和李白一样有名的诗人,只喝得回到唐朝,脸红如霞。看啊,月亮被我们吃出来了,竟然也是红着脸庞,从东边来。月亮是害羞的吧,或者也像父亲一样喝了一点酒,像是带着柔软的笑意,从东面一块更大的稻田上空升起来,飘浮于天,俯瞰人间万户。

母亲拿出备好的一份薄礼——从家前屋后采摘的梨子、苹果、菱角、荷藕,还有从小店里买来的香烛鞭炮,以及十几块月饼,供奉月神。母亲其实还有一份厚礼,摆在田间,那是几亩丰收在望的稻子,平铺在地里。整个乡村被稻田层层包围,那是农人们精心准备的一份丰厚而盛大的祭礼。我们在院子里,其实是置身于一大片稻田之间,浸泡着月光,猜度着嫦娥的美丽。之后,在母亲的剥豆声里,沉沉睡去。母亲像一轮月亮,守着我们的梦境。

篇13:遗愿清单杂文随笔

我看过这部影片,此刻在医院愈发感慨,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到?我默默的拿起手机,在备忘录里写下了自己的清单:环球旅行,去西藏,有自己的事业,富足的人生,健康的身体,写一本自己的小说……

因为这个清单,我突然觉得每一天都充盈着新的希望——我有那么多未竟的愿望,有那么多盛世光景没去看遍,那么多心潮澎湃没去亲自体验,怎能不加倍努力,以求早点实现一条条“遗愿”?

我也终于知道,改变我们的不仅是“遗愿清单”,而是我们知道自己终将死去,于是才决定用尽全部力气,更美好以及更盛大地活着。人生再苦再短,可于你我而言,每天都当盛装以待。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散步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记一次宁静的随笔散步04-15

随笔杂文范文05-17

杂文随笔范文05-18

花见杂文随笔04-09

春思杂文随笔04-10

父亲杂文随笔04-10

修行杂文随笔04-11

视角杂文随笔04-12

娘亲杂文随笔04-13

路见杂文随笔04-14

上一篇:董事局内审部长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初赛 自由辩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