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菜系文化》知识介绍材料

2024-04-30

《闽南菜系文化》知识介绍材料(共2篇)

篇1:《闽南菜系文化》知识介绍材料

《闽南菜系文化》知识介绍材料

平山中学 留庆祝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部,倚山面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溪流江河纵横交错,盛产稻米、蔬菜、花果、以及香菇、竹笋、莲子、薏米、麂、[矢鸟]、鹧鸪、石鳞等山珍野味,沿海地区更盛产鱼、虾、螺、蚌等海产佳品,为烹调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闽菜由福州、闽南、闽西三个地方菜所组成。福州菜清鲜、清爽,偏于甜酸,讲究调汤,善用红糟作配料,如炝糟、拉糟、煎糟、醉糟、爆糟等十多种,尤以传统名菜“淡糟炒香螺片”、“醉糟鸡”、“糟汁汆海蚌”等最为著名;闽南菜也具有清鲜、清爽的特色,并且以善用甜辣调料而著称。使用的甜辣调料有辣椒酱、沙茶酱、芥茉酱等,如“沙茶焖鸡块”、“芥茉鸡丝”、“东壁龙珠”等菜肴都属于闽南的特殊风味菜,闽南菜则偏咸、辣,多以山珍野味为原料,具有浓厚的山乡风味,如“油焖石鳞”、“爆炒地猴”等为其代表菜。

闽菜突出的特点是汤菜较多,烹法以炒、煨、[火局]技术而特殊,其代表菜有佛跳墙、七星丸、沙茶鸡丁、生煎明虾、柴把鸭、荷包鲫鱼、菜干扣肉、全折瓜等。闽菜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本地的自然资源。烹饪原料是烹饪的物质基础,烹饪质量的保证。在烹饪作用的发挥,烹饪效果的产生和烹饪目的的实现诸环节中,烹饪原料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当地勤劳的祖先,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为后代创造、选育、聚集了丰富多彩的烹饪原料:这里有广褒的海域,漫长的浅滩海湾,冬季不冷、夏季不热,透光性好,海水压力不大;闽江、九龙江、晋江、木兰溪等江河又带来丰富的饵料,水质肥沃,加上又是台湾暖流和北部湾寒流等水系交汇处,成为鱼类集聚的好场所,鱼、虾、螺、蚌、蚝等海鲜佳品常年不绝。明屠本峻《闽中海鲜录》所记,鳞、介两部就有257种之多。清初人周亮工《闽小记》中有多条讲到福建的海味,并认为“西施舌当列神品,江瑶柱为逸品”。辽阔的江南平原,盛产稻米、蔬菜、花果,尤以柑橘、荔枝、龙眼、橄榄、香蕉和菠萝等佳果誉满中外。苍茫的山林溪涧,盛产山珍野味,并有闻名全国的茶叶、香菇、竹笋、莲子、薏米和银耳等山珍美品。福建不仅常用烹调原料丰富多彩,而且特产原料也分布广泛:厦门的石斑鱼、长乐漳港的海蚌、建宁莲子、连城地瓜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明溪肉脯干、长汀豆府干等,品种繁多,风味迥异,享有盛名。这些富饶的特产,为福建人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烹饪资源,为闽菜名菜名点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衣冠士族入闽,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科技文化,与闽地古越文化的混合和交流,促进了当地的发展。晚唐五代,河南光洲固始的王审知兄弟带兵入闽建立“闽国”,对福建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开发、繁荣,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唐代以前中原地区已开始使用红曲作为烹饪的作料。唐朝徐坚的《初学记》云:“瓜州红曲,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这种红曲由中原移民带入福建后,由于大量使用红曲,红色也就成为闽菜烹饪美学中的主要色调,有特殊香味的红色酒糟也成了烹饪时常用的作料,红糟鱼、红糟鸡、红糟肉等都是闽菜主要的菜肴,“红曲烹调”成为福州、厦门、泉州先后对外通商,四方商贾云集,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外的技艺也相随传入。闽菜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各路菜肴之精华,对粗糙、滑腻的习俗,加以调整变易,逐渐朝着精细、清淡、典雅的品格演变,以至发展成为格调甚高的闽菜体系。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南菜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和莆田“闽南金三角”地带的菜肴,和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菜肴有重要的渊源关系。闽南菜清鲜香脆,注重调汤估料,口味清淡,酸甜适宜,中西合璧,变化无穷,它的烹调技法多样,有炸、炒、煮、炖、焖、煎、卤、火可、火工、淋、蒸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名菜有:桂花蛤肉、红焖通心河鳗、东壁龙珠、清蒸笋江鲈鱼、油火局红鲟、橙汁加力鱼等。名优地方风味小吃有:肉棕、面线糊、深沪 鱼丸、扁食、石狮甜果、炸枣、田螺肉碗糕、土笋冻、芋丸、三合面等。出产丰富的闽南土特产,为闽南菜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如浔浦蚝、笋江鲈鱼、新桥溪的沙蜊、浮桥溪的“喇毛”、金鸡桥溪的鳗生、延陵此瓜(丝瓜)、陈埭泥蛏、石湖红膏鲟、龙湖金边鳖、衙口花生、惠安地瓜、灵水菜脯、西滨美酒、永春糟菜、安溪茶叶、永春芦柑等。

闽南菜的源头在现今福建省泉州市,它既依赖于泉州丰富的物产资源,还与泉州人民的播迁、经济的兴隆发达、海外交通的拓展、和平共处的宗教信仰、各具特色的民俗饮食习惯等泉州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泉州名称的由来及闽南菜的起源

泉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设州至今已有1233年历史,拥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也称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丝文化等多元文在这里融会,并发扬光大。中原文化是远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传入泉州。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不安时期,北方汉人成批入闽避难。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衣冠南渡”,这时和随后入闽的汉人,共分为三大批,由上层到下层,形成了三次入闽高潮。多半集中居住在晋江沿岸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地方,和散居在晋江边海地区。中原汉文化对泉南文化的开发、形成、繁荣经济,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入闽的汉人既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生产技术,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古老的饮食文化,一些烹调技术至今保存,如“羹”类食品,北方现在用于称呼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而泉州的肉羹、虫豪仔羹、粉羹则保留了最古朴的烹调方法。海丝文化起源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海丝之路的延续。特别是唐宋以来,随着泉州对外通商,四方商贾云集,经济贸易及多元文化交往日益繁荣。例如泉州厦门独有的“沙嗲”类食品,就是中外饮食文化交融的见证。京、广、苏、杭及海外等地烹饪技术也相随传入。结合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逐步发展形成了闽南菜体系。闽南菜应该是多元文化结合的结晶,源于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丝文化的重大影响而形成。闽南菜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各路菜肴之精华,对粗糙、油腻的习俗,加以调整变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除本身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极大外,还不断通过引入输出烹饪技术,逐渐朝着精细、清淡、典雅的品格演变。形成了新的泉州菜系。

地域环境和气候物产奠定闽南菜的风味特点

泉州地处山海之合,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背负群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地常绿,四季如春,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浅海滩涂辽阔,鱼、虾、螺、蚌、鲟、蚝等海错佳品常年不绝。并且盛产稻米、蔗糖、蔬菜、水果、尤以荔枝、龙眼、柑桔等佳果誉满中外。山林溪间盛产茶叶、香菇、竹笋、石笋、石鳞、河鳗、甲鱼、穿山甲等山珍野味。有“茶笋山木之饶遍天下”、“鱼盐蜃蛤匹富齐青”,还有诸如“两信潮生海接天,鱼虾入市不论钱”、“蛏蚶蚌蛤两施舌,入馔甘鲜海味多”等诗句,都是古人对泉州富庶的高度赞美。同时,海上交通便捷,受广浙等沿海辐射,泉州地区烹饪原料种类十分丰富,既有山珍,又有海味,为闽南菜的形成提供了物质保证。泉州又是沿海开发最早的城市,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明朝郑和下西洋也是从这里起锚。从外洋引进了不少的“舶来品”,如咖喱、的椒、沙茶、芥末等香辣型的调料,形成了一种以闽味为主体,又多渠道吸收“西味”的闽南菜风格。如今古城泉州的风味,除小吃仍旧保持古色古香的特色外,多数大菜,已随着改革的春风,改变了过去配料多多、鲜味浓浓的传统,更适应于现代人的口味。

泉州饮食民俗习惯奠定闽南菜的特色

泉州先民充分利用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兼容中外饮食文化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形式朴实、口味清香、甘醇鲜美、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这与灿烂的泉南文化分不开,也和泉州人朴实宽容、热情好客的民俗文化分不开。在历史上,泉州曾是世界各种宗教活动的圣地,现保留了十几种宗教遗迹,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隆庆府志》曰:“泉地风气温融,人素、质实„昔日号曰佛国,曰海滨邹鲁。”形成了独特泉州饮食民俗文化,包括年节、礼仪等食俗,泉俗婚丧喜庆、敬神祀祖,除筵席宴客外,多有风味小食礼仪食品,许多普通家庭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烹饪制作,可祭祀,可请客,可作家宴,也可馈赠亲友,如元宵节的元宵丸、春节的年糕、甜果、清明节的麦馅果、端午节的粽子、小孩“满月”的“满月丸”、寿龟、婚礼的“大花包”“礼饼”等。除年节、礼仪食俗外,还有日常一日三餐,泉州人的日常食俗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均实行一日早、午、晚三餐制。作为正餐的补充还有点心。受本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制约,自古以来泉州人即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为摄食原则,饮食结构具有自己的物色,主食原料为大米、番薯(地瓜)、大麦为主,主食的制作方法有干饭、稀饭两种。点心主要是小吃,如“三合面”、“豆浆”、“花生奶”等,或亲友馈赠礼仪食品。还有独具特色的吃法,是把主、副食“二合一”的吃法,即把蔬菜、海鲜、肉类等食品直接与主食煮成咸饭、咸粥,如高丽菜饭、芥菜饭、红膏鲟饭、花生仁粥、蚝仔昭、鸭仔粥、地瓜粥,既节省做菜、做饭的时间,又好吃又省时,这些都是闽南菜系独有的风格。

闽菜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已不再是过去的食饱、食味、食疗、食补的阶段,饮食消费上向着高一层次的方面发展。人们在通过物质享受的同时,已经更注重于精神上的需求,烹调的科学,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和服务周全和宽松协调的餐饮环境以及菜点中的知识容量等美感的感受。闽菜的发展不仅要紧跟上市场需求的大势,而且要主动地引导人们进行消费,促进厨房革命的进行,使闽菜的生产步入企业化生产的轨道。而闽菜的创新就是要为这一趋势奠定物质基础,开创更多菜品,丰富人们的需求。使之更加符合科学要求,不断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闽菜。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2:《闽南菜系文化》知识介绍材料

1.闽南语“无头神”,普通话的意思是:(B ).

A.一会儿 B.健忘 C.扒手 D.没力气

2.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屈斗宫宋元窑址位于( C )城东南郊.

A.安溪 B.南安 C.德化 D.永春

3.( B )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A.南安纸织画 B永春纸织画

C.德化纸织画 D.安溪纸织画

4.( D )是厦门历史最悠久的工艺品,集景德镇陶瓷、福建脱胎漆器和北京景泰蓝于一体。

A.影雕 B.石雕 C.木雕D.漆线雕

5.“阮淋着冷冷的雨水

无奈你已经无惦阮身边

不知你置叨位

甘有将阮放忘记”这段歌词来自于闽南语歌曲( B )。

A.小雨 B.雨水我问你 C.西北雨 D.车站

6.( C )是中国著名的“石雕之乡”,其石雕艺术的文化历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晋代。

A.南安 B.永春 C.惠安 D.石狮

7.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 B )”,

A.布袋 B.嘉礼 C.杖头 D.药发

8.以闽南方言表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以韵语对话为主要形式,其艺术手法幽默、风趣、诙谐,成为闽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它是( C )。

A.讲古 B.善书 C.答嘴鼓 D.讲鉴

9.妈祖祖庙祭典在每年农历三月(D )妈祖圣诞之日举行。

A.十五 B.十三日 C.初三D.二十三日

10.因率领中原十八姓族开发漳州有功,而被漳州人尊为“开漳圣王”的是( C )。

A.陈政 B.朱熹 C.陈元光 D.颜思齐

11.妈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生于( A )

A.莆田 B.福清 C.厦门 D.晋江

12.16,漳州月港成衣匠颜思齐以诸罗山为根据地,开拓疆土,分设10寨,被众拥立为( A )。

A.开台王 B.开漳王 C.开闽王 D.开泉王

13.九龙璧石(华安玉)与水仙花、( D )、片仔癀并列为漳州四宝。

A.农民画 B.灯谜 C.剪纸 D.八宝印泥

14.( B )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四川绵阳”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木版年画。

A.泉州 B.漳州 C.厦门 D.莆田

15.闽南人的端午节习俗除了赛龙舟,还有(A)补天。

A.煎堆 B.听香 C.吃粽 D.除尘

16.1990年3月,漳州城区北郊莲花池山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该遗址的上层文化被命名为“ B ”。

A.北郊文化B.漳州文化 C.晚期文化 D.芗城文化

17.“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这是在说哪个城市?A

A.泉州 B.厦门 C.漳州 D.莆田

18.漳州、泉州、厦门三地的市花分别是(B)

A.刺桐花三角梅水仙花B.水仙花刺桐花三角梅

C.刺桐花水仙花三角梅 D.三角梅水仙花刺桐花

19.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民间舞蹈是:( D)

A.踩高跷 B.彩球舞 C.大车鼓 D.泉州拍胸舞

20.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闽南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一套会饼共( A )块。

A.63块 B.61块 C.49块 D.55块

21.闽南茶文化的精华是茶艺,它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B )。

A.温度 B.环境 C.茶色 D.茶香

22.安平桥(五里桥)时称“天下无桥长此桥”,长( B )米

A.4070米B.2070米 C.1070米 D.3070米

23.“提督府”蓝廷珍宅是闽南畲族现存为数不多的府第式建筑杰作,它位于( C )县湖西乡。

A.云霄 B.平和 C.漳浦 D.龙海

24.我国现存惟一的摩尼教石刻佛像位于晋江罗山华表山下的( A )

A.草庵寺 B.宿燕寺 C.承天寺 D.圣友寺

25.厦门市( C )区位于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东南与金门隔海相望,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农民画)之乡”。

A.翔安 B.集美 C.同安 D.思明区

26.泉州清净寺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寺之一,原名:(A)

A.圣友寺.B.草庵寺 C.宿燕寺 D.承天寺

27.《大道公的传说》中的大道公指的是:(D)

A.广泽尊王 B.清水祖师 C.关帝爷D.保生大帝

28.崇福寺的三宝指的是:宏钟、斜塔和( A )。

A.千人鼎 B.佛舍利 C. 贝叶经, D.用金银书写的《华严经》,

29.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是我国( B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A.第四批 B.第二批 C.第三批 D.首批

30.被誉为“木偶之父”的人是:B

A.徐传华 B.黄奕缺 C.江加走 D.丘必书

31.明末清初,泉州港衰落,漳州月港兴起,又掀起一轮出海热潮。月港即今( A )。

A.龙海海澄镇 B.东山岛 C.漳浦 D.云霄

32.“闽南甲刹”指的是哪座寺庙?B

A.开元寺 B.承天寺 C.南普陀寺 D.南山寺

33.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A )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后,商贸活动较为活跃,人口激增。

A.厦门 B.泉州 C.漳州 D.莆田

34.《陈三五娘》中的五娘出生于:(B)

A.泉州 B.潮州 C.梅州 D.漳州

35.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字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 C)。

A.上海 B.厦门 C.泉州 D.浙江平湖

36.治理漳州时,主张“节民力,易风俗”的人是:(A)

A.朱熹 B.陈元光 C.陈政 D.王审知

37.( D )随离乡背井开发台湾的漳州人带到台湾,在台湾开始流传,后来还发展成歌仔戏。

A.歌册 B.南音 C.九莲唱 D.锦歌

38.泉州有条千年情人巷,叫:(B)

A.花巷 B.连理巷 C.甲地巷 D.金鱼巷

39.( D )民俗中,给客人倒茶斟酒都不能太满,否则视为无礼,便有“七分茶,八分酒”之说。

A.龙海 B.霞浦 C.莆田 D.福清

40.土笋冻是闽南的特色小吃,尤以(C)的土笋冻最为出名。

A.惠安 B.南安 C.安海 D.安溪

41.嫩饼也称“润饼菜”、煎饼,类似春卷,为闽南( A )时节的特色名点。

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元宵

42.用一大块三五斤重的猪腿肉掺和着海蛎干、香菇、莲子、虾米等佐料,泼上酱油,再用纱巾包裹,加盖入笼焖烧,上桌才掀盖,叫做(C)。

A.思明封肉 B.集美封肉 C.同安封肉 D.鼓浪屿封肉

43.泉州民间信仰香火最旺的庙宇是:(A)

A.通淮关岳庙 B.清水岩 C.开元寺 D.承天寺

44.太祖拳是福建流传的八大拳种之一,托名宋太祖所创,后由拳师游青龙传进( D )

A.莆田 B.泉州 C.厦门 D.漳州

45.唐朝时与韩愈等名士联第同榜,被誉为“开闽文教之先”的泉州人是:(B)

A.梁克家 B.欧阳詹 C.施琅 D.林进

46.莆田地区的莆仙戏和泉州的( A)是我国保存最古老的宋元南戏。

A.梨园戏 B.高甲戏 C.闽剧 D.梅林戏

47.位于厦门海沧青礁的慈济宫于( B )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因纪念保生大帝而闻名海内外。

A.11月 B.11月 C.1911月 D.1995年11月

48.,漳州市芗城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灯谜)之乡”,位于该城区( D )的“漳州灯谜艺术馆”被誉为中华谜史第一馆。

A.八卦楼 B.威远楼 C.镇威阁 D.威镇楼

49.闽南竹马戏旦特有的动作是: A

A.啄手 B.举天 C.跺脚 D.指手

50.被喻为东山岛特有的`民间艺术品是指以下哪一种?( D )

A.珠冠 B.戽斗笠 C.藤环 D.黄笠仔

51.惠安北部一带出嫁的女儿有向娘家送节的习俗,请问一年要送几次?( B )

A .二次 B.三次 C.四次 D.五次

52.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为“元宵节”,在闽南侨乡,则称之为什么?( B )

A.开元节 B.上元节 C.清元节 D.游元节

53.泉州历史上第一个入相状元是:( A )

A.梁克家 B.欧阳詹 C.施琅 D.林进

54.在闽南渔村,渔民们一般三到四年都会举行一项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仪式称为:( D )

A.赛龙舟 B.点祈愿灯

C.忌网 D.送王船

55.闽南一带,到了年末公司尾牙宴时,如果餐桌上的鸡头对准某位员工,代表的含义是(C )。

A.升官 B.加薪

C.离职 D.年度最佳员工

56.在( A ),有“送扇没相见,送伞勿相看”的禁忌,这是因为“扇”和“伞”在闽南方言里与“散”谐音。

A.漳州 B.莆田 C.三明 D.福州

57.“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用来形容哪个地方女孩的着装特色?( B )

A.浔埔女 B.惠安女

C.湄州女 D.客家女

58.( B )到来的前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便到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叠成一个圆形“塔仔”。这种“塔仔”大小不一,一般叠成五层或七层,各层裱上花花绿绿的五色纸。塔仔还供奉孩子们喜欢的泥塑偶像。为了烧塔仔,孩子们事先成群结队到各处捡来干柴禾,装满塔内,在塔中燃烧,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A.中秋节 B.元宵节 C.清明 D.七夕

59.( A )剪纸艺术早在唐宋时期就非常活跃,县志记载:“剪彩为花,备极工巧。”1993年,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A.漳浦 B.平和 C.龙海 D.东山

60.( A )的建造,首创“筏型基础”,又因地制宜地养殖海蛎以固桥墩。

A.洛阳桥 B.安平桥 C.玉澜桥 D.梅溪桥

61.福建东石和台湾东石两地有个习惯,每年欢庆元宵佳节的时候,都会在晋江东石妈祖宫共同举办宫灯会,互为祝贺,人们把这种习俗称之为:( A )

A.数宫灯 B.送宫灯

C.添宫灯 D.放宫灯

62.漳州一带人民所喜爱的民间舞蹈,每当喜庆的日子,一听见那热烈,粗犷的鼓点,大家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高兴地挤上街头一睹为快。请问这种民间舞蹈称之为什么?(C )

A.拍胸舞 B.踢球舞

C.大鼓凉伞舞 D.车鼓舞

63 .每逢新春佳节的时候,闽南地区和台湾岛内的一些地方就活跃起一种流传已久的民俗活动。相传源于宋代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救宋江的故事,起初只是民间武术活动,在农耕时代的闽南一带随处可见。后来,它成为一种民俗活动形式传承下来,而且传播到了台湾。这种活动叫( A ) 。

A . 套宋江 B. 舞狮

C. 腰鼓 D . 白鹤拳

64.闽南,台湾和祖家在安溪的华侨信奉的佛祖是哪一位?( D)

A.清水祖师 B.清山爷

C.慈济祖师 D.妈祖

65.在闽南结婚习俗中,有一个习惯,在门后放什么东西?( B )

A..葫芦 B.甘蔗

C.丝瓜 D.西瓜

66.( A )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是台湾有史以来首次被收编为中国的一部分。

A.1684 B.1674

C.1784 D.1794

67.在永春,有种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心制作的传统食品,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闽南一带及东南亚华侨中享有盛誉,请问这种传统食品是什么?( C )

A.甜�@ B.豆莎饼

C.榜舍龟 D.金枣糕

68.著有《焚书》等力作,被封建卫道者视为“异端”的明朝思想家是:( D )

A.梁克家 B.朱熹 C.欧阳詹 D.李贽

69.闽南文化基本成熟期是在哪个朝代?(C )

A.唐朝 B.五代时期 C.宋朝 D.元朝

70.始建于唐朝(686年)的开元寺位于哪里?( C )

A.厦门 B. 漳州 C.泉州 D.福州

71.请问是在谁的组织下,汉族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移民开发台湾,形成汉文化,闽南文化传播台湾的第一个高潮?( A )

A.郑成功 B.郑芝龙

C. 颜思齐 D.熊文灿

72.康熙二十二年,是谁率水师于澎湖大败郑氏主将刘国轩,明郑大势已去,具表归顺清朝,台湾终于统一?( B )

A.邓世昌 B.施琅 C.陈永华 D. 戚继光

73.下列厦门古寨遗址中,由郑成功题写寨名的是( B )。

A.嘉兴寨 B.集美寨遗址 C.高崎寨址 D.蔡牵寨

74.在我国地方剧种中,它源于闽南的民歌,说唱和民间舞蹈,然后再从台湾传入闽南。是哪个剧种? ( C )

A.南音 B.芗剧 C.歌仔戏 D.高甲戏

75.闽南地区包括厦漳泉及福建省东南部,总面积( D )平方公里。

A. 25237 B.25327

C .35257 D.15237

76.开漳第一任刺史是谁?他建置漳州,提倡奖掖农耕,通商惠工,兴办学校,移风易俗,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漳州出现初步繁荣文明的社会景象。(C )

A.陈化成 B.朱熹 C.陈元光 D.王审知

77.素有钢琴之乡、万国建筑博览岛、海上花园、音乐之岛之称的是哪里? ( C )

A.同安 B.集美 C.鼓浪屿 D.杏林

78.五代时泉州节度使(A )扩建城时,“且绕城种植刺桐”。此后,泉州以刺桐港和刺桐城闻名于世。

A.留从效 B.陈洪进 C.王延彬 D.蒲寿庚

79.厦门哪个景点的巨石上刻有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天风海涛?( B )

A.万石植物园 B.日光岩

C .菽庄花园 D. 浩月园

80.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哪一年创办厦门大学?(C )

A . 1919 B. 1927

C . 1921 D. 1911

81.唐代武德年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门徒大贤四人来中国传教,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哪里?( C )

A.厦门 B.漳州 C. 泉州 D.福州

82.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在哪里?( C )

A.仙游 B.莆田 C.南安 D.绍武

83.下列哪个寺庙山门后侧立有关圣、韦驮石雕像,为其他寺院山门所未见而独具特色?( C )

A.梵天寺 B.南普陀寺.慈济寺 D.清真寺

84.漳浦县湖西乡有一座具有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古城,被誉为国之瑰宝,这座城叫什么?(A )

A.赵家堡 B.吴家堡 C.陈家堡 D.林家堡

85.厦门人逢年过节,除了准备丰盛的菜肴外,有些节日还有特定的菜肴食品,例如吃团圆围炉时,有一道菜是一家大小都得吃的,请问是什么菜? (D )

A.芹菜 B.菠菜

C.香菜 D.白菜

86.朱熹有一副对联写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这副对联是赞美闽南第一位进士的,他的名字叫什么?C

A.林禄 B.陈元光 C.欧阳詹 D.李伯瑶

87.他出身于厦门同安芦山堂(同安城关)一书香门第,其祖先在唐末随王潮入闽,世代为闽南望族。编撰《本草图经》、创制水运仪象台,官至北宋哲宗宰相,为北宋天文学家、药物学家。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杰出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是谁?( D )

A.曾公亮 B.朱熹 C.吴本 D.苏颂

88.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官修综合性兵书《武经总要》,为中国和世界的火器发展史和军事技术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成为世界上许多研究兵器的史学家的珍贵资料。请问这位北宋政治家是谁?(D )

A.兰奉高 B.王延彬 C.陈洪进 D.曾公亮

89.泉州府文庙在历代都有重修,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府文庙的人是( A )

A.施琅 B.朱熹 C.郑成功 D.蒋毓英

90.他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然而,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镇闽议稿》、《广西选锋兵操法》等。他是谁?( D )

A.戚继光 B.沈有容 C.李廷机 .俞大猷

91.现今闽南一带有“装疯得食咸猪屎”的口语,此典故和谁有关?(

D

)

A.李光地 B.施世纶 C .丁拱展 D .张瑞图

92. 闽南方言典故《放大炮》讲的是谁的故事?(A.)

A. 蔡六舍 B. 陈三 C .白贼七 D.吕亚仙

93.“长空有月照两岸,浩海天礁宜三通”。此联题刻于(

A

)

A.胡里山炮台 B.太平岩 C.日光岩 D.万石岩

94.闽南歌谣《正月歌》属于什么类歌谣?C

A.时政生活类歌谣 B.爱情婚姻类歌谣

C.礼俗仪式类歌谣 D .历史传统类歌谣

95.《爱拼才会赢》是由谁唱红的?(B )

A.俞隆华 B.叶启田 C.陈雷 D.阿吉仔

96.闽南的中秋节夜间,到土地庙或当地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判别问卜的结果。这种习俗虽然带着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却含有猜谜般的游戏成分,因而劳动妇女乐而为之。这种活动叫( C )。

A.烧塔仔 B.拜月 C.听香 D.问礼

97. 福建南音,又称“( C )”,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号称“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

A.歌仔戏 B.芗剧 C.南曲 D.高甲戏

98. ( A )是闽南著名风味小吃,它采用三层面、蛋丝、笋丝、香菇和虾仁、黄花菜等配料,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后放入适量甘薯粉和蛋液调成米汤状成为囟料。吃时把碱面条放入热开水洗碱,捞起装入碗里,再将囟料浇在上面,最后配上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芫荽等佐料,甘滑可口,清香鲜美。

A.囟面 B.手抓面

C.猫仔粥 D.五香卷

99.同安车鼓又名“车鼓弄”或“弄车鼓”,是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民间娱乐形式,和安溪的采茶、龙海的锦歌并誉齐名。从前乡村的迎神赛会,农闲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山野人家,乡村集镇,车鼓之音,四处可闻。 “车鼓弄”是指什么?( A )

A抬着鼓,转动身子表演 B 坐着车,敲着鼓

C用车撞鼓 D边推车边敲鼓

100. 在我国境内操闽南方言(包括它的分支)者总共约有( B )多万人,占汉族人口的4.6%左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闽南菜系文化》知识介绍材料】相关文章:

中国饮食文化八大菜系05-17

中华食文化之八大菜系05-19

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08-20

闽南语介绍范文05-20

闽南文化传承04-12

闽南文化论文范文05-11

闽南文化论文提纲11-15

闽南文化的作文05-13

闽南方言与文化范文06-14

闽南方言的文化内容08-20

上一篇:2023年马山县教育系统师德教育活动方案下一篇:党小组长的素质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