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2024-04-09

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篇1: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概括事例的能力。

2、理解插叙在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思想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概括、比较、探究。

教时: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言:

大家喜欢猜字谜吗?下面我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起来猜一则字谜。

话说曹操有一次出征,看到一块石碑,碑文写的很好,在碑文的后面著名的文学家蔡邕写下这样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就问随从的人,你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一个人说:“我知道了”。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大家都猜一猜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大家猜出来了么?这样,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于是这个人就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可以用小黑板出示)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他说:我的才能差你三十里!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杨修。对这个人就是杨修!那么这样一位大才子,他的人生命运又会如何?大家可以想一想,(生可以七嘴八舌的说说)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修之死》

板书课题作者。

二、先清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提出你的阅读疑问,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的内容。

生读课文,找生概括内容。

适当点评后明确:曹操借“鸡肋事件”为借口,杀了杨修。

三、深入理解

既然是借“鸡肋事件”的话,那么杨修之死除了这个直接原因外,还应该有间接原因。请大家再次速读的4——9节找出能点出杨修之死根本原因的一句话。

明确: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点出“数”的读音,应是“屡次”的意思。

“数犯”,大家看一看共有几次?各是些什么事?曹操都有写什么反应?

生找并明确几件,说各件事,师可以用如下两种方式指导。

1、概括事件要注意谁、干了什么、怎么样(也就是结果如何)的原则。

2、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让生填表,里面难概括的师适当填三两个,以节约时间,保证一堂课完成。

杨修弄清曹操意图,改造园门。 虽称美,心甚忌之

杨修分食曹操一合酥。 虽喜笑,心恶之

杨修揭露曹操梦中杀人之事。 愈恶

杨修告曹丕与吴质密谈,结果吴质设计让搜查者扑了空。 愈恶

杨修教曹植出门。 大怒

杨修替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 大怒

思考:在叙述过程中,掐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事件相关的事件,这种叙述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插叙。为什么要插入这些事件,不插叙行不行?请大家删除4——9节,再读全文。

大家这样读有什么感觉?

讨论明确:插叙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事件更完整、使中心思想更鲜明。

让我们再来看这几件事,发现曹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你有哪些发现?

讨论:这几件事的安排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安排的,曹操的态度由嫉妒到大怒,到有“杀修之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质变是量变的最终结果。(师可试着补充涉及了曹家的`根本利益,曹操怕杨修以后左右曹家的命运,大权旁落。他也是为他的孩子扫清了障碍!)

下面,请大家速读的后三节,曹操杀了杨修之后,杨修的预言怎样了呢?曹操为什么又厚葬杨修呢?

讨论明确:足见杨修的聪明、曹操的狡诈。

结:一代英才杨修就这样死去了,不知杨修之死给了你怎样的感触?你认为杨修之死该怨谁呢?

生可以自由辩论。

四、师总结:大丈夫相时而动,识时务者为俊杰。真正的是性格决定命运。你能否为死了的杨修的墓碑上写几句话。

老师有一首小诗送给大家:聪明因才误,放旷是根苗,明智有范蠡,大智莫若愚!

篇2: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

执教老师:奉节县繁荣中学 舒芳 教材:人教版 语文 九年级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这篇课文白话和文言间杂,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七个小故事,学习起来又有一定的情趣。所以,我安排用一节课让学生先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的难点字词的解释,自主预习、整体感知全文。然后,第二课时即用“竞赛式教学”来交流展示。而对于本文的训练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则采用“辩论”的方式,也就是按课文后面的练习题给出的两个观点,把男女学生分成两大派,各自主张一个观点,要求各派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对方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认识重点字词,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过失是非。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巧妙的叙事顺序;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难点】

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方法】

预习、展示 【教具】

黑板、粉笔、扩音器、MP3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听这是什么音乐?(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是一部英雄的悲壮之歌,展现了三国那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二、明确任务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查阅本文相关文学常识,读懂本文的内容。

2.速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事件,找出在这些事件中曹操的态度变化的词语,思考这些事件的写作顺序。

3.细读全文,分析曹操杨修的人物性格。4.研读全文,分析杨修的死因,记录自己的感触。

三、预习指导

(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将答案写在预习本上)

1.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利用工具书,查阅本文不认识的字词以及通假字

2.再读时思考: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鼓励学生试设计板书或表格回答)

3.针对杨修的死因,男女双方各自选取观点,展开辩论。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 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4.说曹操:曹操在京剧里面以一张白脸出现,你怎么看待这张充满想象的白脸? 5.哭杨修:假如你是杨修的朋友,对于这位英年早逝的才子,你想说点什么? 6.想自己: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

四、总结反馈

讨论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课代表统计后交给老师。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新课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让我们将今天一起来唯我论英雄。

二、预习检测

1.完成必答题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①鸡肋()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③数犯曹操三忌()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

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③延弃弓cao()刀。

(学生完成后教师即时明确答案)2.完成抢答题

(1)本文的故事有哪几个?曹操的心理变化的词语的是?

明确: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分食“一盒酥”。④“梦中杀人”;⑤“簏 中物”;⑥“斩吏出门”;⑦“代作答教”。忌——恶——愈恶——愈恶——怒——大怒—-有杀修之心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三、交流展示

1.辩论分析杨修的死因,总结人物性格。(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明确(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狡诈、老谋深算、凶残阴险 1.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启发自己未来人生。

四、回顾总结

篇3: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第5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注意古代不同类型白话小说的特点, 了解故事情节, 把握人物形象, 体会人物语言、叙述语言的精妙, 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美。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 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 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 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名著有一定的了解, 但缺少较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可根据班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 在设计问题时,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如有关文学常识的问题是针对阅读面大的学生设计的;针对整体感知课文的部分交给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针对评论部分交给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等。力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在合作探究中将问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 掌握课文内容, 了解记叙顺序;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探究杨修被杀的深层次原因。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创设情境;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阅读古典名著, 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讨分析杨修之死的原因, 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2. 大屏幕出示一首诗。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写的人物是谁?讲了什么样的内容?

(目的在于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小说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主要由学生介绍, 教师做补充。

2. 检查预习, 扫清字词障碍:

才放旷等。

(旨在扫清阅读障碍, 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 达到识字辨形的目的, 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3. 快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语速要适中, 句子停顿要准确, 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 要读出感情来。

(1) 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2) 本文题目是《杨修之死》, 这就是本文的写作重点。那么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杨修命赴黄泉的呢?杨修被杀仅仅是因为惑乱军心吗?

(3) 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从文中画出全面概括点明杨修之死真正原因的一句话。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让学生分小组速读课文, 完成以下任务:组内互讲故事, 然后请学生用最简洁的短语概括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 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本文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旨在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阅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整体把握课文。)

三、精读课文, 品味人物

1. 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结合课文, 以“读了___我认为____”为例说一句话, 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

2. 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

思考曹操兵败, 却又厚葬杨修, 这是为什么?可看出曹操的什么性格?师生共同归纳曹操性格:虚伪狡诈、老谋深算。

(培养学生筛选归纳和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 分析探究

1. 关于杨修死因, 有人推之于曹操, 有人归之于杨修, 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从杨修的性格特点、个人才能及插手继位之争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杨修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 从史实的角度, 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1) 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从史实的角度来评价曹操。)

(2) 如何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总结:一分为二, 辩证评价;有功有过, 全面评价;融入背景, 客观评价。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走出课本, 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更好地感悟古典名著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五、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1. 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你最喜欢哪位英雄?

请以“我眼中的____”为题写一篇人物评论。

2. 教师小结。

●教学实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 (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曲雄浑古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金戈铁马的三国古战场, 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 曾经闪现过许多英雄豪杰, 涌现出不计其数的谋臣智士。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天才。请看一首诗: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笔下走龙蛇, 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读诗后请思考:这首诗写的人物是谁?讲了什么样的内容?

生:我认为这首诗评价的是杨修, 诗中认为杨修才华横溢, 但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师:说得很好。才华横溢的杨修到底因何而死?让我们带着这个谜团走进课文《杨修之死》。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是作者罗贯中, 你了解多少? (生总结, 教师补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我们现在读起来略感吃力。因此首先要扫清字词障碍, 请看大屏幕“咬文嚼字”。 (多媒体出示文中重点字词, 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阅读时我们要注意把握语速, 句子停顿要准确, 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说话的场合, 要读出人物的感情。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教师巡视, 了解学情。)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但不知道同学们读的效果如何?老师这里有几个小问题想考考大家?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生:杨修和曹操。

师:本文题目是《杨修之死》, 这是本文的写作重点。那么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杨修命丧黄泉的呢?

生:因为杨修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猜中了曹操的心事, 所以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师:杨修被杀仅仅是因为他惑乱军心吗?

生:不, 这只是他被杀的一根导火线, 是曹操杀他的一个借口而已。

师: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请从文中画出概括说明杨修死因的一句话。 (学生再读课文, 从文中寻找答案。)

生:我认为是这句话:“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数 (shuò, 屡次) 犯曹操之忌。”

师:找得很准确。原来曹操杀杨修是蓄谋已久, 那么课文写了几件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请大家分小组速读课文, 完成这样几个任务:

(1) 组内互讲故事, 一会儿请每组选一位同学来把每个故事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 对杨修每次犯忌, 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τ, 填写表格。

(学生分组速读课文, 组内互讲故事;结合文章内容, 学生填写表格。)

师:请几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故事的内容。 (简介故事内容, 教师适当引导补充。) 本文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其好处是什么?

生:我认为运用了插叙。恰当地运用插叙, 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 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 结构曲折有致。

师:本文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插入的6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三、精读课文, 品味人物

师: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 展示性格。文中插叙的6件事由生活小事逐渐演变为宫廷内部权力的争夺, 在曹操的心中杨修的地位是一落千丈, 两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那么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二人各自展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呢?结合课文, 请同学们以“读了__我认为__”为例说一句话, 概括杨修的性格特点。如:读了“园门改阔”事件, 我认为杨修有才能却又有些狂妄, 恃才放旷。

生:读了“众人分酥”事件, 我认为杨修目中无主, 过于自恃。

生:读了“梦中杀人”事件, 我认为杨修点破曹操佯睡杀近侍的真正心思, 招致曹操的厌恶是咎由自取。

…………

师: (总结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卖弄聪明) 那么曹操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我们通过下面的问题来探讨一下。曹操兵败, 却又厚葬杨修, 这是为什么?可看出曹操的什么性格? (学生小组讨论。)

生:曹操打仗大败而归, 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 众人对他杀杨修的行为自然就有疑义。曹操厚葬杨修, 可以堵住众人之口, 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 借此来笼络人心。这表现出曹操虚伪狡诈的性格。

…………

(师生共同讨论后归纳曹操性格:虚伪狡诈、老谋深算。)

四、品读课文, 分析探究

师:关于杨修死因, 有人推之于曹操, 有人归之于杨修, 有人说另有他因。你认为呢?请说说理由。 (学生品读课文, 研讨探究杨修的死因, 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

生:我们小组是从杨修自身的角度考虑分析的。我们认为杨修好卖弄小聪明, 违反了军纪, 被杀是咎由自取。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 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 反而影响军心, 确实该杀。

生:我们小组认为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 曹操作为一个专横霸道的独裁者, 怎么能够容忍别人猜透自己的心思呢?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 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 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除掉这个“眼中钉, 肉中刺”, 最后借“动摇军心”的罪名杀掉了杨修。

生:我们同意前两个小组的看法。但还要补充一个原因, 就是杨修插手曹家兄弟争夺权力的继位之争, 卷入到了宫廷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又因此而欺骗过曹操, 所以被杀。

师:同学们分析归纳得非常好, 准确地分析出了杨修的死因。关于杨修的死因, 我们借用上课前评价杨修的诗中一句话做上联来概括:身死因才误。你能不能配写一句下联? (学生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 参考同学们刚才说的答案, 老师配的下联是:命丧为权争。杨修可以说才华横溢, 曹操因为他的才能出众而赏识重用他, 也因为他的恃才放旷而杀了他。杨修的悲惨结局让我们感慨良多, 也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杨修的故事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呢?如果有时光机器可以跨越时空, 当我们来到三国时代, 站在杨修面前,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教师适当指导。)

生:杨修先生, 您的才华令我十分钦佩。但是您却不应该恃才傲物, 骄傲自满, 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还是要谦虚一些, 您说不是吗?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认为人可有傲骨, 但不可有傲气。做人不可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目中无人。因为毕竟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 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师:杨修和曹操两个人物都独具个性, 特别是曹操, “宁叫我负天下人, 莫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已经成了人们说曹操奸诈的必用名言。一提到曹操, 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京剧脸谱中的那张大白脸, 接着就会想到“奸臣”这个词。也许就是因为这点, 曹操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反面典型。其实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是历史通, 那么在历史上曹操就是这样的人吗? (学生介绍有关曹操的历史知识, 背诵曹操的作品;教师归纳总结。)

师:历史上的曹操并非奸诈之徒, 而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人唯才, 抑制豪强。兴屯田, 抑兼并, 统一了北方。他精通兵法, 擅长诗歌,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这部巨作中, 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使读者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所以大家要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请同学们结合学过的知识, 想一想,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 (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文章互相讨论研究, 总结方法。)

五、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师:小说《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说:“夫英雄者, 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你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 未出茅庐就已知天下三分;他用兵如神, 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 大败曹操;他忠心耿耿, 一心辅佐刘氏父子, 矢志不渝。他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英雄。

生:我最喜欢关羽。因为关羽武艺高强, 过五关斩六将, 天下无敌;关羽忠义无双, 千里走单骑人人敬仰。

生:我最喜欢赵云。因为他英勇神武。在长坂坡百万军中七进七出, 如入无人之境。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写出来, 以“我眼中的____”为题写一篇人物评论。最后由我们的科代表收集整理, 编成一部作文集, 名字就叫《说英雄, 谁是英雄》。这将是咱们班的第一部作品集。你看, 只要你用心你也能成为一名小作家。

●教学评析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手段的使用, 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 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前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的导入, 很好地营造了学习的氛围, 关于杨修的小诗, 也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杨修之死原因的分析, 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 这样的学习任务清晰而具体,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符合学生特点和规律

整节课的设计, 按照“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品味人物”“品读课文, 分析探究”的过程, 既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又符合教学规律, 使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认识由浅入深, 逐渐清晰、深刻。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 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梯度。比如“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环节中的几个问题:“文中主要人物是谁?”“本文题目是《杨修之死》, 这就是本文的写作重点。那么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杨修命赴黄泉的呢?”“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 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教学问题富有启发性, 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

篇4:《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在课前,教师运用博客以及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创设一个学生互动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网络环境中畅所欲言,通过发布帖子发现思考的气味,在课堂上开展高质量的深层互动,让课堂焕发活力。课堂中还运用音频做情境导入,使学生能更快进入情境。运用幻灯片则使教学环节更加清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以及网络辅助材料,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杨修的死因;(2)能客观认识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3)能从感性认识经典,逐步学会深入理解探究经典,培养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补充素材、提示讲解,学生创设故事情境、自主学习(如思考、阅读、搜集、归纳、整理信息,并用口头和文字表达自己见解等),小组合作(如交流汇总、质疑释疑等)共同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珍视自己个性化独特见解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学习能力;(2)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3)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存在差异,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态度阅读小说以及文学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角度探究杨修的死因,通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开课伊始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

学生表演情境剧《杨修死,众纷纭》:话说马超已退,曹操带伤归寨。对于杨修之死,民间流言四起,众说纷纭……

师:杨修这个人很特别。他被曹操处斩时年仅34岁,但是两千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忘不了他——《世说新语》里讲述他的故事,《三国演义》中记录他的生死,文学家、史学家爱评论他,诗人喜欢写他,近年来心理学家也对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被杀呢?你想听听大家是怎样评论这件事情吗?你想弄明白杨修之死的个中原委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模拟一个杨修死后、曹操归寨、众说纷纭话死因的情境引入课题,回顾上一节课的情节,疏通整理文中所叙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好奇中主动、积极地参与研讨,从而乐学。另外,通过参与戏剧式的模拟情境,学生对本节课的研讨核心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环节做好了铺垫。

2.感悟探究

课前,教师在网络上发布话题讨论,学生在博客上发表个人观点和小组意见,彼此互相浏览发言。不见面的脑力在碰撞,不断激发出火花。

网络话题摘要:(1)自读课文后,谈谈你的初读感受?(2)谁能一语道尽杨修其人?(3)通过研读课文和博客上的资源库资料,深究杨修死因,畅所欲言,发表见解。(4)杨修一定要死吗?他的最后结局是否可以避免?(5)如果你是杨修,你会怎么做?你能否为他改写命运?(6)单看文章:曹操杀杨修简直合情合理,你是曹操,你会怎样做?(7)我们不是讨论过“天下第一等人”吗?杨修是吗?曹操是吗?(8)这篇文章给予现在的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师提出小组任务:再读相关文本,拓展阅读,深入分析。学生小组自主选择阅读教师提供的各种相关网络资料,以及网络学习博客上的各小组留言,并以头脑风暴的方式,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或心理分析等多角度展开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去思考探寻杨修的死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博客形式,使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搜集与提炼信息,多角度探究杨修的死因。

3.拓展迁移

教师继续提出更进一步的讨论话题:(1)罗贯中版本的杨修之死与历史真实版本有何区别?(2)杨修到底死于什么时候?(3)杨修死前说的话中隐藏着什么秘密?(4)曹操是不是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呢?(5)曹操与杨修本来的历史面貌是怎样的?(6)为什么罗贯中要做这样的改动?(7)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历史中的人物有何差异?

学生思考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时引导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读书态度来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

教学反思

篇5: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语言材料,梳理信息,表达感悟认识能力训练,能够合作交流自己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处理材料,归纳分析,讨论交流。

3、情感与态度:内因与外因的辨证思想认识,正确的人才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材料洞悉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人才观的交流与表达。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媒体: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曹操〈〈观沧海〉〉中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心胸开阔,吞吐宇宙,雄才伟略,霸气昭然。但也有狭隘与偏见……

二、揣度人物心理活动与语言表达:

1、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操斩杀杨修的想法是由来已久的,请找出每次杨修触犯曹操忌讳后,写曹操心理及行为反应的句子,并简要评述曹操对杨修是怎样由“忌”到“恨”的。教师板书七个事件。

2、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表述,教师板书记录。

3、师:归纳小结。(在劫难逃)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师:有人认为小说节选内容中曹操和杨修个性鲜明,认为他们(教师幻灯展示)

曹操: 杨修:

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认识,请梳理课文信息,作出评价。

2、生:处理课文语言材料,探究思考,交流表述。

3、教师小结:曹操(阴险狡诈,一代奸雄);杨修(才思过人,恃才放旷)

四、扩展延伸,情感态度表达

辩题一:是谁杀死了杨修?曹操,杨修?

师: 对于课文中杨修之死,历来就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应归之于操,有人认为应归之于修。

请两组同学,分别就课文情节事实,有理有据,展开辩论。

生: 稍作研讨,轮流展开辨驳……

师小结:对辩论作出评判,归结“世间万物均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

辩题二:说说你的人才观?

师: 曹操怒杀杨修,毕竟还是给了我们许多遗憾,曹操怒杀杨修后,强令进军,结果被蜀军杀得落荒而逃,同时又失去一个才思过人的主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该不该!

而杨修才思敏捷,却因恃才放旷,疏于理法,落得个英年早逝,真可谓“一失足,千古恨”,遗憾遗憾!

请你结合历史与现实社会,如果你是曹操,你将怎样使用人才;如果你是杨修,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生:交流表达

师:不管怎么说,杨修死了不可复生。有人给华山杨修墓题了一幅挽联,现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课后玩味。在未来的生活里一路走好。

生:齐读对联。

篇6: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

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2、学会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要点,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先欣赏几幅图片,你知道他们是哪部作品,哪些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分别是桃园三结义、望梅止渴、和青梅煮酒论英雄)其实《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就再来了解一位三国中的人物杨修,看看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资料

1、《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罗贯中:生于1330年,卒于14。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三国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在创造,以史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借述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2、背景和情节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兵退斜谷”。从战争发展的角度上看,当时三国交战,曹操率大军攻打蜀国,兵败;蜀军追击,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退兵驻守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

三、朗读感知

1、疏解字音

肋号令数讫绰

2、解释词义

适忌晓然但即

3、翻译重要语句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②(曹)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④但曹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4、题解

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疑问?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死的直接原因:惑乱军心直接事件:鸡肋事件

四、思考

1、除了鸡肋事件,文中还写了杨修数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每件事发生时,曹操有什么心理反应?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这些事吗?

2、这几件事的类型一样吗?在叙述上运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3、通过这几件事,你认为杨修是个怎样的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

1、历史上的曹操2、《三国演义》中对杨修的评价讨论

六、讨论

杨修的死,有人认为是杨修自己造成的,有人认为是曹操的原因,你认为呢?

谈谈你的启示

七、作业

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1、以《从杨修之死想到》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2、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

李玲

篇7: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

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比赛和辩论比赛。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10分钟)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即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3.教师总结:

杨修被杀,是杨、曹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呢?小说中断了叙述的线索,插入了有关杨、曹矛盾的由来。这段插叙用“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句话过渡,连续叙述了六件事,从而深刻地提示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也展示了杨、曹二人的性格。这六件事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写杨修不看对象,不分时间、场合,一味地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个性特点,结果是自取其祸。这一类包括四件事。

第一件事,曹操于进退兵之事上犹疑不决,以“鸡肋”为夜间口号,被杨修猜透其心事,曹操大怒,“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第二件事: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不置褒贬而去。杨修捅破迷底,令人改筑围墙。曹操知道后“心甚忌之”。

第三件事:杨修用拆字的方法把“一合酥”分给众人吃了,玩笑开到了主帅头上,并有讥笑曹操字写得不合规范的嫌疑,曹操对这事表面“虽喜笑,而心恶之。”

第四件事:曹操编造了梦中杀人的谎话,而杨修却有意揭露其谎言:“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语道破了曹操不可告人的心事,这自然更引起了曹操的极端厌恶;“操闻而愈恶之。”

第二类写杨修干预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这才是杨修被杀的真正直接原因。

第五件事:为了扶持曹植作曹操的继承人,杨修向曹操密告曹丕用筐装人人府,结果中了吴质的计策,反给自己招来了诬告曹丕的嫌疑:操因罐修谮曹丕,愈恶之。”

第六件事:唆使曹植立斩邺城门吏,结果又被人告知曹操。“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第七件事:为曹植作咎教十余条,答教又被曹丕派人偷去,告诉了曹操,杨修落了个欺主之名,“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作答)(5分钟)

1.(男)给下列加黑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1)鸡肋( )

(2)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3)数犯曹操三忌( )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1)竟取匙与众食qí( )

(2)操因疑修zèn( )害曹丕。

(3)延弃弓chāo( )刀。

(学生完成后教师即时明确答案)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三国演义》中,本文则是插叙。一般来说,记叙文中的插叙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只具有“片断性”;并且大多是交待解释、连带叙述介绍、填补缝隙堵实漏洞的文字,它虽然在客观上能起到说“此”而顾“彼”、勾“前”而联“后”的作用。但主要却是为了交待清楚事情的龙去脉。《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却与其他的插叙有所不同,插叙的部分成了文章的主体。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布置作业

1.请你谈谈对“杨修之死”的看法。

篇8:《杨修之死》中杨修死得并不冤

一.老板的颜面你别犯

尊重他人, 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通则。更别说尊重自己的老板了。杨修却不懂得这一点。曹操门内添“活”字, 不过是炫耀一下自己的智商, 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文字游戏而已。杨修要显示自己的智商不在老板之下, 硬要揭穿谜底, 好好“秀自己”一把。“曹操称美, 心甚忌之”。

这件事就此而已, 也许对杨修不无半点损害。可是, 杨修似乎自鸣得意, 变本加厉, 竟然以“一人一口酥”恶作剧般分吃了曹操的“一盒酥”。没有经过老板的同意, 随便享用老板的东西, 曹操心里不爽也很正常。毕竟你杨修和曹操的关系还没有好到那一步嘛。曹操心恶之, 亦在情理之中。曹操还是比较大度的, 虽心里不悦但表面上还是装出了“笑容”。

这两件生活的小事可以看出杨修连起码的与人交往原则都不明白, 不知道尊重他人, 自然也难得到别人的喜欢。

二.老板的隐私你别说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隐私和秘密, 尤其是那些古代的君王更是喜欢神化自己, 以此来震慑别人, 巩固自己的地位。汉高祖刘邦就是编撰这类故事的高手, 凭借赤帝斩白帝, 祥云绕顶, 有贵人之相等等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把一个“市井无赖”神化成“天生的贵种”, 骗得了大家的信任, 最终还真的夺得了天下。曹操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 于是也效仿刘邦, 神化自己有“梦中杀人”的习惯, 借此迷惑、警告那些想暗杀他的人, 同时达到保护自己、神化自己的目的。

杨修也懂这个道理, 但他执意要拆穿曹操梦中杀人的“把戏”。这种做法无疑是告诉大家:我们的老板曹操是多么的残忍, 草菅人命, 借大家的人头来达到保护自己、神化自己的目的。杨修的这一做法不仅是冒犯了老板, 更重要的是动摇了领导的群众基础, 损害了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我想:遇到这茬事, 要是别的老板早就要拿肇事者革职查办, 甚至直接杀头, 以儆效尤, 至少得有个降职处分吧。好在曹操是一个爱才之人, 是位胸襟开阔的大英雄, 虽然“愈恶之”, 但终究没有处理杨修。

三.老板的家事你别参合

曹植和曹丕到底是谁继位, 决定权应该在曹操那里, 这是曹家人的家事。可是杨修偏偏要来参合。杨修与曹植相交甚好, 常常在曹植家中彻夜长谈。谈了什么, 我们不得而知。曹丕与吴质结交不错, 吴质每次到曹丕处密谋, 都是采用掩人耳目的做法———藏在大簏中, 对人说只是绢匹。杨修知道后, 立马来向曹操告状。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你杨修不是常常到曹植处彻夜长谈吗?怎么就不允许吴质和曹丕密谋呢?更可笑的是杨修拿到的“把柄”竟然被吴质巧妙地化解为杨修诬陷的证据———吴质设计用大簏装绢入曹植处。这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杨修, 最后落得一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果!不仅曹操“愈恶之”, 甚至还牵连到曹植, 曹操本想立曹植为世子, 可是因为这件事, “曹操亦不喜植”!

杨修并没有从“告状门”中汲取教训, 更没有察觉到危险已经来临, 而是更深地陷入曹氏接班人之争中。他竟然大胆到直接干预曹植和曹丕的考试结果, 成为曹植的“枪手”, 这让主考官曹操震怒不已。曹操已经意识到杨修成了接班人问题中的一个绊脚石, 不除掉杨修势必影响曹氏家族的政权!此时曹操“已有杀修之心”。杨修之死咎由自取, 可怜的曹植却由于交友不慎, 以致化优势为劣势, 结果丢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最终成为了“世子之争”的失败者。

当然, 曹操要杀杨修自然不会以干涉接班人的名义, 这样会造成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不久, 曹操借“鸡肋”事件, 名正言顺给杨修定了一个罪名———造言惑众、扰乱军心, 杀了杨修。杀修之后, 兵败的曹操为了给自己树立“爱才”的形象, 于是厚葬了杨修。

四.既不知人, 又不自知, 你就别参与政治

从文章节选来看, 纵观杨修一生可谓是“小聪明, 大糊涂”。耍小聪明的杨修至死依然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死!杨修跟随曹操, 常常能猜中曹操的小心思, 却没有看清曹操的为人, 自始至终都没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带来的危险。可见杨修没有知人之能!

篇9:《杨修之死》课堂教学实录

【幻灯片展示】

师:杨修行将就刑,围观有一大群人,有的扼腕叹息:“唉……”,也有的幸灾乐祸:“哼!……”假如你是围观群众的一员,面对着此情此景,你会说点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

【幻灯片展示】

唉(嗨,哼……),杨修你太——!

生1:唉,杨修你太冤了!

师:哦,你是伸张正义,为杨修伸冤呐。

生2:唉,杨修你太自大了!你太恃才放旷了!

师:这位同学不错,将本文出现的一个成语也用上了,你能否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2:依仗才华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生3:唉。杨修你太倒霉了!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

生3:杨修那么有才华,却被曹操所杀。

师:噢!你是说“贤才未遇明君”。

生4:嗨,杨修你太有才了!

师:哈哈,你把宋丹丹在春晚的经典台词也用上了。

师: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针对漫画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确实杨修才华横溢,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悖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悖对杨修的高度评价,请找出来——

生5: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5:你真了解魏王的内心啊!

师:你能带着佩服的口吻读一下吗?

生5读——

师:请同桌评价一下,生5读得怎么样?

生6:还好,就是重音应落在“真知”上。

师:你也来读一遍。

生6读——

师: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像生6一般饱含深情、带着佩服读一遍这句话。

生齐读——

【幻灯片展示】

真知……

师:那么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

生7: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便知道是花园修得太阔了。师:曹操在门上写“活”字,别人知道意思吗?

生7:不知道。

师:从文中的哪个句子可以看出?

生7:人皆不晓其意。

师:喔,众人皆迷,惟修独知啊。

生8:曹操在酥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就明白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

生9: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被杨修看出来了。

师:嗯,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被杨修参透,那么其他人知道吗?请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印证。

生9: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师:别人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像医院的x光、CT那样将曹操的五脏六腑照得一清二楚。

生10:杨修知道门吏阻止曹植出城,是操在测试儿子的才干,所以杨修教他“竟斩之可也”。

师:“竟斩之可也”可以看出杨修怎样的个性?

生10:处事果敢。

生11:第9段,曹操以“军国大事”试探两个儿子,杨修为曹植选好答案,做“答教十余条”。

师:嗯,老师看到一则材料,说的是杨修把曹操提问的顺序都料到了。真是“料事——

生:“如神”

生12:关于鸡肋的问题,杨修是“见传‘鸡肋二字”就知道丞相意欲退兵。

师:鸡肋和退兵有关系吗?

生12:把攻打的地方比作“鸡肋”,“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现在是“进不能胜,退恐人笑”,简直与“鸡肋”无异。

师:杨修了解曹操的心事,你呢又悟透了杨修的心理,你真不简单!现在请让我们看大屏幕:

【幻灯片展示】

破解门中“活”

破解一合酥

破解“鸡肋”口令

破译操梦中杀人真相

破译操试子才干

破译操问军国大事

师:杨修的“真知”体现在善于破解、破译上。杨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处事果敢,料问如神。所以后人有诗赞曰:

【幻灯片展示】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师:难怪夏侯悖感慨——

生:“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公真知魏王肺腑”吗?

【幻灯片展示】

真知?

生13:杨修对曹操对他的忌讳一点也不知道。

师:何以见得?

生13:文中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师:“数”字应读“shuo”音,“多次、屡次”的意思。请同学们一起将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师: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呢?

生14:课文第2段开头第一句:“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这里的“便”字,可以看出。

师:“便”什么意思?

生14:“便”的意思是“就”,体现了杨修擅作主张。

生15:第5段,“修人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中的“竟”字。

生16:第7段,“修知其事,径来告操”中的“径”字。

师:“径”作何解?“其事”指的是什么事?

生16:“径”就是“直接”,“其事”是指“曹丕用大簏装吴质进内府”之事。“径”可以看出杨修做事草率,根本不考虑后果。

生17: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叹日,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句中“指而叹”。

师:很好,我们读书要善于从字缝中去读,确实,刚才同学们所谈到的“便、竟、径、指而叹”这些字眼体现了杨修的放旷。同时,我们读书还要从不经意处去读。文中杨修的语言共出现了5次。罗贯中老先生在写作时注意到了用词的简练,做到“惜墨如金”,把杨修说话时的神情动作都省略了。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日:“‘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师:现在我们想把文章拍成电视小剧,如果让你当导演,请你给杨修的扮演者指导一下说话时的神情动作,来体现杨修的“放旷”。

师:你姓什么?

生18:我姓张。

师:张导,你将如何指导你的“演员”?

生18:让杨修的扮演者两手背腰,矫首昂视,捋捋胡子,大笑曰……这样就更能体现杨修的恃才放旷。

生19:杨修的扮演者应该迈着方步,环顾四周,在其他人面前来回地踱。

师:老师想献丑一下,将这段文字读一读。请大家体会杨修的“放旷”(师读)。

师:咱们班谁的表演才能最好?

生:李某。

师:李某请,请你和老师PK一下。声情并茂并加上动作来朗读这段文字,好吗?

生20读——

师:你读得真好,今后当演员肯定很棒,大家给他来个热烈的掌声。

师:正当杨修洋洋自得,被旁人誉为“真知魏王肺腑”之时,想不到死神却悄悄地向他走来,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师:杨修的恃才放旷招来曹操怎样的态度?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来完成表格:

生21:破解门内“活”——心甚忌之。

生22:分食“合”中酥——而心恶之。

生23:道破梦中杀人——愈恶之。

生24:密告簏里藏人事件——愈恶之。

生25:教授曹植斩杀门吏——大怒,亦不喜植。

生26:预设答条蒙欺孟德——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生27:破解口令,擅自行动——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师:杨修曾慨叹曹操的近侍是“梦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梦中人”。表面上杨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实际上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恃才放旷的杨修碰到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断头台。关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明·李贽

“太祖(曹操)既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绍)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陈寿《三国志》

“祢衡之死,是因为他太不了解人;杨修之死,则因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们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究竟应如何相处。”——易中天《品人录》

师:假如你是才华横溢的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才能做到相安无事,真正体现“大智慧”?

【幻灯片展示】

真知!

生28:对自己的言行收敛一点。

生29:要学会拍马屁。

师:你可要小心哦,当心马屁拍到马蹄上。当然我们千万不能把尊敬师长混同为拍马屁,“尊重”与“拍马屁”是两码事。

生30:做人要谦逊一些,不要太张扬。

师:这不是和我们现在的“张扬个性”相矛盾吗?

生30:我说的是在曹操这样的上司面前不能太张扬,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忌才。

师:老师很喜欢你刚才所说的“太”字。不要“太”张扬,因为张扬过了头就成了“张——”

部分学生激动地喊:张狂!

(师板书:张扬不张狂!)

师:老师前两天就此写过一篇启示小短文,挂在我的博客上,下面我想链接我的博客,请咱们班的朗读高手来朗读这段文字。

【博文展示】

张扬但不张狂

——《杨修之死》给予的启示

张震雷

读罢《杨修之死》,心情很是凝重——满腹才华曲杨修园为个性张狂而招致杀身之祸。

假如当初扬修内敛一点,也许命运就将改变。

确实,我们需要个性张扬!张扬,是内心激情火焰的喷发,是智慧灵动的舒张,……没有张扬,就感受不到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气概,就欣赏不到关羽单刀赴会的超人胆识。人又不能太张扬!张扬过了头就成了张狂。张狂是要有代价的。杨修之死正应验了“丧身二字傻与狂”。所以,我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必须控制好尺度——张扬而不张狂。

张扬引导成功,张狂导致失败。个性要张扬,做人不张狂!

生31朗读该段文字。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水平真高,读得真好。你的朗读使老师的小文章增色不少。谢谢你。老师将文章挂上博客后已有许多跟帖,其中有位博友的跟帖我很欣赏(滚动博友跟帖内容):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是啊,我们做人应该张扬个性,但不能张狂;人格应该独立,但不能特立独行。

(师板书:独立不特立)

师:假如杨修身边有刚才发言的那几位同学做他的朋友,有张老师做他的朋友,经常在他的身边提醒,也许杨修就不至于才活到34岁就命丧九泉。可怜、可悲、可叹啊!他死后葬在华山脚下的河湾村附近,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悲悲切切的埙声同时响起)师:华山脚下仅存墓碑一块,墓碑上刻的内容也只有:“汉主簿杨修之墓”七个字。千古风流人物,死后葬身荒山野岭凄凉地,古今行人少问津,不免让我们产生无限的伤感。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点东西,可以是墓志铭,可以是挽联,还可以是打油诗……

(学生为墓碑写文字)

生32:可怜可怜……可悲可悲……可叹可叹……

师:你是一咏三叹。

生33:才华横溢做主薄,恃才放旷保命难。

师:你有杨修之才,短短时间就拟了一副对联,而且包含了两个成语。

生34:假如看透不说透,怎会无端断了头?

师:不错不错。启迪后人要多用眼少用嘴。

生35: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须三思后行。

师:你从为人和做事两个方面警戒后人,很有哲理啊。

师: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老师心情很是凝重。我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常情不能自己。思考了很多,比如“假如宽容和谦逊握手那该有多好”,比如“杨修遇到刘备又会如何?”……老师把在备课中的思索感悟形成了文字。并作了配乐朗诵。现在我想把她献给同学们——

【幻灯片展示】(一段已经配好音乐的朗读文字随朗读的速度自动缓缓上移)

曾经的风流才子,当年的刀下冤魂,小说中的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

厚重的书卷一页一页地翻过去。鲜活的人物一个一个地走过场,是非功过、善恶得失、进退荣辱,成败臧否,聚讼纷纭,我们为杨修恃才放旷遭身死而扼腕,为曹操好诈狡猾灭人才而悲愤。

杨修悲剧性的命运,昭示了性格即命运的真知,斯人已逝,作为生者,我们可以选择才华毕露、放旷直言的张扬个性,我们也不应该回避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看着那些渐行渐远的先人们,我们不妨让“才”与“智”握手,让我们的生命更行更远,成为重持久又重进取的大写的“人”。

音乐声止,宣布下课。

篇10:九年级《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结果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第五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列,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本人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天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本人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本人的体验。”

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课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

3、对教材的处理

作为名著中的名篇,《杨修之死》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为时已久,在学习这篇老课文时,怎样做到略有新意,老文新教呢?我进列了一些不够成熟的尝试。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于课文中存在的较多文言语句,要求学生在早读课时充分预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不理解处教师及时点拨明确,课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词句的讲解。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与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小说的内容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列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本课中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教师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习题一对文章内容进列了充分的预习。)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感悟到语文课堂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挥“导演”的作用,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至于教学环节的安排中,是先概括曹操、杨修的人物形象,再探讨杨修的死因,还是先探讨杨修的死因,再概括曹操、杨修的人物形象?我的考虑是,在学生充分探讨杨修死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提炼人物形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若先概括形象,则学生在探讨死因时就不太容易形成不同的看法。

结果的拓展迁移部分,实际上是希望学生从杨修之死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目标的设定

1、基于以上分析,设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本人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本人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本人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确立为: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本人见解的能力。

三、学法设计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列表面化的理解。

3、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用的方法

学生课前结合课后习题一进列充分预习,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并对杨修死因能有本人的认识,为课堂中的探究讨论打下基础。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对问题各抒己见,再辅之以教师适时地点拨归纳。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四、教法设计

1、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安排

情境导入——初读课文(把握情节)——再读课文(探讨死因)

——研读课文(概括形象)——拓展迁移——作业布置

2、重难点突破方法

①设疑激趣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

②引导点拨法,在探讨杨修死因时,学生可能会谈的不够深入,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

3、导入和过渡的设计

由《三国演义》开篇词(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进入情境。

各个教学环节的国度,则根据上下环节的内容,或设疑或总结,天然过渡。

4、教辅手段的运用

本节课之所以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是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图片、声音的选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到课堂情景中;二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更易把握。

五、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目标及意图

①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②(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作业一,学生上课时已进列了一定的探讨,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对学生的触动更大。

作业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结合《观沧海》、《短歌列》以及正史中的曹操形象和小说中的曹操形象进列一番比较,应该会更好的认识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拥刘反曹”的倾向。

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作业一相对较容易,学生有话可说。

上一篇:俄语带名词性的辨别下一篇:检查及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