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unit3导学案

2024-04-24

七年级下unit3导学案(精选7篇)

篇1:七年级下unit3导学案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Period 3 Section B(1a-1e)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读写新词汇:baseball, watch, computer, game, card, ID card, notebook, ring, bag.2.能运用句型“What’s this ? It’s a /an …”来询问物品。

3.能运用句型“How do you spell it?”来要求他人拼读(写)物品。【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听懂询问物品的对话并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练习。难点:It’s an …中an 的使用。【学习过程】

一、目标呈现

1.独立通过音标拼读Section B 部分的单词(P16)(课前)自己拼读----组内朗读,互纠读音----全班展示(课堂)2.记忆力大比拼:

⑴用英语 _________________ ⑵用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拼写pen_________________ ⑷一个橡皮擦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一把直尺_________________ ⑹一本旧字典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一张身份证_______________ ⑻一本英语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

任务

一、根据1a图中的物品,模仿1b进行对话练习。任务

二、1、听第1遍录音,完成1c。

2、听第2遍录音,完成1d。

3、听第3遍录音,补全对话。

Linda: I _____ my watch this Mike: ________ my pen.morning.Man: This? Man: OK.Is this your Mike: Yes…and that’s my __________ ? ___________.Linda: No, it ______.Man: All right.What’s ______ That’s _____ watch._______? Man: Here _______ _______.Mike: Mike.Linda: And that’s my _____ Man: OK.________ your _______.baseball.Man: OK.___________ your Mike: _________ ________.name? Linda: Linda.三、展示质疑

1.In pairs:根据1d的物品编对话,每两名学生分别扮演Linda和Mike, 然后交换角色。2.In groups: 利用身边的物品分组让一人问,其它人答,轮换角色。 重点知识归纳 1.本课知识点:

--What’s this?

--It’s a watch.--How do you spell it?--W-A-T-C-H.2.本课易(混)错点:

①What’s this?中把this换成that, it 的灵活性。

②a,an的使用不要以后面单词第一个字母为准,应以第一个音素为准。

四、巩固构建 I单项选择。

()1.— ________.Is that your eraser? — No, it isn’t.A.Sorry B.Excuse me C.Thanks.()2.当别人为你提供了帮助时,你想表达感谢之情,应该说:______ A.Thank!B.Thanks you!C Thank you!()3.— Is that your pencil? — No, ________.A.it’s Gina B.it’s Ginas’ C.it’s Gina’s()4.— Thank you for your help.—____________________.A.You, too B.No, I’m not C.You’re welcome()5.— Is this her dictionary? — No, __________ is hers.A.the a red dictionary B.red the dictionary C.the red dictionary()6.______ pencil is red._____ is red, too.A.My, She B.My, Her C.My;Hers II.句型转换。

1.Is this your computer?(改为肯定陈述句)________ __________ your computer.2.you do it how spell(连词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 3.This is a notebook.(对画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 ___________? 4.These yellow pencils are hers.(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hers? 5.My friends are fine.(对画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friends?

篇2:七年级下unit3导学案

课型:___课时间:_____年____月___日主备人:审核人: 七年级英语组

学习目标:1.认读掌握单词

2、掌握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3、掌握重点句型

(1)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Apple juice,please.(2)Would you like some eggs?No, thanks.I’d like some chicken.(3)I would like some fish and an egg.(4)What about some milk?Good idea.教学重点:would like 的用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自主探究:

1.课前预习本课新单词,并自我检测:

你自己_____ 打算,想要____鱼_____鸡,鸡肉_______ 米饭,稻米_______喝;饮料_____ 果汁;饮料______ 牛奶______主意,想法______水_____蔬菜_________面包______ 汉堡包_________

2.翻译理解1a的内容,找出下列句子。

1.请随便吃/ 喝。Help.2.我想要一个鸡蛋和一些鱼肉。Ilikeegg andfish.3.Maria,你想要一些鸡蛋吗?yousome eggs,Maria?

4.我想要一些鸡肉。some chicken.Jane, 你呢? Whatyou, Jane?

5.你想要喝些什么呢?Whatyouto?

6.你想要些什么呢? Whatyou?

7.请给我一些牛奶。Milkme,.合作探究:1.再读1a完成1b.2.听录音,完成2和4a

3.仔细看图,领会,把3中的单词分分类,找到家。

交流展示:分角色表演1a对话

教师点拨:1.would like 的用法(1)would like 表“想要`”的意思,想要东西;

would like sth.=want sth..(2).问句形式: Would+主语 + like„ ? 某人想要东西 吗 ?是一种表建议的句式.(3).would like to do sth.=want to do sth.表 想要做某事另外would like 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引导探究:1.不可数名词不能与具体数词连用,没有复数形式,可以用some/a little /a lot of/much修饰2.Would you like some„= What about some„?

1.目标检测:

1.Jane,请随便吃!Jane,help!

2.我想要一个苹果和一些牛奶。like_apple and____.3.你想要一些鸡肉吗?__you______ ?

4.你想要吃些什么呢? Whatyou like to?

篇3:七年级下unit3导学案

一、导学案在编写过程中的几点误区

1. 导学案设计照搬教案模式

很多教师在导学案设计时受教案的影响较深,总是将着眼点放在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还是以教师为中主,强调的是“教”的设计; 并不能一下子“脱胎换骨”,设计出来的导学案要么是教案的翻版或“粗加工”,要么是教案与学案的“杂糅”,最后搞成了“四不像”。比如教师的导入新课,教材的分析,教学环节的过渡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费了很大精力,既干扰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导致学习的低效。

导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导学案设计时,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有利于教师“教”的角度来设计。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旨在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说来,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1)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要让学生明白: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

( 2) 问题不宜太多太碎,应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

( 3) 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思维。

( 4) 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2. 导学案设计照搬习题集

有些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将“知识问题化”误解为“知识习题化”。这是对“问题”和“习题”两个概念认识不清导致的。“习题”一般是条件充分、结论确定、解法典型、供巩固知识和训练技能所用。而“问题”不仅包括教科书上的习题,也应包括那些来自实际的问题; 不仅应包括“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也应包括“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 不仅应包括条件充分、结论确定的问题,也应包括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和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因此,两者的外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大不相同。

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教师一定要以教材为依托,针对本课的学习目标来精选,要注意面对全体学生,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层次。选题时,既要让学困生有所收获,又要让优等生通过解题有成就感。

3. 导学案设计“问题浅显化”

问题肤浅化主要表现在: ( 1) 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没有探究价值,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 2) 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由于设计的问题过于封闭单一,答案唯一,学生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于课堂上的生成。没有生成性的课堂也就没有生命性,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 问题设计缺乏深加工。教师就教材教教材,设计问题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表层传递出来的信息,而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和拓展提升,所以设计的问题往往思维含量低。我们主张教师使用教参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好的例子而已,教师的作用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学会整合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加工处理,生成好的问题。( 4) 问题的设计过于零碎化。这是对问题“层次化”的误读。问题“层次化”的设计用意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或者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或者达到不同的“学习顶点”。

4. 导学案设计模式统一化

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的课型导学案的设计模式也应不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现总结各课型导学案设计模式如下:

1. 新授课导学案模式: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知识链接】

【新知学习】( 可划分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两部分)

【跟踪练习】

【当堂检测】

【自我评价】

2. 习题课导学案模式

【练习目标及重点】

【梯度练习】( 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

【反思小结】

3. 复习课导学案模式

【复习目标】

【复习重难点】

【网络梳理】

【梯度练习】

【当堂检测】

【自我评价】

一份导学案的产生,通常要经历个人“初备”( 形成“初案”) ———备课组“集备”( 形成“共案”) ———个人“复备”( 形成“个案”) ———课中“续备”( 形成“续案”) ———课后修订的过程。可以看出,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性、互动性、创生性的过程。从集智备课( 形成“共案”) 到个人“初备”( 形成“个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但由于教师集智备课行为的不规范或者管理不到位、教师认知上的偏差等原因,导致备课环节被简化。有些教师将集体研讨的导学案直接拿来供自己班级使用,势必导致导学案的共性化与所任班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会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造成损失。更有甚者,集智备课活动被继续简化成个人分工备课,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就更大。

5. 导学案模式设计提纲化

这也是导学案设计初期容易产生的误区。一是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将学习内容加工处理成问题,只是列出了本节课的学习提纲。对学生学习没有太大帮助; 二是受传统导学方式的影响, 比如许多教师资料往往在每堂课内容学习之前设计一个学习提纲。这些提纲只是起到对知识梳理归纳的作用,并不是对问题的设计,完全起不到导学案应有的作用。

二、导学案的使用误区

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红笔修订导学案,下节课上课前课代表带领小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然后交给教师。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对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1. 教师需在实施讲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师,教师按照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体会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 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时坚持自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自动按照“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故弄玄虚。

3. 讲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利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做到学生本人能处理的问题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构成“错题集”。

4. 按期地巩固复习。有针对性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操练。

总之,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对象是教师,而导学案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主要以学生为主,因此导学案设计应当关注的是每位学生的发展,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全程性指导、调控,应当关注的是合适的学习策略选择,应当关注的是课堂的动态生成。

摘要: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路线图,它是判断教师的业务功底和敬业态度的试金石。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落实和课堂是否高效,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败。因此,加强导学案的编写指导和使用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4:七年级下unit3导学案

1. photo ____(复数) 2. that ____(复数)

3. woman ____(复数) 4. bus ____(复数)

5. this ____ (反义词) 6. she ____(物主代词)

7. son ____(对应词) 8. these ____(反义词)

9. these ____(单数) 10. they ____(物主代词)

二、写出下列词组:

1. 你的兄弟们____ 2. 我们的父母____

3. 亲爱的朋友们 ____ 4. 因……而感谢____

5. 他的姑姑____ 6. 他们的祖父母____

7. 我的一些家庭照____ 8. 她的表妹____

9. 你们的叔叔____ 10. 刘先生的女儿____

三、单项选择

1. ——Is that your cousin?

——No, ____.

A. she is B. she isn’t C. it is D. it isn’t

2. ——Is ____ your photo?

——Yes, ____ are my parents.

A. this, this B. these, thisC. this, these D. that, these

3. My ____ is a teacher.

A. parentsB. grandparentsC. parent D. father’s

4. ——Is Helen a teacher?

——Yes, ____.

A. she’s B. he is C. he’s D. she is

5. ——Are these Jeff and Jack? ——____.

A. Yes, they aren’tB. No, these aren’t

C. No, they aren’tD. Yes, these are

6. ____ are in the same class.

A. I, she and youB. You, she and I

C. I, you and sheD. You, I and she

7. His mother’s ____ is his grandmother.

A. grandfather B. grandmother

C. grandparents D. mother

8. Here is ____ my family.

A. a photo ofB. photo of C. a photo atD. photo at

9. See ____ soon, Dave and Anna.

A. yourB. youC. theyD. them

10. This is Mary and that is Kate. ____ my ____.

A. She’s, friend B. They’re, friends

C. They’re, friend D. She’s, friends

11. Tim is ____ friend. ____ is an English boy.

A. I, His B. I, HeC. my, He D. my, His

12. ——Who is that girl?

——____.

A. She is here B. She is my sister

C. She is at school D. She is a girl

13. ——____ they?

——They are his grandparents.

A. What isB. What are C. Who areD. Who is

14. He is my grandparents’ son, but he isn’t my father. He is my ____.

A. father B. son C. grandfather D. uncle

15. This ____ my sister and those ____ my parents.

A. is, is B. is, areC. are, is D. are, are

四、完形填空:

This is a __1__ of my family. __2__ Frank. I am twelve. I study(学习) at No. 11 Middle School. This is my father. __3__ name is Dale Brown. He is a teacher in my school. He __4__ English.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__5__, too. __6__ that woman near(在……附近) my father? Oh, she is my aunt. She is a nurse. My grandparents aren’t in the photo. __7__ are in the USA. I __8__ a dog. __9__ name is Dick. I love my __10__ and I love my dog, too.

1. A. backpackB. book C. photoD. map

2. A. This is B. I’mC. It’s D. My name

3. A. HisB. He’s C. Her D. This

4. A. looks B. loves C. wants D. teaches

5. A. nurse B. student C. teacher D. worker

6. A. What’s B. Who’sC. Is D. Are

7. A. We B. You C. What D. They

8. A. love B. haveC. teach D. look

9. A. ItsB. It’s C. He’s D. She’s

10. A. friends B. mother C. father D. family

五、阅读理解:

(A)

(阅读下列短文,将人名及其身份填在图画的相应方框内)

This is my family. My grandpa’s name is Harry Brown. My grandma’s name is Jean Brown. My father’s name is Jeff Brown. My mother’s name is Helen Brown. Jeff and Helen are my parents. I have a sister. Her name is Kate Brown. My name is Tom Brown. I am ten. My sister is eight.

按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 How old is Tom Brown?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s that girl (E) his sis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s Helen Brown his grandmo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at’s his grandmother’s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

5. Is Jeff Brown his bro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My grandparents have two sons and one daughter. My father is Thomas. He is forty. He is a policeman(警察). My mother is a worker. My uncle, Benny is thirty-six. He is a doctor(医生). He has a son and a daughter. My aunt, Mary is a teacher. She is only twenty-five. She teaches English in No. 2 Middle School. Every student likes her. I have a sister, Rose. She is only five. On Sundays, I usually play the piano (钢琴) with my cousins. I’m very happy because(因为) I have a very happy family.

判断正误, 对的请用“T”表示,错的请用“F”表示。

1.There are eight people (人) in this family.()

2.My uncle has two children (孩子).()

3.My aunt teaches Chinese in No. 2 Middle School. ()

4.I have one aunt, one uncle and three cousins. ()

5.My cousins and I like music (音乐).()

(C)

快来读读下面两篇材料,相信你一定能读懂的。读完后,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What’re these? ____.

A. It’s an ID CardB. It’s my ID Card

C. These are two ID CardsD. These are two IC Cards

2. What’re their first names? ____.

A. Liu and Beckham B. Liu and David

C. Xiang and Beckham D. Xiang and David

3. What’re their family names? ____.

A. Liu and Beckham B. Liu and David

C. Xiang and Beckham D. Xiang and David

4. What’re their full names? ____.

A. Liu Xiang and David Beckham

B. Liu Xiang and Beckham David

C. Xiang Liu and David Beckham

D. Xiang Liu and Beckham David

5. What’s Liu Xiang’s telephone number? ____.

A. 138094898 ** B. ** 138094898

C. 183670773 ** D. ** 183670773

六、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Are ____(this) your parents?

2. Those ____(be) my friends.

3. They are his ____(cousin). We are going to the park with ____(they).

4. ____(those) is a pencil. ____(it) price(价格) is one yuan.

5. ____(her) is my sister. ____(she) name is Gina.

6. Dick is ____(he) brother. All of ____(we) like ____(he)

7. These are ____(they) ____(child)

8. ____(their) are my grandparents. My father is ____(they) son.

七、看图短文填空:

I have a best friend. His name is __1__. There are nine people __2__ __3__ __4__. His grandparents have two __5__, his father and his __6__. His parents have two __7__ and two __8__. __9__ __10__ Jim, Susan, Henry and Jane. So Jim has two __11__ and a __12__. Jim loves his family __13__ __14__. They love him too. He has a __15__ and good family.

八、完成句子:

1. 那是你的父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些人是我的堂兄弟,而那些人是我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她的祖父母是英语老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那是你的婶婶吗?” “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些是你的亲兄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他们是我的表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七年级下27.斑羚飞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复述课文,品味语言。

2、感悟斑羚飞渡这一行为对我们的启示。

3、理解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增强珍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意识。

二、导入(可由讲一则动物故事导入)

三、预习

1、介绍作者及斑羚的有关信息。

2、掌握本课生字词。

3、复述故事情节,这是一群怎样的斑羚;给你怎样的启示?

4、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加以品析。

四、合作探究

1、在这篇文章中,狩猎者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3、文中出现几次描写彩虹的语言,每次出现有何意义?

五、自由展示

1、展示预习内容。

2、展示探究内容。

六、拓展延伸

1、学完文章后,你一定有许多感触,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

2、请讲有关动物或人的感人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设计一则有创意的保护动物宣传语。

七、作业设计

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八、教学流程

篇6:七年级下22.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读、会写、会解释课后生字词;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认识探险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和品质。

二、预习内容

1、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

2、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3、理清课文层次,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

1、“我”在沙漠中心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困难,“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作者的心理变化中,你觉得作者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或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结合课后练习三所给的材料,讨论:你是如何理解“冒险”的意义的?

四、自由展示

1、展示预习内容;

2、展示合作探究内容;

3、拓展延伸

(1)学完本文后,联系自己的实际,你得到什么收获(启示);

篇7:七年级下政治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五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不畏挫折是可贵的心理品质的道理。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认识、分析及正确对待挫折的能力。能够做好接受挫折考验的思想准备。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因素及与人生的关系。知道面对挫折的三种态度及结果。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

2、教学难点:提高自己抗挫折的正确态度、能力

相关链接:

1、材料二书本59页邓亚萍,讨论:①、遇到的挫折可能是什么? ②、她最终成功了吗?如果她遇此巨大挫折放弃了的话,能有今天吗?为什么?

2.书本60页,讨论: 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 你还能例举其他类似的事情吗?

3、材料三,讨论:

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类似的挫折吗? 《小明的一天》

小明早上到校上课,课上老师公布了考试的成绩,小明看到了成绩后留下了眼泪;课间小明与别的同学产生了矛盾,大家对他议论纷纷,小明在一边显出很孤独的样子;回家的路上,小名又遇到了倒霉的事情,他的自行车又坏了;回到家里,小明的父母在吵架,小明很无奈……

请同学们在讲完故事后,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反映了小明的那些心理感受

2.你认为他的反应正常吗?

在新年的时候,大家都会相互祝福问候。那你会给别人说一些什么恭喜的话啊?

例如“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祝福语。

你会说些什么?这些祝福语会不会全总部都转化为事实呢?(二)关注自身,加深体验

1、交流:自己的一次挫折体验、采取的态度,以及解决方法。

2、讨论:“我”可有类似体验,如何解决的?

3、互助:罗列“很受伤” 或容易“受伤”的事,小组讨论如何解决。

4、归纳:“我”的启发、面对挫折的常规做法例如心态、方法等等。

(三)、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归纳(二)中所提到的有效方法。

2、如何求助、求助途径。

--要注意的是:对学生一些怯懦、消极的方法要予以理解,肯定“在某些时候”退却并非坏事。对积极乐观的同学,也不可一味鼓励往前冲,其实很多时候明知不可为,还是该退且退。

3、造成挫折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

二、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结果

1、放弃者-一事无成;

2、半途而废者-也不能成功;

3、挑战者-获得成功 中考连接:

1.小明在日记中写道:“我升入中学快一年了,在班级中却一个好朋友也没有。”这种挫折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A.智力低下 B.教师教育方法不当 C.道德品质较差 D.天灾人祸

2.某学校有个文学社,刚刚成立的时候,有三四十个写作“高手”参加,但是,一两年下来,只剩下了几个人。大部分人是被一次次退稿吓跑的,凭借一股韧劲,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胜利,原先的一次次退稿信变成了约稿通知。这说明……()

①“万事如意”只能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 ②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③人们是在不断的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④生活中不只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这句话,你的理解是……()

A.挫折对人的作用是积极的

B.你给挫折一个自信,挫折就会还你一个笑脸

C.对每个人来讲,造成挫折的原因是不同的 D.挫折好像总与那些胆怯、懦弱的人作对

第五课第二框 “挫折面前也从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决心、信心和力量。

能力目标:学会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分析、认识挫折。能够以积极地态度对待挫折,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挫折具有二重性。了解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挫折的二元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应对挫折的一些重要方法。

知识链接:

材料1:文文,读七年级,这本来应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代,可我却只有迷茫和苦恼,我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自从上中学以来,学习环境改变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小学时那么容易相处了,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真不想背着这么重的精神负担。于是,我开始对什么都不愿关心,什么都懒得去做,甚至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学习时也缺乏动力,效率很低,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我也想这样不行,努力给自己找些事做,让自己忙碌起来,或者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可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无法战胜自己的弱点,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1)谈谈你对人生挫折的认识和看法。

2)例举你遇到的1-2个人生挫折,并谈谈你的应对办法。

材料2: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说:“我是世界公民,应为人类而生。”他在试制炸药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爆炸,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伤,自己也被炸得遍体鳞伤,但他始终没有动摇“为人类而生”的目标,终于研制出安全炸药和无烟炸药,被称为“炸药大王”。

说一说:诺贝尔为什么能够战胜挫折? NBA中的“小黄蜂”

长大了去打NBA,这是所以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我长大后要去打NBA”,当年幼的博格斯向同伴说出这句话时,同伴无不捧腹大笑,竟然有一个笑得跌倒在地。博格斯长得太小了,他在同伴中是最矮小的一个。他个头只有160厘米,这样的身高即使在东方人里也算是矮子,更不用说是在两米都嫌矮的NBA了。

博格斯没有因为同伴的嘲笑而放弃努力;相反,他热爱篮球,下定决心要打NBA。他天天和同伴奔跑在篮球场上,其他人回家了,他还在练球;别的孩子都去享受夏日的凉爽,他依然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他在篮球场上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

他深知像他这样的身高,要想进入NBA必须要有过人之处。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的重心最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

终于,他成功了。在NBA中,博格斯是夏洛特黄蜂队中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人阵中带球上篮也毫无所惧。他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

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有史以来创记录的矮子。他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问:博格斯遇到了什么挫折?(答:想打NBA被同伴嘲笑)这个挫折来自什么原因?(答:个子矮小)他是怎样战胜挫折的?(答:下定决心,刻苦训练,寻找自身优势)

分组讨论:

1.小丹(书本65页事例)--讨论: ①、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②、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小丹面对挫折的态度,给我们什么启示?

2、书本66页绘图-填表,选择一位经历坎坷的名人或现实生活中的模范,试着为他绘一幅抗挫折经历图。

3、讨论:①、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②、主人公坎坷的人生与最终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辩论

正方:挫折是坏事

反方:挫折是好事 读一读:挫折自白

我是荒凉浩瀚的大漠/我是深长幽暗的峡谷/我是雪花漫天的严冬/我是坚硬贫瘠的冻土/我是陡峭险峻的悬崖/我是荆棘丛生的山路/我是黎明前夕的黑暗/我是冶炼矿石的熔炉/我是寒潮、是骤雨、是冰雪、是风暴/我是巨浪、是暗礁、是急流、是浓雾/我是无情的,给你痛苦/也是有情的,给你智慧/惟有智者,方能深悟/我是狰狞的,使你恐惧/也是严峻的,使你成熟/惟有勇者,通行无阻!

问:通过阅读“挫折自白”,你感悟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讨论、总结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1)树立目标法 2)对症下药法

3)激发热情法 4)自我疏导法:

小结:从上面的辩论、阅读、思考我们认识到:挫折具有消极作用,它阻碍人们前进的步伐,它能使人们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不是什么好事;挫折也具有积极作用,因为它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又是好事。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发挥挫折的积极作用。只有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挫折才能成为好事。这就是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就是说,艰难困苦的条件,可以磨炼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

中考连接:

1.人生难免有挫折,与此观点不同的是()

A.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B.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C.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

D.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谁能够件件称心事事舒

2.下列关于挫折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说明造成挫折的因素来自自然界

B.“失败是成功之母”说明遭受挫折是一件坏事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人们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成才

D.“吃一堑,长一智”说明挫折能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3.“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好的生活是不存在的,人生就是痛苦

B、生活既有欢乐又有痛苦

C、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

D、生活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授课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区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坚强意志的四种表现。懂得磨砺坚强意志的作用和意义。能说明坚强意志与事业成功的关系。

帮助同学理解坚强意志对成功的促进作用;提高意志品质锻炼的信心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事例教学法;讨论法;学生参与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古今中外2-3个名人遇挫迎难而上、意志坚强的典型事例。

2、教师查找古今中外2-3个名人遇挫迎难而上、意志坚强的相关图片、事例(贝多芬;诺贝尔;刘胡兰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学达标

(一)、讨论思考

“慷慨就义易,从容赴难难”的意思、道理所在(易在何处,难在哪里)、“我”的理解、列举事例。

--意在帮助同学理解:坚忍的、长期的坚持和信心需要更为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更难更令人感动。

--成功路上更需要这种品质!

(二)生活体验

1、调查:能坚持查字典、预习、复习、提问、订正(基本要求,完成不难)的同学。

2、讨论:如果坚持完成这些要求的好处(现身说法)?

为什么不能(没有)坚持下来?对自己的影响?

如何才能继续坚持?

--引导认识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不神秘,不难做到,很有好处,提高信心。

(三)榜样示范

1、阅读p73-74材料,讨论给出的问题。

2、阅读p77图片,列举同样伟大的、卓有成就的伟人名家,讨论他们的共性。

3、身边的人身上可有这种共性,在哪方面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何启发?

--明确:坚强的意志对成功至关重要

三、教师归纳、祝福、结束课题

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主要介绍坚强意志的表现、坚强意志的作用

--提供参照和榜样、诱导自觉的意志品质锻炼

四、课内练习: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板书提纲:

让我们选择坚强

一、意志坚强的表现

1、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2、处事果断

3、不骄不躁

4、不折不挠

二、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1、正确人生方向;

2、走出失败阴影;

3、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4、成就一番事业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授课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坚强意志靠自觉磨砺的道理。逐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能够运用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知识目标:掌握磨砺意志的方法。知道磨砺意志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帮助同学认识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意志品质锻炼的信心和能力,掌握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情景教学法;事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查找《感动中国》节目中割肝救子那位母亲坚持日行数里最后成功的事例;中华孝贤马福元的故事等。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张海迪;神舟六号与杨利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事先布置,同教学准备)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从演讲和评论引入课题,进入教学

(一)、引导学生读-填-答:书本79 内容。

(二)榜样示范,讨论思考

1、阅读p80齐白石事例材料,讨论给出的问题。

2、阅读p82富兰克林和杨利伟事例,讨论他们的共性。

3、有何启发?

--明确: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

(三)实践思考--结合书本83页意志锻炼计划

1、列举自己长期、短期目标

2、反思目标达成情况

3、思考影响目标达成的自身的弱点

4、计划如何克服弱点达成目标

三、教师归纳、祝福、结束课题

――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怎样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

四、、课内作业:

1、修改(四)并书面化

2、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板书提纲: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我的意志品质(表现)

坚强的: 懦弱的:

二、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

1、树立明确的目标

2、从细微小事做起

3、善于管理自己

4、在艰苦环境中磨砺自己

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下)

第三单元 测试题

(45分钟,满分50分。命题人:沈国华)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辨别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里填写“A”,错误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里填写“B”。

1.挫折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人可以避免。()

2.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沮丧,不自卑,这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3.人在遇到挫折时,请求帮助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4.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

5.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三、材料分析题(21分)

1、材料:我叫文峰,读七年级,这本来应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代,可我却只有迷茫和苦恼,我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自从上中学以来,学习环境改变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小学时那么容易相处了,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真不想背着这么重的精神负担。于是,我开始对什么都不愿关心,什么都懒得去做,甚至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学习时也缺乏动力,效率很低,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我也想这样不行,努力给自己找些事做,让自己忙碌起来,或者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可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无法战胜自己的弱点,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1)谈谈你对人生挫折的认识和看法。(8分)

2)例举你遇到的1-2个人生挫折,并谈谈你的应对办法。(11分)

2、从《钢铁事怎样炼成的》这部文学名著中,谈谈保尔意志坚强的表现。然后制定一个简单的意志锻炼计划。(10分)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附: 单元分析--课程标准】

【“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出要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能力目标要求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要求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四单元第七课 第一框“走近法律”

授课学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含义、特征,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事例教学法;学生参与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典型事例。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学达标

(一)、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这个小游戏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过组织,使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所以五个人应该经过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师活动: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2、红灯停绿灯行。

教师播放有关闯红灯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

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数字或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供了条件,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3、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三)、规则之美

1、感受规则之美。

学生想象:有一组数字任意排列着出现,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组合作讨论。

合作探究:将这组数字经过排列组合,发现它是一组很有规律的数字,从而让我们感到了数学之美。

用音乐简谱把这些数字串连之后,我们发现它又变成了一段简短而优美的音乐。播放音乐(或演唱)

……

2、寻找规则之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数字中存在的规律,真实地去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美丽,而寻找规则之美,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四)、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法律的三个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讨论,明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体会中成长,并解决教学难点: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则,有什么特征。

三、教师学生共同归纳、结束新课

“我们身边的规则” 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法律”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四、课内作业:

1、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2、课后延伸活动--制定规则:现在老师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去?但老师又很为难,怕出去碰到安全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定一些规则,使春游能够安全进行。(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延伸,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体现新课程人本理念。)

板书提纲:

1、“我们身边的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2、“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规范作用、保护作用。(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2)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授课学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法律,认识到法不可违。

能力目标: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掌握违法行为的分类;能区分违法与犯罪。

知识目标: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刑法的含义、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事例教学法;学生参与法;活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典型事例--重庆去年底的“扫黑除恶”行动及判刑案例。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重庆去年底的“扫黑除恶”行动及判刑案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

--重庆去年底的“扫黑除恶”行动及判刑案例。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学达标

(-)歌曲导入:雪村的《抓贼》是一首比较幽默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描述的是一个小偷偷窨井盖,最后被绳之以法的故事,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自然引到本课的教学--法不可违。

(二)案例展开:

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他们该由谁来处理?

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苏某怎么办?(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3、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后两则案例均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通过模拟法庭,了解不同的违法行为有承担不同的责任。

(三)模拟法庭:(教师可以担任记者或法律咨询专家的身份)

1、确定模拟扮演分工。

从本班同学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被告律师等。不担任扮演角色的同学也作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扮演者准备服装(或者标志),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

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的有关法律知识。

2、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

(1)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

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有利于自己证据。

原告辩护律师申述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辩护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

(2)法庭辩论。

(3)审判长宣判。

庭后小结:通过模拟审讯过程的对比,寻找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法庭宣判,明确违反不同的法律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并对刑罚进行一定的知识补充(也可以在课外通过该组学生自己的了解,制作成宣传板,向别的同学做宣传)。

三、教师学生共同归纳、结束新课

1、“谁都不能违法”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并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犯罪必受惩罚”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四、课内作业:

1、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2、课后延伸活动:课外收看电视节目《天天630》和《今日说法》部分节目。

板书提纲: 第二框 法不可违

一、“谁都不能违法”

1、什么是违法

2、违法行为的分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二、犯罪必受惩罚

1、犯罪含义、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

2、我国刑罚的种类

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加强修养,依法自律、防微杜渐。

能力目标:能认清犯罪危害、自觉遵纪守法。

知识目标:知道犯罪危害,认识到要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事例教学法;讨论归纳体悟。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典型事例。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读,激趣导入--学生读答书本97-98中学生陈某、小迪案例。

二、新课导学达标

(一)“认清犯罪危害”

1、活动一:新闻直播

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2、活动二:火眼金睛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对他人的危害对行为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3、活动三:现身说法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可以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深刻体会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之间的联系。

(二)“加强自我防范”

4、活动四:扫雷行动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写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5、活动五:普法宣传

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定一份向全体身边的同学发出的倡议书,告诫大家共同远离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三、教师学生共同归纳、结束新课

1、“认清犯罪危害”告诉我们犯罪的危害。通过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2、“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四、课内作业:

1、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2、课后延伸活动:课外收看电视节目《天天630》和《今日说法》部分节目。

板书提纲: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1、“认清犯罪危害”

--代价极大,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

2、“加强自我防范”

上一篇:山路弯弯的优美散文下一篇:日精进之三字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