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2024-04-16

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精选14篇)

篇1: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吉布库中心学校课题组

2014年12月

为了探索我校双语班教师做小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总结教学方法,提高我校双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切实提高我校双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为了使我校课题组教师明确本校的课题研究与兄弟学校课题间的差距,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切磋研讨、共同提高的机会,我校课题组教师于2014年12月10日参加了在奇台县坎尔孜学校进行的“2014年州级立项小课题研讨及交流活动”。

在赵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本次活动共分三项内容:听课,评课,小课题交流。本次活动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双语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化。教师们能紧紧把握新课标设计教案,把适合双语班学生的教法、学法全部融入双语语文课堂教学。10日上午,分别由各学校课题实验教师坎尔孜学校潘淑清指教的《动手做做看》,吉布库中心校陶玲执教的《棉花姑娘》,五马场学校王雅萍执教的《争吵》。三位老师的课都能把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渗透在各自教学中,上课风格各具特色。潘老师的课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非常有亲和力。关注每位学生,给每位学生学习的机会。在识字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用击掌的方法,评价学生字音是否读正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陶玲老师的教案设计独特,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随文识字的方法贯穿始终。整个的教学过程严谨,有序。她的识字教学非常巧妙,如:在教”棉“字时,用了拆分法的识字方法,联系了“木、白、巾”的意义、作用,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同时,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优化了课堂。王雅萍老师的课清新自然,充满青春的活力。她的语言干练,教学思路清晰,每一个环节灵活自如,都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她能科学地把握教材,设计教案。如:课文《争吵》篇幅比较长,她利用课文录音范读,既给学生的的读音做了很好的示范,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整体感知的难度。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如:在指导读“哼”时,教师示范,学生仿读,教师再示范,学生再读,直到读出不服气的语气为止,她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午,三所学校在一起进行了评课、议课。老师们对三节课都做很客观的评价。从小课题的渗透、课的设计、环节的安排,课上的亮点、存在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赵老师的点评更是精彩,她把每位教师课中存在的问题,都做了详细地分析、评价,并手把手地教给教师怎么改,从哪儿开始改。小课题经验交流让我们再次明白了,怎样提炼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怎样收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交流中,我们学到了不少做课题的好方法,把课题做实,做好。

总之,这次课题交流活动,使我们收获多多。作为课题实验中的一员,小课题实施近一学期以来,在教学中探索,实践。我们深感有困惑,有盲从。课题研讨活动,给大家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在取长补短中将改进我校今后的教学与课题研究。作为语文教师,走上讲台,你的举手投足将潜移默化影响你的学生,教学语言要准确,但不能呆板,要有亲和力才行。教学的设计要科学,关注学情更重要,要依学情而教。要挖掘教材中的课程资源,课文插图,课后习题等等,都是教学中化解教学难点,训练学生能力的最佳切入点。语文课,说文解字,听说读写都是学问,有学习,有疑问,才能有效教学。作为实验教师,你所参与的课题必须自己心中有数,从每节课的设计,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等怎样做,要有计划实施,不忙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及对学生有效的训练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三言两语一得,随时摘记的习惯。收获从点滴的积累中来,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能有改变,有提高。自然,理论学习也一定是要跟上的。作为课题实验的负责人,通过赵老师对今天课题研讨活动资料收集的归类,整理地指导。使我们对今后课题实验中的组织学习,资料收集,活动开展等都不再盲目,无从下手。知道该怎样做了,要及时有效,有反馈,总结等。本次课题交流活动,使我们在收获中反思,从课堂教学到课题研讨,兄弟学校诸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感谢本次活动,将使我校的课题研究水平在取长补短中有所提高。让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2: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奇台县2011年小学英语名师班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为了增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2011年12月13日,由教研室教研员李琴老师组织,由奇台二小英语组承办的“奇台县2011年小学英语名师班小课题研讨”活动在我校多功能厅开展,教育局英语教研员和奇台县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们在这次活动中可谓是多渠道参与。

一、观课。此次课题研讨活动观摩了二小俞婷丽老师执教的《HappyNewYear》,俞老师自身很有活力,直接引领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她教态大方自然,节奏快;教学内容直观,难点能准确表现。她那充满激情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的活力 ;六小包桂芳老师的《I am fat and short》,包老师教学目标明确,训练扎实,符合实际,过渡自然,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包老师的示范到位,练习从整体过渡到个人。她那扎实有效的教学风格,为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小吴瑞老师执教的《I likehamburgers 》,教学环节衔接紧凑,教学目标明确,指令到位,同时用游戏和歌谣贯穿整个课堂,使孩子们在歌谣中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这三节课的共同点就是把舞台让给了学生,把话语权留给了学生。达到了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师生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二、评课。课后各兄弟学校的教师们分别针对这三节课进行了评课,分析了教学中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三、聆听。之后县教研室的李琴老师对观评课活动进行了分析总

结,使老师们对观课评课有了清晰的思路。

此次课题研讨活动,在相互的碰撞交流中,调动了教师进行课堂

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教师之间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课堂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在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定会收获成功。

篇3: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2009年10月27日, 杭州市“小课题研究”研讨会在淳安县召开, 杭州市教科所施光明所长、沈美华副所长以及杭州各区县 (市) 教科室 (所) 主任 (所长) 参加了此次会议。研讨会由杭州市教科所信息与规划室金卫国副主任主持。会上, 各区县 (市) 教科室 (所) 主任 (所长) 就讨论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并介绍了本区域就开展小课题研究已有的经验。各区县 (市) 教科室 (所) 主任 (所长) 分析了小课题研究的优势, 认为此类课题贴近教学生活, 教师研究自己、剖析自己, 更为关注教学细节, 更务实、更精细、更容易操作, 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自主发展;同时也看到了此类研究的不足, 并提出需要规范管理。最后, 杭州市教科所沈美华副所长对本次研讨会做了总结与点评。

篇4:“小课题”研究活动探究

一、“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确定“小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2.综合性原则

“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以及语文与其他各门功课的综合。当然,既然是语文“小课题”研究,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小课题”研究要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3.过程性原则

小学生进行语文“小课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而,“小课题”研究≠科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所重视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4.开放性原则

研究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研究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就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研究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二、“小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1.确定主题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有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结果。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帮助学生将可研究的内容分类列出。例如:

(1)课文知识拓展型。根据课文主要内容、作者情况、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确定“小课题”。比如教学《特殊的葬礼》后,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a.世界上的瀑布;b.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c.水资源的保护。

(2)乡土民俗搜集型。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研究。比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主要农作物的研究等。

(3)时事热点调查型。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a.“法轮功”的危害.b.中国加入WTO之路;c.“美国-阿富汗”之战。

(4)观察实验报告型。结合自然、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如:a.蚯蚓的再生能力;b.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绿叶的作用。

2.制定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步骤。“小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方法方式、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等等。制定计划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六年级“时事焦点”课题组制订的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

按照“小课题”探究的学习计划,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

(1)指导搜集处理信息。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对信息进行选择、分析、综合要点,得出结论。

(2)指导研究成果的撰写方法。

a.论文式:概括总述(研究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

b.报告式:小课题题目——提出研究问题——交待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4.展示成果

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辩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归纳起来,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类:

(1)“演”,即通过相声、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2)“讲”,即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碰到的困难时的解决方法以及研究结果。

(3)“展”,即展评优秀的研究报告、研究小论文、资料图片、自编的研究小报。

篇5: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乡教师交流互动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各学校校本教研(校本研修)已在不断深入,在校本教研中各校都能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片组七所学校的交流讨论,觉得高段的小课题交流学习的价值比较大。

各校高段小课题如下:

市三小——《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市六小——《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 市九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大西渠镇中心学校——《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习作课堂中快乐飞翔》

榆树沟镇中心学校——《如何引导学生真实习作,快乐评改》

硫磺沟镇中心学校——《培养学生随堂小练笔的习惯》

二.活动主题

昌吉市小学第一片组高段小学课题研讨活动暨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活动(市三小、大西渠、有色)

三. 活动观念(目的)

立足于各校的高段小课题研究,以课例或经验交流为载体,通过校际间的研讨交流,促进各校小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各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四. 活动时间:2010年4月22日全天

五. 活动地点:昌吉市三小南楼四楼会议室

六. 活动流程

1、宣布活动开始

2、展示四节下课题研讨课,要求课前说课(不超过5分钟)①.市六小作文评改张宏忠 ②.硫磺沟 《跨越百年的美丽》祁荣

③.市三小 《人物描写一组》陈学宏 ④.有色黄金学校 《千年梦圆在今朝》张士霞

3、下午4:00开始其余三个学校的教师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展示(每个学校不超过5分钟)

①.大西渠镇中心学校《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习作课堂中快乐飞翔》

②.市九小《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③.榆树沟镇中心学校 《如何引导学生真实习作,快乐评改》

4、小课题研究资料的展示(半小时)

5、授课教师读反思。(每位教师不超过5分钟)

6、分组进行评课、议课(大概半小时)

7、选出代表评课

8、活动总结

9、由潘老师带领两位专家组对此活动进行评价。

七. 评委安排:燕秀平李玮马晓萍 马慧霞刘省玲

八. 其他准备工作及分工情况承办学校应做如下工作:

1.标语:昌吉市小学语文第一片区高段小课题研讨活动暨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活动(市三小、大西渠、有色)(马晓萍负责)

2.会场布置:马晓萍

要求:①.做开幕寄语及会场纪律卫生提示语

②.校门口做宣传海报、③.会场摆放花儿

3.前台负责,包括倒水,多媒体的调试,话筒等。

4.学生调度

5.4月21日安排专人负责授课教师见学生,要求不超过15分钟

6.活动签到及意见反馈表的发放收集,指定专人负责

7.摄像

8.信息撰写

其它工作分工:

1.所有资料的收集整理:马惠霞

2.每位授课教师及交流教师的全套资料一式8份

篇6:第一学期幼儿园小课题活动总结

1、课题研究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一,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人们的定向思维就是研究工作是专家学者的事情,然而这是一种片面不正确的认识。课题研究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师作为幼儿的指路人,就要通过对课题的不断研究来提升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

第二,课题研究能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提供有效资源。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书籍、音像等资源来充实和学习,而课题研究作为一种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专业专家的教授来获取重要资源,是一种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高效手段。

2、当前爱心幼儿园在课题探究存在的问题

(1)课题范围过于宽泛,大课题居多。在教育部门倡导进行教学研究的背景下,很多关于幼儿教育的课题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爱心幼儿园来看,就其进行的幼儿园内部的幼教老师课题研究而言,题目设置过于片面,研究的内容也过于表面、宽泛,专业意义不是很强。同时爱心幼儿园进行的研究课题题目都以大课题居多,缺少针对意义。

(2)缺乏专业的研究引领。很多幼儿园都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都缺乏幼儿专业教育的引领。爱心幼儿园建立在居民小区之中,招聘的幼儿教师多为中专生和大专生,专业性受到限制,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并且缺少一定的幼儿教育经验,加之缺少学前教育专家定期进园进行一对一的课题专业指导,导致部分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将课题研究建立在教学经验和操作手段的层面的习惯,最后导致课题研究在开题时比较热烈,但是过程冷清且盲目,结题也是没有实际成果。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1)课题的设定与发布要调节好大课题与小课题的衔接。通常在课题题目的设定上,大课题集中关注的是教育政策和教学规律方面,一般都是与教育决策或者战略有关的宏观研究;而小课题关注的则是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上的各类问题,是以实际问题为调研基础,进行水平导向的微观研究。因此,要注重实现课题研究的宏观与微观相配合,在层次分明的前提下又相互融合,衔接顺畅,实现有效过渡。

(2)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学习,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对于幼儿教学的主体幼儿教师来说,一定要重视自身的专业化和专业素质的提高。这样,在申报课题研究时突出自己的研究重点和优势资源,开展更加有效率、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研究。

(3) 建立健全课题专业引领机制。课题研究的开展需要建立一种良性的运行机制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以结合幼儿园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形成幼儿教育课题研究的专业引领机制。同时在幼儿园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之间搭起以课题为载体的沟通桥梁,深入持续地进行研究。大力重视培养未来幼教的人才,为当下存在的幼儿教学的实际问题实行有效解决措施,为建立健全的课题专业引领机制做有效补充。

篇7:课题研讨活动通讯稿

曾竞

9月23日下午,我校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齐聚三楼会议室,针对课题《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开展研讨活动。

我校语文组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研究效果如何,课堂实践是否有效,学生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升,这些问题都将影响课题研究的顺利结题。此次活动中,首先由语文组负责人曾竞老师总结课题前期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布置了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任务,使每位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后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便积极开展工作。

接着,本次活动中,针对语文组上周推出了两节示范引领课,同时也是课题研究课进行集体探讨。两位授课教师首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并结合课题对课堂上的闪光点和不足进行了自我评价。随后,在评课环节中,每位听课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各抒己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知识点的突破等方面对两节课进行评价,充分肯定了授课中的优点,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使评课活动真正成为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平台。

篇8: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2012年9月25日, 衢州市教科所在常山第一中学召开了2012年度衢州市德育课题群研讨暨优秀成果推广活动, 有来自全市的40多位课题组负责人与会, 围绕着德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柯城区大成小学介绍了课题《小学生道德教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荣获浙江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的研究历程、成果推广和实践感悟。常山第一中学根据《班主任工作室与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课题的研究情况, 着重介绍了借助“班主任工作室”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做法和经验, 并观摩了课题实践课《寝室是我家, 班级发展靠大家》。其他五个课题组代表团围绕着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德育活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介绍, 并通过与会专家的点评交流, 为下一步课程的结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市教科所吴水洋副所长作了活动小结, 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重视德育类课题的研究, 通过扎扎实实的活动, 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促进德育工作走上专业化与科学化发展的道路。二是转变教科研工作思路, 尝试“优秀结题成果推广”与“立项课题边研究边推广”并行的多元化成果推广形式, 将课题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活动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级教科研部门搭建交流互学平台、促成果转化应用的智能。本次活动精心策划、务实操作, 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篇9:“教学随堂练”小课题活动探究

关键词:“教学随堂练”;高效课堂;总结与反思;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88

英语组开展的校本教研“教学随堂练”小课题活动要求教师限定授课时间(25-30分钟),在随堂的10-15分钟实施当堂教学重点内容的基础性知识应用训练。其中心要求与终极目标是“创建高效课堂”。它要求教师必须在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上做到“减负增效”。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习、钻研、实践和领会好“教材精讲精练”这一教学主导原则的重要作用与实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创建高效课堂”是教研与教学的中心要求与终极目标。在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做到“减负增效”。教师要创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成绩,就需要在教学中学习、钻研、实践和领会好“教材精讲精练”这一教学主导原则的重要作用与实效。

2. 当前英语作业的练习与布置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与灵活性,教师的教与练,学生的学与练等教学环节时有偏差,随堂练习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量,把课堂的精讲与课后的精炼结合在一起,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检测教学实效。

3. 解决教师与学生针对练习题方面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教辅材料练习与单元授课知识的训练不统一,存在教与练的知识训练脱节的问题;很多教师注重练习数量与单一的语言讲解,效率低下;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学习的困惑与困难,对课后练习了无兴趣。

4. 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激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教研教改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服务于教学。

5. 教师通过出随堂练习卷,可以强化提升教师钻研教材、钻研教学的能力。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和个人钻研能够强化把握其教材重难点和知识考点的能力,使出卷、整理教材知识更加可行方便。

二、小课题研究的内容

1. 有针对性地做好单元课时随堂练习卷,侧重学生的双基能力训练与讲练的结合,同时要求练习卷要规范统一。

2. 有针对性地精心备课,进行随堂检测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 注重教法钻研与学法指导,同学科教师可随堂听课、监督、反馈、交流,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4. 创建高效课堂,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做到“减负增效”。

三、实施步骤(八年级)

1. 准备阶段:客观分析中学课堂教学与习题教学的得失,认真选题,制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成员、分配课题工作、成立课题组。

2. 研究阶段:制订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课题教学研究,形成中期成果资料。

3. 总结提高阶段:整理资料,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四、课题实施的总结与反思

英语随堂测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对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短、平、快的检测与验收,运用好随堂测试这一手段正是我们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及时检查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教师要转变习题作业化的传统教学观念,确立以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习题处理(家庭作业作业减负)为一体的合理整合教学。随堂练活动应确立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时间保障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仅传授语言知识的习惯,摆脱“满堂灌”的做法,把教材内容和教授对象紧密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添新内容,通过“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随堂练习”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课堂学习者。

在实施随堂练教学课题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熟教材、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每堂课要及时地组织习题小练活动,把学习的时间和检测教学效果的任务教给学生来完成。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英语组累计开展随堂练约36-40次,共计出随堂练习卷12份,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巩固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随堂练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侧重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意识和认真的听课习惯。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坚持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 课堂教学应有侧重点,教师要考虑授课内容、学情调动、过程方法、时间分配、有效辨错纠错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问题。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和组内听评课三种方式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优化随堂练活动。

2. 有针对性地做常见考点的拓展和训练。教师可根据所讲解的内容设计学生可当堂处理的基础知识问题,通过习题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鼓励他们解决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问题,如词汇、语法、文章风格、写作技巧等。并当堂要求学生逐一快速地讲解结果,针对出现的错误,同学或教师纠正补充讲解。

3. 针对随堂练检测之后学生还有不懂或不清楚的知识点,教师要在二次附备的个人备课中将这一部分内容设置在下一堂课的复习引课环节中,并在全班进行二次循环教学。在实施随堂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抓好基础,反复进行辨错、纠错训练。首先要求学生在随堂练册上用红笔认真做好订正笔记,每周不定期随组抽查监督。其次,在集备课中,教师们针对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讨论筛选,分单元、分阶段地排版打印随堂练纠错卷。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讨论随堂练纠错卷中的知识点,让学生针对学过的、熟悉的、不扎实易错的知识内容反复讨论,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

4. 针对基础知识内容,我们坚持用课堂教过的、学过的、做过的、讨论过的、检测过的知识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训练。实施反复的温故知新和熟能生巧的学习方法。

五、英语随堂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 “循序渐进”原则 。为体现英语高效学习的方法,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重基础”、“小步走”、“分层次”、“及时练”的方式。

2. “化隐为显”原则。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将英语学习习惯作为明确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应以习题为载体,把隐藏在知识中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显露出来。教师在实施教学随堂练中,可以强化要求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学习、习题纠错本(错题积累)、小组讲练、学生随堂阅卷讲题、学生出卷、快速答题等学习要求或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 “学生参与”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语言教学是练习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逐步领悟、形成和掌握英语的思考方法。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学生参与”原则,只有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会更好地获得学习效果。

4. 根据教学难度恰当控制练习水平。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地控制学生学习能力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教师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教师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另外,在随堂练习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纪律要严格要求,课堂随堂练的内容梯度也要由易到难,从而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

5. 随堂练教学中的评价方法。随堂练融入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为了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需要学生、教师的共同关注,并参与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但不论用何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一定要恰当、合理、及时。本学期我们采用的评价方式有教师随机抽查评价、同桌互评、小组课堂互评、个人评价、班级星级小组评价等方式。

篇10:附属丰泽小学课题结题研讨活动

2010年12月23日上午,苏明强副教授应邀参加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课题结题研讨活动,首先听了《精心预设与灵动生成的数学课堂研究》课题结题汇报课(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汇报课(语文)《圆圆的沙粒》,然后,参加潘东盟老师主持的《精心预设与灵动生成的数学课堂研究》课题结题汇报与研讨活动,对于汪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四点建议:

1、建议按照教材的编排将课题改为《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更为准确。

2、建议按照“说――认――读――拨”的顺序进行设计和教学,指出“认――读”是本节课的重点,它的基础在于认识钟面12个数字的顺序以及时针分针的转动方向,建议通过课件进行处理,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为后面的“认――读”奠定基础。

3、建议在“认――读” 整时和半时之前,应该增加一个环节,先让学生围绕“起床、上学、上课、午饭、放学、睡觉”说一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语言,然后进行“数学化”即开始本课的教学,体现生活经验(知识)数学化的过程。

篇11:中班美术课题研讨活动的教育随笔

这周美术课题研讨课,中班的四位老师把研讨的重点定位为“从欣赏入手为幼儿绘画提供支持”。和这四位老师做前期探讨的时候就觉得她们对课题的进程和目前孩子发展的困难很清晰,探究点的提出就是来源于孩子的发展难点。让我们来层层清晰欣赏与技能支持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这种关系。

幼儿绘画技能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支持吗?需要怎样的支持?

(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象非象;

(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

(4-6)大班幼儿的画面一般很丰富,且与主题有关,能用多种色彩作画。

中班的孩子会开始想象,但是让孩子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困难。实际上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技能到探索,再由探索到技能过程中的第二次技能需要支持了,第一次是出现在小班,涂鸦期过后的象征期,中班出现第二次的技能困难期。那怎么给于支持呢,是不是教师一步一步地范画呢,显然不是,如果走回到老路,去按部就班的示范,结果是孩子没有创造性。但是,老师们又犯愁了,不给示范,孩子画的就和书上常看到的情景差不多,一样的太阳一样的小树小房子小花,太单调。大家说问题出在哪?很简单,问题就出在:孩子的美术经验积累不够,对事物不同形态的积累不够,不同表现手法的`感受积累不够,对美的事物感受积累不够。那是不是我们的孩子看得很少呢?也不一定是。相信老师们给孩子看的美术作品也不少,但是我们有意识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却不够,是我们引导孩子欣赏美引导不够到位。美术工作者要去采风,去感受自然,体验生活,我们的孩子也是要的,没有感受过美,他怎么会表现美呢。所以如何支持孩子的绘画技能发展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今天的支持点放在了欣赏,欣赏法在这个活动中是作为一个教学法提出的。绘画教法的改革从范画为主改革为欣赏方面着手,在幼儿发现、感受、表现美的过程中,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绘画创作、表现能力和评价作品能力。

欣赏法和观察有何不同?

我们通常说:观察不同,观察特点,观察细节。欣赏风景,欣赏歌剧,欣赏故事,欣赏美不美。两者的区别在于欣赏蕴含更多的审美元素,情感元素,这是《纲要》中对艺术活动的目标要求。欣赏是为了给孩子的创作提供储备,一是经验储备,二是情感储备。

那么怎么欣赏呢?

是不是就是单纯的美术作品欣赏呢?答案很显然,艺术是个大范畴也是互通的,我们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借助音乐、语言提示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

引申到欣赏的教学方法,对话法。

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要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教师在引导幼儿对作品的各部分的形式进行感知、体验。

评价作品是幼儿重新发现美的阶段。

篇12: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题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真正体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课改理念,我校在指导室成员的潜心摸索下,语文教学推出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结构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这一课题探讨及新模式的形成,改变了原来的“活动”即为科外活动、课外活动的观念,改变了原有课堂的框架式的静态的教学结构,实现了语文学科全行程的、语文课堂全过程的教学动态化,让学生真正从被动应付、疲于接受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最终以自主的活动实现主动学习的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语文课时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课改以来,我校语文教师在指导室成员的指导下,能够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也能在教学中积极大胆的实践。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动脑、动情、动眼、动耳、动口、动手的能力,力求把学科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现将本校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结构模式探索与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进行总结,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学。

本次研讨活动由指导室的荣校长主持,语文教师都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的开始,贾荣校长就对教师提出三点要求:

1、每位教师要积极发言,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教学的体会与困惑。

2、在交流期间,认真汲取别人的长处。

3、在研讨中,要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活动中,每位教师都针对自己的教学,积极地进行研讨。经过本次对教学模式的研讨,我校语文教师对新模式的教学实践感受至深,能够积极地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满足学习需求,使学生愿学、乐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众多的语文教学论文中,不乏能看到“激趣五法”、“激趣八法”之类的经验。应该承认,这些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但从来“教无定法”,如果拘于这些方法,而不能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普遍原理,最终很可能走上流于形式的程式化歧路。因此,我校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努力与学生民主协商学习任务,让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二、重视过程指导,使学生会学、能学。

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指导,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起始阶段,应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作为启动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

所谓明确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是可把握、可评价的学习行为,而不能是笼统的、模糊的、不可操作更无法评价的术语概念。

(二)自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不断进行精加工、深加工。

高明的教师,往往善于将学习任务转化为一个饶有情趣并具有较大思维负荷的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使学生能在完成认知任务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展开了定向的、有序的、系统的学习活动,依托文本而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而不脱离文本,使课堂真正成为既生动活泼又积极思维的学习场所。在自学过程中,对具有一定操作难度的学习任务,教师可适当示范。

(三)有效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及时反思。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仅知道了“学什么”、“怎样学”还不够,还必须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水平,这就有赖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有效的评价活动。在评价中,教师能够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只与少数尖子学生对话,以学生的自评互评为主,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充分展开学习的过程,避免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在评价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强化正确的思考过程,纠正错误的思维习惯,以逐渐改善自己的学习策略。

三、弘扬学生个性,树立学生信心,促进学生能适应环境,相信自己能学好。

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杜绝教师的“言语霸权”;尽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自圆其说,关注弱势群体,激励原创学习,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语文新模式的教学实践当中,我校教师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与荣校长进行了交流,荣校长都一一做出了解释并且还向教师们提供了一些教学的好方法:

一、教师的困惑:

1、学生入境悟情方面教师把握上有一定难度。

2、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读,才能让学生读的充分,自悟的效果好。

3、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部分,如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改进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时,紧紧把握主题单元的中心,可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还可结合学过的课文、资料等。

2有些班级在学习当中,学生先读,自己找再交流时,教师必须整合。有些班级的学习要注意寻找仿写点,这样学生不只是外表动,而是思维要动起来。

3、新模式中的第四环节“回归整体”可诵读精彩段落活读课文,也可复述、表演、诵读欣赏、抓住板书等。

4、小组合作教师要注意:(1)合理搭配成员,要有领头羊。(2)小组探究组员要确定分工。(3)探究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4)探究前必须有个人的思考。(5)组长要高度负责,精心组织。(6)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7)建立激励机制。

四、本次研究针对现代文、文言文、综合活动课形成三种模式。

(一)“探究深入”式现代文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确定问题——收集信息,探究讨论——汇报交流,师生互动——评价反思,拓展延伸”为基本模式。

(二)“交互式”文言文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指导预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为基本模式。

(四)该模式以“资料收集——归纳整理——自我展示——写作平台” 为基本模式。

篇13: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2014年6月13日, 细雨霏霏, 成都高新区新科学校讲演厅宾朋满座, 来自深圳、北京、武汉、重庆、成都的部分实验校领导、教师, 与总课题组专家一道, 参加了由总课题、深圳市教科院、成都教科院、高新区教研室主办,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玉林附小联合承办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研讨会。

神奇之一:总课题组专家李虎老师现场征集一些词语, 然后交给二年级学生进行现场写话。一节课功夫, 学生纷纷写好了, 拿来给现场的老师评。看着孩子们写的通顺完整的段落, 富有童趣的构思, 流畅的语句, 漂亮的书写, 极少出错的标点和词语, 让与会老师们啧啧称奇。好多老师都给了很高评价, A+, A++, 甚至笑脸, 还有评价短语等。

神奇之二:大会对新科学校一年级孩子进行了识字检测。孩子们来到老师们面前, 拿出准备好的识字表, 纷纷说“我要过十星级” (星级越高字越难, 字的数量也更多, 十星级是最高星级, 共有2500个字) 。我们看到, 无论我们怎样测, 学生几乎都会准确读出, 市教科院教研员罗良建老师把前后的字遮住, 让孩子读出中间的字, 学生也都认识。我看到, 孩子们无论机灵活泼、性格外向, 还是朴素本分、含蓄腼腆, 认起字来, 都不含糊……

此前, 课题介绍“一年级孩子在一学期里能够识字2000-2500个, 6岁轻松阅读、7岁轻松写话”, 被专家誉为“识字教学的又一次突破”, “这项实验, 极有可能改变语文教育”。耳听为虚, 今天终于眼见为实了。

今天的活动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是研讨课。上午, 新科学校和玉林附小的青年教师分别上了一节“自主识字”展示课和“联想写话”展示课, 接着由现场的专家和老师出关键词语, 让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在第二现场进行联想写话, 一年级的全体孩子拿着自主识字检测表在现场接受与会老师们“一对一”的抽测, 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幕。

活动第二部分是课题培训与交流。总课题领衔人李虎主任进行了课题培训, 他从“研究背景、实验的假设、实验的实施、实验的效果、实验的评价与反馈、结论与分析、实验的推广”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重点阐释了操作策略及评价措施。从李主任的介绍中, 我们了解到这个课题已经研究了11年, 2009年开始推广, 现在有包括内地和香港特区在内的15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所学校参加了实验。

下午研讨活动继续进行。首先是成都的两所学校代表汇报课题开展的情况, 主要经验有: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校本实验, 以课程设置为主线,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整合家校资源, 形成改革合力;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重视评价和激励;重视同步阅读, 多样阅读, 分享阅读, 确保阅读数量;联想说话、写话注重与教材结合, 读说联动;与活动结合, 联想写绘;用心上好联想写话课, 分层写话……从家长的视频采访和学生的视频采访中, 从会场学生的现场展示中, 以及会场外展览的孩子们平时的联想写话本, 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了这项研究是成功的。

接着是北京大兴区的张艳清校长作经验介绍。两年前, 大兴二小对比了国内“各大识字教学流派”, 最后发现了“自主识字同步读写”这项研究。经过三年的实验, 一年级的孩子全部达到十星级, 提前进入二年级的“分享阅读与联想写话”阶段。在2013年5月26日的全国研讨会场展示中, 参会老师和专家在现场检测孩子们阅读情况时, 从拿出的很多课外书中, 随机抽取片段让孩子们朗读, 孩子们无障碍的阅读表现令人震撼。目前, 实验已经开始在全区推广。

大兴区在实验中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重视实验相关方的培训, 开学进行家长培训, 唤起家长积极参与的共识;教研活动开展相互听课和研讨交流;充分利用校讯通, 定期通报孩子们的识字过级情况, 激发了孩子和家长识字追赶的热情;课前精彩三分钟, 奖励星级高的孩子读《追赶天边的彩虹》的一个故事;谁阅读星级高, 谁就当班级图书管理员;搜集年级每个班的优秀“联想写话”作品, 编印成册, 奖励给孩子, 激发孩子的写作和阅读激情;京版教材中要求期末的朗读检测, 学校统一就读《追赶天边的彩虹》这本书;阅读星级高的孩子, 可以到外班做测试员, 检测星级低的孩子;老师在班上只需要检测几个高星级的孩子即可, 负担也很轻;补充适合的经典, 每两周一节展示分享课。二年级孩子即兴联想写话, 十几分钟完成200字非常轻松, 孩子们天马行空创作的童话内容, 非常精彩。

重庆高滩岩小学的黎巧主任在交流中提到, 他们是2013年3月才开始这项实验研究的。他们制定方案, 认真实践:教导处细化安排, 促进改革本土化;扎扎实实识字, 每天安排充分时间让学生玩字卡, 每周一节识字达标检测课, 坚持奖励, 对“识字大王”进行颁奖;学校有机整合做减法, 给老师减负;期末测评科学化, 改革考试, 识字50分+朗读20分+试卷30分;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派老师到深圳学习, 在网上“自主识字”群里学习, 有不懂的随时请教。从3月28日——6月13日, 班级人均识字2200字。在孩子们的识字量增大时, 经典诵读同步推进。因为高滩岩小学的实验成功, 重庆沙坪坝区已经决定全区推广, 暑期将对全区的实验教师进行细致的培训。

最后, 与会专家对活动进行了点评。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罗良建老师在点评中用了这样几个关键词:1.惊喜。他说, 全天的内容呈现, 让人犹如在观摩一部大片。孩子在游戏中自主学习令人惊喜, 玩魔方似的“猜、折、读”, 让学生真正走向自主;2.惊奇。“自主识字、同步阅读、联想写话”在同步与不同步中进行, 体现了尊重差异, 又相互渗透和促进, 成为一个整体。3.惊叹。今天孩子们呈现出的识字、写话展示课堂和现场检测效果, 令人惊叹。4.惊呼。这么好的课题, 11年的心血, 推广太慢了, 要落地生根, 大力推广。这项研究, 给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带来了春天!追赶彩虹, 让全国充满希望!

总课题组顾问、《新教育》杂志社石景章主任评价说:“看了两堂课, 感觉课题在成都扎根了, 而且生枝长叶, 蓓蕾初放。”他还特别提到:“成都的老师, 很注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课题既要识字读写, 也要育人。”他强调:“识字要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读, 要体现层次, 进行适当评价;写, 要有适度的语感训练, 用好词, 用好句。读写结合, 悟出写路, 快速作文, 培养敏捷的思维。”

总课题组组长, 深圳市教育专家, 教育部国培课程指导专家李虎主任说道:“走过11年的项目历程, 看到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衷心感谢!因为感谢和感动, 我明白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自己一定要做好。在下学期, 实验范围会越来越大, 我愿意和全国各地的实验老师一起, 共同肩负责任, 走向小学低年级教改的春天!”

成都高新区教研室唐主任、李主任参加了上午的会议, 李主任在讲话中肯定了学校自主、互助的研究精神。

篇14: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1、贴近生活,“活”中发现。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活动最具活力的特点就是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话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出便于操作研究的小课题呢?我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开放性的原则,组织学生从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如:

学科拓展方面——寻找悬挂在唐诗宋词里的月亮

活动领域方面——少先队员心目中最喜欢的活动的调查研究

环境领域方面——关于灵山江水质情况的调查研究

社会领域方面——古城传统风味小吃调查研究

小课题研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近——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过程来认识生活的本来面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探究课题,找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现实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

(2)小——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小现象折射出的却是大问题、大观念,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风味小吃的演变”看出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频繁停电的原因调查”折射出的环保问题。另外,这些小问题、小现象往往童趣盎然,清新自然,符合孩子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天性。

(3)实——实在、可操作。这个课题,从内容上、研究策略上,有很多操作的余地。如果很好地利用主观、客观条件,就能得出研究结果。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参与研究的学生感到快乐。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是值得研究的,所以还需要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筛选。

2、联系实际,“学”中设计。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需要指导学生做好方案的设计和论证,使学生在设计和论证过程中对整个探究活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

(1)成员研究分工要实际,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又要考虑他在课题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

(2)研究过程要严谨,要考虑全面,提高效率。在方案制定完成后要组织论证。通过论证,可以继续完善方案,还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把握了方案设计的要求,提高了参与热情和关注程度。

(3)研究方法要科学,要考虑参与学生的能力水平,要联系小组成员的物质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如:

《“频繁停电”的调查与研究》活动方案

(一)活动的由来

“同学们,今天晚上要停电,卓老师叫大家写好日记再回家。”语文课代表徐景雯刚说完,大家就议论开了:

“这学期怎么回事,三天两头停电。”

“糟了,又不能上网了。”

“好几天没有看《猫和老鼠》了,真没劲!

的确,频繁的停电影响了大家的生活。为什么经常停电呢?第二天,我们问刘老师,刘老师告诉我们:“去年7月份以来,我县就出现了频繁停电的现象,城里三天停一次,农村是两天停一次。像这们频繁的停电,是我县近几年没有出现过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楚。你们可以去调查研究呀!”

就这样,我们成立了“灵溪”课题组,自行组织调查研究“频繁停电的原因及对策”。

(二)我们的目标

1、了解频繁停电的原因及对策。

2、提高自己社会实践能力和小课题研究的能力。

3、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团体合作精神。

(三)活动的方式

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讨论、辩论等。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發现问题,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分工组合,制定计划。

第三阶段:调查采访,查找资料。

第四阶段:收集资料,分析结果。

第五阶段:交流论文,完成报告。

(五)活动分工

组长:徐景雯 小记者:江汉 录音:张振斌

记录员:毛玉雯 电脑操作员:吴翔

(六)预期成果

论文、活动体会

3、重视体验,“行”中探索。

小课题研究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进步。各研究小组依据自己的方案,在课余按照预计的分工分头行动。学生有的收集资料、有的做实验、有的开展社会调查……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体现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想象,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注意积累资料,随时记下数据或感受、体会等,像记研究日记、写实验报告、写过程体会等,提高了学生研究过程的效能。

如学校课题组开展的“灵山江水质情况调查”的小课题研究,学生分成调查组、实验组、网络组等,随后学生来到了城南工业开发区、桥下居民生活动区,开展调查、访问、观测等实践活动,回到学校后,学生又上网、上图书馆进一步查阅造纸技术、水污染等资料,相继开展了“这水能不能用来洗衣服”、“这水能不能用来养鱼”、“这水能不能用来灌溉农田”等实验,学生在参观、调查、访问、实验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知识,从中深深感受到水资源保护的近切性,由衷地产生出要保护环境的强烈感情。

当然,学生独立开展探究活动,开始时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并成为探究活动深入进行的障碍。而且,综合实践活动重在过程体验学习,所以教师要加强过程指导和评价激励。在适当的时候“架”上“一个梯子”,使学生多掌握一种探究的工具,对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探究的实践,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加强过程的评价交流,为的是对学生的过程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调节,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研究过程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注重参与、合作与交流,而非仅重视结果。

4、创设平台,“乐”中交流。

(1)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小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与思维的空间,在这里,学生通过自身的尝试与体验,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举行的交流活动,就能进一步激发起思维的火花。如,通过交流,可以在资料的搜集和在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上相互补充,加以丰富;通过补充,可以激发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永不满足,将正在研究的课题尽可能深入地进行下去;通过激烈的争论,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举行成果鉴定会,完善成果的表达。在对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时,我们要求重点是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成果表达等,大家可以提出看法或进行辩论,而不是简单地用等第或分数来评价。必要时,我们也组织“专家组”对成果进行鉴定,具体做法是:先将成果发给“专家”,在学生主持下,由课题组组长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过程,特别是介绍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并要介绍研究态度、合作精神、研究结论、对策建议、研究体会等;之后由“专家组”对学生介绍的内容进行质疑,同时学生进行答辩;最后由“专家组”代表对成果给予评价。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技能的运用更加熟练,情感也将得到升华。

小课题研究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它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上一篇:慕冲小学德育工作远景规划下一篇:大洛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