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2022-08-30

第一篇: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时间:2014年3月18 地点:教导处办公室

主题:课题申请及申请课题后的工作安排 过程:

一、组建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

组长:文军

成员:文军 班伟

二、工作安排:

1、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记录作业布置的方式及批改作业的优化方式、对课题进行论证,研究课题开展的方向。

2、填写课题申报表,个人资料及个人简历,每人填写一份申请立项表,最后由组长根据每人填写资料统一报送申请报告。

3、提交开题报告。

三、理论学习交流。

文军:

1 我们课题组从现在开始进入第一阶段,每人从现在开始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首先每人做好理论学习,为后面工作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2 组织学习《作业布置与策略》、《作业布置遵循原则》

(1)、一.加强作业的备课研究,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 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2)、分层布置作业,加强反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练有所获,增强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3)、作业量要适当。

初二学生的物理作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到25分钟左右完成、初三学生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完成

(4)、作业形式可多样。

除了课后书面作业外,还可以是口头作业、回家小实验,小制作、查资料和制作小海报等形式

3 班伟:我们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都首先要学情特点,

考虑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层次, 避免一刀切,作业有简到难,循序渐进适度提升,最后留

一、二道选做题,满足中上学生的能力要求. 基础题,适合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并要求做课本相应习题和难度相近的习题;中档题,在基础题的基础上适度提升,中下学生可以做,选做题或稍难题,有能力的学生自己选做,教师只是规定必须完成的量。,从而增强了作业布置的实效性.4 在初三1-3班完成一份作业调查报告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二: 时间:2014年4月8日 地点:教导处办公室室 过程:

一、工作安排:

1、分析调查报告,找出问题切入点

2、确定好实验班级初三1-3班、 实验教师:文军、班伟、

实验内容,做好实验教师的指导和引领。

3、参与实验的教师根据研究报告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

二、学情调查报告反映问题 1宣布十个问题调查结果

2反映问题

(1).作业布置没有层次性,不能让各种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

(2).作业布置形式单一,只注重理论计算,不注重动手操作趣味性不强。 (3).脱离实际,教师只会套用现有试题不会自编 忽略城乡差异很多东西学生没见过理解困难

(4).作业布置太武断,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力因而导致不会的题就抄袭

(5)难度系数把握不当有些题难度大,精度不是很高,量有点大学生不能按时完成。

三 各实验教师根据以上情况研究报告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于下周实施子课题研究

雷老师:各位老师可以谈谈自己近期布置及批改作业的方案或者具体内容,也可以说说自己最近的心得体会、成效等等。

郑瑜: 我主要讲我布置作业可以分为两点:

1、在课内完成。能在书上完成的就在书上完成。不能在书上完成的就在作业本上完成,

2、家庭作业:做小练习册,预习。

赵曼:作业批改方式:

1、课堂作业。教师灵活处理。做在书上的一般集体批改。做在作业本上的可由老师批改。

2、家庭作业:批改可由组长完成,组长的由老师批改。

3、批改及时,注明日期,每天的作业采取100分制。 孔敏:我感觉低段孩子的书写必须有一定的要求:

1、大通行本书写,必须画中线。

2、书写认真,用钢笔书写。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三: 时间:2014年4月28日 地点:教导处办公室室 过程:

一、工作安排:

1、参与实验的教师整理个人研究中的经验做法和心得体会等资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根据研究报告调整和修改研、撰写中期报告。

2、每个人按期交来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做好活动记录。

二、讨论、交流

文军:作业设计我采用活页题分层作业,即按练习内容、班级同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分类。布置的作业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的比例为6:3:1;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范围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情况分层要求,对班级中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自己选做成基础之外,重点完成6:3:1中的3:1提高和扩展题;对中等生要加强基本训练、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完成上面所说成基础题60%、提高题30%,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对平时作业有困难,经常要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完成(包括抄袭他人作业)的学生,重点完成上面所说的60%以便他们熟悉最基本的知识也可在中等题中自选一两道作为提高。那么全体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通过这样不知我发现抄作业同学明显减少,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题海战术。可以使学困生更加关注基础,量力而行,不必为每天完不成作业或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某科作业而烦恼;优秀的学生通过选做题进行适当的拔高,思维能力大大增强.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物理能力都得到展示,从而增强了作业布置的实效性。唯独不足是作业精度不是很高量显得有点大,给作业批改带来了一点困难需改进。

班伟::这阶段我研究是多型式作业,除了课后书面作业外,根据课程内容我布置了课外小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体验、小制作、小发明、收集有关的物理资料、制作小海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稍有改变的东西,都会有特别的好奇心,不同形式的作业,能发挥学生的其它方面的优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不同形式作业被完成的过程中,起到巩固课堂知识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完光的直线传播后,可以设计让学生回家制作“小孔成像”照相机。通过这个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从制作中发现问题,为什么小孔打得太大会影响成像效果?通过解决问题深刻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这些作业对于每位学生而言都是比较感兴趣而且容易做到的,改变形式使作业不再呆板,生硬,增加趣味性,当然针对于每个学生,每周都有实践作,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郑瑜:作业批改方面,我做到:1.随堂批改。每节数学课上总要完成一些练习题,基础性作业全批全改,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做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同时发现问题,及时指正。2.困难学生作业面批面改,边讲边批。

3、互批互改。对于一些口算题目,采用同桌互批或者邻桌互批的方式。

4、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批、学生间的相互批改、教师批改适时地采用语言评价,将优秀作业展览,在班级内展出,校内展等。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四: 时间:2011年5月6日 地点:教导处办公室 过程:

一、工作安排:

1、搜集前期研究资料,对前期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修正。

2、确定后期研究方向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3、搜集资料并整理,研究并记录实施过程。

二、讨论、交流

1.实践性与理论高度不统一,难以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资料的收集不及时、不精细,好多过程性资料没有及时总结。

2.现在很多学校教学班少,均是单班,生源少,每班的孩子就是十几个,教研力量薄弱,周边环境较差,加之家庭教育不给力,许多措施方法落实力度不大,与预期效果有距离。

3.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努力很难做到具体目标的统一化,有些家长对子女不闻不问,有些家长则表现出拔苗助长,违背教育规律,注重孩子的写写算算,提前补课,如:新入学一年级学生,部分学生什么都不会,没拿过笔写过字,部分学生写了一手漂亮字,每天拿来前一天晚上父母要求写的好几页的“作业”,刚教了一两节新课,课堂练习册或者书本已经填写到五六节的内容处,而且有些地方家长只注重肤浅的让学生认识,会写,更有甚者对学生的知识辅导错误。

4、小学教师往往不会兼一或者两门课程,低年级还会包班,高年级老师也是身兼五六门课程,加之繁重的事务,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五: 时间:2011年9月8日

地点:高陵县教育局教研活动室 过程:

二、工作安排:

1、汇报假期搜集资料情况。

2、开展作业调查问卷以及做好统计工作。

3、做好新学期作业布置以及作业批改的优化方式的实施工作,并做好记录。

三、活动议程

1、交流心得、共享资源

(1)、我们比较推崇赏识性的评价方式,在批改作业时,不仅给于学生分数,而且对于学生的作业给予赏识性鼓励性的评价,如:给低年级学生的作业画个笑脸,画朵花等等,中高年级的孩子给予评语,如:你今天的作业很漂亮,你最近进步很大,很认真,加油等。

(2)、做好批阅记录。将每天在批阅作业时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归纳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以后的授课中穿插进去进行补救。

(3)、在将研究成果实际运用时,发现作业的设计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更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既要保证学生学会,也要让学生会学;学的有乐趣。

2、雷老师总结及安排工作

(1)、在研究工作中,加强有关课题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积极参加培训,开阔视野。

(2)、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互助合作,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提高自己的课题研究水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 (3)、及时总结,加强反思,重视过程资料的收集、分析,落实好课题研究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做最后的冲刺。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六: 时间:2011年10月28日

地点:高陵县教育局教研活动室 活动议程:

一、工作安排:

1、做好后期结题申请和结题工作,整理资料。

2、总结各项研究成果。

3、继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二、讨论、交流

针对批改作业能不能添加批评的评语开展讨论。

赵曼:“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学校教育中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现象并不正常,而批评却不象表扬那样让学生乐于接受,那我们可以采用委婉的方式让孩子接受。

郑瑜:那我们怎样在教育中发挥批评的作用呢?我感觉批评要从“心”开始。对于孩子的批评语气可以和蔼,如果作为批改作业的评价,尽量少用,但是不是说绝对不用,如果是面批面改,也可以采取对话交流的方式,让孩子接受。

孔敏:我一般不主张给孩子写批评性评语,我对孩子的作业不满意时,往往和孩子面谈,让孩子去改正,写了评语就留下了孩子“犯错误”的证据,孩子往往不乐意接受。

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七: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地点:高陵县教育局教研活动室

活动议程:

一、提交结题申请和结题报告,进行集体评议和修改。

二、汇总和整理各种资料。

三、雷老师检查各种资料准备情况及做好结题的验收、总结工作。

第二篇:中班 阶段 课题研讨活动记录表

时间

1906

主持人

陈敏

教研组

中 班

研讨主题 羽毛球促进中班幼儿上肢力量发展的研究 参加 人员 吴蕾、王叶佳、雍菁、谢瑜、陈敏、王青、杨扬、秦翌晟、陈庆华、薛艳昀、陈丽琴、刘李珺、陶萍、宋雨颖、唐黎明、顾天乐、陈晴、徐萍、姚艳玲、陈冬妮

录 吴蕾:打羽毛球可以对小朋友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好处。打羽毛球时,回复高球的动作相当于芭蕾的向后引臂,令颈椎与脊椎处于放松状态,不仅可以预防脊椎压力过大造成的抑制长高后果,对颈椎病的防范也有莫大的好处。

雍菁:羽毛球每一项技术都要求长时间反复磨练,每一阶段可以明显体会到进步的过程,这对孩子增强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有非常大的好处。

王青:上肢力量包括前臂的力量、手腕的力量和手指的力量,在羽毛球的正确动作中,发力主要还是依靠这三者的力量。

杨扬:打羽毛球可以加快幼儿的协调性,提高幼儿的上肢力量,对于幼儿的头脑发展也有好处。

刘李珺:无论是进行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还是作为一般性的健身活动,都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从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宋雨颖:羽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对瞬息万变的球路作出判断,果断地进行反击,因此,它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顾天乐:孩子身体的协调功能较差,有时候技巧掌握地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受伤。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选择运动项目安全是第一位的。由于羽毛球是隔网对抗,所以它比足球、篮球等有身体接触碰撞的体育项目更有安全性,适合于身心没有发育成熟的儿童。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在羽毛球的练习中,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显著的效果,尤其是上肢力量的发展,在练习挥拍、发球的过程中都需要幼儿用到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因此正确的练习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篇:“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时间: 2009年11月12日

出席对象: 专兼职教科员、课题组全体人员 执教人:周广雨

主要议题:对郝天宏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进行研究 记录人:韩静 主要内容记录: 周广雨:

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庄善惠:

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薛令山: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房娉:

韩静: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 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 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连加连减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师: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些气球,奖给表现最好的小组。特别是上课听得认真,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这些气球漂亮吗?谁告诉大家有几只?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4+43+1+4

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3、机动方案:(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2、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3、列式:8-2-2=4,这里的

8、

2、

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4、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习十一第

1、

2、5

2、游戏;体育课玩游戏:

三个学生先包来3个,2个。5个;用完了放回去;减

4、

2、4

四、课外延伸:

1、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2、气球破了2只,老师又去买3只,怎么列式。----加减混合。

五、课后小记:

本课时用气球引入,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一开始教师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发言:有部分学生认为4+3再加1的列式教师板书为4+3=7+1=8应该列为4+3=77+1=8;部分为4+3+1=8,这样可以发前一个列式就是连加算式的计算过程和思考顺序。没有能很好的加以运用,主要原因是分析学生还不够通彻。

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1、创设情景.学习连加课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学生的感知 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 理解和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 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二是让学生讨论,说出怎样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地解决了运算顺序问题。

2、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集体反思性性评价意见: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3、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梁山县韩垓镇薛垓小学课题组

2009年11月

第四篇: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依托课题研究 构建有效课堂

——奇台县2011年小学英语名师班小课题研讨活动总结

为了增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2011年12月13日,由教研室教研员李琴老师组织,由奇台二小英语组承办的“奇台县2011年小学英语名师班小课题研讨”活动在我校多功能厅开展,教育局英语教研员和奇台县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们在这次活动中可谓是多渠道参与。

一、观课。此次课题研讨活动观摩了二小俞婷丽老师执教的《HappyNewYear》,俞老师自身很有活力,直接引领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她教态大方自然,节奏快;教学内容直观,难点能准确表现。她那充满激情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的活力 ;六小包桂芳老师的《I am fat and short》,包老师教学目标明确,训练扎实,符合实际,过渡自然,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包老师的示范到位,练习从整体过渡到个人。她那扎实有效的教学风格,为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小吴瑞老师执教的《I likehamburgers 》,教学环节衔接紧凑,教学目标明确,指令到位,同时用游戏和歌谣贯穿整个课堂,使孩子们在歌谣中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这三节课的共同点就是把舞台让给了学生,把话语权留给了学生。达到了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师生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二、评课。课后各兄弟学校的教师们分别针对这三节课进行了评课,分析了教学中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三、聆听。之后县教研室的李琴老师对观评课活动进行了分析总

结,使老师们对观课评课有了清晰的思路。

此次课题研讨活动,在相互的碰撞交流中,调动了教师进行课堂

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教师之间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课堂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在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定会收获成功。

奇台二小:王风萍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题组教研活动记录

主持人:xxx 参与人员:英语组全体教师

目前,我市小学英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力量缺乏,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活动化教学”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教师对于“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语言发展”的理解还存在偏差。一些英语教师的课堂中不难发现,为了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每位教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学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来助阵,气氛非常活跃,场面非常热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不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正确的,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于是,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xxx:自申报课题半年多来,我们课题组多次集体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系统学习了大量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文章,课题组成员对有效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课题研究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了盲目性。另外,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与市、区各级各类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还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注入了活力。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活动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在全市全面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活动设计的实验。要求有条件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每周安排一次听评课,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探讨。在此期间我们课题组曾分别以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以及优质课大赛为载体,从学校到中心校再到市教体局层层选拔,进行讲课、说课、评课活动。课后执教者首先进行设计思路的分析和教后反思,然后其他成员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讨评议。讨论交流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中情境的创设、活动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是否是有效、活动的实效性为落脚点。这种十分坦诚而实在的探讨方式,有利于教师的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我们还召开阶段交流会和专题研讨会,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xxx: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融课题研究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教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教师与课题研究同步成长。课题研究半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多次执教示范课、评优课和各类公开教学课,通过实验,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团体协作精神得到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视野也更加开阔了。

通过我们对自身上课的不断反思,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地听课,研究和讨论,我们找到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认真研究他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觉不到重点内容,整个单元什么都是重点。各个内容都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和操练,有的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下的内容,他们也要让学生全部学会。比如:PEP 教材中的Let’make.Let’s do. 他也要让学生把每一个句子都学会,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更吃力,这样下去学生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像这种不合理处理教材而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还很多。当然,通过不断地学习、探讨,也有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正确对待教材,合理、灵活地处理好教材。地设计成相应的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choose 或Listen and write 等活动让学生来感知、巩固或是复习单词。这些活动简单、有效,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2.自编歌曲或chant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一些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运用一些学生喜爱的欢快的调子来编歌曲,编chant,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采用综合的教学路子进行教学。如:情景法、视听法、直接法、合作法、结构法、功能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折衷法、综合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可以采纳。

xxx:在半年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讨。下面是一些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解决问题:

1.课时不足,出现两极分化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我们的学校每周每班只能开设 3节英语课,有的甚至只有2节英语课。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感到课时少,时间紧,语言的复现不够,学生新知遗忘得快,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尤其到了中高年级,教材语言点多,跨度大,教师明显感到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有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发展不均衡,提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加上缺乏语言环境,小学英语教学效益很难发挥出来。这个问题是制约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工作量普遍过重。我市小学英语教师周课时平均在20-24节。很多学校因师资力量不足,一个教师带5-6个课头,每周30多节课。

需要进一步处理好“激趣”与“有效”的关系。从而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

如何处理好上述问题,也正是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 总结: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所以,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命运,更关系到一代学生的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而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我们总的目标就是追求一种避免无效,减少低效,增强高效的课堂教学。使得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今后的工作着重在于课题实验的完成和总结鉴定。课题组将进一步完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理论分析。继续组织实验教师座谈、交流经验,对实验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评估与总结。展示实验成果,对实验期间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汇总,并撰写出课题实验结题报告及优秀课例展示。

上一篇:小记者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新课程历史教学设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