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

2023-03-26

第一篇: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

小练笔课题总结-学科论文大全

小练笔是新课改后语文教研课上经常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语文实践训练形式,这种训练既能巩固语文阅读课上所学知识,又为后面的习作训练打基础、做准备,还简单易操作,深受广大一线教师欢迎。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怎样把小练笔这种好的训练方法使用好,让它更实用,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1、情感交融之处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的课文都包含着作者的浓浓深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而感动,此时如果相机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如:在学习《中彩那天》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想象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把想到的写下来,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200字左右的一段话。

2、知能转换之处

何为知能转换?即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转换为能力。语文教学中,我们也时常引导学生实现知能转换,教师时常引领学生,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反复“咬文嚼字”外,还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训练点”,进行仿写。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感知中,从“依葫芦画瓢”开始,学会创生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是我要学生学习作者采用排比的方法,按这种构段方式来写自己观察到的一处景物,如:湖岭的水、石、树、花等。文中的动词使用准确、生动,富有特点,因此我就让学生写写生活中一些活动场景,也用上准确生动的动词进行描写,有章可循,学生自然乐意写。

3、情节空白之处

纵观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课文中也运用“空白”的艺术,给大家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精心挑选有一些有价值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发挥合理想象,弥补这些“空白”,进一步深化课文的主题,增大语言训练的力度。

4、文本延伸之处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一些课文结尾常常余意未尽,给学生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续写的空间,此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沿着原文思路或是根据课文创设新的情境,进行课堂练笔,既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又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小练笔课题总结-学科论文】相关文章:

1.小练笔日记

2.小课题研究成果论文

3.续写小练笔400字

4.小课题教学反思

5.小课题开题报告

6.小学科普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课题总结-学科论文

7.小学美术学科课题工作总结

8.小课题研究阶段的总结报告

9.“小课题”专题研修暨汇报活动总结

第二篇:“利用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陆茵茵

韩雪 庄燕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施,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除了要抓好“长线结合”外,还要抓好“短线结合”,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尽量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切入点”。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由被动作文变为主动作文,乐于作文。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积极挖掘文本资源,找准练笔的切入点。 1.插图练笔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等作用外,还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如《可贵的沉默》一文,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描绘孩子们争先汇报自己的生日情况,他们“得意洋洋”的表情跃然纸上,课文里也有文字具体地介绍,另外一幅插图的孩子们与之前“兴高采烈”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是描绘孩子们经老师教育后,表现得内疚、自责、惭愧,且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也不一样,课文也没有具体地把当时的场面描绘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结合单元的作文要求,要学生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于是老师就能利用这幅插图作为小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练习细致地描绘人物的动作、表情,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做,还能把单元的习作难度分散,降低了学生单元作文的难度。 2.模仿练笔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练笔,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用了比较典型的总分写法,而且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学习全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这两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尝试用总分手法并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空白练笔

课文中的“空白”往往存在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标点符号中,这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课文中的“空白”也是学生习作练笔的材料。如二年级下册的《泉水》,课文结尾只写到“丁冬,丁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泉水还流经过哪里,见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因为有前文作为铺垫,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这是一个练笔的机会,让学生有话可写,乐于去写。又如二年级下册的《我为你骄傲》,文中提到小男孩写了一封信给老奶奶道歉,却没有提及信中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想象信中的内容,做到情感真切,注意礼貌用语。又如在《蜜蜂引路》一课,文中提到列宁看见蜜蜂时,一边走一边想,我们可利用这些意味隽永的空白,让学生在补充中想象、创新,把列宁当时的想法写出来。在教学中,只要善于抓住课文中情节的空白,让学生绽放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有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会有一定的提高。

4.续写练笔

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结尾似乎把故事讲完了,但实际上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让学生延伸情节,寻求不同的结果。想象续写。 如二年级下册的《丑小鸭》和三年级下册的《七颗钻石》,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

(二)注重小练笔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1.学习阅读课文的表达方式,迁移到小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

每篇文章都包含着许多练笔的元素,教师选择训练点时,也没可能面面俱到。当教师选择练笔的切入点时,可以考虑与单元作文的要求相结合,把在单元作文中需要用到的写作技巧先在小练笔中渗透进去,或者可以针对学生习作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确立好训练目标后,就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迁移。

2.小练笔题目设计精巧,目标突出,让学生乐于表达。

小练笔的题目设计的内容不适宜太广,必须要做到简单、明了,学生读题后不仅要明白内容,而且要在题目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增加练笔的灵感,拓宽思维的空间。 语文学科中的思维训练必须凭借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阅读教学的课堂练笔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中年段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特殊阶段,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在中年段,学生的习作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生的习作水平比较参差,在题目设计上,更加要照顾到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多一点进行分层设计。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往小练笔的模式有必要进行创新,在设计小练笔的题目中,不仅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而且要注意有一定的思想性,不仅要保证学生思维的广度,还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第三篇:小课题方案: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小课题研究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小课题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相应的,开发利用课外的有效时间与空间,探究不同的途径,使小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获得语言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2.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传统的小学生英语作业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方法、手段日趋单一,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笔者曾对小学生的英语作业做过统计,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背单词或课文。这是不少学生最头疼的一项作业,占据了他们不少的时间。第二类是抄单词或抄课文。这是相对最简单的作业,学生们普遍感到较为轻松。第三类则是中译英、改变句型、阅读理解等形式的练习题。这项作业被不少教师当作“试金石”,用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每次了解或批改学生的英语作业当中可以发现,个别学生或者是在应付作业或干脆不做作业,有时甚至得在教师的监督下才会去完成作业。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3.作业布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英语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学习的巩固、发展、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补救的功能。

4.对学生来说,通过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作业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纠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争取更好的成绩。对于教师来说,布置课堂与家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5.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同时,教师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领悟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弱点或遗漏,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新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就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可以有效地英语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课题的界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开放的、有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是学生喜欢又适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多种智能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最近几年,我国教育界开始给学生减负,尤其是对小学生,不允许布置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但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以前,旧教材着重“写”,布置大量的重复、繁重的抄写单词、句子的作业,学生苦不堪言;天天被淹没在单词、句子的大海之中。而新教材特点是以 “听,说为主, 书写为辅”。

三、研究的内容:

1.课外作业量与质的统筹兼顾。

2.课外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布置不同的课外作业。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一)学习阶段

广泛搜集资料,了解小学各科课外作业的形式。

(二)分析阶段

结合本校实际,从众多课外作业的形式中选择认为有效、可行的几种,展开实验。

(三)实验阶段

1、定实验班,展开课题实验。

2、以问卷形式调查孩子们喜欢的课外作业形式。

3、总结得失,调整方案。

(四)检验阶段

检验实验结果。

(五)总结阶段

1、完成在不同年级,不同学习内容教学中的课外作业设计以及相关总结。

2、整理研究资料,检测课外作业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做定性、定量分析,撰写结题报告。

3、计划完成各类评价工具设计和心得,论文交流。

4、将实验成果向全校推广。

四)研究阶段:

1、申报阶段(2010.10):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调查阶段(2010.11-2010.12:设计问卷,结合观察与访谈,进行学生自学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实施阶段(2011.2-2010.4):教会学生画“学习地图”的方法和技巧,在预习时、上课时、复习时,大胆实践,探索“学习地图”与“数学自学”的整合课例研究。

4、总结阶段(2011.4-2011.7):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撰写论文,完成结题。

五、研究条件分析和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 平时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论文一篇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计划

牡丹江第二十中学

赵明丹

??? 为落实课改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如下研究计划:

(一)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1、业务学习

学习内容分集体学习内容和自学内容两部分,以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的方式呈现。集体学习内容主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确定,由教导处于学期初发布,自学内容主要体现教师的个性需要和学科特点,以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

2、专家引领

以学科为单位经常组织教师欣赏“名师精品课例”以及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现专家引领;

(二)、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1、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图(学期教研计划)

根据教研员提供的课题,学科组成员选择并提交分管主任,分管主任整理形成本学科的课题研究网络图,科研主任负责汇总形成学校小课题研究网络图。(课题名称、责任人、研究人、完成时间)

2、教研活动课题化

各科教研活动采取备课组轮流坐庄的方式进行,每次活动,由坐庄方围绕研究课题提供集体备课教案、课堂展示、集体评课、阶段研究报告(主要是围绕课题的解决策略)

3、建立课题成果展示机制

每学年第一学期轮番开展金点子、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书面评选活动。

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展教研组或备课组成果展评活动。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过程资料等现场与材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三)、完善课题管理

学校科研处建立小课题研究的提交、审核、展示、鉴定的管理机制。并出台学校《小课题研究程序》,规范课题管理。

(四)、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建立以业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2、明确职责

业务校长负责协调、指导工作,教导主任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工作,科研主任负责课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学科主任负责审核、研究及指导等工作。教研组长负责具体的研究实施等工作。

3、制度保障

将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和《教师梯度评价管理办法》中,并制定教师《小课题研究程序》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

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和β射线的发现者,看见他的学生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工作,问他: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代表就一定要我们教师成为教育专家,成为学者。只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教学思路即可,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出自己的风格。

思想的深度,成就事业的高度,决定生命的长度。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度思考,要考虑问题抓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总结经验找规律。

那么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案例:“站起来就说”

顾老师任教初三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经过一番思考,顾老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于是,顾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文章的启示,尝试‚站起来就说‛。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54%的支持率让他颇感欣慰。然而真正实施起来,竟无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在征求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顾老师感到光凭‚激励‛还不行,还得‚强迫‛,于是他又公布了一项新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学生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此举见效显著,课堂气氛随即‚活跃‛。然而,顾老师很快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顾老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

小课题研究就是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小课题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学研究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学研究。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的特征:

“属己”: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构建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规律,而是教师自身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的“属己”特性。真实:小课题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比如“怎样用表演提高作文评讲课实效性”“如何解决学生抄作业的现象”,等等,也许这些问题似乎有些小家子气,无法立项,但它们恰恰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迫切的难题,是常常困扰着教师、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育活动的现实问题,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也只有教师自己方能真切感受.因此,它是真问题。

微观:小课题着眼于“小”,以“微型”彰显特色,它的切人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由于切口小,一个教师或一个课题组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小课题;由于切人口小,所以能跟具体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更加适合一线教师。

即时:一方面,小课题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偶发性、情境性,常常是不约而至的。另一方面,微型课题在研究周期上很

灵活,不受时间限制,一周、一个月,时间周期不等,方式上根据实际需要随机应变,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我的事情,我做主”。

渐进: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默会的、多元的生成行为,是教师实践智慧不断丰富的渐进过程,其成效(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隐性的成果)大多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更难以凭借传统的标准进行量化考证。所以,更需要教师拥有一种平静的心态、一种务实的品质、一种坚持的毅力。只有如此,才能将真问题做成真研究;从小问题闯出大天地。

小课题研究选题的方法

一、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

二、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三、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四、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五、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因此,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时,需注意可操作性。

六、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七、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便可作为小课题研究的课题。问题可以来自学生、同伴,当然也可以来自自己。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了问题必然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通过自己独立解决的自己去解决,难度较大的还可通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或是利用网络资源及查阅图书来解决,与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探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

第三,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将寻找到的方法思路或计划放到实践中去尝试,这就是所谓的实验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些问题通过我们的思考,自认为找到了解决措施,但它的效果如何,只有到课堂上去检验,看学生的反应,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效果显著,可以进行总结成文,如果效果不理想,尚需提高改进,当然还要继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再到课堂中去尝试,不断反复以至理想。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过程。

第四,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即把研究成果写成经验材料或论文。不重视写是教师的一大损失。不写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写出来可以作为经验让别人共享,写出来还便于以后自己对此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提升,写的过程本身也是对自己的研究再一次总结、反思、归纳的过程。写的过程中还能促使自己去翻阅、查找更多的资料,不仅使自己在写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促使养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习惯。“板凳宁坐十年冷,不写文章半句空”,将研究过程、改进过程、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如实加以记录,再加上合适的理论指导,不去写空话、套话、假话。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记录自己研究的心路历程,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这是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第二次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改进。( 魏银光整理)

上一篇:下课后的场面描写作文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