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记录总结

2022-08-30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课题研究记录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小课题研究记录总结

小课题研究总结

2013年秋上新初中

“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我校的小课题研究已进行一学期时间。这一学期我们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以课题理念学习为工作重心,以开展各种活动为契机,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为了能积累经验,使今后工作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将此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们课题组从2013年4月底得知课题已经立项后,就积极投入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的准备和实施中。学校领导很重视,我校校长亲自指挥,组织成立课题实验研究领导小组,把课题研究立为学校教研最重点工作,并对课题实验研究创设各种条件保障,为课题实验研究铺开一条平坦大道。

二、教师主动,研究有序。

学校教师工作比较紧张,但我校在接受课题研究任务后,立即动员教师教师积极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组织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有序进行课题实验研究。

1、骨干引领,明确研究目标。

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学习,我校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参与到这次课题的研究中来,从方案的制

定,到计划的制订都献言献策。特别是学校教导处引导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对此次课题研究做了导向性的引领,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理念引领,明确研究方法。

课题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该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和课题实验方案,布置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文献资料搜集有关课题研究理论。集中教师进行研讨,制订研究方法。外出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意识。

3、内容引领,明确研究步聚。

通过教师对该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的学习和研讨,教师们明确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树立起研究的理念,践行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题组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如何调动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实践教学,并对课堂中进行的联结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写好教学反思,对教学的方法、策略进行对比小结,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每个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科的特点,本别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三、观念滞后,存在问题

1、认识的模糊化。个别教师认为,不搞研究对我们的智障学生教学活动关系不大,用不着研究。认为教学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教学活动与教师研究本质上是融合为一体的,或

者有时会认为智障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通过学校教学能够改变的,对学生的未来有点迷茫,所以表现就不很积极。

2、过程的形式化。课堂教学中有对课题内容的渗透,但只流于研究的表面,教学过程只看形式不问质量,而忽略研究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这绝不是课题研究的初衷,形式化的研究只能使教师更繁忙,还会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理论、业务学习欠佳,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滞后。

4、闭关自守的现象比较重。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互相间的听课,尤其是学科间的听课。教师之间缺乏更多的交流,对互相研究的方法不了解。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为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实践就是研究,发展就是成果。选择教育科研,就是选择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是寻找一份快乐。相信只有积极投入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更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上新初中

20

14、2

第二篇:学校小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年,我校继续遵循“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工作”的教科研管理思路,重点培养和扶持了今年上报并立项的小课题。

本学年我校继续抓好以往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放手给教师自主开展研究,准备好过程性材料,学校在学期末进行了过程性检查并进行评价。

针对小课题的研究,我们立足“小”字,帮助教师们关注自己具体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追求真实的研究;立足“课题”,引导教师从计划到反思,以科学的方式探索问题的解决或现象的改变,追求经验的提升。我们把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作为教师获得个性化成长的重要平台以及特色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回顾走过的路,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扎实有效的工作:

1、培训选题,确定立项小课题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上级教研部门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意见,针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小课题的选择、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辅导,使老师们懂得了“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是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我们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选题,经过了“困惑”——“问题”——“课题”三步曲:首先,我们利用“集体教研”的时间,组织教师交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疑点;然后,让老师们进行思维加工,并提出问题,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小课题;最后,指导教师分析背景,查找资料,形成课题,编制计划,填报《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表》。其间,我们对各学科所选的课题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2、抓行动、抓反思。

立项后,教师尝试进行行动研究。学校每周开展小课题研究,供各课题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总结经验、发表见解、交流心得,同时老师们也跨课题、跨学科发表见解。

我们围绕小课题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协作研讨活动,为研讨活动作准备,展开课题研讨,以学科组成员互动的形式展开,一般程序为:中心发言人发言——课题小成员补充发言——参会者提问与互动——组织者总评。这一生动活泼的互动式学习形式,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采取了研讨课的形式,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

课题组通过大型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小结反思,分享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计划、改进研究方法。对典型的课例,还采取现场诊断的形式进行指导。

3、抓检查、抓评估。

为了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向纵深推进,我们学校成立了跟踪检查小组,抽查听课和查阅记录、跟踪研讨活动等方式检查工作,便于了解教师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师的教研活动进行阶段评价。目前,我校的小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初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老师们对本人承担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二是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掌握了课题的研究更多灵活实用的方法;三是积累了初步的小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经验。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指导及各位老师的积极参入下本学年的小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精心计划用心总结,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 每位教师都做好详尽可行的计划,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提前通知每一位教师,在研讨时,把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交流,通过研讨总结经验与教训,及时把教研的成果纳入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各位教师根据不同研究阶段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研讨方式,围绕学生的习惯培养及能力提高,扎实有效。

3、研讨活动效果显著,资源共享

每一课题发挥本教研的优势,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促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达到教研兴校的目的。各学科对知识点回顾反思习惯的培养,针对作业的回顾反思习惯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际有效的研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本学年小课题研究工作也存在不足:

1、个别学科组研讨活动有的老师参入态度不积极,教师的个人发言材料偏离研讨主题。

2、课题组集中活动次数偏少,有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3、不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积累,收集的材料单一。

4、活动过程学生材料过少,没有学生反馈的资料。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今后需做以下改进:

1、提高学科组成员的参入意识,针对每个学科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摒弃偏离主题的发言。

2、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把收集整理资料贯穿始终,注重平日的积累,特别是学生资料的积累,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掌握学生的动态。

3、可以把平日备课组集体研讨的问题积累归纳,抓出重点,提高研讨的效率。

总之,一年来,中心校的指导,小课题研究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教师的教育思想日臻科学,学生的学习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更合理使用新课标,贯彻新课标的教育思想,我们会继续加强学习,更新教师理念,继续加强研究,提高各项工作的实效性,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总结------

开展语文小课题研究活动的策略

通过实施教学活动,我结合所带两个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及时的做出了分析和反思,作为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只要我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不怕累不怕麻烦,敢于大胆尝试和创新,就一定能够是一次活动课一举多得,既培养了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还教会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这次活动课后,我又与同课头老师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对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小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教师我想教学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小课题研究其实就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一个具体问题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小课题的主题比较具体,它深入到学科工作领域内部,是指教学的某一具体问题。有时候,我们对于学生、对于教材等的疑问其实就是很好的研究对象,例如,讲过的问题为什么还有大多人出错,怎样才能快速记忆文言文,课堂上怎样提问才有其实效性,后进生的转化问题,班集体建设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研究起来实实在在,有方向,有条件,以小见大,小题大做,既可以发挥教师的特长,又可以使研究成果很快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难题,一举多得。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面对的许多问题,都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一线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者,其研究工作是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其实,“问题即课题”。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研究更切合教师、学生的实际,针对性强,能使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因此,其课题来源主要在以下一些途径:

1、从教育教学困境中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矛盾与困境,并且没有现成的成功解决方法可借鉴,这时就可以将其作为研究的课题。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和困境比比皆是,如怎样才能让学生少写、不写错别字,怎样才能快速记忆古诗词,怎样才能做好预习,怎样帮助学困生,等等一些久惑不得其解的困扰,都可以是我们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途径。

2、从教育反思中发现问题。

教师的研究旨在发现自己的不足,追求完善,那么如何寻找跨越点,就是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怀疑,自我反思。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其特点是研究与反思,教师从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及价值与自己教育行为之间的差距不断进行反思,在不断自我反思中寻找实现跨越的研究主题。所以,每一节课后是否及时有效地写教学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3、从同事之间的交流中发现问题。

教师与持有不同理论观点的同事进行交流,可以为其提供一个相互冲突的对立面,为提出研究课题提供参照。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交锋有利于扩展研究的视角和视野。在争论的同时,只要选准角度,突出个性,就能发现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并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并进一步将有关的问题发展作为教育研究的课题。事实上,有少教育研究课题正是通过这种途径发现的。

所以,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有选择的发展小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我想,只要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后多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既找成功的亮点,更要找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我们的小课题研究才会真正地落到实处,小课题研究才会有其意义和价值。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夕阳学区中心校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切实抓好小课题的研究,针对小课题的研究,我们立足“小”字,帮助教师们关注自己具体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追求真实的研究;立足“课题”,引导教师从计划到反思,以科学的方式探索问题的解决或现象的改变,追求经验的提升。我们把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作为教师获得个性化成长的重要平台以及特色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回顾研究过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扎实有效的工作:

1、培训选题,确定立项小课题

本学期,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学校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针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小课题的选择、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辅导,使老师们懂得了“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是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本学期,我们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选题,经过了“困惑”——“问题”——“课题”三步曲:首先,我们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交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疑点;然后,让老师们进行思维加工,并提出问题,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小课题;最后,指导教师分析背景,查找资料,形成课题,要求学校全体教师人人参与。

2、抓行动、抓反思。

本学期,我们教师小课题下发了立项通知,在学校内进行了立项公示。 小课题通过多次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小结反思,分享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计划、改进研究方法。对典型的课例,还采取现场诊断的形式进行指导。

3、抓检查、抓评估。

为了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向纵深推进,我们学校成立了跟踪检查小

组,抽查听课和查阅记录、跟踪研讨活动等方式检查工作,便于了解各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进行阶段评价。目前,我校的小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初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老师们对本人承担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二是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掌握了课题的研究更多灵活实用的方法;三是积累了初步的小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经验。

在学校的正确引导及各位老师的积极加入下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精心计划,用心总结,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

每个课题都做好详尽可行的计划,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提前通知每一位课题成员。每个课题成员在研讨时,把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交流,通过研讨总结经验与教训,及时把教研的成果纳入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各课题研究根据不同研究阶段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研讨方式。每个课题的研究都围绕学生的习惯培养及能力提高,扎实有效。

3、研讨活动效果显著,资源共享

每一课题发挥本教研的优势,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的先导作用促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达到教研兴校的目的。

当然,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工作也存在不足:

1、个别学科组研讨活动有的老师参入态度不积极,教师的个人发言材料偏离研讨主题。

2、课题研究集中活动次数偏少,有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3、不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积累,收集的材料单一。

4、活动过程学生材料过少,没有学生反馈的资料。

5、有部分教师存在上网下载的现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今后需做以下改进:

1、提高学科组成员的参入意识,针对每个学科课题研究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考核,与学期绩效工资挂钩。

2、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把收集整理资料贯穿始终,注重平日的积累,特别是学生资料的积累,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掌握学生的动态。

3、可以把平日集体研讨的问题积累归纳,抓出重点,这样可以提高研讨的容量与效率。

4、针对部分教师上网下载的现象在学校大会上进行点名批评。

总之,在学区的正确引导下,我校小课题研究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教师的教育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更合理使用新课标,贯彻新课标的教育思想,我们会继续加强学习,更新教师理念,继续加强研究,提高各项工作的实效性,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小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载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现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建立各种数学概念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数学的概念教学应该是教学命脉之一,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数学概念,思考其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措施。在我区教师专业素养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中,初赛与复赛确定的课题《相交线》《变量与函数》都是概念课,从比赛中看有接近一半的选手在概念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调研中,也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概念教学缺少章法,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只简单地给出定义,尤其不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重视概念在解题中的应用。对中学数学概念的核心把握不准确,对概念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不高。特别是对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体系结构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如何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概念课教学?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概念教学大致分几种主要类型,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我们选择《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小课题来研究。此项研究也是我们学科十二·五科研课题《新授课研究》的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采取行动研究法,研究的内容首先对数学概念及其定义理论层面的界定,重点是形成初中

1 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框架,关键是在教学中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三、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1、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明确任务分工

成立名师工作室,形成课题研究小组,本工作室是由一名教研员及六名骨干教师组成。

2、召开课题开题会议

第一次是3月12日召开课题开题会,由工作室成员及部分团队组长参加,宣读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明确任务分工。对课题研究做了细致的规划。

3、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专项研究

在前期工作室成员研究的基础上,学科开展两次课题实践研究活动。在区域联合体中研究,4月23日区域联合体概念课师带徒研究活动。以教研活动为平台开展研究,5月7日学科全体教师教研活动,并进行概念教学实践专题研究。

三、前期研究的成效

1、明晰概念教学的理论支撑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质的方面);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体(即概念所指的对象的范围或集合)。

2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要对概念加深认识,还要注意逻辑学中称之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即:概念的内涵扩大时,其所得的新概念的外延缩小;当概念的内涵缩小时,其所得的新概念的外延扩大。反之,也成立。

(1)利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通过采取扩大概念的内涵同时缩小概念的外延的方法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和性质,这种方法在逻辑学中称之为“概念的限制”;通过缩小概念内涵的同时扩大概念外延的方法来认识同类概念的共同性质,这种方法在逻辑学上称之为“概念的概括”。在中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经常使用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方法给新概念下定义和复习同类概念的共同性质。

(2)概念间的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所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类: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3) 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抽象概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用词语表达出来,这就是给概念下定义。而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概念定义就是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叫内涵定义,揭示概念外延的定义叫做外延定义。

2、梳理初中数学教材,了解概念的定义方式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是构成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才能更好地讲清、讲透

3 一个数学概念。在中学数学中, 下定义的模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来给出定义;另一种是通过揭示概念的外延来给出定义。

(1)属加种差定义。

这种方法是先确定被定义项的最邻近的属概念,然后寻找这个属概念中诸种概念彼此间的本质差别(即“种差”)。例如,“平行四边形”最邻近的属概念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区别于其它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对边平行”,于是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发生定义

这种定义是通过被定义项是如何形成和产生的来揭示概念的内涵。例如,平面几何中,圆的定义就采用了发生定义的方法。 此外,还有少数用关系定义、外延定义的概念,这种定义是以被定义项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作为种差的定义,这是一种运用种概念给属概念下定义的方式,即指出属概念中所有的种概念,例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等等。

3、 概念和概念解析

概念解析重点是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的分析,对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明确。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善于抓住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懂得削枝强干;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观资源特别敏感,有挖掘这些资源并用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方式表述的能力,使数学知识教学与价值观影响有机整

4 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发展。

3、 形成概念教学的框架

美国的杜宾斯基等人 的APOS理论揭示了数学概念学习的本质,是具有学科特色的学习理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操作(Action)阶段、过程(Process)阶段、对象(Object)阶段、模型(Scheme)阶段.取这4个阶段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命名为APOS理论.其中的操作活动阶段,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问题的直观背景以及与生活现实之间的联系。过程阶段,是学生对操作、活动进行思考,经历思维的内化、整合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和反思,抽象出概念所特有的性质.对象阶段,是通过前面的抽象,认识了概念的本质,对其赋予形式化的符号定义及符号,使其达到精致化,成为一个具体的对象,在以后的学习中,以此为对象去进行新的活动.模型阶段,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活动来逐步完善,起初建立的概念模型包含反映概念的特例、抽象过程、定义以及符号,经过学习建立起与其他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 根据以上的理论支撑,我们构建了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框架:

(1)概念的引入

初中阶段大多数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这样的认识活动过程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尽量提供丰富的学生生活实际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感悟为什

5 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本质是什么?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过度。

有的概念,适合在概念的系统中引入概念,而不是突如其来地灌给学生。从原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例如:圆周角的概念,可以在圆心角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既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又要充分揭示新知识与原概念的冲突,使学生认识到原概念的局限性,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许多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讲清它们的形成过程,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比如:负数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以及自然数零之后逐渐感觉到不能表述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时候产生的(零下3摄氏度),那么创设这样的情景再定义负数时学生感觉就很顺其自然了。 (2)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定义是对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归纳出数学概念。教学时要应注意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概括的机会。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3)概念的剖析

抓住概念的关键词,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概念中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的全体对象,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

6 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正反举例,辨析概念。概念是抽象的,词语是枯燥的,而例子是具体的,容易理解。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实例(正例、反例)为载体分析关键词的含义,来进行概念的辨析。在举正面例子的时候,要尽量考虑足够的代表性。否则会有意无意地使学生把概念的范围理解窄了。例如:无理数概念教学,老师如果只举 2 这样的例子,学生无意中会把无理数理解成“开不尽方的根式”,

有些概念需对特殊情况进行补充说明,例如: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单项式的概念,讲解“单独一个字母或一个数也是单项式”的补充规定。使概念更加完备。

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体会区别与联系。数学概念不是孤立的,许多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既能促进新概念的自然引入,又能揭示已学过的概念的数学本质。因此,教师应注意概念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启发学生进行系统归纳,让学生明确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建立概念体系。 (4)概念的应用

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都是建立在对数学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思维活动,只有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才能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解题,是培养学生解题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如通过基本概念

7 的正用、反用、变用等,培养学生计算、变形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概念的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自主感悟、建构、概括的机会 。概念教学要突出一个“悟”字,变“规定描述”为“引导建构”----重学生感悟,变“列举告知”为“辨析发现”-------重教师引悟。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工作思路

1、存在的问题

在概念教学课题研究实践中,学科教师在理论层面认同以至于理解,但实践操作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长期坚持研究,不断完善其教学框架。

对核心概念的及概念的核心把握欠缺,不注重概念之间的关联。

2、后续工作重点及思路调整

下学期,重点是将提炼总结出来的概念教学的基本框架在实践中检验、修改,使其不断完善,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团队、学科教师团队、区域联合体团队,进一步研究、分析、论证,完善概念教学的主要框架。每位名师利用此框架进行教学实践一次,深度体会感悟。体会教学中应让学生如何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达到学科教师会备概念课,会上概念课,会评概念课。

8

上一篇: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新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