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2024-05-09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共6篇)

篇1: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2013.10.23 18:36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王琦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要求,符合当前形势与任务对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因此,如何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笔者认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内涵、关系、宗旨、路线,最终达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效果。

一、准确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内涵

所谓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我们的理解,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基层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服务内涵应包括四个层面:一是服务发展。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思想,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服务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引导基层党组织致力于关注民情、维护民安、促进民和,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三是服务群众。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准确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一是“基层”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阵地。《党章》规定党的组织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者,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实施在基层、在党的基层组织。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功能最根本的定位,就是要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落实到群众之中去。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党服务群众的功能。如果这个任务完成不好,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央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不仅可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对于践行群众路线,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是“服务群众”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是 “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其中“服务群众”是核心。因为,服务群众,是党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根本和基础。“服务”,应该是党的基层组织核心工作任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科学发展四个方面。服务的主体是全体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其中,党员个体对群众的服务是党组织服务的一部分,党组织服务以党员个体服务为基础,又以组织的目标要求对党员个体服务进行引导、提升,最终实现从个体服务、组织服务到服务型组织的目标。党员干部的服务,首先应体现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尽职尽责,还应尽力体现在岗位之外的社会生活中。

三是“做群众工作”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法。做群众工作”是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和途径方面的新要求。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重点是:发动群众,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把

党的主张和决定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教育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尊重群众,切实反映群众呼声、体现群众愿望、实现群众利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关心群众,着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当权利和要求;引导群众,以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为标准,协调各种关系。同时要通过教育和实践锻炼牢固党员干部群众观点,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四是“服务型”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要求。“服务型”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也是深刻理解服务型的基础和起点。“型”这个要求是对服务在稳定性、规范性上的规定,要以服务为核心形成系统、稳定、长效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服务型党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方位、系统化来推进。要建设高素质的服务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和实践锻炼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让 “群众路线”根植于党员干部心中;要建立有利于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组织架构。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构建科学严密、全面覆盖、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要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逐步形成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人民群众经常得实惠的工作机制,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准确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关系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功能转型和创新发展,是一种从理念到方式方法的变革。因此,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是服务群众与做群众工作的关系。服务群众是做群众工作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了解群众、联系群众、影响群众最现实的路径。服务功能直接决定做群众工作的功能。做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服务为本,融管理、教育于服务之中,从服务之中汲取教育管理的能量,防止本末倒置。

二是服务主体与服务主导的关系。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尊重党员和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作为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同时,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体现主观能动性,加强谋划和统筹,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争取更大作为。

三是岗位服务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既要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服务群众的工具,而不是把群众当成服务自己的工具;又要强化志愿服务,把服务从职业道德层面的工作要求向个人品德层面的自觉自愿转化和延伸。从实践来看,当前尤其要突出发展志愿服务,加强对志愿服务的有效整合和科学组织,形成与基层党组织覆盖相重合的志愿服务全覆盖。

四是服务型党员队伍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关系。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为支撑,坚持组织体系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同步推进、相互促进。通过健全有利于服务的组织体系,优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健全服务机制,加强服务保障。同时,围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把党员队伍建设的重心转移到服务群众上来,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做群众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准确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宗旨和理念

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回答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什么”的问题。所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是秉承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把服务作为工作载体,通过服务来提高党在基层的领导力、管理力和凝聚力。

一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履行党的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其根本性的意义在于,赋予基层党组织更强的服务职能,使这种服务功能成为党组织的一种特质、一种属性,使服务成为党组织的一种本能和自觉行为,避免使其停留在一般号召上,从而把党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服务功能的稳固化、长效化。

二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职能转化为服务职能,把维护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基本职责,把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与维护群众利益、尊重群众权利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取得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是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党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有益探索。

三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能够促进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各级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可以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增加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可以团结群众、凝聚人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更好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准确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路线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当前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服务意识作为执政党开展服务的思想动力,不仅决定服务积极性,还决定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对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等现有的宣传阵地,反复宣传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立足基层党建发展趋势和基层党务工作实际,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党员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指导就是帮助”的意识,不断强化他们为民服务的自觉性,适当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使基层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努力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制作专题课件,向基层党员和干部反复宣讲有关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政策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围绕“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努力培养服务型党员、服务型干部,建设服务型领导班子,使他们把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政党的功能主要包括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随着社会的转型,政党的政治功能逐步减弱,服务功能会逐渐强化,并且政治功能也要体现在服务功能上。因此,要坚持把服务贯穿于党的自身建设全过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直接和间接服务能力。基层党组织首先要提高党内的服务能力,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如党员教育培训、权益维护和生活服务等工作,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使党员能够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切实改变现实中存在的党组织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其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创新党组织设置,实现组织全面覆盖,区域化布局,网格化管理。设立特色党支部或党小组,使基层党组织活动更有吸引力,服务群众更便捷有效。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的必备“硬件”。这就要求积极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员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与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有机融合。还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构建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加强以工作网站为重点的组织工作信息发布平台、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党员教育平台、以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党内信息互通平台、以微博为重点的党群即时互动平台等四大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制度。建章立制,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根本保障,是实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途径。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这是推动党员干部与群众保持最紧密、最经常的联系,提供经常性、全方位服务的制度要求,也是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载体和抓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制订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制度,关键是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在实践中明确划分基层党建网格的原则和标准,明确各层级联系人的职责和要求,明确服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和规范,明确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明确对领导干部一直到普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监督检查措施。健全完善考核评议制度,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操作系统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考评奖惩,实施的难点也是考评奖惩,亟需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要分类制订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考评标准,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考评指标体系,提高群众满意度指标所占比重。加快建立考评结果运用制度和奖惩制度,将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考评结果作为党建目标管理、党员民主评议、评先选优、干部实绩考核、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服务群众的承诺落到实处。

总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学习为先,以服务为魂,以创新为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益,拓展和强化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篇2: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李鸿儒

2013年07月05日163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分享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紧紧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丰富载体,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党的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重大转变。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服务,关键是寓管理于服务中,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服 — 1 —

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工作在基层,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经常、最密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按照“建设服务队伍好、服务阵地好、服务载体好、服务机制好、群众反映好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覆盖到农村、社区、国有企业、机关等各个领域,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共育平台,整合资源开展各项活动,构建基层大党建格局,大力倡导和推行“四心工作法”“党员干部入户谈心服务”“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社区大党建”“农村致富功能党组织”等特色品牌,在协调解决便民服务、扶贫帮困、志愿服务、应急救援、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扎扎实实地效果,实现辖区党建区域网格化,活动载体经常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基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党的一切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紧紧围绕经济工作项目化,落实责任,进一步创新服务基层推动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2 —

要紧紧围绕新定位新要求,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经济、抓好服务促进发展”的理念,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围绕经济工作强化党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凝心聚力的能力,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抓党建工作就是抓经济工作的思路,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严格落实党建工作项目化责任制,建立经济项目与民生工程、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紧紧围绕党建工作项目化,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建设、城市经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创新创业、美丽银川建设等,让党员在项目建设中站头排当先锋,在加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争一流,在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上展风采。同时,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整合辖区企业、院校、部队、学校等各种资源,将党务、行政、群团、“两代表一委员”、民间社会力量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组建农村、社区网格服务团队,开展法律咨询、家政服务、医疗、治安、民事调处、群众文化、济困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谐社区建设、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等,让全社会的党员热情、主动地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形成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社会合力。

三、紧紧围绕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既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政治优势,也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共同职责和必然要求。按照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新要求,基层党组织作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体,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建立常服务的制度、机制和平台,推进服务常态化。一是打造共驻共育共建党群服务平台。以镇街道等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发挥辖区院校、企业、部队等单位共驻共建平台作用,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开展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农村党组织的“结对共建”、“三联三互”活动,解决群众所需,化解社会矛盾,与社区党员干部共保社区稳定、共谋社区发展、共创文明社区,增强群众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二是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民情联络、民意代言、民情分析、群众求助、限时办结、意见反馈等制度,坚持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学党章守纪律、“问计问需问政于民”调研和“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拓展党群共富、功能党小组等创建活动,积极构建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办实事的工作网络,使党员干部充分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群众的利益诉求,掌握政策作用效应和政策盲区,促进直接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常态化。三是开展服务品—4 —

牌创建。落实“双诺双评”制度,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党组织和党员按照承诺和评议要求,深入开展“便民服务”,党员奉献在岗位、服务在一线、活跃在群众中,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选出一批服务典型。四是健全服务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标准,科学设计群众可操作、可感知、好评价的指标体系,突出对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的考评。抓好政务、党务和财务公开,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服务队,公开党员的岗位职责、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畅通服务渠道,定期进行检查,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完善考评方式,拓宽群众参与评议渠道,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四、紧紧围绕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整合服务资源,进一步推广网格化服务的有效做法

围绕如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引导群众创业创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组织、引导党员和群众参与社区、农村活动,加强社区、农村网格党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社区服务体系,坚持“把党支部 — 5 —

建在网格上”,将社会管理网格同党组织设置有效对接,创新“镇街党组织、农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小组”四级基层党组织网络体系,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联三互”、党员承诺、“五个党员”“四心工作法”、治安志愿巡逻、关注困难群体、“十五分钟社区服务”等活动,使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以网格为基础,调整基层党小组的设置,把同一网格内的联户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实行“网格服务团队+党小组”联户方式,把基层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有效延伸到最末端、覆盖到全社会,实现了联系群众工作的网状化、普遍化、制度化以及工作责任的固定化。使党组织发挥作用有一个“站得住”的立足点,使党员服务群众有一个“做得好”的支撑点,社区在城市基层建设中有一个“稳得住”的着力点,从而使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在基层。

篇3: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1 当前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

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对自身的职能认识不足、定位不准, 有的简单停留在管理者的角色上, 没有把群众作为服务对象, 向群众提要求多, 对群众提的要求考虑少;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 群众观念淡薄,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1.2 服务群众的范围不广

个别党组织对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关注得较多, 对群众的文化教育、卫生健康、平安保障关心较少, 特别是对一些贫困户、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党员关爱不够, 影响了一部分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服务群众的方式不当

一些基层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较少, 对群众的需求了解不深、掌握不透, 服务群众的方式比较简单, 往往把实事办不好、好事办不实。如, 在一些征地补偿问题上, 政策宣传不到位, 导致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此外, 一些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形态多元化、党员跨地区跨行业流动的需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

1.4 服务群众的保障不全

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然而, 我国农村大多经济实力较为薄弱。据统计, 三明全市1735个村中, 自有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318个, 占总村数的18.3%;5万-10万元的村有281个, 占16.6%;3万元以下的村425个, 占24.5%;空壳村171个, 占9.9%。村集体经济的匮乏,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发挥。

2 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首先强化队伍建设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关键靠带头人, 服务队伍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 直接关系着服务的质量和成效。各级党组织应强化队伍建设, 主动适应新形势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坚持把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统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 以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为目标, 着力推动服务力量向基层下沉、服务资源向基层聚集、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 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党在农村基层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得到进一步夯实。强化队伍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2.1 选优配强班子

在班子选配上, 可以采取上级党组织委派、“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 把理想信念坚定、服务群众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农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 同时, 重视从农村致富能人、农村专业协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中培养村主干人选。如三明市从2004年开始, 全市共从省市县直机关选派1405名干部到相对后进、薄弱村任职, 2011年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 各类经济能人分别占60.9%、63.1%。从2008年起共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派573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 有效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力量。

2.2 强化教育培训

加强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各级党组织应当结合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 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努力增强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三明市近年来开展以“百名书记讲党课、千名专家送技术、万名党员学技能”, 推进“百个远程教育示范广场、百名远程教育师资人才、百套农村党员培训教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工程, 依托市、县、乡三级党校, 采取“菜单式”选学、“流动式”送学、“中心户”带学、“异地式”办学、“激励式”促学等模式, 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能培训, 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2013年, 全市还选派224名村 (社区) 党组织书记到泉州、厦门等地挂职锻炼, 进一步提升村 (社区) 党组织书记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2.3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状况, 取决于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把那些有能力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的党员选拔上来, 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 打破地域、身份和行业界限, 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政治素质好、有创新精神、群众威信高、有培养前途的致富能手、回乡青年、毕业大学生和复员军人中发展党员, 壮大党员队伍。如三明市十分注重从返乡青年、致富能手, 特别是妇女、少数民族和35岁以下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 加大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力度, 近两年来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新党员1106名, 占同期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35.6%, 党员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3 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3.1 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依靠群众、相信群众, 把群众放在心上, 党组织心中有群众, 真正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群众, 回应和处理好群众的诉求, 群众才能与我们拧成一股绳,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才能赢得人心。

3.2 必须加强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 不是一句口号, 只有加强民主管理, 才能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实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高度切合, 避免“费力不讨好”、“村民不买账”的尴尬, 才能实现党组织加党员、群众“1+1”大于2的效果。

3.3 有型化是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方向

新形势下, 党组织服务党员和群众, 要善于从“幕后”走向“前台”, 搭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功能、展示先进性的平台, 让党员、群众在党组织经常性的服务 (活动) 中感知党组织常态化的存在, 用有型化的服务载体去引导党员为群众服务, 让党员、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更感受得到的一件件具体实在的服务中增进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 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影响力、感召力。有形化的服务载体, 经常化的组织活动, 让党的先进性在群众心中更加具体实在、轮廓更加清晰, 党组织的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3.4 群众满意是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唯一标准

篇4: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关键字: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要求,对于在新时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2014年5月,中央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各地区各部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特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更好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要任务的提出

我们党内第一次提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是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为我们在新其时加强基层党建指明了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了,我们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为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颁布,对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服务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改进基层干部的作风,转变基层工作方式方法,以适应当前基层党员群众的需要,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摆到了基层党组织的面前。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个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但是其中的内涵却是对我们党长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和实践的概括和归纳。

1944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进行了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因此,为人民服务,是对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党提出了一个高标准的要求。党的‘七大’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报告,并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以后历次党代表大会都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唯一宗旨。

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我们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我们获得了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使人民群众历史性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建国后,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探索,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照搬苏联模式,实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方位领导。但是,最后的结果证明了,这种包办一切的做法无法管理好整个社会的。怎么从包办一切的党还原为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党,成了当时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自身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历史地位不断进行了再认识,对于自身的建设也不断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此后,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这16字方针的要求,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这个命题,并总结提炼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等内容。十八大将这些实践的成果归纳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第一次提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概念。

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个危险”,这些考验和危险都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党员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党建科学化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党,同时对党的工作机制与方式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特别强调了,服务型政党必须要落到基层。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的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迎来了迅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党能不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创新性,能不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住我们党的本质特征和政治优势。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为了不断地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地增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的認可、支持和拥护,这就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nlc202309091128

(一)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当前,国际国内的环境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国际上,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但是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却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强经济发展:在国内,我们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复杂艰巨的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挑战,就要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因此,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加强执政能力的途径就是要把工作重心从之前的领导和管理转移到服务上来,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履行执政党的职能最主要是靠社会手段,这就决定了基层党组织要想完成好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必须加强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功能,以服务的理念来推进工作,以服务的方法来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的目的。

(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战无不胜的政治优势,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要要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而作为党的基本细胞,基层党组织是关键的因素,只有每一个细胞都是健康的,党的躯体才足够强大。基层党组织可以从群众中得到自我提高和自我净化,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当今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社会变革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方面差距,一方面引发人民群众的不平衡的心理,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导致群众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随着新型媒体的出现和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现有的党群之间的沟通渠道无法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主动变革,自觉调整,提高服务能力,通过服务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密切党群关系。

三、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通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民面更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

(一)有的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思想建设有待提高

我们党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什么时候党员服务意识强,什么时候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也就越高。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党员干部,因为缺乏服务意识,没有能够真正领会服务性党组织的科学内涵。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市场经济环境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的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照顾自己和亲戚家,缺乏组织纪律观念;有的党员干部没有能够从思想上转变过来,不愿主动去接近群众,不愿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仍然把党组织工作看成是对群众的一种恩惠施舍;有的党员干部信念不坚定,思想困惑迷茫;有的党员认为党组织是党员的组织,应该多照顾党员干部,对群众更多的是领导和管理;还有的党员感叹时代变了,群众工作也不需要了,只要经济发展起来就行了,群众生活变好了,自然而然就会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所以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搞群众工作了:有的党员干部致富能力很强,但是却认为是个人的成就,与党组织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需要带动群众一起致富:有的党员在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集体的利益。种种这些,都导致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弱化,没有能够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二)有的组织管理松散,组织建设有待健全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并提出要加强两类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一类是是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因为农村、社区党组织是我们党的传统领域,是我们党取得各项事业坚强的群众基层:另一类是要加大“两新”组织的非党建工作力度。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现的新领域,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领域,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要把党组织的覆盖率和影响力扩大到这些新的领域当中去。然而,近年来,这几类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还是存在着一些必须要加强的地方。农村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社区党组织出现流动党员增多、党员成份较杂、凝聚力向力心不足的问题:“两新”组织中也存在了党组织覆盖率不高、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积极性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基层民主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虽然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中已开始推进“公推直选”,但党员干部对于党内民主的内涵认识不够,没有真正能够从德、能、勤、绩、廉等几方面来选举干部,选举仍然存在随意、从众的现象,影响到最终的效果。另外,在一些利益争夺较为激烈的地方,仍然存在贿选的现象。

(三)有些干部作风不实,作风建设有待加强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党的基层组织需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党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形象和地位,是依靠我们八千多万党员的的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的。群众对党组织的了解,是通过我们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了解。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党组织和党员是通过严明的纪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同样也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党员干部,以良好的作风来赢群众的支持。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不实,对党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有的干部只注重向上级组织汇报成绩,不注重服务党员群众;只注重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党员群众具体落实,不注重对群众的引导、沟通和教育工作:只强调党员义务,要求党员严格履行党员义务,不注意保障党员的权利,忽略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有的干部习惯于过去的工作模式,只坐在办公室里等群众找上门,不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在心理上不愿意和群众接触,在行动上不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部分干部只看重工作中获得的报酬,报酬多就多做,报酬少就少做,沒有报酬根本就不做。这些情况都会对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nlc202309091128

(四)考评缺乏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密集出台,从严治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一种新常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对党建工作的考评缺乏长效机制,使很多工作挂空挡。一是上层重视基层应付。对于党建工作的考评,越是高层越重视越是基层越无所谓,重业务轻党建现象比较普遍。二是重视组织部门考核忽视齐抓共管。目前,党内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考评组织体系,述评工作主要依靠组织部门来推动。组织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教练员、运动员,述评工作缺乏其他部门的参与,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三是重视经济指标考核,忽视其他指标。一些党组织负责人在述职中,忽视党建的主要职责,不重视党建工作规律,过于偏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简单地将党建工作成绩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划上等号。四是重视过程忽视结果。对考核结果运用的不重视,导致党建责任制年年部署、年年检查考核,但很少有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因为党建责任制落实不力受到处理。有的对党建工作的改进、指导不够,导致一些老问题始终存在,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对责任制运行保障也不足。

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探索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一大创举,为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党作好前期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提高服务意识、优化组织设置,也要改进工作作风、完善服务体系。

(一)把握科学服务内涵,树立服务的意识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适应新时期要求,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要对其科学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一,明确服务型党组织服务的主客体。服务型党组织的核心是服务,服务的主体是党员,客体是群众。我们党是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党的唯一宗旨决定了我们党组织和党员都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这种服务意识融入到党组织和党员的灵魂深处,成为指导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本准则,这是我们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前提;第二,我们要把服务意识真正地转化到具体行动上,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时时处处体现服务的宗旨,通过外在行动来展现我们党优良的工作作风,这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因素;第三,深刻认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个伟大的系统性工程,从党员个人来说,思想上要强化服务的意识,行动上体现服务理念,把服务融入到个人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从组织上来说,要把服务理念体现在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把服务理念贯穿在组织生活和具体活动中;从服务的领域来看,要把服务活动延伸到更大范围和更多人群,扩大服务的面。只有这样,才能在意识上树立好服务的理念,在行动上贯彻好服务的内涵,使得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重要力量。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的能力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工作的战斗堡垒,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以具体落实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基层组织的建设是提升服务能力的首要任务。第一,扩大党组织的覆盖率。解决好党组织的设置和优化的问题,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在农村和社区,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现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位一体”互促互进机制,着力构建全覆盖的惠民联动服务体系;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注意探索行业联建、楼栋组建、区域统建的方式加强“两新”领域党组织的建设,通过开展更广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功能。第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抓好带头人的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的建设,激活服务的核心动力,带动基层党员干部做好服务工作;重视农村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第三,加大对群众组织的培育工作,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挖掘群众组织的潜力,不断增强服务的主体,来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互补,提高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效果。

(三)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服务的水平

基层党员干部处于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党员干部的作风往往是代表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代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低。因此,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树立起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第一,加强党风党纪党性教育。利用党校、干部行政学院等各種培训机构,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党纪党性修养的培训力度,加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第二,查摆问题端正态度。对照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并且做到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再反复,不再重新出现。第三,完善党建工作问责与考评工作。在传统的公开述职、书面述职、填测评表基础上,大力推行互动述职、短信评议等新的考评方式,提高考评的社会影响面,吸引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完善各方监督机制。增加群众评价分值权重分配,将党员群众的意见从“参考参考”转变成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引入党员群众满意度测评方法,推行党员群众“质询”问责,建立党建观察员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

(四)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的格局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创新服务格局,推动党组织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第一,创新量化评估机制。在现有党建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目标承诺+项目推动+服务成效+激励保障+失职问责”五位一体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使服务考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服务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进一步突出服务工作的主导地位。第二,建立健全导向机制。将群众满意度的考评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迁去留、监督管理过程中,成为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的新标杆。第三,健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保障机制。重视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认真研究解决队伍不齐、不力问题,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加大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力度,落实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特别是对党建工作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钱办事,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

篇5: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全文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长期以来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改革发展稳定举措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要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2)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3)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改革,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工作,协调处理改革涉及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服务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发展力量,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发展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民生,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创造条件,为解决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提供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就是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既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按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服务,又充分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教育引导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服务党员,就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

(4)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达到“六有”目标:一是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四是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五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六是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经过3至5年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成效明显提升,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符合“六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5)强化服务功能。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及时办理反馈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和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搞好服务,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建立职工诉求办理制度,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党员和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定期开展民情恳谈,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搭建师生成长发展平台,引导广大师生讲理想跟党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党员和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公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引领社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6)健全组织体系。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农村在以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城市在依托街道、社区设置党组织的同时,在片区、楼宇和流动党员集中点建立党组织,在社区居民中按照志向相投、兴趣相近、活动相似的不同群体建立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加快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通过QQ群、微博客、微信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推行区域化党建,可以由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区域性党组织,也可以依托居民区、商务区、开发区等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合理划分服务网格,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

(7)建设骨干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养机制,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派得力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引导他们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强化廉洁履职意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用2至3年时间,把各领域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配强乡镇、街道党务工作力量,充实机关、事业单位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力度,引导他们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履行服务职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和培训工作,注重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促使他们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8)创新服务载体。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丰富活动载体,推广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做法,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为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推行网络服务,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整合,加快全国党员信息库建设,充分运用共产党员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党员干部手机信息系统等开展服务。

(9)构建服务格局。基层党组织要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协调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深入开展以服务为主题的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组织服务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党代会代表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制度,广泛开展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各类专业

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服务,培养群众服务骨干,引导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措施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任务十分繁重。要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实践,改进方法措施,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落实。

(10)精心谋划设计。各地区各行业系统要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研究谋划本地区本行业系统的基本思路、总体布局和推进步骤,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不同特点和工作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坚持统筹谋划,通盘考虑,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完成本地区本单位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凑、推进有序。

(11)突破重点难点。针对地区之间、领域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的不同情况,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组织设置是否合理、隶属关系是否顺畅、领导班子是否健全、工作制度是否完善、经费场所保障是否落实,以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牢不牢、工作作风好不好、服务能力强不强等问题,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剖析根源、把握规律,特别对普遍存在、反复出现、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组织领导等方面查找原因、研究解决,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不断提升。

(12)坚持上下联动。整合各级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综合协调,以上带下,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困难和问题。各系统各部门给基层安排任务,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资源,并以基层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推行部门包村、企业联村、村居共建,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导区域内不同类型党组织共创共建,实行强村带弱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组织基层干部跨区域挂职培训锻炼。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持。

(13)强化典型带动。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各地区各领域都要挖掘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为基层党组织树标杆、作样板。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工作。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正面宣传,形成良好舆论导向,积聚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正能量。

(14)跟踪督查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制度,实行分类考核、动态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党组织要本着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制定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按照基层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的步骤进行考核,加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评价权重。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党组织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垂直管理部门党组织对基层单位党组织考核评价,要坚持条块结合,既要听取系统内干部群众意见,又要听取所在地党组织和服务对象意见。

四、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责任。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并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15)强化领导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建立并落实市、县、乡党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主要内容,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专项述职和评议考核,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派人参加专项述职。各级机关和各行业系统党委(党组)要建立相应的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16)层层分解任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州、盟)党委要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资源统筹、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县(市、区、旗)党委要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细化政策措施,搞好组织

协调,指导探索创新,破解工作难题。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抓好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行业系统党委(党组)要同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篇6: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所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我们认为,就是要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其基本内涵包括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四个方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根本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对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肩负着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盘活党的组织资源,引导基层党组织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的重要举措。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为民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转变服务观念,引导基层党组织致力于关注民情、维护民主、促进民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服务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全力做好通达民意、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工作,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安定有序、团结和顺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基础工程。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整合服务资源,引导基层党组织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好群众希望的事,尽心竭力办好群众关心的事,坚持不懈办好群众满意的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赢得群众的持久拥护,夯实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基层党组织是组织党员、管理党员、服务党员的基本单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工作上关注党员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格局,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植根群众、服务群众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持续过程。近年来,**县各级党组织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要求,始终把创建“零距离”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与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相结合,积极探索完善,不断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服务优质化水平,有力推动了“生态**、宜居**、富裕**、诚信**、和谐**”建设。

(一)优化组织设置,注重构建覆盖全面、功能齐全的“零距离”服务网络。健全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县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结构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有利于协调管理的原则,创新突破行政和地域界限,不断扩大、优化和延伸党组织设置,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组织网络。一是创新“产业型”党组织设置促发展。围绕培育草畜、蔬菜、林果、菌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采取“支部+实训基地”、“支部+基地园区”、“支部+产业协会”等方式,在基地园区、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产业型党组织56个、设置党小组356个,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覆盖到特色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红河乡宽坪村采取“支部+协会”的形式,在设施农业示范园建立联合党支部,帮助群众解决蔬菜种植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难题,达到了亲情服务心贴心、技术管理面对面、互利共赢促增收的效果。二是创新“区域型”党组织设置促和谐。坚持以灵活划分党建区域为主要抓手,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村社联建等方式,建立区域型党组织26个,充分发挥区域型党组织的“兜底”作用,实现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全覆盖。王洼镇李寨村与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机关成立联合党支部,加强地方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先后解决占地补偿、塌陷区移民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等问题24个,实现了党组织、企业和服务“三对接”。三是创新“功能型”党组织设置促服务。为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在流动党员集聚区、党员志愿服务区、生态移民安置区,建立功能型党组织15个,推动基层党组织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亲情化服务。草庙乡针对外出劳务人员多、分布广、管理难的实际,在长江三角洲成立劳务管理站,建立临时党支部,把管理融入服务中,为流动党员和务工群众提供信息、维权、援助等服务,成为农民工在外地的“娘家”。

实践证明,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形式,是新时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激发广大党员的服务热情,有利于增进党员与群众的亲和力,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提振党员动力,注重建设能力突出、敢于担当的“亲情化”服务队伍。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重点在服务,关键在党员。*县各级党组织突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强化党员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和能力。一是加强党性教育,着力培养党性强、责任强、能力强的“三强型”党员队伍。始终把党性教育与作风教育、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思想理论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采取举办专题培训、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网络教学等形式,加强党员党章党史教育、爱国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是党员就要为群众服务,是干部就要给群众办事”的理念。古城镇创建了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室,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接受为民务实清廉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二是加强亲民教育,培养善为民、能惠民、真爱民的“三民型”党员队伍。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先后选派15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千名百日宣讲调研”、“下农村送政策促发展”、“三同六送六帮”实践教育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村组、进社区、进楼宇、进家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推动党员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工作力量聚在基层、民生实事办在基层。城阳乡针对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方法不多、作风不实等问题,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六访六问六寻”活动,先后收集村情民意122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6个。三是加强作风教育,培养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三干型”党员队伍。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固原市干部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八办要求”,制定出台了全县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推进年”,扎实开展“六个一”主题教育,即开展一次作风自查自纠活动、开展一次说国情讲县情话乡情活动、召开一次联系群众民意恳谈会、召开一次作风建设民主评议会、建立一套密切联系群众制度、表彰一批作风务实的先进典型,下大力气整治党员干部“慵懒散软奢”问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群连心、干群齐心、踏实干事、激情干事的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正能量,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队伍的主体活力,有利于提供持续坚强的动力支撑。

(三)突出领域特点,注重搭建贴近实际、特色鲜明的“实效性”服务载体。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组织的特点,结合实际明确服务重点,是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的现实需要。**县各级党组织以建设生态**、宜居**、富裕**、诚信**、和谐**为主题,积极探索找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一是突出“加快发展”创建农村载体。积极探索项目化党建工作路子,建立农村党员“双带”发展基金,深入实施以“扩基金规模、扩扶持范围、扩覆盖面、选树‘双带’标兵”为主要内容的“双带”能力建设“三扩一树”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目前,基金总额已扩大到3000万元,覆盖全县所有乡镇80个村2378户党员和群众,受益群众11028人,选树“双带”标兵1280名,带动培育经济林示范基地30个,养殖示范村42个,养殖园区60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10个,形成了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群。二是突出“引领发展”创建机关载体。坚持以服务承诺制、目标管理制、全程代理制“三制”为载体,不断深化以“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形象,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群众测评,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创先进党群团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四亮四创四评”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比学习态度、比大局意识、比亲民作风、比发展实绩、比帮带群众,真正让群众见到实效。县公安、工商、税务等单位,全面推行延时下班、提前预约、委托代理等服务方式,设立“回访复查”、“网上审批”等服务窗口15个,带动提升了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和能力。三是突出“和谐发展”创建社区载体。坚持以“争创星级社区和党建示范社区,争当和谐社区带头人和服务之星”为载体,采取“社区党支部+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的形式,实现了党支部领导、社区自我管理、居民依法自治的有机结合,推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特殊群体的救助服务、辖区居民的全面服务。白阳镇友谊街社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3个、居民自愿联谊队5个,广泛开展维护好一小区、管理好一栋楼、办好一件实事、帮助一户困难居民“四个一”活动,有效延伸了服务触角,推动了温馨、文明、平安、和谐、幸福“五型”示范社区建设。

实践证明,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实际和党员特点,分类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有利于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有序推进,有利于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

(四)强化服务支撑,注重完善措施具体、支撑有力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服务职能作用的有力支持和保障。**县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全力保障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支撑。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惠民生。注重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健全服务功能、发挥服务作用上,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搭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体六功能”服务平台,形成了“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大厅、村有服务室、组有服务点”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创设群众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等,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信息发布、受理诉求等“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通组织工作手机报,在乡镇搭建起“农信通”服务平台,及时向党员群众发布政策法规、防灾减灾预警信息等,党员群众通过“农信通”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架起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对话的窗口,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古城镇店洼村依托群众工作室,建立了民事代办、民情代诉制度,形成了“群众办事、干部跑腿”的服务方式。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增动力。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的实施意见》,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30万元,重点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把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任职报酬由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提高到2倍,并对累计任职1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按任职年限补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在全市率先为所有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村干部轻装上阵办好群众的事、干好村上的事。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强堡垒。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制定实施了《**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资源开发、资本经营、服务创收、管理服务等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使全县90%以上的村有了稳定的创收项目和增收路子。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后,有的维修村组道路,有的补贴务工人员路费,有的奖励“少生快富”户,村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和亲和力。冯庄乡小寺村党支部流转土地种植紫花苜蓿1100亩,年创集体经济收入8万多元,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问题。

实践证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体现党性民心的基础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全面、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作用,有利于彰显服务型党组织的价值取向。

(五)创新方式方法,注重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全方位”服务格局。前置服务力量,下移服务重心,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县各级党组织不断深化拓展领导联系点、城乡党员“手拉手”、结对帮扶、后进党组织集中整顿等工作,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接受锻炼,提高能力。一是领导联系基层抓引领。建立机关干部下基层、抓基层、直接联系基层制度。县级领导干部结合联系乡镇、部门(单位)和分管工作,每年至少确定1个村(社区、学校、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党建联系点,坚持每月至少两次到联系点宣传政策法规、调研社情民意、结对帮扶服务、进村入户劳动、帮建基层组织、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通过县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各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有机统一。二是干部联带群众抓帮扶。全面推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结一联五”制度,“结一”即每名党员干部与1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联系,每名非党员干部与1个村(居)民委员会结对联系;

“联五”即每名干部至少与1户农村贫困户、1户城镇困难户、1户“双带”标兵户、1户致富典型户、1户村组干部户结成“1+5”帮扶对子。目前,已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联系、结对帮扶、定点服务关系9830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2000多个,促使服务工作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城市联帮农村抓共建。采取基层组织联建、发展大计联议、富民产业联抓、惠民实事联办、党员干部联管、党群关系联促“六联”措施,建立城乡党建统筹推进、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机制,广泛开展机关和农村结对帮扶、互助共建活动,机关党组织注重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信息、资金等方面对基层组织进行重点扶持,先后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组织建设、信息指导等问题2300个,促进了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优化配置、相融互促。四是先进联促后进抓示范。建立“双挂一联”集中整顿后进党组织责任制,每个乡镇每年至少确定1个后进党组织,从乡镇选派1名党员领导干部挂任“第一书记”、从乡镇机关选派1名党员干部挂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从县直部门(单位)选派1个整顿工作组,直接联系和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形式多样、切合实际、符合群众需求的服务方式和服务途径,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走在前、作表率,有利于党员干部下移重心接地气、转作风、帮发展、解民忧、促和谐。

(六)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健全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长效化”服务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有效的服务机制。**县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来推进,促进党员干部与群众保持最紧密联系,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建立服务承诺制。按照“热情、周到、细致、耐心”服务承诺要求,年初,全县各级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和要求,党员干部根据岗位职责和自身特长,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向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作出岗位工作承诺、服务事项承诺、廉洁自律承诺,由基层党组织书记审核把关,签订承诺书,并采取适当方式公开公示,督促引导党员干部讲文明、讲礼貌、讲信用、讲效率、讲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乡镇、部门(单位)结合中心工作,根据党员干部工作岗位和服务对象需求,确定服务目标,明确服务事项,细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程序,并以目标管理书的形式确定下来。积极推行全程代办、延时下班、提前预约、委托代理、电话咨询、网上解答等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对象“零投诉”目标。三是建立全程代理制。整个办事流程分受理、承办和回复三个环节。各基层党组织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计生服务、宅基地审批、低保申办、救灾申请、林权登记等36个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代理范围,群众办事只需提出办事申请,提供有关材料,代理员负责全程办理,对办理不了的,将材料直接转交相关办理单位,并按承诺时限办理并通知申请人。四是建立办事公开制。深入开展以党务公开促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公开栏公开、网上公开、电子显示屏公开、会议公开、文件公开、政策咨询员公开等“六公开”平台,将工作职能和范围、服务承诺事项、办事流程和程序、办事时限和结果等进行公开,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利于群众监督。

实践证明,健全科学规范、完整配套、务实管用的服务机制,有利于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责任制落实,有利于促进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有利于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这项工作契合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需要,符合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必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抓手和主攻方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一)提高服务意识,解决好“谁提高、提高谁”的问题。党员既是党组织的服务对象,又是服务群众的主体,党员形象和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效果。问卷调查显示,34.6%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键是党员干部要有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为此,一要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综合运用学习研讨、座谈交流、外出观摩、考核评议等多种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坚定性、自觉性、能动性,做到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意打动群众、用真情感染群众。二要提高党员干部服务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向群众请教学、向生产实践学,通过总结分析、专题调研、岗位提高、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增长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处置突发事件、服务基层群众、强化群众工作、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三要转变党员干部服务作风。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单位,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让党员干部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接地气、受锻炼、转作风。

(二)创新组织设置,解决好“谁服务、服务谁”的问题。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的先决条件。问卷调查显示,31.2%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着眼于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针对性”。为此,一要实现党组织设置“无死角”。在进一步完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村居联建等现有组织设置的基础上,加大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链和专业市场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将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渗透到项目、融入到产业、覆盖到党员、辐射到群众。二要实现党组织活动“无空白”。积极探索构建更加精简、扁平、弹性的组织框架,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实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活动方式从“偏于形式”向“发挥作用”转变。三要实现党组织发挥作用“无缺位”。深入推进项目化、区域化、开放式基层党建工作,根据不同领域、不行业中心工作和党员群众需求,构建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符合实际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拓展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统筹资源、协调利益的功能,推动各领域服务资源有机整合、服务链条无缝衔接、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三)优化运行机制,解决好“谁监督、监督谁”的问题。群众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问卷调查显示,29.5%的被调查者认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不畅,为民办事的公信度和透明度不高”。为此,一要寓民主监督于服务中。建立健全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声回应等制度,畅通公平的、开放的、多向度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动员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更具扎实的群众基础。二要寓民主管理于服务中。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积极推行“开放式党委会”、党内事务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党群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党员群众民主参与服务全过程的有效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基层群众中的公信力。三要寓民主决策于服务中。不断完善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为群众提供公平有序的利益表达平台,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切实保障社情民意上传下达渠道的多样化,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真正建设在科学、民主、开放的基础上。

上一篇:监理工程师技术总结下一篇:法人客户贷款贷前调查报告内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