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发内河航运的建议

2024-05-04

对开发内河航运的建议(通用2篇)

篇1:对开发内河航运的建议

西部内河航运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一、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发展优势分析

1.内河航运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沿江、沿河经济带的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具有能源、资源优势。随着西部的开发以及经济发展向西推进,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然向西辐射。加快内河航运的发展必将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促进我国经济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

2.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优势。内河航运占地少、能耗低、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尤其是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对较低。西部地区山岭纵横,生态环境脆弱,铁路、公路建设难度大,投资高,因而内河航运具有开发的潜在优势,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建设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部的水运主通道的条件已经具备。长江、珠江干线自西向东,其上游及主要支流深入西部地区的云、贵、川、渝、陕、桂等省(市、区),下游与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东部相连,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物资交流的水路运输大通道。目前,长江干线宜宾以下、珠江南宁至广州均已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其为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部的水运主通道条件已具备。

4.西部地区江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发展内河航运创造了条件。内河航运是一种节能、省地、环保的运输方式。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内河航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交通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现状分析

1.西部地区航道现状分析

航道是内河航运发展的基础,是振兴内河航运的重要条件。截至2001年底,西部地区航道里程为2.28万千米,占全国的18.6%。但是航道多数处于自然状态,通航能力低,水系之间不能沟通,干支不能直达。内河航运的建设资金投入不够,是造成航道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国家仅对长江、西江等干线航道工程进行投资,一般的内河及支流航道的开发建设基本上靠地方政府。由于运输市场的竞争、地区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内河航运设施落后等因素制约,内河航运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地方政府对发展内河航运的积极性不高。

为改善西部地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状况,巩固西部地区内河运输的优势,90年代以来,我国对内河航运尤其是航道建设进行了巨大的投入。主要整治工程有西江二期、嘉陵江四级航道渠化工程16个梯级中的马回和东西关两座枢纽工程、乌江河段大乌江至龚滩264千米五级航道整治、岷江河段宜宾至乐山162千米航道整治、澜沧江景洪至中缅243号界桩71千米航道续建和曼厅大沙坝浅滩9千米航道整治、黄河兰州市河38千米航道整治工程等。

2.西部地区港口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现有内河港口泊位3 350多个,占全国的11.1%,年综合通过能力1.5亿吨,占全国的10.3%。西部地区内河港口的状况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港口规模较小,吞吐量不足。西部地区港口现有万吨级泊位少,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小,根本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货运量的需求。

(2)港口码头基础技术状况较差,装卸设备和工艺陈旧落后。西部港口很多处于自然状态,四无现象(无泊位、无货场、无仓库、无机械)普遍存在。很多港口仍采用原始的人力装卸方式,20%的吞吐量仍是利用自然岸坡且靠人力完成。后方集疏运条件差,压港现象严重。

(3)港口功能不齐全。西部地区各港口目前已基本具备装卸、仓储、中转、联运等多种功能,基本走出一条港、运、贸一体化的路子。但各港口目前所具有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最突出的问题是集装箱泊位不足,航班少,业务量比重小。从整体功能来看,港口企业业务比较单一,经营范围较窄,港口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一条龙服务不能全面到位。

(4)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港口几乎没有应用信息技术来为港口作业服务,普遍存在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不能进行信息及时采集、处理和传递等现象。

(5)港口运营机制不够完善,运行效率低。从整体看,西部地区港口改革未完全到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有较大的局限性,未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行效率的提高。

3.西部地区内河船舶现状分析

近2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内河船舶的技术状况和船型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随着航道条件的改善。船舶平均吨位有较大增长;传统的内河长途客船因速度慢,已不适应市场需求,呈逐步淘汰之势,中高档旅游船和短途高速客船在一些航区呈发展态势;内河货运船舶的机动船比例在明显上升。但是,内河船舶还是普遍存在船型杂乱、平均吨位小、安全性能差、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

在船舶的标准化方面,西部内河船舶标准制订与执行的状况与国内外总体船舶标准现状及趋势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落后于西部航运整体的水平。内河船舶标准制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标准总量太少;标准制订时间太久,采用国际标准几乎处于空白;标准结构不尽合理,体系不够完善;标准的实用性不强;对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三、西部内河航运发展建议

1.航道建设方面

(1)加快航道整治工程建设

国家应加大航道建设资金的投入,系统地开发内河航道,改变天然航道那种水深不

一、等级不

一、通过能力小的自然状况,建设千吨级航道。应充分认识到为发电而修建的通航闸坝工程有利于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航道等级。而航道整治工程也有利于恢复和扩大航道泄洪能力,航道整治应该纳入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2)重视西部内河航道网络化建设

欧美内河航运发达国家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是,内河运输的经济性取决于内河航运的网络化和渠化。我国内河航运始终没有摆脱恶性循环的境况,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航道网络作为支撑。航道等级低,造成内河船舶平均吨位偏低,运输成本增加,最终导致货源流失,内河航运逐渐萎缩。在西部地区,航道渠化和网络化尚处于规划设想阶段。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西部内河航运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统一规划,以西南出海通道建设为中心,兼顾航道和港口建设,逐步形成干支直达、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相连的内河航运网和出海通道。

(3)多渠道地筹集内河航道建设、维护资金

航道的建设必须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从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和保证。政府应拨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专款用于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可以通过航电结合,将交通建设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航道建设,国家实行的“以工代赈”扶贫资金按比例用于贫困地区航道建设,水电费收入中加收航道建设基金,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优先安排具有效益的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依靠省、地各级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如航道、码头建设征地、拆迁,实行低价征地和补偿,或通过免征土地征用费等渠道来筹集航道建设、维护资金,并且通过立法来保证航道建设投资资金的来源。

2.港口建设方面

(1)做好港口规划,扩大枢纽港或重点港港口规模,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无论是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出发,还是从企业自身的生存着想,加快港口建设,扩大港口规模,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是西部港口发展的根本出路。但是,要避免港口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要对枢纽港或重点港口建设给予政策扶持。要扩大这些港口码头泊位的建设,特别是集装箱专业泊位的建设。

(2)完善港口功能,实施港口与物流协调发展战略。港口是物流网络的结点,是水陆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建设港口物流中心,确保港口物流顺畅有效,提高港口效率,降低港口营运成本,改善服务。同时,要在原有基础上强化港口的功能,即进一步完善集散、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加快集装箱码头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强散货、件杂货、滚装货物、石化产品码头建设,大力拓展联运业务,打破行业界限,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构建海陆联运并举的经营格局,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

(3)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各港口要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发展之路。一是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二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走投资多元化的道路。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和岗位,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择优选聘上岗。四是搞好企业调整和改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开发港铁联运业务,以更实惠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货主。五是改变经营思路,积极开辟货主码头、专用码头的建设,推进多元运输市场的发展。

(4)更新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加快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西部各港装卸作业的现代化、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还不高,主要原因是港口装卸工艺落后,设备老化、残旧。因此必须更新那些过时的、老化的设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同时要利用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等建立统一的集装箱、货物、航线与商务等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与其他港口、代理、货主以及海关、银行、保险、商检等部门之间的横向网络系统,为货主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船舶建设方面

(1)在船舶的结构上,实现船舶的大吨位化。西部地区内河航道建设通过整治或渠化后,通航条件有较大的改善,要逐步提高内河运输船舶的平均吨位。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内河水运主通道将建设成为五级~三级的航道,应该发展300~1 000吨级的船舶,有利于降低内河船舶的单位运输成本,实行干支直达,提高内河运输的竞争力。

(2)采用新型船舶,优化船队结构。西部地区除三峡枢纽建成后的长江上游干流及少数湖区、库区外,多为内河典型限制航道,即浅水航道和狭窄航道。西部地区船型的结构受航道特点的限制,除一般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外,还要求有十分良好的限制航道水动力性能,主要是良好的浅水快速性及浅水操纵性。因此,西部地区船型在主要干线和支流上,发展针对稳定大宗货源的分节驳顶推船队;在水网地区,积极发展适合不同水域和不同货源特点的、多层次的机动驳系列;鼓励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船、散粮运输船、多用途船以及成品油船、化学品运输船、液化气运输船、商品汽车运输船、散装水泥船等特种货物运输船;有条件的应建造系列江海直达船;加速更新常规客船,适度发展内河高(快)速客船和旅游船。

(3)大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进程,提高内河运输效率和效益。随着航道基础设施的改善,船舶标准化、规范化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鼓励内河运输采用简统选优和标准化、系列化的优良船舶,加强对我国内河船舶技术规范、标准的研究,鼓励开发研制经济、高效的替代船型,促进船队结构优化和升级。

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西部大开发,交通要先行,有条件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内河航运,全面推进西部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

一、抓住契机,加快发展

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先决条件。中央已明确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及合理利用放到重要的位置,并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快打通西部地区与中部和东部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运输大通道,建设综合运输体系。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西部的云、贵、川、渝、陕、桂等省(市、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发展内河航运的条件。我国长江、珠江水系横贯东西、沟通南北,打通西部地区沟通东部地区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充分发挥内河航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和优势,对加快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促进西部与东部的物资交流和人民脱贫致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推进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与国际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在内河航运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并将逐步形成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内河航运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效益,突出重点,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内河航运。

二、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现状及基本评价

我国水资源区域间分布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区域间内河航运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目前,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为11.65万公里,其中西部地区航道里程为2.28万公里,占全国的19.6%。1999年,西部地区完成内河货运量0.55亿吨,货运周转量180亿吨公里,完成客运量0.67亿人次,客运周转量40亿人公里,分别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8.2%,货运周转量的12.7%,客运量的47.6%,客运周转量的55%。西部地区拥有内河泊位3350多个,占全国内河泊位总数的11.1%,年综合通过能力1.5亿吨,占全国的10.3%。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已具有相当规模,虽然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水平较低,却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特别在客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全国内河水运主通道的布局规划是“一纵三横”,由20条河流组成的约15000公里航道,分布在西部地区的有长江干线、西江干线和嘉陵江、汉江、右江、柳江、黔江、北盘江及红水河,规划里程为4060公里,占全国内河水运主通道里程的27.7%,其中已达到规划标准的仅有1568公里,占西部地区水运主通道里程的3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国50年来,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得到一定发展,已初步形成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以及与国外相连的水上运输通道,并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成了西部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由于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运输速度较慢、服务范围有限等,加之重视不够,多年来对航运基础设施投入少,在水资源开发中未能兼顾航运的要求等原因,造成水运基础设施差,闸坝碍航,航运装备技术水平落后,对水运市场管理的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内河航运仍然是西部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三、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优势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建设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必须准确把握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优势。

——内河航运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沿江、沿河经济带的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具有能源、资源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带动西部地区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基地。

目前我国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已形成电力、冶金、石化等基础产业密集带,产业沿江布局的格局已经形成。随着西部的开发,在沿江地区还将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带,这些无疑对西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向西推进,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然向西辐射,加快内河航运的发展,将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促进我国经济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优势

内河航运具有占地少、能耗低、运输成本低和运量大的特点。一般兴建1公里高速公路需占地60-80亩,建1公里铁路需占地30亩左右,而航道建设基本不占用或很少占用土地;内河航运借水行舟,能源消耗少,单位运输能耗与铁路基本持平,仅为公路的8%;内河航运

运输成本低,平均成本为铁路的一半,不足公路的10%;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对较低,尤其是西部地区山岭纵横,生态环境脆弱,铁路、公路建设难度大、投资高,相对来讲内河航运具有开发的潜在优势,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建设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部的水运主通道的条件已经具备

长江、西江干线自西向东,其上游及主要支流深入西部地区的云、贵、川、渝、陕、桂等省(市、区),下游与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连,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物资交流的水路运输大通道。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长江干线宜宾以下,西江南宁至广州均已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为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部的水运主通道的条件已经具备。

——西部地区江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发展内河航运创造了条件

西部地区多为山区河流,梯级渠化是提高内河航道标准的有效手段。右江百色、红水河龙滩、澜沧江小湾、岷江紫坪铺、嘉陵江亭子口等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实施,为内河航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内河航运是江河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总体效益和国家长远利益出发,在水利水电枢纽建设的同时,对具备通航条件的河流应充分考虑航运发展需求,同步建设通航设施,为内河航运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内河航运具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势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内河航运是一种节能、省地、环保的运输方式,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内河航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交通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四、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为指针,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统一部署,贯彻江河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方针,坚持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开发步伐;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西部地区内河航运通江达海的目标,推动流域经济的发展。

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贯彻综合开发和利用江河水资源方针,鼓励水利、水电、航运等部门联合开发、共同建设,加快建设西部地区水运主通道——坚持发展综合运输的方针,“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基本方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着眼未来,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推进

——坚持以满足西部地区开发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效益,分类指导——坚持“科教兴交”战略,依靠科技进步,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五、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建设重点

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西部地区通江达海的水运主通道,开发建设主要支流航道及港口设施,形成配套的内河航运服务体系,使西部地区内河航运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基本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1世纪中叶,实现以水运主通道为骨架、干支相通、水陆联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建设的重点是:水运主通道和主枢纽港口的建设;与水运主通道相连接的重要支流航道的建设;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运输优势的河流(段),效益显著的库区水运设施及地区重要港口的建设。相应建设航运支持保障系统。

在布局规划上按三个层次考虑:

第一层次是水运主通道和主枢纽港口

水运主通道:强化长江干线、西江干线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干线相连的嘉陵江、汉江、右江、柳江及黔江、北盘江及红水河的建设,规划航道总里程4060公里,目前已建成并达到规划标准的有1568公里,在建的有350公里,需新改建2142公里。

主枢纽港口:重点建设宜宾港、重庆港、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五个内河主枢纽港口,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拓展港口功能。第二层次是与水运主通道相连接的重要支流和重要的地区性河流的航道以及地区重要港口

重要支流:包括长江水系的渠江、赤水河、乌江、岷江;珠江水系的南盘江、都柳江、左江;重要的地区性河流有澜沧江等。规划航道总里程为2545公里,目前已建成746公里,在建186公里,需新改建1613公里。

地区重要港口:建设水富港、泸州港、涪陵港、万州港、南充港等一批港口。

第三层次是其它支流航道和效益显著的区间通航河流(段)及库(湖)区

主要有其它支流航道及金沙江、黄河等区段及库区、湖区的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整治航道,配套建设港口设施,以满足旅游的需要和交通闭塞地区人民群众基本的交通运输需求。

相应建设先进的支持保障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水运交通管理自动化系统,提高内河航运生产效率,保证航行安全。

在干线和主要支流上,针对稳定大宗货源,继续发展分节驳顶推船队,研制适宜内河运输的集装箱船、散装水泥船、液化气船等专用船型,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内河船舶的落后面貌,实现内河船型标准化和现代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拟按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至2010年,这是实现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要重点建设西部地区水运主通道,初步改变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落后面貌。

——长江水系:完成三峡库区水运设施淹没复建工程;初步治理长江干线水富至宜宾航道,整治汉江上中游航道,实现嘉陵江南充以下河段的渠化,加快南充以上梯级建设。完成渠江渠化工程,实施岷江、乌江、赤水河等主要支流航道整治工程,提高通航标准。改善金沙江等河流区段通航条件。相应建设宜宾、重庆主枢纽港口及涪陵、万州、南充等地区重要港口,扩大港口通过能力。

——珠江水系:建设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南线右江,结合百色水利枢纽建设,实施那吉枢纽工程及航道整治工程,提高航道等级;中线红水河,抓紧建设大化和百龙滩枢纽过船建筑物,实施北盘江和红水河航道整治工程,实现红水河全线通航;改善柳江、黔江、南盘江、都柳江及左江的通航条件。重点建设南宁港、贵港港及地区重要港口设施,扩大能力。

此外,还将改善国际通航河流澜沧江的通航条件;建设黄河区段、库区、部分湖区航运设施;相应建设一批内河港口码头。

规划改善航道里程3700公里,其中三级航道76公里,四级航道695公里,五级航道2000公里。共建成内河港口泊位175个,形成吞吐能力2260万吨、3700万人次,其中三峡库区港口复建泊位95个,恢复吞吐能力1060万吨、3530万人次。

第二阶段,到2020年,结合水利、水电枢纽的建设,建成西部地区通江达海的水运主通道。基本形成配套的内河航运服务体系,使西部地区内河航运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基本满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长江水系:以水利、水电、航运联合开发的方式,建成嘉陵江枢纽工程,实现全线渠化;完成汉江安康至丹江口渠化工程;结合向家坝枢纽建设,整治金沙江新市镇至水富航道;提高乌江、赤水河等航道通航标准;配套建设港口设施。

——珠江水系:继续渠化右江航道,提高航道等级;结合龙滩水电枢纽的建设,改造已建通航建筑物,整治航道,全面提高北盘江及红水河的航道标准;结合大藤峡枢纽建设,提高柳江及黔江航道等级;配套建设内河港口。

继续建设其它有效益的河流和库区及湖区的航运设施。

规划改善航道里程3300公里,其中三级航道745公里,四级航道1900公里,五级航道110公里;新建主要港口泊位70个,新增吞吐能力900万吨、50万人次。

第三阶段,到2050年,西部地区内河航道等级普遍提高,通航条件极大改善,形成以水运主通道为骨架、干支相通、水陆联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六、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的内容,结合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实际,制定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措施。

1.制定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网规划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注重发挥内河航运优势

——为建立西部地区综合运输体系,推进交通运输的结构性调整,合理配置运输资源,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优势,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制定西部地区综合运输发展规划。

——为确保西部江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并为内河航运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西部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各省(区、市)交通部门要抓紧编制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加强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技术指导,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加快前期工作进度,适当超前,为内河航运的开发建设留有项目储备。积极配合水利水电部门开展有关航运设施的科研及前期工作,抓紧协调工作,确保同步建设通航设施。

2.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加大对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建设的投资力度

——内河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经国务院批准,在“九五”计划期间建立了内河航运建设基金,结

合国家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建议国家在“十五”期及以后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以保证内河航运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结合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及“费改税”,进一步理顺内河航运建设的投资关系,在国家增加预算内非经营基金的基础上,建议从预算内(有关税收)、特种税收(燃油税)中划拨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专款用于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在交通建设资金中划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内河航运建设专项基金,用于航运设施建设。

——如今后国家继续发行财政债券,建议将部分债券用于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优先安排具有效益的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争取国内银行低息或贴息贷款,用于航运设施建设和船舶建造。

——研究修订我部“九五”内河航运建设基金安排标准,提高对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建设的部投资安排比例,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倾斜力度。

3.坚持水资源综合利用,探索水资源综合开发新路子

——西部地区内河航运规划的实现,与水利、水电规划的实施密切相关,内河航运建设必须与水利、水电建设相结合。建议国家综合部门加强对水资源综合开发的协调工作,选择有条件的河流作为试点,成立由水利、航运、水电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江河水资源开发建设公司,全面负责对该河流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国家应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由该公司滚动发展。

——对已造成闸坝碍航、甚至断航的河流,经论证,确有复航必要的,要采取有效、果断的措施恢复通航,为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加强政策引导,争取各级政府支持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建设在投资、征地、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广泛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与内河航运建设有关的水利、电力、土地、环保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西部地区港口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联合货主、工矿、航运、旅游等企业共同建设。

——加强对航运市场准入的管理力度,制定行政法规,规范航运市场行为,调整航运内部结构,提高航运竞争力。

5.提高科技含量,注重人才培养

——坚持“科教兴交”的发展战略,重视科学技术在西部内河航运开发建设中的作用。借鉴国外建设和管理经验,依靠科技创新,加强港、航、船各专业的装备研制和技术引进;大力发展集装箱、大宗散货、危险品等专业化运输体系,加快淘汰内河老旧船舶,推进船舶标准化、现代化进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航运管理和支持保障系统的建设,提高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强西部地区航运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研究西部吸纳技术人才的政策,引导和有计划的安排部属及有关单位帮助西部地区航运部门开展技术设计及项目前期工作,协助培养人才;鼓励科技人员赴西部创业,提高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建设、养护和管理水平。

篇2:内河航运物流综合开发

【关键词】 内河航运;物流;产业链;基础设施;航道;码头

1 我国内河航运物流开发的基本思想

1.1 意义和目标

内河航运具有成本低、污染轻、效益高的比较优势,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我国内河航运资源丰富,推进内河航运开发,有助于我国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高效益;有助于实现交通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发挥东部对中西部的带动优势,推动国内经济统筹发展。

内河航运开发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内河航运物流企业对于制造企业的综合物流服务水平,帮助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内河航运需要与铁路、公路、管道及海上运输统筹协调开发,即上升到“大物流”的层次,致力于航运物流综合开发。

1.2 基本思路

首先,内河航运物流综合开发要注重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内河航运物流综合开发能产生社会效益,因此政府才加大扶持力度,但政府不可能包揽整个行业的开发建设,活跃在市场上的应该是企业。其次,内河航运物流综合开发要注重建设和发展的平衡,建设的规模和时序要根据发展需要而定,防止出现重建设轻发展的局面。最后,内河航运物流综合开发要注重集中与分散的平衡,虽然资源一般是集中投放,但要注意防止垄断,引进适度的竞争。

2 我国内河航运物流开发的基本任务

2.1 升级航运物流设施

内河航运物流设施通常分为基础设施、经营设施和支持保障系统等3大类。基础设施主要是航道与构成港口设施的码头泊位、锚地、航标、集疏运道路等;经营设施主要是与航运有关的船舶、与港口物流有关的库场、管理系统、装卸机械、驳运船舶及运输车辆等;支持保障系统设施主要是安全监督、通信、救助打捞、供水、供电、供气、公安消防等设施。

目前,我国多数内河航道仍然处于自然状态,等级较低,通航能力较差;内河码头主要以中小型为主,装卸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泊位占相当大比重;内河运输船舶总体技术状况较差,平均吨位低,船型标准化程度也不高;内河航运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支持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因此,对内河航运物流设施进行升级换代是内河航运物流综合开发的首要任务。

2.2 改善市场环境

我国内河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应注重统筹兼顾。目前内河航运、水利、电力、环境保护、渔业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协调力度不够,对一些航运条件良好的内河造成碍航和断航,例如,有些航道上桥梁净空高度不够,影响大吨位船舶通过。内河航运物流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内河航运与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衔接不够,集疏运不畅,与沿河沿江地区的开发区、物流园区等结合不够紧密。在内河航运物流综合开发过程中,应逐步理顺政府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内河航运与水利、环保建设,使内河航运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发展相协调。

我国内河航运物流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内河航运物流综合性企业。各地方政府出于对本地经济的支持,倾向于支持本地国有企业;各行业管理部门出于行业利益考虑,更愿意支持本行业内的企业。这造成政策和资金投放的分散,投放效果也不理想。有必要建立内河航运物流开发协调机制,打破地区和行业的界限、国有与民营的界限,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将优惠政策和资金投放给那些有能力从事航运物流设施开发,有能力和潜力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

2.3 培育现代化航运产业链

内河航运物流的综合发展不能仅依靠航运物流企业,而必须依靠整个产业链的支撑。现代航运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等3个层次:(1)上游产业主要包括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交易、航运咨询、公证公估、航运研究等;(2)中游产业主要包括邮船经济、货物运输、船舶租赁、拖船作业等;(3)下游产业主要包括码头、货运站场、仓储、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报关、理货、内陆运输、船舶供应等。

当前,我国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内河码头周边缺乏配套的专业仓库和货运场站,导致大量空箱堆积在码头仓库和堆场,造成码头前沿闲置、堆场拥堵的现象;内河船舶和货物代理公司大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服务水平不高;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的内河运输企业寥寥无几,缺乏能够为货主提供优质“门到门”服务的综合航运物流企业;内河航运融资渠道单一,航运交易零散,船舶技术规范有待进一步修正;内河航运物流咨询业欠发达,缺乏专业的内河航运物流学术机构。

3 内河航运物流开发实施建议

3.1 加大科研力度,提倡科学规划

内河航运物流开发应杜绝“重建设轻发展”的现象。当前各地方都在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地方GDP,此举无益于内河航运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不分重点的资源投放只会限制内河航运物流优势的发挥。短时间内的大量投资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加大内河航运物流企业的负担,使企业失去自主权。建议首先将资金投放于研究领域,引导各学术团体关注内河航运物流发展,研究出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3.2 建立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机制

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河航运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之后,还需建立科学的启动机制,将有限的资源在最合适的时间投放到最合适的地方。完全让市场来调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符合交通设施建设应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则。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机制,是建立在对市场进行充分研究、对现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之上的。

内河码头的建设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即使有国家和地方配套的建设资本金补贴支持,港口企业仍要为严重超前建设的内河码头偿还贷款利息,沉重的债务负担会逐渐使其丧失再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针对当前内河码头后方堆场拥挤、前沿泊位空闲的现状,建议在制定码头建设启动机制的时候,优先考虑对现有码头通过能力的扩容工程,使码头前沿和后方通过能力达到平衡,节约岸线资源。

3.3 创建可持续的滚动开发机制

内河航运物流支持保障系统设施和部分基础性设施属于公益性设施,社会效益显著而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这部分设施应由政府负责投资。

部分地区航道渠化、发电、防洪、灌溉等多种功能可以兼顾,航道整治也可与沿岸土地开发相结合。水电是清洁能源,应列入鼓励发展范畴,可参照垃圾发电等特殊电力的定价机制,给予上网电价优惠和上网调度优先权,优先鼓励航电枢纽开展直供电项目。对于与航道整治相配套的沿岸土地开发项目,国家和地方在税费方面可给予减免或返还,以提高配套项目的开发收益。国家只需在建设资本金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甚至可以大胆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引导私人资本投资于航道整治综合性项目。内河码头建设一般投资大、见效慢,传统的码头基础设施和经营设施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很难给企业带来收益,尤其在长江上游地区,水位落差大、后方陆域整治土石方量大,这样大规模的超前投资往往让专业投资者望而却步。

我国目前缺乏专业的、大型的、现代化的综合性航运物流企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重点帮助那些有潜力、有能力的大型企业通过自主建设和租赁等多种方式掌控先进的物流设施,推进内河航运与海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的衔接,提高“门到门”的物流服务水平。

综上,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航道整治、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保障系统建设与航电枢纽、沿岸土地综合开发及经营性设施升级换代作为配套项目,组建“以发展航运事业为使命、以综合开发收益为支撑”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但具备可持续开发能力的内河航运物流开发集团,将收入投入到支持保障系统、航道整治、港口基础性设施建设等方面,或投向船舶等资金需求量大的经营性设施,再将这些资源以合理的价格租赁给有实力、有潜力的航运物流经营性企业。

3.4 加大对内河航运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

要实现内河航运物流综合开发的目标,就必须发展航运物流产业链,并在内河航运中心城市培育内河航运产业集群。航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般经历启动期、雏形期、形成期和扩展期。当前正是内河航运产业链和内河航运产业集群的启动期,有关部门应针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不同层次的企业出台不同的鼓励政策。此外,还应加大在内河航运物流方面的科研投入,壮大内河航运物流专业研究机构的力量,催生各种专业咨询机构,为航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上一篇:大学团委入职的申请书下一篇:学说新年吉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