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点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

2024-04-16

便民服务点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精选9篇)

篇1:便民服务点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

倾注“四力”抓服务便民利民促和谐——便民服务点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双联村位于**县**镇,毗邻国道G106线和岳汝高速,距县城17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共辖10个自然组、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93人,党员47名;村总面积15616亩,其中耕地1261亩,林地面积12355亩,村域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田、山、水、土”特色分明。今年6月份以来,我村根据《**县2013年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建设方案》(汝政公发〔2013〕5号)和《**镇2013年农村便民服务点建设方案》(暖政发〔2013〕25号)文件精神,以实施“创业·便民·利民·服务”工程和创建县级“党建大平台”基层党建示范点为契机,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整合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路径,进一步加大便民服务力度,增加便民服务内容,努力构建便利、快捷、高效的农村便民服务通道,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硬件,健全制度,尽力搭建服务平台为了为群众提供优秀质高效的服务,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平台,我们按照上级要求,进行了“三大”建设:一是大投入。

篇2:便民服务点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

第一阶段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

宜春市局:

按照上级局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安市国税局包括基层分局、税源管理组和机关在内的14个党支部、118名在职党员、29名离退休党员参加了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第一阶段,高安国税局从全局工作出发,本着‚围绕中心抓活动、抓好活动促中心‛的理念,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各项税收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

我局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以实施‚扎根工程‛为着力点,紧紧聚焦‚四风‛问题,精心组织、强化责任、扎实推进,使第一阶段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的各项活动进展顺利、成效良好。

(一)、规定动作不折不扣

(1)、精心组织,强化领导

在观看完省局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之后,我局先后3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部署,从基层和各科股室抽调精兵强

将,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和材料组,分工合作、权责明确,负责教育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筹备期间,多次召开教育实践活动小组成员会、中层干部会,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活动的稳步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2)、结合实际,制定方案

依据中共中央、国税总局和省局、宜春市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领导讲话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订了富有本土特色的《中共高安市国家税务局党组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时间细化表,明确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对象范围、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为顺利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绘好了路线图、制好了时间表、定好了责任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3)、周密部署,广泛动员

2月25日,组织召开了高安市国税局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党组书记做动员讲话,全局干职工集体参与。会上,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传达了总局王军、省局张贻奏、市局徐谷明三位局长的讲话精神,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内涵、起源和历史意义,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周密部署。高安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傅仁保同志亲临会场进行了指导,他指出:高安国税要按照‚谋

发展、比实干、争先进、促赶超‛的要求,认真领会上级的最新部署和文件精神,主动跟进,将群众路线与国税工作统筹兼顾,实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傅仁保副市长的一席话,为我局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凝聚了信心、增添了动力。

(4)、加强学习,扩大宣传

在学习阶段,我局党群办为每名党员干部编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材料》,重点学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和3本制定书目,采取个人自觉主动学、领导授课辅导学、观看红色教育片直观学、以考促学巩固学等方式,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党组中心组坚持每半月开展一次学习会和支部学习会,每月开展一次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等活动,特别是在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组书记讲党课和‚聚焦中心履职责,突出主业抓‘三转’‛为主题的纪检组长廉政教育课上,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听讲、感触颇深、反响强烈,促进了每一名党员干部真正学深学透。同时,为巩固学习效果,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抄笔记、写心得、做表率。据统计,目前共组织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6次,各支部集中学习6次,党员干部每人撰写心得体会1篇、摘录学习笔记人均1万字以上。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范围,我局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编发教育实践活动简报6期,制做活动宣传栏11个,并设置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展示室

供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交流,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5)意见走访,开门纳谏

自2月26日起,我局由党组成员带领各科股室领导组成6个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服务对象,针对‚四风‛问题开展意见大走访。通过个别走访与集中座谈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走访了‚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国税干部和纳税人,并发放了意见征集表。经汇总整理,共征集外部意见三类15条,内部意见6类22条,经党组专题研究后形成整改落实措施12项。

(6)换位体验,优化服务

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观念,自3月17日起,我局班子成员带头深入联系点,开展换位大体验活动。通过真情换位一日行、当一回普通税干、办一次税等方式,切实体验了基层一线管理的‚繁重‛、窗口的‚繁杂‛、群众办税的‚繁琐‛。

(二)、自选动作丰富多彩

(1)、举办税企恳谈会

3月31日,结合税收宣传月主题,我局在江西省建筑陶瓷基地举办了‚践行群众路线 构建和谐税企‛恳谈会,邀请2013年年纳税额前80名的企业法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现场解答了企业提出的问题,高安市党群办、市纪委监察局、市整治办领导以及高安新闻媒体全程参与。会上,市

委常委、副市长付命侯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对税企恳谈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极大的鼓舞了我局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信心。恳谈会经省市县三级电视台进行了报道,扩大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

(2)、以考促学巩固学习

4月4日,我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心,召集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了‚以考促学巩固学‛的学习活动。通过规定时间闭卷考试的方式,加深了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强化了学习效果,使教育实践活动又一次的入脑入心、学深学透。

(3)、财税三家廉政会议

4月14日,由我局牵头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召开了由市地税局、财政局参加的中层以上干部‚财税三家同上廉政课‛活动。会上,高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何文同志用大量典型案例和真实数据给与会人员上了一堂语重心长的廉政课。大家一致认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加深对‚为民、务实、清廉‛主旨的认识,增强廉洁勤政、依法行政、岗位担当和优质服务的意识,倍加珍惜工作岗位,践行群众路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全市国税、地税、财政三家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接受教育后,触动很深,反响强烈。

(4)、学习雷锋好榜样

税收宣传月期间,我局党员干部同志自发组成学雷锋志

愿者服务队,通过为纳税人导税、发放税法宣传单页、组织税务培训等形式,帮助纳税人增强税法知识,熟悉税收业务。尤其是在宜春市局所得税科开展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工作会上,志愿者们的热情服务赢得了纳税人的一片掌声。

篇3:便民服务点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

(一)增值税征税范围偏窄

在征税范围上,增值税和营业税存在重叠交叉、设置不合理的矛盾,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在劳务服务业中。例如在我国现行税制中,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以及其他劳务服务业征收的是营业税,而没有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这就导致了增值税货物销售与营业税应税劳务之间抵扣链条的“中断”,失去了增值税“环环相扣”的特点,无法体现增值税的中性特征,抵扣链的中断达不到对该行业税收的制约作用。另外,由于许多劳务服务业是直接或间接从事生产服务的,分征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种税,增值税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营业税按全额课征,使已征增值税得不到有效抵扣,出现重复征税问题,从而影响了这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营业税税率偏重

2009年增值税转型在全国范围推广后,因购进固定资产的税额得到抵扣,使得增值税实际税负由5%降到3%左右,与其相比营业税的税收负担明显偏高。在涉及现代服务业的税目中,金融业、旅游业税负过重,特别是金融业全额按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银行在合同约定期内无论是否收到债务人的付款都要记作收入,本金逾期半年也要记作收入,造成银行表内应收未收利息越来越多,虚收收入缴纳营业税加重银行负担。

(三)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失衡

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既是环保低碳的清洁产业,同时也是带动经济发展、吸纳就业的新兴产业,更是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应大力扶持的产业。但考察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对象中却鲜见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使用固定资产较少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文化业、保险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教育等。新企业所得税法税收优惠共计12条(从第25至第36条),其中针对第一、二产业的税收优惠有6条(21、30、31、32、33、34条),涉及现代服务业的只有普惠的26条免税收入和28条小型微利企业优惠。这对于一些风险较高,投入较大的新兴现代服务业难以取得显著效果,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明显失衡。

二、国外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的主要做法

(一)美国

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采取的税收政策主要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研究开发(以下简称R&D)方面。一是投资抵免,纳税人可以把与贸易、商业活动或高新技术有关的R&D支出,不作为资本性支出,直接作为当前费用在税前扣除,另外,根据美国《经济复兴税收法》规定,企业在R&D方面超过三年平均水平的开支增加额可享受25%的税收抵免,该项抵免可以向前结转3年,后结转15年。二是加速折旧,美国政府对私人高新技术企业R&D用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规定的折旧年限为3年,低于所有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此来促进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为促进一些特殊地区、经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政府规定凡投资于这些地区并雇佣当地居民的企业,可申请享受工资抵免、债券筹资免税等投资优惠,以鼓励投资者增加对这些地区的投资;降低现代服务业经营风险方面。美国政府规定如果现代服务业发生净营业亏损,其亏损可以向前结转2年,如果亏损还有剩余,还可以向后结转20年;商务服务业方面。911之后,美国政府出台了一项包括商业振兴项目和下曼哈顿能源项目两部分的经济振兴计划。提出对下曼哈顿地区符合条件的商务楼宇,给予房地产税和商业租税的减免优惠,并且为下曼哈顿地区的商业企业和高技术企业,提供最长达12年的电力成本折扣优惠,最多可为业主节省约40%的电力费用。

(二)新加坡

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采取的税收政策主要有:鼓励技术开发方面。一是对具有新技术开发性质的产业给予5至15年的免税期;二是对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医药研究、试验室和检测服务等生产和服务公司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支出允许加计扣除100%;吸引外资投入方面。新加坡为外国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性营运总厂提供优惠,只征收10%的公司所得税,且为期十年,并对这类公司的分配股利免征所得税;高风险服务业方面。新加坡规定,金融等风险性较高的服务业在投资的最初5-10年完全减税,若连续三年亏损者,可获得50%的投资津贴。为促进国际金融业务,新政府还对在新加坡进行的离岸金融业务的收入免征所得税;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对固定资产投资在200万新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或营业额在100万新元以上的咨询服务、技术指导服务等企业,所得税可减半;物流业方面。新加坡政府规定,经核准的船务物流企业提供货运和物流服务所取得的所得可以在5年内按10%优惠税率缴纳公司所得税(一般税率为20%)。在2007年政府提交的国会审议预算中将此项优惠期限从5年延长到10年。

(三)马来西亚

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采取的税收政策主要有:对于新兴饭店、旅游及相关产业或者在商业中从事受鼓励活动的,在投产5年内,免征70%的所得税。对于扩大业务、资本追加的给予再投资优惠,优惠额为5年内规定资本性支出的60%;为降低经营风险方面,当期经营亏损可以在当期年度内从其他经营所得中扣除,不足扣除的经营亏损可以向后无限期结转,但只能冲抵经营所得;对出口商品和以出口为目的的进口商品的保管仓库、教育和培训设备,以及宾馆、旅游、幼托等从业人员的居住设施,年折旧率为10%,折旧年限为10年;对风险投资的企业购买的风险企业的股份的利得,享受免税3年的优惠;对专门从事技术与职业培训的公司同样给予100%的投资扣除优惠;综合物流公司方面。新成立的综合物流公司可以享受为期5年的法定所得70%免纳所得税优惠,现有综合物流公司可以享受为期5年的再投资新增所得70%免纳所得税优惠。

三、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促进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商品零售和服务业。但是在我国商品零售增收增值税而服务业征收营业税,导致税收政策不合理、不科学。要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和经验,将建筑业等与生产相关的经营性劳务服务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发挥增值税的内在制约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发展。

在征税范围上,增值税与营业税存在重复征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服务业的经营收入既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又包括劳务服务收入,同时它们也是企业的经营成本支出因素,加上许多服务业是为生产服务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而营业税已征税额不允许扣除,如果对其同时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必将造成重复征收;二是对于像交通运输业等一些特定的劳务服务业,目前国家对其只征收营业税,导致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中断,税制混乱。因此,将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经营性劳务服务纳入到增值税的增收范围,取消对其征收的营业税,实行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既可以保证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和扣除标准的完整性,又可以解决重复征税问题,降低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经营性劳务服务业的税负,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制定促进各区域均衡发展的税收政策

我国各区域间的发展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而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因此要调整东、中、西部现行的税收政策,制定促进各区域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的税收政策,实现东、中、西部的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首先,降低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税负,缩小现代服务业区域之间的差距,加快提高中西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其次,继续保证东部的税收政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注意在促进中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代价;最后,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立法权和减免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的处理好税收问题,以促进区域间税收负担和利益的合理分配。

(三)转变税收优惠方式扩大税收优惠范围

首先,将直接优惠为主转化为间接优惠为主。根据现代服务业中各个行业的自身特点灵活采用跨期结转、项目扣除、缩短折旧年限、延长减免税期限等办法,充分发挥间接减免在税收优惠中的作用。其次,将结果减免为主转化为过程减免为主。将对企业经营结果的年度减免转化为针对投资、研发过程的减免,借鉴国外做法,注重现代服务性企业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的税收优惠,降低现代服务性企业创业初期的投资和经营风险。

另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要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首先,税收优惠政策目标应该要重点强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传统服务业的扶持。因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提高服务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传统服务业又是吸纳失业人员、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其次,要根据各类现代服务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应从促进其技术研发的角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应从鼓励吸纳失业人员的角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经营风险较高的服务业应从提高其抗风险能力的角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总之,税收政策要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才能使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在税收政策的引导下科学、合理、快速的发展。

摘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增值税征税范围偏窄,营业税税率偏重,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失衡等方面。我国应借鉴国外发展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从促进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制定促进各区域均衡发展的税收政策,转变税收优惠方式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等方面入手,改革和完善我国税收政策,从而使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在税收政策的引导下科学、合理、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WTO体制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对策[EB/OL].http://www.paper 77.com/lunwen/falv/jingji/2006 10/88108_2.html,2006(10)

[2]付伯颖,苑新丽.外国税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8

[3]新加坡税收制定[EB/OL].http://mossfon.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976583,2007(8)

[4]毛亚琼.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篇4:便民服务点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

一、创新公共服务理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目前,这场改革运动仍然方兴未艾,并逐步扩张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影响西方公共服务的理论有很多,主要有:

(一)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服务领域,正是因为政府包揽所有社会公共服务,因而造成了重复投资、盲目建设,增加服务成本,降低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可以把一些私人部门能完成的事务交出去;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垄断。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与优势互补。

(二)公共物品多元供给理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共物品,但是政府更应该提供公民能够表达其价值观的舞台,在全社会形成公共利益观念。按照美国学者萨瓦斯的观点,公共服务的生产者直接或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而服务提供者则指派生产者向消费者、指派消费者向生产者或选择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不等于生产者,两者可以为一,也可以分离。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来“生产服务”并由政府购买,是政府履行服务职能的更加有效的方式。

(三)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福利也可以由公共部门、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家庭和社区共同负担,政府角色转变为福利服务的规范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物品管理的仲裁者以及促进其他部门从事服务供给等。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依托社会部门发挥作用,由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非政府组织来负责。

(四)社会治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治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强制与自愿的合作,要建立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间有效互动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局面。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与社会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基本认同基础上的合作,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治理。政府也有责任运用新的方法、手段和技术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使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绩效。

(五)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政府有限理性和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假设,政府类似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政府与公民关系变成公共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顾客至上,由顾客决定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选择。该理论认为,政府不仅要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还要与公众、社会之间互动,相互协作共同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理论的不断发展,对于公共服务实践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改革公共服务模式

在西方,公共服务模式大体经过了官僚制公共服务模式阶段、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模式阶段和“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阶段。

(一)公共服务模式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各国普遍采用传统的官僚制公共服务模式,由政府机构以制度和规则的方法来提供公共服务,其服务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政府组织的内部。这种模式的主要缺陷是对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反应迟钝,出现“政府失败”和“公共服务失灵”。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先后开展了“政府再造”,用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模式替代传统的官僚制公共服务模式。此举虽然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但是往往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造成了碎片化的制度结构,影响了公共服务效率的持续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开启了以“整体政府”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政府改革运动。1999年,布莱尔政府颁布《现代化政府白皮书》,推出一个实施“整体政府”改革的十年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五项政策建议,即提供回应性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重视公共服务的价值、改进政策制定以及建立信息时代的政府,就是构建“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工党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问题上不仅关注“节约”与“效率”,而且积极回应公民意愿,以一种相当综合的标准评价公共服务。

(二)“整体政府”模式的内涵。

“整体政府”亦称“协同政府”(Joined-upGovernment)、“全面政府”(Holistic Government)、“网络政府”(Networked Government)、“连接政府”(Connected Government,CG)等。“整体政府”强调要打破部门界限,打破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建立以流程为中心的多团队的扁平化网络状结构,其中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内部各层级与各部门等基于业务合作形成的合作关系。“整体政府”的责任框架既要改善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保持垂直问责制,也要在横向协作和纵向问责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总之,“整体政府”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在不消除组织边界的前提下,通过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向所有公民提供优质高效、“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三)“整体政府”模式的发展

随着英国公共服务改革不断取得成效,很多西方国家相继进行了“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在澳大利亚,“整体政府”是指公共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实行的跨部门协作,以及为了解决某些特殊问题组成的联合机构。新西兰则通过协作、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促使各种公共管理的主体达到协调一致与功能整合,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另外,荷兰、瑞典、加拿大、美国等国的地方政府也进行了类似“整体政府”的公共服务改革。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个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与该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有关系。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比较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国家的公共服务逐步变成为政府的核心要务,政府职能从以经济性公共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以社会性公共服务为主的阶段。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国家政府职能广泛地介入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国民收入再分配、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型”的公共服务体系;另一种是以英国、法国和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公平主导型”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新加坡的公共服务体系

新加坡逐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政社合作”型公共服务模式。新加坡的公共服务体系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广覆盖,建立了以中央公积金为核心的、包括养老、住房、医疗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注重政府责任。政府集中力量重点救助最困难的社会群体,强调政府在扶贫解困中的主体作用。

(三)俄罗斯的公共服务体系

俄罗斯的公共服务体系是由苏联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包揽”模式转变而来。普京执政后,主张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把消除贫困和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作为社会政策的重点,先后启动了劳动报酬改革,社会保障改革,住房、医疗、教育改革。2013年7月,俄总统办公厅官网发布消息称,政府拟在2016年前逐渐退出市政公共服务领域,采用BOT模式将运营职能转给私营公司,政府资本占比不能超过25%,并设定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要求:到2017年市政设施故障率下降到50%,2018年前市政资源损失率要达到正常标准,2020年全面提升市政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这是俄罗斯改革公共服务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

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加快建设和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管理模式

各个国家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美国采取的是执行、监督和救济相分离的管理模式。美国对公共服务购买管理执行机构是联邦事务总局,该局具体负责政府的购买内容,规定服务的标准和规范。监督机构是联邦会计总署和行政管理与预算局。联邦会计总署由美国国会设立并向国会负责,职责之一是监督政府购买活动。它有权对政府购买计划进行评估,对项目进行审计并提出建议;对使用资金进行监督,并接受投诉。行政管理与预算局隶属于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厅,具体负责政府购买活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发布各项管理政策,以及协调具体的购买活动。救济机构设置较复杂和全面,既有行政性质的联邦会计总署,也有法院系统的联邦赔偿法院、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等。一般的政府购买合同纠纷,还可向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合同上诉理事会申请裁决。新西兰则专门建立公共服务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对全国公共服务的监督指导工作,具体负责绩效合同的签订、价格谈判和产品质量的认定等。在亚洲国家中,韩国是政府购买活动集中管理较好的国家。它在财政经济部下设立一个专门负责政府购买的“采购厅”。该厅业务独立,其厅长由总统直接任命,具体负责全国各项政府的购买业务,也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的购买。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标准化程度较高

例如,美国规定了政府职能的两大类别:一是必须由政府雇员行使的“政府固有职能”;二是可由政府或私营部门员工展开的商业活动。在美国,即使那些所谓“关键”职能也可以外包。关键的标准是:行使联邦政府权力的自由裁量权或为联邦政府决策而形成的价值判断,包括关于财务交易和公众应当享权益福利的判断。美国政府购买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涉及公权力行使的事项。包括违规车辆拖吊、监狱管理、治安巡逻等。这些事项由于涉及公权力的行使,通常属于行政执法行为。二是涉及公共服务的事项。美国国际市县管理协会把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分成七个大类:公共工程与交通、公共安全、公用事业、健康与人力资源、公园及娱乐、文化艺术和保障功能。公共服务项目又可以分为针对不特定对象的公共服务和针对特定对象的公共服务。前者例如道路维护、垃圾收运等;后者例如老年人照料、毒瘾治疗、心理咨询等。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有利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三)积极发展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美国比较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更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在俄罗斯,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到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文化、环保、人权、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之中,已经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但是,由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也带来一些问题。有德国学者就认为,欧洲的公共服务业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效益和利润的关注导致了欧洲基本服务的商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因此,在欧盟,所有公民不再得到社会的、社会经济的保障。由于公共服务私有化和自由化在各个层面上造成了社会差距的扩大。一些人因为社会或财政特权从教育和医疗保健私有化中获益时,其他人被排除在基础服务之外。随着从前的公共服务产生的利润在私营供应商腰包中积累起来,公共当局的预算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 公共服务的私有化的实施,导致了“私人获益——公众受损”的结果。这是我们在发展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篇5:便民服务汇报材料01

——疏勒县巴合齐乡扎实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疏勒县巴合齐乡全乡总面积16.7万亩,耕地面积6.29万亩,辖14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有机关、站所社、学校等单位25个。总人口23306名。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向农民群众之所想、及农民群众之所急,切实用为民办实事、好事和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来检验和衡量为民服务工作,使为民服务质量、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群众的亲和力、号召力不断改善。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为民服务基础

为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乡党委、政府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全面推行了便民服务代办制,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各族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真正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有效破解了“办事难”问题,杜绝了个别职能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解了民忧,顺了民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健全服务网络,全方位开展服务。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由各职能部门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窗口,在各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室,按照“免费受理、全程代办、上下联动、归口负责、专人承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乡、村全方位一体化便民服务网络,年初以来,乡、村两级服务窗口已经为农民群众代办事项68件,代办服务群众满意率达100%。

(二)挑选精兵强将,高质量开展服务。为了使便民服务工作做到优质、高效,我们从乡机关挑选配备了4名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为专职代办员,负责统筹协调辖区群众的代办事务。驻村干部和村委会干部,负责为本村群众全程代办相关事务,同时将不能直接办理的事项移交由乡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及时办理。

(三)优化组织管理,多形式开展服务。便民服务大厅统一管理,集中办公,根据受理事项的简易程度和办理权限,分为乡机关直接办理、派专人代办和特殊事项引导办理三种方式。

(四)把握标准原则,多层面开展服务。便民服务大厅坚持服务群众的 思想,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只要是群众提出的要求和代办事务,都尽心竭力去办,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全部纳入代办服务范围。代办服务的范围涵盖组织.民政、财政、国土、林业.工商、税务、司法等8个部门25个事项。

(五)转变工作作风,多措施开展服务。一是实行全程服务。代办人员受理事项后,全权负责每一个办理环节,包括与其他部门进行接洽,直到承办事项办理完毕。村便民服务代办室由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负责,将村民急办、难办的事项进行登记,并进行全程办理。二是实行免费服务。所有代办服务均实行免费代办。便民服务大厅将各项事务政策规定的缴纳费用在墙上进行公示,让群众清楚明白,再不收取其他办理费用,严禁工作人员在代办过程中向申办人收取交通、通讯等费用。三是实行限时办理服务。代办服务实行限时办理原则,受理代办事项后,必须向群众承诺办理期限。四是实行“零等待”服务。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对群众急需办理的事项,只要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就当场办结;当时不能交办的,代办员将群众所交材料进行登记、签字后,注明联系方式和家庭地址,办事群众便可回家处理自己事务,不用在办理单位等候,代办人员办理完毕后,及时将办理结果通知或交到当事人手中。五是实行跟踪拓展服务。便民服务大厅向群众公布专线电话,建立群众意见登记本,随时接受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六)规范代办程序,高效率开展服务。乡便民服务大厅对便民服务窗口,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和办理事项需要准备的证件、材料,并上墙公布,使办事群众一目了然。一是规范受理程序。统一制作了代办受理登记本,对申办群众代办的事项进行认真登记,并出具受理单,申办群众只需填写《便民全程代办服务承办表》,按照规定收集所需证件材料即可。二是规范承办程序。凡是群众提出的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事项,便民服务大厅必须指定专人承办,并告知申办人的权利、义务,承诺办理期限。三是规范办理程序。工作人员承办事项后,按照部门管理权限进行办理,超出本级管理权限的事项,及时与上级领导和县直部门沟通,带齐所需材料,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办理完结。四是规范反馈程序。在便民服务大厅放置活动黑板,标明正在办理的事项和已经办结的事项,办理完毕后及时与申办群众联系,将办理结果进行答复或将办好的证件材料直接送达申办人。五是规范回访程序。在便 民服务大厅处设置征求意见箱,及时收集申办人和群众对代办服务的建议及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二、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一)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一是实行常态化报告制度.各部门便民服务工作实行日报告、周调度、月例会、半年总结和特殊事项及时汇报等制度。二是实行严格的督查制度。乡党委书记、乡长每周巴扎天群众较多时,在便民服务大厅轮流坐班督查,及时处理代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定期深入村、组和群众家中,了解全乡便民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三是实行有效的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严禁代办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出现捞取个人好处、吃拿卡要、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和行政过错等行为。

(二)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乡党委、政府把便民全程代办工作做为各职能部门、站所及村年度考核和干部述职评优的重要内容之一,年底组织相关人员,利用向各族群众发放代办服务质量反馈单、代办服务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对各单位、各部门代办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考核。

三、上下联动,进一步打造政府立体服务格局

篇6:便民服务中心汇报材料(精选)

蕉溪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6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以来,中心严格按照“为民、便民、利民”的总体要求,以服务为宗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办理各类项目,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起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以“便民、利民”为服务宗旨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工作,首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人大副主席、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相关站(办、所)的负责人组成。我镇便民服务设中心主任1人、常务副主任1人、各窗口工作人员15 人。中心办公面积100多平方米,将涉及窗口服务的党务、综治与司法、国土、城建、财税、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社会事务、合作医疗、林业、文化、农业、畜牧、水利等14个服务窗口纳入中心管理,构建统一的服务平台,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检监察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多次召开党政班子会听取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汇报,并研究部署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为了确保便民利民综合服务中心有场所办公、方便群众办事,镇政府在我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投入8万余元经费,为便民服务中心修建了工作台,添置了办公桌椅、文柜、沙发、饮水机、电脑等硬件设施,将中心的工作制度、服务内容制定上墙,印制了《蕉溪镇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手册》、《便民利民联系卡》等5000余份下发至各村,方便群众阅读、了解、监督中心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基层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让群众在中心感受到“进一扇门、办万家事”的便民服务宗旨。

二、创新思路,强化管理,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

在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中,我们特别强调了摸索、创新和管理。摸索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服务质量,创新的思路是确保进一步转变我们的工作职能,管理则是推动整个中心正常运行的纪律保障。在突出中心服务职能工作时,注重抓两个结合:

1、岗位定员与班子成员带班相结合。为确保有岗办事、有人办事,中心在全面合理设置窗口岗位的同时,将那些懂政策、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明确为窗口工作人员,定岗定员、定职定责。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坐班及上下班签到制,外出办理业务或下村工作必须向中心负责人说明,确保中心真正实现有岗有人,有人有责,群众办事有人找,群众办事找有人。同时,为加强对中心工作的领导,镇党委还专门明确了值周领导带班制,要求值周领导赶场天到中心带班,负责中心工作并接待来访群众,帮助消化中心工作人员不能处理的棘手问题,并及时将收集到的疑难问题提交班子会研究解决。

2、窗口协作与镇村联动相结合。中心始终坚持“一站式服务”的工作理念。在便民服务工作中,坚持能在中心办理的事,决不计群众再走第二个门,能一次为群众办理的事,决

不让群众再走第二次路。为了熟练办理中心的各类业务,中心每季度都要组织窗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确保每个窗口工作人员都能准备掌握相关政策、规定,在熟悉本窗口业务办理程序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其他窗口业务范围及办理程序,全面提高自身便民服务的综合能力。由于窗口工作人员少,且兼有驻村和其他业务工作,因此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之间尽管有分工,但更多强调协作。对于需要多个窗口联办的事项,都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手续交接,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基本上理顺了各项工作关系,窗口之间配合默契,工作持续性、衔接性较强。同时,为提高办事效率,我镇进行了 “中心+村代办点”的两级联动服务模式探索,选择了条件较为成熟的村设立村级便民利民服务代办点,除了完成政策咨询外,还尽可能完成群众要求的代办事项。同时,村便民利民服务代办点为群众提供所办事项所涉及的有关材料,群众可以到代办点直接领取,节省了路费和时间。目前,我镇已建成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站并正常运转的有7个村(蕉溪、木溪、猛溪、田溪、路溪、车溪、柳溪),其余7个村尚在建设中。

三、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模式,全面提升服务形象

为确保便民利民服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捷、高效、廉洁,进一步规范运行模式。我镇成立了领导监督机构,设置了服务窗口意见箱,将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镇属县、镇人大代表作为监督人员,并公布了监督电话。建立健全负责人岗位职责、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全程代理办法、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中心管理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副书记具体抓,中心主任天天抓的工作格局。针对涉及的司法调解、土地纠纷、合作医疗报销、民政款项领取、计生证件发放等业务,各窗口按照“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答复件”四种形式分类办理,实行“一般事务直接办理、重大事务承诺办理、辖外事务联合办理、特别事务申报办理、审批事务集中收费”的工作机制。严格档案管理规范化。各个窗口办理事项登记清楚、项目健全,各类记录簿装订成册、规范完善,符合管理要求。

篇7:便民服务点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

一、高标准的服务大厅,为办事群众提供舒畅的环境

**镇便民服务中心于07年底开始规划,08年建成,位置邻街,总投资近百万元,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米。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建筑面积240余平方米,于2009年2月12日(农历正月18日)正式交付使用。宽敞明亮的大厅、全新的电脑办公设备、整洁美观的办公桌、醒目直观的办事指引牌、便民的饮水休息场所,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务实高效的人文关怀。服务大厅有工作人员36名、入驻服务项目37项,设有广电、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事务、残联、新农合、农业技术、国土、计划生育、商务信息、来访接待、民事调解、法律服务、纪检监督等13个服务窗口。实行现代化办公,现代管理手段,大厅还配有led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可不停顿发布用工信息、农技知识、农医政策等内容,极大方便了群众。同时在大厅二楼设立了相关站所办公室、来访群众接待室,有利工作人员的工作衔接;在大厅三楼设立了培训中心,用于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农技培训及煤矿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等服务。群众来大厅办事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触摸屏进行查询,真正做到一目了然,让来办事群众心情舒畅。

二、高效能的运行机制,为办事群众提供舒适的服务

该镇坚持高效抓管理,规范出服务,切实做到三个“一”:即一盘棋、一条龙、一卡通,为办事群众提供舒适的服务。

一是 “一盘棋”,规范操作。要求各进驻大厅的单位要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自觉接受中心的统一管理,规范服务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1、集中办公涉农部门及信访、司法、法律服务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实行“一体化”办公。

2、公开办事:“一张笑脸相迎、一句甜语暖心、一个椅子让座、一杯茶水解渴、一声慢走道别”,使办事人切实感到进门有亲切感,咨询有信任感,工作有高效感,出门有满意感。

4、限时办结:个别特殊原因不能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在受理时要向办事群众说明,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未作说明,又未能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由镇纪委作违纪处理。对造成重大影响和群众集体上访的,则追究领导责任。各部门严格按照承诺时限进行办理,设立公开专栏,将各项制度和服务事项进行公开,包括内容公开、程序公开、承诺公开、收费公开。

3、规范办理:统一规定了“五办理”“四登记”,即一般事务立即办理、重大事务承诺办理、辖外事务协调办理、村级事务督查办理、特殊事务延时办理;预约电话登记,上门服务登记,代办结果登记,办结签收登记。按照群众的需要改善办事环境,并做到接待群众“五个一”,即:将镇

二是“一条龙”,精简高效。本着高效便民的宗旨,中心统一建立“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一条龙”服务机制。对外设立一个受理窗口,主要负责办理各村无法办理的事项。所有办理事项都从这个窗口进入,按照群众的要求,由相关部门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办理,办结后从这个窗口返回。通过规范“五个一”服务机制,删去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办事程序一气呵成,服务功能大大提高。

三是 “一卡通”,方便实用。为了保证群众“只跑一次路、只进一家门、只找一个人”就能把事办成,制定和完善了领导带班、轮流换岗、首接负责、承诺服务、绿色通道、联合调处等六种服务制度。将这六种制度的有关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电话号码、服务内容及群众办理各种证件等事务所需准备材料和整个办事的工作流程)制成《便民服务卡》,发到各村组,或摆放在办事大厅内,方便群众阅读、了解、监督。“一卡通”让群众和党员干部的联系更为紧密,亲如一家,有事拿卡找干部,让群众“一卡在手,办事无忧”。

三、高要求的管理体制,为办事群众提供舒心的保障

为提升服务质量,杜绝中心违纪现象的发生,在便民大厅营造作风正、服务优、效率高的软环境,该镇加大管理力度,出台多项措施为办事群众提供舒畅保障。该镇一是明确了镇党委书记亲自抓、纪委书记具体抓的中心管理体制,由纪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每周轮流派一名纪委副书记或纪委委员进驻中心,对中心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监督管理。二是要求中心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工作督巡查制、首问责任制、办结公告制、上下班请销假制、挂牌上岗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度、失职追究制

异界之不死术士 神起国度 冰封乾坤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十不准等十项管理制度。日常管理中做到严格考勤,定时巡查,巡查时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对违纪人员进行口头警告,并做如实记录。定期将违纪情况统计汇总成表,并进行通报。对工作人员明确责任:谁违纪、谁负责,谁违纪、处理谁。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对人员进行处理和调整等责任追究。三是要求全体工作人员那一世小说网 http://在接待来办事群众上,真正做到“四不让”,即“不让事情在我这里中断、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出现、不让群众在我这里遭冷落、不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在我这里受损害”。

中心成立以来,共计办理为民服务事项1238件,其中咨询件559件,代办件298件,求助件151件,帮扶件230件;接待来访群众近63人次,成功调解纠纷23件(次),将许多不稳定因素化解在了基层,群众满意率100%,真正实现了该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意图,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服务功能,方便了群众办事,党群关系更加融洽。

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在大厅张贴有干部身份职务公示栏,干部工作去向告知栏,解决了群众到乡镇办事进哪个门、找哪个人的问题,减少了因为程序不懂、办理人员不在而造成的误事、误时、误工的现象,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彭坊村村民黄爱国反映自己办理“支农贷款”,须提供三户联保的当事人的结婚证原件,由于其中一方的结婚证已遗失多年且女方因交通事故死亡而无法补证,要求镇民政所提供证明。镇便民中心负责民政窗口的同志得知后,立即为其联系负责镇档案工作的同志,因负责镇档案工作的同志是刚换的新手,又请来原来的负责同志与新接手同志一起为其查找原始的婚姻登记档案,找了2个多小时后,终于查找到了相关的婚姻登记档案,立即为其出具了书面证明。村民黄爱国说:“办事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以前要多次跑,现在仅找一个人一次就能办成”。可以说,镇便民服务中心真正成为了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成为了各部门服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服务质量比试的赛场。

二是拓展了工作思路,突出了服务重点,干部作风得到了锤炼。针对在中心运转过程中,群众反映普遍的一些问题,镇党委、政府顺应民心、顺势而为,及时组建了农技、法律、医疗卫生等专业便民服务队,每月深入村组或在圩日到集镇上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广大干部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工作能力,更增进了与广大群众的感情。

三是快速应对问题,及时化解了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集中办公,提高了快速感应问题的能力,有效化解了群众该办未办或未及时办而形成的积怨,避免了“小事久拖积大患”现象,从源头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今年4月14日,崔家村上边陈家组村民官金娥来访反映其公公陈冬根被旧圩组村民熊晋骑摩托车带伤后在人民医院治疗。但后不久陈冬根到人民医院复查时发现病情恶化(髋骨头坏死,需要立即做手术),于是要求熊晋方再来协商治疗等事宜,但熊晋方不能积极配合,以致双方关系比较紧张。接此信访后,便民中心立即召集信访办、综治办及纠纷双方来镇做协调,经过工作人员再三做工作,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从而避免了一宗可能引发的大宗族械斗。据了解,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大量的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是规范了办事程序,实行阳光操作,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中心把各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公布于众,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了暗箱操作,增强了干部依法行政、勤政为民、廉洁自律意识,有效遏制“吃拿卡要”的现象,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客户前来投资办厂。对新引进的华宏工业燃油项目、庄田腐竹生产项目,镇里都安排了一名班子成员和一支专门队伍,从土地征用到协调办证,提供全程服务,得到企业好评。

篇8:便民服务点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

两年前,智慧城市对韶山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今,智慧韶山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如何让智慧城市建设真正引起主要领导的重视,并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且一以贯之坚持下去,这需要智慧和胆识。

解放思想是先导

“稳增长、促和谐”,是党中央对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智慧城市作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引擎,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利器,必须让主要领导对此有根本性的认识和认可。要说服主要领导深刻认可智慧城市建设,除了相关部委和厅局的广泛宣传和推广,更重要的是要去触动主要领导的内心。具体经验是:将智慧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将新技术的运用紧紧捆绑每年市委政府的重点工程。

准确定位是关键

准确定位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韶山的定位是立足“破解两大难题”,“致力三大目标”。

破解难题是动力。智慧城市建设有共性,但是更重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难题,体现地方发展的特色。如何破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应该成为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考量。“问题意识”,是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直接动力。在韶山如果建设智慧城市能够有效破解两大发展难题,那就一定会触动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来重视。当前韶山主要的支柱产业就是文化旅游业,但是发展的潜力远未发掘出来,主要面临两大发展难题:一是每年来韶山旅游的游客人数超过1000万,是本地人口的100倍。但韶山区域不大,才247平方公里,而且景区占了97平方公里。因此,如何使游客更加满意?如何使政府在旺季管理更加省心?如何使基于旅游产业链上的企业更加赚钱?这是市委、市政府无法回避并有待破解的一大难题。二是如何更多地留住游客,使送上门来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得到保留,这是韶山真正舞活旅游文化产业目标和关键。

致力三大目标。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结合韶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明确了三大发展和建设目标:一是全面提升韶山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着力提升党和政府基于虚拟网上的公共服务能力。具体包括:规划水平、服务水平、决策水平和安全水平。因此,需要继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拓展平台应用、大力开发基于云端的服务产品。二是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产业体系,全面增强政府的造血机能,换装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全面提升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以公共事业和民生事业为切入点,构建数字化的民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于云端的民生服务水平。为此,需要大力推进城乡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扩大生活领域的信息消费需求;面向社会开放公共服务窗口,初步实现景区、市区监控实时化、景区服务数字化,游客预约网络化,提供基于“吃、住、行、游、购、娱、教”于一体的智能化全体验。

市场化是大抓手

要充分运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智慧城市在推进的实践中,有两个瓶颈必须有效破解。

一是资金难题。韶山一年的财政也就4个亿左右,除去基本开支,能支配的资金也就一个亿。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妥善解决资金难题。主要经验是:整合全市的信息化需求资源,制定政府的总需求,将需求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政府的手里,向社会公开招投标,让三大营运商“刺刀见血”释放最大的优惠。同时,把购物点、宾馆、休闲场所、购物点和各企业信息流、数据流整合,统一购买社会服务。仅此两点,就争取社会资金1980万,顺利完成了2013年智慧韶山的建设项目。

二是人才瓶颈。智慧韶山建设和运营离不开高端专业人才的支撑。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市场化运用,由政府购买社会的公共服务。即保证了服务的水平,也解决了资金难题,更重要的是破解了“人才瓶颈”。

优化班子是保障

这里讲的“优化班子”,着重讲的是优化市委、政府班子的知识结构。在基层,目前班子的主要配备,还是以秘书和团干为主,真正懂高科技的成员少之又少,有些地方甚至一个也没有。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覆盖面广,技术性强。如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四化融合”,对市委、政府班子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领恐慌”凸显,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信息消费是趋势

目前,国家工信部推广的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就是典型的“以消费倒逼建设”的发展战略,无疑抓住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着力:

一是在发挥政府战略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增强信息消费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加快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鼓励业务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型业态,提升信息产品、服务、内容的有效供给水平,通过供给创新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

三是推动软件与硬件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虚拟消费与实体消费融合,以信息消费的发展带动和提升传统消费,挖掘和带动新兴消费。

四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法制环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建设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

主要做法

统筹城乡、协调建设:韶山规模不大、权限集中,具备城乡统筹的独特优势,如果能做好城乡统筹示范区,为全省数字湖南、智慧城市建设树立标杆,必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智慧韶山”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顶层设计和城乡统筹规划,站在全市整体的角度,运用市场规律、创新建设模式,建立统筹协调管理体系,协调组织各政府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科学分工、利益共享,共同推进“智慧韶山”各项工程的实施,并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完善。

突出红色、融合创新:“智慧韶山”涉及城乡的方方面面,必须突出红色主题,深度挖掘吃、住、行、游、购、娱、教等旅游七要素,通过旅游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将各种创新要素通过创造性的融合,使各创新要素之间互补匹配,从而形成独特的不可复制、不可超越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有明显特色和丰富内涵的红色智慧旅游产业链。将旅游与韶山特有的历史文化深度结合,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强化共享、协同推进:在建设时就采用共享的思路,统筹规划、累加渐进。同时利用政府各个部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将人、物、信息、业务服务联系起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使有限的资源可根据需要重新配置,可适应变化快速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益,节省财政投入,同时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

篇9:便民服务点主要经验做法汇报材料

一、黄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黄村镇有2万多的农村劳动力,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全市试点镇,黄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骄人的成绩:2012年至今,培训农村劳动力495人,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1人。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移的过渡时期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随着农村人口的持续增加和耕地的逐年减少,加之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还将有所递增。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黄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黄村镇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就业意识不强

我们都知道滞留在农村中生活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年龄较大,认为自己只有从事农活的能力,没有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意识。有效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中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超过了一半,达62.5%,而且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更是占了82.3%。还有的农村劳动力虽然自身的文化素质低,但是却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加上外地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形成激烈的就业竞争局面。

2.农村劳动力比例发生变化

黄村镇处于城乡结合部繁华地区,大部分村庄已经搬迁,就业劳动力逐年增多,有就业需求的农村劳动力基本已经转移就业。现阶段参加培训、招聘会人员少,热情不高,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劳动力需要在家照顾老人、病人、孩子无法就业。

其次,劳动力收入多样化的增加,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不想就业,形成了培训难、推荐就业难,供求比例较大的现状。

3.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脱离实际就业需求

我们都知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缺乏岗位要求的技能。而政府创办的就业培训班大都是采用考试获取技能证书的方法,培训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与农民的实际情况相脱节。而培训的科目与实际的岗位要求也不匹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导致一些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在进入岗位之后,学非所用,达不到培训的效果。加上政府对培训班的投入较少,很难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如果要农民自掏腰包参加培训,那么培训的工作将会更难开展。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尽管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政策,但是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在对农民工的证卡管理和收费上,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仍在实行证卡管理、搭车收费和变相收费,增加了农民工的负担。在农民工就业上,仍存在职业工种限制、季节限制、性别限制、比例限制等。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上,一些输入地政府不能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系统,存在入学难、收费高等问题。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上,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总体看比较差,农民工还不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劳动福利、社会保险等待遇。

三、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有效办法

1.召开企业座谈会,积极开发岗位

年初是各个企业用工需求比较大的时期,中心为了更好地与企业合作,开发更多适合黄村镇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中心积极组织联系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负责人,召开企业用工座谈会三次,参加的企业60余家,会上各个企业对自己的企业文化、用工需求、岗位信息、今后公司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填写企业用工需求调查表,从而对企业的用工动向进行了解,开发更加适合我镇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为企业更好地招聘招用做好服务;另外中心还深入企业,上门调查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如有用工需求,马上给用工单位组织专场招聘会,2012年为企业组织了53场大中小型招聘会,这样不仅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还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服务做好企业与农村劳动力的纽带桥梁。

2.开发新区就业岗位,鼓励到开发区就业

为促进我镇劳动力到经济开发区就业,提高就业率,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我镇今年和亦庄开发区联手在大兴区职介召开了大型现场招聘会2次,我镇54个村3020人参加了此次招聘会,通过招聘会活动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200人,其中亦庄企业240人;二是于每周四上午向有就业需求人员发布亦庄开发区的就业信息,并于每周五上午8点参加亦庄招聘会;三是凡是来中心求职人员,对参加招聘会中的500强企业进行宣传,介绍企业情况,鼓励他们去亦庄开发区就业。通过以上工作,2012年去亦庄开发区就业人数为630人。

3.加强职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就业典型

为了转变劳动力的择业观念,解决其就业意识淡薄、就业积极性差的问题,中心着力开展劳动者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择业观念教育培训、入职培训。

(1)抓好入职培训,对有就业需求劳动力进行规范行为、珍惜岗位、爱岗敬业、掌握技能的必要性等就业观念教育。

(2)开办农民观念提升培训,开办树立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再就业心态、家庭消费与理财、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等方面讲座,在劳动力思想的转变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树立就业典型,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年龄结构中选拔出就业典型47人,这些人在就业以后,从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会到就业后给自身和家庭带来的好处,通过自己在岗位上的努力工作博得了工作单位领导的认可,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取得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影响改变了身边人员的就业意识。

4.加强技能培训,打好就业基础

为使黄村镇劳动力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提高就业能力,中心上半年开设了:摄影师、智能楼宇、电工、计算机等免费技能培训班,共有490余人参加了培训。为方便劳动力参加培训,我们与培训学校协商和实地考察,分别把摄影班、计算机班开设到村里,使劳动力可以足不出村就能学习到技能,受到了村里老百姓的欢迎。

5.跟踪回访服务,稳定就业群体

为提高上岗人员就业稳定性,我们采取预约上门咨询、电话访谈、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对已上岗人员进行跟踪回访,并建立了上岗人员跟踪服务与回访工作台账,及时掌握上岗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我们还积极协助企业与上岗人员签订劳动力合同,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另外对再次下岗人员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工作岗位。努力做到就业人员工作踏实稳定,企业用人满意。半年来,我们对163家企业进行回访320余次,对就业人员回访700余人次。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转移就业是一个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深化改革、产业化经营的大局,所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给予重视,不断总结经验和做法,使农村劳动力能快速有效地实现转移就业。

上一篇:我行我塑——个性T恤下一篇:行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