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2024-05-03

农农贸市场调研报告(通用6篇)

篇1:农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实现助农增收,立足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8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了解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如何构筑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实现助农增收致富,切实感受改革开放30周年来给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市供销社紧扣“深化改革发展,推进‘二次创业’,实施‘乡村流通工程’”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充分发挥实践特色,于4月9日和xx区供销社开展互动活动。在市供销社主任杨寿同志的带领下,先后调研了xx区供销社xx乡春荣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倚象镇永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听取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任及乡镇干部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介绍,和县(区)、乡镇供销社领导一同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

一、调研概况

(一)参观xx区xx乡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概况

4月9日上午,杨寿主任带领市社相关人员与xx区供销社有关领导来到了xx乡旮旯村春荣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听取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荣春、执行监事李孙学关于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介绍。xx乡过去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组织了5000亩小米辣大规模种植,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失败。xx区供销社在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2008年xx乡供销社发动旮旯村农民自愿组成的生产小米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30多户报名农民中挑选了13户农户作为入社会员组建了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注册登记,由入社会员选举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人员,制定了合作社入社和退社等管理办法,完善了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制度,基层供销社作为入社会员,保证籽种供应和销售渠道,引进市场定单,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当年合作社开发了160多亩的小米辣种植,每亩产值达到了4000多元,入社农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合作社也为未入社的农户收购产品,解决他们的销路问题。今年,周围农户纷纷要求加入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也根据发展的需要增加了50多户农民社员。专业合作社在巩固老品种的基础上,今年新引进了100多亩的新品种,使小米辣的种植规模达到了1000多亩。xx乡供销社主任对春荣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计划也作了详细的汇报。杨寿主任也就小米辣专业合作社发展精品深加工,创品牌战略与基层社主任进行了交流。

(二)参观xx区倚象镇永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概况

参观完xx乡旮旯村春荣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杨主任等一行又来到倚象镇永庆综合服务社,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综合服务社茶叶加工厂,了解了开展多种经营基本情况,就该村永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发展的状况听取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光明的介绍。倚象镇永庆村是xx区有名的蔬菜种植村,这里出产的各种蔬菜以生态、环保在xx城老百姓中有较好的口碑。2008年xx区供销社在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商品特色发展的优势后,发动13户自愿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选举了理事会和监事会人员,并依法申请注册成立了永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xx区农牧局也到该村成立由村委班子组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扶持资金20万元,合作社先配备了一辆越野车,最近开始平整土地。而供销社发动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扶持资金1万元,且根据进展情况拨付,从08年开始了蔬菜种植,但规模不大,基层社为专业合作社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帮助社员及时运送和销售农产品。由于入社农户对发展规模生产的认识不足,且认为价格没有比直接进入当地市场的价格高,只愿意将产品销到当地市场,合作社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然而基层供销社的职工在当地威望和信誉,对农民参与供销社组织专业合作社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二、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调研组同志们此次调研学习和了解了xx区供销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以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采取入社农户、基层供销社为一体的创新模式发展专业合作社。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法进行了社团组织的法人登记。为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合作社按照社员自愿联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建立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定了利益分配原则,同时也明确了社员的权利和义务,健全了农户入社退社手续,规范了经营决策的民主议会及程序。基层供销社只是作为一个社,承担技术、生产、销售的指导和服务。这种“专业合作社+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基地+农户”发展起来的专业合作社的新模式,有效地承担起政府难以承担的组织和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任务,是专业合作社探索为农服务的一种全新途径,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又干了政府不便管也管不了的事。

(二)发挥合作优势,有效实行了精品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发展机制。通过项目开发,完善三个方面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体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体系规范化服务。对种植农户通过培训,辐射带动周围农民种植,形成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规范化生产模式。二是带动服务。选择种植相对集中、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示范区,通过改善灌溉条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实现集新品种、新的间套模式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示范基地。三是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产前制定一整套关于优良品种选用、化肥、农药品种选用、施用方法、施用量等栽培管理规程,统一进行物资供应并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产中通过各种信息服务及培训手段实行跟踪技术服务,推广标准化管理技术措施;产后按合同统一收购,保证产品回收。

三、调研体会

调研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了供销社在“二次创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做出的积极贡献,感受到了农民对供销社的巨大信任,也更坚定了供销社立足农村,扎根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流通工程”信心和勇气,取得了如下的体会和收获:

(一)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是供销社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xx区供销社xx乡春荣小米辣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倚象镇永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实地参观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供销社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抢抓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根基,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中去,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和计划,来解决我们的科学发展问题,真正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经济合作的带动力量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地认识到,目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供销社广大党员干部、促进新一轮思想解放和工作创新的迫切要求,是推动供销社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切实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明确坚定,行动上积极主动,方法上不断创新,工作上扎实到位,不断提升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切实把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的过程作为改进作风的过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发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激情,真正促进供销社科学发展。

(二)坚持为农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是供销社实现科学发展的立足点。

坚持为农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是供销社实现科学发展的立足点。供销社的根基在农村,基础是农业,主体是农民。没有了“三农”,供销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支持供销合作社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则指出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改革创新供销社组织体制、管理体制,实现‘二次创业’”,按照《决定》和《实施意见》的要求,供销社要加快发展,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式经营服务,必须以农为本,靠农拓市场。在农村大力开展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并在巩固传统优势项目(即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上,扩大综合服务社建设;不断强化合作、拓展专业合作社经营空间,开辟新业务;继续扶持壮大社有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逐步将农村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做强。

(三)坚持开放办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作为坚持为农服务为宗旨的供销社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供销社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坚持走“供销社+新技术(新品种)+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新模式,探索农村组织经营的新路子,在促进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大做文章。要把示范基地建设,选苗饲养(种植)、生产、管理、信息、技术、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连接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规模产业化,规避市场风险,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入社农户收入,让他们的口袋早一点鼓起来。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在倍感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发展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在方式和方法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二是人才队伍不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尤其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偏低,即使按设立条件组建专业合作社,但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于专业合作社的设立、运行以及发展都是不利的。为此我们深知责任重大。供销社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我们每一位供销人都任重而道远.

篇2:农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快读、健康发展、围绕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开展以创建和谐行业为主题的精神建设活动,把创建文明行业融入到实际工作各个环节,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特制定超市、农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创建精神文明行业单位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文明窗口为先导,形成以提高服务质量、文明经商、公平交易、弘扬诚信经营的市场购物环境。

二、行动目标

通过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逐步实现市场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新格局、努力构建和谐安全文明的市场。

三、行动要求

(1)经营者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项目在许可范围内,不得有超范围经营,伪造、涂改许可证的行为。

(2)集贸市场的选址和卫生防护距离应符合卫生要求,1

不得有影响食品卫生的污染源;建筑和服务设施符合要求,具备与食品卫生要求相适应的给排水、采光和照明灯设施。

(3)为避免交叉污染,集贸市场应合理划分功能区。同一区域的食品摊位设置要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合理划定功能区域,分类设置摊位,并在不同区域作明显标示。食品经营区域与非食品经营区域应分开设置;生食品摊位与熟食品摊位分开;待加工食品和直接入口食品摊位相互分开;经营餐饮服务应设置在专门区域,并相对集中。

(4)集贸市场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要求;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活禽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全区无野生动物销售。

(5)市场开办者要指定1名领导为集贸市场食品卫生责任人,并配备专职食品卫生管理员,对进入集贸市场的食品和农贸市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卫生检查。

(6)市场开办者应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制度包括:对进场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和经营条件审查制度;对进场食品的检查和防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场管理制度;日常食品卫生检查制度;食品卫生违规处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

(7)市场开办者应配备农药快速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能够开展经常性的检测工作。

(8)进场经营者必须按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采购食品应索取生产者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产品检验合格证或检验结果报告单;经营定型包装食品的,所销售的食品包装、标识应当真实,符合食品标签、标识的卫生要求;经营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许可批准文件(复印件)。

(9)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采购索证、进货检查验收、台帐、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及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10)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五病”调离率100%;各类公共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落实,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11)在农贸市场进行食品现场生产、加工的(包括半成品加工和直接入口食品的加工),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有固定的地点并具备可封闭的独立场所;场所的大小应满足相应食品加工经营所要求的洗涤、冷藏、消毒、加工、存放和销售所需要的面积;具备食品加工、经营所要求的给排水设

施和洗涤、加工、冷藏和防蝇、防虫设施;加工工具及视频容器清洁卫生,食品容器存放应当设置台架,不得着地放置;从业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上岗,保持个人卫生。

(12)各市场要认真做好宣传活动场内要有宣传栏、制作相应标语、导购指示牌、各种制度规定要上墙。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

明确文明行业创建要求,召开工作动员大会,提出下阶段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对创建文明行业进行思想务实,统一认识,并与各股室签订创建文明行业目标责任书,形成积极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1年)

组织开展宣传培训,精心设计载体,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召开创建现场会、推进会,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推出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平时检查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改;根据具体情况,召开专题研讨会。

(三)考评总结阶段(2012年)

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强化社会舆论宣传,取得社会认可;汇总、自查、互查和考查平时成绩;针对存在不足进行整改;组织力量完成创建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筹备创建评估会议,迎接我区文明办对文明行业的创建评比。

五、主要措施

(一)明确责任。进一步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将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把创建工作目标措施细化到岗、落实到人,确保创建工作目标措施落到实处。

(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目标,狠抓落实,以巩固成果,提升质量为重点,创优良作风、优质服务;优美环境的文明行业,切实做好市场创建精神文明单位。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创建工作。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单位年度工作考核、奖惩的重要内容,确保目标到位就、责任到位、奖惩到位、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洛江区农贸市场管理组

篇3:秀山县农药械市场调查与分析

1 秀山县农药械市场总体状况

1.1 秀山县农业生产概况

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腹地, 幅员面积2449.2 km2, 海拔高差245~1631 m, 耕地面积3.23万hm2, 其中田2.03万hm2, 土1.20万hm2。年平均气温16.5℃, 无霜期290 d, 常年平均降雨量1336 mm, 日照平均1164.3 h。总体地貌, 平坝约占28%, 丘陵约占29%, 山地约占43%。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化的生态条件及管理水平、复杂的立体气候, 导致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种类多、发生为害期长。

秀山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0万hm2, 病虫发生面积10.0万hm2次以上;玉米种植面积1.3万hm2, 病虫发生面积1.7万hm2次以上;油菜种植面积1.7万hm2, 病虫发生面积1.7万hm2次以上;蔬菜种植面积1.0万hm2, 病虫发生面积1.3万hm2次以上, 柑橘种植面积0.7万hm2, 病虫发生面积1.3万hm2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0.7万hm2, 病虫发生面积0.7万hm2以上;金银花种植面积2.0万hm2, 病虫发生面积2.7万hm2以上;常年农田草害4.0万hm2以上。秀山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常年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均在23.3万hm2以上。

1.2 农药械市场总体规模较大

秀山县农药械市场较大, 在周边县 (市) 优势明显。全县27个街道 (镇、乡) 均有农业生产, 农业是秀山县的基础性产业。常年农药销售数量150 t以上, 农药械年销售额600~700万元, 农药主要用于水稻病虫、蔬菜病虫、水果病虫及农田杂草等的防治。药械以常规手动喷雾器为主, 秀山县拥有手动喷雾器4万余台。近10年来, 秀山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植保统防统治专业组织, 机动喷雾器拥有量500余台。除满足秀山县市场需求外, 秀山县农药械辐射周边县部分乡镇, 主要有贵州省沿河县, 松桃县甘龙镇, 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麻旺镇、李溪镇等方向, 约占总销售量的20%~30%。

1.3 农药械市场供货渠道及供应商多样化

秀山农药械主要供货渠道大致为重庆方向占50%, 湖南怀化、吉首方向占30%, 全国各厂家直销20%。随着全国物流市场的发展, 以及农药械生产厂家经营方针的变化, 农药械供货渠道进一步多样化。近年来, 秀山县农药主要批发经销商有6家, 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 零售商遍布各乡镇, 在秀山县农业执法大队登记办证的约有200余家。近年来, 各乡镇村、组小型农药械零售商增加较快, 全县零售商达500余家。近年来, 秀山县农药货源充足, 能保证当年供应, 库存量一般50 t左右。

2 秀山县2012年农药械市场情况

2.1 价格走势

2012年, 秀山县农药械价格基本稳定, 总体上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与上年相当, 除草剂年初价格下降, 特别是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商品名农达) , 从上年批发价450元/件, 下降为330元/件, 带动了国内草甘膦类似品种价格纷纷下跌。但8月中旬后除草剂价格普遍上涨, 特别是草甘膦上涨幅度达30%以上。2012年下半年, 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价格基本稳定。

2.2 农药械品种

2012年, 秀山县规模以上农药械品种116种, 其中杀虫剂53种, 104种规格, 涉及78个生产企业;杀菌剂31种, 41种规格, 涉及31个生产企业;除草剂16种, 25种规格, 涉及23个生产企业;植物生长调节剂13种, 14种规格, 涉及11个生产企业;杀鼠剂3种, 3种规格, 涉及3个生产企业。手动喷雾器比较杂乱, 生产企业众多, 农贸市场也有销售。机动喷雾器多为华盛泰山牌, 占80%以上。

2.3 农药械销售数量

2 0 1 2年, 秀山县杀虫剂销售量为1 0 1 4 6 3 k g, 杀菌剂9594 kg、除草剂44244 kg, 植物生长调节剂4488 kg, 杀鼠剂340 kg。农药总计160129 kg, 手动喷雾器2200台, 机动喷雾器100台。

3 秀山县农药械市场的变化趋势

3.1 农药规模销售量增大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 秀山县粮油、果树、蔬菜、金银花大户增长较快。2012年, 大户数量100余户。大户一般是统一购买农药械, 统一施药, 带动农药规模销售量增大。

3.2 农田除草剂使用量增加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村普遍缺乏劳力, 田间耕作管理较为粗放, 直接导致除草剂使用量快速增加。另外, 随着科技进步, 稻田、玉米地、花生地、大豆地等新型高效除草剂不断问世, 防治效果增加, 直接减轻劳动强度, 减少劳力投入, 也刺激除草剂数量大幅增加。

3.3 专业化防治面积增加

近年来, 秀山县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不断增加, 防治面积逐年加大。2012年,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到58家, 统防统治面积0.40万hm2, 农民合作组织、大户及各级机防队统防统治0.67万hm2, 全县机防面积达3.33万hm2。专业化防治在提高防效的同时, 也带动了农药品种升级换代。

3.4 农药械品种升级加快

近年来, 秀山县粮油、蔬菜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农民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 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 直接影响农药品种选择及施用次数, 优质高效农药械品种比例逐年增加。另外, 随着农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用药水平不断提升和减量用药技术推广, 优质高效农药械数量增加。例如拜耳、先正达等公司的进口药剂使用量增加、优质高效叶面肥用量增加。

4 秀山县农药械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4.1 用药不对路, 盲目施用

不少农民防治心切, 不根据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盲目施药, 既浪费农药, 又污染环境, 还对作物不安全;不了解农药成分功能, 随意混用, 造成用量加大且效果不好;发现效果好的农药, 就长期单一使用, 造成抗药性快速上升。

4.2 施药方法单调, 用量不当

据调查, 农民施用农药采用常量喷雾的占75%, 用超低容量喷雾的仅占10%;只有50%的农民能根据防治对象、药剂特点、作物生育期等条件, 合理选用灌根、涂抹、撒施、浸种、拌种、毒土等方法;配兑农药时, 用量具的只占20%, 随意倒的占30%, 用瓶盖量的占50%, 用量常偏高1倍以上。

4.3 防治时期不准, 安全意识差

大多数农民对防治适期确定困难, 部分农民凭经验防治, 基本不懂防和治的关系, 经常是“不见病虫不施药”, “别人防治我防治”, 3~5 d施1次“放心药”。不注意安全间隔期和环境安全, 随意清洗喷药器械, 乱丢空瓶, 跑冒滴漏情况时有发生。

4.4 商家各自为战, 缺少品牌效应

秀山县农药批发商较多, 规模以上经销商有6家, 彼此间缺乏协作与衔接, 各自为战, 推广主要产品各不相同, 同类品种则相互杀价, 导致总体利润较低, 受利益驱动, 导致推广药剂“多、杂、乱”。在主导农药品种上, 自行代理自行推销, 销售渠道和模式五花八门, 具体到每个品种的数量均有限, 不利于形成品牌效应。

4.5 药剂品种繁多, 缺少示范推广

供货渠道多, 上级商家提供药剂繁多, 县级无质量鉴别能力, 质量难以保证。零售商太多, 市场难以控制, 假冒伪劣品种打击难度大, 农业执法范围无力延伸到村组。市场上农药品种繁多, 导致假冒伪劣产品不同程度存在, 农药监管难度增大, 部分零售商及农民缺乏识别能力, 容易上当受骗。

4.6 农业执法效果差, 缺乏部门联动

秀山县机构调整后, 农业执法部门单独设立, 植保部门不再负责农药监管, 农业执法人员缺乏农药方面的专业知识, 导致农药纠纷和相关案件处理, 执法队经常性不能独立完成, 执法效果差。秀山县农业执法重点在县级批发商, 对乡镇及以下控制不力, 加之人员有限, 市场检查频率偏低。农药械市场管理, 涉及农业、工商、公安、环保等部门, 各部门间缺乏联动, 市场专项整治难度大。

5 对策与措施

5.1 组建合作协会抱团创市场

各经销商之间, 应彼此协作, 互通信息, 以协作会 (协调会) 形式, 商定主要推广的品种, 相同品种统一购货、统一定价, 合力推广低毒、低残留、高效药剂, 以品牌产品占领市场。

5.2 加大新型药剂示范推广力度

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时期, 由县植保站统一布局, 开展联合试验示范。避免各商家各唱各调及重复试验, 提高试验示范数据可靠性、准确性。特别是新型农药械推广前, 必须经过本地试验、示范、小范围推广, 再大面积推广, 减少由于农药不对路、方法不当等原因引发的纠纷。

5.3 提高农业执法的力度和效果

每年由市、县植保部门推荐使用药剂品种, 县级批发商各自联系信誉良好、品种质量好的大型厂家 (公司) , 直接进货。农业执法部门应增加人员, 补充农药械方面专业人才, 增添设备, 加大市场整顿力度, 增加市场监管频率, 加大农药案件处罚力度, 坚决取缔无证经营, 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同时, 大力开展知识培训, 提高经营人员业务素质, 提高全县总体用药水平。

5.4 开展大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必然要求, 是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各级植保部门的重点工作。专业化统防统治具有省工省时、方便及时、节本高效、普及技术、保护农民身体健康、减轻环境污染等突出优势, 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 有效地缓解了病虫防治难、防效差的问题, 特别是在重大病虫应急防控中,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秀山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逐年增加, 以粮油、蔬菜、水果等基地为载体、以农民合作组织及生产大户为重点, 以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为抓手, 开展大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 “以片带面”, 辐射推广, 提高了秀山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水平。

篇4:从“马路市场”到“绿色农港”

作为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公司,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其中之一,他们将在武汉打造农产品高端批发市场品牌——海吉星。显然,他们看中的是武汉作为“大流通中心”的潜力以及湖北省的资源优势。

海吉星抛来橄榄枝固然是好事,但引发的思考是:武汉现在的市场流通现状如何?何以仍无法形成大流通局面?武汉必须思量更为清晰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之路。

从深圳到武汉

今年5月,由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80亿元、投资建设占地4200亩、打造以农产品交易为核心的国际一流的流通集散地——海吉星·国际绿色农港(以下简称武汉海吉星),在武汉市江夏区举行奠基仪式。这里欲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现代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真巧,原来海吉星也来武汉了,哈哈。”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张军有点兴奋。海吉星可是他之前在深圳时每天必去的地方。

出生于湖北襄阳的张军,毕业以后南下深圳,一头扎进饮料行业。“那个时候就想去闯闯,武汉虽然不错,但感觉还是不够开放,过于本土化。”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家国内知名饮料厂商的销售经理。

今年上半年,他安排好工作交接,背上行李,跳上深圳开往武汉的高铁。

“嘿,方便多了,武汉交通真是不错,到国内哪里差不多都是1000公里左右,不到5个小时车程。”到达武汉高铁站,他拿起手机,对着高铁站的站牌咔嚓一下,随即,便共享到微信朋友圈,上面标注“武汉,我回来了”。

站在武汉高铁站,张军兴奋又惆怅。

作为厂家,他已经习惯了每天直接穿梭于深圳各大市场与几个重要客户谈生意,目标明确且还能保证销售业绩。

“基本每天都要往各大市场跑一趟,聊聊天,联络下感情。”张军认为,尽管武汉相较当初已经有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但各项配套措施仍然不那么完善,尤其在自己的老本行——食品流通方面。

在他眼里,武汉现在的农批市场与几年前的深圳非常相似。“海吉星就是当时深圳布吉农批的升级版,现在的武汉和当时深圳布吉市场的情况很像。”

曾经的布吉

张军所说的布吉农批,三年以前还是深圳最大的农批市场。经历了从布吉到海吉星的整体迁移,张军对两者的情况再熟悉不过。

作为当时深圳最大的农批市场,布吉农批经营时间长达十几年,对外有一定口碑,所以吸引了很多商家在此扎根,形成了健全的产品链。

此外,这里产品、商户集中,销量大,自身渠道也多,向来是各厂商必争之地。厂商也会给予足够多的优惠和政策,所以产品进货价低于其他同类商家。

为了便于和市场打交道,张军甚至把房子都租在布吉农批旁边。

“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客户建立好关系,因为我们主要是做批发生意,客户源稳定了,基本上每个月的销售业绩也就比较稳定了。”张军说。

不过,想起布吉,张军的回忆却夹杂着一股汗咸味儿。“甭提了,那个堵啊。”

布吉农批,处于罗湖区和龙岗区布吉镇交界,周边交通连接各个主干道。这里有着强力的销售网,零售销售可以覆盖深圳罗湖区、福田区、龙岗区。

布吉农批接近市区,但道路较窄,出口相对较少。随着货流量越来越大,布吉市场的问题开始暴露,其优势也逐渐被“堵塞,缺少管理,硬件老,长年积水堵车”所掩盖,缺少规划的布吉农批开始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有时候到晚上12点还在堵车,每次经过,气味都非常难闻。”张军回忆说。

2011年9月29日,深圳平湖海吉星正式启用,随后冻品以及水果交易区也陆续投入运营,布吉的商户开始陆续向海吉星转移。

现在,深圳平湖海吉星已经汇集了2000多家经销商和世界各地的8000多种农产品,其中名、优、特、新农产品达800多个,目前经营的蔬菜、水果、冻品、干货分别占深圳市民消费量的85%、90%、90%和60%以上,满足了深港两地居民的菜篮子所需,也辐射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全国。

“我们想要把深圳平湖海吉星打造成总部的旗舰店,虽然规模上不能算是最大,但是各项配套应该算是做得最齐全的。”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种宝帅说。

现在武汉也有海吉星了。不过,在张军眼里,武汉现在的市场就像当年深圳还未建好海吉星之前,缺少升级配套设施,市场流通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流通困局

湖北省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粮食、棉花、油料、生猪、淡水鱼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一直占据全国前列。

作为中国淡水鱼生产第一省,湖北主要养殖品种有淡水鱼、龟、鳖、虾、蟹等,水域面积2000万亩,养殖水面近900万亩。此外,茶叶、油料以及水果上,湖北优势也非常明显。

“湖北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武汉本应发挥更大的流通作用,无理由在全国性农产品集散中心上缺位。”张军说。

但目前武汉农产品市场仍未形成南北大流通的商业格局,农产品领域也无法实现武汉“大流通”战略。

现在武汉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和四季美农产品批发市场。前者占地1109亩,于2004年投入运营,经过分期不断的开发、投入、建设,现已形成蔬菜、水产、海鲜、粮油、果品、干调等交易区域,年交易总量20亿公斤,销售总额120亿元,现在武汉及周边地区近70%的蔬菜等农产品的供给都依托于此。

后者则由香港大德集团投资兴建,占地5000亩,地理位置也非常不错,到武汉市中心仅15分钟,3分钟快速链接武汉三环,进而可直通京珠高速、沪蓉高速。

现在,白沙洲大市场经营品种主要为蔬菜、水产、粮油、干调和冻品等,辐射区域多集中在武汉东南片区及部分周边省外市场。而四季美市场则以武汉西北片地区的蔬菜、副食等农产品为主,另有500亩的水产、冻品供应点还在建设中。

nlc202309041227

此外,武汉还有占地面积30亩至150亩不等的华南、沙湖等各大果批及海鲜市场。

也就是说,武汉农产品交易市场并不少。不过业界却普遍认为,尽管如此,武汉农产品市场的交易规模以及辐射范围并不理想。

警惕同质化

此前有专家分析,武汉农批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大部分农贸市场仍然处于基础阶段,承担农产品集散功能的能力不够,在交易方式及结算手段上也较为传统。

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孙剑看来,现在武汉的批发市场同质性太强,问题不在于批发市场的多少,而在于其管理和交易方式。

“目前武汉农产品市场流通的辐射范围有限,武汉主要起到中转加销地市场的作用。正是因为规模小,也导致市场并不具有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失去信号作用。”孙剑说。

也是因为农产品交易的规模小,无法形成大的交易量,导致一方面商户经营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物价难以平抑,从业者也难以长远发展。再加上市场分散等特点,整体无法逐步实施有效的食品“准入”、“准出”及安全性可追溯管控体系。此外,许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还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城市整体布局失调。

如此一来,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流通效率低下,从业者经营环境稳定性和优质性亦得不到保障。

根据武汉海吉星项目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调研的500多家商户中,有超过30%的商户认为市场现存的最大问题是交通瓶颈,其中21%认为主要为外部交通问题,剩下11%则认为是内部交通问题;20%的商户则表示市场卫生环境较差;12%的商户认为租金占比过高;另有13%和8%的商户分别认为物业管理有问题以及生意惨淡等;剩下15%的客户意见认为市场多、小、杂,导致交易量萎缩、品质下降。

此前四季美市场的定位是“发展成为全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物流设施最完备的农贸产业大航母”,但现在看来,最初的功能定位还远未达到,缘何仍离目标有较大差距呢?

在孙剑看来,物流园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市场的管理问题,要看做市场的人是不是真正在做市场。

孙剑认为,现在做流通市场的有很多,带有各种不同的目的,比如很多地方做农贸市场,最后却演变为变相圈地。“即便是物流园建立起来,若仍只是各自为政,流通依然做不起来,仍然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说到底,这需要政府力量的参与和协调,整合资源,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是否真的可行也还需要专家进一步的论证。”孙剑表示,现在是需要大家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而不是各自为政。

受市场搬迁、城区城建等因素影响,武汉农批市场行情连年下滑。“武汉果批市场从过去‘马路市场’到现在的‘大棚市场’,均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经验,‘脏、乱、差’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产业链并未得到提升。” 从事果批近20年的江南水果批发行老板敏以祥说。

“过去武汉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南果北调、北果南调’的集散中心,不去果品的原产地,就能拿到全国最优质的货源。” 他表示,近年来市场开始走下坡路,辐射范围越来越小。

不过,作为本土成长的农贸批发市场,白沙洲和四季美依然是武汉农产品流通的主角。海吉星的进入对于市场冲击与竞争不可避免,双赢还是两败?

在业界看来,关键是寻找差异化之路,合作共赢。

“其实差异化发展完全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后来者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起来,这就迫使农产品流通行业升级换代。” 白沙洲大市场负责人郑荣秀说。

张军认为,现在海吉星和当地市场的关系很像当时深圳的布吉农批和海吉星,部分商户搬迁势在必行。

重新定位农批市场

作为全国性的农产品公司,海吉星布局武汉,无疑是看中了武汉流通中心的潜力。在海吉星的全国战略上,武汉一开始便以一枚重要棋子的角色出现。

“武汉是总部作为在全国布局的一个重要节点。”种宝帅介绍,海吉星总部——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以投资、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业务,目前也是行业内最具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经营企业。

在海吉星总部的期望里,武汉海吉星完全可以承担武汉城市圈周围的农产品供应,以及全国范围内农产品的流通和转运。

根据武汉海吉星规划,项目总体定位为“海吉星·国际绿色农港”,以“绿色、引领、安全、舒适、生态、高效”为理念,以大宗农产品绿色交易为核心,有机整合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农业旅游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实施全产业链综合开发,整体项目建设内容主要由“农易港、农服港、农科港、农乐港、农商港、农居港”六大板块构成,共分为四个阶段开发建设。

例如,农易港是以绿色农产品交易、进口农产品交易为项目经营两大特色,围绕现代化的交易市场、和谐办公、高效环保,打造华中区域经营品类最齐全、流通量最大的一站式农产品采购平台,其中包括:首期开发的海鲜、水果、蔬菜、水产、冻品、肉品、家禽、粮油、干调、副食、农资等10多个交易区等。

农服港则准备以物流、电子信息系统、第三方食品质量检测、电子化结算等先进完善的配套满足农产品市场需要,包括第三方检测中心、农品会展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

农科港也是公司初期重点打造的板块之一。武汉海吉星公司市场拓展部经理曹小舟介绍,农科港是基于农产品交易这一核心业务基础,满足延伸的农业及农产品企业总部办公、科技研发、试验检测、创新孵化等内容,通过农业与科技地产开发结合,最终实现农企总部集聚、农品研发、农技推广、技术孵化的目标,包括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成果推广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农企总部中心等。

此外,公司拟定与武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华中农业大学共同组建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于进出口贸易,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打造农产品/食品检测平台。

武汉海吉星总经理王必清表示,公司建起F.Q.T农产品检测中心后,主流产品会逐步实现准入/准出/可追溯功能,让消费者放心。新经济电子结算则可以保证知道所有产品来源,没有新经济的手段,这些就无法实现。这在管控和市场的新的交易手段上可起到决定性的用义。

nlc202309041227

“传统市场不具备这些功能。相信海吉星能对武汉农批产业升级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也能引起很强的社会效应。”王必清说。

现代农业产业新城

尽管当前的武汉农批市场跟几年前的布吉有些类似,但海吉星的到来,是否就可以让武汉农批市场升级换代呢?

与以往的农贸中心不同,海吉星的规划结合了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希望可以打造成宜业宜游宜居的现代农业产业新城。

“我们在深圳平湖的建设也包括了在周边社区的配套设施,除了物流园需要的冷库、检验检疫等服务外,在建的还有物流园生活区。一般的物流园都距离市中心较远,但这些地方有很多务工人员,生活区可为他们提供租住。”在种宝帅看来,海吉星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拥有资源, 例如深圳海吉星是供港的主要渠道之一。

海吉星还拥有全国最大的物流网络。 现在,海吉星已经先后在全国21个城市投资管理了32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初步形成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华中、西北和大西南等等地区的全国性批发市场体系。

“总部主要起协调作用。”种宝帅表示,目前海吉星信息化建设还在进行中,建成以后,也将会是巨大的数据资源库。

在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一家分公司——深圳市中农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农网),它还是一家农产品专业信息服务及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已与海吉星旗下各个批发市场、国内其他重要批发市场及政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其资料显示,整个平台目前企业数据库信息量达到20万条,产品库信息量达到1.7万条,每天发布近60万字的农产品市场动态、分析预测、全国各地价格行情和及时供求信息。目前平台现有各类会员8000多个,每月流量超过10万人次,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选择个性化电子商务服务。

不过,即便如此,武汉海吉星要把规划变为现实,依旧要做大量“功课”。

“最重要的是要打造最初交易市场的平台,这是以后所有后续工作的核心,没有核心,其他都是免谈。”曹小舟强调,“现在项目刚刚开始,目前我们所有的设想都必须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调研改善以及市场开拓。”

但张军对海吉星进入武汉表示乐观:“资源的整体整合带来的效益是长远的,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价,如深圳在农批市场拿货的商超价格会比一般的店要低。既方便管理又能提高食品安全。武汉海吉星和各大城市的海吉星能形成更全面强大的销售信息网,提高产品种类等各方面优势。”

不过,正如之前布吉商户向平湖海吉星的转入一样,相对也会损失一些因为地位位置等优势积累的小客户,转为主要做关系客户。海吉星的进入势必会形成新一轮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洗盘,市场新建随之也会存在阵痛期。

张军认为,以前布吉农批市场人流相对多一些,这其中包括了一些小商户,现在转向平湖海吉星市场则主要做自身关系客户的统一配送,人流下降了很多。这些问题或将也是武汉海吉星初期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看现在深圳平湖市场,随着商户的增多,规模才会逐渐形成。时间久了,有了商户的支持,物流园的客户群体就会越来越多,人气也会越来越旺。”张军说。

相关链接:

F.Q.T农产品检测中心

F.Q.T农产品检测中心是2011年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和深圳农产品公司共同联合发起成立的。F.Q.T取自Food Quality Testing的三个英文首字母,是我国首个致力于农产品行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首个F.Q.T中心实验室入驻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这一食品关键流通节点,为生产基地、批发商、采购商、加工配送商和农产品企业提供检测、咨询、培训等一站式的全面食品质量安全解决方案。 F.Q.T依据ISO/IEC17025国际实验室通用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及计量认证CMA资质,具备为社会出具检测数据的资格。(支点杂志2013年8月刊)

篇5:农水林调研报告

随着我镇县城建设的规模逐步扩大,绿化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建成后的市民休闲广场、河滨公园、城市面山、石漠化治理区域和县城内公共绿地如何保持常绿常新,更好地为市民群众服务,已经成为我镇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我支部针对我镇绿化管理工作,尤其是我镇本级负责的绿地管养维护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主要情况与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镇城市绿化管理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可持续发展,党委、政府提出了全力“打造绿色仁德、创建园林县城”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园林绿化工作,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共新增绿地679.46公顷,至2008年底,我镇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 377.4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36公顷,绿地率达29 %,绿化覆盖率达33.5%,城区人均公共绿地12.3平方米。预计今年再新增绿地150公顷。为今年我镇成功创建优美乡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绿化管理工作的权限来看,目前,全县县城区域内KK对绿化管理工作十分重视。镇政府在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把城市绿化管理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予以高度重视,成立专职部门,切实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巩固绿化成果,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全面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着重在法制建设、长效管理、监管能力、养护经费、绿色资源保护等方面,创新思路,落实措施,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创造优美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让广大市民共享绿化成果。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镇政府以及相 1

关部门对城市绿化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视的,相关部门提出的各项要求,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努力加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绿化管养的责任得到细化落实。首先,工作实体实行重心下移、以社区为主、村委的城市管理新体制,改革县镇两级绿化管养体制,实行城市绿化镇、社区(村委)两级管理,强化社区(村委)管理职能,合理界定镇、社区(村委)两级绿化管养范围,强化以社区(村委)为主,属地管理。镇级绿化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养护管理的重要绿化景观路、重点广场、河滨公园等绿地,其余绿地不论权属均由所辖社区(村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养护管理,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主体、落实到人。增加管养巡查人员,落实了经费,管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同时,继续推广道路绿化保洁一体化改革,累计有30条街道由城管环卫部门统一监管、督促,社区统一清扫保洁。

(二)是规范管理养护,法制建设有了新进展。应加强我镇城市绿化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该规范性文件对城乡绿化规划和绿线制度的执行、绿化补偿机制的建立、城市绿化管理职责的分工等问题都将作具体要求。特别是明确落实保护优先的政策规定,强化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绿化规划的管理和绿色资源的保护责任,进一步完善绿化补偿机制。同时,加快制订完善园林绿化管理配套性的规章制度,年内应出台《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管理的相关规定》、《城市行道树规划、建设、养护暂行规定》、《园林绿化工程管养交接的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绿化管养经费逐步提高。今年,政府的城市维护费增加了对绿化的投入,城市维护费各社区(村委)也加大了绿化管养经费的投入。

(四)是推进市场运作,绿化管养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镇管绿化实行招标管养的基础上,四个社区市场化运作的管养绿地达到70%以上,资金节约率达10%左右。同时,加大了管养考核力度,镇绿化站对社区监管绿地管理情况进行日巡查,周小结,月考核,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向党委每月上报考核结果;镇党委根据上报情况及时安排部署,查缺补漏,使管养工作正规化运作,正常管理,同时也培育一批素质高、管理优、实力强的专业养护队伍。

(五)是加强宣传发动,全社会爱绿护绿的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发动市民认养树木绿地、同时,在公园、社区广泛发起“做文明游客、建文明家园”活动,大力倡导文明行为,市民的文明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我镇绿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突出矛盾:

虽然这几年我镇的城市绿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绿化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全面覆盖绿化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还未出台,这与绿化事业迅速发展的形势要求不尽适应;另一方面,“绿线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对绿色资源保护缺乏刚性措施,绿化补偿政策尚未形成共识。二是一些城市建设项目与实施绿化规划衔接不够,与绿色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造成了对现有绿化特别是道路绿化的损害。三是绿化管养尚未做到全覆盖,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部分老

住宅小区存在管理盲区或死角;县城区内面广量大的农村自然村的绿化管养仍处于原始状态;街道的绿化养护经费尤为不足,主城区外围道路、河道绿化的养护经费筹集机制没有建立。四是公共绿地监管能力仍显不足,绿化监管能力,如人员队伍、监管装备落后,致使占绿损绿毁绿现象和公共绿地设施偷盗、破坏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给绿化管养的长效管理造成较大压力,提升城市绿化管理的整体水平任重而道远。

三、对今后我镇加强和创新城市绿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县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我镇创建优美乡镇工作的推进,人民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塑造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仁德的要求日趋强烈,城市绿化管理必将面临更为艰巨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具有紧迫而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创新思路,把加强城市绿化管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近两年高强度的投入、高密度的建设,我镇绿化面积迅猛增加,绿化管养的问题和矛盾也随之显现且日趋突出。对此,在继续加快推进绿化建设的同时,要对绿化管养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要加快形成建管并重的工作思路,在绿化管理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和人力,确保绿色资源得到保护、绿色成果不被破坏、绿色环境更加优美。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加强城市绿化管理的有效方案,从体制、项目、资金、人员等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真正实现城市绿化的长效化管理。

(二)要适度标准,注重绿化建设与管理的节约。当前,我镇绿化管理中所暴露出来的高成本维护问题,主要体现在规模大、面积广等因素,导致

了管理成本的居高不下。为此建议,在规划建设新的11个绿地公园过程中,要确立节约化建设、节约型绿化的理念意识,切实根据绿地所处环境、市民需求和社会文明程度,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档次。要按照“适地适树,生态优先”的原则,多注重生态效益,多考虑乡土树种,多采用简单实惠、经久耐用的设施装备。要加强绿地的节能建设,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合理采用太阳能、调整改进绿地内的照明系统、灌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引水系统等措施,建设一批节水、节能型绿地。

(三)要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扩大财政绿化管养经费的覆盖面。近年来,我镇绿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县城区和新建街道,还应加大外围道路、河道以及自然村的投入,但绿化建设对于社区、村组织来说,不仅要承担建设费用,还要负担管养成本。对此,我们建议,一是合理各级政府和社区(村委)之间的负担,积极推进绿环管养经费的预算化、制度化,逐步提高绿化管养经费的比重和份额,镇财政对社区、村委会要完善以奖代补的政策,调动社区、村委和自然村的绿化管养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进绿化管养的市场化运作,减少自管自养,积极扩大市场化运作的管养比例,努力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管养成本。三是按照“谁损害、谁恢复,谁影响、谁补偿”的原则,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和完善绿化补偿机制。

(四)是要强化法制,加快出台综合性的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抓紧划定“城市绿线”,严格实施“绿线管理制度”;加大绿化管理执法力度,公正执法,严肃查处占绿损绿毁绿和偷窃、破坏公共绿地设施的违法违规行为,以维护绿化管理的良好秩序。

(五)是要健全机构,进一步加强绿化管养的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建议,适应重心下移的分级管理体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绿化监管能力建设,从队伍、装备、设施诸多方面进行必要提升,以满足全天候、开放式绿化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市民休闲广场、河滨公园绿地面广量大的现实状况,研究和制定加强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有序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园林绿化的基础工作和科技工作,推进城市绿化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六)是要加强宣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氛围。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植绿护绿爱绿活动,营造“人人爱林、人人种树、人人护绿”的良好氛围,不断扩大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群众基础。积极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身义务植树活动,完善城市绿地认养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种植纪念林,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为家园贡献一份力,增添一片绿,共同建设绿色家园,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6:合同帮农调研报告

这些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出是省工商局积极履行合同监管职能,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合同帮农”工作服务“三农”取得积极成效》的工作报告上的批示精神及全国工商系统合同监管工作座谈会暨“合同帮农”工作现场会有关部署的具体举措,对进一步加强“合同帮农”工作,服务“三农”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省工商局要求,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一要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开展好涉农合同示范文本的宣传、推广工作,以增强涉农企业、经营者、农民的合同法律意识,提高其对使用示范文本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要指导帮扶涉农企业、经营者、农民正确签订合同,规范合同当事人诚信履约行为;三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和特色农业,制定推行具有当地特色的涉农合同文本,服务“三农”发展。

上一篇:“猫鼠游戏”阻碍中国梦下一篇:化龙镇中心小学反恐防暴自查整改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