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2024-05-23

浅析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精选9篇)

篇1:浅析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涞水县特教中心 王丽媛

加强国防教育,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我国《国防教育法》特别强调:“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全民国防观念,重视国防教育”。因此,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各门学科任课教师的义不容辞的义务。

我们教育的最大成效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功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爱国教育,增加爱国情感,这也是国防教育的一部分,并且结合当下学生的生活实践,国防教育更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我们不是高喊口号保家卫国,而是以真正的实际行动去为祖国的国防添砖加瓦。当我们教育出一个个知识渊博,饱含爱国热情的学子,不是对国防最好的教育吗?去年的钓鱼岛事件,国内所发生的打砸日货的行动,表面看是爱国热情的展现,而实质就是国防教育不落实,以致做出的亲者痛、仇者快的鲁莽行为了,诸如此般,皆道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大至国家的国防,小到学生的立身做人,国防教育势在必行。

一是当前中小学国防教育存在的误区

当前,中小学国防教育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中小学国防教育“无用、无为、无关论”。一些人对国防教育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为时尚早;有的认为战争离我们很远,对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大可不必,危言耸听;有的认为未来战争的特点是高科技、立体化、大纵深,靠的是武器上的抗衡取胜,中小学生爱莫能助,鞭长莫及。

二是中小学国防教育方式松散化。

零散、随意、应付倾向严重,没有规范、科学、系统的教材;部分学校以为增强学生“吃苦精神”和“组织纪律观念”就是国防教育,工作方式是“课内主题报告、课外组织军训”,与学生综合素质关联的国防观念、国防意志、国防道德、国防志向等教育比较缺乏。

三是缺乏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目

前不少中小学校都未开设专门的国防教育课,也没有专任国防教育教师,大多由学校政工干部、班主任、校外辅导员等人员兼任。以我县为例,全县中小学校现有教职工中有一定国防知识基础的教职工估计还不到总人数的1%,国防教育师资力量十分缺乏,更缺乏一种能够促使科任教师自觉抓好国防教育的有效手段,没有做到书本知识与国防知识相结合、学科教学与国防教育同步实施。四是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存在着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职责不明确、活动不经常等问题。部分学校将国防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点缀”,甚至当成“软指标”“虚任务”,存在“两张皮”现象,使国防教育在学校处于“提起来重要,搞起来次要,工作起来不要”的状态。因此,必须转变中小学国防教育零散、随意、应急等临时性应付的方式,加强系统性、经常性、规范性建设。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这是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必然:

一、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谁要在国防后备力量上做到未雨绸蓼,那么谁就具备了战略决胜的主动权。

从古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反击,到西汉对匈奴的战争,这些都是很好的例证。加强国防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相反,就如法兰西共和国一样,普法战争后,他们念念不忘复仇,不断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不断强化国防和国防观念在民众心中的地位,结果在一战爆发后,不仅挡住了德国的进攻,而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在凡尔赛条约签定后,放松国防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加上国防策略的失误,认为天下太平,敌人已不存在了,于是,歌舞升平,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结果在1941年德国的闪击战面前法兰西共和国张惶失措,不堪一击,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兰西陆军被一直在厉兵秣马的德国军队所消灭,从而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蒙受了不应有的耻辱的失败,教训是何等的深刻啊!重视国防则国存国安,轻视国防则国危国亡,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呼声。

二、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环境来看,迫切需要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我国周边国家的政局不是很稳定,从东南亚到南亚以至中亚,它们国内的矛盾有时往往会上升为国家矛盾,到那时,它们的领导人为了摆脱危机,会不择手段的解决问题,甚至会铤而走险进行武力扩张!还有象日本一类的国家,随着经济强国的建立和自己实力的增长,它们不甘心在国际无舞台上当配角,它们会想方设法的进行各种方式的挑衅和扩张(包括武力)。再加上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我国是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资本主义阵营一直对我们虎视耽耽,它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对我国进行颠覆活动。

我国正处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在经济上,我国存在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和经济成分,这就决定了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利益差别。因此,一些城乡役龄青年有时不能自觉自愿地为国防建设尽应尽的义务。在政治上,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但这种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一些人还缺乏为国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和应有的责任感,我国保证国防建设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一些人还不习惯于按照法制的规定履行包括国防在内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占主导地位,但一些人的封建意识、小生产意识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一些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和缺乏民族自尊自信,甚至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也会对国防意识产生着消极影响。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政策的推行,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也将导致一些人丧失应有的警觉性。缺乏应有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人国家利益淡化,战备观念不强,缺乏保密意识,有的甚至不惜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因此,结合新特点,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加强中小学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国民爱国主义精神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国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知识的全民性教育,启发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各项国防义务。国防教育实际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学校,国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深刻的国家认同感,强烈的国家自尊心,积极的国家自豪感,自觉的爱国义务感,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它的本质就在于对国家利益的深刻关注。离开了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爱国主义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国防意识所反映的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新时期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的紧迫任务,就是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只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才能使人们不致因和平环境而丧失应有的警觉,才能引导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服从国家的安全需要,积极投身于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活动。

现代的国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从最高领导人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然一切皆归结到人的素质,没有扎实的国防教育,再现代化的装备也只是摆设。伊拉克战争就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萨达姆的金钱包装的现代化部队,在极短的时间就土崩瓦解,全世界一片哗然,这其中除了多国部队的周密部署,更与萨达姆的军队自身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培养合格的人才,尤其是合格的国防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所以学校的国防教育更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如何做好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有以下的一些看法:

一、思想认识要深化。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公民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在我国,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教育家和军事家,都很重视国防建设,重视对人民的尚武卫国的思想教育,并把它视为立国安邦之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明耻教战”“教戒为先”“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等就是其光辉国防思想的结晶。因此,加强国防教育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防教育,实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适应国家安全形势为前提而进行的生动实践的国民思想教育活动。其基本功能是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强化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培养公民为国家安全和发展而献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而其中,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当今世界,虽然国家制度、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各有不同,但把爱国主义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却是各国国防教育通行的“价值原则”。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它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接班人,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 途。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责任感把这项事业抓紧抓实抓好。

二、教育内容要优化。国防知识是一个包容了从天文到地理,从内政到外交,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十分广泛。目前,我县中小学国防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因此,要在规范内容上下功夫。要把握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始终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坚持把提高学生爱国主义觉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阶段:以国防常识教育为主,重点是爱党、爱国、爱军的“三热爱”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军尚武情操。知道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历史功勋,会讲一些革命先烈和少年英雄的故事;了解祖国的疆域及周边国家,了解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史。通过教育,使幼小的心灵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奠定为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思想基础。初中阶段:以国防知识教育为主,重点是国防精神、国防历史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懂得国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学习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等国防地理知识;熟悉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多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中外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学习军人仪表、作风,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学习“三防”知识,结合军事夏(秋)令营、少年军校等活动体验军营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理解人民军队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认识到保卫和平、保卫祖国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进一步增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勇于为国家利益牺牲奉献的观念。高中阶段:以国防理论传授和军事实践为主,重点是国防战备、国防法制和国防科技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进行基本国防理论教育,初步掌握国防构成、国防建设方面的知识;学习《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等有关国防法规,使学生明确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学习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国防领导体制等,了解当前的国防军事形势、现代军事科学和武器装备发展状况。学习投掷、攀登、越野、制作航(船)模等军体活动的技能,进行阅兵式、分列式、射击、战地救护等方面的军事训练;通过教育,缩短学生与后备军人之间的差距,引导广大青年从朴素感情的自发状态向精忠报国的自觉行为转变,立志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作贡献。

三、教育形式要多元化。学校国防教育要贯彻长期、有效、稳定的方针,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进行。一是课堂教育。即结合学科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要抓住各学科教育内容与国防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方面的教育素材。在历史、地理教学中,应着重讲清旧中国有兵无防、任人宰割的屈辱史和广大人民群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在语文、政治教学中,应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着重穿插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灌输国防精神、国防法制等基本常识;在数学、物理、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揭示这些学科知识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在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国防事业的热情。二是渗透教育。即把国防教育寓于学校各项课外活动之中,有意识地进行国防精神的渗透。要发挥少先队、学生会、共青团组织及班(组)的作用,积极开展升旗唱国歌、知识竞赛、读书读报、瞻仰烈士、春游秋游、军民共建、慰问军烈属、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利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国防意识的熏陶。三是专题教育。学校要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国防建设发展、学生自身实际,在结合学科进行教育的基础上,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适时地组织开展一些国防教育专题讨论、辩论、演讲、讲座,帮助学生系统连贯地接受国防教育,强化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四是行为教育。即以军事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接受国防教育。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军事夏令营、军训、到军营体验生活、做军事游戏、进行军事项目比赛,有条件的单位可创办少年军校、预备役军人职业学校,使学生亲身体会生活,接受军事知识,从而增强国防教育效果。五是随机教育。即结合有关节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组 织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接受国防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为阵地,利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利用“八一”、“全民国防教育日”“十一”以及革命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历史上的“国耻”日,进行国防教育宣传;利用普法、征兵等机会,进行国防、法制、兵役义务和拥军尚武观念教育,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保障机制要强化。为保证中小学国防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各单位应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国防教育机制。一是着力抓好经费、师资、教材“三落实”。要按照《兵役法》的规定,对大中小学校学生实行普遍的国防军事教育。其经费可由教育行政部门拔一点,学校自己筹一点,学生本人负担一点的方式,保障国防教育工作切实到位;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国防教育师资培训机制,以少量的专职和适当数量的兼职教师来保证开展国防教育;要统一中小学国防教育教材,着力解决大中小学校国防教育教材的科学衔接和配套问题。二是健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国防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工作网络。人武部门要主动协调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提供信息、资料、智力等支持,帮助学生搞好国防教育;宣传部门要把中小学国防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教育规划,切实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国防教育。要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对在中小学国防教育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国防教育任务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先进称号和评选资格。

五、理论研究要科学化。一是要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要重点研究大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目标、内容、课时、授课的方式、方法,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国防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关系等。二是要建设一支较强的理论研究队伍。要充分发挥包括国家机关干部、人武和专武干部、转复退伍军人、人民教师、新闻工作者以及自然学科等领域的研究者,形成职能部门、兼职部门、民间学术团体及个人多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新型研究体制,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小学国防教育理论研究队伍,鼓励他们积极总结提炼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实践经验,积极表彰他们的研究成果。综上所述,我们要必须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这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国防后备人才的需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泰才能民安,这是被历史证实的真理。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综合国力乃至民族凝聚力的较量。今天的中小学生无疑是明天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因而,在和平的条件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钢铁长城的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搞好国防,从我做起,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就是为祖国的将来增添无尽的力量。

篇2:浅析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小学生 劳动技术教育 育人作用

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正是有了劳动,才有了人类的产生;有了劳动,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有了劳动,才有了人类美好的今天;同样,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人类灿烂的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下,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劳动者努力工作,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使大多数家庭获得了良好的生活条件。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子女一辈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艰苦创业、吃尽千辛万苦的父辈们,给了子女莫大的爱,甚至爱的没有了理性的思考。于是乎,在我们的周围,不少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出现了,父母只盼着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即使他们在家中“为所欲为”,父母也心甘情愿,在两代人的呵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最简单、最轻松的劳动也与之无缘了。

去年,我曾遇见过这样一种情况:在一农村寄宿制中学校门口,一位母亲请求保安让她进入校园。保安问何事,她说:“女儿在家中自己连鞋带都没系过,都是我给系,现在在学校住宿,实在不放心,来看看”。我们也常见新闻媒体这样的报道:新生入学,校园内车水马龙、道路堵塞,几代人送子女报到,前呼后拥,办手续、扫宿舍、理床铺,一切父母代劳。开学后,衣不会洗,地不愿扫,自己照顾不好自己的大有人在。

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吗?能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吗?能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吗?能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吗?因此,学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不容忽视,应充分认识它的育人作用。

首先,劳动技术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需要。《国家2010--2020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长期以来,国际敌对势力企图颠覆我人民民主专政,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国内封建思想余毒、社会上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等仍在不断地侵蚀部分人的灵魂。而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强,免疫力差,他们很容易走上邪路。如果不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劳动意识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势必导致他们四体不勤、好逸恶劳,品行不端。这样的人,怎么能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怎么能担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呢?

其次,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期,可塑性大,在这个时候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和锻炼,可使他们从小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树立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从小养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他人同甘共苦的习惯;自觉地把“劳动作为人的第一生活需要”,而不是被迫地参加劳动。如开展“小手洗大脚”活动,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一日的辛劳;开展“割麦一日行”活动,体味“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带领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若在青少年时期忽视了劳动教育和锻炼,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就会鄙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成天躺在父母舒适的臂弯里享清福,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是社会的包袱,要么是社会的罪人。

再次,劳动技术教育是拓展脑力劳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学生从课本上所学到

广州游戏机厂家 iem的理论知识大都是抽象的。如果能在课内组织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术,课外、校外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促进学生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充分认清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我们还要注意纠正几种错误的做法:其一,要纠正部分教师认识上的一种偏见。他们认为学生在学校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抱着应试教育的固有思想不变,只盯着学生考高中、考大学。认为参加劳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只要学生成绩好,就什么都好。这种只重智育,轻视劳动技术教育、轻视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如果在教师身上不转变,怎么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怎么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其二,应纠正部分家长的错误认识,消除他们的溺爱心理。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到学校是读书的,不是来劳动的。看见自己的孩子参加劳动,心疼得不得了,还振振有词的说:“我的孩子在家里都没干过活,哪能在学校里干这样的活?”个别家长甚至主动帮自己的孩子做值日,完成劳动任务,让自己的孩子到一边去玩。更有甚者,看见自己的孩子劳动积极,竟然教训孩子:“你真笨,就不知道少干点?”我们不妨想一想,这样的家长、这样的思想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学校、家长委员会讨论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家长错误认识,取得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其三,要纠正学校中时常出现的惩罚式劳动。个别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动辄就罚他扫一个星期的教室,或者去打扫厕所„„好像这些劳动是一种耻辱,是低人一等的,干这些活,是“罪有应得”。这是与“劳动最光荣”背道而驰的,会让青少年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可怕的误解,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落实。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教育,从根本上纠正教师的错误做法。

日本中学很早就实施了著名的“无人岛教育”,学生要在无人岛上锻炼一周(不带任何食品),在劳动中求生存,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品格和能力;美国富豪洛克菲勒的亲孙子在新泽西普林斯顿擦玻璃挣钱读书。我们都应该从中受到深刻的启发!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篇3:浅析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育人作用

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正是有了劳动, 才有了人类的产生;有了劳动, 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有了劳动, 才有了人类美好的今天;同样, 也只有劳动, 才能创造出人类灿烂的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的富民政策下, 科技发展、社会进步, 劳动者努力工作, 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使大多数家庭获得了良好的生活条件。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 子女一辈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艰苦创业、吃尽千辛万苦的父辈们, 给了子女莫大的爱, 甚至爱的没有了理性的思考。于是乎, 在我们的周围, 不少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出现了, 父母只盼着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 即使他们在家中“为所欲为”, 父母也心甘情愿, 在两代人的呵护下,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连最简单、最轻松的劳动也与之无缘了。

去年, 我曾遇见过这样一种情况:在一农村寄宿制中学校门口, 一位母亲请求保安让她进入校园。保安问何事, 她说:“女儿在家中自己连鞋带都没系过, 都是我给系, 现在在学校住宿, 实在不放心, 来看看”。我们也常见新闻媒体这样的报道:新生入学, 校园内车水马龙、道路堵塞, 几代人送子女报到, 前呼后拥, 办手续、扫宿舍、理床铺, 一切父母代劳。开学后, 衣不会洗, 地不愿扫, 自己照顾不好自己的大有人在。

试想,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刻苦钻研, 努力学习吗?能感恩父母, 孝敬长辈吗?能关爱他人, 奉献社会吗?能有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吗?因此, 学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不容忽视, 应充分认识它的育人作用。

首先, 劳动技术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需要。《国家2010--2020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人做事,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开创美好未来”、“加强劳动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长期以来, 国际敌对势力企图颠覆我人民民主专政, 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国内封建思想余毒、社会上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等仍在不断地侵蚀部分人的灵魂。而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强, 免疫力差, 他们很容易走上邪路。如果不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劳动意识教育、劳动技术教育, 势必导致他们四体不勤、好逸恶劳, 品行不端。这样的人, 怎么能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怎么能担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呢?

其次,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期, 可塑性大, 在这个时候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和锻炼, 可使他们从小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 树立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从小养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与他人同甘共苦的习惯;自觉地把“劳动作为人的第一生活需要”, 而不是被迫地参加劳动。如开展“小手洗大脚”活动,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 体验父母一日的辛劳;开展“割麦一日行”活动, 体味“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带领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 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若在青少年时期忽视了劳动教育和锻炼, 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就会鄙视劳动, 轻视劳动人民, 成天躺在父母舒适的臂弯里享清福, 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是社会的包袱, 要么是社会的罪人。

再次, 劳动技术教育是拓展脑力劳动, 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学生从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大都是抽象的。如果能在课内组织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术, 课外、校外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就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 促进学生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充分认清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我们还要注意纠正几种错误的做法:

其一, 要纠正部分教师认识上的一种偏见。他们认为学生在学校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 抱着应试教育的固有思想不变, 只盯着学生考高中、考大学。认为参加劳动,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只要学生成绩好, 就什么都好。这种只重智育, 轻视劳动技术教育、轻视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如果在教师身上不转变, 怎么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怎么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其二, 应纠正部分家长的错误认识, 消除他们的溺爱心理。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到学校是读书的, 不是来劳动的。看见自己的孩子参加劳动, 心疼得不得了, 还振振有词的说:“我的孩子在家里都没干过活, 哪能在学校里干这样的活?”个别家长甚至主动帮自己的孩子做值日, 完成劳动任务, 让自己的孩子到一边去玩。更有甚者, 看见自己的孩子劳动积极, 竟然教训孩子:“你真笨, 就不知道少干点?”我们不妨想一想, 这样的家长、这样的思想教育出来的孩子, 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学校、家长委员会讨论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转变家长错误认识, 取得家长配合, 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其三, 要纠正学校中时常出现的惩罚式劳动。个别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学生, 动辄就罚他扫一个星期的教室, 或者去打扫厕所……好像这些劳动是一种耻辱, 是低人一等的, 干这些活, 是“罪有应得”。这是与“劳动最光荣”背道而驰的, 会让青少年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可怕的误解, 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落实。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教育, 从根本上纠正教师的错误做法。

篇4: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 养成教育 习惯 行为

【中图分类号】G45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146-01

一、养成教育要以榜样作引导从点滴抓起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在小学里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位学生没有尺子,她就上来跟我说了一声。我听了,就随手拿了讲台上的一把尺子递给了她,还跟她说下次要记着带。过了一会儿,她用完了,就上来还给了我,没想到她还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老师!”我听了,愣了一下,突然觉得心里很温暖。

(二)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而且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二、养成教育要表扬鼓励,激励学生的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因此,我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本学期,我们班继续开展“雏鹰争章”的活动,每位学生平时在学习、纪律、劳动、习惯等方面表现好的就能得到老师的五角星,得到十颗的话就可以到我这儿来换一个大苹果,然后贴到墙上自己的绿苹果上,一个月到了,就进行评比,比出得到苹果最多的五位学生再进行奖励,到学期结束的时候看谁的苹果贴得最多,就最红,可以跟学期的评比挂起勾来。当然,如果有学生进步特别大,或表现特别好的话,我就会直接奖励她一个大苹果,作为最高的奖励。如: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或者进步快的学生等,都获得了大苹果的奖励。这样,学生竞赛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

三、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习惯,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所以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我班有一名特别调皮的学生叫“罗海”,他很聪明,却总是时不时的犯一些小毛病,调皮捣蛋,而且总是屡教不改。因此我总是需要时刻的提醒他,教育他,要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一年多来,他身上的小毛病已经改好了不少,但有时还会出现。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在训练学生坐端正时,我说“一、二、三”刚数到“三”时,学生就会一边坐端正,一边说着“坐坐好。”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四、养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和家长配合起来,共同教育好孩子。这样,你在家长中有威信,自然也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形象,孩子也会相信你,喜欢你,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平时我总是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除了回家作业以外,其他的如收费、班级的活动等,让家长能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每当学生出现了什么特殊的情况我就及时打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如:开学初,我发现我班的刘光剑小朋友经常不完成回家作业,而且还爱说谎。于是,我就及时打电话与他父母进行联系,说明情况,让他父母在家严格监督,配合老师做好工作。经过联系沟通以后,他在父母的管教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再偷懒说谎了,回家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篇5:浅析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一、案例呈现

整个感恩活动从一个充满爱意的地方出发,让爱的火种在小萤火虫的心里生根发芽,活动策划者郝爽妈妈原创的充满爱意的诗《谢谢你,我的孩子》,将活动带入最浓情时刻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去思考,从家长和孩子的行为中,看到了一些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家长素养的参差不齐,在活动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上大巴车的时候不排队,指使孩子去抢座位,不按要求一位大人带一个小孩,随意组合乱坐,给清点人数的家长造成了麻烦;午饭吃自助餐后,不自觉收拾餐盘,随意丢弃;下午吃自助蛋糕餐时,多拿多占,不珍惜食物,吃不了就扔在地上,甚至教唆孩子偷偷往包里装;做游戏时,不能引导自己的孩子当好观众,而是在台下随意喊叫、乱跑……这些现象都体现了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行为养成习惯教育的不到位和缺失,家长只注重了对孩子的“爱”,而忽略了自己作为孩子榜样的责任和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此,应该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文明习惯养成的`支撑力量。正如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们感恩大家及时发现问题,审视问题,并及时从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教育理念和引导方式,促进此类活动能持续有效开展,增进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彼此影响,促进共同成长,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

二、加强礼仪教育的班级实践

1、制定本班“讲文明、学礼仪”亲子活动计划,在活动中找问题,勤纠正。

2、家校合力,共同编写本班《读经典,学礼仪亲子共读手册》,系统地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在诵读中,从故事、情境、事理、生活中领悟内涵,获得心灵启示与道德勇气,从而内化为自我的道德行为。

3、申报《读经典学礼仪———关于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的市级规划课题,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式,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相融合,创建经典诵读的平台,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受到经典的熏陶,得到国学的感召,在不知不觉中让国学内涵精神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小学阶段对一个人习惯、品行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教育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承担着“人”的教育的重要职责。新课标前言中这样写道: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篇6:浅析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每个孩子心中,父母永远是高大的,是最厉害的`,因此父母的态度及行为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每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几乎有70%的时间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2.2情商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在幼儿时期,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最快的,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情感方面的学习。在这个时期,幼儿的情感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而这将对他在以后的发展中产生很大持久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感情是组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如果性格暴躁、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并且对自己不满意等时,他的行为也将会出现偏差甚至走向极端,不能够坦然地去面对未来中各种各样的挑战及把握住机会,从而变得一事无成。因此,对幼儿进行情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充满自信,那么他的一生也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也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3道德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道德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文化传承之一。对受教育者“德”的要求首先必须转化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以道德教育目的去指导和规划整个道德教育工作。而在幼儿教育当中,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中心环节。但对于幼儿而言,道德教育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狭义的关于“道德”的教育,而是身体养护、社会规则、个性养成、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性教育。幼儿应该有集体观念,要教育幼儿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心,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要让他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唤起幼儿内心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有民族自豪感,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是中国人为荣。

3学前教育进行的方法

学前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一直是家长和教师关心的问题。从儿童心理方面来看,他们思想单纯,跟成人差距很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智力开发方面,我们要训练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提高幼儿记忆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以及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对于行为习惯来说,我们要尽早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告诉他们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什么是好的。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陈鹤琴著.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M].北京:金城出版社,.

篇7:浅析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在整个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治本工作,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显而易见的,如何与时俱进、群策群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以此来吸引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关注我们的工作,吸引包括我们内部干警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的有生力量支持、协助我们的工作,从而形成现代文明交通的社会大氛围,有效预防和压降交通事故,确保道路交通畅通和安全,是当前交通管理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此,我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现实意义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动员广大参与者遵守法规、维护交通安全的一项根本措施,是以交通安全为目的,以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采取各种手段和形式,对广大交通参与者进行宣传教育,借以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以及交通道德水平,使之逐渐具有现代交通意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有三大支柱。第一基础建设,第二法律法规,第三宣传教育。基础建设是道路交通管理的硬件,是构成整个交通管理事业的基石;法律法规是进行交通管理的外部机制,是交通管理顺利进行的制约方式,而宣传教育

则是交通管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是社会整体交通权益的实现方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必须有相应的社会环境与之相适应,否则就会影响管理效率,而宣传教育则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关键,是提高全民整体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各项事业正沿着高效、规范的轨道发展,而我们的交通管理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从主观上讲,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仍处于经验型、低水平的层次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极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从客观上讲,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交通需求旺盛,交通供需矛盾加大,道路安全设施不完备,平面混合交通的通行模式短期内得不到改善,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谈薄等。因此,在这样的道路交通形势下,交通宣传教育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宣传工作做好了能够有力策应和服务于中心工作,为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大环境。

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们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

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情,因而没有形成政府各相关部门齐心合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

(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单一性与受教育对象的多样化不相适应。由于一家管宣传,难免造成宣传手段的单调和死板,在多元化的宣传对象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三)交通安全教育的非强制性与交通行为的规范性不相适应,当前交通安全教育未纳入制度范畴,没有约束力,其结果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在人们的思想上只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概念,必然导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流于形式。

(四)交通安全宣传的突击性与长期性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常只能在交通整治时开展一些突击性的活动,整治后往往无暇顾及,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则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奏效,所以道路交通秩序呈现出起伏现象在所难免。

(五)还没有掌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只有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不例外,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譬如,宣传示范与宣传警示相统一的规律;重复宣传与新异宣传相统一的规律;连续宣传与阶段性宣传相统一的规律;宣传者与被宣传者互动的规律等。

三、目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

目前,宣传教育工作要围绕交通管理中心工作,服从并服务于现实。要找准宣传教育的主题,打破传统的常规模式,利用各种形式开辟一切渠道开展社会面的宣传、特殊群众的宣传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同时在宣传的模式上要有所突破,要一改过去的生硬说教,大力倡导亲近群众、善待百姓的人性化做法。

(一)社会面的宣传。

1、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即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要实现交通安全形势的良性发展,根本的是要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这是一项治本工作。做好了,可以从源头上有力支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搞了一些示范点,并取得了一定经验。但仅有点还不行,要充分发挥“盆景效应”,以点带面,全面落实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责任,使之形成“气候”、构成“网络”,这样才能产生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大效益。

2、开发网络宣传阵地。通过社会网站,开辟“网上在线”,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将交通安全宣传的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同时,利用通讯网络进行宣传,要与通信等部门积极联系,形成共识、沟通合作,将交通安全宣传的内容传递到社会各阶层,形成一种社会舆论氛围,让广大交通参与者感觉

到交通安全宣传无处不在,交通管理部门时刻在提醒注意交通安全。

3、路面宣传。路上的各类广告内容繁多,我们的公益性交通安全宣传要占有一席之地,要发挥交警的优势,在主要路口、路段都能看得到交通安全宣传的标语、横幅、大型广告等。同时要特别强调管理中的宣传,要号召每一位执勤民警,既做管理者,又当宣传员,利用查处违法、处理事故、处置事件的机会,不适时机地开展口头、应时宣传活动,有意识地借用实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二)特殊群体和专业群体的宣传。已往我们对特殊群体和专业群体的宣传比较重视,也搞了不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好活动,效果不错。今后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将宣传活动在特殊群体和专业群体中形成一种制度或者形成一种规律,定时定期搞活动,各大车主单位,各运输企业要积极组织、策划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每一次交通管理方面的改革出台后,要及时开展宣传,将必须学习掌握的新内容,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为载体,寓教于乐,避免枯燥说教,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效果一定会更好。要动点脑筋、想点办法,充分把宣传活动搞得人性化一点,体现管理者亲近群众、善待百姓,这样做,警民关系会更融洽,执法环境会更宽松,宣传效果会更好。

篇8:浅析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文阐述的德育是指狭义的德育, 也就是学校德育, 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 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影响, 即教育者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指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引领;政治教育是指对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进行影响, 使其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教育是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这三者中, 道德品质教育占据第一位, 政治教育占据第二位, 思想教育占据第三位,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 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对青少年的思想品质共同起作用。

一、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目前我国正在把德育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过程中, 但是事实上德育教学与文化教学还有很大差距, 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就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抓的不够”, 究其本质,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部门对德育教学重视不足

很多学校至今仍紧抓着应试教育不放, 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目标, 以此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成绩的标准, 淡化了思想道德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俗话说“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人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 教师也是如此, 他们不会做一些与自己工作质量无关的事, 而是侧重把精力放在了文化知识的教学上面, 所以才造成了重知识轻道德的状况。

2、没有充分发挥家庭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学校一贯认为知识是教育的主导, 家长由于也有“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心态, 始终认为知识是孩子的一切, 所以, 如果孩子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培养, 那么在家中就更不会有道德教育的痕迹, 长此以往, 必然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

3、没有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以德育为首, 以教学为中心”, 但在教学工作中, 德育要求并没有贯彻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甚至有的教师根本没有德育教育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也就不会涉及德育教育, 结果口号大于实效, 学生也就不会有德育的概念。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改进措施

学校教育中道德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 既然我们认识到了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有责任去改正。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 我有信心而且坚信其他的教师也会致力去改变这种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1、提高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要抓住机遇, 大力推进德育工作, 切实有效的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德育的功效。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践中培养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只靠书本知识和教师传授作用是很小的, 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让学生亲自体会, 才能收到实效。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缺陷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素质和责任感的人, 就必须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他们的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来

让家长走进校园, 定期举行家长会或组织家长到学校进行观摩活动, 让家长在观摩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 以便引起重视, 增强育人的责任感;让教师走进家庭, 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活动, 不仅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要求, 也使学校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德育教育状况。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双方互动, 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

4、寓德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与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品质密切相关的, 要充分发挥文化知识的载体作用, 文化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教育, 对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观点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此外, 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互相渗透的, 实行多层次的教育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

摘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决策。本文针对小学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阐述了自己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道德品质,实效性,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马超文:《20世纪90年代我国德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拓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2 (1) 。

[2]黄建榕:《德育新模式与德育环境化》, 《深圳大学学报》, 2001 (5) 。

[3]李三富:《论后现代主义的道德教育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2 (3) 。

篇9:浅析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小学教学     重要性    建议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一种能使学生身心都感到愉悦的教育,它最主要的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它区别于传统的单纯教学(唯理智教育),情感教学的出现,使学生真正形成独立的个性特点以及健全的人格,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为什么在小学教学中要进行情感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科知识的灌输、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形成了所谓的非情感教学。孔圣人曾经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诫我们学习不是一味地强加硬塞,只有真正好学的人,才能做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情感教育放在首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学生对待老师的教学是冷漠呆滞还是兴高采烈?学习态度是积极向上还是消极无力?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必要性。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使得学生被迫接受强制性的学习目标,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达不到“交心”的标准,因此也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学会在无负担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同学们说说自己身边能看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属于长方体或正方体,再通过辨认老师事先准备的图形,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现代作家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可爱,同样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要让学生身上布满阳光,教师心中应有一轮太阳。”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教师在情绪愉悦的状态下讲课,教学能力水平也会得到自然地展现。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发现每个孩子不一样的“闪光点”,善用鼓励性的话语去鼓励学生,使学生做那些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他天赋的事情。老师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时,就会产生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他们会无穷无尽地问为什么,他们会有样学样地模仿能看见的东西,天真烂漫,不掩饰自己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情感教育,抱着“每个儿童都是可造之才”的想法,充分给学生发挥想象的时间,强化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授一年级认识数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幅画:树上有五只鸟,飞走了一只。并让学生根据这幅画,提出问题,再请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让同学们讨论“5-1”得几?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得到结果的不同想法。

三、怎么在小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既然情感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那我们该怎样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在老师方面,老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因素使其具备了强烈的依赖性,因此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指导者的老师,不仅要尽到教授知识的责任,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榜样示范,树立一个让学生愿意相信、沟通和模仿的形象。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时,由于多边形包含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个面积公式,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所混乱。因此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修正,同时告知学生各个公式的不同特点,便于学生记住,而不是通过严骂,使学生畏惧老师,厌恶学习。

(二)在学生方面,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老师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心理年龄的特征,并根据这一情感特征进行教育教学。此外,小学生还处于情感的朦胧期,对于道德情感的认识和判断还不准确,这就需要老师充分激发并引导学生的“情感动力”,引导学生认识和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教育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传递情感的工作。为了健全学生的情感教育,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之外,老师还应注意带领学生多参加学校或社会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正面接触社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进一步完善学生人格。

【参考文献】

[1]刘志芬.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8) :102.

[2]陈士高.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J]. 成才之路,2012(36 ):21.

上一篇: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报告下一篇:读《黄金时代》有感